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家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卷一百十三 云南一

《禹贡》梁州南徼地。殷周时,皆为蛮夷所居,或曰即百濮之国也《逸周书》:献令西南有产里、百濮。产里,或曰今之车里。百濮,盖以种分百国而名。其在天文,亦井、鬼之分野。汉武帝元封二年,开西南夷,滇王降,以其国置益州郡,属益州部。后汉增置永昌郡,亦属益州部。三国时为蜀汉地,又分益州,置交州后主建兴二年,改益州郡为建宁,又增置兴古、云南二郡。以南中阔远,置?降督于建宁总摄之,遥领交州刺史。今曲靖府废味县是其治也。晋泰始七年,改置宁州。太康三年,复省入益州,立南夷校尉以护之。大安二年,复置宁州自是郡县增置益多。咸康四年,分置安州《晋春秋》:太宁以后,宁州没于李蜀。咸康四年,蜀李寿篡立,分?柯、夜郎、朱提、越?置安州,既又分兴古、永昌、朱提、云南、越?、河阳六郡置汉州。明年,宁州复为晋有。晋、宋《志》皆云是年置安州。盖即李寿所置,而晋因之,故云。八年,仍并入宁州《晋志》:是年以越?郡还属益州。宋、齐因之。梁大同中,改置南宁诸州,承圣末,没于群蛮。隋开皇十七年,复开南中,仍置南宁州,领羁縻数十州,后又领于益州都督府。唐武德四年,置姚州管羁縻州三十二。贞观六年,于戎州置都督府,督南中一十七州。后因之天宝元年,戎州督羁縻三十六州,一百三十七县,并荒梗无户口。自开元之季,南诏渐强《会要》:开元二十六年,册南诏蒙归义为云南王。归义之先本哀牢夷也。其地居姚州之西,东南接交趾,西北接吐蕃。蛮语谓王曰诏。先有六诏,曰蒙舍、蒙越、越析、浪穹、漾备、越澹。兵力相埒,莫能相一。蒙舍最在南,谓之南诏。是时,皮逻阁寝强大而五诏微弱,会有破洱河蛮之功,乃册为王,仍赐名归义。于是以兵威胁服群蛮,不从者灭之。遂击破吐蕃,徙居大和城。天宝以后,大为边患。《南诏记》:六诏者,一曰蒙舍诏,今蒙化府是。二曰浪穹诏,今浪穹县是。后移今剑川州,改浪剑诏。三曰邓睑诏,今邓川州是。亦作?赕诏。四曰施浪诏,今浪穹县蒙次和山之地是。亦作浪施诏。五曰摩些诏,今丽江府是。亦作越析诏。六曰蒙?诏,今四川建昌卫是。蒙舍最南,谓之南诏。五诏皆为所并。《滇记》云:滇西六诏之外,又有时旁诏、矣川罗识诏,谓之八诏。此外不称诏者,北有浪稽蛮、罗哥谷蛮,东有些狄蛮、乌皮蛮,南有离东蛮、锅锉蛮,西有摩些蛮。与南诏、越析相姻娅,皆哀牢杂种,九十九部之后也。诸蛮吞并而为八,又并而为六云。天宝九载,遂有云南之地,僭国号曰大蒙《白虎通》:战国时楚庄?乔据滇,号为庄氏。汉元狩间,庄氏后有尝羌者,与白?王争衡。武帝乃立白人仁果为滇王,而?乔嗣绝。仁果传十五代,为龙?那,当蜀汉建兴六年,诸葛武侯南征,师次白?,立为酋长,赐姓张氏,遂世据云南。或称昆弥国,或称白国,或称建宁国。历十七传,当唐贞观世,张乐进求以蒙舍酋细农罗强,遂逊位焉。蒙氏者,乌蛮别种也。永徽四年,细农罗遣使入朝。上元元年,子罗炎晟立。太极元年,子晟罗皮立。唐封为台登郡王。开元二十六年,子皮罗阁立,以破洱河蛮功,乃赂剑南节度。王昱求合六诏为一,昱为请于朝,许之。赐姓名蒙归义,册为云南王。自是益强。天宝八载,子阁罗凤立,始叛唐。取夷州三十二,进陷?州。称臣吐蕃,僭国号曰大蒙。其地东至铜柱、铁桥、蟠桃、王榆,东南至交趾,南至骠国木落山,西至大食,西北至吐蕃,北至神川,东北至黔巫,回环万里,西南夷中称为最强。贞元十年,改国号曰南诏阁罗凤之子曰凤迦异,未立而死。子异牟寻以大历十四年立。贞元四年,吐蕃册为日东王。五年,复归唐。十年,请改国号南诏。《载记》:异牟寻初立,尝改国号大理云。大中十三年,改称大礼异牟寻之子曰寻阁劝。寻阁劝之子曰劝龙晟、劝利晟,相继立。劝利晟之子曰晟丰?。太和三年,复叛唐。大中十三年,丰?死,子?隆立。僭称帝国,号大礼。死,子隆舜立。隆舜为其臣杨登所弑,子舜化真立。《唐书》:乾符四年,大礼酋龙卒,子法立,国号鹤柘,亦号大封。人龙即?隆也,一作世隆,一作佑龙。法即隆舜也。又南诏自寻阁劝以后,其君皆称骠信,犹中国称帝云。光化四年,国乱,改称大长和蒙氏自细农罗传至舜化真,凡十四世,二百四十七年。其臣郑买嗣夺化真位而灭其国,改国号大长和。卒,子?嗣。?卒,子龙?嗣。为其臣杨干贞所杀。郑氏传三世二十八年而国灭。后唐天成三年,国号大天兴。明年,称大义宁杨干贞杀郑隆?而推其党,赵善政立之,国号大天兴。仅十月干贞自取之,国号大义宁。于是段思平起兵讨平之。赵氏、杨氏得国共九年。石晋天福二年,属于大理。宋初因之《绎年运志》:段氏之先为武威郡白人,有名俭魏者,佐阁罗凤有功,六传至思平而有国,改号大理。十传至段庆义,为其臣杨义贞所弑,自称广安皇帝。凡四年,而段氏臣高?太以东方兵讨灭之,立廉义子寿辉。复废之,而立其庶弟。正明五年,正明避位为僧,国人共奉?太为主,而段中绝。自熙宁八年以后,段氏衰。元?元年,高氏代立,号大中国。元符二年,段氏复兴,号后理国高?太既代段氏,将卒,嘱其子太明求段氏后正谅立之,于是段氏复有云南地。淳?十二年为蒙古宪宗蒙哥二年,蒙古忽必烈灭大理自正谅至段兴智,凡七传而国灭。前后凡二十二传,历三百五十年。段氏虽灭,元人复设大理路军民总管府,以段氏子孙世守其职。元至元十三年,立云南等处行中书省治中庆路。元亡,其梁王把匝剌瓦尔密及段明分据其地。洪武十五年,讨平之段氏自段实暨段明,有十一总管,与元氏共为存亡,始置云南等处承宣布政使司。今领府共二十二,内羁縻者十一;州共四十一,内羁縻者亦十一;县三十,内羁縻者二;又羁縻宣慰司六,宣抚司四,安抚司二,长官司共二十四总为里六百二十有四,夏秋二税大约一十四万五百八十九石有奇。而卫所诸司,则参列其中。今仍为云南布政使司,领府十九、州三十二、县二十六。

◇云南府属州四 县九

昆明县附郭富民县宜良县罗次县今属安宁州

晋宁州属县二归化县呈贡县

安宁州属县一

禄丰县

昆阳州属县二三泊县易门县

嵩明州

◇曲靖军民府属州四 县二

南宁县附郭亦佐县

沾益州

陆梁州

马龙州

罗平州

◇寻甸府今为州

◇临安府属州五 县五 长官司九

建水州附郭

石屏州

阿迷州宁州

通海县河西县??峨县蒙自县新平县

新化州

纳楼茶甸已下皆长官司教化三部王弄山亏容甸溪处甸思陀甸左能寨落恐甸安南◇?江府属州二 县三

河阳县附郭江川县阳宗县

新兴州

路南州

◇广西府属州三

师宗州

弥勒

维摩州

◇广南府属州一

富州

◇元江军民府属长官司一

因远罗必甸附郭

直隶者乐甸长官司

◇楚雄府属州二 县五

楚雄县附郭广通县定远县定边县?Ф嘉县

南安州

镇南州

◇姚安军民府属州一 县一

姚州附郭大姚县

◇武定军民府属州二 县一

和曲州附郭

元谋县

禄劝州◇景东府◇镇沅府属长官司一禄谷寨◇大理府属州四 县三 长官司

太和县附郭

赵州属县一

云南县

邓川州属县一

浪穹县

宾川州云龙州十二关洱海卫附见

大罗卫附见

◇鹤庆军民府属州二

剑川州

顺州

◇丽江军民府属州四

通安州附郭宝山州

兰州

巨津州◇永宁府属长官司四

剌次和革甸香罗瓦鲁之

直隶北胜州

◇澜沧卫军民指挥使司附见 属州一蒗蕖州

◇永昌军民府属州一 县二 安抚司一 长官司二

保山县附郭永平县腾越州

潞江安抚司

凤溪施甸腾冲卫附见

◇蒙化府◇顺宁府属州一

云州

◇车里军民宣慰使司

缅甸军民宣慰使司

木邦军民宣慰使司八百大甸军民宣慰使司孟养军民宣慰使司附大古喇宣慰使司

◇老挝军民宣慰使司

南甸宣抚司

干崖宣抚司陇川宣抚司

孟定府

耿马安抚司

◇孟艮府

威远州

湾甸州

镇康州

◇孟密宣抚司

蛮莫安抚司

钮兀长官司芒市长官司

孟琏长官司

茶山长官司

麻里长官司东接黔、蜀,

云南,与贵州、四川接壤。今行旅所经有东西两路,而皆以曲靖为孔道。从辰、沅经贵州,出威清、平坝、普定、安南、越普、安州,入云南界,遵平夷而达曲靖者,此东路也。从巴、夔经泸州,出永宁、赤水、毕节、乌撒,逾七星关入云南界,遵沾益而达曲靖者,此西路也。《志》云:云南之门户有四:曰古路,曰西路,曰东路,曰间路。自邛、雅、建昌、会川渡金沙江入姚安、白?者,古路也。秦常?音案略通五尺道,至蜀诸葛武侯始大辟之,谓之南道。亦曰石门道。《唐书·韦皋传》:石门者,隋史万岁南征所开也。天宝中,鲜于仲通下兵南溪今见四川叙州府,道遂闭。至是,蛮径北谷近吐蕃,皋复治之,繇黎州出邛部,直云南,置清溪关见四川重险。始遣幕府崔佐时复从此通南诏。又蜀王建时,繇此击云南,俘斩数万。自宋以后,此道闭塞。西路亦曰姚?路。唐天宝中,出师繇之。元季始置邮传于此。东路则肇自庄?乔,而立驿则自明初始。若繇重庆、綦江,七驿至遵义,又六驿至贵州,所谓间道也。诸葛武侯遣李恢、关索分道南征,又马忠抚定?柯,皆繇此。此四路者,主黔蜀而言也。若从广西而入云南,又有二道,皆会于宜良明万历三十二年,普淜驿丞李仲登请开广西路,以便云南。其略曰:云南富州与广西宾州接界,仅隔一江。欲开水路,则从宜良、路南、弥勒、维摩,至水下江,泛舟过富州,计程不过六日。往时有在城驿、回部驿、维摩驿、阿母驿,今皆荒废。欲开陆路,则从宜良、师宗、块卜、古彰、阳达,计程八日。至泗城州、田州,通计二十日。中间平川坦道,接三岔江。入京师,不过七十四站。水陆通渠,较近二十余站,中惟普?、鹅埂、马蚌、古彰、夜得、板羊、阿拜等村设驿四站。土壤饶沃,道路易通。不果。从安南而入云南,亦有二道,皆会于蒙自明永乐中,平安南,分军出云南蒙自是也。罗氏曰:蒙自县经莲花滩,入交州石陇关,循洮江右岸者,此大道也。自蒙自县河阳隘入交州,循洮江左岸者,皆山险崎岖,此间道也。今详广西安南。其余蹊径岐途,不可更仆数矣。杨氏曰:昔诸葛武侯入南中,分军一出?柯今四川遵义府而西南,皆??道,一向益州今曲靖、云南皆古益州郡也,而躬率步骑渡泸,入越?四川建昌行都司入姚安府境是也。隋史万岁平南蛮,自越?、马湖、青蛉、弄栋而入,即其道矣。自是有事南中者,未尝不师武侯之成法也。唐天宝九载,鲜于仲通伐南诏,统大军出南溪路今四川叙州府,分遣越?军出会同路见建昌行都司,安南军出步头路步头,今临安府。十三载,李宓伐云南,亦分二道。宓自蜀入宓时为剑南留后侍御史,广南节度使何履光督军自海道入又贞元五年,异牟寻谋归,分遣信使繇西川、黔中、安南三辈俱达于成都。安南路,即所谓海道也。宋宝?初,蒙古攻大理次忒列在吐蕃境内,分军一从西道入曰晏当路,在今丽江府徼外,一从东道入路繇白蛮,即今姚安。或以为曲靖路,误也。忽必烈将劲骑从中道入从越?渡金沙江至北胜州,此中道也。元至顺初,遣撒里帖木儿击云南叛者时云南诸王秃坚等为变,亦分军一自四川进,一繇八番进今贵州也。又至正二十四年,明玉珍攻云南,分兵三路。一繇界首入在叙州府,一繇建昌入,一繇八番入。明洪武十四年,傅友德等帅师讨云南,分军出四川、永宁,趣乌撒。而大兵自辰沅出贵州,向曲靖。此从来攻取之大势也。

南控交趾,

自广南、广西、临安、元江以及车里、老挝二宣慰司之南,皆安南国地。

西拥诸甸,

自永昌以西皆蛮甸,环立为边徼外藩。

北距吐蕃。

永宁、丽江皆与吐蕃接界,今西番诸蛮是也。明初,既平云南,裂吐蕃二十三支分属沿边郡邑,辖以土官。于是控制在我,侵叛绝少,盖得御番之上策矣。

其名山,则有点苍山、

点苍山,在大理府城西五里。高千余仞,盘亘百余里一云高六十里,盘亘三百里。介龙首、龙尾两关之间,前襟榆江,碧澜万顷,背环漾水,连络为带。亦曰灵鹫山。有十九峰环列内向,如弛弓然。山椒悬瀑,注为十八溪。翠峦条分,青嶂并峙,如大鸟之连翼将翔也。旧《志》:山似扶风太乙之状,郁然高峻,与云气相连结,阴崖积雪,经夏不消,亦名雪山。《名山志》:自山南而北,一曰斜阳峰,溪曰南阳溪。二曰马耳峰,溪曰葶溟溪。三曰佛顶峰,溪曰莫残溪。四曰圣应峰在城南十里,溪曰青碧溪。五曰马龙峰,溪曰龙溪。六曰玉局峰城南五里,溪曰绿玉溪。七曰龙泉峰,溪曰巾溪。八曰中峰,溪曰桃溪。九曰观音峰,溪曰梅溪。十曰应乐峰在城西北,溪曰隐溪。十一曰雪人峰,溪曰双鸳溪。十二曰兰峰,溪曰白石溪。十三曰三阳峰去城北十三里。溪曰灵泉溪。十四曰鹤云峰在城北二十里,溪曰锦溪。十五曰白云峰城北二十六里,溪曰芒涌溪。十六曰莲花峰,溪曰阳溪。十七曰五台峰,溪曰万花溪。十八曰苍琅峰,溪曰霞移溪。十九曰云弄峰,下与洱海相接。环海之外,复有诸山,曰青巅,曰鸡岩,曰玉几,曰罗筌,曰曩葱,曰龟,曰蛇。若拱若揖,其间石窟岩峦,不可殚述。又玉局峰,一名占文峰,峰顶之南有冯河,周回万步,叠?承流,水色莹澈。又西南为青碧溪,溪中石子粼粼,青碧璀璨。缘山麓北行二里,至祭天台,诸葛武侯画卦石在焉。山中林阻谷奥,而无猛虎毒蛇。冬夏气候调适,暑止于温,寒止于凉。诸泉流注为十八川,川流所经,沃壤百里。溉灌之利,不俟锄疏。舂碓用泉,不劳人力。东注洱河,河山辉映。盖与临安之西湖,洪州之西山,嘉州之峨嵋,齐安之临皋,滁之琅邪,同一巨丽矣。唐时蒙氏窃据,封为中岳。天宝九载,鲜于仲通讨南诏,进薄白崖,渐逼江口谓漾备江也。分军欲自点苍山西腹背攻太和城,为蛮所败。贞元十年,西川帅韦皋遣节度巡官崔佐时至云南,云南王异牟寻等与佐时盟于点苍山神祠是也。宋宝?初,蒙古攻大理,登点苍山,下临城中。城中危惧,寻弃城走。明初蓝玉等攻大理。大理城西倚点苍,东临洱海以为固。玉等遣奇兵绕出点苍山后,攀木援崖而上,立旗帜,敌遂惊溃。李梦阳曰:点苍山色积黛,四时如一。高六十里,接连云气。滇西山川,联络拱揖,此为之冠。

高黎共山、高黎共山,在永昌府腾越州东北一百二十里。一名昆仑冈,土语讹为高良公山亦作高黎贡山。东临潞江,西临龙川江,左右有平川,名为湾甸今山之东南即湾甸州也。山上下东西各四十里,登之可望吐蕃雪山,草卉障翳,四时不凋。瘴气最恶,冬雪春融,夏秋炎炽。山顶有泉,东入永昌,西入腾越,故又名分水岭。《志》云:泉极清冽,行者咸掬饮之。蒙氏封为西岳。明永乐初,平缅诸蛮刁?孟叛,何福讨之。跻高良公山,直捣南甸,大破之。正统二年,麓川贼思任发叛,断潞江,守将方政击败之,别将高远追败贼于高黎共山下,乘胜深入,逼思任发于上江,遇伏战死。七年,督臣王骥等奉命进讨,分军破上江贼寨中军。繇夹象石渡下江,通高黎共山道,进至腾冲。其山延袤数百里,当走集之道,战守要地也。一名磨盘山。《滇行记》:越怒江二十里为磨盘山,径隘菁深,屈曲仅容单骑,为西出腾越之要冲。即此山也。又《滇附录》云:渡怒江至八湾,度高黎共山,其高四十里,下山为橄榄坡驿。左渡龙川江,其炎瘴同怒江。过龙川至腾冲卫,地稍凉。中国之西南界尽于此矣。

玉龙山江云露山、蒙乐山附见。

玉龙山,在丽江府西北三十里,一名耸雪山,亦曰雪山。条冈百里,岿嵬十峰。上插云霄,下临丽水。山岭积雪经夏不消,玉立万仞,千里望之,若在咫尺,与蜀松州诸山相接。蒙氏封为北岳,或谓之雪岭。唐贞元中,韦皋约云南共袭吐蕃,驱之云岭之外,盖即雪岭外也。元至顺初,云南诸王秃坚等作乱,四川行省兵讨之,至雪山峡,击败罗罗斯军。《滇志》:唐贞元四年,异牟寻自称日东王,僭封五岳、四渎。五岳者,东岳曰江云露松外龙山,在武定府禄劝州东北二百八十里,接四川东川府界。亦名乌蒙山,亦名云龙山,亦名绛云露山,亦曰雪山。北临金沙江,上有十二峰,雄拔陡绝,盘旋七十余里。唐贞观二十年,?州都督刘伯英言:松外诸蛮暂服亟叛,请击之,以通西洱河天竺之道。从之。明年,遣梁建方发蜀十二州兵讨松外诸蛮,杀获十余万,群蛮震骇,走保山谷。遂遣使诣西洱河,谕其酋帅,相率受命,松外首领蒙羽亦请入朝是也。南岳曰蒙乐山,在景东府北九十里。西南入威远镇康州界,西入云州界,东南入者乐甸长官司界,艮疑当作亘三百余里。亦名无量山。西岳则高黎共山,北岳则玉龙山,中岳则点苍山也。东南两山虽非险要所系,然亦境内之大山矣。其大川,则有金沙江、金沙江,源出丽江府西北旄牛徼外,以产金沙而名。亦曰丽水,流入巨津州北境。唐时谓之神川天宝以后,吐蕃有其地,置神川都督于此。贞元五年,南诏破吐蕃于神川。十年,南诏复击吐蕃于神川,大破之。《载记》云:南诏之地,北至神川。是也。东南流环丽江府境之三面,流入宝山州境。经州南而入鹤庆府东北境,又经顺州之南而入北胜州界,从州南而东经宾川州东北,乃入姚安府北境。又东历武定府北境,又东达四川之会川卫西南而合泸水,于是金沙江亦兼泸水之名。繇会川卫而南过金沙江,即武侯五月渡泸处也。两崖峻极,俯视江流,如在井底,烟瘴拍天。冬月行人过此,亦皆流汗,惟雨中及夜渡乃无虞元李京云:从滇池至越?,道经金沙江,计程一千三百里。繇会川而东北流,经东川乌蒙府境。又东北经马湖府南,为马湖江。又东流至叙州府东南,而北注于大江亦见四川大川泸水。蒙氏封为四渎之一。蒙古宪宗三年,忽必烈征大理,过大度河至金沙江。乘革囊及筏以济,其济处盖在丽江府之北。又至顺初,搠思班击云南叛者诸王秃坚等,夺金沙江,遂直趣中庆,云南平。所夺盖在武定、姚安间也。《志》称云南左右分画,界以大江,东北曰金沙,西北曰澜沧,是矣。杨士云《议开金沙江书》云:江名丽水,源出吐蕃界共龙川犁牛石下。本名犁水,讹犁为丽。东经丽江府巨津、宝山二州,三面环府界。又东经鹤庆,受漾、共诸水。又东经北胜,受桑园、龙潭、程海诸水时未设宾川州,故书中不及。又东经姚安府界,受青蛉、大姚、龙蛟诸水。又东经楚雄、定远,受龙川诸水。又东经武定府,受元谋西溪诸水,又受滇池螳螂诸水士云所引诸水,源流多不可考,武定已下,次第益复舛错。又东经东川府,西入滴虑部,受寻甸牛阑江、谷壁川、喟啮、化溪诸水。又东经乌蒙南,又东经盐井、建昌、会川、越?诸卫,合泸水,受怀远、宁远、越溪、双桥、长河、泸沽、大渡、鱼洞、罗罗、打冲、东河、热池诸水。又东至马湖界,受泥溪、大小汶诸水。又东至叙州府,合大江。此南中西北之险,蒙氏僭称北渎者也。汉武帝开益州郡,诸葛亮平南中四郡,皆先得此险而始通西南夷。历晋迄隋,通壅靡常。至唐蒙氏,世为边患,至酋龙极矣即晟?隆。屡寇黎、雅,一破黔中,四盗西川,皆繇我失险,坐基南诏亡唐之祸。宋太祖鉴此,以玉斧画大度河曰:此外非吾有。繇弃此险,遂成郑、赵、杨、段氏三百余年之僭。元世祖乘革囊及筏渡江进薄大理,禽段智兴以破此险,遂平西南夷。明初,梁王拒命,太祖命将征讨。谕颍川侯等曰:关索岭路本非正道,正道又在西北。盖谓此也。夫云南四大水,惟金沙江合江汉朝宗于海,为南国纪。天造地设,本为天下用也。历代乃弃诸蛮酋,资其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