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性延命录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服气疗病篇第四

  服气疗病篇第四

  【原文】

  《元阳经》曰:常以鼻纳气,含而漱,满舌料脣齿咽之,一日一夜得千咽,甚佳。当少饮食,多则气逆,百脉闭。百脉闭则气不行,气水行则生病。
  《玄示》曰:志者,气之帅也;气者,体之充也。善者遂其生,恶者丧其形。故行气之法,少食自节,动其形,和其气,志意专一,固守中外,上下俱闭,神週形骸调暢,四溢修守,关元满而足实,因之而众邪自出。
  彭祖曰:常闭气内息,从平旦至日中,乃跪坐拭目,摩搦身体,舐脣咽唾,服气数十,乃起行言笑。其偶有疲倦不安,便导引闭气,以攻所患,必存其身头面、九窍、五脏、四肢,至于发端,皆令所在觉其气云行体中,起于鼻口,下达十指末,则澄和真神,不须针药灸刺。凡行气欲除百病,随所在作念之。头痛念头,足痛念足,和气往攻之,从时至时,便自消矣。时气中冷可闭气以取汗,汗出週身则解矣。行气闭气,虽是治身之要,然当先达解其理趣。又宜空虚,不可饱满。若气有结滞,不得空流,或致疮节,譬如泉源不可壅遏。若食生鱼、生菜、肥肉,及喜怒忧恚不除,而以行气,令人发上气。凡欲学行气,皆当以渐。
  刘安曰:食生吐死,可以长存。谓鼻内气为生也。凡人不能服气,从朝至暮常习不息,徐而舒之,但令鼻内口吐,所谓吐故纳新也。
  《服气经》曰:道者,气也。保气则得道,得道则长存。神者,精也。保精则神明,神明则长生。精者,血脉之川流,守骨之灵神也。精去则骨枯,骨枯则死矣。是以为道务宝其精。从夜半到日中为生气,从日中后至夜半为死气,当以生气时正偃卧,瞑目握固(握固者,如婴兒捲手以四指押大母指也),闭气不息,于心中数至二百,乃口吐气出之。日增息,如此身神具,五脏安。能闭气至二百五十息,华盖明。华盖明则耳目聪明,举身无病,邪不忓人也。凡行气,以鼻内气,以口吐气,微而引之,名曰长息。内气有一,吐气有六。内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凡人之息,一呼一吸,元有此数。欲为长息吐气之法,时寒可吹,温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滞,呬以解极。凡人极者,则多嘘呬。道家行气,多不欲嘘呬。嘘呬者长息之心也。此男女俱存法,法出于仙经。行气者,先除鼻中毛,所谓通神之路。若天恶风猛、大寒大热时,勿取气。
  《明医论》云:疾之所起,自生五劳,五劳既用,二藏先损,心肾受邪,腑脏俱病。五劳者:一曰志劳,二曰思劳,三曰心劳,四曰忧劳,五曰疲劳。五劳则生六极:一曰气极,二曰血极,三曰筋极,四曰骨极,五曰精极,六曰髓极。六极即为七伤,七伤故变为七痛,七痛为病,令人邪气多正气少,忽忽喜怒悲伤,不乐饮食,不生肌肤,颜色无泽,发白枯槁,甚者令人得大风偏枯筋缩,四肢拘急挛缩,百关隔塞,羸瘦短气,腰脚疼痛。此由早娶,用精过差,血气不足,极劳之所致也。凡病之来,不离于五脏,事须识相。若不识者,勿为之耳。心藏病者,体有冷热,呼吸二气出之;肺藏病者,胸膈胀满,嘘出之;脾藏病者,体上游风习习,身痒疼闷,唏气出之。肝藏病者,眼疼,愁忧不乐,呵气出之。已上十二种调气法,但常以鼻引气,口中吐气,当令气声逐字吹呼嘘呵唏呬吐之。若患者依此法,皆须恭敬用心为之,无有不差,此即愈病长生要术也。

  【白话文】

  §4-1
  《元阳经》说:时常以鼻吸气,含而不吐,并用舌头舔触唇齿生津潄口,待唾液满口时咽下,这样一天一夜吞咽千次,就很好。行气期间,当节制饮食,减少饭量,饮食过多会使气向上逆行,并使周身血管经脉闭塞不通,周身血管经脉闭塞不通,就会阻碍气的通行,就会生病。
  §4-2
  《玄示》说:意志是引导气在体内运行的统帅,气的运行会使身体壮实。善于行气的人能使生命成长,拙于行气的人会使身体丧亡。故行气的方法,要自我节制减少饮食,活动自己的身体,平和自己的气息,思想意念要一,牢固把守身体内外的关窍,把上下关窍全部封锁起来。这样神气遍及全体,协调畅通而满溢。整治和把守着下丹田,就会气满精足,身体健实,一切邪气自会因此撤出体外。
  §4-3
  彭祖说:时常作闭气纳气工夫,从天亮一直做到中午,这才跪坐揩拭眼睛,按摩身体,舌舔嘴唇,吞咽口中津液,服气数十次后,才站了起来与人言笑。如果偶而感到身体疲倦不适,便以意志引气,屏住气息以攻击患处,存想气运行全身,从头面七窍至九窍,从五脏、四肢,以至于发端,必使所到之处感觉到气像云雾一样在飘游,起于鼻、口,下达十指未端。这样一来,精神得到彻底休整,会像水一样清澈和平,身体也就无病,无进针药灸刺之类的医疗了。
  §4-4
  凡是打算以行气来解除百病,当思念着病痛所在之处,头痛思念着头,脚痛思念着,并帅领气前去攻击它,在一个时辰之内,病痛便自己消除了。在瘟疫流行中遭受到冷气侵袭,可用闭气法屏住气息逼出汗来,周身一出汗,冷气就解除了。
  §4-5
  行气闭气虽是治疗身体病症的重要方法,然而应当首先通晓它的道理,还应在行气时保持腹中空虚,不可吃太饱。如果气有凝聚滞留,没有地方流通,也许能导致生疮,这如泉水的源头不可堵塞是一样的道理。如果吃了生鱼、生菜、肥肉,以及喜怒忧伤怨恨等情绪尚未除去时,就马上行气,会使人得气逆病。凡是想学行气术的人,都应当循序渐进,不可急躁冒进。
  §4-6
  刘君安说:「吸进生气,吐出死气,可以长生不死。」是说以鼻吸进的新鲜空气为生气,以口吐出的废气是死气。常人不能从早到晚行服气术,经常学习不止;只要缓慢地吐出浊气,只使鼻孔吸气嘴巴吐气,就是所谓「吐故纳新」~即吐出废气,吸入新鲜空气了。
  §4-7
  《服气经》说:道的核心是气,保养就能得道,得了道,生命就可能长存。精神的主体是精液,保存精液,精神就清明,就会长生不死。精气是血脉中的流水,是守护骨骼的神明;失去精气,骨骼就会干枯,骨骼干枯,人必死去。所以修道的人务必爱惜精气。从夜半到次日中午是生气,从中午至半夜是死气。应当在生气这段时间行气,方法是正面仰卧,微闭双目,双手握固闭住气路不呼吸,暗自在心中数数,从一数到二百,才用口把气吐出去,以后逐日增长闭息的时间,这样身体精神完满,五脏安康。 能闭气到二百五十息,华盖就鲜明。耳的听觉和眼的视力都会很灵敏,周身都无病患,邪气就无浊侵犯人了。
  §4-8
  凡行气,以鼻纳气,以口吐气,纳气和吐气都不用力出声把它拉长,叫做「长息」。纳气法有一种,吐气法有六种。纳气一法,就是吸;吐气六法,则是依吹、呼、唏、呵、嘘、呬六字发音以吐气,都是出气。凡是人呼吸,都是一呼一吸有节奏地进行,这是基本的规律。想用长息的方法吐气治病,遇着寒气病时可用吐「吹」字法,遇着温病时可用吐「呼」字法,针对发病的原因加以治疗。用吐「吹」字法除去由风邪引起的疾病,用吐「呼」字法除去由热邪引起的疾病,用吐「唏」字法除去中的烦闷,用吐「呵」字法降下上逆之气,字吐「嘘」字法解散结滞之气,用吐「呬」字法解除极度的困疲。一般人困疲时,多用「嘘、呬」二字法,而道家行气,大都不用「嘘、呬」,认为「嘘、呬」是长息法之禁忌。这是男女都可以存养的方法,其法出于仙经。
  §4-9
  修习行气术的人,先要剪除掉鼻中毛,这叫做打通与神灵交的道路。若遇大雾、恶风、猛寒、大热之时,都不要行气取气。
  §4-10
  《名医论》说:疾病之所以发生,是「五劳」引起的。五劳已经发生作用,心脏和肾脏首先受到伤害;心和肾受邪气侵犯,全部脏腑器官都会患病。所谓五劳,就是五方面过分劳累,第一叫意志劳累,第二叫思想劳累,第三叫心情劳累,第四叫忧愁劳累,第五叫身心疲劳。五劳不治,就发展成六极,即六方面的枯竭。第一叫元气枯竭,第二叫血液枯竭,第三叫筋肉枯竭,第四叫骨骼枯竭,第五叫精气枯竭,第六叫骨髓枯竭。六极不治,又会发展成七伤,七伤再不治,就会变成七痛。七痛成病,使人邪气多,正气少,转眼之间,忽喜忽怒或忽然悲伤,不思饮食,不生肌肤,脸色暗无光泽,头发变白,形貌憔悴。更加严重的,会使人患痲疯病,半身不遂,筋肉萎缩,四肢筋肉紧缩,卷曲不能伸展,周身关节阻塞不通,身体枯瘦,呼吸短促,腰脚疼痛等。这些都是由于结婚过早,血气不足,极度劳损所造成。
  §4-11
  凡病之发生,离不开五脏。从事行气治病的人必须知道病因,不能知道的,不要去给人家治病。患心脏病的人,身体中有冷和热气在作怪,可用吐「呼」、「吹」二字法加以给驱逐。患肺病的人,胸背感到鼓胀,可用吐「嘘」字法加以驱逐。患脾脏病的人,身体中有游风行走,身体上又会发痒、疼闷,可用吐「唏」字法加以驱逐。患肝脏病的人,会觉眼疼,常忧愁不快乐,可用吐「呵」字法加以驱逐。
  §4-12
  以上十二种调气法,只应当时常以鼻吸气,以口吐气,要使出气之声按吹、呼、嘘、呵、唏、呬等字吐出去。若患者依此法实行,必须恭敬用心去作,病没有不好的。这是治愈疾病,延长寿命重要方法。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