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家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卷一百十九 云南七

◇车里军民宣慰使司东至落恐蛮界,南至波勒蛮界,西至八百大甸宣慰使司界,北至元江府界。自司治西北至布政司三十四程,转达于京师。古西南夷地,蛮名车里《志》云:古产里也。《吕览》:伊尹四方献令曰:产里以象齿短狗献,后周公作指南车,导之归,故名车里。后为倭泥、貉?、蒲剌黑角诸蛮杂居,不通中国。宋宝?中,蒙古主蒙哥遣将兀良合台伐交?,经其所部,悉降之。元大德中,置彻里军民总管府《元史》:大德中,云南省言:大彻里与八百媳妇犬牙相错,今大彻里酋胡念已降,小彻里复控扼地利,多相杀掠,乞别立宣抚司,择通习夷情者为之帅,招其来附。乃立彻里军民总管府。又府统六甸,后又置耿冻路及耿当孟弄二州。明洪武十七年,改置车里军民府。十九年,改宣慰使司宣慰刁姓。司今省,下同。○小彻里在司东,车里之别部也。《志》云:大彻里部旧在司西南,东北至者乐甸千里,下临九龙江,有诸葛营垒。

○九龙山在司治后。《志》云:司治在九龙山,下临大江,江亦名九龙。《志》以为黑水末流也。○孟永山,在司境,山高险,为境内之名山。

普洱山在司北。《滇程记》:自景东府行百里至者乐甸,又一日至镇沅,又二日达车里界,又行二日至普洱山。旁有一山涌秀,谓之光山,有车里头目居之。蜀汉孔明营垒址在焉。大川原亦在司北。《滇程志》:自光山行二日至大川原,广可千里,蛮人豢象于此。旁有山,亦曰孔明寄箭处。旁有古碑,蛮人亦谓之孔明碑。又行四日,始至宣慰司治,繇车里司西南行八日,则八百媳妇宣慰司也。

○澜沧江在司东北,自元江府流入界,下流经交趾而入于南海。《志》云:澜沧江在司境,经九龙山下,亦谓之九龙江。又沙木江,在司南,其水流入澜沧江。○孟累箐在司西,又东南为孟远箐,皆车里部落也。又有慢法箐,亦在司西北。○孟{?洼},在司北,又北为普滕,渐近边内矣。◇缅甸军民宣慰使司东至木邦宣慰使司界,南至南海,西至戛里界,北至陇川宣抚司界。自司治东北至布政司三十八程,转达于京师。

古西南夷,汉之掸国也掸,读坛。《后汉纪》:永元九年,徼外蛮及掸国王雍繇调遣使重译朝贡。永宁初,复遣使朝贺,献新乐及幻人。应劭曰:掸国在永昌徼外,其使者自言海西人,盖其地近海西,与大秦为邻国。大秦,今西域拂林国也。在唐谓之骠国《唐书》:骠,古朱波也。在永昌南二千里,去京师万四千里。南滨海,北南诏。至德初,与寻传蛮皆降于南诏。贞元十八年,自南诏入贡,骠国王雍羌遣其弟悉利移来朝。元和初,复至。太和六年,南诏掠骠民,迁之拓东。咸通三年,复遣使来贡。《通鉴》:骠国在南诏西南六千八百里。至宋始谓之缅崇宁四年,缅、波斯、昆仑俱入贡。明年,蒲甘入贡。绍兴中,缅复来贡。元至元中,屡讨之至元五年,命爱鲁等击缅。自是缅屡入寇,辄兴师击之。自后于蒲甘缅城置邦牙等处宣慰使司至元二十年,破缅,置宣慰司,缅降。大德初封缅酋为缅国王。四年,复叛,寻谕降之。明洪武二十一年,缅叛,沐英讨败之。二十七年,始置缅甸军民宣慰使司《通考》:洪武二十六年,缅酋南速来朝贡。明年,置司于此。授其酋普剌浪,自是屡来朝贡。土司皆莽姓。嘉靖初,缅为孟养酋思伦所破,杀宣慰莽纪岁,遂与木邦酋瓜分其地。三十三年,纪岁子瑞体长,以计夺大古喇地,寻复入缅,并孟密,掠孟养,残孟乃,侵车里、木邦、老挝、八百之境。隆庆二年,木邦酋罕拔叛附于缅。六年,陇川叛目岳凤亦附,缅蛮莫酋思哲亦附焉。万历初,罕拔、岳凤等导缅兵入陇川。三年,复陷干崖。七年,遂尽据孟养之地。十年,并据有干崖地。是年,瑞体死。十一年,瑞体子应里并木邦地。湾甸酋亦叛附焉。遂寇顺宁以北,官军破走之,复收湾甸、耿马诸境。别将率兵出陇川、猛密,至缅境。于是木邦、孟养诸酋皆降。师还,缅复炽,数侵邻境。十六年,复夺孟密。十八年,又夺孟养及孟拱、孟广之地。二十一年,入蛮莫,寇陇川。官军击却之。寻复寇蛮莫,寇孟养。三十二年,猛养陷。自是以后,五宣慰渐为缅所并。遂倔强于云南西南境云。○江头城在司北。东北去永昌府腾越州十五日程。元至元十九年,遣诸王相答吾儿击缅,分道攻之,拔其江头城。又以建都、太公城乃其巢穴,进军拔之。于是建都王乌蒙金齿与西南夷十二部俱降。《志》云:太公城北去江头城凡十五日程。○马来城,在司境。《志》云:北至太公城八日程,又南五日程为安正国城。蒲甘缅城在司西南。《志》云:城东北去安正国城凡五日程,去大理五十余程,与江头诸城为缅中五城。元至元十三年,以缅酋数侵永昌,遣速剌丁伐缅,降其寨三百馀。明年,缅寇蒲甘,复侵金齿。行省丞相赛典赤遣万户忽都等迎战于金齿南甸,缅酋败走。十五年,复入寇,又败去。十九年,命大兵击缅,造船于阿若、阿禾两江,得二百艘,进破江头城及太公等城。明年破缅,始置邦牙宣慰司于蒲甘城,命云南王也先帖木儿移镇缅。二十五年,复还,镇大理。《一统志》作蒲江缅王城,或以为即缅国故都云。阿若、阿禾两江,即金沙江之随地易名者。阿瓦城在司东北。旁有阿瓦河,因名。万历四年,缅酋瑞体寇孟养,孟养酋思个潜发兵至阿瓦河,绝其饷道,据险待之,缅大困。十一年,王师讨叛缅,别将刘纟廷出陇川、孟密,直抵阿瓦。阿瓦酋莽灼与猛密蛮莫诸酋俱诸降。师还,缅复攻阿瓦,莽灼内奔,至曩朴寨,病死。缅酋复守阿瓦,以拒王师。○洞武城,陆氏《滇纪》云:在缅东千五百里,近时为缅境东偏要地。尝以子弟帅重兵戍此。

○金沙江在司北江头城下。其上流即大盈江也。《志》云:缅有金沙大江,阔五里馀,水势甚盛,缅人恃以为险。自孟养境内流经司界,下流注于南海。详附见大川潞江。

阿瓦河在司北。自孟养流入境,下流入于金沙江,为司境北面之险。○普坎《志》云:在缅甸司西三百里,旁通蒲甘。《滇纪》:诸葛丞相六擒孟获,复纵使去。获携重赂入缅、木鹿等国,借安都鲁兵来战,大败,复就擒。自是不复反。武侯乃于普坎立碑纪绩,遂班师。按三国时无缅之名,恐未可据。

江桥在司北,跨金沙江上。又有孟坝,亦在司北,皆自司境北出之道也。

洞伯村在司东八十里,又司东南百十里,地名象腿,皆缅近郊也。又有马得狼、井角等村,皆近江滨。○者梗,在司东。其相近者又有井梗。《志》云:者梗竹城茅舍,仅同村落。自蛮莫入缅界,抵金沙江,舟行至井梗,陆行则至者梗。者梗在阿瓦河北,与阿瓦城甚近。从井梗至者梗,数十里而近耳。

◇木邦军民宣慰使司东至八百大甸宣慰使司界,南至速克剌蛮界,西至缅甸宣慰使司界,北至芒布长官司界。自司治东北至布政司三十五程,转达于京师。

古南蛮地,本名孟都,又名孟邦。元至元二十六年,立木邦路军民总管府领三甸。明洪武十五年,改为木邦府。永乐初,改为宣慰使司土司罕姓。《通考》:司于六宣慰中分地最多。永乐、正统间,数以从征军功益地。隆庆二年,土舍罕拔叛附缅,屡寇陷邻境。万历十年,为缅所侵夺。明年,官军讨却之,立罕钦守其地。钦死,其叔罕礻盍约暹罗攻缅。缅恨之。三十三年,缅围木邦,陷其城。伪立孟密思礼领其地。官军未能讨。

○废蒙怜路在司北。元至元二十七年,从云南行省请,以蒙怜甸为蒙怜路军民总管府,蒙莱甸为蒙莱路军民总管府,后废。其地皆在今司境。

○慕义山在司北。万历二十二年,陇川孟卯酋多淹叛附缅,负?于木邦境内慕义山。时抚臣陈用宾议于木邦、天马、汉龙之地,置关以拒缅,淹袭杀其工役。木邦酋罕钦奉檄擒淹,淹觉,欲奔古喇。钦追及之于雷耸茂,诛之。缅失淹,于是东路寇掠稍缓。雷耸茂亦在司西北境。

○喳里江在司西,即潞江也。自芒布流入境,又西南入缅甸界。

○孟炎甸在司北。万历十一年,官军讨缅。缅酋莽应里西会诸路兵于孟卯东,会车里、八百、孟艮、木邦兵于孟炎,合犯姚关,寻败还,是也。姚关,见后湾甸州。孟卯,见陇川宣抚司。天马关在司北。万历二十一年,缅入寇。抚臣陈用宾击却之,遂城天马及汉龙关以拒缅,是也。

◇八百大甸军民宣慰使司东至老挝宣慰使司界,南至波勒蛮界,西至木邦宣慰使司界,北至孟艮府界。自司治北至布政司三十八程,转达于京师。

古蛮地。世传其土酋有妻八百,各领一寨,因名八百媳妇。元大德初,遣兵击之,道路不通而还。后遣使招附。元统初,置八百等处宣慰司。明洪武二十四年,其酋来贡。乃立八百大甸军民宣慰使司土司刁姓。

○南格剌山在司东北,为车里、八百之界。上有洞,南属八百,北属车里。◇孟养军民宣慰使司东至金沙江,南至缅甸宣慰使司界,西至大古剌宣慰使司界,北至干崖宣抚司界。自司治东北至布政司三十七程,转达于京师。

汉永昌西徼地,地名香柏城。元元贞二年,置云远路军民总管府。明洪武十五年,改为云远府。十七年,又改置孟养军民宣慰使司土司刁姓。正统后,属于思氏。《通考》:宣德中,夺麓川酋思暗地授孟养酋刀宾王,宾王懦,麓川孽思任发复拥众据麓川,并略取孟养地。宾王走死永昌。正统六年,王骥等平麓川,思任发走缅。十年,以孟养地与缅,购任发,诛之。于是以缅酋卜剌浪子银起莽居守。而思任子思机、思卜亦皆遁居孟养,招诱部众,复图为乱。十三年,王骥等复帅大兵入孟养,讨麓川余孽,屡破蛮兵。思机等竟不可得。师还,部落复拥任发少子思禄为乱,逐银起莽,据孟养地。骥知贼不可灭,乃许为土目,立誓而还。于是孟养在废除之数。嘉靖初,孟养酋思伦纠木邦诸部击缅,破之,杀其酋莽纪岁,遂与木邦瓜分缅地。既而纪岁子瑞体长,复有缅地。隆庆中,数侵孟养。万历七年,为缅所并。十一年,官军败缅,孟养酋思义来归。十三年,始立孟养为长官司。十八年,缅复并孟养。二十四年,孟养酋思轰弃缅来归。二十七年,缅攻孟养,抚臣檄各土司赴救,缅溃还。三十二年,缅复攻孟养。孟养酋思轰败死。酋长思华代据其地,遂服属于缅。○密堵城在司南。又有速送城,皆距孟养十余程,为别部所居。其地濒金沙江,近缅甸之阿瓦城。万历初,为缅所据。十二年,官军败缅,孟养来归。移兵至二城,二城皆迎降。十四年,缅复攻陷之。既而孟养酋思威纠土兵图复二城,求援于官兵。官兵至遮浪,缅兵溃,复取二城,后仍没于缅。

○鬼窟山在司东,极险?厄。蛮人据为硬寨,或讹为鬼哭山。正统十三年,督臣王骥复征麓川余孽思机等于孟养,败其兵于金沙江。贼于鬼哭山立三大栅,骥与总兵张?亲冒矢石,战一日,而栅寨悉拔,即此。○芒?山,亦在司东。王骥破思机于鬼窟山,又攻芒?山等寨,拔之,是也。

○金沙江在司东界,即大盈江之下流也。正统十一年,麓川余孽思机据孟养,诏沐斌等调缅甸、木邦等兵征之。至金沙江,遣使招谕,许赦其罪,竟不出。缅、木二蛮兵亦不敢渡江,遂还。十三年,王骥复征之。抵金沙江。贼据西岸,立栅坚守。骥造浮梁亘数千尺,遂渡江攻拔贼栅,乘胜至孟养,进至孟卯。孟养在金沙江西,去麓川千余里,诸部皆震怖。曰自古汉人无度金沙者,王师至此,真天威也。今详见大川潞江。

○戛撒在司南。道出缅甸,至为险隘。万历四年,缅人来寇,孟养酋思个潜遣军至阿瓦河,绝缅粮道。而督大兵伏于戛撒,诱缅深入。思个不战,但塞险隘,断归路。亟请援于官军,欲腹背歼之。缅大困。久之,援不至,陇川叛目岳凤集兵援缅,导之由间道逸去,缅自是复炽。

孟伦在司西。隆庆中,缅酋莽瑞体屡侵孟养。孟养酋思个退保孟伦,与缅相持处也。又孟矿寨在司西南。弘治中,思禄尝据此为巢穴。或曰,即孟巩也。又讹为孟拱。《志》云:近缅诸部有景迈猛巩、猛别诸部。万历四年,与官军期共击缅。既而官军援孟养者久不至,皆为缅所并。又十八年,叛缅莽应里复掠孟养,破孟拱。孟养酋思远奔盏西。盏西,在南甸境内。

戛里在司西南,孟养别部也。又有哈喇杜诸蛮,皆近孟养、缅甸之境。《志》云:司北又有阿昌诸蛮。○猛别,在司西南,近缅界。万历十一年,官军败缅酋应里,追至境。既而缅酋还守阿瓦,又遣亲信分守洞吾、猛别、雍会诸地。猛别,盖与雍会相接,近大古喇境。◇老挝军民宣慰使司东至交趾水尾州界,南亦至交趾界,西至宁远界,北至车里宣慰使司界。自司治西北至布政司六十八程,转达于京师。

古蛮地,俗呼曰挝家。累代不通中国。明永乐三年来贡,置老挝军民宣慰使司《通考》:老挝土司无姓,酋长有三等:大曰招木弄,次曰招木牛,又次曰招化。而袭宣慰者则招木弄也。其地在八百媳妇西南二千余里。又西千余里则西洋海。自车里至老挝,所谓六宣慰也。成化十五年,安南攻老挝,杀其宣慰,并攻八百。车里来告急,抚臣吴诚请降敕切责安南国王黎灏,使退兵,于是老挝复定。

○三关在司东南,老挝与安南拒守之界也。永乐中,征交趾叛人陈季扩。季扩败走老挝。张辅遣将蹑之,进克老挝三关。蛮人惧,弃季扩于南麽,遂擒之。

附见:

大古喇宣慰使司在孟养西南。《滇略》:永乐四年,遣官招谕云南西南夷,大古喇、小古喇等部落,皆愿内属。置宣慰司二、长官司五。《通考》:永乐初,大古喇、底马撒、靖定与平缅、木邦、孟养、缅甸、八百、车里、老挝,共为西南十宣慰司。而大古喇亦曰摆古。自缅甸度大江,不过两日程,即至大古喇之境。其地滨南海,与暹罗邻,亦近佛狼机诸国,善用火器。嘉靖三十三年,以兄弟争国,缅孽瑞体和解之。德瑞体,割马革地奉焉。瑞体寻以计灭其国云。

○底马撒在大古喇东南。永乐初,尝置宣慰司。后与靖定等司俱废,其地亦为缅所并。

洞吾在大古喇之北,有土酋据此。嘉靖三十三年,缅孽莽瑞体寄居洞吾母家。既长,遂据其地。又诈杀古喇酋排来等,而并其境。《滇程志》:自缅甸行十日至洞吾,又十日至摆古,为莽酋所居。旧《志》云:自老挝宣慰西行十五六日,至西洋海岸,即摆古莽酋地。

得楞在大古喇西南,古喇别部也。亦曰古喇得楞,与暹罗相近。万历三十八年,暹罗与得楞合攻缅甸,杀莽应里子机挝,摆古为之残破云。◇南甸宣抚司东至永昌府潞江安抚司界,南至陇川宣抚司界,西至干崖宣抚司界,北至永昌府腾越州界。自司治东北至布政司二十二程,转达于京师。

汉永昌徼外地,曰南宋甸。元至元二十六年,置南甸路军民总管府领三甸。明洪武十五年,改南甸府。永乐十二年,改南甸州。正统八年,升宣抚司土司正宣抚刁氏,副刘氏。《通考》:司幅员甚广,为三宣最。万历十一年,为叛缅所残破,既而官兵败缅,复收其地。

○半个山在司北。《志》云:司置于腾越南半个山下。其山巅北恒有霜雪,南则炎瘴如蒸,盖天限华戎也。○蛮干山,在司东十五里,土酋恃其险阻,世居其上。又丙弄山,在司东十里。○温泉山,在司东二十五里,层峦叠嶂,绵亘二十余里。林木阴森,下有温泉。

沙木笼山司南十里。上有关,立木为栅,周围一里,正统六年,时麓川思任发叛,督臣王骥等自腾冲进讨,取道南甸,至罗卜思庄。前军哨至沙木笼山,贼党率众二万余,据高山中立硬寨。又于左右山巅连环为七营,官军攻破之。

南牙山司西八十里。山甚高峻,如建牙然,延袤百余里,官道经其上。树木阴森,石栈重叠,蛮人据以为险。又有清泉下注,与小梁河合,名南牙江。正统八年,督臣王骥等再征麓川,遣别将陈仪开南牙山,断贼走路,是也。○大盈江在司西。自腾越州流入境,经干崖芒市又南流入孟养、缅甸界,谓之金沙江。

小梁河司东北三十里。源有二:一出腾越州赤土山麓,一出州之缅箐山麓,至此合为一。西南流经南牙山下,曰南牙江。又南入干崖,为安乐河,而合于大盈江。

盈乃河司东南百七十里,即腾越州之龙川江也。流入境,为孟乃河。又南入干崖境。

黄连坡关司南三十五里。《志》云:自腾越西南行二百里,逾黄连关,即至干崖境。又有小龙川关,在司东北八十里。

罗卜思庄在司南七十里。正统七年,王骥讨麓川贼,自腾冲出南甸,进至罗卜思庄。又万历三年,木邦酋罕拔导缅兵,又合陇川叛目岳凤兵袭陷干崖。干崖守备李腾霄退守罗卜思庄口。《志》云:司所辖有罗布思庄与小陇川,皆百夫长分地。又有知事谢氏居曩宋,闷氏居盏西,皆在司西南境。万历二十一年,抚臣陈用宾议建关置堡于司西北,今废。○孟村,在司西南,北去腾越百二十里。自是而南,渐为羁縻荒外地。◇干崖宣抚司东至南甸宣抚司界,南至陇川宣抚司界,西北俱至南甸界。自司治东北至布政司二十三程,转达于京师。

汉永昌郡徼外地。其地旧名干赖赕,亦曰渠澜赕,白夷居之。元中统初,内附。至元十三年,置镇西路军民总管府领二甸。明洪武十五年,改镇西府。永乐中,改为干崖长官司。正统八年,升宣抚司土司宣抚刁氏,副刘氏,土经历廖氏。《通考》:万历十年,干崖为缅所并。十一年,官军复收其地。○废南赕在司西北。其地有阿赛赕、牛真赕,为白夷峨昌所居。元初内附。至元十五年,置南赕,隶金齿宣抚司。《志》云:元金齿领六路一赕,六路:柔远、茫施、镇康、镇西、平缅、麓川也。一赕即南赕也。明初废。

○云晃山司南十五里。有瀑布泉,注为云晃河。又云笼山在司东二十五里。

白莲山司北六十里。中有一峰,状若簪笏,土官居其麓,下有白莲池。又剌朋山,在司西百余里,林木阴森,四时苍翠。

布岭在司西。旧尝开边筑堡于此。万历中,以兵废。《滇附录》:出腾冲至南甸、干崖,其地虽冬月衣葛,汗犹如雨。又西为布岭,稍凉,如腾冲。又西为雷弄,又西为揭阳,又西为孟乃,又西为火岗,其炙毒益甚矣。○大盈江在司西。自南甸流入境,又南有槟榔江流合焉。《志》云:槟榔江在司西百五十里,源出吐蕃,绕金齿?蛮界,经干崖阿昔甸,下流至比苏蛮界,合大盈江入于缅。或曰:比苏即汉益州郡属县,恐误。

○安乐河在司东云笼山下。一名云笼河,即南甸小梁河也。流至司治北折而西,入大盈江。○云晃河,在司治南,源出云晃山,下流与云笼河合。灌田千余顷。又司东北三十里有正西河,源出云笼山,流十五里合云笼河。

○雷弄在司西,干崖别部也。《滇纪》:司有蛮洒冈,旧为同知刘氏所居,其雷弄洞则经历廖氏所居。后即其地为回龙营。又知事管氏居猛语冈,三姓皆华人,以功授。万历三年,雷弄洞土目廖元相为木邦叛酋罕拔所劫,附于缅。十一年,官军破缅,仍来归。盏达在司西,亦干崖别部也。副宣慰刁氏世居其地。万历十一年,为叛缅莽应里所陷,土酋刁思廷被擒,民物皆一空。官军破缅,复收其地。

◇陇川宣抚司东至芒市长官司界,南至木邦宣慰司界,西至干崖宣抚司界,北至南甸宣抚司界。自司治东北至布政司六十六程,转达于京师。

汉永昌徼外地。其地曰大布茫,曰赕头附赛,曰赕中弹吉,曰赕尾福禄塘,皆白夷所居。元中统初内附。至元十三年,置麓川路军民总管府。明洪武十七年,置麓川平缅军民宣慰使司《通考》:元至正初,麓川酋思可法数侵邻境,屡遣将讨之,不克。可法并吞旁路兵力,益强。明洪武十五年,平滇南。明年,麓川酋思伦发陷永昌,既而傅友德等谕降之。于是置宣慰司,授思伦发。十八年,叛,寇景东。二十一年,侵并孟定、孟艮、孟养、戛里,威胁缅甸、木邦、南甸、干崖,他出郎甸入寇,官军败之。既又悉发其众,寇楚雄定边,为沐英所败。二十二年,复内附。三十年,平缅诸蛮乱,逐思伦发,命沐春讨定之。思伦发复还。再传至思暗,与木邦相仇杀,因而失官,以孟养刁氏代之。刁氏弱,伦发次子思任发遂拥众麓川,略孟养地。故酋刁宾王走死,任发于是益骄恣。正统三年,土酋思任发叛。六年,讨平之,遂革宣慰司。十一年,复置司于陇把之地,改曰陇川宣抚司《通考》:正统三年,刁思任侵扰孟定、湾甸、南甸、潞江诸处,进陷腾冲,云南震动。命沐晟等率兵讨之。前锋度潞江而前,深入至上江,遇伏败绩。贼遂犯景东、孟定,残大侯州,破孟赖寨,胁降孟琏等长官司。乃复命沐晟等讨之,渡潞江直抵陇把,复败却。六年,发大兵讨之。议者初欲自湾甸、芒市、腾冲三道俱进,不果。至是枢臣王骥督兵至金齿誓众,仍分三道:一军出镇康,繇湾甸趣孟定,会木邦车里之师。大军繇中路出腾冲,而别军自下江夹象石渡,径抵上江贼寨。因风纵火,焚其上江寨。贼大败,上江平。大军自腾冲出南甸,进抵麓川,合军攻之,焚其栅,贼从间道渡江走缅。骥等班师。明年,思任发复自缅窥麓川,仍命蒋贵、王骥等进讨。自金齿至腾冲,分遣沐晟等仍自东路出,径捣麓川,而驰谕缅献任发。缅请奉命会骥等,疑阻,遂不果。东路兵克孟养诸寨,任发子仍潜窜孟养,不能得。十年,遂以孟养地购任发于缅,任发至,诛之。而思机等寻窃孟养地,与缅相终始矣。明年,改麓川为陇川,设宣抚司于陇把,以旧目恭项为宣抚,与南甸、干崖合为三宣。十二年,恭项以不法废徙,以多氏代。自是多氏世有其地。隆庆末,陇川酋多士宰死,子幼,土目岳凤谋据其地,导缅酋瑞体入犯。阳集兵于麓川东岸,声言捍缅,实迎之也。万历初,缅兵至。岳凤约木邦酋罕拔及缅兵袭入陇川,尽杀多氏族属而窃其地,附于缅。十一年,官军败缅,岳凤降,以多思顺为宣抚,管陇川事。自是数为缅所侵,土酋往往叛附缅云。

○麓川城在司南,近木邦界。旧麓川宣慰司治此。正统初,思任发以麓川叛,官军讨之,久无成功。云南镇将沐昂言:麓川地方险远,夷情谲诈。宜会集大兵,繇湾甸、腾冲、芒市三道并进,直捣巢穴。六年,王骥等讨麓川,自腾冲、南甸直抵贼巢。其处山冈峻险,周围余三十里,栅坚堑广,不可骤越。东南一面,傍江壁立。骥等相度攻取。贼伏兵泥沟箐,驱象阵突起,官军击败之。既而大兵四面云集分攻其西中西北及西南江上二门,又攻东北门及东北出象门,克之。贼从间道渡江,繇孟养遁入缅甸。骥等毁其城栅,班师而还。《志》云:平麓城即故麓川旧址,亦曰孟卯。在三宣之外,为诸蛮要冲。正统十三年,王骥讨麓川余孽于孟养,渡金沙江,逾孟养,还至孟卯。万历十一年,官军讨叛缅,缅酋莽应里西会缅甸、孟养、猛密、蛮莫、陇川兵于孟卯,东会车里、八百、木邦兵于孟炎,复并其众,入犯姚关。官军败却之。二十一年,缅贼夺蛮莫,寇陇川。陇川酋多思顺奔孟卯。明年,孟卯叛目多淹导缅兵繇孟卯袭遮放,官兵败却之。二十四年,孟卯酋多亨复勾缅构乱,木邦酋罕钦奉抚臣陈用宾檄灭之。用宾以孟卯阡陌膏腴,宜耕屯,因筑平麓城于孟卯,大兴屯田。时又檄筑四关堡于陇川,以为捍卫,于是境内稍定。

遮放城在司东南,近芒市,亦陇川之别部也。万历十一年,叛目岳凤执遮故头目刁落恩送缅。明年,官兵平凤,以多思顺为陇川宣抚,又以多淹为同知,居孟卯。多恭为副使,管遮放,即此。废平缅路在司东北。其地曰骠赕,曰罗必,四庄,曰小沙摩弄,曰骠赕头,白夷居之。元中统初,内附。至元十三年,立平缅路军民总管府,与麓川等路并属金齿宣抚司。明洪武十七年,并入麓川宣慰司。三十年,平缅诸蛮刁?孟作乱,遂麓川酋思伦发,赴京陈诉。明年官军击平缅,擒?孟,平缅悉定。是也。废通西府在司西南。《元志》:大德初,蒙阳甸首领缅吉纳款,遣其弟阿不剌入贡,请置郡县驿传,遂立通西军民府是也。明初废。

○马鞍山在司北,山高险。正统七年,王骥讨麓川叛贼,进至马鞍山,破蛮象陈,军势大振。径攻贼巢。贼使别军自永毛摩泥寨至马鞍山,潜出我军后,别将方瑛复击败之,于是贼势益窘。《志》云:马鞍山石罅中流温泉成河,热如沸汤。罗木山在司境,极高大。夷人恃以为险。又有摩梨山,亦险峻。○寄箭山,《滇略》云:司有诸葛武侯寄箭山,过此尽平地,一望数千里,绝无山?,亦无果树。

○麓川江在司东南。或曰即龙川江也。自腾越州流入南甸境,为孟乃河,下流至此,经芒市西界,而合于金沙江。《志》云:司南有西峨渡,为麓川达木邦之路。正统六年,王骥征麓川,遣兵守西峨渡,以阻贼奔窜之径,且通木邦之道,即此。

金沙江在司西北。自干崖东南流入司境,又南流入孟养界。正统八年,王骥复征麓川,檄缅酋,缚献思任发。缅邀大臣往议,郭登请往。自金沙江入缅,酋从命,遂缚任发以献。会有嫉登功者,骥调登以他任。缅至,不见登,迟回不敢献。骥亦疑缅有变,密令蒋贵率师匝金沙江而下,大战,焚缅舟数百。缅仍以任发逸去,官兵追之,为缅所败。

沙坝在司境,亦设险处。正统八年,王骥再征麓川,使郭登守沙坝。又有栗柴坝,在司西南。万历二十年,叛缅复侵陇川,酋多思任奔孟卯,会官军大战于栗柴坝,逐缅出境,是也。○曩扑寨在司境,自缅甸北出之道也。又有雅益、工回等寨,皆近司西,与孟艮之孟爱等部相接。

◇孟定御夷府东至威远州界,南至孟琏长官司界,西至陇川宣抚司界,北至镇康州界。自府治东北至布政司一十八程,转达于京师。古蛮地,本名景麻甸。元至元十六年,立孟定路军民总管府领二甸。明洪武十五年,改置孟定府。万历十三年,兼领安抚司一编户五里,土知府刁姓,正统以后罕姓。《通考》:正统中,麓川叛侵孟定,知府刁禄孟弃地远窜。木邦舍目罕葛从征麓川有功,因代领其地。嘉靖中,木邦酋罕烈夺据之。令舍人罕庆管治,是为耿马。万历十年,耿马舍人罕虔叛附缅。明年,官军破缅,收其地。于是复立罕葛之后罕合知府事。府今省。

○废谋粘路在府东南。元至元中,置谋粘路军民府于此,后废。○景杏土城,在府境。《志》云:其相近有马援营。

○喳哩江在府东北。自潞江安抚司流入境,又南入芒市界,为府境之险要。

○孟赖寨在府东南。正统二年,麓川思任发叛,犯景东、孟定,破孟赖寨,降孟琏等长官司。寨盖孟定之别部也。

孟缠甸在府东北,一作孟罗。正统五年,思任发自麓川屯孟罗,进据镇沅府之者章硬寨,为沐晟所败。

耿马安抚司府北百里。土司罕姓。《通考》司与孟定同川,隔喳哩江而居。孟定居南,耿马居北。嘉靖间,木邦兼孟定,以罕庆食其地。庆死,其族舍罕虔附缅夺据之。万历十一年,从缅克木邦,逐罕进忠,破施甸,又勾缅犯姚关,为官军所败,擒斩虔父子。十二年,奏设安抚司,仍以庆子罕们领司事。

○三尖山在司西。万历中,罕虔党罕老聚众负固于此,官军讨平之。有马养山,亦在司境。

○喳哩江在司南,与孟定分界处也。◇孟艮御夷府东至车里宣慰司界,南至八百大甸界,西至木邦界,北至孟琏长官司界。自府治北至布政司三十八程,转达于京师。古蛮地,名孟指,自昔未通中国。永乐四年,始来归附,置孟艮府《通考》:酋无姓,号怕诏。怕诏者,蛮之尊称也。其地沃野千里。《滇程附录》云:自干崖之火冈度金沙江,又百里入小孟贡,渡小孟贡江,入大孟艮云。府今省。

○废木朵路在府东二百里。元至元三十年,以金齿木朵甸置木朵路军民总管府,后寻废。废孟爱路在府东北百七十里。元至元二十一年,金齿新附孟爱甸来朝,即其地,立军民总管府,是也。

威远御夷州东至新化州界,南至孟琏长官司界,西至孟定府界,北至景东府界。自州治东北至布政司一十九程,转达于京师。

古蛮地。唐为南诏银生府地本濮落杂蛮所居。大理时,为?蛮所有。蒙古中统三年,击降之。至元十三年,立威远州隶威楚路。明初,仍为威远州土知州刁姓,编户四里,直隶布政司。州今省。○蒙乐山在州北,与景东府接界。详附见名山玉龙山。

○谷宝江在州境。自遮遇甸流至州,下流合澜沧江,亦谓之威远江。正统五年,麓川叛酋思任发自镇沅之者章硬寨,败遁威远州,知州刁盖扼之于威远江,败之,即此。又南堆江亦在州境。○莫家寨河在州境,汲其水浇炭火上炼之,即成盐,居人恃以为利。

○猛列村州东八十里。《滇纪》:威远之地,东八十里至猛列村界,南八十里至车里,所辖三圈江界,西百里至猛猛达笨江界,北六十里至景东府蛮折哨界,又东至元江府及新化州界。

湾甸御夷州东至云州界,南至镇康州界,西至永昌施甸长官司界,北至顺宁府界。自州治东北至布政司二十程,转达于京师。

古蛮地,名细赕。蒙古中统初,内附,属镇康路。明洪武十七年,置湾甸州编户五里,土知州景姓。《通考》:州山高水迅,每至六月,瘴疠盛行。万历十年,土酋景宗真叛附缅,引缅入寇。官军败缅,斩宗真,复收其地。州今省。○高黎共山在司西北。山左右有平川,即湾甸界也。《志》云:高黎共山之麓,厥土肥,草卉贯四时不凋,瘴气最恶。详见名山高黎共。○孟通山,在司境,产茶,名湾甸茶,味殊胜。○黑泉《志》云:州瘴疠不可居,水不可涉。有黑泉,水溢时,飞鸟过辄堕。蛮以竿挂布浸而瀑之,以拭盘盂,人食立死。

○姚关州北七十里,东北接顺宁府界。万历十一年,缅陷木邦。湾甸酋景宗真复导缅寇姚关,焚掠顺宁。明年,官军进讨,缅酋复合东西诸路兵进寇姚关。参将邓子龙大破之于攀枝花,其地在姚关南也。十三年,添设姚关守备于此。《滇程记》:自姚关西南渡喳哩江,二十程至木邦,自姚关南行八日,入孟定府境。

镇康御夷州东至孟琏长官司界,南至孟定府界,西至永昌府潞江安抚司界,北至云州界。自州治东北至布政司二十三程,转达于京师。

古蛮地,名石赕黑?所居。蒙古中统初,内附。至元十三年,立镇康路军民总管府领三甸,隶金齿宣抚司。明洪武十五年,改为镇康府。十七年,改为州编户四里,土知州初名刁闷光。永乐以后,遂以闷为姓。《通考》:州土田瘠狭,民性?乔健。今省。

○无量山在州西即蒙乐山也。《志》云:州南六十里无粮山接耿马界,即此山矣。详附见名山玉龙。○乌木龙山,在州西南。与无量山俱产大药,味甘美,山当木邦之要路。○潞江州西七十里,亦曰喳哩江,与潞江安抚司接界处也。天启二年,木邦兵据喳哩江,镇康酋闷枳奔姚关。姚关守备遣官抚之,木邦乃退,即此。○昔剌寨在州南境。正统五年,大军讨麓川,至金齿,镇康酋闷孟乞降,王骥命别将冉保分兵据其城,因其兵破昔剌寨,移攻孟琏,是也。

控尾寨在州西南。万历三十三年,木邦酋罕思礼诱镇康酋闷枳归缅,枳不从。遂令其党海庆袭控尾据之。又欲取猛?,猛?亦州境别部也。

◇孟密宣抚司东至木邦宣慰使司界,西至缅甸宣慰司界,北至蛮莫安抚司界。自司治东北至布政司三十三程,转达于京师。

汉永昌西南夷地,后为群蛮所据。明初,为木邦宣慰司部落。成化十九年,始析置孟密安抚司,属湾甸州。万历十三年,改为宣抚司,直隶布政司土司思氏。《通考》:木邦界有宝井。天顺中,宣慰司罕??使其陶猛思歪领之,陶猛犹言头目也。既以女囊罕弄妻之,罕弄据有宝井,常藐其父。成化中,罕??死,孙罕挖嗣。罕弄阴叛之,会镇守内臣需索宝石,听其开采。遂略木邦地以自广,内臣疏其罪请征之。或导以重宝赂时相,不惟罢兵,且可授官,比于木邦思歪,用其策。于是廷遣都御史程宗往抚,罕弄遂慢视朝使,不肯出迓。宗与期会于南甸之南牙山,悉以所略木邦地糚之。为奏设安抚司。司歪之子孙得世袭。于是尽夺木邦地,罕挖出奔,四邻诸番不平,往往藉口弄兵。后副使林俊稍令割故地,还木邦,然竟仇杀未已。《滇略》云:孟密在腾越南千余里,其地产宝井金矿,估客云集。山高田少,米谷腾贵。南距缅仅十程,常苦侵暴。嘉靖三十七年,附缅。万历十一年,官军败缅,始内属。十三年,升为宣抚司,授其酋思忠。思忠复投缅。十六年,为缅所并,寻复羁属于中国云。○孟乃在司北,孟密别部也。嘉靖三十九年,缅酋瑞体入孟密,残孟乃,擒其酋思混。又猛哈部,亦孟密别部也。有土目守其地。万历十三年,以孟哈土目思化为宣抚司同知。十六年,为缅所并。○孟广部,在司东北,亦孟密别部,近陇川界。万历十八年,为叛缅所陷。

○宝井在司西南。《滇程记》:繇陇川十日至孟密,又二日至宝井,又十日至缅甸。是也。

蛮莫安抚司南至孟密安抚司,西至孟养宣慰使司。自司治东北至布政司三十一程,转达于京师。

本孟密分地。万历十三年,析置安抚司土司思姓。《通考》:蛮莫在腾越西蛮哈山下,山如象鼻,行者累足。弘治中,孟养叛酋思禄乘木邦之乱,攻孟密,取蛮莫十七寨。后复请入十寨以赎罪,即此地也。隆庆三年,蛮莫头目思哲叛附缅。万历十一年,官军败缅,复收其地。十三年,置安抚司,授土目思顺。顺复走归缅,其子代领司事。十六年,缅攻孟密,陷之。猛哈酋思化等奔蛮莫,遂据其地。十九年,缅率旁部兵围蛮莫,官兵赴援,缅始却。二十一年,缅复据蛮莫,仍分道内犯。一入遮放芒市,一入腊撒蛮颡,一入杉木笼,并寇陇川。明年,官军讨之,复取蛮莫,兼设蛮哈守备于此。二十四年,缅复来寇,官军救却之。二十九年,思化子思正袭职,侵扰陇川。明年,旁部共攻思正,正奔腾越,诛之,改立酋长,抚定其地。

○等练城在司东北。万历二十一年,缅酋入蛮莫,破等练城。明年,抚臣陈用宾以缅贼大入等练、陇川,遣将王一麟夺等练,卢承爵出雷哈,钱中选等出蛮哈,张胤开道繇海墨出打线,合击缅贼,复收蛮莫,是也。雷哈等地皆在司境。

○练山在司北。万历二十年,叛缅遣兵来犯,蛮莫酋思化奔练山,参将邓子龙提兵营等练,缅兵屯遮遨。子龙发兵击之,大战于控哈。缅稍却,屯沙洲。官兵无船,不得渡,相持弥月,缅退去。

○孟木寨在司西。弘治中,孟养叛酋思禄过金沙江,夺据孟木、章贡、蛮莫诸村寨,即此。

钮兀御夷长官司东至元江府界,南至车里宣慰司界,西至威远州界,北至临安府思陀甸长官司界。自司治北至布政司一十六程,转达于京师。古蛮地,名也兀民皆倭泥、蒲类蛮,自昔未通中国。宣德七年,始来归附,置钮兀长官司。芒市御夷长官司东至镇康州界,西南俱至陇川宣抚司界,北至永昌府潞江安抚司界。自司治东北至布政司二十三程,转达于京师。古蛮地,旧曰怒谋,曰大柘赕、小柘赕,即唐时茫施蛮也在永昌西南四百里。《滇纪》:唐贞元十一年,南诏异牟寻破芒蛮,即此。元中统初,内附。至元十三年,立茫施路军民总管府领二甸,属金齿宣抚司。明洪武十五年,置茫施府。正统九年,改置芒市长官司土司放氏。《通考》:万历初,芒市土酋放福导缅入寇,讨斩之。立舍目放纬领司事,辖于陇把。其地原川旷远,田土肥美,又饶银矿,最称殷富。○青石山在司西南。峭拔千仞,奇诡万端。又有永贡?、孟契二山,皆高广陡绝。蛮酋立寨居之,恃为险要。下有芒市河。

○麓川江在司西,与陇川宣抚司接界。下流至缅地,合于大盈江。

大盈江亦曰金沙江。自干崖折而东南流,至司西南青石山下,又南流入孟养界,亦谓之大车江。《志》云:司有金沙江,出青石山,流入大盈江,出金。误矣。

孟琏长官司东至车里宣慰司界,南至孟艮府界,西至木邦宣慰司界,北至威远州界。自司治东北至布政司二十三程,转达于京师。

古蛮地,名哈瓦。正统间,平麓川,始来归附,置孟琏长官司《通考》:部内有莫乃场矿,蛮酋世专其利,以致殷富。

○废木耒府在司东南。《元史》:至元二十九年,云南省言:新附金齿适当忙兀秃儿迷失出征军马之冲,资其刍粮,拟立为木耒路。于是置木耒军民府,寻废。

○亦保寨在司境。正统六年,讨麓川,分军从东路会合木邦诸军,元江府同知杜凯率车里大侯诸蛮招降孟琏长官司亦保等寨,攻破其乌木弄、戛邦等寨,余党悉诣军门降附,是也。

景线村在司东。道通车里,出普洱元江,可达交岗。又有路通老挝,可达交趾。《滇纪》:自景线渡江出猛乌,又越黑江走沙仁孟乃,更渡江,便可达交岗,入交趾。交岗,见临安府阿迷州。沙仁孟乃,盖近元江府西南。茶山长官司。古蛮地,后为孟养部落。永乐三年,置茶山长官司《通考》云:地在腾越州西北五百里。据高黎共山。地瘠土寒,不生五谷。土酋早姓。本属孟养。永乐三年,孟养叛,茶山不从,自诣阙下,授长官司。其地僻远,常为野人杀略。今奔入内地阿幸栖住。《职方考》:茶山司属永昌卫。

麻里长官司。

古蛮地,亦孟养部落。永乐初,置麻里长官司《通考》:麻里地与茶山接壤,亦以拒孟养功,授长官司。土酋刁姓,副早姓。所辖皆峨昌蛮地。其地近亦为野人所夺,奔入赤石坪栖住。野人者在二长官司界外,赤发黄睛,树皮为衣,夜宿树上,丑恶凶悍。逢人即杀,无酋长约束。○外此又有八寨长官司、瓦甸长官司、麻沙长官司、沙勒长官司,俱在腾越徼外,皆羁縻蛮族也。

附考:

敦忍乙国在缅甸西境。后汉永元六年,永昌徼外敦忍乙王莫延慕义遣使译献犀牛大象。九年,徼外蛮及掸国王遣重译入贡。永初元年,徼外僬侥种夷陆类等举众内附。永宁初,掸国王雍繇调复遣使诣阙朝贺。敦忍僬侥盖皆缅甸旁国矣。○寻传国,旧《记》:在永昌徼外,生蛮属也。唐至德初,附于南诏。《滇纪》:寻传畴壤沃饶,人物殷凑。南通勃海,西近大秦,自古未通中国。唐上元初,南诏刊木通道,直抵其国,谕降之。又弥臣国,在缅甸西。《唐会要》:骠国,在云南西,与天竺国相近。其西别有弥臣国。《滇史》:贞元十二年,骠国王雍羌遣使同南诏入献,诏封雍羌为弥臣国王。是弥臣即骠国之别名矣。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