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吉祥经》要义浅解

吉祥经 | 作者:网络 [投稿]

  六、远离邪行,美德不移

  佛在偈语中还说:「邪行须禁止,克己不饮酒,美德坚不移,是为最吉祥。」佛说,一个人能够做到以上三点,也称得上是吉祥之事了。佛陀首先要求一个人要远离邪恶的行为。佛教五戒十善主张一个人要严守戒律,多做善业,远离恶行。如果一个人做了邪行之事,不仅触犯了戒律,有的还会触犯法律,受到法律的制裁。

  有人认为,小的邪行对人构不成多大的危害,因而造作了他们也不在意。殊不知,大的罪恶之事都是从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累积起来的。刘备曾教育儿子刘禅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都是警世名言,值得引起我们深思。所以,一个人应当远离生活中的任何不善行为,祇有防微杜渐,才能永远不会做恶业。

  佛陀在偈语中还指出,一个人还应当克制自己,做到不饮酒。对于饮酒的过患,经典中有很多描述,也有很多佛教故事说明了因饮酒引起的悲剧。酒对人的危害,人人都心知肚明,毋庸多加解释。不饮酒不仅对身体有益,而且还可避免各种恶行。

  当一个人能够远离诸邪行,戒除饮酒的嗜好,那么他的德行一定会受到别人的称赞了。

  七、谦恭感恩,听闻正法

  佛在偈语中说:「恭敬与谦让,知足并感恩,及时闻教法,是为最吉祥。」这几句偈语教人待人接物所应当具有的态度。对人恭敬与谦让是一个人谦虚谨慎的表现。对于比我们好的人,我们对他们怀有恭敬与谦让的心态,能够从他们身上学到我们所不具有的优点;对那些不如我们的人,我们对他们恭敬谦让,能够赢得别人的尊重与爱戴。我们都知道,没有人会喜欢那些虽有才华或官位,但骄傲自大的人。其实,恭敬与谦让的态度是每一个人处世时都应当具有的态度。古往今来的很多大思想家、大学问家,都是以这种态度赢得别人的尊重的。

  在对待生活的态度上,我们还要知足感恩。这种知足感恩就是对我们现在所拥有的生活要知足,对我们所享受的别人的劳动成果要有感恩的心。也许你现在的生活与人相比并不尽如人意。如果你不知足,你就会有很多抱怨,当你自己不能够改变现状时,你的这种怨恨就会变为痛苦,使你生活得不快乐。如果你能做到知足感恩,你会感恩你所拥有的一切,从而会有一种好的心境。你还会经常想想很多不如你的人,他们过得还不如你,这样你会对你的生活感到知足。如果你再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你就会感觉到生活的乐趣。

  同时,佛陀还告诉天神,一个修行者还应当以感恩知足的心来听闻教法,不断地思惟修行,他会得到更大的快乐,若能按照上面所说去做,就是最为吉祥之事。

  八、忍耐顺从,树立正信

  佛在偈语中劝人要修忍辱与顺从的品格。佛说:「忍耐与顺从,得见众沙门,适时论信仰,是为最吉祥。」忍耐与顺从的品格是一个学佛者必须具备的品格。从佛陀到历代祖师,在他们修行过程中,都要修忍辱之行,如果不经过这些磨难,一个人便很难有所成就。我们都知道,世事变幻无常,世上不符合自己意愿的事情太多了,对于不如自己意愿的人事,我们就要学会忍耐与顺从,并尽可能加以改变。普贤菩萨在十大愿王中也告诉我们要恒顺众生,学会顺从众生了,你才会与人建立好的人缘。

  有了忍耐与顺从的品格之后,我们才能够跟从众沙门来修道学佛。与沙门谈论有关信仰的众多问题,得到沙门的正确指导。从而得到佛法甘霖的滋润,树立对佛法的正信。这对一位学佛人来说,当是最为吉祥之事了。

  九、领悟正道,实证涅盘

  佛陀在偈语中还谈到了具体的修行方法的问题。佛说:「自治净生活,领悟八正道,实证涅盘法,是为最吉祥。」佛在本偈语中谈到一个人应当善于约束自己,过清净无染的生活。在平时生活中,还要经常修习佛法,体悟佛教八正道的道理。还应按照修习涅盘之法的要求来修行用功。

  佛教中的八正道是八种求取涅盘的正道,又作八圣道,是三十七道品中最能代表佛教之实践法门,即八种通向涅盘解脱之正确方法或途径。八正道的内容包括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释迦世尊在转法轮时,所说离乐欲及苦行之二边,趋向中道,即指此八正道。佛学者若能真正如法修持了八种正道,便可趋证涅盘之果。

  十、心不外求,无忧无恼

  佛陀还劝人要做到心不外求,不被外境所惑,时刻保持一颗清净之心,生活平淡幸福,无忧无恼,便是一种最为吉祥的生活。佛在偈语中云:「八风不动心,无忧无污染,宁静无烦恼,是为最吉祥。」

  佛教的修行,有时候是修的一种心境。在我们的世间,有很多诱惑在吸引着我们,让我们那颗浮躁骚动的心难以平静,心动引起人欲望的增加,当欲望无法实现时,便给人带来了更多的痛苦。若能保持一颗平静的心,便能够少欲少恼,你也就能够品味出生活的味道。

  上述偈语中的八风是指吾人生活上所遇到的「称、讥、毁、誉、利、衰、苦、乐」等八种境界,能影响人之情绪,故形容为风。

  关于「八风不动心」,佛教史上还有则著名的典故。故事说,宋朝苏东坡居士在江北瓜州地方任职,和江南金山寺祇一江之隔,他和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禅师经常谈禅论道。一日,自觉修持有得,撰诗一首,派遣书僮过江,送给佛印禅师印证,诗云: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禅师从书僮手中接看之后,拿笔批了两个字,就叫书僮带回去。苏东坡以为禅师一定会赞赏自己修行参禅的境界,急忙打开禅师之批示,一看,祇见上面写着「放屁」两个字,不禁无名火起,于是乘船过江找禅师理论。

  船快到金山寺时,佛印禅师早站在江边等待苏东坡,苏东坡一见禅师就气呼呼地说:「禅师!我们是至交道友,我的诗,我的修行,你不赞赏也就罢了,怎可骂人呢?」

  禅师若无其事地说:「骂你甚么呀?」

  苏东坡把诗上批的「放屁」两字拿给禅师看。

  禅师呵呵大笑说:「哦!你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吗?怎么『一屁就打过江』了呢?」 苏东坡惭愧不已。

  后人把这段趣事戏称为:「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修行,不是口上说的,行到才是功夫。

  以上是佛陀针对天神如何求得最吉祥的请问,分别从十个不同方面向天神讲述了求得吉祥的方法。佛陀在偈语最后总结说,「依此行持者,无往而不胜,一切处得福,是为最吉祥。」佛陀告诉天神,若人能够按照他偈语中所说的如法行持,他就能够无往不胜,处处得到福德,从而达到最吉祥之境。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