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第9课丨有史以来最复杂的关系——色与空「晚课」

第9课丨有史以来最复杂的关系——色与空「晚课」

- 有史以来最为复杂的关系——色与空 -

  我们今天呢,是讲这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那么,最后一讲,这三次课程呢,就是把这个佛法的核心也是一切这个诸佛之心,我们要懂得这个心的这个真正的内涵和它的意趣,所以说呢,利用这三次呢,跟我们分享一下这个佛法的根本的东西,我们常说理有定而法随机,就是这个万变不离其宗的这个东西呢,这是不能改的,容不得半点这个残渣,我们《心经》里面讲的般若波罗蜜多这个内涵呢,就是佛法的理,理有定而法随机,所以呢,我们这个大家来接触佛法不管是每个殿堂佛事,乃至甚至有的这个佛学的学术研讨,甚至一个放生活动,一个皈依的这个庄严的仪式等等这一切呢,都是围绕着这个教义而展开。

  所以说理有定而法随机,目可更呢,纲不改,根本的东西呢是不能变的,就是我们《心经》里面讲的这个义理。那么今天呢,我们第三次讲,但是呢今天灌文呢灌得比较快,我看大家手上呢,都还有这个《心经》的这个文义在,所以今天我们就是主要是要把下一段这个文呢,都给大家灌清楚。就算我们这个《心经》呢学习功德圆满。那么之前呢我想给大家提个醒吧。

  我首先问问诸位说,大家知道我们这个为人一世,从跌落到地到最后这个咽不下气的时候呢,跟什么东西最有缘,跟什么?啊?空气,是跟空气最有缘,而空气我们暂且把它理解为一种无形无相的,这个东西呢是一个色法。跟什么最有缘,你看你昨晚上还在它上面躺了一晚上,你现在就忘了,跟什么呢,跟床最有缘,我们来算一帐,人一辈子,不要说我们现在是说七八十岁,现在不是据说,平均寿命呢提高了吗,就算我们每个人能活一百岁,有五十年呢,就稀里糊涂的什么呀,在床上,佛法里边把睡觉呢叫做小死,其实有一半时间呢,是就在床上稀里糊涂的不明就里,不省人事的,五十年就没了。那么再剩五十年,差不多呢,你在十八岁,不要说十八岁,十五岁之前,你稀里糊涂的小孩一样,别人见了都是觉得长得很可爱,逗着你玩一玩,有没有人真正把你当回事呀?没有,小孩呢都是逗着玩的,长身体的,十五年又没了。

  过了八十,人常说,这个人一老就可怜了,晚年嘛,凄凉嘛,夕阳嘛,过了八十,你还能主宰得了天下吗?武则天这么厉害的人,六十几岁登基到老了以后呢,就被别人给撂到一边了,所以二十年也没什么意思,这就从小时候到老年呢,三十五年又没了,剩多少啊?剩多少年了,就剩十五年,人的有质有量的活法是不是这十五年啊。你还得生个灾,遇个灾,生个病,人说百年三万六千日呢,不在愁中在病中,差不多生病呀,烦忧愁也差不多被十五年给占一半儿,就算七年吧,所以我们真正意义上,明明白白的耳聪目明的,有劲儿,有生有劲的,真正一辈子活的质量呀,大家算算,就七八年而已了,我们不细算,把自己这个仔细算一下呀,真是没什么质量,所以今天呢,诸位能够坐在这里,本来你看我们是国庆节长假按照以往呢,一放假呢,我们的讲经活动也就随之社会上就放假了,但是我想啊,诸位来学佛修行呢,它是一个非常态,告诉诸位,因为我们习以为常的这个在人世间过日子呢,常态惯了,可是大家要晓得学佛呢,就是要把常态给修成非常态,非常态给修成常态。

  这才说明你学佛呢,上道,所以从这点来讲呢,我也刻意跟你们较真儿,我说管它放假不放假,有缘今天二号你就来听。没缘的,或者被其他事情转的也不能不说他不精进或者什么的,但是呢,这个就有深行和浅行的分别。

  所以呢,首先,赞叹诸位,今天呢,二号大家都放假,说实话,我有时候觉得说这放假你有什么意思,净一些花钱买难受的,出去旅游真的是花钱买难受,你何苦不自自在在到这个法海真缘的清静道场来闻法,来闻思修呢。这是人世间啊最为可贵的事情,希望呢诸位对这个有一个确立的认识,先不说我给大家说算的这一帐,你要仔仔细细、清清楚楚的平常也要常这么算,闲话就少说,诸位手上都有这个《心经》的这个本子啊。

  好那么我们今天讲的话主要就是从灌文,上一次,上两次,一个是般若的真正的核心义理,那么第二次讲的呢,就是这个前四句说观自在菩萨,什么叫观自在?这个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什么叫做行深?深行?照见五蕴皆空,为什么佛法里边用的都是照字?度一切苦厄,怎么个度一切苦厄法?这是我们上一节课的主要的内容。

  这一节呢,我们今天开始讲这句,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今天呢,我们可能课程呢,比较这个紧凑,所以说从理论上来,理论性呢比较强,但是我们一定要这个专注的把这个能够听懂贯过去,因为《心经》虽然很短,但是接下来它这个组织严密,内容丰富呀,不是说讲三次的话,讲三十次都讲不完真正要扯开讲,所以呢,我们希望大家呢,把这个精神呢稍微集中一点。

  舍利子呢,就是我们在佛法里边常说的舍利弗,《金刚经》读过的都知道,舍利弗,佛告舍利弗,尔时舍利弗等等,就是舍利子,为什么叫作舍利呢?印度有一种鸟,叫做鹫鹭鸟,就是秋天的秋下来一个鸟字,鹫字,就是秋天的秋下来一个路字,这两个鹫鹭鸟呢,它有一个什么特色?就是它的眼睛非常的漂亮而且清爽,它的眼神特别好,这是印度呢独产的这么一种鸟,舍利弗的妈妈的眼睛长得非常漂亮,在当地呢是远近闻名,她的眼睛呢就像这个美目鸟,这个鹫鹭又叫美目鸟,所以呢,就把舍利弗的妈妈呢称之为叫舍利,就跟我们东土形容一个人,一个女人很漂亮的时候,可能就叫她什么牡丹呀、芙蓉呀等等,就这样的相近一个比拟。

  那么即然是舍利生的儿子在印度呢,常常把他俗称为舍利子,这就是舍利弗叫舍利子的由来。舍利弗呢,是佛的十大弟子之一,首席弟子,而且呢,他在佛的弟子中呢以什么呢,以智慧第一而著称,就是这个舍利弗在佛的这个声闻弟子之中啊,就像菩萨弟子里边是谁的智慧第一啊,是谁?文殊师利曼殊室利法王子,那么在声闻弟子里边就是舍利弗的智慧呢是最最高深的,那么我们就要知道般若法门,就是纯讲智慧的,而大家也知道在这个《弥陀经》里边谁是当机者,就是给谁讲的,对,尔时佛告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

  那么这个呢,我们就是接下来下一次呀开始我们讲净土法门,大家要知道啊,这就叫理上没有分别事项上有分别,般若法门和净土法门本来呢都是最最高深的法门。但是呢,不是这个法门有漏,而是众生的悟性有差别,所以他在修行的方法上呢天差地别,差别很大,所以这个呢,这是佛在这里说道说舍利子,就讲的是舍利弗的意思。

  接下来这四句呢,我想大家呢都明白,这个色空不异的四句呢,在这个民传,民间呢,流行得最广。说实话,这个《心经》的传播还真是多亏了这四句广告词,张口就来。有时候随便大家就乱用滥用把色不异空改成色异这个色不异那个,而且最冤屈最这个冤枉是什么呢?就是把色不异空之色呢,误会成酒色财气之色,所以有时候你看这什么东西都是双刃剑,因为它名气广呀,一提起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大家都知道。但是呢,好多人不知道这四句是真正的进一步解释般若空性一空到底。

  但是我们必须明白空呢,不是什么都有,而是要空掉我们的执着心,空掉我们的缘影心。上次不是给大家讲了心有肉团心缘影心吗,把缘影心给空掉给熄灭下来,回归到我们的遍法界自性清静心,所以首先我们来看这色空不异,大家一定要把精神集中,随着我的话,我的话这会儿就是什么呀,就是文字般若。如果你精神集中起来,就能够把这个文字般若给贯过来,这个般若种子种在你的八识心田中呢,我想以后你对佛法的悟性呢,会有大大的提升,不能够轻易把它给什么呀,给这个绕过去了。

  首先我们来看,我这儿不能讲多,我如果以前我就曾经有过这么一次,因为我来回这个横着说,竖着说,斜着掰开了,揉碎了说最后越说大家越糊涂。所以呢,今天你听我说这四句是什么意思,我只从两个层面来讲两遍。你听懂了,就听懂了,不听懂了,今后回去给我好好拜佛,好好念佛。一旦业障消了,智慧就现前了,所以说什么叫作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呢?我们上一次讲过说照见五蕴皆空,这里的色就是五蕴里边的什么呀,第一蕴,色,色蕴,色是五蕴之首,所以这里作为代表呢先详细地来列举:色,虽有形象可鉴,上次不是给大家讲过色是什么呀,是一个置碍的,它能够障碍的这个东西放在这儿,另外一个东西就占据不了了,所以说一定是有形和有相。虽有形象可鉴,但是呢,色是虚妄之相,就是我们的错觉,如果以深般若而观照,当体了不可得。这里有第一个关键词,我们要知道什么叫作当体?我们一般去描绘一个东西一定是什么呀,一定要描要绘,要一笔一划地进行什么呀,构造。

  但是如果从深般若来讲叫作当体,当下就不要去仔细的去怎么分析,去琢磨它。直接明了的告诉你,它就是虚妄空性,所以在佛门里边有两种空:一种叫析色见空,就是分析的析,把它拆开,慢慢的比如说一个桌子,那它是由木头,由这个胶水,由这个木匠造作等等一系列的这种因缘组合构成的。那么慢慢去分析它它是空的,上次给大家讲到五蕴皆空的时候人是什么呀,有色法、有想法、有行法、有分别法等等,这一系列的精神和物质的层面,现在呢不这么讲了,当体了不可得就是不是去析色见空,而是体空法。就是不要没那么多说的,当下就告诉我,它本身就是空的。这里讲的就是当体了不可得,犹如虚空,而且叫作色不异空这四个字。

  接下来为什么说空不异色呢,不但色了不可得,色之空,同样也了不可得,所以又说色不异空,什么意思呢,为了我们防止世间人啊,我们世间人不是一说到色就是有形有相,那么把色空掉以后呢,它就又有一个色空掉的一个空相。一个色相一个空相,在空的这个角度来讲呢,它是平等的,这个能明白吗?就是说色空之后的空同样也和色空一样空,所以说空不异色。这两句已经交待过了,空之空呢,亦不异于色之空,空与色同样皆为空,这就色不异空和空不异色的意思。因为这个空呢,其实也是世间法,虽然没有体相,但是它有一个空洞的概念,马上为我们所理解分析。

  这就是为什么说佛教在当时讲法的时候,就不愿意讲,因为凡夫他有一个特性,他一听有,他就执着有;一听空,他马上心里就显现空。所以怎么也摆脱不了他的这个分析和概念,所以般若里边叫作什么啊,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色相和空相全是空的,我们在第一节课就给大家讲过,我们佛门讲的空呢,是毕竟空、是第一义空、是无所得空。那么什么叫作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呢,前边讲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又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呢,为什么又这样讲呢,就是对前面两句的补充,害怕我们觉得说色空掉以后,又有一个空相可得,那么把它们两个很巧妙的作为一个对等,相辅相成相对地来扫除执着,所以第二个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时候,这个呢说空就是为了体现色是空的,那么说色就是为了体现空也是空的,这样呢,相互辅佐,相互抹除,这是后两句的功用。

  所以最后说到究竟处呢,说空呢为显色空,说色呢为显空空,说色空之意呢为显空色皆空,为了显示这个大空,所以说色说空皆是毕竟之空,听明白了没有,能明白吗?那就这一段呢,给大家就揭过去了,这是佛法的甚深密意。听明白了以后,那么另外我们再稍微把心这个缓一缓,我看大家都紧张了。觉得说法师这么再三地提醒,好像这个如临大敌一样。还真是,智慧呢就是如临大敌。

  那么再换一个角度呢,我们再来阐述一下,上一次不是在给大家讲过我们的肉团心、缘影心和遍法界心吗,那么我们就利用这个心,我们的般若波罗蜜多心,这个遍法界法心呢,把这个空有呢,再从另外一个角度,给大家阐述一下。其时说实话呢,我们对于这个般若甚深的义理呀,跟盲人摸象一样,以前佛门有说什么,横看成岭侧看成峰,有一句诗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这个还真不是吹的,我去过庐山好几处,住在东林寺打佛七,真是庐山真境特别不容易琢磨,但是我们要记住,尽管我们这样看呢是峰,那样看啊是岭,不管是岭是峰,一一都是庐山真境,只要你看得见的,会得上的,体会到了,那虽然不全面,但是你体会这个东西它就是庐山的真正境界。所以我们对于佛法的这个学习也是这样的。有时候我们不想,不可以一下子把它全面的窥到,但是我们现在学到的这一点入到的这一道,它一定就是佛法的真实义理,不要心急慢慢来。

  那么就这个遍法界来讲呢,凡夫呢,他都认为色在心外,心外有色,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一般凡夫认知东西都以为对面的物体跟我是两个对立,它是一个有形有相的存在,被我现在所认识就把心和色呢给掰开分成两半了,有能和所的对待分别这个时候就没有般若了。却不知这个色就是我们所认识的物体和我能认识我的主观能动,全是遍法界心的相互显现,那么我们在佛法里边常讲,觅这个遍法界心不可以执着,一旦执着就是了不可得的虚妄之心。既然心了不可得,色又何曾可得呀,能认识的主观能动本来就是虚妄的,所认识的自然也建立不起来,这个时候就叫色不异空。

  既然凡夫又以为空在心外,给你说了色不异空,却不知空呢也是一法,这一法呢,也在这个遍法界心之中,空因心而有,觅心了不可得,所以说空不异色,这是从我们能认识的和所认识的现象界和精神界来讲。那么色和空既然是遍法界中所具足的,它就是一而不是异,它是一个有能动的和所动的,其实它是一个整体,没有能所的分别。一旦落入能所的分别的时候,就是我们的缘影心在起作用。所以从这点来讲,色和空呢是相即不相离的,当体是空的所以这个意义啊,又解释后两句是什么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它是相即而不相离的。

  第二层,是不是越讲越糊涂?啊,有没有,打个比方,好比是水中的月亮,那么水中的月亮当体是空,不是说把水中的月亮灭掉才是空的知道吗,水中的月亮它本身就不是真实,实是在天上的,它是显现出来的一个影象,但是水中没有月亮,所以才能显现出月亮,因为水呢,本来是空的,所以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说明整个的一切的一切都是般若遍法界,心的空性里面显现出来的。

  三世因果,善恶报应,乃至我们修行从凡到圣的转化,从娑婆世界求生极乐,这一切极乐来接引等等等等的现象全是依着般若的空性来体现的,这就叫什么呀,色空不二,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是这句千古名句的义理内涵。你听懂了也罢,听不懂也无所谓了反正不懂我会念南无阿弥陀佛,只要这一句阿弥陀佛念起来你当下就在色空不二中了。为什么?我们讲到真空妙有,厌离娑婆就是空,欣求极乐就是有,所以我们常说如果你能够见色不异空的话,就是证到空性的话就成就我们的大智,我们的智慧呀,无所得智慧,如果你同时能见到空即是色,能成就菩萨的大悲,就在这个如梦如幻的三千世界来分身散影的不舍慈悲地去度化众生。

  所以我们告诉诸位,我们佛教里讲的真空妙有就是这个意思,妙有非有真空不空。我特别害怕经过我这么一绕呢,把大家本来心里还有点明白越绕越糊涂,但是我告诉诸位,这个呢不是文字游戏,这就是文字般若,如果你没听懂,但是绝不要以为白听,它有一个什么妙用,为什么我们在诵经的时候或者在念佛的时候,让你要息妄想,不要有分别呢。尽管你刚才这段时间没听懂,可是你一定妄想很少,那说明你刚才就被我忽悠的正在修行,这就叫修行。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妄想一旦少了的时候,真心这个般若心就肯定在现前,只是我们的根身器界密随心转,我们自己没有意识到,所以从这点来讲啊,这是我们对于刚才讲的色空不二这句话的这个理解。

  最后呢,再给大家补充一下,佛法讲的空和有是怎么样的一个概念,我们常常说的空呢,不是像什么呀,龟毛兔角一样,大家看到乌龟在水里面呆得久了以后它不是身上泛绿吗?唉,一般我们凡夫错以为这层绿呢,说以为乌龟有毛其实乌龟是没有毛的,看见兔子两只耳朵就以为兔子有角,其实那是耳朵不是角,本来不存在的东西错以为有,这叫凡夫。

  但佛教里边讲的,并不是这个空呢,不是像龟毛兔角一样完全没有而是像镜花水月,镜子里面的花水中的月,虽然它是空的,但它并不是完全没有现象,这是佛法里面讲的空。那么佛法里面讲的有是怎么个有呢?这个有呢,如同风起云行,就是这个云呢在天上随着风起的时候,它或卷或舒,它是这样的一种存在,而不是什么样的有呢,而不是金坚石碍,金属呢它是非常坚固的一个东西,石头呢它有障碍,好像顽石一块坐在这里,不是这样的有。

  记住,有是如同风起云行,空呢如同镜花水月,它是相即不相离的一个东西。所以从这点来讲呢我们凡夫呢一听空就执着于空,一听有就执着于有,其实,空、有,我今天告诉诸位都不是佛法,空和有是入佛法的方便。有的人爱听有,有的人呢好闻空,所以从这点来讲,我们要知道都是入佛法的方便,讲空有,我们常说诸法无常是说诸法无有常,而不是说诸法有无常。

原标题:《心经》9丨色空之辩,能听懂都是天生修行的材料!「晚课」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那一座庙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