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诸恶请莫作,众善要奉行。阿难肺腑语,苦口常叮咛。详载于《阿含》,《增益》等大经。我述广戒门,本于菩提心。莫说非名人,其言不必信。修心真君子,洗耳来恭听。
守身第一
不敢以父母所生身,损节败名,令人不齿;不敢以父母所生身,少年摧残,多病早夭;不敢以父母之所生身,触犯王法,身投法网;不敢以父母所生身,上犯天心,福禄全消;不敢以父母所生身,造绝后因,断绝子嗣。(五条。初以名寿言,次以国法言,末以果报言。)
观心第二
务必杜绝爱心、贪心、骄心、奢侈心、逸乐心、妒忌心、怙恶①心、迷恋心、随逐心②、退惰心。
常发慈心、悲③心、恕④心、智慧心、厌恶心、羞愧心、恐惧心、忏悔心、坚固心、出世心。(二十条。初去妄,次存诚。)
注:①长期作恶,不肯悔改。
②随波逐流,即没有正见,盲目地跟随别人行动。
③慈与悲。愿给一切众生安乐叫做慈;愿拔一切众生痛苦叫做悲。
④宽恕,宽恕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补充:大千世界,唯心而造。心是万物之主,心是命运之主。净化心灵,即是为自己造福;污染心灵,即是为自己造祸。所以,好人好自己,坏人坏自己。所以,曾子“吾日三省乎己。”就得到了孔子的心传。若不观心,则心随物转,永远是凡夫,在六道中轮回。观心就在于掌握当下一念。过去不可追,未来没有到,只有掌握了当下一念,才不悠悠度日,使自己净念相继,最后走向解脱的彼岸。当下一念是什么,非常重要,若是善念,当自勉励;若是恶念,当自忏悔。在意念上控制了自己,在行动上怎么还会作非礼的事呢?所以修行,求本不求末,努力作善事,固然很好,若不能主宰自己的心,仍然是凡夫福报。只有主宰了自己的心,才是找到了问题的根本。
言语第三
与女人说话,不现好色之相,不谈夫妻胎产之事;不传闺门语;不破人婚姻;不替人做媒;不介绍买婢妾;不用秽语骂仇家;不出风流绮语。初见外游之女,不告诉别人;不说某处演戏;不说女人贞淫好丑;不谈论服饰好丑;不说某家有贤女、长女、美女;不问某家妇有孕与否;不赞叹淫书;常说善恶必有报应;常说死后神明不灭。(十六条。初自积阴功,次断人邪念。)
文艺第四
多读佛典,少写诗文。见诗书所载节妇,常起敬心;所载美女,不起染心;对于男欢女爱等事,不起随喜心;祝贺祖父、伯叔、兄弟、姊妹完婚诗文,不反复咏叹。常著善书,不评阅传奇事;著节妇传,不赞美她的外貌;不翻贞节事案;不流通妇女绮艳诗文;篡修史册,遇引人入淫之事,痛加删削,诽谤僧尼者,更要注意。(十二条。初预养善心,次防微杜渐,末志存利济。)
出外第五
不去茶馆酒店;不去妓院、戏院;不游春;不观看审录奸情事;不宿寡妇家;访友不能不打招呼就进入中堂①;不偷看别人卧室;不抱他家女孩;不与婢妇言笑。见妇人不有意整容打扮;不猜测女人是谁的妻女,嫁否、孕否、贤否;见妇人衣服首饰,不想是何人物;对别人家亡妇像,不注目久视,不想长相是好是丑;见人类异类行欲,心不随喜。与男子同被,不解下衣;不同浴同厕。(十六条。初慎所往。次绝嫌疑,次清念虑,末修容止。)
注:①中堂,正房居中的一间,堂屋。
补充:以凡夫之心,毫无定力,即自我约束力,往往被情欲驱使,误入歧途。近来黄色之祸越来越严重,黄色书籍、黄色录像、黄色网站、黄色电视防不胜防,青少年心灵备受摧残,若不从心灵上加以自我约束,我们的后代将成为垮掉一一代。一切仁人君子,不可忽视。所以,流通《安士全书白话解》下卷的《欲海回狂》正是时候。
交友第六
毁谤三宝者勿结友;编撰淫书者勿结友;谈论女人者勿结友;亲狎妓童者勿结友;好酒赌博者勿结友。常劝人归依三宝;流通善书;深信因果;持不二色戒①;修不净观法②。(十条。初择友,次忠告。)
注:①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由物质构成,它的本性是空,我们只是被自己的肉眼迷惑罢了。
②仔细分析色的本质,并无实性可得。人的肉体,没有一处是干净的。口有唾液,鼻有鼻涕,身体有汗垢,肚里有粪便,没有一处是干净的。
时令忌日第七
佛降生日①;成道日②;天地交会③;国忌;三光④之下;雷电风雨;六斋⑤十斋⑥日;三元⑦五腊⑧日;八王⑨日;大寒大暑。父母诞忌;夫妇诞日。(十二条。初公戒,次私戒。)
注:①四月初八。
②十二月初八,又称腊八。
③季节交替。
④三光,指日月星。
⑤六个宜行八关斋戒的日子,即每月的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按此六斋日,为四天王视察人间善恶之日,古来皆以农历为准,若月小,只有二十九日,则最后二斋日,当改为二十八日、二十九日。
⑥十个行持八斋戒的好日子,即每月之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日、二十四日、二十八日、二十九日、三十日。据地藏经说,以上十日是诸罪结集定其轻重的日子,若人能于此十斋日对著佛菩萨的圣像读诵地藏经一遍,则东西南北百由旬内,无诸灾难。
⑦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
⑧在正月一日为天腊,五月五日为地腊,七月七日为道德腊,十月一日为民岁腊,十二月节日为侯王腊。在五腊日斋戒,祭祀祖宗。
⑨《法苑珠林》八戒篇引《提谓经》说:“何等八王日?谓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是谓八王日,天地诸神阴阳交代,故名八王日。”
胎产忌第八
孕妇不绝房事,孩子就会出痘时夭折;使躯体疲劳者,子女就会得恐惊症;使精神疲劳者,子女就会淫欲旺;服热药者,子女患疮,得高血病;起居轻佻,子女形体不正。孕妇饮酒,子女淫佚;精气损耗,子女怯弱。产后行欲,夫妇痨伤。(八条。初胎前,次产后。)
妻妾忌第九
非地;非道;怀娠;产未四月;抱儿;乳儿;病;其父母诞忌。作他女想,父母之媳想。(十条。初身孽,次意孽。)
杂录第十
见妇人,目不远送,不出秽语;不同妇女乘凉;不往观迎亲者;不惧内①;不虐内;小溺不视下;不故意出精②;擦去街市中粘贴的助淫之方;经过尼姑寡妇墙下,不小便;远见妇女不小便;在暗处不裸体。(十一条。初绝鄙薄态,次存长厚心。)
注:①内指妻子,“不惧内”指现在的妻管严,不管是非,一切听从女人。
②指手淫等。
《了凡四训》是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类教育书籍。作者为明代袁黄,字坤仪,后改名了凡;全文分四个部分。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原本为教训自己的儿子,故取名《训子文》;后为启迪世人,遂改今名。
寿康宝鉴原文 印光大师增订 寿康宝鉴前言与序言 第一章 不可录重刻 第二章 不可录敦伦理序 第三章 欲海回狂普劝受持流通序 第四章 训饬士子戒淫文 第五章 戒淫圣训 第六章 戒
所谓「立命」,就是我要创造命运,而不是让命运来束缚我。本篇立命之学,就是讨论立命的学问,讲解立命的道理。袁了凡先生将自己所经历,所见到改造命运种种的考验,告诉他的儿子;要袁天启不被命运束缚住,并且应竭力行善,「勿以善小而不为」;
了凡四训译文 原文:了凡四训原文 原著 [明] 了凡先生 白话译者 学袁 明朝净意室主了凡先生所著《了凡四训》(白话文版名为《命自我立》),是袁黄先生(字坤仪,号学海,道号了凡,江苏省吴江县
保富法 保富法 聂云台 原著 王潮音 整理 编辑者:妙音居士 编者的话 序一 序二 序三 上篇 中篇 下篇 七世祖乐山公行医济世善行的果报 书后 附录一 节录云台居士卧
寿康宝鉴译文 戒淫得寿康 戒淫得吉庆 戒淫得平安 戒淫得清净 戒淫得泰祥 戒淫得光明 译者序 寿康宝鉴序(印光大师) 不可录重刻序 不可录敦伦理序 第一章:戒淫训文及格言 第
太上感应篇原文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
文昌帝君阴骘文原文 文昌帝君 帝君曰: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未尝虐民酷吏。救人之难,济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广行阴骘,上格苍穹。人能如我存心,天必锡汝以福。于是训于人曰: 昔于公治
德育古鉴德育古鉴清·史洁珵(玉涵)辑原序旧序重印序孝顺类和睦类慈教类宽下类劝化类救济类(上)救济类(下)交财类奢俭类性行类敬圣类存心类附录:三破.七辩附录:立命说附录:净意说附录:功过格 原序
黄石公素书 原始章第一 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夫欲为人
文昌帝君阴骘文(白话文) 文昌帝君说:我(文昌帝君)第十七世时作一个地方的父母官,从没有做过对不起群众和下属的事,时常帮助别人度过困难,接济别人一时的贫困,怜悯别人的孤儿,容忍、宽恕别人的过
居士:望法师给我们讲点大乘经典,不要讲《文昌帝君阴骘文》之类的东西。我们想闻佛法,《文昌帝君》不就是老子、庄子和孔子这些《道德经》《孝经》之类的书吗? 法师:想闻佛法很好,五乘佛法包括人天乘
《文昌帝君阴骘文》 帝(dì) 君(jūn) 曰(yuē) : 吾(wú) 一(yī) 十(shí) 七(qī) 世(shì) 为(wèi) 士(shì) 大(dài) 夫(fu) 身(shēn
【注】:以下故事,精选自:释昌臻法师、释海山法师、释大恩法师,主编的《太上感应篇例证语译》一书。 ◎宇文英迪当初在黔江处理一桩官司。 有一个叫扶爱之的人,因他曾经揭发某漕台 (掌管水运事务)
佛教改变命运法 --《了凡四训》的启示(一) 前言 广东人常说:「一生都是命,半点不由人」,又有云:「落地喊三声,好丑命生成」。这些话是正确的吗? 不错,对一般凡夫来说,是正确的。佛家说因果
农历五月(九毒日) --- 摘录 --- 农历五月俗称毒月,其中更有九天伤身损气耗气的日子,就是古代所谓的「九毒日」。端午正是九毒日之首,也因此这一天有许多喝雄黄酒、插艾草…等避邪驱毒的仪式,其
温州周旋的父亲。生了很多儿子却家境贫寒,邻居有一个人富有而无子。邻居就盘算着让自己的妾室与周父欢好一次,希望借此给自己生个儿子。一天夜里就热情邀请周父吃饭饮酒。吃喝之间邻居就装做喝醉出去了。他
我知道,很难从自我的世界里走出来。我是希望告诉自己,放弃自私,从满足自我的私欲走出来。我有什么迷惑的吗?身体的重要与手淫的危害,都是显而易见的!适度的手淫无害健康甚至适度手淫有益健康,我需要驳
戒淫修福保命 天华出版社编著 纵观今日世界,道德沦丧,淫风狂飙,已经吹向青少年,举世同然。而今家长,多为双职,事业忙碌,虽以物质令儿女满足,殊不知乖巧的儿女已经悄然蒙受了污染。 殷切奉告
二十四孝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成为宣扬孝道
[问]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天生异类,本为养人。禁之宰杀,逆天甚矣。[答]既知天地为万物之父母,奈何不知万物为天地之赤子。赤子之中,强凌弱,贵欺贱,父母亦大不乐矣。倘因食其肉,遂谓天所以养我,则虎、豹、蚊、虻,亦食人类血肉,将天之生人
不管《三字经》作者出于什么目的,他毕竟在有限篇幅当中赞扬了两位非常有才学的女子,一位就是大家很熟悉的蔡文姬,而另一位是我们比较陌生的谢道韫。谢道韫是东晋时期著名才女,我们知道有一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之家和寻常百姓之家是对着
大家都知道,人最好是从岁数很小时,就开始循序渐进地学习,就开始勤奋地学习,就开始接受良师的指导。但人世间的很多事是难以预料的。很多人或说更多的人,因种种原因错过了最佳的读书和受教育年龄。那年岁大的人还应不应学习?年岁大的人学习了还能不能够取
学习离不开刻苦的精神,《三字经》对这点当然不会放过,它也非常强调,所以《三字经》用两个我们非常熟悉的故事,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稍微有点那么极端的故事,来张扬这种勤奋刻苦的精神。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我们后来把这两个故事并成一个成语叫悬梁刺
三字经一直是通过讲故事,把一些深刻的道理,活生生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既然是讲学习,谁最合适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谁是一个学习的楷模呢?毫无疑问是孔子。所以接下来三字经讲:昔仲尼,师项橐(驼)。古圣贤,尚勤学。字面意思非常清楚,想当年孔老夫子拜项橐为师
接下来,《三字经》又用12个字讲述了明朝的败亡。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逝。也就是说永乐帝把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到了崇祯就在煤山去世,这位皇帝在人世间活了只不过33岁,他是1611年出生,1644年在煤山上吊自杀,不少人认为,崇祯实在并不是一个坏皇
我们在上一讲,讲到了明太祖,久亲师的故事,也就是说明太祖朱元璋长时间的亲自率领军队进行征战,最后成功取得了政权,建立了明朝,那么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他是用哪些手段、方法、理念,换句话说,他是怎样来统治整个中国的呢?明太祖朱元璋的统治是高度集
根据我所采用的这个版本,元朝以后的明朝是《三字经》讲述的最后一个朝代。一般认为讲述到后来的清朝乃至民国都是后来比较近的人离今天比较近的人增补的所以我们讲《三字经》,在历史部分就讲到明朝。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这样四句12个字是讲述了明太
在中国历史上接着宋朝统一了整个中国的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那就是元朝,三字经讲元朝时是这么讲的: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并中国,兼戎翟。什么意思呢?到了元朝兴起时金朝也灭亡了,因为金朝是被元朝和南宋联合灭亡的。有宋氏 一同灭,连宋朝捎带着也灭亡了
赵匡胤即位不到半年就有两个节度使起兵反抗宋朝,宋太祖赵匡胤皇帝的位子还没坐暖呢就御驾亲征,费了不小的劲才把这两个手握重兵的节度使镇压下去,这件事使赵匡胤心里怎么都不踏实,所以有一天他就单独召见赵普这位自己主要的谋士,跟他商量。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