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本草经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果菜米谷有名无实\米食部药物下品

  果菜米谷有名无实\米食部药物下品

  腐婢

  味辛,平,无毒。主治疟寒,邪气,泄痢,阴不起。止消渴,病酒头痛。生汉中, 即小豆华也。七月采,阴干。
  花用异实,故其类不得同品,方家都不用之,今自可依其所主以为治也。但未解何故有 腐婢之名?《本经》不云是小豆花,后医显之尔。未知审是否?今海边有小树,状似栀子, 茎条多曲,气作腐臭,土人呼为腐婢,用治疟有效,亦酒渍皮治心腹痛。恐此多当是真。若 尔,此条应在木部下品卷中也。(《新修》301页,《大观》卷二十六,《政和》497页)

  扁豆

  味甘,微温。主和中,下气。叶:主霍乱,吐下不止。
  人家种之于篱垣,其荚蒸食甚美,无正用其豆者。叶乃单行用之。患寒热病者,不可食之。

  黍米

  味甘,温,无毒。主益气,补中,多热,令人烦。
  荆、郢州及江北皆种此。其苗如芦而异于粟,粒亦大。粟而多是秫,今人又呼秫粟为黍。
  非也。北人作黍饭,方药酿黍米酒,则皆用秫黍也。又有 米与黍米相似,而粒殊大,食之 不宜人,乃言发宿病。(《新修》303页,《大观》卷二十五,《政和》490页)

  粳米

  味甘、苦,平,无毒。主益气,止烦,止泄。
  此即今常所食米,但有白、赤、小、大异族四、五种,犹同一类也。前陈廪米,亦是此种,以廪军人,故曰廪耳。

  稻米

  味苦。主温中,令人多热,大便坚。
  道家方药有俱用稻米、粳米,此则是两物矣。云稻米糠白如霜。今江东无此,皆通呼粳米为稻耳。不知其色类,复云何也!

  稷米

  味甘,无毒。主益气,补不足。
  稷米亦不识,书多云黍稷,稷恐与黍相似。又有,亦不知是何米。《诗》云∶黍、稷、 稻、粱、禾、麻、菽、麦,此即八谷也,世人莫能证辨,如此谷稼尚弗能明,而况芝英乎? 案汜胜之《种植书》有黍,即如前说。无稷有稻,犹是粳米,粱是秫,禾即是粟。
  董仲舒云∶ 禾是粟苗名尔,麻是胡麻, 是大麻,菽是大豆。大豆有两种;小豆一名答,有三四种。麦 有大、小, 即宿麦,亦谓种麦。如此,诸谷之限也。菰米一名雕胡,可作饼。又汉中有 一种名 粱,粒如粟而皮黑,亦可食;酿为酒,甚消玉。又有乌禾,生野中如稗,荒年代粮 而杀虫,煮以沃地,蝼蚓皆死。稗亦可食。凡此之类,复有数种尔。(《新修》304页,《大 观》卷二十六,《政和》496页)

  醋

  味酸,温,无毒。主消痈肿,散水气,杀邪毒。
  醋酒为用,无所不入,逾久逾良,亦谓之酰。以有苦味,俗呼苦酒。丹家又加余物,谓为华池左味,但不可多食之,损人肌藏耳。

  酱

  味咸、酸,冷利。主除热,止烦满,杀百药热汤及火毒。
  酱多以豆作,纯麦者少。今此当是豆者,亦以久久者弥好。又有肉酱、鱼酱,皆呼为醢,不〔谨案〕又有榆人酱,亦辛美,利大小便。

  食盐

  味咸,温,无毒。主杀鬼蛊,邪注,毒瓦斯,下部 疮,伤寒寒热,吐胸中痰,止心腹 猝痛,坚肌骨。多食伤肺,喜咳。
  五味之中,惟此不可缺。今有东海、北海供京都及西川南江用。中原有河东盐池,梁、 益有盐井,交、广有南海盐,西羌有山盐,胡中有树盐,而色类各不同,以河东最为胜。此 间东海盐、官盐白,草粒细。北海盐黄,草粒大。以作鱼 及咸菹,乃言北海胜。而藏茧必 用盐官者,蜀中盐小淡,广州盐咸苦。不知其为治体复有优劣否?西方、北方人,食不耐咸, 而多寿少病;东方、南方人,食绝欲咸,少寿多病,便是损人,则伤肺之效矣。然以浸鱼肉, 卷四,《政和》106页) 舂杵头细糠 主治猝噎。
  食猝噎不下,刮取含之,即去,亦是舂捣义尔。天下事理,多有相影响如此也。(《大观 》卷二十五,《政和》491页)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