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一二、提婆达多品

  一二、提婆达多品──恶人畜女,皆成正觉

  第十二品是〈提婆达多品〉。之前说过,《法华经》是一部众流汇集的经典,是释迦牟尼佛在讲《涅槃经》以前,对大、小乘佛法所做的一个总结。佛在此把所有根器的众生都汇集在一起,鼓励提拔所有众生都学菩萨法、修菩萨道,最后成佛;只要听闻受持《法华经》,大家都有成佛的份,所有一切众生,不论品行好坏,不论男女性别,即使异类众生都能成佛。所以在这一品中就介绍恶人及畜生授记成佛的因缘。

  佛在世时,提婆达多是最坏的一个坏人,坏到什么程度呢?根据经律的记载,他造有三大逆罪:

  (一)出佛身血。他想害死释迦牟尼佛,自己接替佛的位子。这就好像是王子篡王位,把老王杀了,王子才能做新王。提婆达多曾经很坦白地告诉释迦牟尼佛:「你已经老了,而且也成佛这么久,现在这个位子应该让给我了。」但是佛不予理睬,于是他便埋伏在释迦牟尼佛时常经过的山路上,佛从山下走过时,他就从上方山崖把一块巨石推下山去,想把佛砸死。奇怪的是,这块大石头一到佛的头顶上,就自动裂成两半散落开来,因此幸无大碍,只有一小块碎石片击中佛的脚趾,流了血。

  (二)弒阿罗汉。一天,佛正在法堂说法,提婆达多从外面进来,没有先把泥脚洗干净,就大刺刺地往里面闯。莲华色比丘尼看到之后,就告诉提婆达多:「这位尊者,你应该在门外先把脚洗一洗再进去,要不然会把地弄脏了。」这位比丘尼已证阿罗汉果,为了对佛恭敬,所以向提婆达多劝说。提婆达多听了以后很生气,而说:「你这个臭比丘尼,难道你懂的比我还多吗?」边骂边动手,结果一拳打死了莲华色比丘尼。

  (三)破和合僧。他以离间、批评、煸动的手段,带走了世尊座下的一部分弟子,使得一向和乐无诤的佛教教团,因此分裂,在世尊的僧团之外,出现了另一个僧团。这叫作「破和合僧」。

  佛教中最重大的罪行有五项:杀父、杀母、破和合僧、出佛身血、杀阿罗汉,合称为「五逆罪」。在这五项中,提婆达多一人就犯了三项,因此在其他经律中说,当他临死之际,地面忽然裂开而「生堕地狱」。佛教史上还没有出现过第二个这么大的恶人,可是到世尊宣说《法华经》的时候,仍然为他授了成佛的记莂。

  释迦牟尼佛追述他「于过去无量劫中,求法华经,无有懈惓,于多劫中,常作国王……为于法故,捐舍国位,委政太子。击鼓宣令,四方求法。谁能为我说大乘者,吾当终身供给走使。时有仙人,来白王言:我有大乘,名妙法华经,若不违我,当为宣说。」王「即随仙人供给所须,采果、汲水、拾薪、设食、乃至以身而为床座,身心无惓,于时奉事,经于千岁,为于法故,精勤给侍,令无所乏。」

  佛为提婆达多授记之前,先叙述他跟提婆达多之间,在往昔无量劫中的一段师徒因缘。

  释迦牟尼佛从无量劫以来,为了求得《法华经》,从不懈怠,在许多劫里,常作国王。有一次,他丢下国王的位子,交给太子继承,自己一边敲着鼓,一边以恳切的心到处求法,并向四处宣告:「如果有谁能为我说大乘佛法,我就终身做他的仆役,供他差遣使唤。」结果有一位仙人来告诉他:「我有大乘法,叫作《妙法华经》,假如你对我顺从无违,一定为你宣说。」因此,国王就做了仙人的仆役,供给仙人所需,包括采野果、汲水、拾薪、炊煮饮食,乃至在仙人需要休息,或坐或卧的时候,他就用身体横躺在地,让仙人当成椅子来坐,当成床铺来卧,身心没有疲倦,随时随地恰到好处地奉事这位仙人,长达千年之久,目的就是为求大乘佛法。

  「仙人」梵文??i,是对长寿不死者的称谓。在佛典中通常是将有高德的外道称为仙人,他们最高可修成五种神通,故又称为五通仙人。佛亦能够长寿不死,不生不灭法身不死,故称大觉金仙。在无佛之世,偶尔亦有外道仙人说出佛法,虽然外道依旧是外道,若闻法之人,善根深厚,也能从外道仙人处得法益。

  「佛告诸比丘,尔时王者,则我身是,时仙人者,今提婆达多是。由提婆达多善知识故,令我具足六波罗蜜,慈悲喜舍,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紫磨金色、十力、四无所畏、四摄法、十八不共、神通道力,成等正觉,广度众生。」

  这段经文是说,当时舍位修道的国王,就是现在的释迦世尊,仙人就是提婆达多。由于有这么一位善知识,世尊才能具足六度、四摄、四无量心、三十二种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紫磨金色的身光,并完成了佛果位上独有的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神通道力等诸种功德,因此而成等正觉,广度众生。

  这段经文,说明了以大乘佛法帮助一人成佛的功德是不可限量的,同时衬托出世尊对于一位曾经在他学佛道上有过恩惠的人,永远铭记感念,也是佛陀报恩心怀的流露。在这段经文中,有不少属于大乘菩萨道的名相,以及专属于佛果位的名相。

  「六波罗蜜」又名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虽在《阿含经》中已见六波罗蜜,原则上认定为大乘菩萨道的修行法门,以六度摄一切行,故名六度万行。

  「慈悲喜舍」名为四无量心,依四禅定修成则生色界之梵天,故又名为四梵行。此外,《华严经》中名之为四等,菩萨以平等心利益一切众生。以此四心普缘无量众生,引生无量福德,故名四无量心。

  「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三十二相出于印度的人相之说,传说中的转轮圣王必具三十二大人相,如果出家修道,惟有佛陀具足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则顾名思义,是随三十二相而显现的好形貌。此处名相从略。

  「紫磨金色」,《涅槃论》云:「浮檀金有四种,一青、二黄、三赤、四紫磨」。以紫磨为金中之精。

  「十力」,如来有十种智慧力。见《大智度论》卷二十五《俱舍论》卷二十七。

  「四无所畏」简名四无畏,或名佛四无畏。见《大智度论》卷四十八,明佛四无畏。《大乘义章》卷十一明菩萨四无畏。

  「四摄法」,《杂阿含经》卷二十六,已有两处提及「四摄事」,一般则认为是大乘法,例如《仁王经》卷中有云:「行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十八不共法」,见于《大智度论》卷二十六,限于佛果位上才有而不共于二乘及菩萨者有十八法。

  「神通道力」,神为不测,通为无碍。外道仙人可得五通,阿罗汉得三明六通,佛则得三达六通。晋译《华严经》卷三十八则有十种神通。

  因为提婆达多曾于世尊因地为说大乘法的大功德,所以世尊为他授记,说他过了无量劫后将成佛,名字叫天王如来,世界名天道。

  文殊师利菩萨,此时亦「从于大海娑竭罗龙宫,自然涌出,住虚空中,诣灵鹫山,从莲华下,至于佛所,头面敬礼二世尊足。」

  「娑竭罗龙」,有一海名娑竭罗,该处的海龙王及龙宫皆因以得名。或也有说娑竭罗是国名,龙是种族之名。此处则明白指出,是从「大海」涌出的。

  「灵鹫山」在王舍城外的一个山坡上,有岩似鹫故得名。

  「从莲华下」当时文殊菩萨是坐在莲华座上,从龙宫涌现,住在虚空,世尊是在灵鹫山的上空说法,所以要由莲华座上起身下座,进入多宝塔中,礼二尊佛足。

  文殊师利言:「我于海中,唯常宣说妙法华经。」

  文殊师利菩萨曾在娑竭罗海的龙宫,经常宣说《妙法华经》,其中有一个龙女即将成佛。故于释迦佛在多宝塔里为提婆达多授记之后,便从海中涌出,是为说明、介绍这位畜生道的龙女,也由于修行《法华经》而快速成佛的例子。

  随同与多宝佛从地下涌现出来的智积菩萨问言:「此经甚深微妙,诸经中宝,世所希有,颇有众生,勤加精进,修行此经,速得佛不?」

  这是智积菩萨代表许多人所提的问题,他问文殊菩萨:「《法华经》实在太难得、太微妙!世间中是难得听到的,是经中至宝。可否请教文殊师利菩萨,龙宫里住的是另类的众生,是不是只要他们勤奋、精进地修行这部《法华经》,也能快速地成佛呢?」

  文殊师利言:「娑竭罗龙王女,年始八岁,智慧利根,善知众生,诸根行业,得陀罗尼。」

  诸经典中一向都说,六道众生之中,唯有人身能修佛法,称为道器,三世诸佛也皆在人间成佛。又一向都说,唯具大丈夫的男人相始能成佛。女人不能成佛,因为女人有五障,其中之一便是女人身不能成佛身,佛的三十二相里也没有女根相。还有,畜生身也不能成佛,因为佛一定要具备人身相。这种说法让许多女人感到失望,异类众生更没有成佛的机会。可是在《法华经》中,这些问题都不存在,不仅仅是女人,连畜类的龙女也能成佛。所以文殊师利菩萨马上回答:

  「娑竭罗龙王有一个女儿,只有八岁,很聪明,非常有智慧,根器很利。她已经圆满一切善根修为,得到了佛法的总持。」

  「陀罗尼」意为总持,请参阅本经第二十六〈陀罗尼品〉说明。

  所谓女人五障,在本品说:「一者不得作梵天王,二者帝释,三者魔王,四者转轮圣王,五者佛身。」

  「诸佛所说,甚深秘藏,悉能受持,深入禅定,了达诸法,于剎那顷,发菩提心,得不退转,辩才无碍。」

  此接上文,说明这位龙女对于佛法所体认了达的程度,非常深入,故于一剎那间,就发了无上菩提心,得不退转,并能精通法义,妙辩自在。「秘藏」是诸佛境界,唯佛与佛乃能究竟尽知之,即不可思议的诸法实相。「深入禅定」是指在诸种层次的禅定中,最上乘的如来禅,例如经说:「那伽(如来)常在定,无有不定时。」故此不是小乘圣者的九次第定。

  「不退转」,共有三不退,诸家有不同的见解。唯识法相宗说,入十住位谓位不退,入初地谓行不退,入第八地以上谓念不退。天台宗说,自别教初住至七住为位不退,自第八住至十回向终位为行不退,初地以上为念不退。此处所指,当系全括三不退了。

  「慈念众生,犹如赤子,功德具足,心念口演,微妙广大,慈悲仁让,志意和雅,能至菩提。」

  这段经文是说,发了菩提心的龙女,慈悲护念一切众生,犹如慈母爱护婴儿。具足众善功德,心中系念、口中演说微妙广大的佛法,以慈悲心仁让众生,志意坚强,和而不刚,高雅悦众,能以如此诸种善根功德,成就无上菩提。

  「赤子」为汉文名词,意为婴儿。《书经?康诰》有云:「若保赤子」,喻君王视人民如父母之顾婴儿。初生婴儿,肤为红色,故名赤子。

  「和雅」,《无量寿佛经》卷上有「诸七宝树」,出诸「法音」,「微妙和雅」。

  《阿弥陀经》也有「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都是形容法音演畅和雅。其实就是柔和高雅能悦众意的说法之音。

  智积菩萨存疑,因为他见「释迦如来于无量劫,难行苦行,积功累德,求菩提道,未曾止息,观三千大千世界,乃至无有如芥子许,非是菩萨舍身命处,为众生故,然后乃得成菩提道,不信此女,于须臾顷,便成正觉。」智积菩萨「言论未讫,时龙王女忽现于前,头面礼敬,却住一面。」

  智积菩萨对文殊菩萨所介绍的龙女,能够「速得成佛」的事,表示怀疑地说:「我不敢相信龙女在很短的时间就能成佛。」因为释迦牟尼佛是经过多生多劫,难行能行,难忍能忍,难舍能舍,修行菩萨道,在三千大千世界之中,无论任何一处,乃至像芥菜子那么大的一个点上,无非都曾是世尊因地时代舍过身命之处。那都是为了众生的缘故,然后乃得成就无上菩提的佛道。所以不信龙女能于极短的时间中成佛。言犹未毕,龙女已在面前出现。

  虽然龙王女已现于会众之前,舍利弗也不能信,龙女不久得无上道,因为「女身垢秽,非是法器,云何能得无上菩提。」又且「女人身犹有五障:一者不得作梵天王,二者帝释,三者魔王,四者转轮圣王,五者佛身。云何女身速得成佛?」

  这段经文是说,舍利弗也不相信,他根据世尊所说的其他经律,认为女身不净,不是法器,而且女人有「五障」,亦即女性:1.不能做梵天王,是色界梵天的天主;2.帝释,是欲界三十三天天主;3.魔王,是欲界第六天他化自在天的天主;4.转轮圣王,是在人间统一治理四天下的飞行皇帝;5.佛,就是成等正觉的大觉智者。这五种障难,女人都没有办法突破,更何况是马上成佛?

  尔时龙女现身说偈,并以宝珠,「持以上佛,佛即受之。龙女谓智积菩萨、尊者舍利弗言:我献宝珠,世尊纳受,是事疾不?答言:甚疾。女言:以汝神力,观我成佛,复速于此。当时众会,皆见龙女,忽然之间,变成男子,具菩萨行,即往南方无垢世界,坐宝莲华,成等正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普为十方一切众生演说妙法。」

  此时,来自娑竭罗龙宫的八岁龙女,自己就现身说法,将事实呈现在大众面前。首先,她把价值三千大千世界的宝珠献给释迦世尊,佛就接受下来。所谓「龙珠」,龙最宝贵的就是那颗珠,此处则是表征着如来果位的功德明珠。接着问怀疑他的智积菩萨与舍利弗尊者:「我现在把我的宝珠献给世尊,你们看到了吗?依你们看,我这样的动作是不是很快就完成了?」

  「是啊,很快啊!」他们如此回答。

  「那么,以你们的神通力来看我成佛,比这个还要快!」龙女不只嘴巴说说就算了,接着就真的显现给他们看。

  龙女在忽然之间就变成男人相,具足菩萨行,而且马上前往南方无垢世界,坐在七宝莲花座上成了佛,演说妙法,普度一切十方众生。

  此品说明,恶人与畜女,皆能由于《法华经》而成佛道,一是将来成佛,一是立即成佛。因此而使「无量众生,得受道记。」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