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入门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太极拳:柔如水,韧如丝

  【太极产生】

  受到中国功夫电影的影响,很多外国人天真地以为,凡事中国人都会几招拳脚功夫,就像我们都认为巴西人个个能踢足球一样。不过巴西人大部分是爱足球的,中国人一到半百的年龄,也就常以太极养生。太极不是功夫,却是最能代表中国武学精神和哲学精神的一种拳术。

  太极这个概念,最早见于《易经》当中,中国的儒学、道教,都受到这个名词的影响。古人将宇宙分为太易、太始、太初、太素、太极这样五阶段,宋代的大儒周敦颐在《太极图说》的开篇就说:“无极而太极。”有人认为,世界的本原就是太极,“无极太虚气中理,太极太虚理中气。乘气动静生阴阳,阴阳之分为天地。未有宇宙气生形,已有宇宙形寓气。从形究气曰阴阳,即气观理曰太极”。在这种玄之又玄的说法中,太极究竟是什么,只能做一个简单的理解,古人认为,太极就是天地尚未分开之前的混沌元气。这种概念,再强调阴阳、平衡、中庸。所以太极拳的招式,也是静中有动,于动中求静。

  【太极拳法】

  太极是根据《易经》中阴阳相生之理、中医的经络、导引、吐纳等理论和技法综合而成的拳术,具有刚柔相济、快慢相间的特点。太极拳松活弹抖,符合人体结构,是一种具有大自然运转规律的拳术。

  太极拳的历史悠久,流派众多,主要有陈式、杨式、孙式、吴式、武式以及武当、赵堡等。作为传统拳术的太极拳既可技击防身,又能增强体质和防治疾病,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太极拳在早期曾被称为“长拳”、“绵拳”、“十三势”、“软手”。至清朝乾隆年间,山西武术家王宗岳著《太极拳论》,才确定了太极拳的名称。“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辞》,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一的意思。

  太极拳在技击上别具一格,特点鲜明。它要求避实就虚,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为此,太极拳特别讲究“听劲”,所谓听劲,就是要准确地感觉判断对方来势。在对方未发动前,自己不要冒进,要用招法诱敌,探其虚实,这就是所谓的“引手”。一旦对方发动,自己要迅速抢在前面,“彼未动,己先动”,将对手引进,或者分散转移对方注意力,乘虚而入,全力还击。

  太极拳也比较讲究劲道,劲以曲蓄而有余,周身之劲在于整,发劲要专注一方,须认定准点,做到有的放矢。劲起于脚跟,由脚到腿,再由腿到腰,高手再集而发之,形于手指,这一过程完整一气,不会有丝毫间断。总之,太极拳需要注意引进落空、借力打人,周身须完整统一,动则俱动,静则俱静,劲断意不断,才能一触即发。牵引在上,运化在胸,储蓄在腿,主宰在腰,蓄而后发,其威力无穷。

  【太极知识】

  拳诀

  拳似流星眼似电,腰如蛇形脚如钻。

  闾尾中正神贯顶,刚柔圆活上下连。

  体松内固神内敛,满身轻俐顶头悬。

  阴阳虚实急变化,命意源泉在腰间。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动作名称

  起势、左右野马分鬃、白鹤亮翅、左右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左右倒卷肱、左揽雀尾、右揽雀尾、单鞭、云手、单鞭、高探马、右蹬脚、双峰贯耳、转身左蹬脚、左下势独立、右下势独立、左右穿梭、海底针、闪通背、转身搬拦捶、如封似闭、十字手、收势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