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浅释-第七品利益存亡品第七
利益存亡品就是“读诵、受持《地藏经》的人有什么利益”的意思。地藏王菩萨能利益人天,度众生有十二种办法。这时地藏王菩萨对佛说了,世尊,我观见南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非是罪。众生起心动念,无非是罪、无非是业。这是给咱们地球人下的定性的结论。这种结论不容易下,更不容易抹去。whdgm期间,如果说你是反动派,你立刻就被打倒。下结论就是把人推向另一种境界。
咱们这个星球的人多是由业牵而来,受业报而来。不客气地说,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的了业、造业、受报中度过的。极少一部分人不是这样,有的是化身菩萨,为度众生而来;也有的是修得果位的罗汉,今生了生脱死来了。
咱们普通人不能因此而自暴自弃,认为反正我怎么都是造业,就不再积善。今生来,一是了业,二也是给我们一次机会。这一生的造作,可以决定你何时再为人。只有脱生人,才可以学佛修道、出离生死。
通常情况下,至少五百世才能再脱生为人。只有学佛的人可以突破常规,“这生没有出离,我发誓下生还要出家,童真入道。”或者“这生我是俗人,下生我一定出家。”只有这样发心,可以人转人,否则最善的人也要隔五百世才能再脱生为人。这五百世,具体是多少年不一定。因为一生一死为一世,如果脱生为小虫子,十天二十天就死了,这一世就快;如果生前行善,有福报脱生到天上,一世的时间就长。
业是我们生到这个世界的根,根是苦本,业惑之身来此环境,感召的身体不同,人、猫、狗等各种动物千差万别,都是业牵而来,不造业不来。除人之外,其他道上的众生都神识不全。但是龙和人不一样,龙道的龙比人的功德大,有神通。人类科学不能发现它们,有人看到画上龙的形象,真正的龙并非那样,要比那些短点、粗点,丑陋一点。有人看到金色、红色的龙是天龙,是忉利天护法之龙,千真万确。世间的龙能现人形,没有修证功夫的人,龙在眼前你也不认识。这个世间还有龙皈依人,做人的弟子,但那一定是行菩萨道的人。龙可以隐形于世,难于发现,龙宫更难被发现。龙宫在海底陆地的洞穴里,钻探几千米也找不到。土龙在深潭底下的陆地内,人类也很难找到。
为什么龙有神通?因为他前世是念佛人,犯了淫戒,才堕落龙道。龙道属于畜生道,有生老病死苦,有乐,比人安逸,比人寿命长。人一生活几十年,龙可以活一万年。所以学佛人千万别犯戒,特别是在家人。就算修行多年,倘若把握不好一念,犯了邪淫戒,就会堕落龙道,不能往生。
所以我们学佛人一定注意,不能迷失本性,以假为真。来时喝了迷魂汤,到此就是入了迷魂阵,出生以后被第七意识的本能牵着走,认为有身就是我,不识宇宙人生真相,长大以后随着别人以假为真。由于颠倒,认六贼(六贼是眼、耳、鼻、舌、身、意)为子,自劫家财,逐境生念,忘本逐末。处处以我为中心,利益自己为标准,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贪求供养。现在的人讲博弈,不管怎样,赢了就行,所以不占别人便宜就等于自己吃亏。处处算计别人(贪、瞋、痴,慢,疑),忙于财、色、名、食、睡。佛家将此类现象描绘为杀、盗、淫、妄;世俗描绘成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
动念为罪,动念就有内动力,有内动力,就产生因果,不达目的绝不罢手,这就是刚强众生,人类就这么刚强。佛给人类下的定义分毫不差。
我这是简单的说,让大家知道《地藏经》这部分的真实意思,让你们明白,听一回地藏经,你听懂没有?理解到这个层次没有?理解到这个程度最好,理解不到听了这么说供大家共勉。
暂获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恶缘,念念增益。这位菩萨向佛请法,世间人暂时获得点善力,多退初心,若遇恶缘,不用教,越增加越多。这里我不说世人,只说学佛人,说学佛人有针对性,咱们能够共勉。这一生得到人身难,学佛修道更难。有的学佛人,读了几本佛经,听了几句善知识讲佛法,也知道念佛、积功德。却仍以贪求心修有为法,求速成就。就是不想吃苦,贪求方便不依法而行。这种贪心求法修道者,得人天福报,生人天。对于生人天,一些世人感觉挺好,事实上,修行人知道生人天可怕。因为天福有享尽那一天,而平时享乐不知道修习佛法,五衰现前,想学佛为时已晚。人修行佛法,特别是修了一年、两年、三年、五年,看不到什么效果,着急啊!但是一打坐,腿疼啊!一看没学佛的人活的自在潇洒,念头一转,“我也不学了”,这是在家人多退初心。出家人也有,年纪轻的出几天家就还俗了。地藏王菩萨下的结论,一点也不差。
再说若遇恶缘。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过去讲,三人是老虎。一个人说东城山上有老虎,你不信,因为知道这个山上不可能有老虎。但第二个人慌慌张张跑来也这么说,而且还都是你的亲人朋友,你就开始犹豫不决,等第三个人也说山上有老虎的时候,你就彻底相信了。学佛遇恶因缘就是如此。
一开始学佛,周围的近人就开始说,“你可别信,哪来的这事儿啊?好好的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吧。”他们越这么说,你学佛的心越坚固。过了几天又有亲人劝,“听说你还吃素了,怎么这么傻啊?这个世界有几个学成的?哪有地狱,哪来的菩萨?都是人说的,佛经不也是人说的吗?释迦牟尼佛不也是人吗?”这么一劝你就有点迷糊。明天朋友又来劝了,你学佛信心一动摇,就不学了,爱打麻将就打麻将去吧,这就叫“三人是老虎”。俗话说“好汉架不住三窜倒”。这一关过不去,这就叫遇恶因缘。
这些恶缘为什么能被我们接受?因为这些都是我们身边的亲人、近人和知心朋友,都是从善意出发的恶缘,笑里藏刀。他没坏你的意思,完全是对你好,你才能相信。那是糖衣里面有炮弹,你也不知道有炮弹,人在顺境的时候不好转境,逆境当中相对好转一点。
所以说在世间学佛的人,在这个问题上,你要没有这个坚固心,择法眼,你就容易被贪著心所转。
人人内心有一个贪著心,这个贪著心即第七意识有传导作用,这个作用哪来的,他直接受我们的魄元神指使,人身有七魄住体。七魄就直接替你当家了,你的管家替你管着呢,替你当家作主了。你的真我没听到汇报,汇报你也听不着、指示不了。人体的奥妙就在于此。第七意识的执著本能都来自我们七魄。七魄当中最重要的两魄会帮你打坏主意的。
事实上只有顺着你的人,为你好的人,才能把你带到恶的境界上去。我们这个世界的人都是冤亲债主互相搀扶,谁也出离不了。所以说你要理解“恶因缘”的内涵,别人辱你、骂你、打你不是恶因缘;身旁不学佛修道的近人、亲人,才是你要小心警惕的恶因缘。
我们学佛人一定要保持平常心。出家人在这个问题上也要注意,遇到真正的善知识不容易。
whdgm期间有一个“断层”的问题,这二十年,一些老传统、老僧人不住世,新出家的人对真正的佛法又了解甚少。中国人有一个随众心理,一随众就把你坑了,学佛的人不能随众。对于学佛来讲,真理就在少数人手里。这个世界上成佛的就一个释迦牟尼佛,从他入涅槃到现在,多少亿人生死于这个世界,多少亿人中也没再出来第二个释迦牟尼佛,没人能悟到他那个境界,这就是少数,而且是极少数。因此学佛人要把握住自己,不要盲目随众。
初发心的人很难识别出恶缘,因为恶缘是以善缘的形式出现,人们就被美丽的外表迷惑了。人长的不漂亮还好点,越漂亮越容易出轨,所谓“红颜祸水”。因此对于外表美丽的事物,学佛人不得不防,重要的是把握住自己。有偈云,“一言无善恶,离道即为邪。起念分天地,十界任君择。有得大挂碍,性空方可真。般若是金船,自做掌舵人。”自己的船必须自己做掌舵人,如果七魄当家打坏主意,亲朋好友还帮你出坏主意,那结恶因缘就是你自己的事情了。这个世界证悟的人少,亲朋好友当中没有证悟的你就自作掌舵人。
人遇到恶缘后,多会随恶缘而去。比如有的人四十岁就念佛,念到七十多岁了,遇恶因缘不念了。老伴儿过世了,得找后老伴儿,还得找个年轻的,得把青春时光找回来;三十多年没吃肉,又吃上了,吃肉比以前还多两倍,要把少吃的吃回来。我遇到过这种人,吃一段儿素以后,终于又开荤吃肉了,越吃越香,这就叫恶因缘,这就叫把握不住自己。这个时候功德不具足,加上没有静坐的功夫,业力现前。
静坐有什么好处?一是加速身体的血液循环。静坐时腿上的血液循环减慢,把血液都补充到大脑,大脑含氧量增加。坐完以后,头脑清醒。另外,静坐念佛的时候,体内发生一种光合作用,身体能够吸收宇宙的能量,所以打坐能使人身心安稳。
佛接着说,世间这样的人如走泥潭,身背重物。世间人不仅如此,还得遇恶因缘,越走越重,抬腿都很困难。学佛的人没打几天坐,身体就来病,烦恼也多,修不进去,这就是业障现前。这样的人叫功德不具足。功德中有福报。功德不具足就是福报不够。在功德当中,福和慧必须双具足的,福在慧前,福不具足,你想修慧,麻烦就来了。就像有人刚想在屋里说点话,办点事儿,外边来债主了,“你还欠我钱呢。”你不开门,他给你砸开。我们身体就是这样,我刚要修,他就来要债来了,身体马上出病,烦恼事马上就来,如影随形。
现在我提醒大家,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修行人没有道的时候在世上修,一旦有道立刻就躲起来,一生就带一两个弟子,多了就不带了,带一两个足矣!他怕什么啊?他怕你、怕我,他怕世人。
这里有人问:有没有即身成佛的法门啊?有,怎么个即身成佛?若谁家藏有世界罕见的宝贝,或者是珍奇无比的东西,肯定把他藏起来,怕别人知道,就要把他严密的封锁保存,宝箱藏于密室恐人观。这是世间的比喻,但是从佛法上来说,法法平等。这里有人想学佛法,想学佛法你就得把你原有这些东西都放下,你才能学,让你放下的时候你才能一门深入,他却说这都是我这些年这参的佛法,那参的佛法,把这些佛法变成你的知见障,佛法是好的,到你身上就变了,自觉不自觉的就把它变了。所以说这个世界上的众生,咱们学佛的人和世俗人都一样,身负重物,如走泥潭,非常艰难地跋涉着,所以有修为的人我们不容易见到,即使见到了求法的机缘也很难,即使见到了有一面之缘,想得到什么,据我所知也是不可能的。
这个世界上的人,习恶众生,活着的时候就造业,最轻的业也要隔五百世才能转人身一次,而稍重一点的就要经千万亿劫才转人身一次,要是作恶的人,要经三个千佛出世,三个八万四千大劫以后才做一次人,做完人以后有的堕地狱。所以佛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有人几大劫听闻不到,有的人八万四千大劫闻不到,有人隔多少个八万四千大劫也都闻不到,就这么难。
不要以为我今天听闻佛法了,这多简单或这算什么。这样想你可大错特错了,没有大因缘都听不到。咱们这个世界上66亿人,有几人在这坐着听佛法的,不多吧,跟 66亿比起来是不是大因缘啊?无量劫以来我们听闻过这部经没有啊?很难说。有的人多少世都受持这部经典,有的人没有。
忉利天宫神通品 第一卷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各遣侍者,问讯世尊。是时,如来含笑,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所谓大圆满光明云、大慈悲光明云、大智慧光明云、大般若光明云、大三昧光明
地藏经译文 自序 记得还在初中时期,我母亲同我姑妈两人学《地藏经》。她们虽然还没摘掉“文盲”的帽子,但是学《地藏经》还是很用功的。遇到经文里边不认识的字或难懂的句子,便来请教我这个“小先生”。我从小受我父亲薰陶,在初中时期已经似懂非懂地看完了《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吴承恩、罗贯中、施耐庵的中华书局加注的原版,佛经也看
地藏菩萨本愿经 卷上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各遣侍者,问讯世尊。
1 许多人不赞成善男、信女在家里诵《地藏经》的第一个理由(1)误解《地藏经》是「超渡鬼魂」的经典 许多人皆告诫在家居士及一般善男、信女,不能在家里「读诵《地藏经》,原因是一般人误认为《地藏经》是「超渡鬼魂」的经典,《地藏经》中又有「许多鬼神、鬼王……等名词出现」,恐怕在家里读诵《地藏经》时「引鬼入门」,所以多不鼓励「在家人」
地藏经回向文: (合掌)弟子XXX愿以此所诵《地藏经》第(几)部(或念佛菩萨圣号X万声)之功德,回向给弟子(或指定他人)XXX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历代宗亲。祈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做主,超拨他们,令业障消除,离苦得乐,往生净土。弟子XXX真心求忏悔。(念三遍)
什么是地藏经?地藏经属于地藏三经之一,又称《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地藏本誓力经》。凡二卷,收于《大正藏》第十三册,唐代实叉难陀译。本经叙说地藏菩萨之本愿功德,及本生之誓愿,强调地藏菩萨不可思议之大愿力。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腰;第二重就是忉利天,在须弥山的山巅,通俗都叫他做三十三天的。这忉利天的天王,名叫释提桓因,也叫帝释,他从前本是一个平常的女人,这时候有一尊迦叶佛寂灭了,他便发起愿心
如何诵读《地藏经》? 诵经前恭请: 恭请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三遍) 诵经中: 1、从“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遍)开始,到“无上甚深微妙法……进入正文:地藏菩萨本愿经,连诵 13 品到“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三遍),然后补缺真言和补缺圆满真言,再回向,皈依,结束。其他的真言咒语等可以省略。
《地藏经》中没有谈到什么时间段,晚上不能读。大家总认为这个和鬼神去打交道的,晚上不能读,这是邪知邪见。我们为什么说要弘扬《地藏经》,我们读的时候会有一部分众生在听,但是我们用的是真诚的心,用的是正知正见的正能量,那我们是什么?把地藏法门传给一切六道受苦众生,他们听到这部经以后,也能像我们一样,来如教修行,他们就能
《地藏经》读诵仪轨 往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忏悔 (三遍)恭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三遍)香赞: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遍)
第一章 忉利天宫的神通 就象我们所听到的,有一次,佛祖在忉利天宫为他的母亲解说佛法。那时,十方无量世界的、无数亿的佛和大菩萨都来集会,称赞、感叹释迦牟尼佛能在命浊(众生因为烦恼,身心交瘁、寿命短促);众生浊(世界上的人大多数有不好的习惯,身心不净);烦恼浊(世界上的人贪恋爱欲,为一点小事就起争端、产生烦恼);
居士在家诵经时,应根据当前拿到的法本中的仪轨和经文内容,依次读诵。《地藏经》共有三卷,如果分开诵,可按以下两种情况,灵活处理。第一种情况:长时间分开。有的居士一天诵一卷《地藏经》,三天完成一部。这样一来,每一卷《地藏经》便是一次定课,要有完整的仪轨。就当前流通的法本而言,其仪轨的内容依次是:炉
诵《地藏经》的出处是哪里呢?给亡者诵《地藏经》可以让他得到利益,出处就是《地藏经》里面说的。《地藏经》里面说一个人临终的时候,给他念一佛名、一菩萨名,或者诵《地藏经》一字一句,都可以让他得到利益。那是可以的,这个没有问题。但是如果在助念的时候,就可以不诵《地藏经》,以念佛为主。如果旁边另外一个房间,有人给他诵《地藏经》
还记得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第一次接触这部经时的情景:我一整夜,就把这部经念了一遍,不仅念了一遍经文,我记得当时有一部《地藏经白话解释》,就是那个范古农校正的一部《地藏经白话解释》。我这个人学佛也有点心急,一黑夜就把《地藏经白话解释》看完了,太令人感动了!就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一样。那一年是1972年,我二十岁。
尊敬的各位学员,时间很仓促,各位呢也很辛苦,应该说,能从世界各地聚集在五台山文殊菩萨的道场,这是缘分。过去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我们这些人都是有缘——大家同聚会,都是有缘人。五台山呢,是千年的道场,拥有千年的古刹,五台山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我们今天来此是来接受菩萨的度化、净化、感化、摄化。
佛经中常讲善男子、善女人,但在诸经中,对善的衡量标准也有所不同。《地藏经》中的善男子、善女人,指对地藏法门有绝对信心的人,这些人不但仰慕地藏菩萨的大愿功德,还对地藏法门无比崇仰奉行,即经中所讲的闻名、赞礼、灭罪、获福。
在《地藏经》上说,至心称念地藏王菩萨,或者诵经、礼拜供养地藏王菩萨,会得二十八种利益。所以虔诚地念地藏王菩萨,恭敬地念地藏王菩萨乃至礼拜地藏王菩萨,和虔诚恭敬地诵《地藏经》,功德当然是一样的。但是假如你念一声地藏王菩萨,和念一部《地藏经》,那从数量上肯定是不一样的。你念一声地藏王菩萨一句,而念一部《地藏经》得多少句?所以
佛教传入中国后,大约唐朝时期,《地藏菩萨本愿经》传入汉地,以建立地藏菩萨信仰,诵经修善,持诵圣号,超度已逝父母度尽苦难,远离六道,终成佛道,而传播甚广,被称为佛门孝经。据《地藏经》载,过去,有一位婆罗门圣女,其母亲在世时常信邪法,杀生害命,轻慢三宝,经圣女多次劝导,母亲依旧不信,死后堕在无间地狱,受尽苦难。圣女欲救其母,
主命鬼王并没有不阻止恶道鬼神引接亡人,而是一直在努力的阻止恶道鬼神引接亡人,只是亡人并未能依止善导罢了。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临命终的众生之所以会堕落恶道,根本原因在于业力轮回,即由往昔所造恶业所致,“恶道鬼神的接引”只是亡人堕落恶道的一份助缘而已。也正是由于这种业感因果的必然性,《地藏经》此品才劝令众生信受主命鬼王的
农历七月,在佛教中被称为“福田月”,“孝亲月”,“地藏月”,此月中有盂兰盆节,大势至菩萨圣诞,地藏王菩萨圣诞等殊胜吉日。是我们得以藉由供养,修行回向,从而培植福田、报恩孝亲、超生度亡的殊胜良机。敬请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愿以此功德,救拔无量劫中父母师长,六亲眷属,冤亲债主,出离生死轮回,趣入菩提正道。愿命终婴灵,因此
在我们四周围,确实有许多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众生。在我们诵经的时候它们是来求超度的,我们诵经的时候它们就在旁边听经,这是一件好事,不用害怕。它们会护持拥护我们的,将来它们都是我们的护法善神。我们在诵经的时候无论是诵《地藏经》还是《阿弥陀经》还是其他经典,一定要恭敬,要真诚,要专心致志,让所有的众生都能够得到利益。
佛法中“善恶的标准”并不依“凡夫的心”来评判,而是以佛法的价值观来作为判断、思维的标准。佛法认为,凡夫众生以“有我”之心去造作一切善法,皆不能得到真正解脱。也就是说,凡夫日常所思所为的善,并不一定能够与解脱道相应,这是因为凡夫的心中有“我相”。
《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汉传佛教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也是汉传佛教一个影响深远的宗派——华严宗的理论根据。《华严经》从印度传译到汉地始于东晋,前后经由三次翻译,有三个译本。第一次翻译在东晋时期。公元418年到421年,在建业(今南京)道场寺,有一位印度高僧佛驮跋陀罗,由他主持翻译了六十
《大宝积经》,共一百二十卷,是一部丛书体裁的经集,收在《大正藏》第十一册。玄奘在示寂前一年(663)曾试译过几行,因为体力不支不得不停顿下来。菩提流志从神龙二年(706)开始编译,历时七载,在先天二年(713)完毕,完成了玄奘未尽的伟业。他利用《宝积经》
《圆觉经》,是描述如来境界、阐扬诸法实相、彰显圆满觉性的重要经典,素有『三藏十二部的眼目』之称。经文阐述了一切法都是圆觉妙心的显现,每一法都周遍法界,觉性同样也是周遍法界、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道理。指出:众生与佛,觉性平等,没有差异,只是因为
这首偈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论议人时,就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以佛陀的正法,摧伏外道的邪见和论议。见论议人:“论议”是说通过问答的形式等,分别阐述诸法的义理。其目的是使对方了解论理,明了法义,重在显明真理。佛在世时,比丘们常常就某一义理或论题等展开论议。著名的迦旃延尊者就是因为思惟敏捷,辩才无碍
这一愿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身无铠甲、手无兵仗的军人时就会发愿,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永远舍离不善的身口意三业,趣于善道。见无铠仗:“铠”即铠甲。古时战斗中穿戴的铠甲战衣,可以防身。“仗”是弓、矛、剑、戟等兵器的总称,即兵仗、器仗。
此时世尊思维此梵志性格儒雅纯善质直,常为了求知而来请问,不是来惹麻烦的。他如果要问应当随意回答。佛就说:犊子。善哉善哉。随意提问吧,我会回答的。
这时世尊告诉憍陈如:色是无常。因灭色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色,受想行识也是无常。因灭此识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识。憍陈如。色即是苦,因灭此色而获得解脱安乐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憍陈如。色即是空,因灭空色而获得解脱非空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
居士问:《金刚经》上说:“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何理解请师父开示!一如师父答:把所有的虚妄,就是一切相都是因缘和合的,所有的像都是生灭的变化的,无常的,他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对我们众生来说第一个就是破相证性。因为相是一个虚幻,因缘和合的假象。
迦叶菩萨说:世尊。一切法的意思不确定。为什么呢?如来有时说是善不善。有时说为四念处观。有时说是十二入。有时说是善知识。有时说是十二因缘。有时说是众生。有时说是正见邪见。有时说十二部经。有时说即是二谛。
善男子。虚空之性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佛性也一样。善男子。虚空非过去,因为无现在。法如果有现在则可说过去,因无现在所以无过去,也无现在,因为无未来,法如果有未来则可说现在,因无未来所以无现在也。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