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真理听起来往往是很尖锐、很刺耳的,谎言听起来就舒服多了。也许,我们本身就是由谎言的胶皮鼓吹起来的气球,所以,任何尖锐的东西都足以造成我们的恐慌。
2
人们在虚假中已经浸泡得太久了,他们已经没有能力去感觉任何真实的东西。如果一个人能够看穿虚假,那么这种看穿本身就是真实的一部分。
3
在真实的事物面前,虚假的东西会感到慌张;在高贵的事物面前,低劣的东西会感到窘迫。
4
真实是一面镜子,它反照出我们所有的丑陋。所以,人们更偏爱哈哈镜,它既能够幻化和美化我们的丑陋,同时又颇具娱乐性。
5
知识夺去了一个人的天真,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变得真正有智慧,他只是因为知识而变得狡猾。自然是天真的,神是智慧的,而人是狡猾的。
6
真正的聪明才智有一种流动和成长的品质,它总是在不断地更新着自己。相反,愚蠢却一直陷在某个地方兜圈子,毫无意识地重复它自己,这正是它的愚蠢之处。
7
我们喜欢春天的明媚阳光,但是当夏日烈日炎炎的时候,我们就觉得太阳有点过分和偏激。人们对真理的好恶感就与这种情形类似。
8
偏激是什么意思?是不是说大多数人无法认同和接受的东西就是偏激的东西?人们所说的偏激,是指那个事物已经落在了人们能够理解和感知的范围之外,偏激的另外一个意思是指那个事物与我们普通人的观念和意欲严重地相冲突。然而,事实上偏激往往正是真理的特性,也通常是天才的标志,因为偏激正是与平庸相反的一极。
9
一个人不应该害怕被别人指责为偏激的、犀利的,发出这种指责的往往正是那些麻木迟钝的平庸之辈。犀利总是比迟钝要好,这是一个人灵魂成长的必经阶段,因为犀利与智力的敏锐度有关。想想大多数人吧,他们还不曾犀利过。
不过,一个人也不应该仅仅止步于犀利的状态,否则他迟早会伤及自己,他还必须再把自己变成柔软的,那才是最终的达成。
10
天才们看起来似乎都有点偏激,甚至有点疯狂。这是因为天才们自身具有一种更宽广的视野和感知度,他们能够看到我们常人看不到的,感知到我们常人感知不到的。真理是那么的浩瀚和广阔,但我们普通人的感知范围却非常狭窄,而偏激正是广阔对狭隘的一个冲击,一个很不舒服的打扰。
11
真理从来不会去和什么格斗。当真理显现的时候,它的那个在本身就是力量,它的沉默本身就是力量。
12
真理不需要争辩,它本身的能量和气息就足以穿透你,让你哑口无言。只有谬误和谬误之间才会无休止地在那里辩来辩去,它们本身就是靠争辩过日子的。
13
真理有一种内在的力量,它的力量是柔软的,万物都被它所滋润。
虚伪有一种外在的力量,它的力量是暴虐的,万物都被它所戕害。
14
人才是属于头脑的,天才是属于心灵的。头脑只能反复咀嚼已知的东西,只有心灵能够感受未知,只有心灵才具有创造性。头脑能够制造,而心灵能够创造。
15
人才来自外在的培养,天才则从内在自己成长。人才是在群体竞争的环境下造就出来的,天才则在孤独的氛围中自己缓慢地成长。
16
天才往往在生命的早期阶段就已经意识到他能够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些不朽的东西,当一个人已经有能力生下一个不死的,他还会想去生下那些终有一死的吗?而且他也清楚自己的创造力是无法遗传的,为了把自己生命的价值发挥到极致,很多伟大的天才都没有留下后裔,有些甚至根本就没有结婚。他们把所有多余的生命能量都用于创造活动当中,终于在有生之年把自己身上那不朽的灵魂所发现的真理和美以一种创造性的方式灌注在他们的作品当中。终有一死的生命生下了一个不朽的东西。
17
天才把自己当作核能来燃烧和释放,他把自己的生命燃烧到极致,所有世俗生活中的困顿和挫折都变成了核裂变的催化剂,没有这种强度的燃烧和裂变就难以产生伟大的创造力,最后他变成了一颗微型的恒星。然而,在这颗恒星发出的光芒到达之前,它自己的那个时代却像一颗流星那样在它面前消失。
18
生在这个时代并不意味着为这个时代而生。
19
天才发出的光通常不能照亮自己的那个时代,这或许是因为近在咫尺的巨大光芒反而使人们盲目。天才在世时的最大遗憾不是因为自己的默默无闻,而是无法看到同时代的人能够享受他的成果。这就好像他独自一人在人迹罕至的地方放着焰火,却没有人能够看到,因为人们到达不了他所在的地方。
20
每个天才都以他创造出来的伟大作品拷问自己的时代,但得到的回应通常都是长期的沉默。
21
如果一个人拥有巨大的财富、权势或名望,那么不管我们羡慕还是嫉妒,我们都不得不承认这个明显的事实。但如果一个人在心智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那么人们几乎只会嫉妒他,而且我们也巴不得能够抹杀掉他这个隐性的优势,除非他已经死去。那就是为什么一个天才在世的时候常常遭到人们的嫉妒而默默无闻,等他死后人们才肯去承认他的成就。
22
那些天才创造的伟大作品对于同时代的人来说也许是太陌生和刺眼了,在能够把它看清楚一些之前,人们需要揉一揉自己眼睛,以便于重新调整好自己瞳孔的焦距。不过,这个时间通常需要花费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那些天才很难活过这段时间。
23
智慧就像一条河流,活生生的,流动着的,而知识就像一个干枯的河床,河水把河道冲刷成某种形状,留下了自己的痕迹。但是当我们能够看到整个河床的全貌时,那个河流早已经不在那里了。
24
知识是一种外在的积累,而智慧是一种内在的成长。知识来自于记忆,智慧来自于领悟。
25
在所有的知识中,历史因为最贴近普遍的人性而能够在大众当中普及,因为历史只是与人的意欲相关,它们不需要一个人具有特别的素质,每个人都能够心领神会,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对它高谈阔论一番。而科学则需要一个人具备一定的头脑智力作为基础,最难的是艺术和智慧性的事物,它们需要一个人具有相当高的心灵感知能力,而且它们都只能在宁静中被领悟。
26
知识是外在的照明,智慧是内在的照明。知识具有使用价值,而智慧具有它自身的价值。
27
知识帮助我们去认识客体,但作为主体的我们仍然停留在黑暗之中。只有当主体和客体的动态能够同时反映在一个人的意识中,这种察觉力才是真正的智慧。
28
科学是局部的聪明才智,局部的聪明才智对于局部而言也许是一种创造力,但对整体很可能是一种破坏力。
29
在极大改善了人类物质生活的同时,科学也像膨松剂一样把人类的欲望膨胀了很多倍。有了科学,很多本来不可能的事情就变得可能了,于是欲望的触角不仅大大地延长,而且还伸向了更多的方向和领域。
30
科学是外向的,它帮助人类向外伸展。科学创造出眼花缭乱的物质世界,科学使整个人类都变成外向的,科学让我们的外在变得越来越大,但我们的内在还是很小,我们的内与外已经完全失去了平衡,而失去平衡就意味着颠覆和毁灭。
31
知识是欲望之光,智慧是灵性之光。
32
理智不等于睿智,理智来自于头脑和逻辑,睿智来自于心灵的洞见。
33
洞察是直接地面对那个东西,直接地看。思考是围着那个东西绕来绕去,思考是一种猜测和选择。当你有了洞察力,你就不需要思考,你可以直接由那个洞察来行动。
34
头脑是那么狭小,存在是那么浩瀚。存在不是头脑能够测度的,海洋不是水井能够测量的。知识就是一口井,而真理就是海洋。
35
由头脑智力产生出来的东西,总是有刻意和矫揉造作的成分。而源自于心灵的智慧的事物才比较自然和朴素,它们总是以自己本来的样子呈现。
36
世俗之路从来都是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的,一个人永远不用担心没有同行者。而通向真理的路注定是一条孤独的路,这里荒芜人烟,寒风凛冽,追求温暖热闹的世俗之人视之为畏途,很少有人能够凑足勇气去走这条路。
37
世人大都寻求温暖,他们追求爱的温暖,理解和同感的温暖,但唯有不满足于所有这些世俗温暖的人才有可能得到真理的终极温暖。
38
平庸的人一生都忙于外在的囤积,在这当中他迷失了自己,有智慧的人则完全致力于内在的清理,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发现了自己,发现了真理。
39
智慧并不是一种需要我们去努力获得的东西,我们的内在与生俱来就携带着这个清晰的觉察力。所以,问题的关键不是智慧如何去获得,而是那些烟雾和尘埃如何被去除。
40
如果一个人要追求垂直面上的成长,那么他必须进入单独,进入真理和智慧的世界,进入艺术和音乐的世界。如果一个人要追求水平面上的增长,那么他就只管进入社会,进入关系,进入人群。
41
真理不需要任何的外包装,它带着自身极大的美和光辉存在。
42
真理一向是宁静的,它从来不会和狂热结伴同行。
43
那些美和真理性的事物,它们在这个世界所遭遇的命运常常就如同一块宝石掉进沼泽当中,没有震荡,没有涟漪,甚至没有声音。
44
无论大鱼还是小虾,深而宽广的水域总是对它们更加有利。一个人也是如此,他的心灵能够感悟的东西越多,他心灵的活动范围越宽广,他就越是觉得自由和舒畅。
45
人的心智越高,他就越痛苦,因为他对世上邪恶、丑陋的事物比其他人更敏感。人的心智越高,他就越快乐,因为他对世上所有伟大和美好的事物有着更深的感悟,他可以从这种感悟和审美活动中获得很大的享受。
46
一个人在财富和虚荣方面获得的成就并不值得骄傲,一个人真正的可贵在于他的灵魂所能感悟事物的深度和广度。
47
如果一个人过分地沉溺于食色的享受,他的灵魂就会趋于干涸。
48
我们的感官总是被现象迷惑,我们的灵魂才有能力把握事物的本质。只有穿透身体和感官的重重阻碍,真理的光芒才能够照亮我们的灵魂。
身体和感官偏爱谬误,灵魂偏爱真理。
49
一个粗糙的灵魂只能感知粗糙的东西,那些粗糙的东西正是与意欲有关的比较具体的事物,它们有形状、颜色和气味等外部特征。一个精微的灵魂却能够领悟那些微妙细腻的事物,而这些事物总是与美和智慧密切相关。
50
科学家在物质的世界中发现了一种永恒性,他们为此惊叹,因为即使客观世界的永恒也要优越于主观世界的动荡不安,这就是他们终生热衷于科学探索的主要原因。不过,神秘家在人的精神世界中发现了一种永恒性,那是比物质世界更高的一种永恒。
51
想象力和灵感是人的意识素质中最重要的两样东西,这两种心灵能力是人快乐的主要来源。一个缺乏想象力和灵感的人将会错过世界上大部分美好而伟大的事物,他只能通过更多的感官享受以及虚荣心的满足来作为补偿。
52
一个人向内穿透得越深,就越具有创造力,思想家和艺术家之所以能够创造出伟大的思想和高贵的作品,那是因为他们已经向内穿透得非常深,那个深处是一切创造力的源泉。
53
外在的世界只提供一些素材,只提供给我们的感官一些印象,对这些印象的感知能力以及对这些素材的处理能力,却永远需要借助我们内在的能力和品质,这个内在的品质就是我们的意识素质。所以,一个人意识素质的重要性要远远超过他外在环境的重要性,甚至要超过他拥有些什么的重要性。
54
唯一的丰富就是心灵的丰富和意识的丰富。一个富人可以收藏艺术品和名画,他也许可以从对这些东西的占有中获得虚荣心的满足,但他无法买来艺术家的智慧和创造力,他甚至无法用钱换来对艺术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愉悦。
一个人的意识越是丰富、开阔和深邃,他就越能够涵盖更多的事物,直到整个存在都成为他的家园。一个活生生的意识会去享受活生生的东西,诸如大自然、艺术和音乐这些事物,但他不会想去占有它们,因为整个存在都随时可以供他取用。
真正的贫穷就是意识的贫乏,亦即理解力的微弱和感受力的狭隘。这样的人无法从这个世界上觅取更高级的快乐,他们只会不断地收集死的东西,他们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的内在已经死掉了,他们只认识那些死的东西。
55
在这个世界上,各种邪恶、偏见和谬误相互践踏,争战不休,无知混杂在其中随波逐流,唯有真理在云端的高处冷眼旁观。
56
真理看起来都有点冷漠和孤傲,因为它一直保持在自己的高度上,而且它从来不会故作姿态,也不想讨好任何人。
57
真理通常都是冷色调的。
58
真理不是孤芳自赏,而是孤芳自溢。
59
自然和真理的本性就是喜乐,如果我们接近自然和真理,我们也会感受到同样的喜乐。
60
如果我们能够完全保持自然赋予我们的特性,我们就有机会与自然发生共振,从而感受到大自然的真理。
61
老子说“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意思是说愚蠢的人听到了真理和智慧性的东西就会大笑,如果他们不笑,就不成其为真理和智慧。这里面也许还隐藏着另一个意思,那就是当真理和智慧看到自己被那些愚蠢的人嘲笑的时候,自己也笑了。前者的笑是世俗的笑,后者的笑是神明的笑。是啊,那些愚蠢的人在远远优越于他们的事物面前感到了一种窘迫,除了嘲笑他们还能做什么呢?那是唯一能够挽回面子的方式。真理和智慧看到这种情况就笑了,这是会心快意的笑,理解包容的笑,如果它没有这种包容和幽默,它就不是真理和智慧。
62
人们并不是完全没有能力识别出那些伟大和有价值的事物,只是他们骨子里不喜欢那些东西离自己太近。多数人为了强调自己的重要性,每个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也不得不从根本上对那些东西加以忽视和排斥。
人们也许会很有兴致地观赏遥远的恒星,但没有人喜欢凝视正午的太阳。
63
真理往往一下子就击中了我们的要害,因为我们本身是那么的虚假。所以,每当一个真理出现,普通大众和凡夫俗子都会马上联合起来,迫不及待地给真理贴上偏激、尖刻和荒唐的标签,然后就可以将它束之高阁。
64
人们不能领会真理是因为他们手持的微弱理解力的铁锤不足以敲开深邃思想的坚硬果壳。很多人对艺术和音乐没有丝毫的领悟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
65
我们对于事实的观念与事实本身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落差,正是这个落差让我们心生恐惧。这就犹如我们站在高处,当我们察觉到与地面的落差时,我们会感到莫名的恐惧。比如,是死亡本身让我们恐惧还是对死亡的观念让我们恐惧呢?
66
因果关系就如同实体与影子的关系,只是因和果的间隔有长有短。有时候实体和它的影子距离很近,有时候实体和它的影子距离很远。当影子和它的实体距离很近的时候,影子就比较清晰,当影子和它的实体距离很远的时候,影子就相对模糊。
67
真实的事物从来不寻求展示。真实的事物有一种内在的确定性,它能够完全独立地存在着,不需要来自于外部的证明。只有虚假的东西才渴求外在的展示,只有虚假的东西才急于被证明和承认。因为虚假的东西没有自己的内核,它完全需要来自于外面的支持,那是它唯一能够存在的方式。
成为虚假的就等于成为暴力的。因为虚假的东西没有的自己的内核,它需要弄来很多东西给自己打造一个外壳,给自己搞一个支架,在这当中就会有掠夺、竞争和占有,在这当中就会滋生出暴力。
68
深刻的事物无法被展示,因为它们隐藏在深处,不会来到表面。所有能够被展示出来的东西都不会很深,它们甚至都是非常肤浅和表面的,那么展示其实是不必要的,因为它们本来都已经在表面上了。
69
展示是非常浪费能量的,本来同样那个能量可以用来向内穿透。一个人无法向外穿透,因为外面是那么辽阔,他只能够向外散发自己。但如果一个人把他生命的大部分能量用来向内穿透,那么他就可以穿透得很深,然后很多东西就被知道了。
70
生命是一种追求展示和表现的冲动。但它越是展示,那么它越是远离那个源头,因为展示,生命被降得越来越低。它从本体下降到精神,再从精神跌落到物质,到了物质的层面,想再退回去就非常难了,它甚至完全忘记了自己是从哪里来的。
71
真理无法被证明,因为任何试图去证明真理的东西都比真理来得更低。低级的东西无法证明比它高级的东西,只有高级的东西能够证明比它低级的东西,因为高级的东西很久以前就已经跨越了低级的东西,它完全认得低级的东西。所以说真理如果要被证明,就必须要有一个比真理更高的存在,那是无法想象的。
72
直接去阐述一个真理是单调枯燥的,因为你无论运用了多少文字,它们都是同一个平面上的东西。但是如果运用比喻和寓言的方式,那么另一个层面的东西就进入了,一种立体感产生了,整个事情开始变得比较生动。
73
真理就像是一望无际的天空,无论白天还是晚上,我们都很难持续地注视着纯净的天空。天空的浩瀚与广阔对于我们自身的狭窄是一个很大的冲击,我们会为此感到窘迫。
74
即使当智慧不需要去做什么的时候,它也完全能够自娱自乐。智慧从来都不是依赖的,也许它能够分享,但它从来不需要依赖什么东西。
智慧就像是一束永恒的光,如果有什么东西来到它面前,它就照亮那个东西。当没有什么东西进入它的范围,它的光还是在那里照耀着,那个照耀本身就是永恒的喜乐。
故事一: 陕西长安县有一个农人,在地里干活,看到一条蛇钻入洞里,他就把蛇收支的两个洞都堵死了。过了两天后,他二十岁的大儿子和十岁的小儿子俄然不会说话,后经许多医院治疗都无效。两个孩子不会说话现已
捕捉贩卖野生动物遭殃祸章家有三兄弟,同住一个院子里,其中两个都很老实,在家种田,靠本分养家,因为经济条件不好,自己也没什么文化,就谈不上对孩子提供好的教育,孩子们二十几岁了也没读到什么书。但贫苦勤劳人家的孩子懂事早,这几个年轻人,女的学做裁缝,男的学修汽车,现在也都干
我是四川一家乡镇企业的财务人员,要不是那场灾难,我的生活应该像其他人那样快乐、自信而充实,对未来也充满憧憬。可自从患病后,我整个人就渐渐颓废了。那是2001年的1月,我和单位的几个同事出差到成都,晚上住到酒店后不久,有小姐打电话来问要不要“服务”,经不住诱惑,发生了让我这辈子都后悔莫及的事情。
夜已深,高速途中,刘细锋和“老相好”陈海蓉聊着聊着便难忍欲火,在行驶的大货车上玩起了“车震”。面对活生生上演在身后的“活春宫”,31岁的司机张章生却没能做到心无旁骛,他一边把着方向盘,一边频频回首,不时偷窥。随着“轰”的一声巨响,两辆重型半挂车相撞起火,大火瞬间蔓延,正在快活的老板和“相好”没能及时逃脱,被活活烧死。事后清理现场,他们已是一对裸尸。
小富由人,大富由天,命是定数,运是变数,我的一个朋友,五年来一直致力于开发精品楼盘,一砖一石没有半点打折扣的地方,看到很多同起步的地产商都赚钱了,他还是坚持着,因为成本高,房子卖得不好,前年的时候基本已到了破产的边缘,记得也是这样一个深秋的时候,他说:“下个月,货款利息再还不上,我可能就干不下去了。”我当时听了真是觉得很伤感,这世界难道好人没有好报吗?他曾是种地出身,几年来,他为以前的村子修了小学,敬老院,修了从村口通向县城的公路,他资助了很多贫困的人。
我好后悔!我本有一个很漂亮很贤慧的妻子。自从2001年开始就犯了邪淫,先是勾引了本单位的一个同事,来往了数个月,以后上网还和几个女孩女人发生过关系,还偶尔嫖娼。可是我竟然忘记了淫人妻者自己妻也会被人淫的因果道理。虽然在一年前我学佛以后我已经戒了邪淫,可是报应却也来了!
一个70多岁的农村老翁染上难言之疾,给子女们造成了难言之痛。日前,宁波鄞县某村的这位老年村民下体长出了指甲般大的赘生物。孝顺的三子一女急忙送老人到医院就诊。因患者年事已高,医生们几乎都诊断为鳞状皮细胞癌,要切除生殖器并辅之化疗。子女们为救老父性命,含泪在手术通知书上签了字。
在某处有一条蛇,一天蛇尾告诉蛇头说:「我应该走在前面。」蛇头回答说:「一向都是我在前面,为什么你突然要这样呢?」蛇头说完便继续往前走,完全不理会蛇尾。蛇尾见状,便故意缠住树干,不肯继续前进。蛇头只好使劲地用力拉,拉扯了半天,弄得双方都精疲力竭。
特异功能可能受到鬼神灵力加持故有预知之特异功能一次意外足以致富。大难不死获特异功能 信不信由你。人类总希望能预知未来,波兰一名男子便是因为能预知人的死期而致富;但保险公司却因他而大伤脑筋!这男子是六十八岁的爱尔·巴非亚。他原任职司机,在一九八五年时因一次意外,撞伤头部,自此便获此能力。他首先预知三十一岁的女地主死期,一鸣惊人,不少人跑来咨询自己或亲人的死期,而爱尔·巴非亚则每次收五百元咨询费,由于其预言甚准确,故其门庭若市,巴非亚藉此预知能力,赚得一所豪宅
凡夫追求财物,圣人追求真理。有一位六十多岁的尿毒病人,在送到慈济医院之前,他的双脚已经被锯断了。医院每天必须为他洗肾三次,却没有亲人来照顾他。慈济医院有一位男志工每天都去帮他洗澡,并教他念佛。有一天,老人突然要志工答应他两个要求:一是多陪他念佛,二是叫他一声「爸爸」。老人的要求,志工都有答应了。在念佛之前,老人说出了自己
有两个和尚,一个很贫穷,一个很富有。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打算去一趟南海,你觉得怎么样呢?”富和尚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认真地打量了一番穷和尚后,禁不住大笑起来。
有一个富翁背着许多金银财宝,到远处去寻找快乐。可是走过了千山万水,也未能寻找到快乐,于是他沮丧地坐在山道旁。一农夫背着一大捆柴草从山上走下来,富翁说:“我是个令人羡慕的富翁。请问,为何没有快乐呢?”
我们在无休止的忙碌中,肩头上的担子也一天比一天沉重。于是,为了生计,为了家庭,为了那个红尘中的角色,便只能理所当然地、全身心地去继续奔波,继续操劳。就像是一匹负重的老马,面对生活这驾笨重的大车,除了使劲拖曳,别无选择。
《佛本行经》中有这样一则故事:从前有一只长有两个头的鸟,也叫做共命鸟,两个头有着完全不同的思想。一个头叫迦喽茶,常作好想;另一个头叫优波喽茶,常作恶想。为了安全起见,它们轮流睡觉,一头睡着,另一头便醒着。有一天在树林里,优波喽茶在睡觉,忽然从树上
一位大富长者只有一个儿子,可这个孩子在很小的时候,便离家游走到其他国家。多年来他以乞讨为生,生活非常贫苦。一次乞食,穷子来到自己的国家,并走进了一处豪宅。穷子见到这家的长者,身上挂满宝物,威德庄严,顿时心生恐怖。他想:这位长者是王,还是王的眷属?竟
《撰集百缘经》里面记载着一则“伽尸比丘尼”的故事:佛陀在波罗奈国鹿野苑弘法教化时,梵摩达国王的妻子生下一个端正殊妙、身披袈裟的女婴,取名为“伽尸孙陀利”。伽尸孙陀利天性贤淑善良,渐渐长大。一天,她带着侍卫出城游玩,不知不觉来到了佛陀所在的地方。
《法句经》中,记载着这样一则故事:佛在世的时候,有两位出身高贵的比丘,出家前是很好的朋友。出家后,一位熟悉经藏,善于弘法;另一位则通过精进修道,证得了阿罗汉果。有一次,二人不约而同去见佛。熟悉经藏的比丘,不知道他的朋友已经证得了阿罗汉果,所以就
释尊成佛十年后,在耆阇崛山宝月讲堂,弥勒菩萨、文殊师利菩萨等无量佛土的六十恒河沙菩萨摩诃萨与无央数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悉皆来集,尊重供养。这时,世尊座下有无量数大如车轮的千叶莲花,色香具足,含苞而未开花。一切花
佛陀率弟子前往王舍城灵鹫山,途中夜宿,一些比丘见佛陀来到,纷纷前去诉说他们的争议,各执一辞,争论不休。佛陀为众人讲了下面的故事:从前一个叫镜面王的国王,召集一些天生的盲人汇聚在殿前。国王说:“请你们来摸一摸大象,然后告诉我,大象到底是什么样的。”
往昔,有两名商队的首领,各带五百商人入海寻宝。商船在大海中航行不久,便到达了一座宝岛,岛上有各种珍宝、饮食、美女等。这时,有一天女出现在空中对商人们说:“这里虽然有财宝、美女,但这些快乐都是暂时的。七天后,这个小岛将被海水淹没!”说完,天女消失而去。
农民与贵族,都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了援手,却为他们自己的后代甚至国家播下了善种。人的一生往往会发生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有时候,我们帮助别人或感恩别人,冥冥之中自有轮回。
弟子向禅师求教:“师父,有人说我是天才,也有人骂我是笨蛋,依你看呢?”“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禅师反问,弟子一脸茫然。“譬如一斤米,在炊妇眼中是几碗饭;在饼家眼里是烧饼;在酒商眼中又成了酒。米还是那米。”
我首先深深的忏悔自己生生世世以来所犯的邪淫,接下来把我的经历分享给大家,愿天下人都能远离邪淫,同时也能与真心相爱的良人在一起。我很小的时候大概5岁左右,家里的哥哥姐姐就开始带着我看淫乱的电影和碟片,我那时候很懵懂,但是心里是喜欢这个事情的。
如果我们内心不认同别人的批评,先不要急着辩解“并非这样”。我们心里若充满着自己的想法,那别人讲的话,有可能只听了个大概,甚至很多意思都听不见。我们要学会放下自己的见解和想法,静心聆听,不理解就多问,力争准确接收对方所要传递的信息,这样才能从中
人生犹如一场旅行,每个人都是旅途中的行者。人生苦短,应学会善待自己。善待自己并非放纵行乐,而是要不负此生!为此,我建议大家:1、勿争强胜。常言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古语亦云:“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挤之。事事争胜者,必有人以挫之。”
忘却痛苦的方法有二:一是培养正面情绪。情绪有负面和正面之分,哪种力量更强,就会将我们导入相应的心理轨道。所以,我们要壮大正面情绪的力量,就像以增强体质来对抗疾病干扰那样。二是面对它,想想是哪件事令我们痛苦。狭隘的心是无法承受伤害的,这就会形成
我们都知道浪费可耻,节约为荣。但在生活中如何做到这一点,是个人的自律性行为。我们无法要求别人怎么做,却可以用自己的行动来引导、帮助他人。我想大家都记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场景。父母也教我们不要浪费粮食等等,可为什么慢
礼佛先合掌,脚要前八后二,就是左右两脚前面距离约八寸,后面脚跟距离约二寸,列成八字形。两掌半,右掌按在拜垫中央为第一掌,次将左掌按拜垫左前方,将右手移至右前方,使两掌相齐为半掌,合为两掌半。
善根指的是破恶、生善的根本。你可以把善根理解成好的根机、好的基础,善根主要是针对身口意三业的善法而言的,因为身口意三业的善坚固,所以称为根,根还有生长的意义,就像树根扎入土壤中,可以使树木长大,枝繁叶茂,开花结果,生起其他的善
无间地狱是没有间断的受苦,死了又生,生了又死。是八个大地狱中(等活地狱、黑绳地狱、众合地狱、号叫地狱、大号叫地狱、烧热地狱、极热地狱)最痛苦的一个,日日夜夜受罪受苦,施罪的器用没有不齐全的,从初入地狱时,直到百千劫,在这期间的一日一夜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