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本草经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果菜米谷有名无实\菜部药物上品

  果菜米谷有名无实\菜部药物上品

  白瓜子

  味甘,平、寒,无毒。主令人悦泽,好颜色,益气不饥。久服轻身耐老。主除烦满不乐,久服寒中。可作面脂,令面悦泽。一名水芝,一名白爪子。生嵩高平泽。冬瓜人也,八月采。爪,则巧切。

  白冬瓜

  微寒。主除小腹水胀,利小便,止渴。
  被霜后合取,置经年,破取核,水洗,燥,乃擂取人用之。冬瓜性冷利,解毒。消渴, 止烦闷,直捣,绞汁服之。(《新修》262页,《大观》卷二十七,《政和》504页)

  冬葵

  味甘,寒,无毒。主五脏六腑寒热,羸瘦,五癃,利小便,疗妇人乳难内闭。久服坚骨,长肌肉,轻身延年。生少室山。十二月采之。(黄芩为之使。)(《新修》265页,《大观》 卷二十七,《政和》499页)

  葵根

  味甘,寒,无毒。主治恶疮,治淋,利小便,解蜀椒毒。
  叶∶为百菜主,其心伤人, 以秋种葵,覆养经冬,至春作子,谓之冬葵,多入药用,至滑利,能下石淋。春葵子亦 滑利,不堪余药用。
  根,故是常葵尔。叶尤冷利,不可多食。术家取此葵子,微炒令烨, 散着湿地,遍踏之。朝种葵暮生,远不过宿。又云取羊角、马蹄烧作灰,散于湿地,即生罗 勒,世呼为西王母菜,食之益人。
  生菜中,又有胡荽、芸台、白苣、邪蒿,并不可多食,大 都服药通忌生菜尔。fo家斋,忌食薰渠,不的知是何菜?多言今芸台,憎其臭故也。

  苋实

  味甘,寒、大寒,无毒。主治青盲,白翳,明目,除邪,利大小便,去寒热。杀蛔虫。
  久服益气力,不饥,轻身。一名马苋,一名莫实,细苋亦同。生淮阳川泽及田中,叶如蓝,十一月采。
  李云即苋菜也。今马苋别一种,布地生,实至微细,俗呼为马齿苋,亦可食,小酸,恐 非今苋实。其苋实当是白苋,所以云细苋亦同,叶如蓝也。细苋即是糠苋,食之乃胜,而并 冷利,被霜乃熟,故云十一月采。又有赤苋,茎纯紫,能治赤下,而不堪食。药方用苋实甚 稀,断谷方中时用之。(《新修》缺苋实,《大观》卷二十七,《政和》500页)

  苦菜

  味苦,寒,无毒。主治五脏邪气,厌谷,胃痹,肠,渴热中疾,恶疮。久服安心,益 气,聪察,少卧,轻身,耐老,耐饥寒,高气不老。
  一名荼苦,一名选,一名游冬。生益州 川谷,生山陵道傍,凌冬不死。三月三日采,阴干。
  疑此则是今茗。茗一名荼,又令人不眠,亦凌冬不凋,而嫌其只生益州。益州乃有苦菜, 正是苦尔。上卷上品白英下,已注之。
  《桐君药录》云∶苦菜叶三月生扶疏,六月花从叶 出,茎直花黄,八月实黑;实落根复生,冬不枯。今茗极似此,西阳武昌及卢江晋熙茗皆好,东人只作青茗。茗皆有 ,饮之宜人。凡所饮物,有茗及木叶天门冬苗,并菝,皆益人,余物并冷利。又巴东间别有真荼,火燔作卷结,为饮亦令人不眠,恐或是此。世中多煮檀 叶及大皂李作荼饮,并冷。又南方有瓜芦木,亦似茗,至苦涩。取其叶作屑,煮饮汁,即通 夜不眠。煮盐人唯资此饮尔,交广最所重,客来先设,乃加以香 辈尔。(《新修》266 页,《大观》卷二十七,《政和》506页)

  荠

  味甘,温,无毒。主利肝气,和中。其实∶主明目,目痛。
  荠类又多,此是人可食者,生叶作菹、羹亦佳。《诗》云∶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是也。

  芜菁及芦菔

  味苦,温,无毒。主利五脏,轻身益气,可长食之。芜菁子∶主明目。
  芦菔是今温菘,其根可食。叶不中啖。芜菁根乃细于温菘,而叶似菘,好食。西川惟种此,而其子与温菘甚相似,小细尔。世方无用,服食家亦炼饵之,而不云芦菔子,恐不用也。

  菘

  味甘,温,无毒。主通利肠胃,除胸中烦,解酒渴。
  菜中有菘,最为恒食,性和利人,无余逆忤,今人多食。如似小冷,而又耐霜雪。其子可作油,敷头长发;涂刀剑,令不锈。其有数种,犹是一类,正论其美与不美尔。服药有甘草而食菘,令病不除。(《新修》270页,《大观》卷二十七,《政和》506页)

  芥

  味辛,温,无毒。归鼻。主除肾邪气,利九窍,明耳目,安中,久食温中。
  似菘而有毛,味辣,好作菹,亦生食。其子可藏冬瓜。又有莨,以作菹,甚辣快。(《新修》270页,《大观》卷二十七,《政和》505页)

  苜蓿

  味苦,平,无毒。主安中,利人,可久食。
  长安中乃有苜蓿园,北人甚重此,江南人不甚食之,以无味故也。外国复别有苜蓿草,以疗目,非此类也。(《新修》271页,《大观》卷二十七,《政和》508页)

  荏子

  味辛,温,无毒。主治咳逆,下气,温中,补体。叶∶主调中,去臭气。九月采,阴干。
  荏状如苏,高硕白色,不甚香。其子研之,杂米作糜,甚肥美,下气,补益。东人呼为, 以其似苏字,但除禾边故也。榨其子作油,日煎之,即今油帛及和漆用者,服食断谷亦用之, 名为重油。(《新修》271页,《大观》卷二十七,《政和》507页)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