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第5课丨佛法中的五蕴是个巨大的骗局「晚课」

第5课丨佛法中的五蕴是个巨大的骗局「晚课」

- 度一切苦厄 -

  阿弥陀佛,各位吉祥。我们继续《心经》之旅。在此之前,我们讲了观音菩萨,“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今天我们的主题,是要了解“度一切苦厄”。

  当然在讲“度一切苦厄”之前,我们首先得了解一下,什么叫做“照见五蕴皆空”。因为它是互为因果的。“五蕴”是佛门里面常提及的概念,大家要开始听一下,这个概念所涵盖的内容。“五蕴”,顾名思义,从数量上来讲,五种元素。从功能上来讲,他有蕴藏的意思,这个“蕴”呢,有时候又被表达为叫做五荫,就是树荫,意思是什么呢?般若之心,就是我们每一个众生所具的佛性,佛性常在,但是就被这五样东西,给非常冤枉的覆盖起来了,所以称之为“五蕴”。

  “五蕴”的另外一个解释,就是聚集在一起,一个盖还不够,两个覆盖也不算,非得这五样把它相互纠缠。这个有序的组织,形成一个巨大的骗局,把我们本有的佛性藏在那里,这就是凡夫的身心世界。

  我们了解一下是哪“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这五样东西。什么叫做“色”呢,下面还要讲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千百年来,有一个佛门的之冤,就是以为这个“色”,就是酒色财气之“色”,这就大错特错了。这里讲到的“色”专业叫色法,也就是说一切的物质存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为主,还有一些隐藏的,只要有物质性的东西都叫做“色”。如果专业的解释,就是有一个质量还有一个障碍,这个质量就是说既然有它的密度,有它的存在这个占用现象,那么把这个物体放在这,别的物体,就进入不到他所占据的空间了,所以叫做质碍。质量的质,障碍的碍。这是我们指的物质。

  所有大家的身体,这是五蕴之一了,外在的山河大地,我们一切的生活用具等等,只要是物质的,都称之为色法。什么叫做“受”呢?领纳的感觉,就是领受外界所扑面过来的,所有的这种感觉。你觉得说,唉呀,这是苦的、那是乐的、这是喜的、那是悲的,对外界呈现出来的境界,你进行领受,这就叫做“受”。也是我们人生的组成部分。第三个叫做什么“行”,行是以什么呢?迁流的状态。你看我们为什么说从小到大。又说昨天到今天。就是在我们的错觉中,始终有一种时间的流淌。其实就是我们心的流淌。本来如如不动的,般若心流淌起来的时候,就是生灭出现了。有生有灭,这就叫妄想的凡夫世界。所以叫做迁流。

  第四个叫做“想”,什么叫做“想”呢?对外在的一切物体,取种种相做种种相。这是高、这是矮、那是男、这是女、有美有丑、有富有贵等等,这些都属于相。你对所有的相定格的,觉得有一个真实的,这样的一个领悟的时候呢,就叫做“想”。所以《金刚经》里面叫,“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最后一个指的是“识”,了别的意思,一切的,我们的眼睛看东西耳朵听声音,最后要谁来总控呢,就是第六意识进行了别,这是什么意思?包括我讲“这是什么意思”,这五个字,也由我们的第六识来了解,这是什么意思,要生起这样一种自我觉知,我告诉大家,“色受想行识”这“五蕴”,构成了自我的一个错觉存在感,所以修般若之心的,有时候会把它,传达成一种什么信息呢,就是无我,没有一个我的存在。

  如果反观的话,“色”就是我的身体,所有的这个胳膊腿内脏的构成,哪个是我呢?如果说感受来讲,同样的感受,有些人是快乐的,有些人是痛苦的,你比如说一个美色当前,那么对于一个好色之徒来讲,他就觉得这是一个好的感受,那么对于一个可能年老珠黄,那个黄脸的,那个老妇女来讲,她就会生起嫉妒,她怎么能那么年轻漂亮。这就是一个痛苦的感受,所以它是没有一定的真相的。但是被我们妄想所牵引着,认为真的有感受,乃至这个所有的这些,做的一些想法呀,或者觉知呀,没有这个“色受想行识”呢。

  比如说时间吧,大家都公认认为说,时间是我们承载,我们生命的一个载体,一个人活了八十岁,现在我们到了二十一世纪,随时随地,这到那有几个小时的路程,随时随地地都离不开时间的表达,从来没有一种智慧提出来,时空是我们根本的错觉。那一样的时间你说,过去,现在,未来,一般我们都是这样认知的,我记得曾经有一个,非常辉煌的时代,有这么一年有这么一天,就是九七年的七月一日,为什么?香港回归,在九七年七月一日之前的时候呢,当时还有人唱的说,唉呀,这个“沧海桑田,抹不去我对你的思念,一次次呼唤你,我的一九九七年”,正当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之前的时候呢,全球的目光都锁定这个东方明珠,至今我们还能够记得当时的盛况,香港回归收回来了。现在呢?一六年,一七年,马上就是香港回归二十周年了,同样的一九九七,为什么一会是未来,一会是现在,一会是过去,没有一个定性,所以这样的迁流状态,也是我们的错觉,对于这个迁流的这种感受,其实就是时间的错觉。

  我们这时候很方便的跟大家做一个实验,因为时间你无非就是当下叫今天,过了一天叫昨天,然后还没有过的叫明天,那么我们设想一下,假如果这个时间它是一个实在的,真实存在的东西,它不应该这样的,没有一个定性的变化,你比如说就这一天,很可能他在,没有来之前叫明天,正在过的之中呢,叫今天,然后过完了以后二十四小时甩后,感觉到就成了昨天了,同样的二十四小时的一个时间质量,为什么在我们的意识分别心中,一会是未来,一会是现在,一会是过去呢。

  当然,如果喜欢逻辑思辨的朋友的话,我可以跟大家再做一个实验,就是同样是过去,那这个过去是相对谁说的过去,一定是相对现在和未来,可是问题是现在还在现在,未来还在未来没有到过去,你要确立过去的存在,一定是有未来,称这个过去相对而有,就像我们说对簿公堂的时候,有被告、有原告,原告在的时候出现,这叫被告,被告出现了,他就原告,那你这个过去只在过去,未来还在未来,现在还在现在,谁在过去,去相对而言有过去的存在呢,因为未来还在未来,这属于我们,在佛法上有一个叫中观里边的,这个破我们现前这种我执所引发的幻象中,一个特别微妙的一个逻辑思辨。

  请大家不妨呢,随着刚才的演讲深入的思考一下,“色受想行识”,包括我们的了别的意识,当下进行认知之后,全部是一种妄想上的妄想,很可能大家接受不了,这样的一种说法,因为居然这五样东西,组成了一个我的存在,可是现在你居然告诉我说,“照见五蕴皆空”,它本质上是假的,谁敢承认呢,身在其中,大家每天都过得这么欢快,花花绿绿的世界,熙熙攘攘的利来利往,突然间告诉我们,“五蕴”是这个组成的人,我这个自我的这个本质上,它是一个幻想,所以为什么有时候佛法,我们没办法再往深入走了,就是自我的这种虚幻,舍不得割舍开,当下的物质世界,没办法接受生命,可以超然于我们这个色身,乃至我们思想的,另外一种高度和广度的存在,没办法接受不了。

  由于我的幻觉组合“色受想行识”,导致我的执著出现,然后所有的烦恼欲望,都是围绕着为我服务,而无边无际的展开,所以当你看我们有时候说生命不息,折腾不止。折腾什么呀,一切就是为我所有吗。一切要我占有一起要为我支配。但是正是这样,又引发我们没完没了的痛苦,特别是对于一个我的定论大家想想,到底这个上上下下这块色身,哪个能代表我,说脑袋是我呢,那脚就不是我,说这块“受”上来讲,这一掐,这有感觉疼一下,那难道,右胳膊是我左胳膊就不是我吗?找不着我在哪里。

  我们现在呢,这个拍摄技术非常的成熟,想有稍微有一些人生经历的。那么从小时候,你看看你婴儿时代的照片,再看看少年时代,青年,如果上了中年,老年,一生的照片,你仔细看一下,到底哪个阶段完全似乎不同的形象,属于是我,这个我是真的永恒不变。有这个始终的主宰吗?不是这样的,所以在佛陀的教法里面,会常会用一句话,说“有假说我法”,这“五蕴”是由假组和成了我的错觉。又会说云何一切法,一切法无我,那真正要我们免除这个烦恼,去除痛苦,那个最华彩的事件就是破了我执,入到无我境界。也就是般若之心显现,也就是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的时候。

  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佛门里面有这么很有趣的事,佛陀释迦牟尼佛,有一个大弟子叫离婆多,离婆多他是怎么悟道的呢?当时他出去,起身乞食游化的时候,路过一个村庄,路过这个村庄里面呢,晚上要歇了吗,要睡觉呀,那这里的村主,就告诉他说我们有一个破庙,这个庙里面呢老闹鬼,如果你不怕的话,你是出家沙门,你就住一晚上可以。他说没关系,我去。

  去了以后,在这个神庙里面呢,就住在他这个供桌下面,住在供桌下面以后呢,晚上还真的闹鬼了。一个大鬼小鬼,在这个六道里面,不是有一种众生叫做,啖尸鬼,他就喜欢吃这个腐尸,有这样的众生,那么他呢,他们两个呢,就拉着一个死尸进来,准备在这享用,结果呢,争起来了,大鬼小鬼都说,这是我拉进来的,不想让对方用。结果这样争执不休呢,就找这个离婆多,来断这个官司,说一说,说你告诉我,你看见我们进来了,到底是谁拉进来的。

  当时离婆多说是鬼也不讲道理,那我说是大的,小的就得罪了,他得害我,我说是小的嘛,大的肯定过来,也把我给弄死了,他最后没办法就说了实话,说应当看见,是这个小的给拉进来的,结果就把大鬼得罪了,因为啖尸鬼的很凶,就是我们常说的这个饿鬼吗,他过来就把这个离婆多胳膊给卸下来,就给吃了,小鬼呢,看着向着他,就把死尸的胳膊给它配在上面,这只胳膊也给卸了,也给配上了,腿,躯干,头全给卸光了,就用那个死尸的这个,四肢,躯干,头给他配上了,早上这个,阳气上升的鬼道,隐现的时候呢,离婆多又出去了,结果发现,我的思想还是我,所有的身体上下,给换了个彻头彻尾,他说那我哪去了,着急了不断的说,我哪去了,我哪去了?结果旁边有一个得道的罗汉点了他一句说,“本来就无我”,言下大悟了。

  这就是佛陀一个离婆多这个弟子的悟道公案。这种公案呢,往往容易被我们理解成,是一种传奇和一种这个不可思议的传说而已了。好像不在现实社会,其实告诉大家,真正我们这个,我的感觉,就是由色法代表物质色身肉体,“受,想,行,识”代表精神,自我的认知。这两样结合起来,完美的兼顾的,长久以来的形成一个错觉,我的错觉。由于在这个时空交叉中,又觉得我出现在这个世界,我出生在哪一年,所有的错觉,一铆一环的扣着丝丝入口。导致我们现在没办法解脱出来,所以才讲到佛法太难修行。而且跟大家讲一下,这种难度到什么程度呢,就是说一开始这种自我执著,比较淡的时候还好说,越来越深,越来越深,根深蒂固的这种依赖性,生起来之后呢,再就很难摆脱。

  举几个例子说明吧,身为僧人,出去都会觉得说,说你好端端的为什么要出家呀,你这是穷的不行了吗?身体有病吗?还是失恋了?说出家是为了了生死,本身这个世界都是假的,说这个世界假的,你瞎说吧,那我们人怎么发展呢,都出家了,当和尚了,这个还怎么传宗接代,社会怎么发展,经济怎么规划呢,所以有时候呀,大家要尽量的把我们的身心,视野要往开了打,我们现在对于这种我的深深执着,就如同什么呢,上古的时期,没有水,有水没有电,但是随着这个电的发明,渐渐的这个世界就有电了,可是在某一个时间段的时候呢,有电还会停电,停了电也无妨,这就是执着到一定的地步,每天必须有灯来照明,要看电视,慢慢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世界没有电了怎么办,已经不能工作,影响到生存。甚至当下就有大批的人,马上可能就面临死亡。为什么?根深蒂固的太久了。

  所以当我们佛法的智慧说,“照见五蕴”之我是假相的时候呢,接受不了。很难接受,就觉得当我都不存在了,那这个世界还有什么意义呢,就如同我们说,比如说我身上长了一个肿瘤,那如果说我一个人长,大伙觉得这是个病,赶紧把他铲除掉,好了,这是公认的为所大众共许的。如果说这个毒瘤,每个人身上都长了一个毒瘤的时候,大家就要动脑子了,很可能不长毒瘤的,接受不了,这个人很怪,现实世界就是这样的境况。问题是什么,大家都长,还有人呢,认为说这个毒瘤该去除掉,它是处于身体之外的,不是健康的肌体。假如如果所有的人生下来,与生俱来,就长一个毒瘤的时候呢,谁都接受不了,它应该去除。

  由此我们就推及到什么,释迦牟尼佛当时讲法的时候呢,有一个尴尬,不想讲法,后来还是有这个帝释天作为佛弟子,请他转法轮才开始讲的佛法。为什么呢,他当时有一句描绘,说我讲佛法呀,因为佛法呢,太清净纯粹了。这个世间呢,太染污执着。所以呢,我讲佛法好比什么,如入贼国,劝人不盗。就是大家整个全民都是贼,我得到这教化大家都不要偷东西,可想而知,这是为什么,无上甚深微妙法难以接受。但是它却是真理。为什么说真理呢,我们看,由于有我的假相存在。所以才导致了一切的苦出现,“度一切苦厄”。因为五蕴不空,所以有苦。

  那跟大家分享一下,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非常生活的自在,花花绿绿的世界,我完美地投入到其中,每天都乐呵。你为什么要讲苦呢,佛教太消极了,因为在佛陀的教法里边呢,曾经真切的讲过,人的一辈子有八种苦楚,谁都避免不了。第一个由于有我吗,你看前面有五蕴的我,所以我会出生,轮回中前身后世的投胎转世,有一个很大的关口。就是死亡和出生。

  出生的时候,依照我们现在的话,因为第六意识的相续迁流,刚才讲到的“行”和“识”。所以就把那个影像给淡化了,可是当时的真实场景,人出来的时候为什么哭呢,娘肚子里面的温度非常高,出来面临外边的世界呢,犹如冰薄的那个冰,像刀子一样锋利,截我们的身体一样,这样痛苦。这叫做生苦。而且从我们母亲的肚子里面,生产出来之后呢,经过那个产道,形容为像夹山地狱一样痛苦。

  生下来以后,有一个不可避免的尴尬。就是什么,慢慢地会变老。谁都怕老。喜欢别人说自己年轻,青春永驻,容颜不老。有时候我们在都市里面的,大商城里面看第一层,全是卖的化妆品,就是因为怕老。结果老的,纵然你老的过程中也能接受了,这是人之常情嘛,会发生什么,突变会生病,四大不调了就会生病。生病是一种很大的痛苦。其他的不说了。有时候我们去挂号,连队都排不上。生病的太多了,所以坊间的一种,这个流传一种,说你有什么别有病。再一个可悲的是什么,一旦有生命的出现,就是迈向死亡的过程。所以生老病最后的结局必然死亡。这就是在一个幻相的世界中,由于我的存在,而导致克服不了的烦恼。所以你看我们脸就像一张苦字一样。这眉毛,眼睛,鼻子,一个十字下来,后面一个口,有大德写过,苦才是人生,确实如此。

  可是很多时候呢,特别是现在,我得给大家这样讲的时候呢,如果离这样几样遥远的,特别是年轻人可能不会认同。因为我曾经在这个讲法的时候,就遇到过这样的一个质疑。说他说法师,你身为僧人,可能你能够看破世间,但是对于我们来讲,我觉得我现在的年龄,非常的缤纷的季节,正在这个豆蔻年华的,我觉得很好呀,我每天有人,还有人喜欢我,我也不缺吃,不缺穿,你太消极了。

  这个时候呢,我就给他又讲了一下,我说还有几种苦,年轻人容易感受。一个是爱别离,怨憎会,说白了,就是喜欢的人,可能天隔一方,甚至初恋情人,最后没有终成眷属。讨厌的人,往往就坐在你办公室对面,或者你要跟他一块出差。这就叫爱别离,怨憎会。现在有时候三个人之间,感情的纠缠,就典型的,表达了这样的苦楚。所以年轻人现在很多时候。“受”的是这样的一种境遇,感情丰富的时候。还有一种叫求不得,什么呢,看着别人与生俱来的,因为他的福报大呀,因果中他过去培的福多,所以这辈子生下来,就具足的家缠万贯,不知道有多少资产。你毕生追求,都得不到人家与生俱来的,这叫做求不得。最后一个苦,就是我们刚才讲的,五阴炽盛,就是这五样东西,“色受想行识”时时刻刻,控制我们的身心,不得自在,影响我们的情绪,不断的发挥,没有一时一刻能够停止下来。所以大家要明白,佛法里面讲苦,是一种智慧的表达,并不是说一定说听了以后你非得,苦凄凄去什么,就在这种苦的当下的事实中,我们去转我们的心念,把它窥空。

  所以你看只有观世音菩萨,才叫做“照见五蕴既空”,无我。我们的烦恼痛苦哪里来的呢,一切人事得为我支配,一切物质为我所有,我没有得到被别人得到了,马上心生嫉妒嗔恨。想方设法把它弄得不好,这是凡夫恶业的表达。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必然会有一切的苦厄,如影随形。这就是我们的人生。如果大家能够体悟到,这个层面之后呢,就会发现佛法讲的苦,是让你明白这个道理,接受这个事实,然后转自己的认知。这个念头跟它用智慧来看破,这就所谓的“度一切苦厄”。

  从“观自在菩萨”,这是一个修道者,叫做人。“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这个叫做法。“照见五蕴皆空”,实际上因地做了这个,这个实践。“度一切苦厄”,是他所得的自在果报。所以这一句恰恰就表达了,人法因果,整个心经的一个纲综。希望大家慢慢的体悟,当我的执着没有了以后,那个怎样的一个解脱境界。好,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5课丨佛法中的五蕴,是一个巨大的骗局「晚课」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那一座庙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