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第42课丨和生命解脱无关的事,都是破事!

第42课丨和生命解脱无关的事,都是破事!

  那么,讲到出家,倒让我想起了当年的一些往事。

  当年我们剃度的时候,师兄弟几个是先落发的,头先刮完了,跪在佛前,然后师父才拿起剃刀给我们刮头,只是象征性地刮了三下,边刮还边说:“第一刀,断除一切烦恼;第二刀,誓修一切善法;第三刀,愿度一切众生。”最后还念了一首偈子,所谓:

金刀剃下娘生发,除却尘劳不净身;

圆顶方袍现僧相,法王座下又添孙。

  就这样,阿拉就变成出家人了,从此长揖世间,人生迈入全新的领域。嗯,算是为社会除了一害!(众笑,鼓掌)

  当然,那时我还只是一个小沙弥,直到两年后受了三坛大戒,才算正式入了僧数。

  当时受完戒后,有很多师父就要求烫戒疤,但常住不同意,佛协也不鼓励,那大伙也不理,就自己决定了——烫!管他的!我喜欢凑热闹也就跟着去了。

  大家可能不知道,这个在头上烫戒疤的行为,并不是我们佛教的传统,那些电视剧都是瞎扯的,据说这是明清以后才有的规矩,明以前是没有的。我自己感受,这个烫戒疤的确是件很痛苦的事,轮到我烫的时候,有两个师父在旁边就帮忙按着肩膀,因为怕我忍不住会挣扎乱动,然后我是跪着的,一边忍痛,一边合什猛念佛,还别说,就在最痛的那一瞬间,头顶上突然一片清凉,居然就不痛了,这件事还蛮奇怪的。

  不过听说有的人命不太好,以前有好几个烫戒疤烫得眼睛失明,甚至人都死掉的案例,感染死掉了,所以在八几年的时候,中佛协就已经明令废除了这个规矩。不知道现在那些到处受戒求戒的出家人里,还有没有像我们当年一样自作主张去乱烫戒疤的?你们现在基本上看不到我头上的戒疤了,对吧?那是因为长好了,我们“阿凡达”的再生能力太强了,没办法!(众笑)

  遥想当年,大虚出家了,圆顶方袍,雄姿英发……呵呵,好像又跑题了,这个人一老啊,就变得爱回忆、爱啰嗦了,所以要请大家见谅!我们继续往下看经文。

  「以如说行,起于多闻。大乘佛教的多闻,按照维摩居士的标准,不是说你多听别人说法那就叫多闻了,菩萨要如说而行,要知行合一才算是真正的多闻。

  佛陀在各种经典上开示的修持境界,你都能依教奉行,做到体验到,那才叫做多闻。仅仅停留在知识、记忆、思辩的层面,就算你学问再渊博、思维再敏锐、口才再厉害,也不能算是多闻,菩萨道的这个定义是很严格的。

  「以无诤法,起空闲处。」这里的无诤主要是指意无诤、心无诤,这个诤是争论、争辩的意思。身口意三者,身口表面的无诤有时候还比较容易做到,但意识思想的无诤是最难做到的。

  除非我们能像佛菩萨那样,有洞察万法如化的智慧,有体达我执我见其性本空,一切烦恼了不可得的这种实践经验,否则我们一定是会有诤的。只要心里还有我执我见,还有我相我慢,那么我们就会不断地掀起战斗,和自己、和假想敌战斗,争执不已,辩论不休,矛盾不停,烦恼不息。

  我们的内在是怎样的,外在就会怎样,生命的内在和外在是高度统一的,听得清楚吗?我们的内在是怎样的,外在的世界就会怎样——我们的内在很烦恼,外在的世界就会有相应的显现。

  但我们诤来诤去,斗来斗去,实际上争的却大都是些破事,和生命解脱无关的破事,表面上个个还都有非争不可的理由。我们现代人之所以活得很累、很不快乐就是这样,凡事太当真、太较真了,没有观空的智慧,很多人就在这种“与人斗,与天斗”的过程中愣把自己整成了神经病,自己变态了还不知道,也有些人受不了斗诤的压力就崩溃自杀了。

  这样的例子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到有很多,像最近这些年,香港有张国荣,韩国有郑多彬,近年更有崔真实,都是典型的大腕自杀案例。这些有名有利的明星偶像,千万人的崇拜对象,在他们耀眼光环的背后,却是苦不堪言的精神世界,脆弱不堪的承受心理。

  说实话,我觉得他们活得还不如我们一般人呢,我们虽然也是神经病,但我们至少还没有去自杀,对吧?这些明星,他们以往所追逐执著的那些东西,并没有让他们得到幸福和安宁,这说明了什么?像这种没有智慧的人生,是你们想要的吗?像这样的神经病,你们有谁想要吗?

  其实历史早就证明了,只有那些看到真相、拥有智慧的人,才能心中无诤,获得内在的安宁。

  也只有那些心中无诤的菩萨,才能在面对五浊恶世的时候,始终保持着一种云淡风轻的心灵状态,随时随地如处空闲,和谁都没有诤论。你要斗诤、造谣、诽谤,那是你的事,和我没有关系,我不受你影响,你爱咋咋的。

  这样做的人,别的且不说,他首先就已经让自己的心得到自由了,然后才能再进一步,从这种空闲清净的境界里生起利益一切众生的无边大用,起慈悲心,随缘尽力地去做一切事,不怕入世,因为入世无碍也无诤。我觉得,这个才是值得我们大家赞叹、效法的一种比较理想的生命状态!

  我记得看过这么一个故事,传说在很久以前,日本有位叫做白隐的著名禅师,他在一个小山村旁边的小庙里自己安住静修,村民们对他一直都很尊敬。

  当时在村里有一户人家,家里有个漂亮女儿,这个漂亮女儿还没嫁人,却突然怀孕了。在古代这可是不得了的事,父母当然是气坏了,就逼问女儿这是谁干的?孩子的父亲是谁?女儿刚开始抵死不说,一直到把孩子生下来了,她才支支吾吾、吞吞吐吐地说了出来:“是白隐禅师干的!”啊?!这下子所有的人都惊呆了,没想到一向道貌岸然的白隐,一个出家人居然会干这种事,顿时群情激愤不已,原来对禅师的敬意一下子就全没了——这可以理解。

  于是大伙就一起气势汹汹地杀上了白隐居住的小庙,要找他算账。那么,面对这样的天降横祸、无妄之灾,面对众人的唾骂甚至是诅咒,白隐禅师却连眉毛都没有动一下,他也没有任何多余的解释,禅师只是淡淡地道了一句:“哦,是这样的吗?”就不出声了。

  那个女孩的父母亲一气之下,就把还在吃奶的孩子丢给了白隐,意思是说你是他老爸,你来养吧。白隐很绝,他一声不吭地还真的就收下了这个便宜儿子,从此担负起了奶爸的光荣职责。

  为了养活这个孩子,白隐开始四处很辛苦地去化缘,他不论去到哪里,都会遭受到别人的嘲笑和白眼,但他从来没有和任何人争辩过哪怕一句半句。

  大家要晓得,所谓“人言可畏”啊,远有阮玲玉,近有崔真实,都是死在这上面的,所以白隐禅师这个无诤的修为可真不得了!

  结果没过多久,那个孩子的母亲就扛不住了,良心的压力让她都快崩溃了,她后来就哭着向大家承认说,这个孩子的父亲其实不是白隐,而是某某某某,她当时是因为太害怕了,所以才随口诬陷了出家人。

  这下子真相大白,把村民们给羞愧得啊,恨不能切腹谢罪,日本人就爱干这种事,尤其是那个女孩的父母亲,那个后悔劲就甭提了。

  于是大伙再一次地蜂拥而去,去到白隐的道场,大家纷纷向禅师磕头顶礼求忏悔。但是白隐禅师呢,他一边漫不经心地听着大伙的解释,一边把养得白白胖胖的孩子还给了他们,最后还是淡淡地道了那么一句:“哦,是这样的吗?”还是之前那句话,一字没改——真是偶像啊!

  记得当年我看到这里,心里觉得白隐禅师实在是太酷了!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铁汉,才是真正的大丈夫呢,实在是太了不起了!

  所以,同样是面对不堪忍受的诽谤诬蔑,或者其它的苦难境界,有没有无诤的心胸,有没有空性的智慧,那结果是差得很远的,这个修为我们大家要学习。

原标题:小女孩了孩子,指认是禅师的,其父母讨要说法,结果……丨《维摩诘经·菩萨品》42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那一座庙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