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家无子,不惜重金娶妻纳妾,不惜重金买药医治。可是,求子的心愈加廹切,得子的希望就愈加渺茫。为什么呢?因为三界中的定业,如果不积大德大善就不能挽回。古来无子的人,往往因一念觉悟,勇猛修德,因而连生贵子的,数不胜数。求子不得法,只是怨天尤人,致使宗族失传,也太糊涂了啊!
放生得子(见《广仁录》)
元朝时有一个富商求子,听说太岳真人可以召来神仙判事,非常灵验,就前往拜见,告诉他:“你前生杀业多,使物类绝种,故得此报。今放满八百万生灵,才可赎罪。若误伤一虫,必须再放百个生命才能准数。想要挽回命运,这是最重要的事。”商人即立誓戒杀捐资放生。没有多久,就得到一个儿子,后来以孝廉出仕当官了。
《华严经》说:“杀业的报应,能使众生堕落三途。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是多病,二是短命。”富商前生杀业很多,但现前报应只不过无子罢了,可以推测他已经受了三途的正报①,现在再受无子的余报。否则,就是宿世福力深厚,先受无子的华报②,再受三途的果报。今天能忏悔过去恶业,回心向善,自然应当免祸获福了。
注:①即三恶道的果报。正报又名正果,指众生的身体,因众生的身体是依过去的业因而召感得来的果报正体。分为正报和依报。依报又名依果,即众生依之而住的果报,如国土大地房屋器具等。
②华者喻也。又假之义也。如人为获果实而植树,正得其果实,兼可得华,华即华报也。如此众生植善恶之业因,正报其业因之结果曰果报。又称实报正报。附随其实报正报而得之假果名华报。例如不杀之因,远感涅槃之果,谓之实报,因之而得长寿,是即华报也。智度论十一说:“如人求荫故种树,求华或求果故种树,布施求报亦复如是。今世后世乐如求荫,声闻辟支佛道如华,成佛如果。”往生要集上末说:“应知念佛修善为业因,往生极乐为华报,证大菩提为果报,利益众生为本怀。”
不吃牛肉,救子一命(见《感应图说》)
杭州吴恒初爱吃牛肉,连丧子女,又遇上一个儿子患痘病,医祷无效。吴忽然梦到阴司,有人控告吴杀牛,吴与之争辩激烈。冥主喊群牛嗅吴周身,牛无话可说。吴自供吃牛肉但从不杀牛,并且发誓永不再吃。冥主告谕群牛并把吴送回。吴出来看见一楼阁,阁上有人喊自己的名字,吴抬头一看,忽然抛下一物,说还给你。仔细一看,是自己的儿子。然后就醒来了,儿子的病马上就好了。
吃牛肉使自己连丧子女,那么杀牛的后果就可想而知了。
戒吃牛肉,即得贵子(见《护生录》)
京师翟节,五十岁了,还没有儿子,敬绘观音大士像,诚恳祈祷。妻子怀孕,梦见白衣女子抱送一儿,妻子正想要抱,牛横在中间隔断了,得不到。生下儿子后,满月就死了,翟又虔诚祈祷。有人告诉他说:“你爱吃牛肉,难道不是此事才使你无子吗?”翟节悚然觉悟,全家戒食牛肉。没有多久,又梦见白衣女送子,抱到了妻子手里。后来果然长大成人。
这就是观音菩萨现妇女身而为说法啊!
吃鳖速毙(袁午葵述)
明朝末年,杭州有个叫潘德斋的,年老无后,偶然看见一本书上说:“食鳖可以生子。”于是就买鳖贮存,用小鳝饲养,天天烹割。这样过了一年多时间,全身都生肿毒,毒有数口,宛如甲鱼之嘴,痛入骨髓。没有多久就死了,于是断后。
有邪见的人,说话害人一时,著书害人百世。这件事正是一个见证。因此,著书立说,即使是善人君子,也不可不慎重,何况其他人呢?
说儒言以谤佛法,传医方而杀生命。更有刻佛书善书,却没有正知正见,自作盲论瞎说,比比皆是。哪里知道自心大作恶业,仍然会依照因果而堕落啊?
补充:心外无法,不管是善业还是恶业,都是唯心而造。著书立说,虽然是意识领域上的事,所作邪说,自身也许并未实践,但因为书籍传播很广,而且代代流传,所以其所造恶业就无量无边了。原以为著书可以流芳百世,其结果谬种流传,竟然遗臭万年。
《了凡四训》是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类教育书籍。作者为明代袁黄,字坤仪,后改名了凡;全文分四个部分。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原本为教训自己的儿子,故取名《训子文》;后为启迪世人,遂改今名。
寿康宝鉴原文 印光大师增订 寿康宝鉴前言与序言 第一章 不可录重刻 第二章 不可录敦伦理序 第三章 欲海回狂普劝受持流通序 第四章 训饬士子戒淫文 第五章 戒淫圣训 第六章 戒
所谓「立命」,就是我要创造命运,而不是让命运来束缚我。本篇立命之学,就是讨论立命的学问,讲解立命的道理。袁了凡先生将自己所经历,所见到改造命运种种的考验,告诉他的儿子;要袁天启不被命运束缚住,并且应竭力行善,「勿以善小而不为」;
了凡四训译文 原文:了凡四训原文 原著 [明] 了凡先生 白话译者 学袁 明朝净意室主了凡先生所著《了凡四训》(白话文版名为《命自我立》),是袁黄先生(字坤仪,号学海,道号了凡,江苏省吴江县
保富法 保富法 聂云台 原著 王潮音 整理 编辑者:妙音居士 编者的话 序一 序二 序三 上篇 中篇 下篇 七世祖乐山公行医济世善行的果报 书后 附录一 节录云台居士卧
寿康宝鉴译文 戒淫得寿康 戒淫得吉庆 戒淫得平安 戒淫得清净 戒淫得泰祥 戒淫得光明 译者序 寿康宝鉴序(印光大师) 不可录重刻序 不可录敦伦理序 第一章:戒淫训文及格言 第
太上感应篇原文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
文昌帝君阴骘文原文 文昌帝君 帝君曰: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未尝虐民酷吏。救人之难,济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广行阴骘,上格苍穹。人能如我存心,天必锡汝以福。于是训于人曰: 昔于公治
德育古鉴德育古鉴清·史洁珵(玉涵)辑原序旧序重印序孝顺类和睦类慈教类宽下类劝化类救济类(上)救济类(下)交财类奢俭类性行类敬圣类存心类附录:三破.七辩附录:立命说附录:净意说附录:功过格 原序
黄石公素书 原始章第一 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夫欲为人
文昌帝君阴骘文(白话文) 文昌帝君说:我(文昌帝君)第十七世时作一个地方的父母官,从没有做过对不起群众和下属的事,时常帮助别人度过困难,接济别人一时的贫困,怜悯别人的孤儿,容忍、宽恕别人的过
居士:望法师给我们讲点大乘经典,不要讲《文昌帝君阴骘文》之类的东西。我们想闻佛法,《文昌帝君》不就是老子、庄子和孔子这些《道德经》《孝经》之类的书吗? 法师:想闻佛法很好,五乘佛法包括人天乘
《文昌帝君阴骘文》 帝(dì) 君(jūn) 曰(yuē) : 吾(wú) 一(yī) 十(shí) 七(qī) 世(shì) 为(wèi) 士(shì) 大(dài) 夫(fu) 身(shēn
【注】:以下故事,精选自:释昌臻法师、释海山法师、释大恩法师,主编的《太上感应篇例证语译》一书。 ◎宇文英迪当初在黔江处理一桩官司。 有一个叫扶爱之的人,因他曾经揭发某漕台 (掌管水运事务)
佛教改变命运法 --《了凡四训》的启示(一) 前言 广东人常说:「一生都是命,半点不由人」,又有云:「落地喊三声,好丑命生成」。这些话是正确的吗? 不错,对一般凡夫来说,是正确的。佛家说因果
农历五月(九毒日) --- 摘录 --- 农历五月俗称毒月,其中更有九天伤身损气耗气的日子,就是古代所谓的「九毒日」。端午正是九毒日之首,也因此这一天有许多喝雄黄酒、插艾草…等避邪驱毒的仪式,其
温州周旋的父亲。生了很多儿子却家境贫寒,邻居有一个人富有而无子。邻居就盘算着让自己的妾室与周父欢好一次,希望借此给自己生个儿子。一天夜里就热情邀请周父吃饭饮酒。吃喝之间邻居就装做喝醉出去了。他
我知道,很难从自我的世界里走出来。我是希望告诉自己,放弃自私,从满足自我的私欲走出来。我有什么迷惑的吗?身体的重要与手淫的危害,都是显而易见的!适度的手淫无害健康甚至适度手淫有益健康,我需要驳
戒淫修福保命 天华出版社编著 纵观今日世界,道德沦丧,淫风狂飙,已经吹向青少年,举世同然。而今家长,多为双职,事业忙碌,虽以物质令儿女满足,殊不知乖巧的儿女已经悄然蒙受了污染。 殷切奉告
二十四孝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成为宣扬孝道
[问]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天生异类,本为养人。禁之宰杀,逆天甚矣。[答]既知天地为万物之父母,奈何不知万物为天地之赤子。赤子之中,强凌弱,贵欺贱,父母亦大不乐矣。倘因食其肉,遂谓天所以养我,则虎、豹、蚊、虻,亦食人类血肉,将天之生人
不管《三字经》作者出于什么目的,他毕竟在有限篇幅当中赞扬了两位非常有才学的女子,一位就是大家很熟悉的蔡文姬,而另一位是我们比较陌生的谢道韫。谢道韫是东晋时期著名才女,我们知道有一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之家和寻常百姓之家是对着
大家都知道,人最好是从岁数很小时,就开始循序渐进地学习,就开始勤奋地学习,就开始接受良师的指导。但人世间的很多事是难以预料的。很多人或说更多的人,因种种原因错过了最佳的读书和受教育年龄。那年岁大的人还应不应学习?年岁大的人学习了还能不能够取
学习离不开刻苦的精神,《三字经》对这点当然不会放过,它也非常强调,所以《三字经》用两个我们非常熟悉的故事,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稍微有点那么极端的故事,来张扬这种勤奋刻苦的精神。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我们后来把这两个故事并成一个成语叫悬梁刺
三字经一直是通过讲故事,把一些深刻的道理,活生生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既然是讲学习,谁最合适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谁是一个学习的楷模呢?毫无疑问是孔子。所以接下来三字经讲:昔仲尼,师项橐(驼)。古圣贤,尚勤学。字面意思非常清楚,想当年孔老夫子拜项橐为师
接下来,《三字经》又用12个字讲述了明朝的败亡。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逝。也就是说永乐帝把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到了崇祯就在煤山去世,这位皇帝在人世间活了只不过33岁,他是1611年出生,1644年在煤山上吊自杀,不少人认为,崇祯实在并不是一个坏皇
我们在上一讲,讲到了明太祖,久亲师的故事,也就是说明太祖朱元璋长时间的亲自率领军队进行征战,最后成功取得了政权,建立了明朝,那么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他是用哪些手段、方法、理念,换句话说,他是怎样来统治整个中国的呢?明太祖朱元璋的统治是高度集
根据我所采用的这个版本,元朝以后的明朝是《三字经》讲述的最后一个朝代。一般认为讲述到后来的清朝乃至民国都是后来比较近的人离今天比较近的人增补的所以我们讲《三字经》,在历史部分就讲到明朝。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这样四句12个字是讲述了明太
在中国历史上接着宋朝统一了整个中国的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那就是元朝,三字经讲元朝时是这么讲的: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并中国,兼戎翟。什么意思呢?到了元朝兴起时金朝也灭亡了,因为金朝是被元朝和南宋联合灭亡的。有宋氏 一同灭,连宋朝捎带着也灭亡了
赵匡胤即位不到半年就有两个节度使起兵反抗宋朝,宋太祖赵匡胤皇帝的位子还没坐暖呢就御驾亲征,费了不小的劲才把这两个手握重兵的节度使镇压下去,这件事使赵匡胤心里怎么都不踏实,所以有一天他就单独召见赵普这位自己主要的谋士,跟他商量。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