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第41课丨佛说的真心,到底存不存在?

第41课丨佛说的真心,到底存不存在?

- 心不是虚无缥缈的 -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佛宠弟,心爱佛故,令我出家。我心何独供养如来,乃至遍历恒沙国土,承事诸佛,及善知识,发大勇猛,行诸一切难行法事,皆用此心?纵令谤法,永退善根,亦因此心。若此发明不是心者,我乃无心同诸土木,离此觉知,更无所有,云何如来说此非心?我实惊怖,兼此大众,无不疑惑,惟垂大悲,开示未悟。

  尔时世尊,开示阿难,及诸大众,欲令心入无生法忍,于狮子座,摩阿难顶,而告之言:如来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阿难,若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叶缕结,诘其根元,咸有体性,纵令虚空,亦有名貌,何况清净妙净明心,性一切心,而自无体?若汝执吝,分别觉观,所了知性,必为心者。

  此心即应离诸一切色香味触诸尘事业,别有全性,如汝今者承听我法,此则因声而有分别,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我非敕汝,执为非心,但汝于心,微细揣摩。若离前尘有分别性,即真汝心;若分别性,离尘无体,斯则前尘分别影事,尘非常住。若变灭时,此心则同龟毛兔角。则汝法身同于断灭,其谁修证,无生法忍?即时阿难,与诸大众,默然自失。佛告阿难:世间一切诸修学人,现前虽成九次第定,不得漏尽成阿罗汉,皆由执此生死妄想误为真实。是故汝今虽得多闻,不成圣果。

  佛已经把阿难的毛病指出来了,说你呢,就是因为你把前尘妄想认做真心了,反而把你的真性给迷惑住了,显现不出来。在这种情况下,阿难就白佛言了,遭到佛说此非汝心的以后呢?一呵,咄,一呵以后就生了惊怖心了。就失去了平常他所依的执著心了。在这种情况下,必然要求佛开示,而且前提条件还说了好多理由,这段理由特别有意思。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是您的宠弟,由于心爱佛才出家的,不但我出家,这是阿难开始叙他的心从善之路,其一个,我是佛弟,当时爱佛故令我出家,用的是这个心。出家以后侍奉诸佛,不但单单供养您释迦牟尼,回小向大以后,遍尽恒沙国土供养一切诸佛,也是用的这个心。发勇猛心亲近善知识,具了正知见,与一切的同行善知识们,共修难行之法事,也是用的这个心,我处处都是用的这个心,那么这只是从善的一面而言。

  纵令谤法开始,就是叙述的是从恶之心,纵令是什么意思?就是必然不会有的事,但是如果是这样的话,所以我们常说纵令,纵令就是我肯定不会去做一阐提谤大乘法,可是纵然我去退了善根,谤大乘法,做一阐提,还是同样用的这个心,你看我为善为恶,都是用的这个心。

  说这个心是虚妄的,那么我就要求佛开示,不是我的心了,我就成了无心之人了,那我跟这些土塑的、木雕的像有什么区别呢?离开这个觉知之心外更没有什么是我的所有,为何如来说我的这个心是非心呢?

  阿难错用这个心,你看他还在这儿信誓旦旦的在这儿叙述,他忘了一个,阿难说的是我不但行善行恶都是用的这个能知能觉之心,现在你说这个心没有,我就没个着落了,你说这个心是分别妄想的话,那么我就不见有一个确定的心在哪里?

  可是他不知道,反言之,我们换一个角度来讲,既然你为善为恶都用的是这个心,说明不论为善为恶都在幻象虚妄之心上,恰恰体现的就是现前一念能为善为恶,遍法界,可以十法界。

  为善就上升,为恶就轮回、堕三途。这所有的这些幻象,当下体现的就是一念真心之体,阿难在一条一条的用着这个真心叙述这个事儿,可是他认作的还是妄想。

  他说我为善的时候怎么样,为恶的时候怎么怎么样,我的分别心就在,你怎么能说没有呢?可是,他忘了说反过来,打开心门看,不论善和恶,皆不离此现前一念法界之真心。为善为恶皆在妙明真心之内所显的妙用。

  我们也有常识,心心心难可寻,宽时遍法界,窄时不容针,一根针都容不下。阿难这里就在找这个针这么大的一个心,所以他就容不下个针。佛怎么说他都觉得不对,自己有理。可是如果就这个心体他把它打开,一转身的话,恰恰他讲的所有过程,当下佛都是给他讲的这个性,明心见性之性。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就又开始说,云何如来说此非心?我实惊怖,就是在座的大众也升起了疑惑,希望如来惟垂大悲,开示未悟,又请佛说法。佛再再给他说法,他还是不悟,又请了。

  在这种情况下,佛就开始示真心有体。他要给阿难讲这个真心之体,既然你说真心之处都是虚妄的,那么虚妄之妄上真心之体,他要给阿难开示。所以在这一段开始,就等于从前面的经文换了一个角度,一个分水岭,前面总是在破,这里开始显。

  尔时世尊开示阿难及诸大众,欲令心入无生法忍,于狮子座,摩阿难顶而告之言。为了开示这里有一个目标,什么叫做无生法忍?你听到忍的时候你认为是一个什么状态呢?忍是一个什么感觉?就是憋屈吗?就是气愤的忿忿不平,然后心里一团怒火强按着在那儿,等着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是这样的吗?这叫忍吗?说我忍得过一时。为什么在佛门里在修行上要讲知次位,能安忍,这个忍严格地讲就是忍可、认知、决定相信的意思。其实换一个角度讲就是我们,在这里应该理解为深刻透彻地认识到,这就叫做忍。

  我们常说忍,不是让你憋屈着,把身憋坏了,把心性都憋坏了,忍就是让你看破。当然这个基本上都在吹牛,我也在吹牛,看不破的,天天一块儿打交道就知道几斤几两,但是能够放下几分就算看破几分,能放一点是一点。哪怕这次还看不破,正在发生的过程中,我心里知道我没看破是不对的,那也算功夫,所以这就叫做忍可。

  在我们修行的次第中有三种忍。第一个叫做生忍,就是一切的顺逆境界,别人毁犯你、谩骂你、诽谤你、冤枉你、诬陷你等等恼害的境界,你能够忍得住。还有别人赞叹你、拍拍你,你也不上当,在别人面前称赞你,称扬歌颂你等等这些你也能忍得住,都能够安心忍耐,而没有傲满之心,这就叫做生忍。这是我们一个修行功德、殊胜功德。

  再一个殊胜功德叫做法忍,所谓法忍,是因为我们有生老病死,一切的疾病也罢,水、火、寒、热、刀杖等等众苦所逼迫的时候,我们还能够安心不动。

  特别是末法时期的学佛人,障碍多,业障多。我们现在饮苦食毒,导致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特别是这个病苦,临往生的时候,病苦来了,怎么办?你一定要能安忍得住。哪怕说大小便失禁,这个坐着轮椅,瘫痪了,一定要安忍得住。这个我们提前常要做这样的预想。因为每个人都会老,谁也不知道哪一刻突然间怎么办呢?这就叫做法忍。

  有好多时候,当我们要往生超凡入圣的时候,你无始以来的业力,冤亲债主哪有那么容易让你走的?那就在临死的时候,顿见分晓,看谁厉害,狭路相逢。你忍得过去就勇者胜,要忍,一定要忍,给自己打气,同修。

  在临终的时候这种开示、助念等等,常要发愿。也成就别人,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时候。别人到这个情境的时候,你要去成就、去发心,不要一退六二五,见了说他快死了,我吓死了,我离的远远的,一定要去发心。这个真正发心最重要了,要知道,你发心的时候,将来回过来就是感的你的果报,成就别人,成就自己。所以对于这种苦迫,苦逼,我们就要能够忍得住,这叫生忍和法忍。

  无生法忍,是非常高的境界了。无生是什么意思?不见一法有起伏。你一旦有起伏,《心经》里面,有生就有灭,有垢净,有增减等等,都是因为有生,包括灭也是因为有生。所以这里的无生法忍,就是证入实相,证入到毕竟心性空性的时候,于三界内外,十法界中,都不见有一点点法能够有少法生有少法灭,不见一个生灭之法。

  这种超情离见,这种境界,只有修行者深入到不生不灭的道理的时候,而且不要忘了,安忍于此境界而不动。不起有见,不起空见,就用如如智对如如理,相扣得紧紧的不动。

  现在有时候,不是没有一点点感觉。我们在琢磨法义的时候,还会有点感觉,或者突然间悟到一个,猛地一个,不由自主的一个境界的时候,都会有这种灵感。可是我们,住不到里面。

  包括我们的出离心,每天功课的相续性,每天的精进度,老想懈怠,这就是没有安忍,住不进去。特别是在无生法,一切境界,每天都缠绕着你,折磨你的时候,你能够不动吗?不动就是无生。

  如如不动,不见一法生一法灭的时候,在讲首楞严的时候叫做一切事究竟坚固。说明不见一法生一法灭,究竟坚固。所以说这里的无生忍,就等于首楞严大定。也就是我们说的如来密因,妙真明心,这里就叫做无生法忍。

  这里为什么说欲令心入无生法忍呢?这里讲到的入,是就着修证而言,因为我们从没有入,进到入,这是由从修、从证而言的。无生法的境界,是从理上而言的,它就是这么个道理,无生法有这么一个真理。忍是从你证的果位、地位上而言的,入无生法。

  佛在这里为了让阿难及在场大众,入首楞严大定,无生法忍这个境界,所以于狮子座,摩阿难顶,先安慰一下阿难说,你别再在那儿,再自己以为说,没有心,找不着了。我现在告你什么?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首先讲到说,怎么会没有一个心呢?

  这里讲唯心所现的时候,在佛门里面,整个一代教法的总纲宗旨,万法唯心,万法唯识,三界唯心,都是说的这个。读《地藏经》觉林菩萨那个,开始觉林菩萨偈中说一切唯心造,人人都皆知,万法唯心。既然是这样的话,如来肯定常说,所以这里说,如来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

  这里的一切因果,其实就是讲到我们的相续色身的轮回,也就是我们的正报,就是我们的身体,生生世世,依这个神识,种现相生,轮回因果,这是叫做一切因果,因为我们的因果就在正报上体现。我们的遭遇就是我们的因果,欲知前因,就看我们这辈子的遭遇。欲知将来的果,就看我们这辈子的这个身体的发心,心促使我们的开言吐语,所有的业力,那么一切因果就是依着我们的正报色身而言。

  世界微尘恰恰指的就是我们的什么?所依的山河大地的依报,乃至凡圣染净一切世间出世间之法,都是唯有一心而起的。我不知道你们读过有一个论典叫《大乘起信论》,里面叫做一心生二门,生心真如门,心生灭门。染净都是唯有一心而现的,皆是由此本心而有他的体性,所以说因心成体。

  所以阿难你不要急,一切世界所有的东西都因心成体,怎么会找不到他的心呢?所以你看下面,又进一步指示到说阿难,若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叶缕结,诘其根元,咸有体性,纵令虚空,亦有名貌,何况清净妙净明心,性一切心,而自无体呢?这就是给阿难说,说你不要怕,所有的这些世界之大类,世界的大有多大?避大而举小,大的我们就不说了,小到说一棵草,一个用这个缕线打成的结,这就是都有体性。

  为什么这里把这个微细处的东西举出来说,微细的东西都有而言,都有心体,何况粗显宏大的物体,一定会有体的所以这里才叫做说乃至草叶缕结。草叶以什么为体?你们理解什么叫做体呢?体性,我们常说皆有体性,体性,到底体性是个什么?什么叫体?叶子以什么为体?叶子就以草为体。

  这里讲到:如此微细的东西都有体,何况,隐而言之,就是言外之意就是说。何况大的,看得见,摸得着,非常宏大的东西。比如:地球,太阳,月亮。

  再进一步而言这是从色法,有碍之色法而言。说看得见的都有体,这是其次。纵然还有看不见的是什么东西呢?纵令虚空,因为无碍,我们摸不着,揪不出来,没有一个相状,就这样的东西。他也会,其实有状可名,有相可貌,有相貌有状态。

  虚空以什么为名貌?虚空以什么为体?以无碍为体。虚空就是,你来回这么招手,他都能够来去自由没有什么东西能障碍,阔虚无碍是他的名和相貌。虚就是阔虚,阔然虚空,虚开的东西。无碍是他的相貌,虚空怎么体现的?就是因为他无有碍。我们说空中飞舞,由于虚空是无碍的,所以柳絮才能空中飞舞,这就是虚空的体性。

  当然这些东西都是随顺世间而有的分别名貌,就是名称和相貌。这样的东西尚有体性,更何况出世间本有的,清净的。什么叫清净呢?清净就是无有垢。净妙的,什么叫净妙呢?就是不染著。什么叫明心呢?就是没有障碍,显明的清白的。何况清净,性净的明,何况这样的真心呢?

  微细的东西都有体,何况大的东西?再说这个能有障碍的色法都有体,虚空都有体,何况有障碍的色法呢?这一切虚空也罢,微细的宏大的色法也罢,他都是随顺世间的假名而立的,这些都有体,何况本来清净的清净妙净明心没有体吗?所以这就告诉阿难,因为阿难着急了。觉得我的心哪儿去了?佛就说是有体。你的真心肯定有体,可是你现在是错认了妄心。

  所以在这里最后加了一句:性一切心而无自体。说明什么呢?一切万法,我们看的见摸不着的这些东西,都是由这个真心中所体现出来的。那么体现出来的妄相幻相的东西都有体,何况性一切心,就是这个性就跟一个动词一样。就是把一切周遍法界的东西,都是以它为心性的。从真心海中所显现出来的影像,怎么会没有体呢?真心海怎么会没有体。枝末都有,根本的东西怎么能没体呢?这就给阿难说了。

原标题:佛说的真心,到底存不存在?丨《楞严经》41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那一座庙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