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叶曼先生讲心经 四

  叶曼先生讲心经

  你看到山河粉碎,大地平沉,千万不要以为自己得了道了,究竟了,这只是初步。你一定要再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外景的空看完了,再来看五蕴的空,外把自身的空看到了,色受想行识这五样东西,仔细的想,我们现在不要说证量,我们先来分析,这五蕴哪一样是有自性的,没有一样有自性的,于是这样的话看到五蕴也空。当这五蕴也看空的时候,然后根尘这两个东西全都空了,这两个空了的时候才知道一切都是因缘所生法。这个因缘所生法,我们叫它叫作空,这个空是这种空,而不是一切都没有的空,也不是说原来有,而现在没有的空,就是说我现在活在这儿,我死了我就没有了,不是这个空。所以这个空是所有的自性全都没有了,当我们能够这么做的时候,我们这是初步的观空。当我们真正的观空了,然后我们知道这个体跟这个用、这个相,真正它虽然是随缘性空,但是它性空又起随缘。它还是照旧在那儿。所以当禅宗里到了重关的时候,怎么样呢?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因为知道性空缘起。像观自在菩萨当然他不是说生下来就是这样的,他也是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所以今天我们把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讲完了。我们下次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把这几句讲了,心经就可以结束了。还有几句,一切无无到底,一共有多少,有七个空,八个不,十九个无。这个空啊,不啊,无啊全都是空,所以心经是一路空到底,到最后无智亦无得结尾,这是很要紧的。所以我想我们以后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要细讲一下,以后很容易就讲了,下一节就可以把它讲完了。真正要紧的是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今天开始讲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在释迦牟尼佛的佛像两边我们有时看到两个光头的弟子,有时候是大迦叶跟阿难,有时候就是舍利子跟目犍连。舍利子呢,他的母亲的眼睛长得跟舍利鸟的眼睛一样,所以大家称她为舍利,她的儿子印度的习惯用称为舍利子。舍利子也好,舍利佛也好都是指这个大比丘。他是以智慧第一所以站在佛的旁边。舍利子呢原来是一个外道,他的老师死了以后,他跟他最好的朋友目犍连,他们两个人看到老师死了,无依无靠的,不知道以后怎么办。就在这个时候有一天走到街上,看到对面来了一个和尚,法相庄严,神气安静得不得了。舍利子就觉得好奇怪啊,这个人的威仪怎么会这么样好呢。我们知道真正一个出家的人很要紧的就是行住坐卧四大威仪,都得要非常好,因为这样的话我们起恭敬心。我们(普通人)假设行为不好,人家至多骂我们。但是出家人假设形象不好的话,他们连佛门一起骂,所以说这四大威仪非常要紧。有时候我在街上或任何场合中间看到一个出家人,行为不是说什么了,就是说没有那种威仪,觉得好可惜了。

  舍利子就问他你跟谁学法啊,你怎么能有这样的威仪。他说我的老师是释迦牟尼。释迦牟尼教给你什么,而你才能这么端庄,庄严呢。他说也没有说什么啦,我这个老师只是告诉我们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世间的一切法是因缘和合而生,世间一切法是因缘散了而灭。我的老师啊,他称大沙门。在释迦牟尼的时候婆罗门教非常盛行,佛家好多话引用婆罗门的名词,所有修行的人都称沙门。我听了他说的,就这么做了,我了解这个以后知道世间的一切事情既然是无常的,所以我一切都不执著就是了。舍利子一听到这个,就好像什么东西敲醒了他似的。他回去就跟目犍连说,我今天碰到一个人,他的老师是释迦牟尼,我觉得我们两个应该去看他,应该皈依他。于是两个一起到了释迦牟尼那儿去。释迦牟尼看到他们远远来了,说我的两个大弟子到了,于是收了他们两个。舍利子是智慧第一,目犍连是神通第一,所以十大弟子中他们两个居首。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十六个字啊,是大家都非常注意的,连不学佛的人都常常说这几个字,尤其是开玩笑的文学里,色即是空啊,看开一点儿吧。事实上,这个色跟空,我们知道这个色不是指我们这个色身,当然更不是指女色。色是指一切的物质,山河大地都包括在内,不只是我们这个色身,凡是说得出来的都包括在内。那么宇宙的万物都称色法,还有心法就是精神的作用,所以色心二法。世尊称这个色是有障碍的,摸得到。这个色是物质的,他说这个所有的物质怎么来的呢?释迦牟尼说一切都是众微聚,最小最小的聚在一起而成为色法。而这个众微聚,说实在是什么东西来的呢,再分析的话是有很多微细的尘小到临虚,跟虚空一样的,这些他叫它们临虚尘。在2500年前这些人只好相信释迦牟尼,没有办法。现在我们都知道,中学就学化学了。在分子里头每个有多少原子组成,原子再分析,原子核里面有中子、质子、电子,质子带阳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阴电。原子核已经不是现代的机器能测出来的,只是知道有这么个东西,这个东西几乎等于能,用人世间的放大镜也好,怎么分析也看不出来。科学越发达,越能解释释迦牟尼的学说。多少科学发达以后把释迦牟尼说的东西更证实了。在这个理论上头,我们可以知道,原子核外面的电子,跟里面的质子,你说是能变成物质啊,还是物质变成能呢?这个给我们一个概念和证明,就是心物不二,心物是一元的,精神和物质是一样东西,不是两样东西。能跟物质是可以互相转变的。这样的话,我们普通看虚空中间什么都没有,可是这个虚空中间就拿台湾来说我们每个平方公里每个月掉了差不多九吨分子的混和物,我们看不到,空中虽然什么也看不到,但是不知道中间有多少东西。我们知道色这个东西,释迦牟尼就管它叫众微聚,几乎跟虚空一样的东西组成了这个色,所有的物质都是这么来的,只是组合不同,分析到最后都是这个东西。这两个东西倒是从哪来的呢?分析到最后我们和桌子、大地都是一个东西,只是组合不同,这是色。色不异空,这个空不是顽空,也不是从前有现在没有的断灭空,而这个空是说空性,所以我们说因缘所生法,凡是因缘和合所生的都是空的,天底下没有一个东西不是因缘所生的。我们把一切东西慢慢分析,分析,分析到后来找不到自己有一个单独的自性。所以说为什么说它叫空性,是因为它没有自性。没有学佛或学佛没有到家的人,一听到空就认为一切都是消极的,因为一切皆空嘛。事实上绝对不是消极。所谓空是非常肯定、很积极的,因为它性空它才能生万有,假设它不性空它不可能生万有。所以说性空这个东西只有在真正修行中间才能够真正体会到,体会到这个空同时是主体,又是客体。怎么说呢?好比说我现在,我在这儿,我是我,你是你,山河大地一切东西跟我完全不相关,同时呢,我在这个里面,我是我,我站在这个地方于是就跟空相对。让我们体会到我跟空完全一样,我跟桌子、跟山河大地完全一样,我们不能够接受的,不可能的。我们现在用科学慢慢地分析分析原来我们真是万物与我为一,万物与我同体,天地与我同体,可是真正修行的人硬是在那时候见到了,见到实相无相,见到这个以后这就好像把自己作为一滴水投到大水里,到了大水里以后分不出来一滴水和大水了,当我们到这个时候我们见到了所有万法皆空的时候,这时候主体客体都不存在,这是才真正体会到真正的性空,才能够了解到空的真义,不是我们平常理解的什么没有的这个空,不是的。

  所以说菩萨一定要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同时他立即赶紧补充,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假设底下没有这个下文,这就糟了,我们就乘空守寂,变成断灭空,一切皆空嘛。接着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是证量,不是说说好听的。这是菩萨在行深般若密多时才知道。你说有没有,你可以说它真空,说真空,说它真空它有,所有的万法都在里头,你说万法在里头它不着一相。这个不是说说玩玩的,不是说说好听的,菩萨真正证到的。是不是可以证到呢,古往今来多少人都证到了,所以多少修禅的人当他证到初步的时候,那是山河粉碎,大地平沉。为什么?那时候色即是空,体会到主体客体同时融于空中了。那么我们知道这一个五蕴皆空,五蕴先提到色,为什么?因为色最坚实,东西有嘛,扭自己一下疼得很呢,怎么能说空呢。最难弄的就是色空。楞严经里说生因识有,灭从色除。我们修行我们之所以有生死是因为我们意识先来。讲唯识的时候,我们去后来先作主公,什么叫去后来先,来先是头一个入胎的时候是识入的。好比我们的中阴身在那漂泊都超不过四十九天,就是像我们这种不好也不坏的人,也不会生西方,也不会下地狱如间齿,最多经过七七四十九天,这时候我们漂漂荡荡,无依无靠,觉得非常的不自在。那么我们这个人,众生皆以淫欲为生死根本,所以释迦牟尼说得很清楚,怎么有我,都是淫欲。这个漂漂荡荡的中阴身受业力的吸引,就因为这个业力吸引,所以常常父母子女都是前辈子的缘,这时候因为业力吸引,很可能你的父母也是你前辈子的爱人。所以弗洛依德说男孩子有恋母情结,女孩子有恋父情结。所以这一进去,谁先进去,识先进去,所以来先,生因识有,当我们都走了的时候,什么感觉都没有了,它最后走,所以去后来先作我们这个人的主公。我们知道既然生是先从识来的,因为有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根发展了,这些都来了。真正的修行,就跟穿衣服一样的,穿衣服先穿最里面的衣服,我们脱衣服先脱最外头的这件。我们最要紧的我们之所以轮回问题是六根为咎,都是六根的毛病,所有的修行都是从六根进去,无论六根对六尘对六识也好,都是六根惹的麻烦,所以二十五圆通完全从这里走,都是眼耳鼻身意惹的祸。还要怎么样呢,把这个修完以后,头一个解开的是色,所以色蕴比什么都要紧,你这个到五十种阴魔境界的时候你也是一层一层的。所以头一个修行要脱掉外衣,从耳根了眼根了,从六根中的一门深入,鼻子闻了香味,舌头尝了什么东西,身体怎么样,都是由六根接触六尘,由这个发现这个是解脱之道。这个解脱了,第二个我们的身跟外头的色,再脱第二件毛衣,所以说生因识有,灭呢从色除,要真正从物质除掉。所以色是最坚实的,最难除的,而是必须最先要除它。我们证量证到头一个是色,从物质方面破,所以真正悟道的破初关的是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为什么呢?就是色这个东西先粉碎了。这样子的话呢,我们把这一个虚空粉碎,大地平沉了,我们真正见到空性了,知道眼前这些东西全是空的。为什么空?因为它有空性,这样一来于是色空都泯了,到这时候都没有了,空色都没有了,不是说什么看不见了就得了道了,而是见到这个空性。这个是说空生大觉中,犹如一沤发。我们所说的虚空、地水火风空这个五大,大就是遍满一切没有一个地方没有它,不是虚空的空。这个空我们说没有东西阻碍的这个空在佛法里来说,生于佛法所谓大觉大悟中间,像什么呢?我们认为了不得的空实在就像大海中的一个水泡一样的,你说怎么能够跟佛说的法界比呢,所以我们把虚空跟真正的空性弄清楚了才能知道佛法。这个色法也好、我们这个虚空也好,都是妄见。我们这些凡夫所看到的是顽空,就是我们认为它什么都没有,起个名字叫顽空。看见顽空看见色,有东西的地方有东西挡着,看到没有东西的地方全都是顽空,这两样都是妄见。

  那么二乘了知空性,执著于一个空,这个世界我不来了。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我的业力已经没有了,我现在归入涅槃,不受后有了。结果二乘就是乘在空中间以为这个寂静是究竟,不再前进了。所以二乘执空不放手,这样凡夫只见色不见空性,二乘声闻缘觉见了空性而逃避色,这不得了,都是染污让我堕落的,这一切都不要,我都排拒。这两种我们凡夫也好,小乘也好,都不知道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要看清楚了明白了以后才知道什么叫色不异空。因为缘起而知道性空,这叫色不异空,我们知道这一切东西都是缘起实际都是空性,我们比二乘好一点,知道虽然是缘起性空,可是性空又缘起。性空缘起是空不异色,所以了解了性空缘起,缘起性空可以了解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我们知道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一名为假名,一名中道义。这是佛法很要紧的,也是中论里很要紧的一句话。就是所有因缘所生的法我知道都是空,好比说这个花在它没开以前花在哪里。花是在空中,还是在茎里,还是在根里,谁能够说出来?花就是开了。所以日本一个禅师悟道以后就一句诗,看到这朵花开了,就这么一句。为什么?因为他看到花开知道这个花诸法因缘生,这个因缘所生的法,我们执著,想这个花不要谢,就像执著自己不要老,不要死,就怕它变。在佛法里我就知道它是因缘生的,所以它就是空。同时叫它花或扩音机或杯子,只是给它个名字而已。我们知道这是假名,但是我们知道它有空性,我们知道它有空性而不废假名,这叫中道,这是大乘。我们不是说既是空,一切不要,这是消极的,但是我们不废假名。这样既不占空,也不占有,中道。这个是悟道的人把他的证量不得已用文字描写出来。悟道的人他不必,我们是析色入空,他是即色即空,即空即色。在这时候呢就是说他知道万法虽然是因缘聚合,没有实性,可是还是具有它的相,具有它的用。这个万法都是实相,这个实相你不知道怎么见到它,这个实相惟一可以表明它是实相的是因为它无相称为实相,但是这个无相无不相,虽然是因缘合和,但是因缘合和必须把这个相出来,同时还得有个用。花放出所有的能,从前也不能想它是植物啊,我们把它剪下来,它疼的,你对它好,它开得茂盛。当它开的时候,无明缘行啊,它有生命,它的能,它有光的,现在的照相可以照出它的光来。

  知道了这样以后,虽然因缘聚合,但是它是缘起性空,知道它是缘起性空,这就叫自性空。这个自性空,我们知道性空缘起,所以我们管它假名有。我们知道有个假名字,可是我们知道色即是空,色即是空是自性空,空即是色是中道义。所以佛法的名词翻来翻去没有一个不可以凑上的,释迦牟尼从最初说法到最后说法说的全都是一例的。四谛十二因缘是小乘的,他说的大乘也是因缘,我们既不着空,也不着有,这是中谛,这就叫中道谛。这个是天台的自性空,假名有,中道义。这样的话让我们想起来金刚经里很让人迷惑的,佛说般若波罗密是假名有,即非般若波罗密是自性空,是名般若波罗密是中道义,这就明白了吧?金刚经里都是这些,实际就是这三样事情。佛说般若波罗密,凡夫执了色,即非般若波罗密,小乘执了一个空,然后是名般若波罗密,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知道这个色空从事上分析,细到最小最小的话,我们知道这一个最小最小的,小到所谓质子中子电子已经见不到它,恐怕将来还可以分析到更小,释迦牟尼说这个临虚尘。我们都学过数学,多少个零相加可以得到一呢?不可能的。这就是佛法,多少零加起来能不能变成一,不能的。所以说色即是空啊。所以只有真正修行好修行的,当这个修行的,修行修行到了某个程度是即色即空,所以我们凡夫看到色相不知道色相的空性,二乘乘空而不能体会到空就是色,当我们真正修行到了即色即空的时候,这才真正见到真如的性。真如不是真哪,这一个真如,我们说它如同真似的,那么这样的话于是色空可以合在一起,色空合在一起以后你知道受想行识都是一样的,那么这个五蕴都是这样的话,这才是真正的真空。

  所谓真空就是真而空,我们要见就是见这个实相,这个实相是真而空的,真如空虽然有真实的空性,可是在这个真如里头一物不存,找不着一样东西,什么都没有。找不着一样东西,可是它虽然空,可是它是真的,这好像有点矛盾。这个东西我们一方面可以从理上来说,所以说真如理地不离一尘,佛氏门中不舍一法。在理上说一尘不离,你说有任何东西都错了,庞居士临死的时候,大人物去了请他说法,他只是说但愿空其所有,切勿实诸所无。空其所有,我们所有的都要空掉,这就是修行。不要把没有的我们实起来,我们没有钱拼命赚钱,名声不高,拼命要名声,因为实其所无,拼命的造业,拼命的弄贪嗔痴,连我们这点儿知识都要去掉,所以学佛不是在学问好,也不是在智慧高,也不是把所有的渣子都填进去,而是空其所有。所以能够这样子的话,虽然一物不存,可是所有的理都在里面。所以在华严宗的杜顺和尚说理事不二,理无碍,事无碍,理跟事无碍,到最后事事无碍。那真是修行到一定地步,色空完全一体,能所双泯,主客不二,那么能到这样地步的话,万事我们看得清清楚楚。就在空中万事皆备,没有一样东西没有。电灯,电话,留声机,电视所有的一切发明谁发明的,人啊,为什么发明这些,这些东西在哪儿,诸法因缘生。我们无明缘行行缘识,于是名色来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这些东西完全因为它空而后有有。我们记得法藏大师就是杜顺和尚的徒孙了,那时候他给武则天讲法,武则天不大能够明白理跟事怎么能够不二呢,你说有跟空怎么能和起来呢?法藏就说你看到金狮子没有,这狮子是金子做的,这是金子的相。金碗也好,金条也好,金块也好,都是金子做的,这些只是它的相,这些相我们给它一个价值,真正找金子的话在哪儿,金子就在相里。他这么一说,武则天明白了所谓理事不二。假设把金子作理,用金子做成的狮子,条、块都是相,一个有一空,一个相一个用的话,这样就了解了佛所说的法。所以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还是说我不异你,你不异我,还是两个,根本直指就是就是一个东西,没有两个。

  现在我就是它,它就是我,在这种情形之下才能了解空跟色这个合起来。这十六个字很难讲,我尽我的力量把这个色跟空描写了,诸位回去自己慢慢体会。尤其是说诸位真正用功的话早晚有一天见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当你真正证到这个的时候,你见到是诸法空相啊,天底下所有万法、一切事物,我们凡夫把它执为实有,因为我们执为实有,因为诸法因缘生,所以它离不开生住异灭。它只要有为生的,它只要生了存在在那儿就慢慢变坏,最后没有了。所以这些东西我们执为实有的东西,没有一样东西是常的,都是无常的。那么这就像什么呢?好比我们的生命,我们每一秒钟每一刹那都在那儿老,我们以为我们在住,我们在老,从我们出生起就往老死走,因为我们是因缘生的。这又像瀑布一样的,当我们看到瀑布的时候其实水珠已经下去了,所以释迦牟尼拿瀑布来比喻生命。我们说这个生命,我就是我,事实上我已经不是昨天的我,甚或也不是上一秒钟的我,所以这个东西我们把它执为实有,这太可笑了。我们又好像一个冰山似的,在大海里漂流,我们说啊,你看我这个冰山连大船都撞沉了,这个冰山多僵硬,但是冰山慢慢慢流到靠近赤道的时候化归大海,我们活活活到那么个地方的话,我们在哪里呢。所以说所有的诸法都是妙真如性的幻化的,跟变戏法似的,化出来的形相。我们每个人有张不同的脸,每个人有不同的心性,可是事实上当我们都消灭、回归的时候,我们都回归于真如理性,都归于这个。所以真正能看到这个的话才叫空相,当我们真正看到空相的话,头一个平等性智出来,我执取消,怎么我执取消,诸法空相,真正见到诸法空相,我执才能取消。这个诸法空相,观自在菩萨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那么照见五蕴皆空,以后所见的就是诸法空相,诸法空相就是实相,这一个真如实相也就是我们所要求佛、求法,我们修行所要证得的东西,明心见性就是看到这个东西。也就是释迦牟尼说我们人人具足个个圆成的佛性,都有,你也有,我也有,所有众生都有,都有这个东西,那么于是是诸法空相,这个空相也就是诸法实相,这个诸法实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告诉我们不生不灭是为我们凡夫说的。我们凡夫我活了七十岁了,我还可以再活。我记得我们有位老先生九十多岁,我给他拜寿,我说老伯祝你长命百岁,他说你只说我再活十年啊。我说对不住,对不住,你活二百岁。人呢,活到多大岁数不肯承认自己会死,你看得了cancer的人用尽了方法延长这条生命,我们觉得我们只要生了就永远不灭。年轻的女孩子不会想到老是什么样子,真正老了以后拼命想怎么驻颜让我不老,生病也好,老的驼腰弯背的也好,还想我还不要死呢,我们怕灭。既然怕灭就要找到一个不生不灭永远不变的东西,就是这个诸法空相,这个真如实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二乘这是染污的,怎么能说尼姑思凡,这个太糟糕了,我得护法,我得要救救。

  这个正像有一个故事,师兄弟两个出去走,一大滩水,这时候来了个很年轻漂亮的女孩子,从前的女人穿着长长的衣服,绣花鞋过不去。师兄把她抱起来就趟水过去就放下了。本来师兄弟很和气,这时候师弟一路都不理他,好生气。看到师兄完全不在乎,他很生气。说师兄我对你刚才的行为实在是不赞成。师兄说我早把她放下了,你抱了这么远啊。所以说不垢不净是指二乘说的,二乘总要离开,这个东西染污了我。然后不增不减,告诉菩萨修行的人。这个一共有五十二位菩萨,初地菩萨、二地、三地一直到十地,好像是加了一地就增加了一些东西,我必须要修行,但是事实上怎么样?不增不减,这个本性啊是周遍十方,竖通三际,过去现在未来都是它,没有一个地方不是它。当我们轮回没减少过,当我们出了轮回得了所谓得到涅槃没有增加过,所以它是不增不减。当我们在轮回中的时候,它不灭不垢不减,当我们出了轮回的时候,它不生不净不增。所以能够了解这个的话,这就知道是故诸法空相,这十二个字,都是指本体而说的,都是指空相而说的。

  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我们凡夫整天打交待的就是色受想行识,然后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我们从醒了以后就整天在这儿滚,不但醒着的时候滚,连作梦里头还是这些东西,从小一直到死到临终的时候都离不开六根六尘六识。这是说我们凡夫,告诉我们是诸法空相,空相里这些全都没有,在这个本体里这些东西都没有,这些东西都是我们凡夫幻化所见的幻相。那么不但六根六尘没有,甚至于抽象的六识都没有,所以六根六尘六识这十八界全都没有,都是空相。那么都没有了,然后再说缘觉。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一直缘到老死。他说也无无明,无老死,也没有老死,更没有老死尽,也没有无明尽。啊,我现在修得很好,已经无明尽了,我已经老死尽了,没有啊。他说你们缘觉乘不要以为有这些东西。然后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声闻乘呢,释迦牟尼得道头一个转为五大臣转四谛。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