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士全书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万善先资集

  劝避难人

  战乱之际,世人避处深山旷野,颠沛流离。望旌旗,则母离子散;闻金鼓,则胆落魂飞。如此流离失所,虽然是国家定数,但也是自心恶业所感招。慈受禅师偈说:“世上多杀生,才有刀兵劫。杀生必抵命,欠财必还债。离散你妻子,曾破他巢穴。报应各相当,洗耳听佛说。”由此看来,无论杀身亡家,都是前业所定。就是伤一指,失一针,以至于一瞬间的恐怖,都有前因。普告世人,一旦遇上刀兵战火,就应当回心转意,好好思考:“我还没有被抓时,尚且如此恐怖。那么物类被抓之时,恐怖更当如何?骨肉还没有分散时,尚且如此凄惨。那么物类分散之时,凄惨更当如何?四体还没有被宰割时,尚且如此悲苦。那么物类被宰割时,悲苦更当如何?因此,过去杀业,必念佛超荐,未来杀业,当直下斩除。如此用心,则来世必生太平年代,必不生危乱之时。即使生到危乱之时,也必不生到战火之地。这难道不是避难的最上策吗?爬山涉水,不是万全之计。古德说:“世上欲无刀兵劫,须是众生不食肉。”

  补充:《三国演义》一开头就说:“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就说明天下战乱是难免的,由乱世到治世,再由治世到乱世,众生常在痛苦中徘徊。难道我们就没有永久的和平和幸福吗?回答是肯定的。它来自哪里?来自我们的心中。内心平和,不起杀心。这就是永久的和平之方。人类没有认识这一点,以强凌弱,以众生之肉来充自己之腹,视为当然,这是引发战争的根本原因。所以,人类没有永久的和平。谋求永久的和平就从戒除杀生开始。

  刀兵偿报

  宋徽宗时,外敌入侵,所到之处,烧杀抢掠。安阳镇受祸最惨。当时有一位僧人,能在定中观察前因后果。众人拜见他询问此事。僧人进入定中,知道了原委。就说:“此乡所造杀业,惨于他处,故受报也惨于他处。但业报还未尽,怨敌一来,他们就不得安宁了。”后来连年兵火,人民屡遭屠戮,果然没有一人遗漏。

  人见渔翁撒网,忽得大鱼,必定鼓掌称快。不知道此时又增加一怨敌了。悲怜救解都来不及,为何反而称赞羡慕呢?称赞就是赞叹杀,羡慕就是随喜杀。慧眼一看,都是刀兵种子啊!

  龙子救难

  巢江水暴涨,不久江中有巨鱼,重万斤,三日死,全郡人抢食。只有一个老婆婆不食,忽然遇到一位老人告诉她说:“这是我的儿子,不幸遇难,唯有您怜悯,我会好好报答您。如果东门石龟眼睛变红,您就赶快出城,城就要陷落了。”老婆婆因此每天前往看龟,有个小孩很惊奇,老婆婆就把实情告诉了他,小孩想戏弄老人,偷偷用红色涂抹龟目,老人一见,急忙出城,遇到一个青衣童子说:“我是龙子。”带老人登山,城果然陷落为湖。

  佛陀在世时,有一位大臣,看相的人判定他一定被杀死,他就非常警惕戒备,日夜以兵自卫,以至于带剑睡卧。有一天,大臣请佛在早晨赴斋,佛不接受,告诉国王说:“此臣今夜必死。”这天晚上,有四个臣子,在大臣家防守。妻子看见丈夫熟睡,就代替他拿剑。没有多久,妻就睡去,落下的剑砍断了大臣的头。国王听说大臣死了,怀疑四臣与妇私通,就砍断了他们的右手。阿难问佛何因,佛说:“这个人前世是牧羊儿,他的妻子是白母羊,四臣都是盗贼,看见小儿牧羊,同举右手,指着白羊对牧童说:‘杀了它给我们吃。’牧童哭着听从了他们话。因此,今天辗转酬报。”(详载《杂譬喻经》上卷)以上童子用红色涂抹龟目,本想戏弄老人,实际上也是老人福力所感召,因缘会遇,自然而然,不可勉强。

  补充:诚实的人不用怕受欺骗,不诚实的人骗人实际上就是骗自己。世俗认为老实人吃亏,这是眼光短浅的表现。真正老实的人永远也不会吃亏的,那些狡猾的人自以为得逞一时,那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最后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正是所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送了卿卿性命。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