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第12课丨般若是诸佛之母,谁是般若之母?「晚课」

第12课丨般若是诸佛之母,谁是般若之母?「晚课」

- 欲证得般若,必须好好持戒布施 -

  以前就在法源寺,刚刚那时候我记得汶川地震过去不久,那天好多法师还去做这个地震这个消灾法会,有一个女孩就来到法源寺,我印象特别深。汶川地震已经过去差不多一个礼拜了,她在那儿哭呀,那个真的是,我记得说,泪飞顿作倾盆雨,真是跟倾盆一样,哭得两个眼睛就跟核桃一样,肿得。那个哭呀,简直就是一把鼻涕一把泪的。

  我说这怎么了,我吃完饭洗完碗往寮房走的时候,她就把我截住了。她说有问题要请教法师,说“为什么我会这样,我不能了,我不能自己了。为什么我会这样,这个老天爷对我不公平。”我说这怎么了呀,到底家里出了什么事了啊。我以为天塌下来了。后来呢,她说“一个男孩子把我甩了”。失恋了。哎呀,在平常呀,我还有些耐心说,人生无常嘛,缘生则聚,缘灭则散。那天我也上火了,我说你就是失恋了,你犯得着这样吗。我说汶川那个地震的时候,那么多的同胞都埋在下边,有的还生死未卜,我说你想想他们,我说你这个也不算什么,失恋是人之常情,就是缘分断了嘛。她还不行,说“为什么就是我?”怎么怎么样,跟我好像当天就跟我就要把这个抬杠抬到底。后来我就说了句,我说“为什么不是你”,我说“偏偏就是你,就你应该失恋”。为什么?既然这个人世间这个天地间有叫做失恋的这么一件事,有叫做失恋,有这个男女谈恋爱在这么一件事情,有失恋这么一个行为可能会发生,可能会存在。那今天偏偏就是你啊,难道该是别人吗,所以这点为什么,就是我们有挂碍得失

  大家要晓得我们为人一世呀,大家都在演戏,那么演戏它有喜剧就会有悲剧。有好的角色有笑的角色,就会有哭的角色。你要知道我们在人世间呀,这个角色不是由我们挑选的。导演是谁呀,就是业力。它让你演什么的时候你就得乖乖地去演。我们人世间天天有人,我们今天说谁家的儿子打小就年纪小小的,结果昨天开车出去出车祸没了;谁家的先生正在壮年,养家糊口,结果怎么样呀,得白血病了;谁家的老人正在享福的时候,才五十多岁呢,儿女们都在登劲儿,现在享老福的时候,突然脑溢血,没了。

  我告诉你们天天有这些,就在我们人世间上演呀,谁都不在局外。我要告诉你们一定要知道,谁都不在局外,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就是我们天天在可怜别人的时候,大家要记住,我们也是这个剧其中一分子。是因为你这个剧情需要,你现在这个还不该下场,知道吧。或许因为这个剧情需要你现在在天天享福,当个演个皇帝,演个太妃,这个皇妃。可是告诉诸位,要饭的讨饭的也得有人去演这个角色。唯一解决问题的,我们知道它这是一场戏,千万不要忘我地去入戏入得太深了,那你就不行了。知道这场戏,抽身出来去看看这场戏。这个时候呢,就没有挂碍。

  所以我们要知道呀,这是有福祸相依的呀。唯有什么呀,善用我们的其心来修我们的心。纵然有些不如意呢,也是说过去的业力所致,乐知天命呀,上不怨天,下不忧人,随遇而安,这才能落得个逍遥自在。你失恋了,失恋了就失恋了吧,失恋的人一大堆呢。所以从这点来讲,就知道我们常说要敦伦尽份。如果你富,有富的仁慈;你贵,有贵的骨气;你贫有贫的原则;你贱,有贱的日子好过嘛。唯一的是什么呀,我们怎么样呀不可无傲骨,不可有傲气。不可无傲骨,顶天立地,只要把这个人字,一撇一捺写得好,就算修行了。这就叫无挂碍呀。

  如果你这样的人的话,如果你是一个这样的人,不管怎么样,心里都明明利利,能够逆来顺受,能够知天命,能够随遇而安。这样的人,如果你长期这样去修,成人之美,代人所劳,那么人见了你爱,天见了你护,或在这一辈子,或在子孙,或在后代,绝定有无穷的福报给你享。我们常说的积阴德积阴德,一个人刻薄,天天怕吃亏,到处都是小心眼,天天贪小便宜,绝定成不了大事。

  从这点来讲,我们纵观古今呀,道德最高者,莫过于什么呀,孔圣人呀。可是孔子,其实大家不知道,你们知道吗?孔子一辈子流离失所,到那个河南到安徽的交界,到陈国的时候就连吃个饭都没有啊,后来他被困在了匡,就是现在河南的境内,就一辈子就真的是流离失所。

  祸不单行,福不双至。可是大家想一想,这个他只有一个儿子,五十岁就死了,好在后面还有一个孙子得以这个延绵他的后代世袭。两个学生,什么颜回呀,子路呀,都是最后死的被剁成肉酱了呀。那你这么想的话,这些人怎么这么惨呀。可是他的道德教化几千年来我们中国的仁义礼智信呀,就是由孔子一脉相承来的。就这个福报种下去,你看看,现在我们看看现在的孔庙还在山东呢。改朝换代几千百年这个历史长河中,上至国王,从这个天子到庶民,哪一家不去尊崇孔圣人啊。大家看看,朝代都改换了多少代了,可是孔家的天下现在还在那儿。如果要说到福报的话,你想想,他这样的大圣大贤也不能让其只有顺没有逆呀。唯知天命,所以他安乐嘛。

  按他在世的时候,那苦得不得了,说你这辈子这么去提倡这个仁义礼智信,可是你遭遇怎么这么差啊,那依佛法来讲的话,好像不符合因果呀。但是其实现在想想,现在还是孔家天下,孔庙从始至终,谁去做天下,都是这个样子。这样的福报没人能替代得了,所以我们要记住,人在世间,不要太计较得失了。要看得开,放得破一些。

  再一个,挂碍子孙,人在世间,这个千思万算究竟到极处,种种行为就是为养身口饴子孙嘛。你说是不是?中国人攒钱买房子,不是为这个为什么呀,但是要记住啊,儿孙自有儿孙福啊。这个没有山珍海味了,粗茶淡饭也能过日子嘛;绫罗绸缎穿不起了,粗衣布衣也可以呀;名牌,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名牌买不起了,一般衣服穿着怎么就丢人了呢?对不对?所以一定要把心安下来,儿孙自有儿孙福呀,不要太在乎这个小孩。

  现在我们具体的反映到,倒不会说吃的好,吃穿啊基本上都不是问题。就是一定要学成个什么样,考成个什么样,把他培养成个什么样,哎呀,现在真的是,我说小孩也苦,大人也苦。为什么?就是为了饴子孙,恨不能把他,人人都能将来当zong书记,不是这个样子,要知道社会上这个角色多着呢。以前倓虚法师出家的时候,放不下。最后就自己反问自己说,你知道他老人家想到什么?说别人的老婆可以改嫁,我的老婆为什么不能改嫁?别人的儿子可以沿街讨饭,我的儿子为什么不可以讨饭?他有五个儿子。后来把心一横就出家了。

  真是这样子,别人的可以为什么你的不可以呢?你一定要反问自己呀,千万不能以为说就我的不行。可以的,或许就是你呢。从这点来讲,你看历史上最为子孙谋福的还有比得过秦始皇吗。吞并七国,这个焚书坑儒,把这个兵器都化成铸成大钟,可是就因为这个焚书坑儒一件大事,伤天害理,这个祸根埋下去把福报给损了呀。自己贵为天子的福,大家要知道天子的福气,福气大的寿命一定也长。为什么历史上有的皇帝短命呀?一个是损福的,就是像这样,这样的焚书坑儒;二一个呢,就是说纵欲,纵欲也会折寿。因为从我们修行来讲的话,你积的福报大,你既然这么贵,一定命是会长的。可是为什么他折寿呢,就是因为这两点。秦始皇为了给儿子,他自己叫秦始皇,儿子叫秦二世,想象说我就这么千秋万代传下去,结果就这么两件事把福报给折了。为什么要焚书坑儒,就是为了愚民嘛,这些民众们不会造反啊。结果谁知他一死,陈胜吴广一起义,儿子秦二世怎么样啊,一统不下二三十年就生死国灭了。

  纵观历史,还有比他再为后代谋福谋得厉害的吗?所以从这点来讲,我们一定要记住,儿孙自有儿孙福,不要再挂碍。挂碍少点。如果没有挂碍,心无挂碍,无挂碍故呢,就没有恐怖。为什么?我们的恐怖就是来自不能把握,不能确定前方是怎么样的,害怕自己的人生路上脚下会踏空呀。不确定嘛,所以我们就会恐怖嘛。想要的,害怕得不到,不想要的害怕上门来,就会恐怖。没有定力,所以说呢,无恐怖,这个远离颠倒梦想。

  凡夫呢,见是颠倒的,想是颠倒的,这个心是颠倒的。我们的凡夫都是这样,所以我一开始就给大家开言讲到常态,常态就是非常态和常态转换的,就是用般若智慧把我们的颠倒再给颠倒过来。这样的话,就会怎么样呀,究竟涅槃

  再往下看经文,“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涅槃嘛,我们就不用细讲了。在佛门里边,常常讲涅槃:有余依涅槃,无余依涅槃。这是二乘涅槃。只有佛的涅槃叫做无住大涅槃,既不住凡也不住圣,既不着生死,也不贪这个解脱。这两样都不执著的时候呢,叫做无住大涅槃,就是我们这里讲的究竟涅槃。小涅槃呢,它是不究竟的,所以从这点来讲,就是刚才我们讲的有挂碍。

  我们再往下看啊,“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是什么意思啊,就是说,这个就比较简单了,就是三世,过去,现在,未来嘛。当然也包括十方呀,过去的迦叶佛,现在的释迦摩尼佛,将来的弥勒佛,也包括阿弥陀佛,乃至于我们忏悔文里边的八十八佛,六方广长舌里边的佛。弥陀经里边的六方广长舌相的佛等等,这一切都是什么呀,依般若波罗蜜多,依这个空性的智慧而得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什么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呢,这个翻译成什么呀,无上正等正觉。就是再也不能比它等,再不能跟它持平的了,所以从这点来讲的话,这个我们常说,大家知道佛母是谁吗?这里是说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什么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在佛门把般若称之为佛母。你们以后再记得祖师的著作里边说佛母呀或者什么的,就是般若称之为佛母。可以出生诸佛嘛,三世诸佛都是依般若波罗蜜多故才得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我们常说般若是佛母。

  大家知道佛的祖母是谁,知不知道佛的祖母是谁?烦恼啊,这个也有点意思啊。以前就是说,说这个骄傲就会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所以我要骄傲,这个也有点意思,般若是诸佛之母,诸佛之祖母是什么呀,是无敌的慈悲,悲是诸佛之祖母。我们常说慈悲无敌,如果把慈悲的法门修圆满了,般若就自然现前。

  再接下来看啊。“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这个呢,就是通过对般若这个法门的了解领悟,明白了能出生诸佛,说般若是诸佛之母。以此修行的话,就能够得菩提,证大涅槃,所以说般若波罗蜜多,这里是赞叹它,说它是大神咒,就是诵持这个般若波罗蜜多咒呢,能驱烦恼魔,了脱生死,神力最大,是大明咒,明是光明之意,就是能照了黑暗,是无上咒,是般若最上,再没有比它地位更高的咒了,也是说所有的道理再没有比般若的空性再上的了。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是什么意思呀?第一等就是没有比它高,第二等就是跟它齐,并驾齐驱的都没有,所以叫做是无等等咒,真实不虚。这个听明白了吗?能除一切苦,苦呢,是一切苦就是究竟,就是前边我们讲的度一切苦厄相照应的、回应的,真实不虚,强调佛法的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这个呢,就是说《心经》为什么它还有一个功能,就是显密圆融的。上面给大家讲的空性都叫显说,这里用的是密咒。这个揭谛揭谛,波罗揭谛,一般情况下呢,我们是不翻译咒语的,希望大家就是说只是持咒,就是对于咒的功德、信心,对于咒的这种功德,以至于对于咒的这种信心具足了以后,然后身口意三业呢,就是说加持到这个信心上面来,所以从这点来讲的话,一般咒语呢,我们都不去进行非得牵强地把它翻译。

  我们对于咒语的理解呢,从这点说,只是对它有信心就行了,但是我们这里一定要翻译一下的话,揭谛揭谛呢,就是说去吧,去吧,波罗揭谛呢就是说到彼岸去;波罗僧揭谛呢,就是说大众到彼岸去,菩提萨婆诃就是说迅速成就菩提涅槃。就是这个意思啊,所以从这点来讲呢,我们不要把这个咒语给神秘化了。主要是说把它持起来的时候啊,它具有甚深的功德智慧,所以我这里也是给大家说说 ,就是说“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让人们赶快去吧,赶快去吧,大家伙儿今天来听我法的人赶快都一块儿去什么呀,依照般若波罗蜜多到涅槃的彼岸,快去,怎么去啊,去得了吗?还不是照样在这坐着。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没有般若,那么既然现在还去不了,我们就想方设法怎么去。

  从下一节开始,下周讲课呢,就是具体落实到很简单的去,有怎么样一些去法?我要挑一样去法,广学多闻和一门深入。那么,从这点来讲呢,我们可以说去哪呢,就是去极乐世界。这个呢,别无选择。大家要知道啊,这个《心经》就算功德圆满。不知道你们听明白了吗?有没有一些感触呀?对你们学佛有没有智慧,有没有增长?

  那我也感恩大家。其实呢,我们是互相成就的。说实话,在我给大家讲法的过程中,至少这两个钟头内,我呢,心呢,至少是一种相似无挂碍。就是跟大家讲的说,虽然没有在老虎上,可是至少我在猫上,我没有在狗上、猴子上。这点来讲就是我们现在听法、闻法,包括我讲法,我们诸位同修呢,都是一个互相成就的。这种智慧熏习得久了,都是我们的往生资粮,所以说从这点来讲呢,只要能对大家有帮助,也算是我的一份什么呀,功德吧。

  最后呢,还有一点点要给大家要嘱托的呢,就是说为什么一开始讲空性的时候,我特别矛盾,生怕诸位听了以后就妄谈般若。那一定是我们就去踏有谈空的。大家要晓得,空呢,不是什么都没有,一定是空我们的执著和贪著的,你千万不要贪著这个空,反而什么都舍不掉。又把空作为借口,到处去造业,这个就特别麻烦。大家要知道,在佛陀的时代呀,那个时候人的根性非常利,利到什么程度呢,一听佛讲法,一听般若或者其他的,他就跟身上的烦恼呢,就跟抖灰尘一样,就是说系在这儿悄悄地一抖,所有的妄想烦恼马上就什么呀,尘埃落地。

  但是现在到了我们所属的这个时代呢,说实话,我们每个人呢都是什么呀,时时刻刻就是说瞋心嫉火激荡,软暖情见频生。什么意思,就是听不得一点不好的话,就爱听别人赞叹自己 ,爱动情见,一下子就被染著,等等,就是说我们现在这种烦恼根深蒂固。说实话,就用那种刷厕所的铁刷子把皮肤刷破了,那个肉里边还有什么呀,还有烦恼,还有染污。这就是我们末法时代人的一个根本的秉性呀,其他的不要说,你说这是我们内在的人的本性,外部的环境呢,都是成就我们造业而不是成就我们解脱的。

  其他的不要说,我有时候有个感触,外部环境就是如此。你比如说,唉,从一个什么层面来讲,你比如说我们的手机一不小心就收你信息,说你中奖了,这就来骗了。你去取款机那儿取个奖,取点儿钱或者转点帐或者怎么样啊,一定会有提醒你小心密码被看到了,小心诈骗犯,旁边专门有个人还守在那儿。银行的人守在那儿,为什么,害怕有人这个来什么,来骗。你到火车站一坐个火车,到处都是发票发票发票,为什么说从这点我们就可以设想出来整个一层是什么样子的。就是我们现在生活的环境是什么样的,人的心是什么样的。它没有滋养这些现象的空间、土壤,这些现象绝不会出现,所以从这点来讲呢,我们现在所感的这个,招感的果报共业就是这样。我们要修啊,的确是举步维艰。说实话,我们现在修行,真是走得特别的艰辛跋涉、孤独、寂寞。

  因为大家都往左边走啊,左边要轮回,要下堕,要堕地狱。可是大家都热火朝天,吆喝着去游行一样去往左边走,你得一个人有信心逆反,往右边走,佛说是往右边走是正确的,可是大家都在往左走,这时候你就往右边走,就走得特别的不自在,特别是一开始上道的时候,等你发现右边的风景出来了,可你走的就是说,管你呢,你们都是左边,你还想着说,哎呀,这边好,赶快来,往右往右。这个时候就能自利还能利他呀。但是我们在开始下手的时候就要知道,我们现在真的是很被动学佛。

  今天诸位,包括在外围的,外场子里,便能够驻足在这里听一会儿都算是有缘的。所以从这点来讲,虽然我们一下子空不掉,但是我们可以看淡些,一定要把这个世间,不要把人生一生的过往看得太重,太那么钻牛角尖,太那么什么呀,觉得一定要怎样怎样,我凭什么就不能怎样怎样。

  在这些平常要去做工夫,这样的话,慢慢我们的智慧就会显现。大家要知道啊,修般若法门,在经文里边,大品般若里边说的,如果过去不能久修前五度,就是你过去没有布施、持戒、忍辱,乃至修行这个禅定,这个精进,没有这样去修,就是说如果你过去没有这样去修前五度,那么你与般若波罗蜜终不能信,就是你连听到,你连信受这个般若都根本没门儿,所以今天既然能够坐在这儿,三节课我们听下来,说明诸位过去什么呀,还是不管说布施持戒呀修福,我们修般若法门一定要从持戒修福开始,就是佛门里边呢给自己培福的事,去供养,去布施,去整个流通佛法,去放生,一点儿都不能懒,知道吧。不要一听空就说这都是空的啊,连佛都是空的,你还修什么行?菩萨根本就不在我眼里。这就太不对了,知道吗?

  上次给大家讲了,这就相当于山野小民妄称帝王了。那后果可想而知呀。你就这样去犯事儿,人家有点资粮的都不敢乱犯事儿。菩萨都不敢说自己不修行,都是空的,不敢这么说呀。那菩萨就跟一个人,你犯了罪了,有钱人家呢可以拿点儿钱买通买通官府去抵点儿,把他这个该逮捕的这个判徒期的刑法呢少几年。如果你家里一分钱都没有,你就敢说我这个犯法,那么可能直接就把你押到刑场。为什么?因为你没有资本嘛。你想世间法现象都是这样,何况我们修行呢,所以从这点来讲,大家要知道,我们修般若法门一定还是要从持戒修福开始,这简直就是我三个星期最重要的一句话。千万不要以为前边听得那么自在,那么畅快淋漓,正好说到我心里了,那简直都是瞎说的。落实到真实行处,必须持戒修福,般若不是那么好空掉的,大家要记住啊。那么,这就是说我们今天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做了一个全面的铺垫,记住这就是我们佛法整个的一个什么呀核心所在。下一次如果你们还有这个机缘来听讲,那就是要讲更为殊胜的。

  大家要知道,我们不但今天从六凡开始空,空到四圣,这属于什么呀,竖出三界,同时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怎么样啊,横超生死。就是空不掉了,怎么办呀?记住啊,我给大家在这里做一个实验。佛教里边有一种叫作离中知,以一种叫作合中知,这在唯实里边讲的。什么意思?就是说,有一样东西呀,你想,就是想让它对你没有作用的时候,我们常说眼不见心不烦。对不对?说远离它远离它远离它,把这个东西离得远远的,慢慢的我看不见了,这就叫我们讲的般若空性,远离。般若有一个含义不是叫远离吗,远离颠倒梦想呀,远离挂碍呀,远离恐怖呀。远离它,远离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不在我的视线之内的时候,是不是就看不见它了?对不对,看不见它,它就对我没影响。产生不了作用。

  但是呢,佛法是不二法门,我们一定要记住,这是其中的一种修法,还有一种修法是什么样呀?既然我现在远离不了它,它老在我眼前晃呀,我就将计就计,我把它怎么样啊,凑近。我就把它凑近,不断地凑近凑近,凑近到我眼根前,把我的眼根子堵上的时候,又怎么样呀,同样也看不见了。跟远离一模一样的功能。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说,既然说了这么没有取舍,佛法是无分别的,不能取舍,一有取舍就叫二。但是下一次开始,我们要讲二,要把你二得结结实实,最后二成二百五。这种情况下,跟不二百五十是一个境界。这就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现在在讲了三星期的无取舍。

  下一周开始,我们要劝大家开始拼命地取,拼命地舍。取,极乐世界;舍,娑婆国土。取舍到究竟圆满的时候,就等于说反正因为凡夫这本质就是取舍嘛。每天都在取舍中,那就利用我们这取舍好啦。你爱取舍吧,今天让你取舍个够,就是净土法门,所以从下一周开始,我们正式开讲,或者从净土的三资粮、信愿行开始,但是我想或者从我们的《佛说阿弥陀经》开始,希望就是说能够来的呢,还是如约而至,正式开讲我们可以这辈子就了却,即生成佛,带业往生的净土一门。

  可是我们要知道净土门,没有深厚的福报和高深的智慧,除了这两种人,一般的都是半吊子。现在修净土的大大的有,可是成就的的不一定多。为什么?就是真信切愿上面没有做足功夫。今天到这里,请大家跟着我合掌,我们要今天讲法听法功德,再进行一个回向:

愿生西方净土中

上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声

不退菩萨为伴侣

  阿弥陀佛

原标题:《心经》12丨般若是诸佛之母,谁是般若之母?「晚课」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那一座庙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