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入门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紫禁城,不怒自威的气派

  【故宫建筑】

  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故宫,而故宫每天也在接待成千上万的游客,接受他们的崇拜和赞叹。但是要真正懂得欣赏这座世界上最大的宫殿,还要从理解它的建筑开始。

  故宫的前身是明成祖朱棣的皇宫,从1406年开始新建到今天,故宫已经有600多岁了。这座宫殿是建筑师严格按照《周礼·考工记》中记载的帝都原则来建造的。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高低的变化,组成一个整体。

  光从屋顶的建筑形势来说,故宫中不同形式的屋顶就有十种以上。主要殿座以黄色的琉璃瓦为主,绿色用于皇子的居所,蓝、紫、黑、翠以及孔雀绿、宝石蓝等五色缤纷的琉璃,一般就用在花园或琉璃壁上。太和殿屋顶的正脊两端各有琉璃吻兽镇住大脊,吻兽造型优美,显得牢固稳重。建筑中有龙凤、狮子、海马等立体动物形象,除了装饰作用之外,还象征着吉祥和威严。

  故宫分为前殿和后宫,前部宫殿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这是对皇权的至高无上的注解;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它的四角上各有十只吉祥的瑞兽,栩栩如生,而只有皇宫允许用这样的数目和造型,大臣和巨商们是不能用十只的。后宫的建筑则别有风味,在大气之余,多了一份庭院深邃之感。后宫的建筑紧凑,东西六宫连成一体,各有宫门宫墙,相对排列,秩序井然。这是对后宫秩序和妇道的一种强调。再配以宫灯联对,绣榻几床,豪华的生活当中又有雅致的情趣。

  故宫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的中轴线排列的,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中轴线之外,两边的建筑要略矮,但也是南北取直、左右对称的。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了整个紫禁城,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几乎贯穿当时的整个京都,气魄宏伟,规划严整,非常壮观。

  初建时,从全国各地调来的工匠多达十万,夫役更是有百万之多。为了修建故宫,调运了全国各地的材料,所需的木材大多采自四川、广西、广东、云南、贵州等地,崇山峻岭中的原始森林里,伐运木材,沿河水运到了北京;所用的石料多采自北京远郊和山区,动辄几十、几百吨的大块石料,要完整地运往北京,需要上万人齐心协力。现在保和殿后檐的台阶,有一块云龙雕石重约250吨,而且完整无缺,堪称建筑上的奇迹。

  故宫的设计与建筑,实在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杰作。它的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都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

  站在高山上看故宫,看不到一个窗户,这是为了防止刺客找路。而大门前有两个铁缸,里面盛满了水,是为了防火。可以说故宫是一个既伟大又实用的建筑。

  【故宫简说】

  1406年,明成祖朱棣开始动工新建故宫。14年之后,这座雄伟的建筑基本竣工。故宫的建筑面积有15万平方米。传说中故宫一共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房,只比天上的宫殿少半间,但是实际上只有不到九千间。

  宫城的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像一个长方形的池子,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这个城堡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

  故宫的建筑依据布局和作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外朝”、“内廷”的分界线是乾清门,乾清门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是皇帝办公、开会、举行庆典的地方,也称为“前朝”。此外两边有文华殿、文渊阁、上驷院、南三所、武英殿、内务府等建筑。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两边有养心殿、东西六宫、斋宫等,后有御花园。内廷东部的宁寿宫是乾隆皇帝退休养老的地方,西部有慈宁宫、寿安宫、重华宫、北五所等建筑。

  1924年,溥仪被逐出宫禁后,革命派接管了故宫。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对外开放。也就是从那时起,紫禁城才被称为“故宫”的。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