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般若部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第五卷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小如品第十二

  佛告须菩提:“般若波罗蜜,多有如是诸留难事。”

  须菩提白佛言:“如是,如是,世尊,般若波罗蜜多有留难。譬如珍宝多有怨贼,般若波罗蜜亦如是。若人不受持读诵修习般若波罗蜜,当知是人新发道意,少智少信,不乐大法,为魔所摄。”

  “如是,如是,须菩提,若人不受持读诵修习般若波罗蜜,当知是人新发道意,少智少信,不乐大法,为魔所摄。须菩提,般若波罗蜜,虽多有如是魔事及诸留难,若善男子、善女人有能受持书读诵说,当知是等皆是佛力。何以故?恶魔虽复勤作方便欲灭般若波罗蜜,诸佛亦复勤作方便而守护之。

  “须菩提,譬如母人多有诸子,若十、若百乃至十万,其母有疾,诸子各各勤求救疗,皆作是愿:‘我等要当令母久寿,身体安隐,无诸苦患、风雨寒热、蚊虻毒螫,当以诸药因缘令母安隐。何以故?生育我等,赐与寿命,示悟世间,其恩甚重。’须菩提,今十方现在诸佛,常念般若波罗蜜,皆作是言:‘般若波罗蜜能生诸佛,能示萨婆若。何以故?诸佛萨婆若,皆从般若波罗蜜生故。’须菩提,诸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已今得,若当得,皆因般若波罗蜜。须菩提,般若波罗蜜如是,示十方诸佛萨婆若,亦示世间。”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般若波罗蜜,示诸佛世间。世尊,云何为世间?”

  佛言:“五阴是世间。”

  “世尊,云何般若波罗蜜示五阴?”

  佛言:“般若波罗蜜示五阴,不坏相。何以故?须菩提,空是不坏相,无相无作是不坏相,般若波罗蜜如是示世间。

  “复次,须菩提,佛随无量无边众生性故,如实知其心,如是,须菩提,般若波罗蜜示诸佛世间。

  “复次,须菩提,众生乱心、摄心,是乱心、摄心,佛如实知。须菩提,云何如来知诸众生乱心、摄心?以法相故知。须菩提,法相故知心非乱,如是知乱心。云何如来知摄心?须菩提,如来知心尽相,如实知尽相,如是知摄心。

  “复次,须菩提,众生染心如来如实知染心,恚心、痴心如实知恚心、痴心。云何如来如实知染心?如实知恚心?如实知痴心?须菩提,染心如实相即非染心,恚心、痴心如实相即非恚心、痴心。如是,须菩提,诸佛从般若波罗蜜生萨婆若智。云何如来离染心如实知离染心?离恚心如实知离恚心?离痴心如实知离痴心?须菩提,离染心中无离染心相,离恚心中无离恚心相,离痴心中无离痴心相。如是,须菩提,般若波罗蜜示诸佛世间。

  “复次,须菩提,如来因般若波罗蜜,众生广心如实知广心,云何如来众生广心如实知广心?须菩提,是众生心不增不广,不离离相故。如是,须菩提,如来因般若波罗蜜,众生广心如实知广心。

  “复次,须菩提,如来因般若波罗蜜,众生大心如实知大心,云何如来众生大心如实知大心?须菩提,如来知是心无来、无去、无住。如是,须菩提,如来因般若波罗蜜,众生大心如实知大心。

  “复次,须菩提,如来因般若波罗蜜,众生无量心如实知无量心。云何如来众生无量心如实知无量心?须菩提,如来知是心不住,住于寂灭无所依止,如虚空无量知心相亦尔。如是,须菩提,如来因般若波罗蜜,众生无量心如实知无量心。

  “复次,须菩提,如来因般若波罗蜜,众生不可见心如实知不可见心。云何如来众生不可见心如实知不可见心?如来以无相义故,如实知不可见心。如是,须菩提,如来因般若波罗蜜,众生不可见心如实知不可见心。

  “复次,须菩提,如来因般若波罗蜜,众生不现心如实知不现心。云何如来众生不现心如实知不现心?是心五眼所不见,如是,须菩提,如来因般若波罗蜜,众生不现心如实知不现心。

  “复次,须菩提,如来因般若波罗蜜,知众生诸出没。云何知出没?众生所起出没,皆依色生,依受、想、行、识生。何等是诸出没?所谓我及世间常,是见依色,依受、想、行、识;我及世间无常,常无常,非常非无常,是见依色,依受、想、行、识;世间有边,世间无边,有边无边,非有边非无边,是见依色,依受、想、行、识;死后如去,死后不如去,死后如去不如去,死后非如去非不如去,是见依色,依受、想、行、识;身即是神,是见依色,依受、想、行、识;身异神异,是见依色,依受、想、行、识。如是,须菩提,如来因般若波罗蜜,知众生诸出没。

  “复次,须菩提,如来因般若波罗蜜,知色相。云何知色相?知如如。须菩提,如来知受、想、行、识相。云何知识相?知如如。须菩提,五阴如即是如来所说出没,如五阴如即是世间如,五阴如即是一切法如,一切法如即是须陀洹果如、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如,辟支佛道如即是如来如,是诸如皆是一如,无二无别,无尽无量。如是,须菩提,如来因般若波罗蜜,得是如相。如是,须菩提,般若波罗蜜,示诸佛世间,能生诸佛。诸佛知世间如,如实得是如故,名为如来。”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是如甚深,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从是如生。世尊,如来得是深法,能为众生说是如相,如是如相谁能信者?唯有阿毗跋致菩萨及具足正见者满愿阿罗汉,乃能信之。”

  “须菩提,是如无尽,佛如实说无尽。”

相无相品第十三

  尔时,释提桓因及欲界万天子、梵世二万天子,俱诣佛所,头面礼佛足却住一面,各白佛言:“世尊,是法甚深!于此法中云何作相?”

  佛告诸天子:“诸法以空为相,以无相、无作、无起、无生、无灭、无依为相。”

  诸天子言:“如来说是诸相如空无所依,如是诸相,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不能坏。何以故?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即是其相故。世尊,是诸相非可作,是诸相不在色数,不在受、想、行、识数,是诸相非人、非非人所作。”

  佛告欲色界诸天子:“若人问言:‘虚空谁之所作?’是人为正问不?”

  “不也,世尊。”

  “虚空无有作者。何以故?虚空无为故。诸天子,此诸相亦如是,有佛无佛常住不异,诸相常住故,如来得是诸相已,名为如来。”

  诸天子言:“如来所说诸相甚深,诸佛智慧无碍故,能示是如,亦能说般若波罗蜜行相。世尊,般若波罗蜜是诸佛行处,亦如是示诸佛世间。”

  “复次,须菩提,诸佛依止于法,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于法,法者则是般若波罗蜜,诸佛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般若波罗蜜。何以故?般若波罗蜜出生诸佛故。须菩提,如来知恩、知报恩者,若人正问,何等是知恩、知报恩者?当答:‘佛是知恩、知报恩者。’须菩提,云何佛是知恩、知报恩者?如来所行道、所行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护念是道是法,以是事故,当知佛是知恩、知报恩者。

  “复次,须菩提,如来知一切法无作,亦是如来知作恩者。须菩提,如来因般若波罗蜜知一切法无作相,得如是智慧,以是因缘故,般若波罗蜜亦如是示诸佛世间。”

  “世尊,若一切法无知者、无见者,云何般若波罗蜜示诸佛世间?”

  “须菩提,如是,如是,一切法无知者、无见者。须菩提,云何一切法无知者?一切法空故。云何一切法无见者?一切法无所依故。是故一切法无知者、无见者。须菩提,如来因般若波罗蜜得如是法,是故般若波罗蜜亦如是示诸佛世间,不见色故示世间,不见受、想、行、识故示世间,般若波罗蜜如是示诸佛世间。”

  “世尊,云何名不见色故示世间?云何名不见受、想、行、识故示世间?”

  “须菩提,若不缘色生色,是名不见色;若不缘受、想、行、识生识,是名不见识;若如是不见世间,是名真见世间。复次,须菩提,世间空,般若波罗蜜如实示世间空;世间离相,般若波罗蜜如实示世间离相;世间净相,般若波罗蜜如实示世间净;世间寂灭,般若波罗蜜如实示世间寂灭。须菩提,般若波罗蜜亦如是示诸佛世间。”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罗蜜为大事故出,般若波罗蜜为不可思议事、不可称事、不可量事、无等等事故出。”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般若波罗蜜为大事故出,为不可思议事、不可称事、不可量事、无等等事故出。

  “须菩提,云何般若波罗蜜为大事故出?为不可思议事、不可称事、不可量事、无等等事故出?须菩提,如来法、佛法、自然法、一切智人法,广大不可思议、不可筹量。是故,须菩提,般若波罗蜜为大事、不可思议事故出。

  “云何般若波罗蜜为不可称事、不可量事故出?须菩提,如来法、佛法、自然法、一切智人法,不可称、不可量。是故,须菩提,般若波罗蜜为不可称不可量事故出。

  “云何般若波罗蜜为无等等事故出?须菩提,一切无与如来等者,何况有胜!是故,须菩提,般若波罗蜜为无等等事故出。”

  “世尊,但如来法、佛法、自然法、一切智人法不可思议、不可称、不可量,色亦不可思议、不可称、不可量,受、想、行、识亦不可思议、不可称、不可量。”

  “须菩提,色亦不可思议、不可称、不可量,受、想、行、识亦不可思议、不可称、不可量,一切法亦不可思议、不可称、不可量。何以故?须菩提,诸法实相中,无心,无心数法。须菩提,色不可称,受、想、行、识亦不可称,一切法亦不可称,此中无有分别故。须菩提,色不可量,受、想、行、识亦不可量,一切法亦不可量。须菩提,何以故色不可量?受、想、行、识不可量?一切法不可量?须菩提,色量无所有不可得,受、想、行、识量无所有不可得,一切法量无所有不可得。须菩提,何以故色量无所有不可得?受、想、行、识量无所有不可得?一切法量无所有不可得?须菩提,色无所有故,受、想、行、识无所有故,一切法无所有故,量不可得。须菩提,于意云何?虚空有心、心数法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以是因缘一切法不可思议,灭诸筹量故名不可思议,灭诸称故名不可称。须菩提,称者即是识业。须菩提,无量者,过诸量故。须菩提,如虚空不可思议、不可称、不可量,诸如来法、佛法、自然法、一切智人法,亦如是不可思议、不可称、不可量。”

  说是不可思议无等等法时,五百比丘、二十比丘尼,不受一切法故,漏尽心得解脱;六万优婆塞、三万优婆夷,于诸法中得法眼净;二十菩萨得无生法忍,于此贤劫皆当成佛。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是深般若波罗蜜为大事故出,乃至为无等等事故出。”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是深般若波罗蜜为大事故出,乃至为无等等事故出。诸佛萨婆若,皆在般若波罗蜜中;一切声闻、辟支佛地,皆在般若波罗蜜中。须菩提,譬如灌顶刹帝利王,若诸城事、诸聚落事,皆付大臣王无所忧。如是,须菩提,诸如来亦如是,所有声闻事、辟支佛事、佛事,皆在般若波罗蜜中,般若波罗蜜能成办其事。是故,须菩提,当知般若波罗蜜为大事故出,乃至为无等等事故出。须菩提,般若波罗蜜,不受不著色故出,不受不著受、想、行、识故出,不受不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故出,乃至萨婆若,亦不受不著故出。”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般若波罗蜜不受萨婆若?不著萨婆若?”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见阿罗汉法可受可著不?”

  “不也,世尊。我不见是法可生著者。”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我亦不见如来法,以不见故不受不著。是故,须菩提,萨婆若不可受、不可著。”

  尔时,欲、色界诸天子白佛言:“世尊,是深般若波罗蜜难解!难得!若能信解深般若波罗蜜者,当知是人已于先世供养诸佛。世尊,若三千大千世界众生皆作信行,于信行地中修行,若一劫、若减一劫;若人一日行深般若波罗蜜,筹量思惟,观忍通利,是福为胜。”

  佛告诸天子:“若善男子、善女人闻是深般若波罗蜜,疾得涅槃;是人于信行地中修行,若一劫、若减一劫,所不能及。”

  尔时,欲、色界诸天子,头面礼佛足绕佛而出,去此不远忽然不现。欲界诸天子还至欲天,色界诸天子还至色天。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菩萨能信解深般若波罗蜜,是人于何命终来生此间?”

  佛告须菩提:“若菩萨闻是深般若波罗蜜,即时信解不疑、不悔、不难,乐见、乐闻、常行,是念不离说般若波罗蜜者,须菩提,譬如新产犊子不离其母,菩萨亦如是,闻深般若波罗蜜,不离说法者,乃至得读诵书写般若波罗蜜。须菩提当知,是菩萨人中命终,还生人中。”

  “世尊,颇有菩萨成就如是功德因缘?于他方世界供养诸佛,于彼命终,来生此间不?”

  “须菩提,有菩萨成就如是功德,于他方世界供养诸佛,于彼命终,来生此间。复次,须菩提,有菩萨成就如是功德,于兜率天上,闻弥勒菩萨说般若波罗蜜,问其中事,于彼命终,来生此间。

  “复次,须菩提,若人先世闻是深般若波罗蜜,不问其义,是人若生人中,心续疑悔难决。须菩提,当知是人于前世不问所致。何以故?于是般若波罗蜜中,心疑悔难决故。

  “复次,须菩提,若人先世若一日、若二日、三日、四日、五日,闻是深般若波罗蜜,问其中事,而不随所说行,是人转身续得闻深般若波罗蜜,问其中事,信心无碍;若离法师,不复问难,还为因缘所牵,失深般若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法应尔。若人虽能问难是深般若波罗蜜,不能随所说行,或时乐闻深般若波罗蜜,或时不乐,其心轻躁如少氎毳,当知是菩萨新发大乘,是菩萨信心不清净,若不为般若波罗蜜所护,于二地中当堕一处,若声闻地、若辟支佛地。”

船喻品第十四

  尔时,佛告须菩提:“譬如大海中,船卒破,其中人若不取木、若板、若浮囊、若死尸,当知是人不到彼岸没水而死。须菩提,其中人若取木、板、浮囊、死尸,当知是人不没水死,安隐无恼得至彼岸。须菩提,菩萨亦如是,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信,有忍,有乐,有净心,有深心,有欲,有解,有舍,有精进,不取般若波罗蜜,当知是人中道退没,堕声闻、辟支佛地。须菩提,若菩萨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信,有忍,有乐,有净心,有深心,有欲,有解,有舍,有精进,取般若波罗蜜,为般若波罗蜜所守护故,中道不退,过声闻、辟支佛地,当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譬如有人持坏瓶,诣河、井、池、泉取水,当知是瓶烂坏,不久还归于地。何以故?瓶未熟故。须菩提,菩萨亦如是,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信,有忍,有乐,有净心,有深心,有欲,有解,有舍,有精进,不为般若波罗蜜方便所护故,当知是人未得萨婆若,中道退转。须菩提,云何为菩萨中道退转?所谓若堕声闻地,若堕辟支佛地。

  “须菩提,譬如有人持熟瓶,诣河、井、池、泉取水,当知是瓶坚固不坏,持水而归。何以故?是瓶熟故。须菩提,菩萨亦如是,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信,有忍,有乐,有净心,有深心,有欲,有解,有舍,有精进,为般若波罗蜜方便所护故,当知是菩萨不中道退转,安隐得到萨婆若。

  “须菩提,譬如大海中,船未被庄治,推著水边载诸财物,当知是船中道漏没散失财物,以是贾客无方便故,多失财物自致忧恼。须菩提,菩萨亦如是,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信乃至进,不为般若波罗蜜方便所护故,未到萨婆若,中道而退失于大宝,而自忧恼失大珍宝。中道没者,堕声闻、辟支佛地。失大珍宝者,失萨婆若宝。

  “须菩提,譬如大海边,船庄治坚牢,推著水中载诸财物,当知是船不中道没,随所至处必能得到。须菩提,菩萨亦如是,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信乃至进,为般若波罗蜜方便所护故,当知是菩萨,不中道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须菩提,法应尔。若菩萨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信乃至进,为般若波罗蜜方便所护故,不堕声闻、辟支佛地,但以是诸功德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譬如老人,年百二十而有杂病风寒冷热。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能从床起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是人或时能起?”

  “世尊,假令能起,不能远行若十里、二十里。何以故?是人已为老病所侵,虽复能起不能远行。”

  “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乃至有精进,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信乃至有进,不为般若波罗蜜方便所护故,未得萨婆若,中道退转,堕声闻、辟支佛地。

  “须菩提,是百二十岁老人,若有风寒冷热之病,欲从床起,有二健人各扶一腋,安慰之言:‘随意所至,我等好相扶持,勿惧中道有所坠落。’须菩提,菩萨亦如是,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信乃至进,为般若波罗蜜方便所护故,当知是菩萨不中道退转,能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