临 终 助 念 往 生
昌臻法师
今天谈的题目是“临终助念往生”。学佛的人特别是修净土的人,都希望临终能够念佛往生。那么要怎样才能作到呢?就不能不研究这个问题。净宗祖师印光大师的《临终三大要》,对此作了重要开示。还有《临终须知》、《临终津梁》、《临终切要》一类的著作,也是应该学习的。因为学佛就是为了出轮回,了生死,生净土。如果一旦到了临命终时,又留恋恐怖,张惶失措,就必然误事。所以学佛人不应当忌讳谈论死亡这件事。人人都怕死,但人人都要死。因此,对这个问题。必须有清楚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学佛的人为别人临终助念也是一项重要任务。印光大师说:“如果你能够成就一个众生往生,就是成就一个众生成佛”。还有什么比这个功德更大的吗?各位上有父母、还有亲属,假如遇到他们临命终时,我们不懂这些道理,就会“帮倒忙”。所以我们必须事先学习。如果我们把这件事作好了,就是对父母尽大孝,对亲人尽最好的关怀。所以我们必须了解如何做好临终助念往生这个工作。下面分三个部分来讲:
一,怎样认识生死问题
人人都要不可避免地面对死亡,害怕是没有用的。我们必须了解:人的生命从哪里来?死了又到哪里去?几千年来许多哲学家、宗教家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但并未得到较圆满的解答。可是,在生死问题上,有两种流行的又是非常错误的观点:一种说法是“人死如灯灭”。死了死了,一切就了了。这种观点不是现在才有的,早在春秋战国时候,列子就提出这个看法说:尧舜(古代的贤君),死了是一堆白骨;桀纣(古代的暴君),死了还是一堆白骨。这是表面现象,看起来好人坏人都是一样,死了都是一堆白骨,只承认人就是一具躯壳,没有灵魂,死了烧成骨灰就完了。还有一种说法是:“人死了又变人,猪死了又变猪;人就永远吃猪肉,猪就永远被人所吃。”所以,有的犯罪分子,被绑赴刑场时还说:“你现在把我枪毙了,二十年后我又是一条好汉”。有些人遇到一点困难,就逃避现实,以自杀来一死了之。真能了吗?根本不能。罪犯干了那么多坏事,死了还能得到人身吗?以上的说法前一种叫断见,后一种叫常见,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又是很危险的。
佛教的观点认为:“诸法因缘生”。一切事物都是有因有缘才有结果。比如:就植物来说,一粒良种是个善因,仅有良种没有缘,它还是一粒良种,不会发芽生长。一粒良种要发芽生长就必须要有缘。所需的缘就是阳光、空气、水、肥料、经营等等,这一切叫缘,因缘结合,诸缘具备,种子才会发芽、生长、开花、结果,万事万物都如此。人的生命也不例外,人的生命也是有因有缘才有这个果报身。人的生命是精神和物质结合而成的。物质体由地、水、火、风四种元素组成。地,是我们的肌肉、骨骼,是固体,由此我们才能站立得起来;水,是人体内的血液、水分,是液体;火,则是人体的热能;风,就是呼吸。地、水、火、风,从科学角度来讲是固体、液体、热能、气体,都属于能量,这个“能”接近于“空”,佛教说的“四大皆空”就是指的这个,空并不等于“无”,而是各种因缘和合而产生,因缘消散就没有了。比如说:人的体温即是“火”,如果体温考不起了,代表“风”的呼吸停止了,人的生命也就结束了。“四大”不调就生病,“四大”分散就死亡。
所以这个物质体,还容易理解,这是看得见摸得到的东西。但更重要的是人还有一个精神体,一般称之为“灵魂”,佛教叫“阿赖耶识”。“阿赖耶”是梵文译音,它的意思是含藏,就是储存信息的一种意识。我们给它取一个代号,叫做“精神磁带”,磁带能储存信息,“精神磁带”能将一个人的一生或过去生中所造作的身、口、意三业,包括善业和恶业,作为一种信息储存下来。精神磁带一旦把信息储存下来,就永远保存起来,不会消逝。人死了,这个“精神磁带”,或称为“阿赖耶识”,或称为“灵魂”的,就离开人体,叫做“中阴身”。中阴身到哪里去?根据“阿赖耶识”里记录的善业和恶业,去找有缘的父母投胎。中阴身是种子,父母是缘,因缘结合,才有果报。我们这个身体是来受果报的,所以就叫“果报身”。佛教有一首偈语:“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我们前世种的什么因?开了悟的人能知道,但我们凡夫也可以从今生所受的果报来看;为什么有些人长寿,有些人短命;有些人富贵,有些人贫穷;有些人一生一帆风顺,有些人则命运坎坷……所有这些,都是过去种的因不同!“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下一阶段会得什么果报?源于我们现在正在造作的业因,就看你是种善因还是种恶因?学佛就要懂得这个道理:身(行为)、口(言语)、意(思想)三业的活动都是在种因,现在种的因就决定了下一步该受的果报。命运是掌握在自已手中,而并不是神明在操纵。明白了这个道理,懂得一个人的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所以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必然得恶果。生生死死是永远不会中断的,有生就必然有死,死了就必然要生。生死如昼夜,生是白天,死就是夜晚,夜晚过了又是白天,永远不会中断。懂得这个道理就会知道,可怕的并不是死,而可怕的是生,生到哪里去?地狱、饿鬼、畜生都是根据所记录人的身、口、意所造作的恶因去的,要得人身极不容易。我们大家有幸得到了人身,但同时我们也尝到了做人的滋味。年轻人的经历有限,还不懂得一生当中究竟是苦多还是乐多?当一个人活到五、六十岁,人生道路也已走了一半,这时都会不同程度地尝到人生的苦乐,体味到人生的滋味了。佛教导我们,学佛就是为要了生死。什么叫了生死?了是了脱,就是不生,要不生才不灭,涅槃境界就是不生不灭的境界。要达到涅槃境界境界当然很不容易。在生死轮回中的凡夫,都是受业力支配。种善因,死后可以升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种恶因,那就到地狱道、饭鬼道、畜生道。人到了临命终时是“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一切均受业力支配。
净土法门是一门很特别的二力法门,是依仗佛力的法门,是易行道。念佛可以带业往生,这个业就是罪业,只要你认真持戒念佛,不再造罪业了,过去的罪恶都可以带起走。其它的法门要全靠自力,必须把业障烦恼消除干净,才能了脱生死,才能不入轮回。生死轮回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永远没有了结。死亡是人生最痛苦的事,但人人都要经过这一关;死亡又是最平等的事,在死亡面前,哪怕帝王将相,亿万富翁,他手上的权力、金钱在这时候都帮不上半点忙,权力和金钱不可能减少他对死亡的恐惧,也不可能延长垂死的生命。现在西方国家提倡“安乐死”,什么叫安乐死?当一个人患了绝症,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时候,就让医生给他服超剂量的安眠药而死亡。其实也就是利用药物自杀,只是没有用刀枪罢了。在服安眠药时,垂死的人的心情能安乐吗?自杀是罪恶,也是要堕恶道的。所以要解决生死问题,只有学佛才能究竟。学佛才能明白生死的道理,学佛才能掌握了脱生死的方法。明白了道理自然就不惧怕死亡了。举两个例子来说明:宋代哲学家、思想家沈括著的《梦溪笔谈》一书中,记载了一个江南人郑夷甫,是沈括的亲戚。这个人很年轻且有才学,算命看相的说他要短命,这一下他背了思想包袱,非常苦恼。有一天他听说金山寺有一位修行很好的僧人,修行到了自己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去世,即佛教常说的预知时至,就专门约了不少朋友来告别。当他与朋友话别后,在蒲团上一打坐就去世了。他听了这件事,心想既然我要短命,要是我也能像这僧人一样如此对待死亡,那么死也就并不可怕了。从此以后,他就非常认真地学佛,逐渐懂得了生死的道理。后来他被调到一个县里担任税务官,不久,也预知时至了。到了那一天,他斋戒沐浴后,率领下属打扫环境。当他正站在花园亭子上指挥时,便往生了。这件事轰动了全县,很多人都来参观。另外,在四川荣县,三十年代时佛法非常盛行。当时荣县有一个佛学社,专门办了一个《四川荣县佛教月刊》。领导学佛的大德们都是很有学问、很有修养的,他们带领大家念佛修行,其中有不少的人往生了净土。例如,有一个从荣县到日本留学回国的学生,在四川省政府任秘书,工作了几年后,不想干了,当他回到家乡去时,看到大家都在认真学佛,于是他也参加了学佛。他学佛学得很真诚,后来也预知时至。因为他很有钱,就特地举行了一个很有规模的告别宴会,专门印了精美的请贴,请贴上印了四个大字“西归辞行”。他邀请了很多同修和亲戚、朋友来参加。他说:“我回乡后受到了前辈的教导和影响,这些年来学佛很有收获,不久我就要往生了。我今天特地把我学佛的体会告诉大家,劝大家都要走学佛这条路。这才是一条真正究竟的道路,懂得了人生的价值,懂得了因果和生死的关系,对于死也并不可怕了”。席间,他谈笑风生,异常潇洒。几天后,安详去世。当时这件事在佛教界引起轰动,使很多人感动不已。
还有一件是现在的事情。江苏农民张杏才,五十三岁时患了晚期食道癌。给他录像的时候已经十多天没有进饮食,五天没有喝水了。但他谈笑自如,完全看不出是患了那么严重疾病的人,只是很消瘦,但精神非常好。他的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若无其事地坐在他旁边,手上拿着念珠念佛。张杏才笑嘻嘻地面对镜头说:“我现在虽然已经是十多天没有吃饭,五天没有喝水了,但是精神还是很好。”说完他就蹲在地上又跳起来,接连跳了五下,然后还用水桶挑了一担水在院子里走了一圈。他演示给大家看的目的表明:只有学佛的人才能如此潇洒自在地对待生死,这与我们平常看到晚期癌症病人那种求生不成、痛苦留恋、痛不欲生的惨状是无法相比的。这是无法做得了假的!
一个人是不是往生,如何验证?净土宗十二代祖师彻悟禅师告诉我们:以临终种种瑞相为往生验证。妙莲长老在《死有瑞相定往生》一文中说:“我们怎么知道一个人是否真的往生西方了呢?通常以瑞相为验证的依据。比如往生的人,他的面目还如同生时睡觉一样;而且气色红润、安详自在,甚至比睡觉还要好看;有些还面带笑容;往生十几个小时后,还好像活着的人一样。这些都是验证往生的瑞相。有此感应,我们就认为亡者决定生西方了”。(见妙莲长老:《往生有分》,第二册,第39页)
二、临终念佛往生的理论依据
临终念佛可以往生,有没有根据?这个问题讲三点:
1,念佛往生是修因证果的问题
因果是客观规律。种什么因,得什么果,这是连佛菩萨都不能超越的因果规律。正如虚云大师所说:“因果二字,是一切圣凡、世间、出世间都逃不了的。”佛经告诉我们:“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凡夫不相信因果,认为是迷信。有的人因此什么坏事都敢做,做到恶贯满盈,绑赴刑场,这个就叫恶果现前。到那个时候,他才害怕了,但为时已晚,这就叫“众生畏果”。这就是不知道有因就有果,种了哪种因,就会有哪种果,只不过果报时间早迟而已。同样的道理,我们学佛的人种了念佛求生净土的因,当然就会得到临命终时念佛往生的果。我们学佛就应当深信、切愿,一心念佛,这就是种下往生净土的因,这是自力。到了临命终时,就能感弥陀愿力接引,同时就能得到别人的助念的缘,这是他力。因缘结合,感应道交,临命终时就会立刻往生极乐世界,莲花化生,这就是果报。很清楚,必须要有因有缘,才能往生净土。
2、“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是念佛往生的根本原理。
佛经上讲,是(此)心就是佛。众生都有佛性,都可以成佛。所以我们念佛能往生,能成佛,就是根据佛经来的。梵文“阿弥陀”解释为叫无量光、无量寿。是指佛的智慧福德,也是我们人人都具有的佛性。我们念“阿弥陀”就是念心,就是念我们的常住真心。“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即心即佛,我们念佛,妄念减少了,真心就显露了,真心就是清净心,心不清净就是妄心,清净心就是佛性,佛性现前就是佛了。古人说:“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生则决定生”是从事相上说,你往生是必然。“去则实不去”是从理上说。因为众生皆有佛性,我们的心本来是佛嘛!你念佛把清净心念出来了,佛性就现前了。但有一点要弄清楚,佛所说的道理,都是佛亲自验证了的,我们都是凡夫,当然没有证到这个境界,但是一定要相信“佛无妄语”。有些人产生怀疑:既然是唯心净土,自信弥陀,为什么还要念佛求生西方净土?这是不是心外求法?不是矛盾吗?不是。《阿弥陀经》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这是释迦牟尼佛亲口说的,亲见到那个境界。大家读《观无量寿佛经》,王后韦提希遇到家庭变故,求佛救她,她说这个娑婆世界太苦了,求佛给指一条出路。释迦佛用神通力叫她亲眼观看十方净土,看完了以后,她觉得西方净土最好,要求往生。不单是韦提希看到西方净土,五百宫女同时都看到了,这是真实不虚,绝非神话。一方面说唯心净土,一方面说实有西方。这不矛盾吗?一点不矛盾。西方极乐世界是哪里来的?是弥陀的愿力所成。就是唯心所现。我们生活的娑婆世界是哪里来呢?就是众生的共业所感,还是唯识所变现的。例如,我们都做过梦。梦里有环境、有情节、有人物、也有悲欢离合等等。哪里来的?心识变现来的。晚上做梦,白天同样在做梦。我们这些人梦还没有醒呀!梦醒了你就能悟入佛的知见了。佛是觉悟了的人,我们这些众生是没有觉悟的佛。我们虽然是迷惑颠倒,但是我们的本性没有迷,本性是佛!正因为我们本性是佛,所以要学佛,最后必定成佛。古人把这个事情比喻成“生米煮成熟饭”。生米煮成熟饭,我们不怀疑,虽说一个是生的,一个是熟的,但本质是一回事。假如煮沙,煮上一年沙还是沙,也变不成饭,因为本质不同嘛。众生都有佛性,只要我们珍惜难得的这一生,认真学佛,修到佛性现前,就一定可以成佛。两千多年来,历史上有不少修行人走这条究竟之路,都成了佛,这是真实的!念佛就是“是心作佛”,就是我们这个心正在作佛。夏莲居居士的偈语说得好:“弥陀教我念弥陀”,“念弥陀”就是念佛法门。“心念弥陀听弥陀”心念耳闻,心里头念得清清楚楚,耳里面听得明明白白,这就是教我们念佛的方法。“弥陀弥陀直念去”,就是一句佛号一直念到底,念到心无妄念、一心不乱。“原来弥陀念弥陀”。念到一心清净,这时,你才明白原来念佛的心就是佛。只要我们时时刻刻,行、住、坐、卧都持名念佛,将这一句佛号作为净化剂,将我们这个千头万绪、杂念丛生的心逐渐净化。只要掌握好“心念耳闻”这个方法,一直念下去,念到妄念消除,清净心显露,你就成功了。这是一个非常可靠的方法。
3、3、经典的依据
《阿弥陀经》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学佛的人只要有深信切愿和精进念佛,到了临终的时候,他就不会有迷惑、恐怖、悲伤、留恋。这是真实不虚的。学佛的人与不学佛的人对待死亡的态度迥然不同。一心不乱是最高的标准,一般人不容易作到,你真正念到一心不乱了,往生品位很高。我们这些中下根性的人,能够把烦恼伏得住,可以带业往生。因为断烦恼很难,就象铲草除根,一点点根子没有除尽,第二年春天它又会生出来,彻底清除是很不容易的事。伏烦恼就象搬石头压草,草虽未死,但是上面有石头压住,就长不起来。我们念佛时,妄念一起,一句佛号就能把妄念压住,妄念又起,又用一句佛号将它压住,这样,虽然断不了妄念,但妄念就会逐渐减少。李炳南居士的《伏惑偈》所说:“一念毒心生,急压一声佛;恶言不出口:损人事莫作。久久成自然,往生可带业。是名伏惑法,真实秘密决。”有了这个功夫,修行人至少身业就不会去犯杀、盗、淫;口业就不会犯妄语、恶口、两舌、绮语;意业就不会起贪、嗔、痴。正如
《无量寿经》的48愿中的第20愿,“闻名发心愿”和“临终接引愿”:“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发菩提心;修诸功德,奉行六波罗密,坚固不退。复以善根回向,愿生我国;一心念我,昼夜不断。临寿终时,我与诸菩萨众,迎现其前。经须臾顷(顷刻间),即生我刹(我国),作阿惟越致菩萨(不退转菩萨)。不得是愿,不取正觉”。(不满此愿,我誓不成佛)这是阿弥陀佛对念佛众生,亲口作的保证,还用得着怀疑吗?
《地藏菩萨本愿经》有如下四段开示:
1、《利益存亡品第七》说:“念佛菩萨及辟支佛名字,一名一号,历临终人耳根,或闻在本识(八识田)。是诸众生,所造恶业,计其感果,必堕恶趣(恶道)。缘是眷属,为临终人修此圣因(念佛就是成佛之因)。如是众罪,悉皆消灭。”又说:“未来、现在诸众生等,临命终日,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一辟支佛名。不问有罪无罪,悉得解脱。”
2、《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说:“一切众生,临命终时,若得闻一佛、一菩萨名,或大乘经典一句一偈。我观如是辈人,除五无间杀害之罪;(指犯杀母、杀父、杀阿罗汉之罪,当堕无间地狱,永无出期。)小小恶业,合堕恶趣者,寻即解脱” 。此处说的小小恶业,即应堕三恶道的罪业。因为和堕无间地狱罪比,所以称为小小恶业。
3、《称佛名号品第九》说:“若有临命终人,家中眷属,乃至一人,为是病人,高声念一佛名,是命终人,除五无间罪,余业报等,悉得消灭。是五无间罪,虽至极重,动经亿劫,了不得出。承斯临命时,他人为其称念佛名,于是罪中,亦渐消灭。何况众生,自称自念,获福无量,灭无量罪。”
4、《见闻利益品第十三》说:“若未来、现在诸世界中,六道众生,临命终时,得闻地藏菩萨名,一声历耳根者,永不历三恶道苦。”
上述《地藏经》所说的众生,多是不孝父母,不信三宝,广造罪恶,死后应堕三恶道者。这些人在临命终时,家中眷属,乃至一人,为其称念佛名,是命终人除五无间罪,余业报等(包括三恶道罪报),悉得消灭。由此可知。修净业者,平时信愿念佛,临终又有人助念。对于消除业障,促成往生,其功德利益。何用怀疑!
三,要实现临终往生,必须从三方面努力
a)1、念佛人方面:
首先明确念佛的目的是要了脱生死,而不是其他。至于平素大家所关心的消灾免难、健康长寿和人天福报,这些只是念佛的副产品,会不求自得。这样,目的明确,才能发得起厌离娑婆、求生净土和自度度人的大愿。真信切愿,老实念佛。这是平时的功夫,也是临终蒙佛接引,往生净土的主要条件。反之,如果平时念佛的目的只求消灾免难、健康长寿和人天福报,当然不能往生。
印光大师的开示:念佛的人在生病时,只能更坚定地发愿求往生,决不要发愿求病好。你一心发愿只求往生,如寿缘未尽,反会速愈。因为你放下了躯壳,最能消业,业消则病愈。如果世寿已尽,因你愿力坚定,必定往生。反之,念佛人平时发愿求往生,一旦病来,连阿弥陀佛都怕念,改念药师佛、念观世音菩萨,求消灾延寿。试问:如果你寿缘已尽,没有发往生的愿,能够往生吗?!纵然,你世寿未尽,又背上疾病的包袱,既痛苦又心神不安,反而使平时学佛的功夫退失。
服药问题:在药物能起作用的情况下,应配合药物治疗。但不应该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药物上。疾病均由夙业所致,念佛的人在病中,要忏悔、布施、念佛,求佛力加被。弘一大师当年患重病,大家劝他延医服药,他写了两首偈语回答:其一:“阿弥陀佛,无上医王,舍此不求,是谓痴狂”。(指愚痴,颠狂)其二:“一句弥陀,阿伽陀药。(梵文“阿伽陀”,意为万病总持。)舍此不服,是谓大错”。
病中如出现异常的痛苦,或可怕的境界,不要惊恐动摇。应恳切忏悔,尽力布施可消除夙业。也可能是转远报为近报,转重报为轻报。学佛人不可不知。
病中,应把交代的事情写成遗嘱,交付亲属。学佛人不应忌讳。不少大德,均先写好遗嘱,作为示范。否则,一旦到了说不出话的时候,心中又有不少牵挂,必然妨碍一心念佛。
应当发愿撒骨灰。可以破除身见,消除夙业,并与众生结缘。印光大师对此有开示,要求必须把骨灰磨得象面粉那样细,以免伤害小鱼,足见大德的悲心。我们提倡将骨灰撒在树林内与虫蚁结缘,骨灰只须略为捣碎,并用糖水浸泡,再包上一层面粉,一边念佛号,一边撒布。简单易行。我辈凡夫,多生以来,妄执躯壳为我,活着为它造下不少罪业;死后还要厚殓、厚葬,浪费物力财力,增加许多罪业。今生既有缘闻佛法,应当及早发愿,依教奉行,获益不少。此事,念佛人要真有认识。发愿心,并写入遗嘱。否则,如果子女、亲属无此认识和信念,并不易实现。
病重时,千万不可执著要看见佛来接引,执著便成障碍。临命终时,最后一念心是关键,在临终的最后一念心,是念佛求生净土,必定往生无疑。
在病中,要多布施。《地藏经》教病人要多布施、印经、造像、放生、济贫。既能消除夙业,培植福德,也是往生助缘。《参考消息》登载一个美国人汤姆逊,拥有两亿美元,到临终时,请律师立遣嘱,死后把两亿美元放在棺材内,用钢筋水泥修坟墓,并请两名保安守墓。从佛法观点看,这叫愚痴。试问:你下一世还能变人吗?纵使变人,经历入胎之迷,还能知道你前生的坟墓在何处吗?假如他把这两亿美金用来布施,既消业,又培福,这才能使亡者受益。
附录:临终交代事项,即遗嘱〔仅供参考〕
给我贤孝的儿女们:
我一生念佛,受益良多,你们若真有孝心,就必须帮助我往生极乐世界,这是我这辈子最大最大的愿望。当知人要断气时,就象活龟剥壳,非常痛苦,倘若你们真为我好,且希望能庇佑全家,就一定为我切实完成以下心愿:
(1)、病重时,不送医院,可设家庭病床,不要搞任何抢救,以免搅乱我的心神,增添我的痛苦。此时只有一心念佛,助我生西,才是大孝。否则,便是投井下石。
(2)、断气时和断气后16至24小时内,千万不可搬动我的身体,也不要啼哭。否则,对我往生大大不利。如大小便失禁,身上有臭味,只能多燃香,此时决不能洗换。
(3)、可请佛友居士到家里助念。他们热心成就往生,经验丰富,必须听他们的指导,对我往生才有帮助。
(4)断气后一至七天内,日夜念佛声不能中断,亲属对我的最大关怀,就是至诚恳切的念佛。其余丧葬等事,不关重要,过后再处理。
(5)、洗身换衣,断气后二十四小时做。如果天热有异味,可燃香或放冰块。
(6)、丧事从简,不设灵堂,不收礼品,不宴宾客,不要浪费财物,绝对禁止杀生,以免增加的我的罪业。
(7)、超度以念佛为主,不必做其他佛事。此事应遵照莲池大师、印光大师开示办。亲属能恳切念佛,最能感应道交,不要追求形式。
(8)、在四十九天内,亲属要吃素念佛,以此功德回向给我。如我尚未往生,可促使我往生;如我已往生,可升高品位。你们也可获得福报,这是存亡两利的事。
(9)、我遗留的现金和财物,可用于印经、放生、济贫。这样做,对我对你们都有利益。
(10)、火化时间必须在七天以后,不要选择所谓“黄道吉日”。如遇酷暑,至少一天一夜后才能火化。骨灰的处理,最好打碎撒在森林,与众生结缘。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信佛、念佛。走这条自利利他、离苦得乐,光明幸福的人生道路。
b)2、亲属方面
作为在家居士,都有父母、亲眷,因此,平时必须学习有关《临终须知》一类读物,才懂得怎样对待这个问题。学佛的人就当知道,能够成就父母或亲属往生净土,才是最大的孝心和最好的关怀,必须改变世俗的观点:怕别人说自己不孝顺,只在躯体上想办法,请医生抢救,注射强心针,吃人参吊命等,而不考虑病人神识是否安详?临终能否念佛住生?这决不是真正的孝顺。作为亲属,如果对此没有明确认识,到时只会“帮倒忙”,使自己的父母、亲属永远陷入生死苦海中,这样你问得过良心吗?!
父母亲属病重时,应请念佛组助念,并尊重其指导。对亲友来看望,最好解说清楚,不要悲伤,啼哭,要参加念佛,才是真正关心病人。印光大师说:“人临命终时,得到为其助念,一定可以往生。若没有助念,或再加上哭泣、搬动、触发他的爱情心或嗔恨心。那么,堕落就难免了,险极!险极!”
如病人对念佛有反感,或看见恐怖相时,多为业障现前。应劝导病人忏悔,念佛,多做布施,并代病人在佛前恳切忏悔、念佛,自可消除。
到最后时刻,如病人大小便失禁,身上有臭气,这时不可洗换,恐万一落气,影响往生,可烧香避臭,等落气后16小时再洗换。
落气后,16小时内,千万不要哭泣、搬运和洗换。慧律法师宣讲《临终切要》,特别强调8小时太短,必须16小时。因为亡者神识都留恋躯壳,过早将遣体放进冰棺(冰柜),等于把他送入寒冰地狱,影响往生。曾有一位僧人常清师回忆:他出家前,父亲死亡,经洗换后,停放在门板上。第二天,他的姑妈来了便放声痛哭,一边哭一边述感情,这时他父亲两眼竟然含着眼泪。这说明虽然过了一夜,神识还没有离开躯壳。
社会上流传一些说法,也会影响亲属往生。有的说:“人死后必须趁热洗换。否则,关节僵硬,无法穿衣。”其实,热敷关节,即可解决。有的说:“一断气,必须去掉蚊账,洗换后,将遣体放置木板上,否则不能升天。”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神识不是物质体,无形无相,房顶,墙壁也阻挡不了它,念佛人是横超三界,往生净土和升天是两回事,升天道出不了轮回。有的说:“死了人,必须哭。否则,凶星赶不跑。”念佛声中,一切妖魔鬼怪都站不住脚,还有什么凶星赶不走呢?我们学佛的人,不听佛的教导和祖师大德的开示,而去相信迷信、邪说、非常错误!
父母、亲属死后,“七七”四十九天内,作为子女或亲属的,应当为他们吃素、念佛、布施,不能杀生,以此功德回向,存者亡者均获大利益。这样认真做,死者未往生的(不问火化与否),能邦助往生;已往生的,能提高品位。而存者亦得增福延寿,消灾免难。《近现代往生见闻录》登载一例,台湾有夫妻二人,均修净土,其妻病故,其夫在家扶乩(音机ji),(扶乩是外道,但印光大师曾说:扶乩一事,临壇的多属灵鬼,可是他自称是菩萨。学佛人不可轻信。但也不用驳斥,因为它可以使人由此相信因果、轮回)把妻子的中阴身请到,丈夫问其是否往生?她说:没有。但已知道:下世投生人道,在海南岛,仍为女身,家庭贫穷,有可能出家等。其夫决定,约同修来家助念,并要她配合恳切念佛,求生净土。并说,过几天再扶乩,如已往生,委托土地来报信。经过同修们为她认真助念后,第二次扶乩,她已往生净土。这说明“七七”日内应当为亡者助念,决不是限于火化之前。
火化时间应在七天之内,这是过去丛林的规矩。有的做得不如法,如某寺一僧人病故,请阴阳择日期,说第二天是吉日,于是立即将遗体装龛,放进后山化身窑,那知他次晨苏醒了。当正要举火时,他忽然叫了起来:“我还没有死,烧不得!”这是可怕的教训。如遇夏天,在家使用空调,冰块等设施,助念16-24小时,是可行的。送殡仪馆,并将念佛机放在亡者耳边,做到七日七夜不断佛声,存者亡者均获大利益。
死后做佛事问题:有些人认为,超度亡魂,必须放焰口,做阴普佛,好象只念佛不解决问题。这种说法,并没有根据。《观无量寿佛经》说:“至心念佛一声,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前面引证《地藏菩萨本愿经》所说:“临命终人,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一辟支佛名,不问有罪无罪,悉得解脱。”这些都是佛陀亲口开示。我们再看近代高僧印光大师的一段开示,说得更清楚。他说:“现在的僧人多半是敷衍了事(指做佛事)不能如法;只求场面好看,徒作虚套。设使专门念佛,则人人能念,功德广大切实!”这段开示,恳切异常。作为子女或亲属,能发真诚心,在七七日内,为父母或亲人念佛,由于感情真切,自易感应道交,同时,让存者增长善根,培植福德,值得提倡。
c)3、助念人方面:
临终助念,是代表如来度众生,了生死的大事。印光大师说:“能成就一个众生往生净土,就是成就一个众生成佛”。还有什么功德比这更大呢?!因此,对助念一事,必须认真执行,决不能敷衍应付。从因果上讲,你现在能尽心为人助念,是种善因;将来自己临终时必然有人为你助念。如是因,如是果,丝毫不错。并且为人助念,可以亲身了解一个人临终的情况,取得经验,会使你心中有数,处理如法,对自己将来大有用处。
助念工作,必须按《临终须知》进行,以念佛号为主,法器只用引磬,不必念其他经咒。
到病人家,要向病人亲属讲明助念的作用,是对于存亡均获利益的事,以及告知有关注意事项,取得亲属的配合与支持,是做好助念的关键。
对于病人应亲切关怀,要赞叹他平时的善行,使他生起欢喜心和信心,使他能放下一切,一心念佛,求生净土。
助念应分班,根据人数多少,每班不得少于二人,并配合念佛机。病危时,必须昼夜不停的念,不可间断。
病人出现昏迷,可用引磬在耳边敲三下,并呼其名,高声念佛。
病人快断气时,一齐念,跪下念,高声念。
刚断气时,可大声开导:“某某人,你现在要放下一切,一心听大家念佛,依靠阿弥陀佛,往生净土!”说2-3遍,说完大家继续念佛,这时神识刚要离开躯壳,往那里走是非常关键的。
助念人员不可接受红包。本来助念有很大的功德,接收红包,功德都抵消了。
总之,临终助念往生,是修净土法门的一个重要方法。以上提出的三大问题,一是怎样认识生死问题;二是念佛往生的理论依据,;三是实现临终往生,必须从三方面努力。供大家参考。
《安士全书》是“善世第一奇书”,超古超今,诚为传家至宝。全书共分四部,包括戒杀之书《万善先资》;戒淫之书《欲海回狂》;《阴骘文广义》;《西归直指》。前三种书,虽教人修世善,而亦具了生死法。《西归直指》虽教人了生死,而又须力行世善。诚可谓现居士身
每个人晚上睡觉时,从他躺在床上到真正睡着,中间起码有5到10分钟的时间。而对普通人来说,这几分钟,基本是在妄想与昏沉当中度过。这样带着妄想睡觉就容易做梦,引起睡眠质量越来越差。而学佛的人,懂得珍惜时间,把握当下。
弟子众等,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土。又以业重福轻,障深慧浅,染心易炽,净德难成。今于佛前,翘勤五体,披沥一心,投诚忏悔:
我住在乌敏岛时,有一只狗跑到我那里去;而在戒律中出家人是不准养狗的,所以我也只是把一些吃剩的食物丢给它吃。有一次,我有事情要处理,于是把门锁上后就离开。隔天,当我把门打开时,它很快的从里面冲出来。我忽然间想起自己把它锁在屋内,之后四处查看,却发
一个人对事情不论是好是坏、是对是错,嘴里不要乱说,肚子里明白就好。嘴巴叨叨不休,无事也会变成有事,最后总是会害到自己。那些没事叨叨的人切要注意,这样最会惹事。
佛教不是偶像崇拜者,如果要说佛教有崇拜的话,那么,他是崇拜智慧的宗教。在佛教初创期,佛教没有佛菩萨像,仅雕刻莲花、轮宝等作为佛法的象征。佛陀圆寂前曾经留言,我死之后要依法不依人,一切以佛法为最高。但是佛弟子们从内心尊重他的人格,
现在有的家庭不和,一天到晚总是吵架,就是因为过去生中造了太多恶口的业所招感的。对于恶语伤人这种恶业,有的人会拿直爽来做挡箭牌,还有的人会说自己刀子嘴豆腐心,说“我这个人就是心直口快,有什么就说什么”,这些其实都是借口。
吸烟,我们是不允许吸的,好像僧人戒律当中没有规定,但是有没有相应的呢,比如我们这种五辛,吃肉吃五辛,这些扰乱心性,断大悲种性,我们修学菩提道,这些都是根本。所以,菩萨戒里规定食肉、食五辛,都是不允许。辛辣的东西增长欲望,而且,吃了辛辣的东西,
世尊在《观经》第九观跟我们开示: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有八万四千好。讲“八万四千相好”,这是就大乘而言。讲“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种随形好”,这是就小乘而言。事实上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佛为什么有如此的相好光明?这是“修因感果”,还是不离开“
南无阿弥陀佛,师父吉祥,请问师父,牛奶和鸡蛋是素食吗?就是说吃素的人能食用这两种东西吗?
送你一句话: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你得不到,就不要它了,这叫放弃。今天很多人有这个毛病,他明明是放弃,还美其名曰“我已经放下了”。我告诉你,佛教讲的“放下”不等于放弃。什么叫放下呢?记住了,在拥有中超越。就是在你拥有的时候,能够超越它。
因相即我们每天的举止动念。我们每动一个念头、每做一件事情,包括产生的每一种情绪,都会在心灵土壤播下种子。我们所做的事虽然会过去,但由此在内心形成的影像却很难消失。其力量大小,则取决于我们的执著程度。武侠小说中,有些人一生就是为了报仇而活着,也有
什么是快乐?把不快乐放下,就是快乐。有想即有妄,无求便无忧。人,做不了自己念头的主。念头不请自来,杂念太多,人哪有自由可言?放下杂念,人才能获得自由。有的人只学会追求胜利,却没有学会接受失败。有的人只学会得到,却没有学会放弃
宰相肚里能撑船。你对人宽容,归根究底,就是对自己的宽容。小肚鸡肠,你不放过别人,到头来也就是跟自己过不去。心结让你愁肠百转,心结让你同别人仿佛隔了一堵墙。人,最难解的是心结。只要解开心结,眼前便是一番新境界。有缘顺缘,无缘随缘。
时间是无始无终的永恒,历史永远是向前的进程。有今天,就有明天,人怎么会没有未来?人能掌握未来。正如同人能反思昨天,总结昨天,规划今天,过好今天一样。未来的根在今天。今天为明天做好准备,今天要准备好明天的资粮,明天不就被你“掌握”了吗?今天
我感冒了,我很快乐。我认为,凡是来了的,都是该来的;不该来的,不会来。既然来了,我都欢迎,非常开心。李:法师,我想这个问题,真的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了,但却困扰着世间不少的人,我自己都曾经用过很多时间细想。这问题就是,你快乐吗?
感恩绊倒过你的人,因为他让你学会了站起来,把握平衡,站稳自己;感恩遗弃了你的人,因为他让你学会独立谋生,自己上路;感恩喝骂过你的人,因为他让你学会了反省自己,总结自己;感恩黑夜的来临,因为它让你学会了等待明天的日出。
人是常常会做错事的,做了比较大的错事,往往不敢让人知道,怕被人知道了,会受人蔑视,被人看不起。于是,便将那些事闷在心底,使得心里难过、痛苦。这在一般人,以及描写人性的文学小说和感情故事之中,是很容易看到的。每个人的心理都有道德意识的存在。道德意识
人生总有喜怒哀乐。我想,这是任何人都会同意的。似乎,人是个很奇怪的生物,每个人都希望一生能过得平静、幸福。可是,如果日子过得只是平平静静、幸幸福福地,他又会觉得无聊,希望有些刺激。你不否认吧?除非他是个圣贤、是个超凡入圣的人,要不
首先,我觉得这几个字非常好,“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但问题是,好的标准是什么?这就需要有大智慧。经常有人说,做一个好人就行了,不用学佛。世界上有很多好人,孔子是好人,老子是好人,耶稣是好人,释迦牟尼是好人。社会上还有很多好人。好人的标准都不
很多同修由于对本分的认识不到位,所以在生活当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痛苦以及灾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职位以及相应的本分。有一句话:但能依本分,终须无烦恼。我们过往烦恼不断,证明我们没有好好落实本分,完善本分。我们来学佛,学做什么?
佛法从恭敬中求,当我们对学习佛法生起真实的恭敬心,谦让心、忍耐心、顺从心将会随之生起,远离高傲,远离懈怠,远离忿恼,于诸违顺境界心得安忍,柔软轻安,于诸善法精进修行,于诸不善努力断除,少欲知足,正念无常,这样学修我们的心就能逐渐得到调伏与安乐。
一位老居士讲:“我从小在祖母身边长大,祖母平常说的最多的两句话就是:‘好了别人是好自己,有东西给别人是自己得利益。’我从读书到工作,这两句话就是我的座右铭。祖母活了101岁,在她临终时,我对她老人家说:‘祖母,谢谢您!教给了我怎样做人。’”
现在很多人有死亡焦虑,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我们把生和死看得非常实在,就会在生的现象上产生自性见,在死的现象上也产生自性见,以为死亡就是一切的终结,于是贪著生,恐惧死。当年佛陀在菩提树下,就是通过对生死轮回的观察而觉悟。生命就像河流,遵循无明、
处理不善心的方法,我在这里给大家做简单的介绍。首先你要能够面对真实的自己,真正的朝自己心里看。要承认自己的烦恼:我的贪欲心、嗔恨心,甚至于我的愚痴:我不了解,有些东西我不知道该怎么做,不知道是对是错,不知道该怎么选择。你要如实地承认它们的存在,
古人尝有言:衲子风格凛然,有古人之风。古人之风从何而来?就是从这八个字而来:动用举措,必稽往古。这就有古人之风,要是没有古人之风呢?那就是流俗阿师的样子——行,不像个出家人;说话,不像个出家人;思想,不像个出家人。
寿量圆满即健康长寿:因为往昔种下的善业感得长寿果报,得以长久住世。又因为长寿,才有更多时间内修外弘、自利利他,长时间地积累福德和智慧资粮。那么如何感得寿量圆满,身体健康的果报?如果光是长寿,活了九十岁,但一天到晚在生病,那还不如短一点,所以
学习打坐,就要好好就近寻找正规寺院觅善知识,按照经论中的来,不可以想当然地坐,不可以道听途说地坐,更不可摸着石头过河、试试看再坐。须知外道也打坐,练气功的也打坐,乃至邪教也打坐。如果在家真想坐禅,不妨认真读下《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楞伽经》中说,譬如巨大的海水波浪,这是由猛风所吹起的,洪水波涛鼓动着冥壑,从来没有断绝的时候。我们的藏识就像大海一样,宽广而又包容万千,由于境界风所吹动,所以才有种种诸识波浪,腾跃而生起。我们的心就像大海一样随着外界的风的吹动,掀起各种各样的波浪
傲慢则无礼。偏见则自私。傲慢与偏见的人,其实就是强烈自我意识的人。说才智,很可能是绣花枕头。说修养,势利有余的攀附者。佛法中说:贪、瞋、痴最强烈如火炽盛之流;于财、色、名、食、睡最具占有欲的代表性人物;心念中充满了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之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