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士全书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万善先资集

  劝求寿的人(以下说疾病不宜杀生)

  人既然贪生怕死,就应当知道趋吉避凶。我与物类同禀天地之气,我爱天所生,天也爱我生。我愿物不死,物也愿我不死。今人从少到壮,从壮到老,无时不在杀生。当人刚离母腹时,即称庆而杀生。没有多久满月了,又杀生。没有多久满周岁了,又杀生。长大读书,因为招待老师而杀生。接着议婚,因纳吉而杀生,请期而杀生,成婚而杀生。儿子又生儿子,儿子的儿子又满周岁,再读书,再议婚,辗转无不是杀生。有女的家,女出嫁而杀生。信邪的人,祀神灵而杀生。好客的人,宴宾客而杀生。多病的人,贪口味的人,为口腹而杀生。加上步履杀,树艺①杀,随喜杀,赞叹杀,积累一生,被我杀的生命不会小于百千万数。如此来求长寿,可以吗?普劝世人,想要延年益寿,先持杀戒,杀戒既持,长寿就必可求了。

  注:①种植。《孟子》滕文公上:“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注:“树,种;艺,植也。”《汉书》食货志下:“城郭中宅不树艺者为不毛,出三夫之布。”注:“树艺,谓种植果木及菜蔬。”

  补充:戒杀放生,延长了别人的寿命,自然就会延长自己的寿命。杀害生命,缩短了别人了寿命,自然也就缩短了自己的寿命。从一世来看,是这样;从无量劫来看,也是这样。只不过,从一世来看,不够明显;从多世来看,才知不仅受短寿之报,而且所受痛苦无量无边。人的疾病多从杀生而来,要想健康长寿,只有戒杀放生。

  世人愚痴,仅做违背自己意愿的事反而不知。家生贵子,本来是一个新生命的开始,应当祝福他长命百岁,反而杀害生命,缩短骨肉的寿命,父母的爱心到哪里去了?满周岁了,应当醒悟让一个人生存下来不容易,只有戒杀放生,才能使之今后健康成长,反而又大肆杀生,不顾自己儿子的前途,这样的父母于心何忍?长大后,应当戒杀放生为之培福,成为国家和人民的有用之材,就更加不能滥杀无辜,以损后辈的福基。年已高寿,应知是修福所得,素酒祝寿还情有可原,为何又大摆宴席,所杀无数呢?作为后辈损害长辈的阴德,作为上辈又何曾以身作则呢?有人说,年纪多大了,就放多少条生命。此实为积德行善,延年益寿的借鉴!

  救蚁延寿(见《经律异相》)

  一位比丘①修行得六神通②,一位沙弥③随侍,比丘入定看见沙弥七日后会命尽,就叫他回家探亲,告诉他八天后再来,想要他死在家里。到第八天,沙弥又来了。比丘再入定观察,才知道沙弥在回家路上,看见流水将进入蚁窝,急忙脱下袈裟挡住。因为这一善事,享寿到八十岁,后来又修成阿罗汉。

  经上说,人不杀生就会得到长寿的善报。从沙弥这件事情来看就应当更加相信了。

  注:①出家受具足戒者的通称,男的叫比丘,女的叫比丘尼。比丘含有三义,即一、乞士,就是一面向社会群众乞化饮食,以资维持色身,一面又向慈悲的佛陀乞化法食,以资长养法身。二、破恶,此恶是指心中的种种烦恼而言,出家人修戒定慧三学,扑灭贪嗔痴等烦恼,以便达到了生脱死的目的。三、怖魔,六欲天的天魔希望一切的众生皆为魔子魔孙,永远受他的控制,可是出家的佛弟子目的却在跳出三界,以解脱为期,大家都很认真修行,不为天魔外道所扰乱,于是魔宫震动,魔王怖畏起来,故谓之怖魔。

  ②三乘圣者所得到的神通一共有六种,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

  ③华译息慈,即息恶和行慈的意思,又译作勤策,即为大僧勤加策励的对象。沙弥有三类:七至十三岁,名驱乌沙弥,谓其只能驱逐乌鸟。十四至十九岁,名应法沙弥,谓正合沙弥的地位。二十至七十岁,名名字沙弥,谓在此年龄内,本来应居比丘位,但以缘未及,故尚称沙弥的名字。沙弥与沙弥尼,皆应受持十戒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