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家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卷一百十五 云南三

◇临安府东至广西府维摩州界二百五十里,南至安南国界三百三十里,西至元江府二百八十里,北至?江府三百里。自府治至布政司四百三十里,至江南江宁府七千五百里,至京师一万九百九十里。

《禹贡》梁州徼外地。古句町国句,一作钩。颜师古曰:读句挺。汉武开西南夷,置句町县,属??郡《汉纪》:始元五年,益州夷叛,钩町侯母波击反者有功,立为句町王。河平二年,与夜郎、漏卧相攻。??太守陈立斩夜郎王兴,句町、漏卧震恐受命。莽始建国初,遣使南出?俞徼外,历益州,改句町王为侯。句町不服,因起兵为边患。莽天凤三年,遣兵击句町,不克。后汉仍属??郡。蜀汉属兴古郡。晋因之,梁末废。唐为羁縻?州地属黔州都督府。天宝末,没于南诏,置通海郡都督府。宋时大理改为通海节度,寻改秀山郡,又改为通海郡。其后蛮酋互相侵夺或属鄯阐,或属阿?。元宪宗六年内附,置阿?部万户。至元八年,改为南路。十三年,改为临安路治通海县北五里,以通海为附郭县。明洪武十六年,改为临安江府移治建水州。《通考》:临安诸夷居于西南境外者曰?泥蛮,巢居林处。其在旁郡者曰乌爨、梅鸡、犭??、些袁等,皆凶悍,潜匿山谷以剽略为事云。领州五、县五、长官司九。今仍曰临安府,领州四、县五。府南邻交趾,北拱会城,为滇南之上阃,作边陲之保障。西南窃发、筹边者所当先加之意也唐天宝初,越?都督竹灵倩通安南,因开步头。九载遣鲜于仲通伐南诏,大军分道出南溪会同,而命安南军自步头路入,是也。

建水州附郭。唐时乌麽蛮地,古称步头,亦曰巴甸。元和间,蒙氏筑城,名惠历刂。汉语曰建水。段氏时,为些麽蛮所据。元初内附,置建水千户所,属阿?万户。至元十三年,改建水州,属临安路。今因之,编户八里。

○曲江城在府治北。临曲江有二城:一筑于汉,一筑于蒙氏。元为建水州治,改筑土城。明初洪武二十年,易以砖石。成化十六年,复修城浚濠。今城周六里有奇,有门四。○段氏古城,在府城南五里泸江乡,今为无垢寺址。又城西二里莲花池亦有段氏古城遗迹。贲古城在府东南。汉县,属益州郡,后汉因之。蜀汉属兴古郡,晋因之。东晋时废。又胜休城在府南,汉县,亦属益州郡。蜀汉属兴古郡,晋成帝时,改属梁水郡。宋改。齐因之。梁末废。○宝山城西南二里。相传山产石宝,夜有火光。又里许为乐荣山,相传山泥有香,作饼炙之,可食。又象山在府南五里,以山形如象而名。

石岩山在府东十五里。或谓之蒙山。山岩有洞,异龙湖、泸江诸水流入此洞,复流出,入阿迷州界。《志》云:山峭壁千仞,其受水洞合五河之水,汇为一泓。折而入,西阻华盖,连冈叠嶂,绵亘数百里,为郡城右臂。又《滇纪》去蒙山五里,有岩洞,亦谓之颜洞,以迁客颜闳所开而名。洞有三:曰云津洞,今名水云洞,门可容数百人。曲径萦纡,众水伏流其中,东会于盘江。游者架桥列炬而入。岩洞后曰南明洞,上有两窍,阳光射入,中多奇胜。曰万象洞,?岩绝险,跻石蹬数十级,隐隐闻风雷声。亦曰钩町三洞。

火焰山府西北十里。土有硫黄气,履之灼足,著枯叶即焦。人卧其上可去湿疾。又黑冲山在府西北四十里,云树深黑,经年不霁。多瘴疠,人不敢往。又有石门,在府西北百里箐口。凿石为门,以通车马。下临曲江,险?可守。

判丈山府南五十里。高千余仞。中有三峰耸峙。段思平外舅爨判者常居其上,因名。后以北拱学宫,改曰判文山。明嘉靖中,又易为焕文山。○连云山,在府南二十里,山高耸,时有云气旋绕,因名。又有晴山,在府北二十里。一名北岭。山势嵯峨,林木葱?,与判丈对峙,为一郡主山。○泸江在府南。源自石屏州异龙湖,东流径州境,入阿迷州。南为乐蒙河,入于盘江。○曲江在府东北九十里。源出?江府新兴州,繇??峨县石屏州会诸水流入境,又东入于盘江。夏秋水溢,洚洞可畏。礼社江在府西。源出大理府赵州之定西岭,流经楚雄府定边县,合阳江之水为定边河。东南流经镇南州,为马龙河。又东南经?Ф嘉县而入新化州界,谓之摩沙勒江。又历元江府,东南入府西南境,经纳楼茶甸,为禄丰江,历亏容甸,为亏容江。过蒙自县,为梨花江。又东南流入交趾界,合于清水江。

建水在府城南。广五亩,今堙塞过半。《元志》建水城每秋夏之间,溪水涨溢如海。蛮谓海为惠,为大历刂。故以惠历刂名城,盖即此水也。○白龙潭,在府西北二里,灌溉甚溥,亦曰白龙泉。有桥跨其上。又东北有甘泉,甚清冽,汲之不竭。又莲花池在府西二十里,广二里,清彻如鉴,民引以溉田。

○曲江驿在府东北八十里,下临曲江,为往来津要。曲江巡司亦置于此。《志》云:府北九十里有曲江桥,府通判驻焉。大关府西北三十里,道出江川县,为往来襟要。

纳更山寨在府东南百里。有土巡司。明嘉靖十二年,议讨安南。安南酋莫登庸闻之,遣人行觇,至纳更山,为土舍所擒是也。

石屏州府西七十里。北至?江府新兴州界百二十里,西南至元江府界百十里。古南蛮地,蛮曰旧欣犹汉言林麓也。唐乌麽蛮所居,筑城名末束。宋时,阿?蛮夺而据之,名石坪邑《志》云:蛮辟地得石坪,方五里,聚为居邑,因名平坪。元至元七年,改邑为州属临安路。明洪武十五年,改曰石屏州编户八里。今因之。

州环水为险,襟带南藩。○石屏城今州治,故石坪邑。向无城垣,明嘉靖三十年,始筑土城,寻圯。万历二十四年,因旧城重筑,周三里有奇,门四。○乾阳山州北五里。高五百丈,上有石洞,林木郁葱。○莱玉山,在州东十五里,产石似玉。又州南二十五里,有钟秀山,产紫石,可为砚。山高三百余丈,绵亘百余里。其西北又有宝山,产石如圆珠。今州东有宝秀驿,兼置宝秀巡司于州治西三十里,盖皆以山名。

○曲江在州东。自河西县流入府境,又东入州界。○落矣河,在州西八十里,阔三丈,源出元江府境,南流入亏容甸。今有落矣河桥。又五塘沟在州南,有五温泉注其中,资以灌溉。

异龙湖州治东。有九曲,周百五十里,中有三岛。其小岛曰孟继龙,有蛇虫,不可居。昔时蛮酋每窜罪人于此。中岛曰小末束。蛮居其上,筑城曰小末束城。今名挖断山。其大岛曰和龙。立城其上,汉名水城。元至顺初,云南诸王秃坚等作乱,攻略郡县,石屏镇将朱宝以和龙岛有垒堑可保,引众据守。贼帅战舰来攻,宝拒却之。三岛四面皆巨浸,东流至府境,为泸江。

阿迷州在府东南百二十里。东至广西府弥勒州一百七十里,北至宁州一百三十里。古南蛮地。元初,立阿宁万户府。至元初,隶南路总管府。大德中,隶临安路。明洪武十五年,改立阿迷州编户十二里,属临安府土知州普姓。《志》云:阿宁古蛮名,今讹为阿迷。今因之。州岩峦深险,控扼群蛮。

○阿迷城今州治。旧无城。明正统中,始筑土城。嘉靖四年复展筑。万历四十五年,始易砖石。周五里有奇,门四。又阿迷守御城,在州东百二十里,地名虚卜桶,旧为犭??贼所据。万历二年,抚臣邹应龙荡平之,复置戍守于此。

杨广城《志》云:州有杨广城,凡三所。一在州东南二里通安桥。宋皇?初,侬智高奔窜,狄青使其将杨文广追之,屯兵于此。一在州之市平铺,一在石头寨。

○鸟兖山州东十五里。一名东山,东山口巡司盖置于此。山之西为禄丰山,又西为蓬和山。三山相连,环抱州治。

买吾山在州东南。明万历初,抚臣邹应龙击逋贼于此。忽震雷,杀贼数人,因易名曰雷公山。有南洞,亦曰通灵洞。邹应龙记云:阿迷州南有岩穴数处,旧为逋薮。即买吾诸山也。○傍甸洞,在州东南百四十里,有声如风雷。又府西南二十五里,集甸境有传声洞云。交岗在州南。其地东西绵亘,与交趾分界。明天启二年,水西安邦彦作乱,沾益土酋亦应之,乌撒安效良复叛。引兵入沾益,抵交岗,犯安南长官司。A1古哨上官沙源击走之。A1,读陇。《志》云:交岗旧属安南长官司,后为州界。交人亦置戍守于此。相近者又有地名南外,亦交趾分界处。

○盘江州北二十里。府境之水自?江府新兴州经建水州界流至此,俱汇为一江,浩荡奔轶,乃十八寨蛮人出没之限隔也。州与广西府弥勒州亦以此分界,又为南盘江之别源。

乐蒙河在州东。其上源即泸江也。自建水州流入境,回折而东,入于盘江。○火井,在州东北三十里。其水溢出于田,常有烟气,投以竹木则火燃,夜则有光。

○合江口寨在州东。宋皇?初,侬智高败遁,谋入大理。狄青遣将杨文广追之,至阿迷州合江口,不及而返是也。或曰:合江口即三江口,盘江与众水合流处。

多萸铺在州南。《滇程记》:自教化三部而北,有舍苴河菁口。又北为教化河,外近州界有琐罗城。又北至歪头山,又北次多萸铺,乃至州治。渡小盘江至彭堡,接弥勒州界,为北走会城之通道。又《滇纪》云:州有阿迷、矣马、罗台三驿。

蛇花口在州北,为州境之险。又州境有佴革A1山,势险恶,蛮酋往往恃以为固。宁州府东北百八十里。北至?江府一百五十里,南至阿迷州百三十里。

汉益州郡地。蜀汉为兴古郡地。梁为南宁州地。唐初,析置西宁州。贞观八年,改黎州。天宝末,没于蛮,地名浪旷蛮语谓旱龙也,步雄部些麽徒蛮据之。寻属爨部,又属宁部。元初,置宁部万户,后改宁海府。至元十三年,改宁州属临安路。明亦曰宁州编户七里,土知州普氏,嘉靖中改禄氏,属临安府。今因之。

州北接?江,南翼郡城,为肘腋要地。

○梁水城今州治东。晋成帝分兴古郡置梁水郡,治梁水县。宋、齐因之,梁末废。《唐志》:贞观中,改西宁州为黎州,领梨水、绛二县是也。后为蛮所据。元始置宁州于此,今州城,明嘉靖十三年筑,周四里有奇,门三。

西沙城在州东,宁部蛮世居此。其裔孙西沙筑此城,因名西沙笼。元初,其酋普提内附,置西沙万户。至元十三年,立为西沙县。二十六年,以县隶宁州。至治二年省。《通志》:西沙笼在州之老寨后大菁内。酋语城为笼。西沙县故址则在州南二里仁善坊内。○武侯城,在州东二里,相传武侯南征时筑。今谓之宁州古城。又宁海府故址在州西五十里大雄寺傍,今亦名旧州。

○万松山州东九里。山麓盘回,峰顶峭立,上有松林,四时苍翠。又登楼山在州东南二十里,高可千丈,袤八十里,登之则远近之景举在目中。巅有池,方百步。又天平山在州西南。《志》云:自登楼山至天平山六十余里,渡江道通纳楼茶甸。

木角甸山在州东百三十里。地名备乐村,产芦甘石。旧封闭。明嘉靖中开局铸钱,取以入铜,自是复启。又东为阳暮山。夕阳倒景,金紫万状。中有龙洞,分上中下凡三,幽奇瑰异,不可穷究。○碧玉峰,在州北五十里,岩石磷磷,下瞰?江府之抚仙湖。波光涵浸,如碧玉然。一名石钟岩,以有石如悬钟也。《志》云:州北有竹子山,道出云南府宜良县。

○婆兮江州东六十里。源自?江府抚仙湖,流经州境,汇于婆兮甸,下流入盘江。○浣江,在州西南三里,水从州北晴龙潭流下。夹岸林树阴森,为行客饯别之所。经州南,又东南会于婆兮江。《志》云:州南有瓜水。浣江之水自北至,思永之水自西至,转而东南下矣冲之水,与之俱会于茶部冲。形如瓜字,故名。思永河在城南四里,即海眼泉。水甚清澈,热如沸汤。海口有池曰汤池。高河泉在州西南四里团山顶,外窿中洼,周二百余步。涝不涸,雨不溢。又州东北十里有巅岩泉。两岸相对,下有溪涧。一泉自山巅下垂,如瀑布然。又通井,在州治南。水甚洁,虽旱不涸。

○甸苴关在州西北四十里。《滇纪》:宁州有甸苴关,旧置巡司于此。

通海县府东北百五十里,东北至?江府江川县百二十里。旧阿?蛮居此。一名阿亦,又名尼部。蒙氏于此置通海郡,段氏时为秀山郡。元初立通海千户,隶鄯阐万户府。至元十三年,改通海县,隶宁海府。二十七年,隶临安路,后又改隶宁州。明属临地府。今因之。城周二里有奇,编户二里。

句町废县县东北五里。相传汉句町县盖治此。后汉因之。蜀汉以后,俱属兴古郡。梁大宝初,始没于蛮。唐初,为?柯州地,蒙氏置通海郡于此。其后段氏改置秀山郡,蒙古置临安路,皆治焉。明初,移临安府于建水州,因改置今县,而置守御通海前前千户、右右千户二所于此。《滇志》:通海二所,洪武十五年与临安卫同置,创筑土城。二十四年,易以砖石。又有旧土城在县东五里,相传大理段智兴时筑,此以御诸蛮。今废,址尚存。

○秀山在县南六十里,又名青山。列翠如屏,下瞰长河,即海子也。旧有启祥宫,大理段智祥时所建。山半又有判府泉,亦因爨判而名。王奎云:逾滇以南,深渊绝壑,通海为最胜。环通海数十里,峻壑遥峰,秀山为最胜。秀山之奇,曰浮屠者三,涌金为胜云。○诸葛山,在县东南三里,相传武侯南征屯兵于此,因名。○通海湖县北三里。源自河西县来,注于此。周八十里,似环而缺。一名杞麓湖,俗名海子。○新生泉,在县东十里,可溉田百亩。

○宁海关在县境。《志》云:县有宁海关。又青口铺在县东南三十里,通海驿在县东。

河西县府西北百八十里。东至?江府江川县百九十里,北至?江府新兴州百三十里。唐武德中,于姚州南置西宗州。贞观中,改曰宗州,河西县隶焉。天宝后没于蛮,地名休腊,本属步雄部,后阿爨蛮易渠夺而居之。元初内附,属阿?万户。至元十三年,始为河西州,隶临安路。二十六年改为县,明因之,编户四里。

○古城在县东北一里,相传唐宗州故城也,今废。

○琉璃山在县治北。元时土酋建城寨于其上,凡三层。其西为普应山。又有佛光山,在县西十里。○螺髻山,在县西五里,山峰尖峙,因名。又碌溪山在县东北,山多石,近溪四围皆水,通海湖之源出于此。○曲江在县东。自??峨县流经此,又东入石屏州界。○禄卑江,在县西五十里,一名沾夷江。源自新兴州流经县境,东入于曲江。碌碌河在县西北。源自新兴州江川口,合诸流成河,经县境而入于曲江。○东湖,在县东南二十里,延四百步,袤三百步。其北有西湖,延百步,植堤蓄水,资以溉田。又县北有三龙泉,县西南十里有九龙泉,延百步。皆有灌溉之利。

○曲陀关在县北三十里,蒙氏所置,亦曰万松营。元至元二十年,立元帅府于此,为商旅辐辏之地。明初,废于兵燹。旧有曲陀巡司,万历中裁。龙马槽寨县北五十里。相传尝有龙马现此,因名。昔为蛮酋恃险处。又鞑靼营,在县东南东湖旁,蒙古尝屯兵于此而名。??峨县府西北二百六十里。北至云南府昆阳州二百里,西南至元江府界二百三十里。唐时有?蛮??猊居此,名??峨部,后并于阿?。元初,置??峨千户,隶阿?万户。至元十三年,改为??峨州。二十六年,降为县,隶临安路,后又改属宁州。明初,改属府土知县禄氏、主簿王氏。编户十五里。

○筇洲废县在县西北九十里。元初,置县于此,属河西州,后废为筇洲乡。《志》云:旧??峨县治在今县东北二里??峨山之阳。又县有废城二:一在县西怕念乡,元时有百夫长居之。一在平甸乡,元末梁王备兵之所。

○桂峰山县南二里。高峰峭拔,上多桂树。其相连者为龙山,下有龙泉,四时不竭。又??峨山,在县东北二里。县北又有萃秀山,环拥县治。○五凤山,在县西南九十里。五山连峙,其势如飞,山麓有凤山洞。

三元洞县西十五里。两山并峙,东西二门,高十余丈。洞分三层,可容一二百人。又有筇洲洞,在县西百里。○邃岩,在县西二百二十里兴依乡,深邃广阔。旧有兴依乡巡司,岩在其南,明万历中司废。

○曲江在县东。自?江府新兴州流入境,又合流。江在县东南二里。一源自新化州,流经县北,为大河。一源自石屏州,流经县南,为小河。合流入于曲江。

丁癸江在县西北二百五十里。源自三泊,流经丁癸村。其水深阔,居民刳大木为舟,下流入于曲江。

○伽罗关在县西,有巡司。又??猊寨在县西北四十里,元时所建,基址尚存。一名唐??猊寨,旧置巡司,明万历中裁。又有褚市屯,在县东三十里。

蒙自县府东南一百五十里。东至广西府故维摩州百五十里。本蛮地,以目则山而名。汉语讹为蒙自。南诏时,以赵氏守此。至大理时,为阿?蛮所有。元初置蒙自千户所,隶阿?万户。至元十三年改为县,隶临安路。明属临安府,今因之。编户十五里。

○目则山在县西三十里,即汉语讹为蒙自者也。其山横列二十余峰,秀丽如画,百里外举目皆见。《元史》山有古城,白夷所筑。下临巴甸,故县盖治此。

云龙山在县东三十里,回环盘束,几数十里。中有石室,可坐千人。又有石洞,足容百人,经行者夜宿其中。其余危峰森束,林箐深广,岩壑幽胜,不可名状。又北为小云龙山,亦奇峭。○耳罗山,在县东北三十里。每风雨雷电自山峰中起,年必大丰,土人以为验。东有仙人洞,四面石壁悬注,如钟鼓然。

羡裒山县东九十里。其上石笋森立,绝顶平广,有田千顷。中有三池,水草四时丰衍,宜牧放。

○梨花江在县东南。源自纳楼茶甸境,流入县界,其上源即礼社江也。又倘甸河在县东南七里,流入梨花江。长桥海县东二十里。构木为梁,长十八余丈,四面皆水。又二十里为矣波海,中多鱼虾。《海菜志》云:县西南二十里之水曰西溪,有二所,一出银矿,一出锡矿云。又有草湖,在县治南百步。

莲花滩在县南。为入安南之道,即澜沧江下流,交趾洮江之上流也。明永乐初,沐晟出蒙自莲花滩进讨安南。嘉靖中,莫登庸作乱,抚臣汪文盛以莲花滩当交广水陆之冲,遣兵据其地。为诸来归人声援,登庸大惧。即此。《舆程记》:繇莲花滩达安南之东都,可四五日而至云。

○大窝关在县西南,亦曰大窝子,有险可恃。又南曰打巫白箐,箐深道峻,下马攀援乃得前。又南至江浒地,名矣吝母渡江,为勒古薄地,入交趾界。《滇纪》:县有箐口关,旧置巡司。杨柳河关在县西南,近王弄山长官司。山高箐密,深险可恃。《志》云:自关而南,地名老寨。旁有白木、乐龙、老火等箐及奚乌石洞,皆险僻处也。

发果寨在县东南。傍有五山,峻拔险固可恃。○八寨,在县南。《滇纪》:自老寨,雾露结箐、洒哈诸地至八寨,又进至江底,其傍曰猛撒箐。渡江即交趾界。又有哑得白箐,自溪楮山南出之道也。渡江为交趾境内之阿别波哨。《滇纪》:孟撒至交趾境内者兰州三十里。

贺谜寨在县东南。《滇纪》:县有溪楮山,去八寨二十余里。又南至大江,地名安边。繇县至底泥,又前渡三岔河,即至贺谜。其地有万山相接,正中地名慢老。左曰磨莫,右曰八洒,俱近安边。自慢老至江底,皆崇山峻岭,旁有黄角榆诸处,江南为笼阴山箐入交趾界。

柏木芦寨在县南。据山绝顶,四面悬崖峭壁,外建墩台,以护水道。又南渡江入交趾界。《滇纪》:县南有雾露结箐,繇此抵柏木芦寨。又有薄喇寨,去交趾者兰州仅五里。○鸡街寨,在县西北,道出府城,此为要口。新平县在府西北三百三十里。本??峨部地。元初,为??峨千户地。至元中,设平甸县,属??峨州,后改平甸乡,仍隶??峨县。明为丁苴白改夷所据。万历十九年,夷酋普应春叛,讨平之,置新平县。有土城,编户二里。

○镇元山县南三十里。又南二十里曰金营山。○南峒山,在县南二百里,南峒巡司置于此山。有七十二峒,名胜不一。又倚山在县西百里,崇岩峻石,若楼阁凭虚。○平甸河在县东十里,众流所汇。又东五十里有大罗河,水势汹涌。○洪本泉,在县治西,流灌郊郭,为利甚溥。又西里许,有瑞木井,源出木下,味甘冽。新化州府西北五百三十里。南至元江府界二百里,西至者乐甸长官司界三百四十里,北至楚雄府南安州界四百三十里。

古南蛮地,蛮名马龙、他郎二甸,阿?诸部蛮居之。元初内附,立为二千户所,属宁州万户府。至元十三年,以马龙等甸管民官并于他郎甸,为马龙部千户所,属元江万户。二十五年,属元江路。明初,改为马龙他郎甸长官司,直隶云南布政司。弘治中,改为新化州。万历十九年,改属临安府。州今为开化府。

州江山险要,控扼群蛮。

○新化城明州城,旧为长官司治。本无城垣,明嘉靖五年,建土城,周五里。

○迤?而山在州治东。山势来自昆阳,连属不绝。又迤阻山在州治西,与迤?而山对峙。○彻崇山在州治北五十里,林木蓊郁,岩石峻险,延长一百五十里。路险人迹罕至,下有温泉。又?龙阁山在州北百里,五峰耸峙,有泉下注于摩沙勒江。

马龙山州西百里。旧名马笼。蛮酋结寨其上,因名马笼部。又北有陀崆山,陀崆山之北又有法龙山,皆蛮酋结寨处也。

○摩沙勒江在州东南八十里,即马龙江之异名也。自楚雄府?Ф嘉县流经此。又东南经元江府境,为礼社江之上源。《元史》谓之鹿沧江,秋潦有瘴。《志》云:马龙诸山,在江之右。迤阻诸山,在江之左。群山夹江,其隘如峡云。元至元中,平缅叛,结寨于马龙他郎甸之摩沙勒。明初洪武二十一年,平缅土酋思伦发入寇,亦结寨于摩沙勒。沐英遣将击却之。既而复寇楚雄之定边县,英昼夜兼行凡十五日,抵贼营,悉平其党。今有摩沙勒巡司。

阿怒甸在州东北,其相近有喇乌得箐,俱近新平县界,为两境之要地。

纳楼茶甸长官司府西南一百八十里。蒙诏时为茶甸地。元置茶甸千户,隶阿宁万户。至元中分为二千户,后又改今名,属临安宣慰司。明初改为长官司,土官普姓。临安九司,司独在江内云。

○通曲山司西南八里山下。有泉两派,一流入禄丰县,一流入司东北五十里之仙人洞,亦谓之石洞。又松子山在司南一里,山多产松子而名。○羚羊洞,在司北,中产矿炼银。其高耸处,有羚羊飞石层积,人不可到。又司东二十里有风洞,司东南六十里有鱼洞。《志》云:司旧有矿场三:曰中场,曰鹅黄,曰摩柯,今皆封闭。○禄莲渡司南四十里。又司东南百里有乍甸渡,又司东百五十里有呵土渡,所谓纳楼三渡也。

○倘甸在司东,道通蒙自,为边境要地。明天启二年,增设倘甸守备于此。

教化三部长官司府东南三百五十里。唐时强现蛮居此,为强现、牙车等三部酋地。华语讹为教化。元为强现三部,隶临安宣慰司,后属强现四部。明初,改为长官司,属临安府,土司张氏。司今省。

○波些山司西四十里,孤峰秀削,冠群山之上。○鲁部河司西南三十里。源出礼社江,经司境流入蒙自县之梨花江。○牛羊箐在司南。有酋长守其地。《志》云:繇敦化三部而南,地名枯木箐,亦有酋长戍守。又南为斗嘴三关,险固可守,自三关而南,即抵牛羊,与交趾接壤处也。

王弄山长官司府东南二百五十里。元为王弄大小二部。明初改置长官司,土官阿氏。万历中,沙氏世袭。

○木底河箐在司境。《志》云:司境又有梭罗洞、锁狸城洞、黑打洞、弄弄山箐,俱设险处也。

亏容甸长官司在府西南百四十里,旧为铁容甸部。元至元中内附,隶元江路,司治亏弓村。其地上湿下热,多炎瘴,常以安置罪人。明初,改置长官司,隶临安府,土司阿氏。○亏容江司西五里。源自元江府流入境,至司东,经车人寨,出宁远州。一云:即礼社江之上流也。○槟榔渡,在司西北五里。又有茶渡,在司北四十里。溪处甸长官司在府西南一百五十里。旧为七溪之溪处甸部,其酋名贺?,华讹为和泥。初本一部,后分为三,溪处甸其一也。元置军民副万户,隶云南行省,后属元江路。明初改长官司,隶临安府,土司赵氏。《志》云:司治左作村,部夷有?夷、倭泥二种。

○溪处山在司治西。奇峭延长。民居山上,中有溪涧。

思陀甸长官司在府西南二百五十里。旧为官桂思陀部,管落恐、溪处二部,后分为三部。元置和泥路,隶云南行省,后属元江路。明初,改为思陀甸长官司,隶临安府,土司遮氏,后为李氏。司今省。

○思陀山在司治东。山顶平旷,有思陀寨遗址。

左能寨长官司府西南二百三十里,本思陀甸寨。明初置长官司,隶临安府,土官吴氏。○乐育甸在司东。《滇纪》:自石屏州界坝罕渡江而南,至乐育。是也。○崇府寨,即司治。《志》云:高山连亘,崖谷之险,倍于他司。

落恐甸长官司府西南二百里。旧名伴溪落恐部,属思陀甸。元置落恐军民万户,隶云南行省,后属元江路。明初,改长官司,隶临安府。

○大寨在司西南。《滇纪》:繇石屏州坝罕甸出猛甸,遂抵落恐大寨。又西近元江府境,自大寨而东北,地名乃龙,出纳楼等司境。

安南长官司府东南百九十里,本阿?蛮所居。旧名裒古,亦曰部?弱踵甸。阿?裔孙舍资居此,因名拾资部。元初,置拾资千户。至元十三年,以舍资地近交趾,为安南道防送军千户,隶临安路。明初,改为长官司。正德六年,省入蒙自县。天启二年复设,后又并入王弄长官司。

附见:

临安卫在府治东。洪武十五年建。又守御通海前前千户所,守御通海右右千户所,俱在通海县治东,洪武十五年建,隶临安卫。

◇?江府东南至广西府弥勒州二百五十里,南至临安府宁州一百五十里,西北至云南府晋宁州百里,北至云南府宜良县百十五里。自府治至布政司百八十里,至江南江宁府七千三百里,至京师一万七百四十五里。

《禹贡》梁州南徼地。汉为益州郡之俞元县。蜀汉属建宁郡,晋因之。宋改属晋宁郡,齐因之。梁属南宁州。大宝初,没于爨蛮。隋属昆州。唐为南宁、昆二州地《元史·志》:唐?州地。天宝末,复没于蛮,号罗伽甸。初麽些蛮居此,后为?蛮所夺。上元中,南诏取其地,改置河阳郡。大理时,析蛮为三部:曰强宗,曰休制,曰步雄部。后居罗伽甸者号罗伽部。元取其地,置罗伽万户府。至元三年,改为中路。十六年,升为?江路。明洪武十五年,改为?江府,领州二、县三。今仍曰?江府。

府北倚会城,南接临安,襟水负山,称为饶沃。介壤甸之中,厚藩翰之势,亦雄郡矣哉。

河阳县附郭。汉俞元县地。晋、宋以后因之。梁末,废南诏置河阳郡于此。元初,置罗伽千户所。至元中,改河阳州,寻降为县。今因之,编户六里。

○河阳城即郡城也。《志》云:府城旧建于绣球山。明弘治中迁于金莲山。正德中,迁?溥山麓。嘉靖中,复迁金莲山南。隆庆四年,与县同迁于舞凤山。环城为濠,引东西泉水会入濠中,复达于抚仙湖。今城周四里有奇,门四。

西古城在县治西。元时筑,遗址犹存。城西十里别有西街,城居民稠密。正德六年,以寇警,守臣唐臣谕众民以其屋地所占及第户之高下分筑为城,周匝三里,为五门,与郡城相犄角。○舞凤山今府治后。势自罗藏山之中支逶迤而来,如凤首览辉而下。左右两山并峙,如展翼然。明隆庆四年,郡守徐可久迁治于山麓。旧《志》云:在府西北七里。又回龙山在府治东南,一名象鼻岭。石骨低回,蜿蜒如入湖状。其脊分垅旋转,北望罗藏城郭,左顾若龙蟠然。又治西北有山,曰龙爬山。○金莲山,在府治东五里,一名龟山。高圆平正,众山环拱。日光照耀,有若金莲。又?溥山亦在治东五里,上有诸葛营,为武侯驻兵之所。《一统志》:府治北有?于扎山,一名无诈山,今名乌?。其麓有泉,流为?于扎溪,南入抚仙湖。又云龙山,《滇纪》云:在府东十里,一名订盟山,相传诸葛武侯誓蛮于此。罗藏山府北十里。《后汉志》俞元县有装山,出铜,后误为藏。又蛮语虎栅为罗藏。昔有虎自碧鸡渡滇池为民害,土人造栅取之,因名也。山高五千尺,上宽平,有龙湫,时兴云雾。元梁王结寨其上,亦名梁王山。明初梁王瓦尔密闻曲靖破,走入罗藏山是也。南有泉,流为罗藏溪,入抚仙湖。北有泉,流为锦溪。西有泉,流为弥勒石溪。俱经阳宗县,入于明湖山之东。又有菜花坪,以野菜蔓生而名,相传梁王宴游处。○阙摩山,在府北三里,多岩穴泉窦,其水流为北波沼。又府西有盘龙冈,石岩下双湫夹出,曰西{?山}。一云即西浦龙泉也。旧传水自地中接昆明池,双涌于西山之麓。流不百步,南折入于湖。今增建闸堰,蓄泄以时。涌拔山府西南三十里,孤高突秀,有玉笋之形。一名玉笋山,屹立于抚仙湖上。又八仙岩在府西十五里,壤接荍甸,寇盗窃发,往往经此。昔有亭鄣戍卒,今废。○抚仙湖城南十里。一名罗伽湖,一名清鱼戏月湖。周三百余里,北纳诸溪流,南受星云湖。涵泓清彻,一碧万顷。中多石,尾闾东会于盘江。○龙泉溪,在府西十五里乱石中,流入于抚仙湖。铁池河府东二十里。源自曲靖府陆凉州,流经宜良县,至铁池铺入山峡数十里,会抚仙尾闾。又东入路南州,谓之铁赤河。河外竹山五丛,林木深密,伏戎之莽,扼河可守,盖天堑也。

潄玉泉《志》云:府东街有潄玉泉,出重珠山下,有潄玉桥。又庄镜泉,出碌?奇山下,有庄镜桥。附郭田畴,资其灌溉。又西街有立马闸,防龙泉溪之水。太平闸,防梁王冲之水。又有太平桥,在治西二里,跨罗藏溪。

江川县府东南九十里。西南至临安府河西县百九十里。汉时名碌云异城,蛮名易笼。唐时南诏徙曲旺蛮居此,以白蛮守治之。大理以些麽徒蛮子孙分管其地,名步雄部。元初,置千户所。至元十三年,改为江川州。二十年,降为县,属?江路。明属?江府。今因之。县系土城,编户二里。○部椿城县北二十里。昔蛮易昌所筑。元置双龙县于此,今为双龙乡。

○龙凤山县西三里。崇冈叠阜,为县镇山。下有温泉、冷泉,泉水四绕,合流而注于星云湖。又西里许有西山,峰峦起伏。又城东三里有东山,山顶浮圆。唐天宝二年建。○海瀛山,在县东南。特起湖中,四壁如削。凭虚视下,竞秀争流,一名孤山。

蟠坤山县南十五里。东临抚仙湖,西际星云湖,山顶石皆赭童无草木。又屈颡颠山,在县北十五里,山半涌泉三派,西入滇海,东入抚仙湖,南为阿件溪,入星云湖,溉田甚博。《志》云:土人谓犬为屈,惜为颡,尝有猎是山而不获者,因名。

绿笼山县西北十里。林木苍翠,下有泉,流为六部溪,东南流入星云湖。○覆盆山,在府西南三十里,山皆螺甲,形若覆缶。○星云湖在县治南,周八十余里。东流五里,繇海门入抚仙湖。

○海门桥县东南五里,临安要路也。星云湖水经其下,繇此入抚仙湖。阳宗县府东北四十里。北至云南府呈贡县界一百里。唐时麽些蛮强宗居此,号强宗部。后讹为阳宗。元初,置阳宗千户所。至元十三年,改为县,属?江路。明属?江府。县有土城及濠,编户二里。县今省。○黑相城在县治东。一名输纳笼城。又梁王屯在城东南二里棋坪山,上有废垣,元梁王曾城其地。《志》云:明初征滇,伪梁王使其部酋屯于此,阴决沟,引水以灌我军。有沙锅者侦以告,因绝其水,遂灭之,今亦名沙锅寨。○夹浦山在县城西。弥勒石溪及冷水塘二水夹流其下,因名。又棋坪山,在县东南二里,顶若棋坪,上有梁王屯。《一统志》作棋和山。又化石祖山,在县西北七里。其南有泉,流为日角溪,一作觉卜山。

天马山在炒甸南三十里。山形肖马,故名。两山并峙,峰峦起伏,茂林曲涧,蓊郁盘旋。陟其巅,见宜良大池江,南望?江抚仙湖,西连阳宗、梁王屯,北睹汤池、万佛寺。山麓流泉,环绕若带。《滇纪》云:山在县东三十里。

○明湖在县北。一名夷休湖,一名阳宗湖。源出罗藏山,下流入盘江,周七十余里。两岸陡绝,山水赤色,产鱼甚佳。○弥勒石溪,在县西,发源罗藏山,流经县治东北,而入明湖。

大冲河在县南五里,源出罗藏山北,诸水汇而为河,下流亦入于明湖。明隆庆中堤决,县令文嘉谟复浚而深之。又日角溪,在县西北百里,出化石祖山,伏流至天生桥下,复出成溪,又东北入于明湖。《志》云:县西有锦溪,亦汇于日角溪。

新兴州府西一百二十里。南至临安府石屏州百二十里,北至云南府昆阳州一百里。

古滇国地。晋新兴县地,后因之。梁末,土人爨瓒居此,分为西爨地。唐贞观中,置求州属戎州都督府。天宝末,没于南诏。蒙氏置温富州,段氏时麽些徒蛮分据其地。元初,置千户所。至元十三年,改置新兴州,隶?江路,明属?江府编户二里。今因之。

州山川环列,居然奥区。○休纳城今州治。《志》云:昔有强宗部蛮之裔,长曰部旁,次曰普舍。部旁据普具龙城,亦名休制部。元初,立部旁千户所。至元七年,改为?纳县。十三年,置州于此,寻省县入州。明正德间,始筑土城。万历六年,改筑砖城,周三里有奇,门五。○白城,在州西北。昔部旁、普舍二城之西有此城,汉人所筑,二酋屡争之,莫能定。又州治西南有禄匡城,州治南有昌人城,相传汉时所筑。

普舍城州北二十五里。强宗部蛮之裔普舍者居普札龙城。元初,置普舍千户。至元十三年,改为县。明初省入州。○研和城,在州南三十里。昔麽些徒蛮部雄居此。元初其孙龙锸者内附,立百户。至元十三年,改为研和县。明初省入州。又畔龙城在州西十里。元至元中置县,后省入研和。《志》云:研和县有王乞城,汉筑。又州西有中古城,州北有黑村、马桥二城,俱元置。《志》云:有大营城,去州十余里。

○奇梨山在州治西。林木茂蔚,下有泉,流为奇梨溪,下流入大溪。○罗麽山,在州东北二十里,今名石崖山。下有白龙泉,流为罗麽溪。溪凡九曲,入于大溪。又灵照山在府东十里,山高峻,日出则光先照,因名。博螺山在州东南。《滇纪》:自州境出博螺、龙马诸山,道宁州入蒙自县界。

大棋山在州西北十五里。元末,蛮酋据险设寨于此。又蒙习山,在州西北七十里,一名适饥山,山顶与晋宁州分界。○关索山,在州西。道险,引绳而渡,谓之关索驻驿。

○大溪州西北五里,源出州北之夹雄山。自东北流绕于州之西南,过罗麽、奇梨二溪,出临安府之??峨县,入于曲江。○九龙池,在州西北二十里,池聚九泉,分灌赤壤。《志》云:州北十里有莲花池,下流入于大溪。

萝木箐河在州北。自晋宁州流入境,又西南流入临安府??峨县界。又密罗河在府西,源出密罗村,亦西南流入??峨县。铁炉关州北三十余里。为北出昆明之要路,向有巡司戍守。《志》云:州东有棠梨坡砦,自州至江川县,此为次舍处。

路南州府东百三十里,东北至曲靖府罗平州百二十里,南至广西府弥勒州二百二十里,北至曲靖府陆凉州二百三十里。

古滇国地。汉为益州郡地。蜀汉为建宁郡地。唐为昆州地,蛮名路甸。天宝末,为黑爨蛮落蒙所据,号落蒙部。元初,置落蒙万户府。至元十三年,改为路南州《元志》:至元七年,并落蒙、罗伽、末迷三万户为中路。十三年,分中路为二路,改罗伽为?江路,落蒙为路南州,属?江路。明属?江府编户三里。今因之。州旁控蛮甸,雄峙东陲。

○撒吕城州东北一里。《志》云:州旧城也,即黑爨蛮之裔落蒙所筑,因有落蒙部之名,后废。明弘治中,始筑土城。隆庆六年,重筑。万历四十八年,复修治,周二里有奇,门四。

邑市废县州东北八十里。旧有邑市、弥沙等城,落蒙子孙分据之。元至元十三年,即邑市、弥歪二城立邑市县,弥沙等五城立弥沙县。二十四年,并弥沙县入邑市,隶路南州。明初因之。弘治四年,邑市县省入州。《志》云:弥沙城在州东南,相近又有河头城,俱汉时筑。达子城州东三十里,蛮语为底伯卢。其城起自曲靖,底于广西,绵延三百里,昔蛮酋弟兄筑此分界。

○竹子山在州南五十里。山高千仞,周百里,旧为贼巢。明弘治中,方伯陈金平之。环向有蜡?、香炉诸峰。○遮日山,在州东南十五里。峰峦峻拔,阳辉掩映,一名些亦山。又?龙山在州东八十里,峰峦高耸,下有小石,可炼为铜。《志》云:州治旁有鹿母山,治南半里又有紫玉山。照镜山州西北二里。山前有池如镜,倒影其中。又休桑山在州东北十五里,今名九盘。下有流泉,曰休桑溪。南流入于盘江。○羊鼻山,在邑市废县东北十五里,以形似名。顶有泉,引以灌溉。又木龙山,在邑市废县东南十五里,高可五百余仞。《志》云:州北三十里有关索岭,高二十余丈,险峻难度,若关隘然。

○巴盘江在州西。源自曲靖府陆凉州,流经云南府宜良县,入府境,过邑市废县,至州西南合铁赤河,东南流入广西府界。

铁赤河州西四十里。自府境流入过瓦渡、双龙溪至州西南,又过兴宁溪,下流入于盘江。○兴宁溪,在州东二里,绕州治西南流入于铁赤河。

○天生桥有二:一在州北五十里,一在州东北十二里,皆石梁可渡,不假人力,因名。又州境有革泥巡司及和摩驿。

◇广西府东至广南府四百八十里,西南至临安府阿迷州二百二十里,西至临安府宁州二百四十里,东北至曲靖府罗平州二百十里,西北至?江府路南州二百五十里。自府治至布政司四百里,至江南江宁府七千五百二十里,至京师一万九百六十五里。《禹贡》梁州南徼。汉为??郡地。蜀汉属兴古郡,晋宋因之。隋属?州,东爨、乌蛮、弥鹿等所居。后师宗、弥勒二部强盛,历蒙氏、段氏,皆不能制。元初,内附,隶落蒙万户府。至元十二年,立广西路。明初,改为广西府土知府旧昂姓,今为土照磨属夷,有黑爨、?夷、上獠、沙蛮、猡猡,五种杂居。《筑城记》:广西东临水下沙夷,西近龟山寇巢,南连路南州,北接陆凉旧越州。土舍夷猡,四面杂处,而沙夷尤称犷猂。旧为矣邦、生纳下村,土官掌之。成化十四年以后,属于流官,领州三。今仍曰广西府。府东瞰粤西,南控交趾,山谷幽阻,民夷富强。《志》曰:诸山为屏,八甸为堑,弹压乌沙、土獠诸蛮,是郡之大势也。

○广西城府治旧在矣邦、生纳二村,无城,成化中,始筑土城,寻圯。隆庆五年,易以砖石,周三里有奇,门四。○发果山在府治北,培?相接,环于府治。城中有山曰钟秀,城南二里曰翠屏山,皆与府治相环带。

阿卢山在府西三里。山延亘四十余里,南连弥勒,北跨师宗,有山洞深邃莫穷,洞中流泉入于西溪。山下诸蛮旧曰阿卢部。又有吉输山,在府东南五里。○临光山,在府西十里,与阿卢山相接。○巴盘江在府西北百里。一名潘江,亦作半江。自?江府流入,又东至师宗州界而入曲靖府罗平州境。又有盘江,在府西五十里,自临安府阿迷州流经弥勒州界,复东北流经府西,至师宗州而会于巴盘江。

西溪在城西。《志》云:师宗州诸水多伏流于地,至阿卢山洞始出而为溪,流经府城西,环抱城南,与东溪合,下流入于矣邦池。

矣邦池在府西南。一名龙甸海,亦谓之乾海。周三十余里,半跨弥勒之界。有二源:一出阿卢山麓石窍,一出弥勒州吉双乡,南流入盘江,中有小山。明弘治十二年,李韶言府南有乾海,后有平壤一带,有水利可开屯田,是也。

师宗州在府北八十里。北至曲靖府罗平州一百二十里,西至?江府路南州一百二十里。

古南蛮地,地名匿弄甸。爨蛮师宗者据之,号师宗部《一统志》:宋时爨蛮居宕浪甸,其后师宗居匿弄甸。元初,隶落蒙万户府。至元十二年,置师宗千户总把,领阿宁、豆勿、阿卢、豆吴四千户,属广西路。二十七年,改为师宗州。明因之编户六里。属广西府。今仍旧。

州山高水深,称为雄险。

○师宗城今州治。《志》云:元置师宗千户总把,治于州东南槟榔洞,后徙今治。旧有土城,万历二十八年修筑。四十年,复展拓之。城周三里有奇。

○恩容山州北五里,三峰峭拔。○锁北门山,在州北十二里,二峰高耸。经行其间,如门扃然。《志》云:州西南七十里有龟一山,极高峻。去府城亦七十里,为夷猡之薮。明万历四十八年,筑土城于此。周一里有奇,谓之督捕城,府通判驻守其地。

英武山州东八十里,峰峦峭拔,高可千仞。明洪武中,设英武驿于其下,山饶盗贼及虎。行人稀阔,驿遂废。○绿德山,在州东百二十里,孤峰秀削,一名六德山。有六德废驿址,在山下。地名阿歹村,多暴客。

马者笼山州东二百四十里。山高峻。又州东二百里,有高耒山,高三百仞。《志》云:高耒山西南三十里,即马者笼山。○巴盘江在州西北五十里。自府境流至此,又东北入曲靖府罗平州界。又州西二十余里有盘江,亦自府境流入而合于巴盘江。《志》云:州近治有大河口,盖盘江经此回曲而为大河也。

○槟?良驿在州东南五十里,今为槟洞村。又东为英武驿,又东为六德驿,三驿俱明洪武初设,寻废。

弥勒州府西九十里,西南至临安府阿迷州百七十里,西北至?江府二百五十里。

古南蛮地,本名郭甸、巴甸、部笼之地。些莫徒蛮之裔弥勒者据此,因名弥勒部。元初,隶落蒙万户府。至元十二年,以本部为千户总把,领吉输、裒恶、部笼、阿欲四千户,属广西路。二十七年,改置弥勒州。明属广西府编户十六里。今仍之。州襟带山川,控扼蛮?。

○弥勒城今州治。旧为甸村,元置千户所于此。明弘治十一年,始筑土城,周四里,门四。○卜龙山州南五里,旧部笼部千户所置于此。叠嶂重峦,环绕州治。又阿欲山在州西十里,旧阿欲部千户所治也。冈峦重叠,下有温泉。其山绵亘七十余里,东接北倾山。○北倾山,在州北三十里阿欲乡中,高五十余仞,西连阿欲、构甸二山。

盘江山州东南百里。有东西两山相峙,盘江流其中。东抵师宗州,南抵阿迷州,中有石窍,深广丈余。浊水涌出,注于盘江。

○盘江在州东南。自临安府阿迷州流入境,又东北入府界。○八甸溪,在州治北,其源有三:一出旧村,一出阿欲山,一出北倾山,至州治东而合流,南入盘江。治前有桥曰玉津桥,跨溪上。长五丈,阔七尺。

○十八寨在州西南。有十八寨山,山箐连属其中。蛮种最繁,盖盗薮也。寨东五里有白马河。○新哨,在州西南。自阿迷州之彭堡达于新哨,乃至州治,又北出板桥,接云南府宜良县界。

维摩州府东南二百六十里。东北至广南府百七十里,西至临安府蒙自县百五十里,南至安南界一百七十里。古南蛮地。元始立维摩千户,隶阿迷万户。至元中,以维摩为千户总把,领维摩、屈中二千户,隶广西路,后改为维摩州。明初因之土知州旧资姓,今李姓,编户九里。州今省。州南瞰交趾,险阻之区也。○维摩城今州治。元初,为维摩千户所,后建为州。明洪武初,设流官,筑土城于今州西北。宣德以后,交趾背叛,土司侵强,旧治遂废,因徙今地。万历二十年,始筑土城,周二里有奇。《志》云:州西南有法土A1城。A1,读陇。其城险固。城后有高山壁立,复有石城,甚险峻,冯高临下,城中每恃为声援。又西地名江那,亦据险处也。丘北城在州西。又东至旧维摩城,有箐口甚险隘。《志》云:州西又有三乡城。明万历二十二年筑,周一里有奇。

○曲部山在州治西。中峰高耸,下有泉,流为溪。经州南数里,入于石窦。今山下有曲部驿。○万年龙山在州东北百里,有泉成溪,流入广南府界。又有宝宁山,下亦有泉,流入于宝宁溪。

小维摩山在州东北八十里。高可千仞。又有大维摩山,在州东南一百里,高出众山之上,昔时土官皆世居此。○阿母山,在州东南九十里,高千余仞,下有阿母驿。又东七十里为维摩驿。又折角山在州东南百五十里,下有泉,流为折角溪。○龙定山,在州东南三百余里,有五峰屹立。○宝宁溪在州东北百二十里,出宝宁山,南流合万年龙溪及折角溪之水,流入广南府界,汇于右江。

◇广南府东至广西泗城州三百二十里,西南至广西府维摩州百七十里,南至古器野界六十里,北至曲靖府罗平州界四百里。自府治至布政司七百九十里,至江南江宁府七千九百九十里,至京师一万一千四百三十里。

古南蛮地。宋时名特磨道,侬智高之裔居之宋至和二年,广西经制使余靖遣邕州司户参军石鉴入特磨道,生获侬智高母,即此。元至元中,立广南西道宣抚司,领路城等五州。后来安路夺其路城、上林、罗佐三州,惟领安宁州、富州。明初,改置广南府编户六里,土同知侬姓,领州一。今仍曰广南府。府山崖高峻,道路崎岖,控临边陲,有金汤之固。《志》云:广南古无郡邑,西洋江限其南,牌头山为之镇,崇?巨壑,峻阪深林之区也。○广南城《志》云:今府治,在平关坡上。明洪武十九年,树木为栅,周四里有奇,设西南二门,栅下有濠。

○牌头山府西北五里,峰峦起伏。其右小山连峙如盾,土人筑砦居之。○莲花山,在府东北二十里,五峰连耸,诸小峰参差旁峙,形如莲花。○西洋江府南八十里。源出府东南境之板郎山、速部山、木王山,三流相合,东南入于广西田州府之左江。

富州府东二百里,东至广西安隆长官司界一百里。本南蛮地。元至元中,置富州。明因之土知州沈姓。州无城,编户二里。州今省。

州山谷峻阻,控御群蛮。○废安宁州在州西南。元置,明初省。又罗佐废州,一云在州东北百里,亦元置,明初废。

○祛丕山在州治西。形如狻猊。昔土人结屋避兵其上,今呼狮头寨。

玉泉山州西北七十里。山顶有泉,飞流如素练。下有石池,清碧洄旋,溢流于西洋江。○者鹞山,在州东南九十里,高二百仞,怪石槎岈,蛮酋之壑穴也。又西宁山在州东北百十里,岩洞深邃,蛮潜匿其中,不可究诘。

○楠木溪州东三十里。源出州境之花架山,其水常温。又南汪溪在州治西,源出州西北之麻卯山暨僻令山。流至州南,合楠木溪东行至石洞,伏流十五里复出,下流入于右江。◇元江府东至临安府石屏州界一百十里,南至临安府思陀甸长官司界二百十里,西至思论设者癸寨界三百里,北至新化州界二百里。自府治至布政司七百九十里,至江南江宁府七千八百四十里,至京师一万一千二百八十五里。

古西南夷地,蛮名惠龙甸,又名因远部。蒙氏时属银生节度,徙白蛮苏、张、周、段等十姓蛮戍之。又开威远等处,置威远??,读简,制若中国之州。或曰:与赕同,读淡。后仿此。后和泥蛮侵据其地。宋时,侬智高之党窜于此,和泥开罗?甸居之,后为些麽徒蛮阿?诸部所有。元初内附,后复叛,筑城以拒命。至元十三年,遥立元江万户府以羁縻之。二十五年,讨平其地,复于威远置元江路《元志》:割罗?、马笼、步日、思麽、罗丑、罗陀、步腾、步竭、台威、台阳、设栖、尼陀十二部于威远,立元江路。明初,改为元江府。永乐初,改元江军民府,领长官司一土知府那姓。嘉靖三十年,土舍那鉴作乱,寻讨平之,革其官以临安卫署之,寻复故。今曰沅江府。

府屹峙南陲,制临交趾,山川环屏,道路四通。因远罗必甸长官司附郭。本名罗?甸。元属元江路。明初,置长官司,编户八里。

○步日城在府西。蒙氏立此甸,徙白蛮镇之,名步日?,元为步日部,明初废。《志》云:今府城元大德中筑,三面濒河,延袤九里。○玉台山在府城东。旧名罗?山,凡二十五峰。悬崖绝壁,险?厄难登,苍翠如玉,望之若台。又有天马山,在府治旁,秀如华峰,相对峙学宫前。○自乐山,在府东北十里,状如中原之崆峒。今名栖霞山。《志》云:山与蒙乐山同脉,故名。

路通山府东二十五里。旧名马笼山。北瞰礼社江,高峰千仞,蔽亏日月。一线羊肠,通临安路。○嵯峨山,在城西南二十里,中峰嵯峨,状如卓旗,飞舞翔动。又宝山在府西二十里,圆如螺髻,尖若插簪。俗传昔有蛮藏宝山麓,因名。

因远山府西四十里。有因远驿,为往来必经之地。泉出岩中,流为仲夷溪,分溉田亩。东流入礼社江。《志》云:府北有奇山,旧曰龙瓜山。有涵春泉、仙人洞,奇诡万状。又有九龙山,在府西北三百里,产矿,名鱼凫场。

○礼社江一名元江,自新化州流入境,绕府城东南而入临安府境。○?良峨河,在城西四十里阿南村。有混龙桥跨其上,下流入礼社江。

○?力白衣甸或云在府南境。元至元二十七年,云南?力白衣甸酋长凡十一甸内附,盖皆在府境云。○鱼复寨,在府西,近镇沅府界。明嘉靖三十年,镇沅知府刁仁攻那鉴克鱼复寨,是也。

◇者乐甸长官司东至新化州界三百四十里,西至镇沅府界二百里,南至钮兀长官司界三百二十里,北至景东府界一百里。自司治至布政司一千一百七十里,至江南江宁府八千二百五十里,至京师一万一千六百四十五里。古南蛮地。南诏蒙氏属马龙、他郎二甸,地名猛摩,夷名者岛。后为阿?诸部所据。元时内附,属他郎甸管民官,隶元江路。明洪武末,分置者乐甸长官司土司刁姓,直隶布政司。

司据山附水,称险僻之地。

○者岛山在司治北。岛,讹为乐,司因曰者乐。山高耸可以望远,为北面之障。蒙乐山司西北二百里。一名无量山。巍然高峻,穷日之力,方陟其巅。有毒泉,人畜饮之即死。山与景东府接界,今详见景东府。

○景来河在司东。自景东府流经司境,下入马龙江。以自景东府来,因名。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