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菩提路 玄奘之路 鸠摩罗什传奇 虚云长老传奇 因果报应录 不可思议的因果现象 大德讲故事 《须菩提》故事集 迦旃延 阿那律 优波离 大迦叶 阿难陀 正法眼藏 舍利弗 罗睺罗 目犍连 富楼那 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 哲理小故事 人间巧喻 禅宗故事 禅宗小故事 佛陀教你不生气 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佛陀的圣弟子传 名人轶事 罗汉菜 百喻故事广释 春去春又来 雷锋的故事 释迦牟尼佛传 行禅 妙善公主 释迦牟尼故事 玄奘大师西行故事 假因谤圣 堕无间狱 慈济心灯 金玉良言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法苑珠林(卷六)白话 因果原理 马车故事 朋友集 世间百态 关于王永庆的故事 做人的佛法 哼哈一如说 禅理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

重阳节话重阳

哲理故事 | 作者:网络 [投稿]

草萋萋,雨催凉,一袭北风去忧伤;

枝弯弯,果飘香,一秋收获添欢畅。

进入10月,天气透出了丝丝凉意。一场大风,吹走了烟雾,吹落了残叶,拉开了阴云密布。秋高气爽,艳阳高照,人们从阴霾中走出,心情灿烂。重阳节来了!

我国传统文化闻名世界,民间节日盛多,每一个节日都有一个或神秘或凄惨或美丽的传说。

农历九月九日,就是传统的节日之一。重阳佳节,寓意深远,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天高气爽、硕果累累、菊花盛开、丹桂飘香,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先民们于是有了赏菊闻香、登高望远的雅兴。

综上所述,古人认为九月九日是“吉祥数字”,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于是,“重阳”便顺理成章成为一个寓意吉祥长寿的好日子。

关于重阳节的起源,据史料记载,最早可以推到汉初。

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自汉代起,民间逐渐形成重阳日饮菊酒、吃花糕、插茱萸和登高祈福的浪漫习俗,重阳于是成为思念亲人、孝敬长辈的节日。

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人登高诗很多,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便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爬高山、登高塔。一些地方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讲究的重阳糕做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有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关于在重阳节登高望远,民间还有一个传说。

相传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差点儿丧了命。恒景病愈后辞别了妻子和乡亲,决心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恒景访遍名山高土,终于打听到东方一座最古老的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在仙鹤指引下,仙长终于收留了恒景,仙长教他降妖剑术外,又赠他一把降妖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该回去为民除害地”仙长送了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茯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

恒景回到家乡,初九的早晨,他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座山上,然后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吹来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瘟魔戛然止步,脸色突变,恒景手持降妖剑追下山来,几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传下来。

自古以来,人们对重阳节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重阳节的人文精神在历代文人的登高赋咏中走向极致。“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就在重阳节滕王阁聚会上写下不朽名篇《滕王阁序》,其《蜀中九日》写得尤为传神:“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李白的佳作更胜一筹:“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南宋词人李清照的《醉花荫》千古传唱:“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曲《醉花荫》,将苦苦思念郎君的一代才女借酒消愁之状,刻画得淋漓尽致。

我国的传统节日大多与人文精神有关,重阳节更不例外。“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代诗人王维这首脍炙人口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早已为妇孺皆知,它生动演绎了重阳日作者“倍思亲”的骨肉深情。

相对而言,现代人由于社会、经济、交通和信息的逐渐发达,更因思想观念的更新,重阳思亲的方式与内涵,从意义到气度上,都有了质的飞跃。伟人毛泽东写于1929年10月的名篇《采桑子·重阳》就堪称典范:“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领袖的这首词,脱尽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扫衰颓萧瑟之气,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慨和高尚情操,独步诗坛。词中“人生易老”与“天难老”,寓意深刻,别有洞天之笔。一有尽,一无穷;一短促,一长久;一变化快,一变化慢。异中有同,同中有异,既对立又统一。立足于对宇宙、人生的清理并茂的认知和深刻理解的高度,揭示了人生真谛和永恒真理,具有极强的审美启示力。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大画家齐白石正在北京,重阳那天友人约他共登西山,眼看东北沦陷,白石哪有闲情逸致?便就近登上宣武门,看到周围炊烟四起,心中不免波涛翻滚,脱口咏出“莫道天塌无人撑,犹峙西山在眼前。”的诗句,表达对祖国未来的坚定信念。

斗转星移,重阳节不断被赋予新的含义。延安时期毛泽东就提议重阳节为“五老”祝寿,并赋诗抒怀。1989年,我国正式将重阳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使重阳的人文精神进一步普及与升华,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每逢这一节日,全国各机关、团体、街道,往往都在此时组织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人们秋游赏景,或临水玩乐,或登山健体,或开展予愉悦身心于娱乐之中的文体活动,让身心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看今重阳之际,天朗气清,满山彩霞,遍野云锦,一望无际,铺向天边,这瑰丽的景色难道不“胜似春光”么?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时间如流水,岁月不饶人。才记得当年自己活跃在尊老敬老,节日慰问老人的行列,如今却已进入被慰问的名单。

老年人的今天,就是中年人的明天。愿全社会珍惜重阳节、重视老人节,用重阳日源远流长的人文关怀,推动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的发展。

愿天下老年人,健康长寿,安度晚年!

(作于2013年10月11日)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