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家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卷一百十六 云南四

◇楚雄府东至云南府禄丰县一百八十里,南至沅江府三百里,西至景东府四百里,西北至大理府四百二十里,北至姚安府百九十里。自府治至布政司四百二十里,至江南江宁府七千五百七十里,至京师一万一千二十里。

《禹贡》:梁州徼外地。汉属益州郡,后为杂蛮耕牧地《一统志》:晋咸康中,尝于此分置安州,寻罢入宁州。据《宋志》:晋成帝咸康四年,分??、夜郎、朱提、越?四郡为安蛮州。安州未尝治此也,名峨碌。后爨酋威楚筑城峨碌赕居之,因名威楚城。唐贞观末,诸蛮内附,此为傍、望、览、丘、求等州地《唐史》:贞观二十三年,遣将击西爨,开蜻蛉、弄栋为县,其西徒莫祗蛮、俭望蛮皆内属。以其地置傍、望、览、求、丘五州,隶郎州都督。《滇志》五州惟求州在?江新兴州境内,余俱在府境。天宝末,没于南诏,属银生节度,寻改置银生府于此。大理时,以银生属姚州,此为富箸?,又改白鹿部,后改威楚郡。元初内附,置威楚万户府。至元八年,改为威楚路。后又置威楚开南等路宣抚司于此。明初,改为楚雄府近郭有罗婺诸蛮,领州二、县五。今因之。府当四达之冲,东卫滇郡,西连大理,南控交趾,北接姚安。山川清秀,土壤肥饶。盐井之利,商民走集,称为大郡。

楚雄县附郭。南诏时为安州威楚县,后为爨蛮所据。大理时,属于姚州。元初置千户所。至元十五年,改置威州。二十一年,降为威楚县。明初,改今名。县丞杨氏世袭,编户十里。

○德江城在府城西北二里。《志》云:威楚在蒙诏时,为银生黑觜之乡,因置银生节度。至段氏中叶,高?泰执国柄,封其侄高量成于威楚,筑外城,号德江城。传至其裔高长寿,附于元。今府西北二里有德江村,或云即故城处也。今城明初洪武十六年征蛮都督袁义所筑。义以南山高峻,逼近城郭,倘寇据以临城,是资敌也。因绘城山图以献,报可。义遂改筑石城,缘山为险,岁久渐圮,隆庆四年改筑。万历二十八年,东南城圮于水,寻复修筑。四面有濠,城周八里有奇,有门六。

富民废县在府东。元至元中置,寻省入威楚县。今为富民乡。又有净乐县,亦元置,后省,今为净乐乡。

○南山在府治南。旧名雁塔,山亦名金矿山。其麓有武侯祠,相传孔明曾营于此。又慈乌山在府治东,城跨其上。○鸣凤山,在城西,亦名卧龙冈。《志》云:冈在府西十里,以孔明曾过此而名。又城北青峰坡有峨碌山,古峨碌城之名本此。今有峨归驿。《志》云:城北五里,又有锦囊山,形如锦囊布地,因名。

薇溪山城西二十五里。山高千仞,峰峦百余,而溪箐如之。每溪皆有泉,分流三十里。乃合而注卧龙江,又西五里有紫溪山。

○龙川江在府城北。源出镇南州平夷川,东南流经府城西,合诸水至青峰下而为峨?川。又东会诸水,经定远县境而入武定府界。○平山河,在府东三里。源出南安州山中,流经府北而入龙川江,跨河有平山桥。

波罗涧在府西八里。《志》云:其麓有夜合榆,榆下有卤水。元至正间设官开井,煎盐输课,今废。又捣练溪在府西三里,水宜酿酒。又凤泉在城东,四时不竭。

城南堰在府南三里,可灌田千余亩。《志》云:府东三十五里,有梁王堰。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所筑也。

○吕阁驿府西四十里。古名合关滩。元至正末梁王孛罗败明玉珍将万胜于关滩。既而玉珍入云南,大理段功进兵至吕阁,败玉珍兵于关滩江,焚其众于古田寺。又追败之于回蹬关,又追至七星关,是也。《舆程记》:今吕合驿郎吕阁也。又吕合巡司北至姚安百五十里,西至镇南州沙桥驿六十五里。旁有合襟水,因改名吕合云。古田寺在吕阁东七星关,见贵州重险。广通县在府东七十里。东至云南府禄丰县百三十里,北至姚安府百六十里。蛮名古路赕。元初,置路赕千户。至元十二年,改为广通县,隶南安州。明初,改今属,编户四里。

○东山在县治东。势若鱼跃。又东三里,曰高登山。元时有盐井,建盐司于此,今废,亦名盐仓山。又鹤翥山在县东北十里。山形如鹤,环绕县治。其相近者又有蟠龙山,山形蜿蜒,中有龙泉,甚甘冽。或曰即九盘山也。回旋险峻,道路九盘,立关其中。又东为凋林山,高插霄汉,登之则禄丰、定边诸境一览在目,为楚雄众山之长。

和茶山县南十五里。清水河源出焉。其东有阿纳香山,一溪河出焉。二山相连,高耸峭拔,延亘二百余里。○凤山,在县西一里,又里许有营盘山,相传山下为武侯屯营地。又《图经》云:青峰即峨碌山,其支在广通之南者,名阿浮炼山,是县之主山也。

回蹬山县西十八里。相传南诏阁罗凤攻云南,柘东城至此山,以雷雨回兵而名。一云阁罗凤叛唐,唐师讨之,不克,返辔于此,故名也。有回蹬关,为趣府之道。元末明玉珍将兵三万来攻鄯阐,大理段功赴救,败其兵,追至回蹬关。又有泉出山之东,为观山河。○翠屏山在县西北四十里,有汤团箐。相传诸葛武侯出师时遗迹。又西十里为罗苴甸山,一邑物产,此出大半。稍东为卧象山,地名罗苴村。其东南又有卧狮山,相对拱峙,山麓俱产银矿。阿陋雄山县东北十五里。高逾千仞,有泉出山西,为罗申河。出山南,为阿陋河。○龙街山在县北七十里,有龙街洞,为县之胜。○舍资河县东五十里。源出武定府东,流入南安州界,至元江府境,下流入交趾河。今有铺,有堡,有巡司,有驿,有村,皆以舍资为名。巡司之前有陡涧桥,跨舍资河上。《志》云:舍资巡司在县东七十里。

立龙河县西一里,源出马鞍山下,流经城西,又北会于大河。大河在县北三十里,自府境流入,汇县境群流而西北出,流入定远县境之龙川江。又罗绳河在县西南三十里,流经定远县之黑井,亦入于龙川江。

蒙七塔溪县东二十里。有翠微桥跨其上,其后即蒙七塔铺。《志》云:县东三里,有清风河。发源于县东北之赵普关,流至枯木村,有清风桥跨其上。又城东北十里有雕龙河,源出阿陋雄山。又有龙泉,出县东北之蟠龙山。山势蜿蜒,出泉甘冽,环绕县治,交会于大河。

阿陋井在舍资村中。又有猴井,俱产盐。置盐课大使,属黑盐井提举司。《志》云:县产盐之井凡四十七区,俱环盐课司四旁。或以人名,或以地名,今多淹没,总以奇兴大井为名。○回蹬关在回蹬山上,有巡司戍守。又九盘关在九盘山上,二关为县境东西之险。○沙矣旧箐在县东北七十里,有巡司戍守,司南三十里,即舍资驿也。舍资驿县东四十里,有巡司戍守。《滇程记》:自云南府禄丰县七亭而畸达舍资驿,中途有窝石炮南平坡、六里箐、响水桥、响水铺诸境,自舍资驿四程而达县,为路甸驿。有十八湾坡、清川桥之胜。

定远县府西北百二十里。西北至大理府赵州云南县百二十里。地名日直赕,杂蛮所居。唐为姚州地。一云:本髳州地,天宝中,没于南诏,使爨酋筑新城于此,曰耐笼,后入于段氏。元初,曰牟州,置牟州千户,牟与髳同音也。至元十二年,改置定远州,后降为县,属威楚路。明属楚雄府,主簿李氏世袭。城周一里有奇。编户五里。

○南宁城在县南,地名黄蓬?。《滇二志》:宋绍圣中,段氏时臣高?泰专国政,命云南些麽酋徙民三百户于黄蓬?。元初,立黄蓬?百户。至元十二年,改为南宁县,寻省入定远,今为南宁乡。

○赤石山县西二十里。《图经》云:定远镇山曰赤石味山,邓楚雄之峨?录山也,亦曰赤土山。多赭石,林木幽翳,延亘二百余里。其东有泉,下流为零川。其相近者又有云龙山。山势峭拔,起伏非一。亦名伏虎箐。

会基山县南四十里。高三千仞,连亘数百里。有五十余峰,群山之脉皆起于此。上有会基关,向设兵戍守。《志》云:县之清和乡有木剌答村,山多?岩怪石。又有马蹄石,一路峻崖,凡七里许。?畔有石池,方广各丈余。泉香而甘,石上有马蹄痕数处。又紫甸乡有自久山,方广四十里。明初,有土酋名自久者据为寨,因名。

玉璧山县东六十里,高千仞。旭日照之如玉璧然。东有凤羽山,南有易者山,北有绝顶峰,皆丹崖壁立,高出群山之表。又诸葛山,亦在县东六十里,一名独立山。世传孔明过此,令掘断山冈左右以厌胜,亦名破军山。山畔有井,旧出卤水,下有白石泉。

○龙川江在县东。自府境流入,又东北入武定府元谋县界,而为西溪河。

黄莲池县东南五里,广二里许。池常产黄花如莲。又龙马池,在县西南五里,方广四里。相传有龙马现池中。《志》云:近城有浪溪,产盐泉。

黑盐井县东七十里。有釜盐。设提举司。其产盐之井曰复隆井,旧名岩泉。又有大井、东井,凡三井。其东又有琅井,亦产盐。元李源道记云:滇池西走六驿,有郡曰威楚。东北五舍,沿浪山入长谷,有鹾井,取雄于一方。井西里许有山曰万春,墙立屏峙,束龙江之水,踞虎岭之麓,为最胜处。又环黑井上者曰金榜山,近琅井者曰笔架山。今为黑盐井及琅井两盐课提举司。又有黑盐井、琅井二巡司。《志》云:琅井提举司本名安宁,在云南府安宁州治西。明天启三年,移置于县界,改曰琅井。

○罗平关县西南三十里,有巡司戍守。或讹为罗那关。元至大二年,梁王老的与大理构隙,引兵至罗那关,以计杀其守将高蓬。盖关为大理之界云。又会基关,在会基山上,与广通县接界,有会基巡司。○诸葛营,在县西十里,相传武侯讨南中,过日直赕北傍山下筑营。夷称望子洞,基址尚存。《志》云:营在县境者有三:一在磨盘山,一在羊牟山,一在光法山。

自久寨在县东紫甸乡。明永乐初,蛮酋自久据险犯顺处。

定边县府西三百十里。西南至景东府一百八十里。地名南涧,为濮落蛮所居。元至元二十二年,置定边县,隶镇南州。二十四年,省县入州。明初,复置今县,改属府。土县丞阿氏世袭,编户五里。○苍山在县北。《图经》云:青峰山在定边之北者名曰苍山,盖一山高大,分为五县之镇也。《志》以县治后真武坐台山为镇山云。○涌翠山,在治北十里,有刁思郎遗垒。又北有螺盘山。山顶盘旋,形如螺髻,故名。明初西平侯沐英与刁思郎战于此。山之西产青绿石矿,上有自普关。又陶罗山,《一统志》云:在县治西,高可千仞。无量山在县西五十里。《志》云:山高万仞,为西南天堑。俗传孔明南征至此乏粮,亦名无粮山。即景东府之蒙乐山矣。

○定边河在县南。其上流一自大理府赵州流入,即礼社江也。一自蒙化府罗丘场流入,即阳江也。合流经县之和木村。五六月间,涨水汹涌,人不敢渡。县东又有环川,县西又有牟苴河,一名零川。相近又有剌崩川,下流俱合于定边河,入镇南州府界。

○自普关在县北螺盘山上,为控扼之地。○武侯台,在县东五里刘?村,相传武侯屯兵处,遗址尚存。

定边驿在县治西。又北百里即大理府赵州之定西驿矣。又有新田驿,在县南。石洞哨,在县南六十里。?Ф嘉县府南四百五十里。东至临安府新兴州百里。本蛮獠地,曰虚初。元至元中,置?Ф嘉千户,后改为县,属威楚路。明属楚雄府,编户二里。县今省。

○黑初山在县治西。高千余仞,五峰耸列,连亘百里。《志》云:蒙古灭段氏而赦段兴智,兴智于黑初山设寨自守。时有星殒化为黑石,以为祥,因名?Ф嘉寨云。○卧象山,在县治东,形如蹲象,上有元?Ф嘉千户所。旧址泰定间所建,属景东路。卜门山县东北三十里。高可千仞,最为险峻。《志》云:即楚雄峨?录之支也。高耸入云,其泉下绕,为卜门河。自县入郡,路必经此。凡三十六折,乃至其巅,亦曰北门山。又罗甸山,在县西南二十里。○丙龙岩,在县北十里,岩高数丈,下有水自景东府流入境,下流亦入于卜门河。

○卜门河在卜门山下。县西四里,有马鹿塘河流合焉。二河合流之处,有西龙桥跨其上,在县北十里,又东北入于马龙江。马龙江在县北。自镇南州流入境,又东入新化州界,又有上江河,在县西五十里,与南安州分界。

南安州府东南五十里。东至云南府易门县二百里,东南至新化州四百三十里,西南至镇沅府三百里。

古为黑爨蛮所居,寨名摩刍。元初,置摩刍千户,属威楚万户。至元十二年,改置南安州,隶威楚路。明属楚雄府编户五里。今仍曰南安州。州山岭稠叠,林麓四周,为险固之地。○南安城古摩刍寨也。元筑土城,明初因之,城周一里有奇。

○健林苍山州东五里。今讹为阿姑娘山。山半有泉,昔黑爨祖瓦晟吴立栅居其上。子孙渐盛,不属他部。至大理时,高氏封威楚,始隶焉。盖蛮酋据险处也。○紫石山,在县东一里。又里许为乌笼山,树木丛密,望之郁苍,泉出下注,为黑龙潭。

表罗山州西南四十里。中产银矿。俗名老场。滇中银场以此为最。○安龙堡山,或云在州东南。山高险,贼蛮潜伏于此。明嘉靖间,有奚德、奚本者,倡众为乱。知州苟诜出奇设伏,躬入巢穴,率师格杀,仍立哨于要地,民用以安。

○黑龙潭在州东七里。水深莫测。州东三里,又有白沙泉,土人资以灌溉。又石井在县东北二里,其泉涌出,随取随满。

镇南州府西北七十里。北至姚安府一百二十里,西至大理府赵州二百八十五里。

古濮落蛮所居,川名欠舍,亦曰沙却。中有城,曰鸡和。唐上元中,蒙氏置俗富郡于此,后属于段氏。元初,置欠舍千户。至元二十二年,改为镇南州,属威楚路。明属楚雄府编户四里,州同杨氏,州判陈氏世袭。今因之。

州山川环带,舟车往来,走集之郊也。○和子城州东二里。唐上元中,南诏阁罗凤击东爨,侵峨?录,取和子城,即此也。元始筑土城为州治。明初废,弘治间改筑,嘉靖中圮。四十年,因旧址筑。万历四十三年,易以砖,周三里有奇,门四。石鼓城州东三十里。旧名鸡和城,阁罗凤侵东爨,取鸡和城,置石鼓县,段氏因之。元初置石鼓百户。至元二十二年,改为县。二十四年,省县入州,为石鼓乡。

○石吠山州东南二十里,产煤炭。相传上有石如犬,凶年则吠。又金鸡山,在州东五里,高出群峰,每日出则先照其上。《一统志》:州治西北有鹦鹉山,平地突出,甚高耸,鹦鹉产焉。○十八盘山在州北十五里,登之者迂回山冈,十八折乃至其巅。

石鼓山州东三十里。上有石行列如鼓,旧石鼓县以此名。又五楼山,亦在州东三十里太乙村后。嵯岩峭拔,最为幽胜。《一统志》:州东十里有会逢山,峭拔耸空,草木丛茂。

○马龙江州西南百八十里。其上流即定边河也。自定边县流入境,东南流经?Ф嘉县东,又东南入元江府界。

平夷川州西三十里。源出众山中,经州城西,东南流至府城,西而入龙川江。《志》云:州西四十里有苴力桥,州西三十里有白塔桥,州西十里有平夷桥,俱跨平夷川上。

南堰在州南。又州西有西堰,可溉田二千余亩。○子甸溪在州东北,亦溉田至数千亩。

○英武关州西七十里有巡司戍守,亦曰鹦鹉关。《志》云:英武关蹑山脊,越峻阪,箐莽阴翳,行者寒心,为郡境之险。又有阿雄关,在州西北,亦有巡司戍守。《志》云:州境又有镇南关巡司。

沙桥驿州西三十里。又有铺,有堡,有巡司,俱以沙桥名,皆在州西三十里。又西七十五里为普淜驿。《滇程记》:自州三亭而畸达沙桥,有鸳鸯、白塔二坡,自兹徂西山确道,修凡八亭而遥达普淜。土人称陂堰为淜也。途经小孤山、鹦鹉关、七里坡、普昌关、麦地哨,道列巨箐危石,为险?厄之所。

附见:

楚雄卫在府治东。洪武十五年,废征缅招讨司,置卫。又定远千户所,在定远县治东。洪武二十一年置,隶楚雄卫。

◇姚安府东至武定军民府元谋县三百二十里,南至楚雄府百九十里,西至大理府三百七十里,北至北胜州四百五十里,东北至四川威龙长官司四百八十里。自府治至布政司七百里,至江南江宁府七千七百六十五里,至京师一万一千二百十里。

古滇国地,属楚。汉属益州郡。后汉因之。蜀汉属云南郡,晋初因之。东晋咸康初,析置兴宁郡治?弄栋县。宋齐因之。梁末,没于群蛮。唐武德中,置姚州初为姚州总管府。贞观四年,改置都督府于戎州。《通典》:姚州,麟德元年置,其人多姚姓,因名。刘?句曰:武德四年,安抚大使李英奏置姚州。麟德元年,始自云南移于弄栋川也。又咸亨三年,永昌蛮叛,寇姚州。调露二年,永昌蛮复寇姚州,败州兵。于是废姚州。垂拱四年复置,仍为都督府督,羁縻诸州。天宝初曰云南郡。既而蒙氏据其地天宝七载,州为南诏蛮所陷。十二载,复置戍守于此,寻为蛮所陷,改置弄栋府又置弄栋节度于此,为六节度之一。宋时段氏改为统矢逻,又改为姚州,亦曰姚府欧阳玄曰:段氏以姚州为姚府,居八府之一。《滇志》:段思平改弄栋府为统矢逻。段政严时,封高太明之子明清为演习官,世有其地。元宪宗三年,内附。七年,立统矢千户所。至元十二年,改置姚州,属大理路。天历初,升为姚安路。明初,改路为府,寻又改姚安军民府府州佐皆高姓,高明清之后也。明清七世孙曰泰祥。宋理宗二十二年,蒙古攻略至境,泰祥悉力拒守,被执不屈,见杀。忽必烈因官其子伸,至今不易。所属蛮曰散摩都猡猡,强悍好斗。领州一、县一。今仍曰姚安府。府通道越?,络绎滇洱,为南北之要会。诸葛武侯平南中,渡泸水而南,隋史万岁略西洱,亦自青蛉、弄栋而入。唐永徽三年,赵孝祖平青蛉、弄栋西白水蛮,遂请略定西裔孝祖上言:贞观中,讨昆州乌蛮,始开青蛉、弄栋为州县。弄栋之西有小勃弄、大勃弄二州。勃弄以西与黄瓜、叶榆、西洱河相接,人众殷富,多于蜀川,请因破白水蛮之兵,随使西讨。从之,遂略定大小勃弄之地。麟德初,武陵县主簿石子仁建言:姚州在永昌之北,越?之南,此地有崇山修谷,平畴广川,东有金沙江之利,西接云南州之胜。距威楚,瞰点苍,最为险要。请置都督府于昆明之弄栋川,屯兵镇守,以治叶榆、イ河诸蛮。则群蛮不敢横,而中国长有盐贝之利矣。从之,因置府于弄栋川。咸亨以后,南中渐多事。姚州废置不恒。神功二年,蜀州刺史张柬之表言:姚州绝域荒外,山高水深。诸葛破南中,使其渠帅统之,不置汉官。国家既置姚州,叛乱屡见。延载中,司马成琛更置泸南七镇,戍以蜀兵。自是蜀中骚扰,乞罢姚州,隶?府,并废泸南诸镇,于泸北置关。禁止中国百姓不得与蛮无故交通往来,以防乱萌。不纳。景云中,姚州蛮叛,引吐蕃攻陷姚州,于是姚?路绝。开元二年,姚?蛮复来寇,州军讨之,为所败。天宝以后遂没于南诏,恒以重兵守之,闭塞汉人南入之道。贞元中,西川帅韦皋复通南诏,自清溪关出工卩部,经姚州清溪见四川重险清溪关,工卩部见四川建昌行都司,入云南,谓之南路。盖自姚安而北,则度金沙,入越?。自姚安而西,则指叶榆,趣大理。自姚安而南,则出威楚,向昆明。郡为全滇之要会。西南有事,争于滇蜀间者,自古恒在姚州也。

姚州附郭。汉为弄栋县,属益州郡。蜀汉属云南郡,晋因之。东晋成帝析置兴宁郡于此。宋、齐因之。梁末没于蛮。唐置姚城县,为姚州治。天宝末,没于南诏,为弄栋府治。大理段氏仍置姚州。元为姚安路治。今因之,编户四里。○弄栋废县今州治。《志》云:州北有旧城,汉弄栋故县也。县境有蛮曰栋蚕。王莽时,益州郡蛮栋蚕、若豆等起兵杀郡守。后汉建武十八年,栋蚕与姑复、叶榆、弄栋、连然诸种叛,杀长吏,寻击平之。自晋至梁,皆为晋宁郡治。唐贞观二十二年,平西爨,开青蛉、弄栋为县。既而以弄栋地改置姚城、泸南等县。景云初,御史李知古改筑姚州城。蒙氏为弄栋府治,大理至元皆因故址。明初易以砖石,周二里有奇。嘉靖七年,筑月城于南门外。三十九年,复于城南增筑土城,四关皆缭以土垣。万历四十六年,复增拓旧城,创设敌楼以壮形胜。今城周六里有奇,门四。

泸南废县在府东北。唐置。《新唐书》:武后垂拱初,置长城县,属姚州。天宝初,更名泸南县,以地在泸水南也。天宝十载,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大败于泸南,即此。又废长明县,亦在州境,唐置,属姚州。天宝以后,没于南诏,与泸南俱废。

澄川城在府东。杜佑曰:澄川守捉在云南郡东六百里,唐开元中置,属剑南节度。即此城也。《新唐书》:姚州有澄川、南江二守捉城。○废于、异州,在府境。《唐史》:武德四年,置姚州都督府,并置于、异、五陵、袖、和往、舍利、范邓、野共、洪郎、日南、眉邓、?备、洛诺共十三州隶焉。《会要》:麟德初,姚州都督府管五十七州,盖皆羁縻蛮地云。

○龟祥山府治西。一名赤石山,以山石皆赤也。山顶有泉,亦曰龟祥泉,旁有万花谷。又西五里曰金秀山,阳泒河出焉。其相接者为龙马山。○白马山,在府东十五里,又东五里曰燕子山,形如燕垒。又府西七十里有稽肃山,泉流入于阳泒河。

东山府东十里,一名饱堙萝山。其西有武侯塔,相传诸葛武侯南征驻兵于此。后人建塔其上。山之南又有古城。《志》云:唐天宝初,云南太守张乾陀所筑,以防南诏。又寨子山在府东八里。明洪武末,土爨自久叛,结寨于此,官军讨之,败贼于东山箐,即此山也。有泉流入乌鲁淜。○笔架山,在府南二十里,有三峰并峙,上有井,云出即雨。又三窠山,在府南六十里,青蛉河出焉。

九鼎钟山府东北二十里。峰峦凡九,状若悬钟,一名华山,以春时多花木也。又仙景山在府西北十五里,一名西山,亦名石云山。山麓有赤甲、西岭二泉。○矣保山,在府北十五里。又北五里曰龙凤山,山有白塔。石晋天福间建,高十五丈。一名白塔山。

宝关山在府北百二十里。东去盐井提举司一里,山高百仞,以通盐要路,因名。又司东一里曰回龙山,司南一里曰北极山,司北一里曰象岭山,俱以形似名。○绿萝山,亦在府北百二十里,一名盘曲山,其相接者曰黎武山。

○金沙江府东北百四十里。从北胜州流入界,府境之水皆流入焉。又东入武定府界,详见大川金沙江。青蛉河在府南。旧名三窠戍江。源出三窠山,流至府南四十里,潴为石池淜。周广三百余亩,分为东汹溪、西汹溪,灌溉田亩。至府城北复合流,至大姚县南合于大姚河。又东入于金沙江。○阳泒河,在府西。自金秀山发源,东流汇为阳泒湖,入西汹溪而合于青蛉河。

连水府西十三里。源出楚雄府镇南州北之磨盘山,流经此亦曰连场河。西北流七十余里,入大姚县之龙蛟江。又香水河源出府北黎武村,与白盐井提举司之观音箐步水合流,亦入龙蛟江,而注于金沙江。

七淜在府城西南,土人称陂堰为淜。凡七,皆前代所筑,潴水灌田,民皆赖之。○金龟井,在府西十里,水甚清洌,土人皆汲于此。

白盐井府北百二十里,本大姚县地。有盐课提举司,旁有九井:曰观音,曰旧,曰界,曰中,曰灰,曰尾,曰白石谷,曰阿拜,曰小。皆产盐,为公私之利。《滇略》:羝羊石在司西里许,蒙氏时有羝?土,驱之不去,掘地得卤泉,因名。白羊井后讹为白盐云。明初土爨自久作乱,官军败之于白盐井。遂进,败贼于东山箐,今有白盐井巡司。○三窠关在府南三窠山上,为南面之险,有巡司戍守。○诸葛垒,在府东十五里,又府北十二里有孔明遗垒,盖武侯渡泸南征道出于此。

普淜驿府西南百五十里。西至大理府云南县六十里,南至楚雄府镇南州百里,为往来必经之道。兼设巡司戍守于此。《滇纪》:姚安有白石村,官军败贼自久于此。又蹙贼于马哈山、芦头山,皆在府境。大姚县府北三十里。汉青蛉县地,属越?郡。蜀汉属云南郡,晋因之。咸康中,改属兴宁郡。梁末废。唐武德四年,置西濮州。贞观十一年,改曰髳州,治濮水县,后没于南诏。大理段氏时,属姚州,蛮名大姚堡。元初,置大姚堡千户所。至元中,改置大姚县,属姚州。明初,改属府,今编户四里。○青蛉废县在县北,汉县盖治此。常璩曰:青蛉县有盐官。是也。亦曰青蛉川。隋开皇十七年,史万岁击南宁叛爨,自青蛉川入,至南中。唐贞观四年,击西爨,开青蛉、弄栋。二十三年,复遣将击西爨蛮,开青蛉、弄栋,皆为县,寻以青蛉县属髳州。天宝中,没于南诏。又有岐星、铜山二县,亦唐髳州属县也,俱天宝中为南诏所废。扬波废县在县东。唐武德四年置裒州,领扬波、强乐二县,后废。又废靡州,在州西北,唐武德四年,置西豫州。贞观三年,改曰靡州,领靡豫、七部二县。又靡州之西曰废徽州。唐武德四年,置利州。贞观十一年,改徽州,领深利、十部二县。后俱废。

马西废县在县北。《唐志》:武德四年,置尹州,治马邑县,兼领天池、盐泉、甘泉、涌泉四县,其地与髳州接。是也。后俱废。《志》云:县东北马鞍山麓,有武侯土城。

○四奇山在县南七里,有四峰高耸。又有几山,在县治东南一里。东隅有石穴,一名石壁洞,俗名纱帽山。○文笔山,在县西一里。《志》云:山之后曰凤凰山,左曰观音山,相去约二里。县西北三里,又有玉屏山。

马家山县北十里。高出群山,林木深郁。又北二十里有方山。《汉志》青蛉县禺同山有金马碧鸡,或以为即方山也。○书案山,以县东北百五十里。山形如几案,大姚河出焉。

赤石崖在县西北,与大理府十二关长官司接界。明嘉靖二十三年,增设姚安府督捕通判,驻赤石崖。万历中省。盖北渡金沙,东出武定,此为要地也。又柴丘岭在县东二十里,上有古砦。

○大姚河在县北。源出书案山,流经县西北,合铁索箐之水。又南流至县西南,合姚州小桥村之水。又东流绕县南,复东北会于青蛉河。或以为即《汉志》所称仆水也。

龙蛟江县西北百二十里。源出铁索箐,合姚州连场、香水二河,东北注于金沙江。俗名茸泡江,音讹也。水产金。

○铁索箐在县西北,逶迤千里。山阿水隈,?径深险。蛮人每聚于此,恃险出没,剽掠几百余年。明万历初,铁索箐力些蛮畔,抚臣邹应龙讨之。七十二村悉平,因置戍守此,四境乃安。

附见:

守御姚安千户所在府城北。明洪武二十八年建。又姚安中屯千户所,在大姚县东二里,旧为土城,亦洪武二十八年筑。永乐初,易以砖石,周一里有奇。

◇武定府东至云南府富民县百里,东南至云南府二百里,西南至楚雄府四百三十里,西北至姚安府五百四十里,东北至四川建昌行都司会川卫四百五十里。自府治至布政司见上,至江南江宁府七千三百九十里,至京师一万八百三十里。

《禹贡》梁州南境。汉属越?、益州二郡。蜀汉属建宁郡。晋以后属晋宁郡。隋为昆州地。唐为宋州地,属戎州都督府。天宝以后,没于南诏。宋时,大理段氏使乌蛮阿历刂治此《元史》:昔獹鹿等蛮所居。段氏使阿历刂治纳Д?尼共笼城。又于共甸筑城,名曰易笼。其后裔孙法瓦寝盛,称罗婺部《志》云:以其远祖罗婺为部名。元宪宗四年内附,寻置罗婺万户府。至元八年,更置北路总管府。十二年,更为武定路《元志》:至元八年,并仁德、于矢二部入北路总管府。十二年,复分二部,更置武定路。明初改为武定军民府《通考》:府为南诏二十七部之一。明初以阿历刂耀K??奚淌ふ吖楦剑?老???U?轮校????浪锇⒂⒏男辗铮?笠炷保?馈W映?乃谩《尉噶?昱眩?窖暗橥辽岚差??富岢牵?馈W佑祝??氖细е?赝粒?弥?此馈3?难?蛹套婺倍岬铡K氖?迥辏?髀摇9倬?制街?B∏斐酰?旄锿凉俑纳枇鞴?/span》,领州二、县一。今仍曰武定府。

府四维千里,削壁悬岩,水甘草茂,宜于畜牧,亦蛮服之雄也。且北渡金沙,接壤戎?。蜀境之险,府实共之,而地接昆明,旦暮可达。府境有变,祸必中于会城明嘉靖六年,凤朝文助寻甸之乱,直犯会城。四十二年,凤继祖复构衅,掠富民、罗次,纠东川蛮酋攻曲靖、寻甸,所至骚动。万历三十五年,土酋阿克等复作乱,直抵会城。城外坊市悉被焚劫,还攻元谋、和曲诸城,未及一月,陷一府、三州、四县。寻甸叛目亦应之,陷嵩明,逼杨林。官军拒却之。还攻寻甸,陷禄丰。官军四面合击,追至东川,尽擒其党。绸缪之虑,乌可略哉?

和曲州附郭。旧治在府城西南三十里,蛮名叵?甸,?、?诸种蛮所居。蒙氏时,白蛮据此。段氏改属乌蛮,因并吞诸种聚落三十余处,统于罗婺部,初改叵?甸曰和曲。至元中,升为和曲州。明初因之。嘉靖末,改筑府城,移入郭内。今编户十一里。○南甸废县旧在郭内。蛮名Д陬笼,又名?甸,讹曰南甸。元至元中,置南甸县,为武定路治。明初,改属和曲州。嘉靖末,县废,寻又改筑土城,移和曲州入郭内。隆庆三年,复移建石城于狮山之麓,即今府治也。万历四十六年、崇祯十三年,屡经修筑,周六里,门四。宗居废县在府西北。唐武德四年,置西宋州。贞观十一年,正称宋州,治宗居县,兼领石塔、河西二县,后废。○诸葛城,在府东二里。《志》云:武侯初过大渡河,驻节于此,今故城遗址犹存。

○狮子山城西五里。高千余仞,顶平旷,有石岩,状如狮子。中藏深谷,可容万人。又有泉自山岩喷出,潴为小池,郡郭群山错立,此为最胜。又三台山在府西北六里,高可千仞,叠起如台。明隆庆初,土官凤继祖叛,筑寨于此,为拒守处。○五峰山,在府东三里,攒列郡前。又府南二十里有天马山,其相接者曰笔架山,连峰并峙,为南境之胜。佐丘山府西北二十五里。中平坦,有泽,广五亩,水泉无盈,涸名洗马池。分流东注,一为勒溪Д,一为东波Д。又雄轴龙山在府西北八十里,形势峭峻,林麓茂密。○猗朵山,在和曲旧治西北。有泉,下流为南甸河。又?哇山在府西南五十里,山势险隘,有悬瀑千馀丈,下注成池。蛮名?哇咦。

红崖峡府东北四十里。东枕溪流,险峻难涉。明弘治中,土知府凤英始筑路以便行者。又武陵洞,在府北八十里夹甸西,山洞深不测,内有流泉。其西又有三石塔洞,泉石甚幽胜。

○金沙江府北三百八十里,自姚安府流入界。又东达四川会川卫界之废黎溪州,有金沙江巡司戍守。杨士云曰:自府境金沙江渡而北,达会川卫,不过七十余里。蒙氏四渎之一也。详大川金沙江。乌龙河在府北五里。源出禄劝州之乌蒙山,绕流经此,溉田数百顷。下流入于金沙江。又西溪河在府西北,即楚雄府之龙川江也。自定远县北流入界,又西北至元谋县,西而入于金沙江。又勒溪Д在府东北,出佐丘山与东波Д皆分流而东北出,注于金沙江。

惠?弱湖在府西北八十里。湖方五里,茂林掩映,水色清碧,深不可测。○广翅塘,亦在府西北。《志》云:安宁州螳螂川经富民县境,又北入武定府界,为普度河。汇于广翅塘,入于金沙江。只旧盐井《志》云:距州百六十里。又草起盐井,距州二百里,俱产盐,以为民利。

○虎市桥府东北一里。相近又有龙潭桥,两崖石壁,峭立相对。跨以木桥,下临龙潭,渊深莫测。又仙人桥,在府西北三十里,地名龙三藏涧。出崖壑间,涧边有石,两隅拥出,相接而成梁。

虚仁驿在府北。《图经》:府北有勒站及虚仁、环州、姜驿等站,达于四川会川卫境,自昔往来通道也。○利浪驿,在府南八十里。《舆程记》:又东南七十里,即云南府城矣。元谋县府西北百九十里。北至四川会川卫界九十里,西至姚安府三百二十里。蛮名华竹,一名环川。元至元中,置县,属和曲州。明初因之。土官吾姓。嘉靖中,改流官,编户五里。○马头山在县南。连亘四十里,地势最高。东望寻甸,南见楚雄,北眺黎溪,西瞻大理,县境之镇山也。○吾梁山,在县北三十里,孤圆秀拔,登临最胜。相近者曰雷应山,高三十余里,绵远深秀,顶有古刹。应元溪经其下。又西北四十里为盘龙山。《志》云:县西北又有火焰山。

住雄山县西北十里。壁立万仞,顶摩苍空,西枕?陋甸,东连诸山,环于县境。一名法灵山,俗名环州山。○竹沙雄山,在县西北二百里,四面卓立,高出群山。竹木丛密,人迹罕至。○金沙江在县北百八十里。自姚安府东流经此,县境群川悉流入焉。○西溪河,在县西,其上流为龙川江。自府境北流经县境,又东北流入于金沙江。应元溪在县南。《志》云:自和曲州之虚仁驿流经马头山下,合于纪宝溪。○纪宝溪,出楚雄府定远县界之苴宁山,北流入县境,合于应元溪,居民多引以灌溉。下流皆注金沙江。

禄劝州府东北二十里。东至寻甸州界二百三十里,东南至云南府富民县九十里。唐羁縻宋州地,蛮名洪农碌券甸,杂蛮所居。元至元中,置禄劝州,属武定路。明属武定府编户七里,今仍旧。

州接壤?、蜀,控扼群蛮,山川险固,称为要地。

○石旧废县州东五里。旧有四甸:曰掌鸠,曰法块,曰抹捻,曰曲蔽。后讹掌鸠为石旧。元至元中,置石旧县,属禄劝州。明初因之。正德中,废入州。《志》云:今州城,旧系土垣,不及一里。万历七年,改筑今城,周一里有奇。

易笼废县州北百八十里,地名倍场。有二水相合,绕城而东。蛮谓水为Д,城为笼,又讹Д曰易,故曰易笼也。昔为罗婺大酋所居,群酋会集于此。元至元中,置易笼县,属禄劝州。明初,省入州。

○法块山州北二十五里。四面削立,惟东南有一径,可容单骑,旁有裒阿龙山。又哇匿歪山,在法块山西。巅凹而平,可容万家。○幸丘山,在故易笼县东北。四面陡绝,顶有三峰,可容数万家。昔为罗婺寨,有天生城,牢不可破。乌蒙山在州东北二百八十里。一名绛云露松外龙山。与四川东川府接境,山北临金沙江。山有十二峰,耸秀为一州诸山之冠。八九月间,其上常有雪。又顶有乌龙泉,下流为乌龙河。蒙氏封此山为东岳,今附见前名山玉龙。

○乌龙河在州北。源出乌蒙山下,流入于金沙江。○普渡河,在废石旧县东南,北流入于乌龙河。普渡河巡司置于此。又撒里巡司,在州治南二百里。

掌鸠水在石旧废县,绕县三面凡数十渡。东南流,合普渡河。其合处形如狮子,一名狮子口。

◇景东府东至楚雄府四百里,南至威远州界四百里,西至云州界三百六十里,东北至楚雄府定边县百八十里。自府治至布政司一千一百八十里,至江南江宁府八千一百八十里,至京师一万一千六百里。古荒外地,名曰柘南,蛮名猛谷一名?君南川,分十二甸,昔朴和泥蛮所居。汉、唐未通中国。南诏蒙氏立银生府于此为六节度之一。寻为金齿白蛮所陷,移府治于威楚。白蛮遂据其地,历大理段氏莫能复。元中统三年,平之,以所部隶威楚万户。至元中,置开南州,仍隶威楚路。明洪武中,改为景东府编户八里。土知府陶姓,土知事姜姓。今因之。

府山川环绕,群蛮错列,亦控扼之所也洪武二十年,沐英自楚雄至景东,每百里置一营,率兵屯种,以备蛮寇。盖州与群蛮迫近。

○景东城《志》云:府旧无城池,治北有卫城。洪武二十三年建,周二里有奇。又别为小城,在卫城之西,据景董山之顶,周三十余丈,开东北门以望远,名玉笔城。万历三年及十八年,相继增修,而府治则在卫城南门外之东。

○景董山在府治西。昔为酋寨,明洪武中,建卫城于山上。其城西据山巅,又有小城,亦据山顶,形如偃月,谓之月城。

邦泰山在府治东。高耸延长,有险可恃。土官世居其麓,曰陶猛田。○锦屏山,在府南一里。其相接者又有孟沼山。《郡志》:东有邦泰之秀,南有孟沼之雄。是也。又鹤笼山,在府北三十里,一峰突兀,绝顶盘圆。

蒙乐山府北九十里,与者乐甸长官司接界。一名无量山。高不可跻,连亘三百余里,中有石洞,深不可测。一峰突出,状若崆峒。其南有泉,流为通华河。北有泉,流为清水河。俱东流入于大河。山上又有毒泉,人畜饮之,皆毙。蒙氏封此山为南岳。《志》云:城西景董山,即此山之支陇也。余附见名山玉龙。

○澜沧江府西南二百里。自云州流入境,又东南入镇沅府界。详见大川澜沧江。

大河在府东。其上流即定边河也。自楚雄府定边县南之阿笠村流入府境,有三岔河流合焉。又引而东,蒙乐山之清水河、通华河俱流合焉。又东入楚雄府镇南州境,流入于马龙江。

笕泉在府北卫城内。明洪武中,建卫城,中无井泉,指挥袁贤以竹笕引蒙乐山泉入城,凿池潴之,上覆以亭,取汲于此,因曰笕泉。又府有土井,产盐。

○母瓜关府南百里。又府北一百五十里有安定关,又府东南百二十里有景阑关,皆控御处也。

板桥驿府东北六十里。又北六十里为定边县界之新田驿,又六十里即定边驿矣。○保甸,在府西北百里。有巡司戍守,宣德中置。又有三岔河巡司,在府东。明弘治中置,辖一碗水、九窑坡二哨,地多盗。兰津桥《滇纪》云:旧在府西南,跨澜沧江上,后汉永平初所建。永乐初修,高广千仞,两岸峭壁林立,飞泉急峡,复磴危峰,森罗上下,熔铁为柱,以铁索系南北为桥。自古称为巨险。○大河桥,在府东二里,跨大河上。上覆瓦屋四十九楹。

附见:

景东卫在府北卫城中,洪武二十三年建。

◇镇沅府东至者乐甸长官司界二百里,南至威远州界三十里,西至景东府界三十里,东北至楚雄府南安州界三百里。自府治至布政司一千二百里,至江南江宁府八千六百里,至京师一万二千四百五十里。

古荒外地,濮洛杂蛮所居《元史》作昔朴、和泥二蛮。唐天宝以后,南诏蒙氏为银生府之地。后金齿?夷侵夺其地,大理段氏不能复。元初内附,属威远州。后置案板寨,属元江路。洪武末,改置镇沅州《志》云:州境有刁猛混及孟婆、遗定、案板等寨。洪武末,元官土官刁平剿平之。因置州,以平典州事。永乐四年,升为府府无城池,编户五里,土知府刁氏世袭,领长官司一。府今省入沅江府。

府群山环峙,介于群蛮,亦控扼地也。○案板山在府治北。高百余仞,形如几案,元以此名寨。○鸟连山,在府东北。山高林茂,群鸟常集,因名。又府治东有石山,以Лヴ少土而名。波弄山在府治西。山势起伏,形如波浪。山之上下有盐井六所。土人掘地为坑,深三尺许,纳薪其中,焚之,俟成灰,取井中之卤浇灰上,明日皆化为盐。盐色黑白相杂而味苦,俗呼为白鸡粪盐,用以交易。

○杉木江在府治南。源出者乐甸,流经府境,下流入威远州界,合于谷宝江。江岸多杉木,因名。

○者章硬寨在府西南。明正统五年,麓川叛酋思任发屯孟罗大掠,据者章硬寨,沐昂督兵进克之,贼宵遁威远州。

者达寨在府境。又有石崖等寨。《滇纪》:永乐初攻石崖、者达寨,外夷整线来降。又有六谷等三十三寨,亦近府境。

禄谷寨长官司府东北二百五十里,永乐十五年置。○马容山司北八十里,高千余丈,盘亘数百里。石路隘狭,仅容一马。又石罗山,在司南百里。又司东百里有小不旧山。纳罗山司西百里。山深险,中多虎豹。土人呼藏为纳,虎为罗。南浪江出于此。

○南浪江在司南。源出纳罗山,下流经司治南,又西南流,合于杉木江。○马涌江,在司东,源出临安府纳楼茶甸长官司,流入司境,又西南合于南浪江。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