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入门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烟:自然之象,神在八荒

  【烟说】

  从健康的角度来说,每一个人都应该远离烟草。但是从古至今,关于香烟的词语,很多都有一种如梦似幻的意境,如烟雾、烟波、烟火、烟尘、烟霞、烟霭等,烟带给人的灵感,是复杂而唯美的。今天我们要说的烟,就是与古典文化联系在一起的烟境。

  “日照香炉生紫烟”,“烟波江山使人愁”,这样的古诗当中的烟是自然之烟,它和雾一样,是大自然的造物,古人常常用来写景造境。如《阿房宫赋》中的烟斜雾横,《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烟涛微茫,《青门剩稿》中的烟焰雾雨等。

  在唐宋的诗词当中,我们从来没有读过有哪一位诗人是夹着香烟来创作的。因为在那时,香烟还没有传到我国。直到明朝的时候,香烟才从葡萄牙人那里传过来。明朝以前的中国人,是不吸烟的。

  历史学家黄现璠先生在解读中国的古籍文献时,考证:“中国人知道吸烟,大概在明世宗嘉靖年间。那时候葡萄牙人寄居澳门,而葡人早吸烟,他们来到澳门居住,保持了原来的生活习性。就这样,中国人也开始吸烟了。”

  但是并不是说我们国家不产烟草。那时中国人已经知道有烟草这种植物了,但是无人吸食。吸烟之风起于明神宗时,《烟草史》中记载:“十七世纪初期,广东与菲律宾盛行通商,而那里有吸烟的西班牙人。因此吸烟之风,迅疾侵入中国,在神宗皇帝的时候,吸烟的新风气比吃茶更甚。”

  鸦片战争的时候,外国人向中国输入了大量鸦片,就被称为“大烟”或者“烟土”,鸦片上瘾的人,常常会把祖宗积攒下来的家业都吸个精光,鸦片是祸国殃民的不祥之物。后来清政府禁烟,林则徐硝烟,中国人开始拒绝鸦片腐蚀,直到现在,鸦片与毒品都是世界各地的违禁物品。

  但是吸烟草的习惯,还是保留了下来。从有土烟叶,到现在的香烟,品种和数量都在上升。不过香烟对人体的伤害很大,吸烟的人面黄牙黑,那种西方文人叼一根烟的形象,实在不值得模仿。

  【烟的意境】

  日常生活中“炉”、“烟”的特点与唐宋词的总体风貌十分契合,“烟”因此成为唐诗宋词当中一个经常出现的意象,在有整理的中国诗词当中,关于烟的诗词有近两千首之多。

  【竹枝】

  白居易

  瞿塘峡口水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

  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闲鸟一时啼。

  【燕子楼】

  张仲素

  北邙松柏锁愁烟,燕子楼中思悄然。

  自埋剑履歌尘散,红袖香销已十年。

  【题女郎庙】

  曹邺

  数点烟香出庙门,女娥飞去影中存。

  年年岭上春无主,露泣花愁断客魂。

  【碛中作】

  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苏溪亭】

  戴叔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