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第39课丨六和敬不但是相处之道,也是智慧的生活艺术

第39课丨六和敬不但是相处之道,也是智慧的生活艺术

  这是讲到我慢顺便一聊,给大家说两个笑话放松一下,我们继续看经文。 

  「于身命财,起三坚法。」这句话里就有借假修真的意思。我们人生抓得最牢的三样东西,就是身命财,但偏偏这三样东西是最抓不住、最无常的,所以它们又叫做三不坚法——三种不坚实、不真实的法。的确,是身如浮云,我命如危卵,钱财如流水,这三样东西没有一个是牢靠的,都是幻法。我们的我执我慢基本上就是建立在这三者之上的,是建立在幻法上的幻法。三者之中,我们最执著的是命,命最要紧,假如为了救命,要砍掉你的一只胳膊,一条腿,或者要你交出全部家财,买命!你干不干?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干,虽然会很心疼,交钱的时候手会发抖,但保命更要紧啊,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是我们中国人差不多都认可的古老理念。

  但是菩萨道的修行者却没有这么多执著,他们早就看穿了身命财的本质,身命财只是他们游戏人间、利益众生的工具而已,所以随时可以视情况毫不犹豫地捐舍出去。拥有这种心灵境界的人,他们能通过对身命财的善用,证得自性中真正的身命财,那就是不生不灭、无量光寿的清净法身,觉悟一切、创造一切的菩提慧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功德法财,这些才是真正的、值得我们大家好好把握的三坚法!这是我们众生自性中本自具足的伟大宝藏,只有那些彻底放下所有执著的人,才能圆满实证到它。所以,大家对自己的这个身命财最好不要有太多指望、太多挂碍,尤其是求生净土的同志更要注意这点,不然到时候放不下,往生不了,你在娑婆世界就不知道还要继续流浪多久了。

  「于六念中,起思念法。」这个就是证得三坚法的具体方法。这六念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后边其实还有四念,念休息、念安般、念身、念死等等,加起来总共有十念。不过不管念什么,在所有与念有关的法门里,念佛始终是排第一位的,所有的念法实际上都可以收摄于念佛法门,不过这个“念”就不仅仅是口念的意思了。所谓“起思念法”,是指在这六念之中,生起八正道的正思维和正念,那可不是用脑袋简单想一想就能行的事。

  我们大乘菩萨道的正思维,内容包括了三法印、三无漏、四圣谛、四念处、四依止、十二因缘、缘起性空、中道正观、唯识法相、不二正见等等,层层递进,能依佛智慧正确地思维这一切,就不会增长无明迷惑,不会制造烦恼痛苦,所以这个正思维很重要。而正念呢,大乘菩萨道的正念,强调的是念念无住无执,念念回归真如,不管你是念佛还是念天,你能依正思维的道理来起心动念,那就是正念。凡是得到正念的人,就必然能与菩提大道相感相应,成就三坚实法,获大解脱!这是可以被实践反复证明的,有谁不信的话,你们自己来试试就会知道了。

  「六和敬,起质直心。」所谓六和敬,是指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利和同均,见和同解。我们佛教虽然有四众弟子的区别,但在团体生活的原则上,却有一个共同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六和敬。这是六种能使大家在一个屋檐下都能过得和谐安宁,进而清净快乐的共住规约。

  在丛林里,在僧团中,六和敬不但是最重要的相处之道,同时更是一种充满智慧的生活艺术。六和敬的实质内涵是“和敬”,“和敬”是从自己和他人两个方面来说的,所谓“和”,就是“外同他善”,大家都是一样的清净行持,那就能和了;而所谓“敬”,就是“内自谦卑”,只有内在谦卑的人,才会真正地对人恭敬。维摩居士在这里讲“于六和敬,起质直心”,这个“质直心”,就是质朴、朴实,不虚伪不造作,不拐弯不害人的心。这个质朴的道心就是“和敬”生起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那修行人就会变得很可怕、很扭曲了,当面笑嘻嘻,背后捅刀子,世间尔虞我诈的那一套就会进来,所以缺乏六和敬的道场,根本算不上是道场,只能说是魔窟!这点大家千万要注意!

  那么,关于这个六和敬的内容,我们要简单地介绍一下,第一是身和同住。在寺院丛林里,僧团共住,必须要做到身业清净、和睦团结,那么首先要杜绝的,就是肢体上的那种直接冲突,不能打架。大家都是修行人,出了问题如果都能往自己身上找原因的话,那一般就不会把矛盾闹大了。说实话,我们出家人住在一起那好玩的事可多了,不过头痛的事也很多。俗话讲“不怪不出家”,一大堆怪人凑一块儿,那和合共住的难度可想而知。

  能在这里面把大家、把自己都调得服服帖帖的,那绝对是有大修行的菩萨!那像我就不行,跟多人住久了准呆不住,到不一定是闹别扭,而是自己一个人简单自在惯了,不太愿意费神和人多打交道,我不想管人家吧,也不想人家管我,我经常是吃饭时间到了才会出现,这样久了别人就会觉得你怪怪的。所以我很有自知之明,干脆一个人呆着就好,独来独往,反而不受羁绊。

  像我以前在漓江边住茅蓬的时候,想看书就看书,想睡觉就睡觉,想打坐就打坐,不饿不吃饭,有时候饿了也不吃。那会儿阿拉的身材保持得可好了,不像现在这么胖。而且时不时的,我还会到附近的山里去晃荡一圈,自己找个山头,随意乱走,纵声长啸,还别说,有时候还真有点“孤峰顶上,气吞诸方”的味道——所谓“通玄峰顶,不是人间,心外无法,满目青山”,那个境界就是如此。

  平常不但人影没有,连鬼影你也见不到一个,这个时候别说什么六和敬了,连八和敬都做得到。但一出山,一住庙就不行了,人多是非多,所以我特别佩服那些能在这里面打转磨炼,得大自在的人,那很了不起,没有真功夫那是绝对做不到的。

  六和敬的第二条叫做口和无诤,它强调的是语业清净,等同于四摄里的爱语摄。古人云“君子动口不动手”,但我们的佛陀认为这还不够,动口也不行。不过大家别错解了,口和无诤并不是说不能探讨辩论,而是说不要进行无益的争论,更不要恶言粗口、讲伤害人的话。这说话的学问讲起来就太大了,古人讲“一言以丧邦,一言以兴邦”,这是真的。又说“祸从口出”,这个相信大家都有经验,尤其是在政府机关工作的几位居士,你们都应该深有体会才对。

  在那种政治社交场合,充满了各种复杂的势力关系,你说的每一句话,搞不好都有无数竖着耳朵的人在听。每句话,你都得小心再小心地斟酌半天,说错一句,就有可能引发众多不必要的猜测,引发众多不必要的变数,所以做这种工作的人很累就是这样,那实在不是人干的活,需要很拐弯的心思,很机巧的口才。

  让我觉得很奇怪的是,有许多在外边游刃有余、跟大家都相处得和和美美的人,一回到家里就搞不去了,跟自己那口子非吵架不可。跟谁都能口和无诤,跟自己那口子就不行!这种例子我见过很多,两口子分开来都是好人,朋友、同事、亲人都很喜欢他们,男的郎才,女的美貌,工作住房汽车什么都好,但他们两个人合在一起就冒泡了,两个好人就变恶人、就变魔鬼了,那架吵得,那个天翻地覆啊!以前有段时间我专门就干这种调解工作了,没办法,那两口子都是我的好朋友,他们找到寺庙里来,我能做的就是尽力用佛法来劝导和化解,但是成效甚微。不过在这个过程里我倒是学到了不少东西,我亲眼看见那种执著的心灵是怎样自己给自己制造痛苦的,同时也给别人制造痛苦,自己放不下的话,那么再多的外在力量也没有用,这件事对我的启发很大。

  我后来就得出一个结论,这个夫妻生活,婚姻之道,看来比政治还可怕,不是我们这种人能玩的!因为像我们这么笨嘴笨舌的人,万一结了婚跟老婆吵架,吵不赢,那岂不是得憋死?!有件事你们大家可能都知道但没有想到,法律规定:男的至少要满二十二岁才能结婚,对吧?可是男的十八岁就能当兵了,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其实是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是打仗没有结婚危险;第二是女人比敌人更难对付!(众笑)这个不是开玩笑的,你们女人实在是很厉害,阿拉早就甘拜下风了。

  扯远了,我们回过头来说口和无诤。要想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口和无诤的境界,依我浅见,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才行:一、首先你要有一颗宽容理解的爱心;二、多听少说,三思而后言;三、言必有物,诚恳得体;四、善巧方便,讲求方法;五、幽默有度,不失分寸;六、扬善公堂,规过私室,严守秘密。能在团体生活中做到这六点的人,我相信,他必然能做到口和无诤。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好好补习的一门功课,希望大家不要以为这个不重要而轻忽了。

  那么,六和敬第三条是意和同悦,强调的是意业清净。我们大家在修行时,如果都能做到“众善奉行,诸恶莫作,自净其意”,那当然就能意和同悦,欢欢喜喜地住在一起了。但是这点要做到很难很难,为什么?因为我们每个人想的几乎都是先“净”别人,而不是先“净”自己,这样自然就永远也甭想和、甭想悦了。在僧团中生活过的人都知道,大家住在一起,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口和相对还容易些,但要意和那实在是太难了。有时口里说点违心的话,你对你对!是我不对!我惹不起还躲不起嘛我……表面上没事了,但心理上却还堵着。这种负面情绪、负面能量累积多了,不及时疏导的话,久而久之心理影响生理,我们的身体就会发生病变,这是真的哦!我认识好多中医朋友,他们跟我说,癌症是怎么来的?那往往是因为在心里长时间压抑了太多痛苦和阴暗的东西,换言之,这也是一种因果病。

原标题:打仗没有结婚危险,女人比敌人更难对付丨《维摩诘经·菩萨品》39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那一座庙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