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第8课丨天天听法,师父竟然说:不要相信我!

第8课丨天天听法,师父竟然说:不要相信我!

- 修正了义 -

  佛法修学次第,信,解,行,证,刚才讲了修因证果,从生信到开解,到起行,到证果,这是修学佛法的常规,离不开修证。但是,你这个修证,这里就依照密因的衡量标准就出现了,了义与不了义之别。

  什么叫做了义?佛门里边有四依,依义不依语,就是听闻佛法时你要依它的弦外之音和言外之意,不要死执这个语言,所以叫依义不依语。依法不依人,人是无常的,就包括宏海法师在这块讲法的时候正知正见上来了,谁把我惹毛了,或者我一下子贪嗔痴忘形了,可能说的知见就错了。从纯粹的知见上来讲的话,我们每个人都是魔,但凡一起心就是错解。

  在《楞严经》里,诸修行人为什么不能够得到出世正定,而最后都成了,要不是魔王,要不是外道,都是大魔头,他还修行,为什么呢?就是用攀缘心作自性解,我们不是念念都在自性中,所以我们现在,有贤圣菩萨示现的,可能会加持我们,一般的凡夫还是在依义,还是忘不了依人,就是有宏海法师在讲《楞严经》,所以我们叫依法不依人。

  依智不依识,依佛讲的智慧、悟性,而不是依你的学识能力,分别见解,你读了多少书,掌握多少知识,记了多少名相。最后一条依,就是依了义不依不了义,所以可见了义之重要性。

  这里说的修证了义,那么我们就知道,这个了义不了义,修证上就会有了义和不了义的差别,什么是了义和不了义?祖师们说世间之理不离开心性二字,世间之事不离开因果二字,世间的理,一切世间出世间之理,包括出世间,我又落一条,世间出世间所有的理,都包括在心性,就是如来藏性里面,但是世出世间一切的事都不能出因果之范畴,那么这个心性就是了义,这个因果就是修证。

  但是在修证上,修证有缘修和真修,证有分证和满证,什么意思呢?如果你以有求之心而修,以分别之见去证,那么这种修证就只能叫做缘修,就是假借方便。我现在是个凡夫,要修成佛果,路上还有阿罗汉,还有菩萨,一次一次的从小到大,从低到高有修有证。

  分别修证,只能叫做缘修,假借缘法,就是你做凡夫的时候你要缘出世间,做阿罗汉的时候你要缘菩萨,要回心向大,所以你要假借有缘,才引诱着往上修,这叫做缘修。如果我们从断惑证真来讲,一路的菩提道上我们先断见思惑,再断尘沙惑,还有无明惑,一步一步的有断有证,这只能叫做分证, 缘修和分证都不叫做了义修证,也不能叫做修证了义,是不了义的。

  什么叫做真修?一念悟性起来,彻见法性真理,就是禅宗的明心见性,明心见性了以后,它的知见就跟佛一模一样,哪怕成佛了,到了证了佛果以后,他的知见还是这么大,这么圆,可是在起修之前,他已经见到这个大,这个圆了,这就叫做真修,而不是缘修。为什么?一下子全部看见了,从起修之时,开始悟到圆悟藏性,不妨幻修幻证。虽然在修,无修而修,本身就是如来密因,如来藏性,不能能修所修,能修所修就出了如来密因,就不是了义了,所以叫无修而修,非事相上的说从染到净的修。

  证而无证不是说,原来没有见到这个,新成就的证,终于我见到了,在你修的时候就见到了,念念都在见,念念都不见,有见就是不见。这个叫做满证而不是分证。

  如果我们一定要从比喻上了知这个,就要明白,首先,什么是修?什么是证?有修有证,因修为修,果证为证,这是从事而修,得入理之证。这就叫做缘修和分证。是不圆满,不了义的。

  什么叫做修证了义?打个比方,比如我们的缘修和分证,是我从第一个台阶上到第二个,上到第十个,上到第八十个,上到一百个,一百个为满,我只能在第一个台阶的时候,我在修,我在证到的是第一个台阶的风光,我上了十个台阶的时候,我证到的是第十个台阶的情形,我到八十个的时候,八十个所见的景色,到一百个以后,才纯粹见到圆满的真实的全体的风光显现。

  但是,如果满证,我在迈第一个台阶的时候,我已经具足了一百个台阶所有的风光,这个能力我已经看到了,只不过我还一个一个在走,可是在走的一二三四五六,十,八十,九十,一百个过程当中,我所有的全体所见,从来都是这一百个风光的情形,这就叫做真修,这就叫做满证。

  虽然在走,可是我哪一处就是这个风光,念念不离这个风光,包括我走也是这一百个风光之中的风光,所以叫做幻修幻证,无修而修,无证而证,这叫做修证了义。什么叫做了义修证?退过来只有修证了义,才能称之为了义修证。把你的悟性拿出来,为什么说只有修证了义法门,才能叫做了义修证?因为修证,有修了义,有修不了义的,只有修了义的,这个修证,才叫做了义修证,只有了义修证才担当得起,叫做正在修证了义。这就叫做了义,只有修证这种法门才称之为满证。

  它的这个修,无修之修,不是我一定今天得对治,从我贪心重了,我就舍,我嗔心重了,我就说慈悲,它不是对治的,一有对治磨练,就有能修之人与所修之法,这不叫了义修证。那么这就叫做了义修,如果你这个证不能够忘心默契之证,不是有一个能证之人和所证之法,这就叫做了义证,没有一个不究竟了义,不是分知分证的,这就叫做了义了。

  并不落这个语言思维,非依文解义之义,这就叫做了义义,具足了这种品格,才可称之为了义修证。了义修证的步骤、情形出现的时候,才能符合我们所说的修证了义。打个比方,都读过《劝发菩提心文》,劝发菩提心文里面有过,若于心外见有众生及佛道,愿度愿成,就说明什么?

  属于功勋不忘,知见不泯,如此发菩提心就叫偏,就不了义,如果知道自性就是众生,所以愿意度,愿意脱,自性就是佛道,愿意成,愿意证,不见一法,离心别有,以虚空之心,发虚空之愿,行虚空之行,证虚空之果,还没有一个虚空之相可得,如是发菩提心就是圆,叫做了义。

  《劝发菩提心文》里面有讲过。这个就叫了义,叫做修证了义,叫做了义修证。那么就本经中来看,祖师在这部经里解的时候,把这个总结为两种门路,为修证了义,就是说用两方面来勘验你是不是在修证了义:

  第一个,用根不用识,就是如果我用识,就是我们第六意识,思维妄想分别,用这个作为修行之因地,因地的时候就是这么一个状态,你求佛果上的不生不灭那种解脱状态,因果是不相符的,你用了识,就不能出什么呀,究竟佛果的这个性,因为你用妄识,就不能出真性,所以在经文里,你看说到,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大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等,就是因为,它用了识而不是用了根。

  当时我读到,什么叫做用根,那根是一个什么状态?比如:耳朵,这叫根,但是不要以为耳朵才是根真正的内涵,就跟我们以为心就是肉团心一样。根是什么呢?你耳朵听声音的闻性,比如我听闻声音的能力,听闻声音的能力,我这会在讲法,我在念佛,这个时候你的闻性在,即使没有声音出现在现场的时候,你的闻性在不在?还在,这就叫性,这就叫根,而不是识,明心见性就是恒守在这上面,就叫圆修圆证,叫了义修证,所以说了义修证。

  首先,我们不能用我们的识,用识的时候,错觉就是一有声音我就以为,声音出来了,我的耳根听到了,万籁俱寂的时候,就以为没有了,这是所有粗心凡夫都会面对的情形和觉的水平,当这个声音没有,你不要忘了,你的闻性还在,始终都在,从来都在,生生世世的轮回中就这么在。这就是《楞严经》,一切经典,没这么透彻的剖析出来,用根不用识,用根的话,我们是依不生灭的圆湛性澄,圆成果地觉么,所以在修行方面的话,用根的话,在经文里的开示是若弃生灭。

  就是这个生灭的心不要管它,观音菩萨,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就盯着我这个闻性,一切都是声音的比量境界。一旦你反观一闻,就把这个心念,依附在闻性上合二为一的时候,只有闻的这个性在,不管我的声音出来了、不说了,这个性始终都在,就恒守真常,守于这个真常,这就是真常,守得久而久之,常光现前,应时根尘就解脱了,就明心见性。这就是修证了义,必须以不生灭因,感不生灭果。

  所以知见不明,功勋不忘,我们现在,包括你没见性之前,怎么讲呢?甚至我们的布施也罢,没有三轮体空,有生灭心,我们的忍辱也罢,都是憋屈着忍。然后在那吹牛我昨天没发火,所有这些都属于知见不明,功勋不忘,甚至助印经书,这个礼拜读诵,放生功德,一切都是以生灭心做,有为心做。得不到不生灭之法,无为之果。可是佛果,唯有佛果是无为之果,这就叫圆修圆证,同时又叫幻修幻证,叫做如来密因。此处表现为修证了义。

  所以记住,要用根不用识,难道念阿弥陀佛,不是有求,有心,记住执持名号,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时就是用根不用识,其次,称性不着相,这是第二个,称性不着相,着相之修是为事相的染修。就是凡在我们事相上还是有个染着,我做了这个,我做了那个,我一定要把这个功德,为什么《行愿品》里面说,众生无尽,烦恼无尽,因为他本来就没有个尽头,圆的啊,不可称,不可说,不可量,有多少,永远有多远,没有多远,就没有远,没有个永远就是这么,当下就是永就是远。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为什么还要去众里寻她千百度,去寻梦呢?这就叫寻梦,所以说这种称性不着相,就是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就是像一开始观音菩萨,当时如来就教观音菩萨闻熏修什么?金刚三昧,但向一门深入。这就叫称性不着相,就一门深入,就反闻闻这个闻性,一门深入就能得六根解脱,不要执着在相上,今天这样明天那样,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所有的取种种相,作种种想。所以叫做称性不着相,就用根不用识这个法门,咬紧了往出来钻,不断再钻再钻,再挖再挖,再打再打,一定会出水,一定会打通,这就叫做称性,就依这个性修,不见性,我永不停歇。

  以前的祖师说一天不悟十天悟,一个月不悟一年悟,年年不悟二十年悟,二十年不悟生生去悟,没有不悟,这叫称性而修。所以一门深入最重要。最近我去协和医院看师兄弟,因为我第一次去的时候是晚上,十点以后只能走急诊,可是急诊离住院部是最远的一条路,自从那天走了急诊以后,我连续半个月只会走急诊,白天我只能走急诊,大门开着我还是走急诊,我就只会走那条路,来了人,来了我们院里的法师,领导们去看,我只会从急诊门把他迎进来,最后又从急诊门送出去。

  半个月以后,我从来没有走其他门,我就走着这条急诊门,所以医院情形,哪个门哪个道,怎么样,一目了然,他怎么来的,这里怎么走的,我全部知道,协和医院基本就熟了,这就叫一门深入,根尘脱落,这就叫用根不用识,称性不着相。称性不着相的时候,又不要有误会,求生西方这不是着相吗,哪里有信啊,求生西方,佛让你就信你就信,佛让你愿你就愿,佛让你念你就念,这就叫称性,佛让我干什么我就什么,从来不自己杜撰主意,从来不去别无他求,那么这就叫不着相。

  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老老实实,就叫不着相,就叫恒守。你不要弄错了。所以求生极乐就是用根不用识,称性不着相。这叫做只有如此,方才能可以什么呀,号称修证了义,了义修证。才能够守定一个标准:如来密因。才能够够得上一个比喻:大佛顶。就是这么经题,这么一下全下来。

原标题:天天听法,师父竟然说:不要相信我!丨《楞严经》8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那一座庙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