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无量寿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第1课丨学佛,做到这个字就够了

第1课丨学佛,做到这个字就够了

- 《观经》的意义 -

  在此我希望大家都能够发心,为了一切的九法界众生,同生西方极乐世界,摄一切有缘、无缘,同归西方极乐净土,修学净土法门

  这次学习净土宗的根本经典——《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此时此刻赞叹诸位,能够列到这个修行法会之列。在此时此刻,非常荣幸跟大家一起共同种九品莲台的殊胜种子。感恩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切尊法,一切圣贤僧。佛法最大,大哉佛法,不但在人的世界中,乃至九法界世界里面都是公共之法,都可以修,可以成。

  首先修习《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的目标是为了劝大家修习净土法门,谁都知道极乐世界有个阿弥陀佛,有三根普被、九界全收的法门。没有一个人不堪学修,都能成就;没有一个人不能获切实利益,只要有真信切愿。

  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够现前受持,尽管有如此大的知名度,人人都知道阿弥陀佛,这佛号就是阿伽陀药,但是真正能把心依附在其上的又有几个?生有诸佛护念,死有弥陀接引。若能全心投靠,往生净土,莲花托生、横生四土、圆证三不退,必定成佛。

  可如此难信之法,如此不可思议,祖师们很早之前就已预料到了,莫讶一念登十地,须知六字括三乘,净土法门是华严奥藏,法华秘髓。虽然如此平铺直叙,一代教法都是王于三藏经典的核心内容。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此法门是总持法门。

  特别在方等会上无问自说《佛说阿弥陀经》,让大家执持名号,如此苦口婆心,就是为了我们这个时代。在《大集经》里讲到末法时期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正是如此,这么多的人修,不一定有一个最后能成道的。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法都是妙法,但是机堪不堪,另当别说。在《正法念经》里面讲到,所有的修行人在一心一意求道时,都是一味的。

  可是一定要观察十方便,也就是了解这个时节因缘到了什么年代了,流行什么,能够做到什么,如果不搞清楚,没办法。因为若不得时,无方便,是名为失,不名为利。识时务者为俊杰,不了解、不认清,不能因地、因时制宜,不能顺势而为,不仅得不到利益,反而有过失。

  好比现在需要用火,钻木可以取火,可是你拿一块湿木头,则不仅不可行,而且费事费时。又好比需要水,甘蔗里可以榨出水,但你拿一块干透了的甘蔗,是榨不出来的。

  在这种情况下,佛法有正法、末法、像法等等,后五百年,第一个,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个各有五百年,在当时的时候是修定和慧属于正修、正业,忏悔乃至修其他的,属于助业,但转至现在,修忏悔,持名念佛才属于正业,修定修慧属于副业了,因为你修不了了。

  每个同修往往都觉得,一说到根机不够,还是下意识觉得自己是上上上根机,其实都错了。因为要以事实为依据,要以佛法为准绳,生在这个时代,早已知晓我们绝不是上上根机,上上根机者早已了道,我们都是剩下的。

  如此,我们更要知道佛度众生就种种方法,种种方便,比如口说十二部经,用这种法来摄受众生,这是第一。有时候用无量的光明相好,让大家一心系念,这是第二。有时候还会放光现瑞显神通,显

  种种不可思议神通,这是第三。唯有第四种如来有无量名号,有众生系念称名,皆生佛前,这是最后的保证,就是用称名,名号来度众生。

  所以现在,正是称佛名号之时,一定要搞清楚现状。印光法师曾经讲过,如果如来不说净土法门的话,末法众生想在这一世就能了脱生死,是不可能的,一个都没有,出不去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劝修净土,广学多闻,一定要会到净土中来。

  在正法之际尚且说过,九界众生离此门,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不能普利群生,离开净土法门利益不了。为什么每次讲净土法弥勒菩萨一定在列,就是因为龙华三会时,还要把这法脉继承下去,一定要劝生净土,劝修净土。

  更深一层,最核心的问题,是净土法门的他力自力问题。净土法门号称他力本愿,所有的修行方法都属于通途法,都属于靠自己的力量,艰辛跋涉地往佛果上走,唯有净土法门叫做他力本愿,靠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力来成功得度。但临终之时,你真的不怕吗?对他力又有多少信心呢?

  他力跟自力不是两个东西,信他力依然需要用自己的力量去信,但这个力量你有没有发挥出来,不一定的。我们常说他力本愿,对于他力自力,我们要懂得鉴别。如果纯靠他力,自力不努力的话,就成了日本的净土真宗了,他们就是完全靠阿弥陀佛接引,佛也不念了,还可以造恶,说善人都来接引,恶人更加要接引了,恶人更苦。而且别人在念佛的时候,他还问你为什么要念,说明你不信,我一句都不念,我就信。这个理上好像能说得通,事上行不通,没有这回事,不能够纯靠他力。

  但如果你纯靠自力,不靠他力,又成了难行法,不是横超法。所以需要理清一下,这两种都不对。净土法门是自力的信愿念佛,和佛的本愿力接引相结合的二力法门,印光法师也讲过,自力佛力二皆具足的就是净土法门,已断惑业,烦恼全部断了的,速证法身。

  烦恼一丝一毫没有断的,带业往生,都能够往生。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于他力自力有了些了解,但在什么情况下用自力呢?尽形寿往生之前,要卯足了劲提起佛号念,这是自力,体现我们的真信和切愿,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或者万善同修,回向往生,乃至听闻正法,读诵经典,劝进行者随缘弘法利生都要做到事和理,同时尽力而为,这就叫自力,一切都是往生资粮。

  如果实在做不到,千万不要以为这会影响往生。真正要往生,一句佛号,乃至一部经典也是往生的正业,随分随力地自力的信愿往那儿靠,这辈子要表达你的往生心,用自力来表达。如果说自力圆满了,一点儿都不用怀疑,必定往生。也就是说我们接引往生根本跟你无关,全靠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一定要搞清楚。

  我们这辈子能否得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因为相信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相信自己的愿力跟他的愿力对接,能不能往生全是佛的功德,跟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我能否往生,就靠阿弥陀佛了,能不能往生不是我的事,是他的事,他说了必定往生,我就相信一定往生,全靠的用的是他力,没有自力,这个不容怀疑,一定要生起决定的信心。

  在《观无量寿经》里说到,上品上生者:法子,我们都是信佛的法子,佛法的子孙。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义,是故我今来迎接汝。我来接你。

  中品讲到:法子,汝今清净发无上道心,我来迎汝。中品上生里又讲到: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就是因为你念佛念得罪业消了。特别是在《佛说阿弥陀经》里讲到,若一日若二日,七日嘛,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临命终时,现在其前,来接引,来安心,一点烦恼生不起来,恐惧心都没有,一切恐惧,为作大安,这个时候,顺理成章往生。

  因为你相信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发愿往生极乐世界,纯靠他力,跟自力无关,真正的自力要在靠他力的自力上来显现,这样来立足,这叫做搞清楚了他力自力。也就是感通佛力,需要我们这辈子尽情地努力,如果你有偷心,说明你对佛的信心不够,对于愿力没有丝丝入扣,有偷心,当然往生不了。

  如果你在这方面往没有偷心,全身心地靠倒,决定往生,不用怀疑,因为那是佛的事,不是你的事。之所以讲《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的玄谈,就是希望大家了解自力他力,特别是九品往生章里下品下生,五逆十恶的罪人都能够临终十念,念念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这都是佛说的,佛的广长舌不打妄语。

  众所周知,《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和《观无量寿经》,这净土三经是净土所依的根本经典,依照着古德对于这三部根本经典所宣的义理,《阿弥陀经》讲的是信门,由信心入门;《无量寿经》讲的是愿门,由愿力;《观无量寿经》主要讲的是行门。

  所以佛说这部经典也有甚深的隐义,密义在其中,围绕净土资粮展开根本的学修,血脉,法脉就是信愿行,三部资粮,三部经典。《观经》以行门为根本,闻思,最后落实到以行门为主,建立缘起,不落于口舌,这是久久而生的弊病。一代佛法里,特别是净土,都是以行为根本,要真修实干的。

  真修实干有两重,一个是念,不管散心,正心,功课数量等等,不计较,只管念。每天都要念,如果念不起来就要有功课,如果功课还是想不起来,就要提珠子,不断地转,这是吹不了牛的。二一个真修实干要消归自心,真的相信有极乐世界,真的决定发愿要往生,绝不想再继续轮回,这些都是要真的,想要瞒天过海,但你瞒不了自己,这也叫真修实干。

  这就是用行门来开展净土之路,彻悟禅师曾经讲过,为什么不能够死心念佛呢?为什么不能够真发真信切愿呢?就是因为你不能够念,就是你的愿不够切,因为你的信不够真。一旦念佛的时候,举行起来的时候,就把信愿已经连带其中了,才称之为净土真修行人,所以管他三七二十一,放开了去念,这就是《观无量寿佛经》从行门入手,立足本位。

  立足本位,行门入手以后,要锁死。念佛也有好几种,持名念佛为最上。《观无量寿经》掀开经书里边都是十六种观法,每一种观法都层层递进,最后是观佛的报身,乃至劣应(身)观,杂观,三辈九品,为什么要讲持名念佛呢?难道非得这么执著,这么教条,禁锢在一条窄的路线上吗?

  在《观经》中最主要的内容,比如净业三福,稍微读诵过的都知道,往生净土三世诸佛的净业资粮开始就是净业三福。奉侍师长,孝养父母,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人天福,世间的善;大家能够持戒,不犯威仪等等,这叫做戒善,是二乘的善,就是罗汉的善。还有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叫做行善了,真正地起行了,这叫做大乘善,大乘福。

  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版块,为什么一定要落脚到持名念佛呢?十六观法里,从开始的落日观,有时候会想到,为什么极乐世界在西方,因为太阳就在西方,东升西落每一天的日落之时就是一天的归根结底之时,就在西方,这也有表法。所以十六种观法从第一个就叫落日,先从落日开始演习,后来的水观,地观,树观,乃至这个上辈,中辈,下辈。一般都把十六种观法整个占据了这部经典的核心内容,最大的篇幅。

  可是我们要知道,这部经典里把这十六种观法,前十三种叫做定善,就是要端坐思维,而且对着西方,也不能在行中,不能在走中,不能在卧中,必须端身正坐,这是《观经》跟其他观法不一样的地方。后三种观法,三辈九品称之为散善,是为末世的凡夫,浊恶世的凡夫所开设的,难道修持方法就一定要落脚到持名念佛吗?

  在之后的文章中,我们为大家解惑。十六种观法后,有一句话,佛嘱托阿难的时候,说汝好持是语,持就是执持,是语就是这句话,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净业三福,圆发三心,十六观法讲完之后,经典要结束了,佛嘱托阿难说,你好好说这句话,就是念阿弥陀佛。

  后来祖师做注解的时候,千里来龙,血脉最后发现了,意思是龙脉就在这儿,观虽十六,言佛便周。只要你念佛,就具足。善导大师说定善两门利益的时候,最后说到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阿弥陀佛。就是佛的根本的欲说还休的部分,最后才说出来的这一句根本情怀,就是要你执持名号。其他的都可以不,就这个事绝不可以不,我们说的来龙去脉,千里来龙最后血脉就在这,以实修为本,持名念佛为最上,故而我们要讲这部《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原标题:学佛,做到这个字就够了丨《观经》1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那一座庙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