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六祖坛经讲记 第26集

  六祖坛经讲记 第26集

  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慧。何以故?为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若无尘劳,智慧常现,不离自性。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无忆无著,不起誑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於一切法,不取不捨,即是见性成佛道。

  【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慧。】〔一般若〕指本心、自性。自性能生万法,自心能生一切。一悟一切悟,一通一切通。

  【何以故?为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尘劳〕指烦恼。凡夫常生烦恼,悟者常生智慧。

  【若无尘劳,智慧常现,不离自性。】假设核心你真懂,〔智慧〕就取之不尽、用之不绝,否则你一窍不通。在禪宗里,心跟性,有时候常常不分,有时候谈心就是自性,有时候谈自性就是自性。但在其他学派,心跟性很明显地分开,性就是本体,心就是作用。六祖大师告诉你这句话很直接了当,你不需要去求智慧,只要没有烦恼,智慧就现前了。譬如你的烦恼像乌云,只要它散开了,太阳不就出现了吗?!但是你要注意,断烦恼,跟能够接受你的烦恼,哪个比较简单?断,抽刀断水水更流;我接受它不就得了吗?!就像你现在感冒了,你接受你感冒不就好了。如果一再想:「我为什么那么倒楣?为什么会感冒?」接著:「感冒这么久了,为什么不会好?」接著:「什么时候才会好?」接著:「会不会因为这样引发併发症?」接著…,种种烦恼没完没了。你的思维模式不清楚的话,无论你是谁,你的烦恼永远如影隨形,我看你如何修?接受它吧!永嘉大师在《永嘉证道歌》里说:「不除妄想不求真。」不除妄想,也不是要故意去断它,而是接受它。为什么?它如梦幻泡影,我只要明白它了,不要求「定」,不要求「静」,因为你的乱跟动还是一样的,这样的修行,是最轻鬆的,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但是你要真懂,不然你会把鬆散当成修行,当成隨缘,所以你还要真正地去察觉到你的內在。但是很多人的知见没有很强,所以你自己修一段时间,还是要找善知识,跟他说你平时都怎么做,让他找出你的盲点。如果你不问人的话,可能会耽误你自己。〔智慧常现〕,智慧从自性起,〔不离自性〕。

  【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无念〕是《六祖坛经》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无念〕不是没有念,是没有杂念,就是正念,就是念念清净。什么叫杂念?恶念算不算杂念?善念算不算杂念?算,因为你的善念跟恶念是相对的,所以叫杂念。你的善念真正善吗?不一定,你的善念是你自己的概念认知的,真正的善念是什么?就是大家都没有事。你有没有察觉到「大家都没有事」的概念?比如现在的高雄市政府,如果每个礼拜六都办活动,我们会认为市长做得很好;假设换个市长,都没有办活动,这个市长你认为不好,什么都不做。如果全世界都没有任何活动,你看好不好?哦,太清净了,根本就是极乐世界,大家都逍遥自在。所以老子《道德经》最后的结论就是「互不相往来」,这才是老子的理想国;就是你过你的,我过我的,各自隨缘尽份,各自安身立命,互不攀缘。

  下个礼拜是母亲节,各界会表扬模范母亲,为什么要办这个活动?就是因为有一些不孝子;如果不用办,就代表世间的人都很孝顺父母。有时候你去看圣人的书,你不能理解,但你静下来理解,会觉得太美太棒了;你没有彻底去明白这个概念,你的攀缘心是很强烈的。你可以回家做个试验,你的心是时时刻刻要去找个东西的,你一直跟它跑你知道吗?你为什么不看清楚它?你为什么要被它驾驭?你为什么要变成它的奴隶?你现在是活在什么陷阱?活在身心的陷阱。事实上现在是你的妄心在看你的身心,而不是你的自性在看你的身心,这不太一样。用你的自性看你的身心,你是如如不动的;用妄心看你的身心,那是永无寧日的。你在观察你的心,假设你不明白这个道理,观察个二十年也是一样的。有的人心里想抓个什么,就念佛,抓个佛號这还算好;他手上没有东西,他就乱抓;你既然没有办法,那就抓一句佛號吧!他没有办法,你就给他他会的东西。真正能够明白这个概念,就可以悟到〔无念〕的境界。

  【无忆无著,不起誑妄。】[无忆]无妄想。[无著]无执著。[不起誑妄。]为什么要用「誑」字?我们的內心就是「誑」。你的誑心要止息。

  【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用自真如性,]妄心止息,真心就现前,智慧就生起。[以智慧观照,]你平常用妄心在观照,一个开悟见性的人是真如的自性在观照,这当然不一样。

  【於一切法,不取不捨,】这八个字就是《六祖坛经》的修行方法。[於一切法,]就是无论你面对什么,你只要把握〔不取不捨〕。〔不取不捨〕是什么?就是不执著现象,也不否认现象,你不执著现象,你才不会去执取,这个取是执著,是贪取;但叫你不执著现象,並不是叫你去否认它,所以你也不需要故意去排斥它、捨弃它,所以叫不捨。你的內在根本不需要「取」跟「捨」,那是什么境界?那多么舒服!我们一直在取捨。比如你今天要来上《六祖坛经》,你就想:「糟糕了,今天有《六祖坛经》的课,又有別的事情,到底是要去还是不要去?」说不定现在来上课了,中午有事情:「到底是要上一半还是全部?」好,终於上完了:「这个课我听起来道理是不错,但我做不到,到底要不要继续上?」你们不用骗我,你的內在就是这个样子。你到底要怎么样?把这些没有意义的概念都放掉吧!如果没有事,你就来上课;如果今天你要嫁人或娶妻,你就去,其他都叫做没有事,你就来上课,哪需要你在这边取什么捨什么?「师父,你讲得这么简单。」送你一句话:「你讲得那么困难!」谁对?我不跟你爭,这又是取捨了。尤其我们戴眼镜的人,最不喜欢人家叫他一个绰號:「眼镜仔」,以后人家叫你「眼镜仔」,你就叫他「没有眼镜的」,他听了一定觉得很奇怪,以后就不会再这么叫。你可以跳开固定的模式,你看那些禪师,每个人都活泼到极点,为什么?因为他不会抓住固定的概念,所以他要讲什么你不知道。

  现在答案已经出现了,你的问题很简单,你现在的问题就只有几个概念而已,我们凡夫的心只有「憎、爱」两个字,填满你整个心,爱就是贪,憎就是瞋,不论你做什么事情,都离不开这两个字。境,就是你遇到的事情,你所看到的世界。「哦!最近做事很顺利。」「最近做事很不顺。」「最近很如意。」「最近很不如意。」「最近不知道卡到什么?」…最近很顺利你怎么不说你卡到什么?!你怎么不说:「最近卡到財神爷。」你就是活在「憎、爱」这两个字的世界,你的心是这样,你的世界就是这样;其实真的有这些事吗?你根本都在骗自己,只要是你爱的东西,你的认知就是顺境,只要是你討厌、埋怨、排斥的东西,就叫做逆境,这两种状態是敌对的,这根本是无理,你为什么用这样的態度去过人生?境界就是境界,我不小心滑倒,是顺境还是逆境?滑倒就滑倒,哪里有什么顺境逆境?!你种水果,遇到颱风就遇到颱风,平心静气,不要想得那么复杂,也不要想著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原来是你內在有「憎、爱」,所以你看世界有这两种状態,顺境、逆境,强烈的敌对。你干嘛要敌对?这个境就是一个境,你为什么要把它切割开来?!一个西瓜就是一个西瓜,你为什么要把它剖成两半?!一样的道理,你的人生本来就是一颗西瓜,结果你剁剁剁,把西瓜剁成十二块,还说:「这一块很甜,那一块不甜。」人生就是一个境界,境界就是境界,你跟人家讲它叫娑婆世界,你认为它是苦海,那是你心中苦,你认为它是极乐,那是你心中乐,就这么简单。所以《维摩詰经》里谈到:「隨其心净则佛土净。」你心清净,这个世界就清净了。如果你怀疑我这个理论,我当然没有话讲。如果你完全不怀疑,接著就只有一个问题,把「顺、逆」这两个字擦掉。爱的东西不取,討厌的东西不捨,〔不取不捨〕的状態就是隨缘。你真的对佛法越懂,就对隨缘的概念越来越深,你能够隨缘,你就会修行。从此之后,你就是隨缘生活,直到有一天,隨缘自在,只是这样子而已,没有什么別出心裁的。

  如果你觉得〔不取不捨〕境界太高,换成「接受」两个字,骗骗你的脑袋。比如你们下个月来上课,如果有一个你挺喜欢的同学来上课,他来就来,如果有一个你挺討厌的同学来上课,他来就来,这就是接受;接受的概念很好懂,两三句就把人生的问题讲完了。你的內在就是活在「喜欢」和「不喜欢」,接著就开始抱怨外面的世界,怪东怪西。你把这个道理真正懂,就可以为家人说法,不需要讲任何佛学名词,你的孩子也听得懂,这原来就是六祖大师所教的。你说:「有那么简单吗?」简单当中有不简单,不简单当中有简单。「师父,你在说什么?」简单即不简单,不简单即简单,你加个「即」字不就「不二」了吗?!

  【即是见性成佛道。】按照这样修,你有一天自然会明心见性,悟后起修,自然会成佛道。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