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无量寿经讲座(11)

  无量寿经讲座11(概要)

  愚夫愚妇都能用的法,比如我们知道的照相机有傻子照相机,傻子照相机谁都会用,看多少光圈,多少速度,距离准不准,一切都不知道。但是你只会按一按就拍好了,傻子都会用,照相机是好是坏?是好哇。因为它有多少电脑在里头,自动调制,不需要你考虑,不能因为这个照相机外号叫傻子照相机。傻子也能用就看不起,你还要花很多钱去买它,性能特别好,自动就都找到了。所以越是根器不好的人能够得利,正说明这个法门的殊胜。圆中钞说到的意思,跟以上所引用的日本大德说法相同。幽溪大师既然说这是个无上醍醐,当然也就是契理的、合理的、契机的,合乎大家根机的,具极圆顿的圣教。再引日本人的话,叫《秃钞》:顿教里头有二教二超,兼称顿教。顿教里还有分别,日本这部书《秃钞》里说的。二教是哪两个教,一个是难行圣道,一个是易行净土。难行的圣道就是讲佛心,参究佛心,讲真言密宗,法华、华严等等的教,这个是顿教,是个难行的圣道。所以现在依这个而成功的人少了,现在大家听说的,开悟的人很少。密宗成就的人,从解放到现在,大家公认的只有六个人,即身化光。即这十亿人口几十年来才有六位,一亿中不到一个,难啊!不是不行,而是难啊,他是难行道。二超,两种超,一种是竖超,一种是横超,竖超依自己的力量来断来修叫竖超,完全靠自力。但是净土用弥陀的殊胜大愿,实际是靠他力,净土法门是他力派,是果教派。刚才说真言密宗的一部分,是密宗里极殊胜的地方,也是如此,是他力派,从果上起修的,他力故,所以是超越成佛,超越常规而成佛,叫做横超。横超之顿是什么?横超是顿,持名是顿中之顿。顿中有二教,有难行,有易行,净土法门叫易行,有横超有竖超,净土是横超,顿中之顿,以上诸德咸遵善导大师之说,是根据善导,善导是唐代的大德,他在长安的时候,长安城里几乎没人不念佛,这个就了不起了。一个城市之中,没有不被他感化的,供养他的钱都拿来写经。现在敦煌还找出来很多他那时候请人写的经,还有他亲笔写的。说本经是顿极顿速,这是日本人原话,圆融圆满。再拿《甄解》的话来说,日本的名著《甄解》,称无量寿经是专中之专。是专家,专门的学问,是专中的专,顿中之顿,真中之真,圆中之圆。这个赞叹到极点了,是绝对不二之教,一乘真如之道,判教应该是这么判,是圆是顿,依他们说法是极圆极顿。

  我们上面引用日本的多了,我再看中国大德《弥陀要解》,虽然很薄,是蕅益大师从大光明藏自然流出的经典,九天写出这本书来。只花了九天的时间,而这本书印光大师赞叹之极。引两段《要解》里的话,"释迦牟尼一代的时教,唯有华严明一生圆满",只有华严经说你这一生成就了,一生圆满靠什么来一生圆满呢?因是什么呢?华严最后一品普贤行愿品,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并且用这个法劝华藏的海会大众,都同发心同往生极乐世界。就感叹,何不凡夫立登补处,这净土法门是凡夫而都是照例登了补处,一生补。,现在弥勒在兜率这是一生补处菩萨,他只要再到人间示现一下就成佛了,就成了一生补处菩萨,凡夫到了极乐世界就都是登了一生补处,都如同现在兜率内院的弥勒大士一样,这是奇倡极谈,这种倡导是奇极,没有普通啊,是登峰造极之谈,不可测度,不是凡情所能够推测,所能够考虑的。度是计度就是考虑。华严所要明的一生成办的这个内容却在此经,在这个经才能实现,而天下古今信鲜疑多,从天下空间,从时间上有古有今。以至于到现在都是怎么样,信的很少,少的很,信的很少,怀疑的很多。言语很多,道理不明白,辞繁义蚀,因此蕅益大师说,我只有把心挖出来给你们看,很伤痛的话。古今都是如此,对于这样的事情熟视无睹,不能相信。《要解》后头又说,"当来经法灭尽,特留此经住世百年",无量寿经,特别留这个经住世百年,广度含识,含识就是有情,广度众生,阿伽陀药,应万病的药,是万病的总持。这个经是绝待圆融不可思议,不是用头脑想能想出来的,不是用言语所能表达的。

  华严的奥藏,华严很深奥法藏,法华密髓,法华经的密髓,很深密的精髓,一切诸佛之心要。佛的传心法门,以心传心,心中的要点,菩萨万行之司南,菩萨的六度万行,总的指南针。皆不出于此经,都不出在阿弥陀经、无量寿经之外。欲广叹述,穷劫莫尽。我预备更广的赞叹叙述,这个叙述把一劫的时间都花进去也说不完。法华天台宗认为纯圆独妙,天台宗是独尊法华。他认为法华之圆是纯圆,它的妙是独妙,法都是妙法,经的名字就叫妙法的,只有《妙法莲华经》,独妙。称他这个教是纯圆、独妙。华严也圆,但不如他纯圆。华严他就不这样说,华严为别教一乘,事事无碍,全圆之教。到了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只有华严独具十玄门。事事无碍,只有华严才是全圆。圆的全部,别的不是。看蕅益大师的话,华严的密藏,全圆的密藏,法华纯圆的密髓,都在《无量寿经》里。天台之纯圆,贤首之全圆,都不出无量寿经之外,这个经是圆中之圆。蕅益大师虽然把这个意思没有象日本人明显的提出来,意思是一致的。禅宗说一个鼻孔出气,这两个人一个鼻孔出气,见解是相同的。,中国的古德跟日本的古德,在这个地方一个鼻孔出气。近代印光大师都遵崇为净宗大德,赞叹《弥陀要解》理和事都谈到了极点。乃自佛说此经以来,第一注解,这是佛说阿弥陀经以来第一注解。他认为这超过《弥陀疏钞》了,第一要解,好注解,妙极确极。妙是到了极点,确是正确、准确也到了极点,纵令古佛出世,古佛再出世,注这个经亦不能高出其上。《弥陀要解》这书要多看,以净土宗为自己修持的人。印光大师这么赞叹,印光大师可尊。从这几句话也看得出来,说这些话不容易啊,眼睛就是要比别人亮。所以我们要依止善知识,依止大德,首先他给我们的好处就是他眼睛要亮,他给指的方向才是正确的方向。印光大师赞叹要解的话,他的功德也无量。底下再引疏钞,《弥陀疏钞》,莲池大师稍有不同,他说华严,小始终顿圆,这个经是顿教,也通前后二教,往前通是终教,往后通是圆教,圆全摄此圆教。全摄这两部经,此分摄圆,这部分摄了圆教,对于小本这么说,因为小本事事无碍,没有发挥的很多,对于大经,他也没提大经,小本这样说是可以成立的。还有事法界、理法界,理就是本体,妙明真心,就是真如,事法界从本体从心所显现出来森罗万象,理事无碍法界,理和事互相无有妨碍,圆融,事事无碍法界,这是第四种,前三个,诸教大乘教都共同的,都能谈到事理无碍,事事无碍法界唯华严一经有之,这是莲池大师的话。判小本为分圆,华严全圆,净土经也有少份,圆教全摄这个经,这个经摄了圆教一部分。他判定《阿弥陀经》是分圆,是圆教,但是没有这么全。他很有苦心,把大本、小本里找出很多经文来证明,有华严的事事无碍。这个地方,我们不要死于句下,要看当时的时机情况。莲池大师也判了阿弥陀经是圆教是顿者,跟古今大德相同的地方,不同在哪儿?有的遵崇的净土法门就把这个称为是圆中之圆,圆里的最圆的。莲池大师是谦虚的,一个是赞叹自己的法门,一个是谦虚,或谦之为分属于圆。这和机缘有关,我们有时不能不看机缘,不能不看时代的时节因缘。在莲池大师的时候,普遍的全国上下不信佛教的。儒家一般念书人、知识分子没有不谈禅的。好像你要不明白不说说禅,就是面目可憎,语言五味,不风雅。文人墨客对禅宗的书没有不看的,象近代郭沫若,"两个泥牛都入海",这是他的诗,泥牛入海怎么讲,禅宗的话,他们都读过,这样的人很少。过去明朝的时候没有例外,跟莲池大师辩论的人,曹禄川,很著名的,就跟莲池大师辩论,他很不服气,他说华严怎么怎么好。象日本人说无量寿经超过华严,那当时辩论就没有完了,曹禄川当然叫莲池大师说服了。大家接受不了,因此也要看情形,要照顾大家的水平,所以权巧方便,俯就群机,只承认自己是分圆。所以这个地方我们不要说,莲池大师比不上其他的人,这些看法不很恰当。可是我们看莲池大师的苦心。他把净土经文引证很多,证明跟华严一样,华严事事无碍,事事无碍是华严一经所独具,无量寿经、阿弥陀经也有了事事无碍,事实就说明我们跟华严是同类的。这个说法正是学大师的作法,把无量寿经里头经文挑选出来,再看十玄门,一门也不少,在无量寿经里全有。这个作法向莲池大师学习,这就证明本经事事无碍,也证明本经就是圆教。

  华严宗立了十玄,叫十玄门,讲明法界的无碍。玄是妙法,谈玄说妙,玄妙。为什么名为玄门,通过这个门可以达到进入华严圆教的玄海。它的教义跟海洋一样玄妙到极点,通过事事无碍的玄门可以进入玄海,所以称为十玄门。《探玄记》里说了十个玄的次第,有十个内容,现在我们也一样,跟《探玄记》作个比较,来证明这经跟华严是同一部。先师夏老师说:"无量寿经是中本的华严,八十一卷是人世间的大本,无量寿经是中本,阿弥陀经是小本"。十个玄门,一个一个的讲下去。第一个叫同时具足相应门。十个玄门是最难懂的,他称为玄,超情离见,跟咱们世间的想法格格不入。我们先研究华严的主要宗旨教理,华严的教理,是以缘起为主,一切从因缘起,所以以缘起为主。法界的一切,所有合在一块,成为一个大的缘起。从这个大的缘起,缘起就出生别的。从这个大的缘起就成了一法,一法成一切法,一切一切都是很大的缘起所生。一切法起一法,大的缘起就是一切法所成,所以说一切法起一法,一法又去成一切法。一时具足,同时具足,一法一切法都具足,圆满显现。一法也显,一切法也显,故曰具足相应,所以叫具足。一也在内,一切也在都显现、相应,这就是这个玄门的涵义。什么叫同时具足相应门,它的涵义就是这个。底下用一点经文譬喻,可以进一步理解。华严妙严品说:"一切法门无尽海",一切法门多的像海一样;"同会一法道场中",如海洋之广之多的法都会在一个法的道场里头;一切法入在一个法里头了。华严的《大疏》它讲:"如海一滴,具百川味",一切百川都流入大海,一切法流入大海就成一法,这个譬喻就是一切法成了一法了,大海的一滴水就具足了百川水的味,百川水的味都在大海里头。百川都在大海一滴里了,一滴水就有百川水的味,一法就有了一切法。通过比喻就好懂,不然很玄,玄之又玄了。

  具足相应,一切法成一法,一法成一切法。无量寿经是不是有这内容,看至心精进品里。法藏比丘发的大愿,佛就给他显现。我要成就一个佛国,超过现在,所有的佛世界可不可以。请佛开示,我要超过他,我要了解他。佛就把二十一俱胝佛土,俱胝是千万,二十一千万个佛土都显现给法藏比丘看了,他的功德、他的庄严。法藏比丘对于二十一千万佛刹的功德、庄严,他都明了通达如一佛刹。二十一俱胝,就是二十一千万,这样许多佛刹就如同一个佛刹。就是一切法入一法,所摄佛国超过于彼,。十一俱胝佛土就表无量佛土,把无量佛土摄成极乐净土,这是同时具足相应门。这是十玄之总的门,也是本经的总相,同时具足相应。

  底下再举例子,看得更清楚。经里泉池功德品,七宝池八功德水。水的功德"其水一一随众生意",这个水能随每个众生一个一个的意思。一个水就是一法,能随一切众生一个一个的意,就包括了一切法。二十一俱胝佛国成一个佛国,是一切法入一切法。水呢一一随众生意,一切法在水里头了,一法具一切法。在泉池里游泳的,敦煌的画图里头,极乐世界的游泳池,都是菩萨头上有圆光在游泳池里游泳,游泳池岸边很多人看。极乐世界凡圣同居,也有跳舞会,不过那很庄严。没有女的都是男的,池中沐浴的人,个人的想法不一样。有的喜欢浅,没脚、过膝盖;有的人喜欢没脖子,还有人冲沐浴;自上而下一个池子多少人在沐浴,每个人所想象的都随他的心显现,这不是同时具时相应,。一个水能相应,所有在池中沐浴的人,游泳的人;而且不仅仅是这方面的相应,水还说法,这是极乐世界的不可思议。他是一切法,总的缘起生出来的一法。每一法都是无量的功德,水无量的功德水说法。水说种种法,你可以听见,佛法僧声、甘露灌顶受位声,种种......个人听个人不同的。都在一块儿,你想听什么就得到什么;还有好的一听就懂,非成佛不可。你不愿意听的,一点没有噪声干扰,一点声音都没有,这就是妙用。"得闻如是种种声已,其心清净无诸分别,正直平等,成熟善根,随其所闻,与法相应。"个人听的都不同,所不欲闻,了无所闻,不愿闻的,一点也听不到,永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往生之殊胜在于不退,随时随处都是增长。只是一个水,而能同时同地满一切心的愿,个个听到自己所愿闻的法,随其你所闻,你还跟法相应。这是十玄的第一个玄,同时具足相应门,不可思议。

  第二,广狭自在无碍门。广是很宽广,狭很窄。广和狭很自在,广和狭是空间,打破空间的概念。爱因斯坦发明相对论之后,他知道空间时间都是来于人类的错觉;所以我们大的能容小的,小的不能容大的。宽的能容窄的,窄的不能容宽的,种种概念从科学说,来源于我们的错觉,这个说法比牛顿进步多了。错觉跟佛教的名词的妄想很相近,错跟妄差不多,觉跟想差不多。科学总是有局限的,有人以为科学佛法就是这些道理,那又把佛教庸俗化了,这些道理可以使我们理解相信这些,有好处。底下先举例,《大疏》云:"如径尺之镜,见十里之影"。它可以看见十里的影子,径是很窄,十里很广。第一次欧战的时候,德国的间谍在山顶上砌了个圆顶的房子,在房顶尖上安一个透镜,在屋子里头,全山任何一个地方的山顶活动都能看见。这是世间的办法,利用仪器广狭可以自在。我们心里头发大誓愿,比喻说:"所居佛刹,广博严净"。很广大,很宽广,博也是大,很庄、清净。"光荧如镜",光荧洁净像镜子一样。"彻照十方"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一个是狭,诸佛世界是广,广狭自在了,狭中照到广。一个刹的力量作用遍彻了十方,十方是广,遍彻十方;而一刹之相还是如故,广之后没有异,还是一,一就是狭。利用无限的广和一法的狭,不相妨碍,各个自在的出现,所以称为广狭自在。还有"欲见诸佛净国庄严,悉于宝树间见,犹如明镜,睹其面像",在极乐世界想看任何一个佛国,在宝树里头看见。跟镜子一样,看自己的像在树里头,可以在树里头看见十方诸佛,这都是广狭自在。

  第三,一多相容不同门。《大疏》云:"若一室之千灯,光光相涉",如一间屋子里头一千盏灯,光跟光都涉入,这间屋子里头这有两个灯管、四个灯管,四个灯管发的光就遍满这个屋子,对不对。每一个灯管是一,这四是多,现在我用手一挡就没光,你说我这只手挡的是哪个灯管的,那只手挡的光是哪个灯管的,能分吗?到处的光都是四个灯所发的,然而四个灯各有四个灯的光,关掉一个暗一点,再关掉一个再暗一点,四个都关就没了。各有各的光,每一个光遍全屋子,每一个灯的光之中,就包括其余三个灯管的光。这个灯的光包括那个灯的光,那个灯的光包括这个灯的光这叫相容,一和多相容。当然四个灯包括每个灯的光这些个好懂,可是一个灯的光之中包括了四个灯的光,你能分吗?你不能分,这里有光,这个光是一个光所在的地方,一个光里头又包括其他光,千灯就这个比喻。《所以华严》以一佛国满十方,一个佛国遍满十方。一就广,十方入一亦无余,十方在一里面。就像一个灯光满全屋,多灯光入到一个里头也没富裕。"世界本相亦不坏",各个世界的本相,还如各个是灯。"无比功德故应尔",佛国的无边功德自然如此,这是一多相容之义。上头这句话是华严里面的,无量寿经怎么说。讲到宝香,国土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宝香合成。国土里头一个幡,一个宝盖等等,花叶都是无量宝香所合成的,所以一里就有多。这个香普薰一切世界,多个香入到一个东西里头了。这个东西又放香,放了香就薰十方世界,多入一,一又遍多。极乐世界的万物,任何一个东西都是无量宝香所合成的。无量香入在一个东西里头,表示一切法入于一法,一多相容。又一物的一相,一个物它自个一的相,与众香多的相共存,又有一,又有多。多就没有一了,一就没有多了,表两相各自清清楚楚。这个香一放又遍十方,又说明一法又遍于多法,多不离一,一不坏多,更显一多相容,不同之妙;这是第三一多相容不同门。在我们现在世界可举个例子,咱们现在电视大家都看。中央台有两个,北京台有两个,还能收更多的台。这个无线电波,各台无线电波很多的,你一调对了,中央台就出来了,再一换北京台出来了。那不就说中央台,北京台等等台都在这个电视机里,要什么什么就出现了,都在你这个机子了,不是一切都存在吗。多个台的电波就入在你这一块儿了,都有,正以这个一在出现的时候,很清楚,一点儿也不少。很多电台,尽管这片是北京那片是中央,那就不成东西了,一就很清楚是一啊。你换一换开关,马上别的电台就出现了,不要把它请来,它就在这儿,所以它的多也是存在的,彼此都一多相容,从这个比方也是一个例证。

  第四,诸法相即自在门。相即也就是相容,容是你包括我我包括你,即是就是的意思。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就是色,色就是空,即是就是的意思,上次讲相容,这里讲相即。晋译的《华严》是六十华严,唐译是八十华严。"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这是六十华严的话,相即多相跟一相相容,诸法相即一切法。这个法就是那个法,就像水与波,以水喻一,以波喻多,波即是水,水即是波,波是什么?波不就是水吗?波是石头吗?波是火?都不是,是木头?都不是,波就是水,波即是水,水即是波,水生了波了。大波小波种种的波,千波万波一时波动都出来了。北海的水没有波的时候,水里就显出月亮。一有风,波一动月亮就出不来了。这个波和水都自在,波和水,波就是水,但是水能出现波。波有波的形象,波有波的作用,都村在,一多相即的自在。华严的《大疏》,它讲玄门就举例子,"如金与金色不二相离",金跟金的色是相即的,色不离开金,金也不离开色,这俩不能分,是相即。本经里头,"世尊能演一音声,有情各个随类解。又能现一妙色身,普使众生随类见"。世尊能演一个音声,但是听的人各个都得到不同的理解。咱们就很难,头一个很难是什么?我要说话广东人不懂,外国人更不懂了。那就要有人翻译,开会多少多少人做翻译,多少多少人做笔记,多少多少人忙的不得了,不然都不懂。这还是简单的,还有递增道理,那就更深奥了。但佛一音声里头,能使各个不同的众生,而随其本类得到他的理解。又能现一妙色身,普使众生随类见,现一个身,而各个众生所见不一样,各个众生所见的这个身,跟如来这身都是一个,这是相即,不是两个,但各个所见不一样。就是说咱们现在舍利都有这种情况,这个佛牙塔没有进佛牙的时候,很多人都去看过,看的很详细,大家所看不一样,全部看也可不一样,总之就是一个佛牙。它为什么有多的相,最近还有一个人拍了照,佛牙在塔里放光,这是佛协的秘书告诉我的。斯里兰卡公使的女儿,她去看,她说就是一尊佛。她爸爸怎么看也看不出佛来,就是那个牙。这就证明根机,众生各个随类现,现妙色身一个牙就是如此。我自己看见就很有意思,可以看见整个就像图片上画的颜色一样,就像天和黄色土壤,黄色土壤的样子。我磕了很多头,磕过之后一看,他是个长方的,在这一条测面上正中有一条白线,这是第一次。第二次再去看,就全部是白的了,白极了。第三次看跟第一次整个相反,整个是白的,在这个侧面上有一条淡黄淡黄的象象牙似的一条线。第一次看是黄的牙,有一条白线,第二次全是白的,第三次看跟第一次哪天看都不一样。还有阿育王寺的"舍利"。当时各个人看都不一样,这都是相即之说,各个的相跟佛牙是相即的。是一,但是大家所见是多,一和多相即了。经中歌叹佛德品,经文:"其所散华,即为空中会为一华。华皆向下,端圆周匝化成华盖。"看到华在空中合为华,大家在极乐世界散华,所散的华在空中成为一个华,这个华上下成为一个华盖,多华成了一个华盖。多就成了一了,一个华含了多的华,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从这个地方即,说明一和多是相即的。一都是华,成为华盖,华盖中有朵朵的华,这就是诸法相即自在。

  十玄是华严最特殊的,也是华严所最独具的十种玄妙之门。通过这个门可以入如来正觉之海,十个玄门,在无量寿经里头都有。华严所独具的十玄,在无量寿经里都有。这就至少说明,无量寿经跟华严同类,这个论证很充分。在这个问题上谈了四个玄门。今天我们谈第五个。隐密显了俱成门。隐密是隐藏起来了,隐藏的和明显的就不存在吗?明显就没有隐瞒没有隐蔽,隐蔽就不明显了,而这个说明什么呢?这两者同时成立,俱成,都是这样。前面说一和多,一就是多,多就是一。华严一就是多,多就是一,现在隐密显俱成,这是什么意思,华严《大疏》打个比方,"若片月澄空,晦明相并",空中有一片月亮,月亮暗的叫晦,亮叫明,暗跟明是相并的。这在半月时候是很好体会,一半是明一半就是暗。月圆和没有月亮时怎么解释呢?正当明的时候,暗就在里头。明之所在之处,就是暗之所在之处。明天月亮一缺,它就显现了,它并没有不存在,还是存在。隐处即显,显处即隐。在显处,月亮正圆的时候,它就包括了隐。十五、十六、十七,这个隐处就出现,隐处具显。尤其是半个月亮更清楚了,隐的地方即是显的地方,显的地方即具隐的地方。现在可以打个更好的比喻,科学进步了,客观的事例可供我们做例子的多起来了。就是我们天天看的电视,今天正收北京台,北京台就显了,显的地方,就具了一切隐。开关一按下去,立即中央台出现了,中央台早就在这儿,正当显的地方,隐就在里头了。他不要等着你走了之后,再来一个。是不是这样大家看电视都有这个经验,键一按收这个台马上换了个台,立即出现,它就在这儿。显的地方包括的波、信息就包括了没显的信息,就是那些频波,所以立即呈现图像。正在这个显现时,它在哪儿显现在屏幕上显现,实际上是在空间中显现,这个空间是什么空间呢?正是那些没有显出图像,那些电波所存在的空间,也正是收北京台、中央台的电波就遍满你的电视机内外。并没有收中央台,它是隐;那么你所显的北京台,就在中央台里头,隐的里头就有显。用这个来打比方就更容易明白了,隐显同时成立的。我们举本经无量寿经的例子,在"礼佛现光品"这一品,阿难跟释迦牟尼佛说,我愿意见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佛说你礼拜啊,礼拜就见。阿难就如说,就礼拜,果然就显现了。现在总有人说,西方极乐世界我又没见过,好像总是书上这么说说。到底是有是没有?如果这样子怀疑来否定的时候,那你自己没见过,而过去确确实实的事情很多。那孔子是不是有这个人啊,你没有见过;华盛顿有没有,更没见过了,所以说没有亲眼见过就否定。为什么我们相信孔子和华盛顿,因为确实是有多少人亲眼见过,因此写在历史上了。那么西方极乐世界当时也确实如此,多少人亲眼见。就在无量寿经里头,这个法会,咱们世间的人两万人,不但是万人大会是两万人大会,那其他天人、阿修罗、菩萨都不说在内,比丘是万二千人,在位的比丘是一万二,一共比丘一万二,比丘尼五百,男居士七千,女居士五百,七千加两个五百,加一万二比丘,两万,四众是两万人,两万人大会。两万人都亲见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了,所以不能说,而现在许多修持用功的人也很多人见了。我们不提倡见了,真正佛法不是依靠这个见啊。对我这人来说,对于咱们凡夫来说,就靠这个来增加信心。那真正要求无住道的人,还是金刚经的话:"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个里头当时大众所见的什么形象,极乐世界完全现前,如在咫尺之前的地方。阿弥陀佛即于掌中放无量光,这很长后头我们要讲,这儿只说明以一点俱成,隐密和显了同时成立。用无量寿经也具证这个例子,证明无量寿经和华严是同类。普照一切诸佛世界,一切佛的世界都明现。不但看见极乐世界,而且看见一切佛的世界,这很殊胜。乃至于咱们这个世界泥犁是地狱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