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六祖坛经》讲义 忏悔品三

  怡僧法师《六祖坛经》讲义 忏悔品三

  我们接着上节课讲,还是忏悔品,上节课讲了清净法身。我们一般都知道佛有三身---法身、报身、化身。佛的法身遍一切处,圆满报身和千百亿化身,这里谈的都是我们三身都在自性,一体三身,体是我们的自性,自性显现三身。何名圆满报身。譬如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千年愚。莫思向前。已过不可得。常思于后。念念圆明。自见本性。现在讲到什么是圆满报身,就像譬喻一灯能除千年暗,就像我们在黑暗当中,灯一亮黑就没有了。我们的自性,显现的时候,一智能灭千年愚。这个圆满报身离我们不远,每个人都具足。在哪?每个人都想圆满报身,你们看寺院大殿里面供奉的三身佛,加毗卢印的是法身,毗卢遮那佛,旁边是圆满报身庐舍诺佛,降魔印的是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广济寺就是三身像,人们把毗卢印的当成法身佛,那是个表象。让我们知道佛有三身,那个法身是看不到的,用毗卢印去代表那是清净法身。法身是本体看不到的。这个要明白!就像电,谁能看到电是什么样的?看不到!可是我们每天都在用电呢,我们的电灯,它是起了用了,我们知道了,你看到的是电线,你还没看到电呢,比如电是本体,它是自性,电灯就是用;我们的自性法身是清净本体;圆满报身就是我们的智慧,就像晚上灯点着了,黑暗没有了。一灯能除千年暗。就像我们凡夫在生死轮回当中,在烦恼当中,智慧一显现,千年的愚昧,不管你轮回了千生万劫,只要有智慧显现,一切的愚迷都灭除了。这就是圆满报身的作用。它来源于清净的本体---我们的自性。就因为我们每个人具足这个本体自性,是因为我们千年暗,没有点这个智慧灯,所以愚迷。当你真正知道本体的智慧的时候,不跟妄想执着走的时候,不按自己的妄想执着去做的时候,放下了执着妄想,那个智慧就显现了,那就是你过去的愚迷都能灭除了。怎么去灭除呢?坛经上先给你讲理,后让你知道心里怎么去用功,怎么去修行。这上面说了:莫思向前。已过不可得。常思于后。念念圆明。自见本性。我就看咱们居士每天诵经,念佛非常辛苦,在用功呢,他不知道用功在哪,我们要知道我们修行在哪,我们信佛信哪?先把信仰确立了。佛教的信仰和其它宗教和我们所有的信仰不一样是哪呢?最关键的就是不一样。不一样就是每个人有个清净法身---自性!我们信仰在哪呢?信仰在清净法身上----自性!信仰在觉悟上。所以前面讲的皈依自佛不是皈依他佛。平常信佛的人越来越觉得信佛和想象的不一样,你们认为想象那个不是佛教的心。为什么?我们进入佛门皈依他佛了信仰他佛了。真正的信佛是信仰自佛,不是不恭敬他佛。他佛是我们的相。我们恭敬佛像就跟恭敬我们的清净法身一样。不是让你不敬佛,不是让你不念佛。念佛的目的是让你照破前年暗呢!怎么照破千年暗呢?你一心念佛你就不会去打妄想,不打妄想就没有我执,没有我执这种蔓延贪嗔痴起不来,你的恶行恶想它也生不起来。所以从根本上要明白。先把我们的信仰确立了!我们修行在哪呢?不是为佛修行的。居士们念经念的很辛苦很虔诚。。‘我给地藏菩萨念经呢,地藏菩萨高兴了,能帮助我消业障’这个大家要明白诵经给我们自己诵呢,不是给佛菩萨诵呢。怎么诵呢怎么念呢?怎么修呢?这上面说得很清楚:莫思向前。已过不可得。我们平常嘴上念经呢,心里面还是我执妄想,想前边呢。‘莫思向前’。为什么说想前边呢?你的妄念从哪来?就是那前一念开始的。你跟着前一念不断的去想,不断的在思维,不断的在这个妄想上照着这个妄想在行动,都是跟着前念,你要不知道你这个前念你不知道有个修行。真正的修行就在这里。你要不知道这个都是外道的修行。外道也没什么不对,和了生死无关,和觉悟也无关,那是因缘果报,种善根。已过不可得。你的前念过去了,是虚妄的,本来都得不到,可是每个人都放不下,都照着以前那个念接续不断地想去思考去贪著,舍不得那个念。常思于后。念念圆明。自见本性。只有你常思于后,怎么常思于后呢?你真正一心念佛是常思于后;真正的参话头是常思于后,念念圆明。你思于前跟着前念,就像我动一个念,大家坐的有的低着头有的抬着头,大家在想什么呢?我就琢磨了,广泉低着头想什么呢?参话头呢还是听呢?然缘看着注意力集中,他在听呢;这个妄想是这样来的。只有常思于后,念念圆明。你往前面想,这个念就不跟着你走了,没有妄念了,肯定是念念圆明的,念念不圆明是你跟着妄想走了,跟着前念走了。妄想就是前念。自见本性。只有你不跟着妄想妄念走,才能自见本性。离开妄想就是我们的佛心,就是觉悟。善恶虽殊。本性无二。名为实性。这就是让我们信仰,信仰在哪?善恶虽然是不一样,有别;大家都知道十善业十恶业,本性无二,善性恶性用的是一个性,不是两个。有人说了,你造恶了不对,你行善了挺好,她这个善和恶是用的一个性,用的你一个思想。恶占据你的思想,就没有善了,当你想恶的时候就没有善了,当你想着帮助人的时候就没有恶了,有恶就能代替善,有善就能代替恶。他是都占据了一个----自性,所以说是无二。不是说善和恶同时占一个。不二之性是名自性。这才是真正的我们要找的地方,我们的自性是不二的。于实性中不染善恶。此名圆满报身佛。圆满报身是什么呢?我们要清楚不是大殿上坐的佛像,那是代表我们圆满报身,要真正知道这个圆满报身的意义在哪。于实性中不染善恶。有的人理解不了,善都不染了,不染恶是对的呀,我持戒就是不染恶的贪嗔痴,怎么善也不对了?善是谁善呢?不是别人善,还是你自己善。‘我’在做善事,‘我’在发善心,还有个‘我’。清净本体是没有‘我’去发善心的。清净本体发善心没有‘我’,没有染污,很自然的去做善了;也没有恶,因为什么?也没有‘我’,他也没有恶。恶从哪来?从我执来,‘我’想的好,‘我’要做善事,你这个善还是我执的善,所以也是染的,不是清净的。圆满报身是清净的,没有染上我执的,所以不染善恶。自性起一念恶。灭万劫善因。人们说了我念一句阿弥陀佛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那一念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可是你一念恶呢?那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也消不了了。因为你的心是一个呀自心是一个呀,自性积累了千生万劫的善因,你一念起来就把他代替了。就像我们河里面那么多水,你倒进一桶墨汁去它就黑了,所以一念恶能灭万劫善因。自性起一念善。得横沙恶尽。起一念善呢,又把恒河沙那么多的恶去掉了。为什么呢?本体是无限量的,这一念不是一小点,没有大小之别,所以你一念就是一千万一亿万,这个数字无限量倍增啊!一念善也是,他整个覆盖了,就像太阳一片小云彩就挡住了,小云彩去掉了,整个山河大地都能照到。所以这一念不是我们想象的那种一,一念就等于一万万一亿亿,这样去理解。直至无上菩提。念念自见。不失本念。名为报身。知道自性,知道这一念的作用,你一念发下去,它不断的再增大,也就是我们这一念萌发的种子,我们的善心善愿是无量的,所以能直至无上菩提。念念自见。不失本念。名为报身。怎么样才能做到念念自见呀,这得往前面看了,莫思向前!你才能念念自见呢,你跟着前念走永远不能自见自心。不失本念。修行怎么修?用功怎么用?要不失本念呀!因为我们都失本念了,都是跟着前念走了。你要想见到圆满报身,见到你自性的伟大清净,不失本念。莫思向前。不要跟着前念走,这才能谈到你的修行。何名千百亿化身。若不思万法。性本如空。一念思量。名为变化。化身是什么呢?化身就是我们自性,起了用,有了智慧成了圆满报身,能照见自性的清净,然后才有千百亿化身的作用。什么是千百亿化身呢?若不思万法。性本如空。我们的万法从哪来呢?就是从前念,前边一念生起来,千千万万的妄想都出来了,贪嗔痴跟着就出来了,法是什么?心念起来,从心里面所有的作用到外面的行为,都是万法,都是从心生起的,从我们妄心生起的。我们要不思万法不要跟着妄心走。性本如空。我们自性本来是清净的。空指的是我们没有那么多妄想妄念,没有那么多贪嗔痴。一念思量。名为变化。只要一念动起来思量起来,就起了变化了。这化身怎么起作用呢?思量恶事。化为地狱。思量善事。化为天堂。天堂比喻的是一切善心的善果,地狱比喻的是一切恶心产生的一切恶行,所得的恶果。我们的善恶果报从哪来的,从你一念就是前念,没有守住本念,前念就开始变化了。思量恶事。化为地狱。思量善事。化为天堂。毒害化为龙蛇。慈悲化为菩萨。智慧化为上界。上界指的是诸天,诸天指的是色界无色界。。愚痴化为下方。下方指的是什么?三途,地狱恶鬼畜牲。自性变化甚多。迷人不能省觉。念念起恶。常行恶道。回一念善。智慧即生。此名自性化身佛。从清净本体出来觉照,然后产生心的行为,就出现我们的果报,六道轮回从哪来呢?就是没有守住本念前念开始,只要你一念善,接着你就想发心了,发菩提心做善事了,你的果报三圣道,一念恶,变为下方了,跟着想的都是贪嗔痴,就出现了三恶道了。毒害化为龙蛇了,你看蛇有毒,只要一靠近人就中毒了,甚至死亡;他怎么来的?嗔恨心来的,嗔恨最后演化的就是毒蛇。慈悲,人们每天念南无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慈悲我们,感应我们,可是我们得到我们自私的满足了。可是我们学佛了,我们要学习观世音菩萨慈悲,我们要变成菩萨,你不能老让菩萨帮助我们,我们也帮助人呀。怎么帮助呢?慈悲!你慈悲就是帮助,西方慈悲叫爱心,人家那是博爱,不自私的爱。你得献爱心,每天想着自己哪有爱心呢?每天献爱心没有自私了。智慧化为上界。愚痴化为下方。我们的一切善恶因果,都是自性看你用善用恶了,用的智慧还是愚痴,怎么去用呢?就是从自性开始,看怎么演变怎么去用。你迷了肯定向恶了有自私,觉了离开自私。自性变化甚多。非常多,一念生出很多。迷人不能省觉。愚痴的人不知在哪修行,他每天朝外面,他是迷人所以觉悟不了。念念起恶。常行恶道。回一念善。智慧即生。我们平常修行人,不懂得自性的人,没有朝这个方向去用功的人,有句话不管你爱听不爱听,肯定你是向恶的,不会向善,那为什么呢?我们每天诵经怎么会向恶呢?因为你有自私,你念了半天为自己念呢,哪个人为别人呢,谁求功德呢?自己求。华严经说了,不发菩提心做一切善事是为魔业,不是打消人们的积极性,是你不会用功,不会发心,菩提心没有自私。人们说了我发愿我发心,你还是我在发心,那不是菩提心。最简单的比喻,雷锋他是好人善人,他没我去帮助人,我立了功我能当个官,没有个我,很自然去做,不求回报。我们大家很多居士都是为自己做的,为了福报功德,还是为自己的利益,那个不叫发菩提心。所以念念起恶,你的恶从哪来呢?还是自己常行恶道。有了自私就有恶,那肯定是在恶道。回一念善。智慧即生。当你不自私的时候,智慧就生起来了,你就不会想自己了,没有那狭小的空间了,你会想大,你想的是周围的人,再往大了,想到众生,所有的有情众生,你的心量大了,你的智慧就升起来了。此名自性化身佛。要知道佛法讲的法身化身报身都在我们自性。这个自性怎么用,你会用就会修行了,不会用没有修行。善知识。法身本具。念念自性自见。即是报身佛。从报身思量。即是化身佛。六祖大师称大家为善知识,法身本具,我们的善恶思量从哪来呢?法身本具。念念自性自见。即是报身佛。要明白法身报身化身不是我们做出来的,你想出来的都是善和恶,是你自己自私的,那永远在六道当中呢。为什么呢?思量善事。化为天堂。思量恶事。化为地狱。你的心是这样造作的,真正的法身本具慈悲心菩提心,圆满报身,千百亿化身,本来有的这种智慧能量,是让我们颠倒了,让我们自私我执取代了。因为什么?一个自性取代了,智慧没有了。就像这灯,照着每个人都能看清,把这个灯照起来,人们就看不到了。灯是一个,在座的所有的人,都能得到这个光。反过来,你生气拿茶杯把灯砸烂了,就看不到了。自性妙用这么大,可是用我们一个前念,整个覆盖了,没有了,因为我们的前念生出这么多妄想思维我执。法身本具。念念自性自见。即是报身佛。就是你离开前念,先守住你本念,念念自见,念念不跟着走,就是自见自性,这就具足报身佛了。从报身思量。即是化身佛。这个思量是怎么出来的?不是你想像的的那种思量,你想像的还是我执分别,你那种贪嗔痴自私的思量,那个永远出不来化身佛,那个出来的是恶行、自私。前面讲的,善能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要明白我们自性没分别,那些外道,不分别不去造恶了,当然了,打晕了肯定不说坏话了,也不会想恶事,他懵了。所以我们的自性善能分别诸法相,你别把这个也分别了不要了,那完了,愚痴了。所以念念自见还要有个从报身思量,即是化身佛。那个思量是我们本体清净思量,不是你的我执思量。自悟自修自性功德。坛经上我们发现了没有,处处离不开一个‘自’,所以我们的信仰不要离开这个‘自’,离开这个‘自’就是他,就迷了。这个自不是指的我们自私呀,也不能理解成你的邪知邪见,为什么说见取见,戒见取见呢。就像有的居士拿着念珠念佛,上次有个居士问我:师父你是全念还是半念呢?我说什么是全念,从小到大也没听说过。他说念珠从左往右捻一下,再从右往左捻一下,这就把整个珠子都摸到了,按摩到了(众笑),这叫全念,半念就这么捻。。他这个发明挺有意思。我想起来也好,我那会要练功夫就好了,武术当中有个拈花功,就是手指拿个物体在捻,这手指越捻越有力量,等比武的时候,你就不用招数了,上去就能把对方胳膊碾碎。。他要这样念不就是练拈花功嘛。(众笑)这是练功夫呢,我们是念佛心里面想着不要跟着妄想走,你念珠念佛了,还掐住子按摩了,磨得光明亮的,所以这都是邪见。你要连这个都不懂怎么觉悟呢,你正觉出来正见,跟着我执我见走了,邪见越来越多。就像老居士说了,你好好念阿弥陀佛,那我念观世音菩萨行不行?不行!你念观世音菩萨你能去了极乐世界?那是阿弥陀佛的地方(众笑)所以人邪见,这里的‘自’不是你那里的‘自’搞清楚,不然又误会了。坛经上说了,自见自性自修,我想怎么修怎么修,想怎么念怎么念,倒着念也行,正着念也行,这就错了,这个‘自’指的是我们法身清净本体,你要不明白三身一体全完了,都成了你自己的妄心了。这上面还跟你说不跟着前念走,前念过去了,你不要追逐了。往往跟着前念走都是我执的妄想,没有念念自见本性。所以这个自要确立,不是我们自私的自,自私的我见,是我们本具的自性,觉性。所以佛教的信仰要确立这个,这个要不确立,你那个自私的见解就跟着欲望走了,跟着诱惑走了。明天来一个,我这个大法能成佛,他们说七天,我这个32小时就成佛了,那你马上就跑了,对吧?外面成去了,那能成吗!内里面都是妄想欲念,让那成佛去!从自性开始,念念不要离开自性要自见,自见是什么?就是你的本念,又是见性,不要离开见性,你见到的东西一琢磨,然了六尘境界了,那就不是自见了,自见是有觉有见。有这个见性没有染污到六尘当中。即是报身佛。从报身思量。即是化身佛。他是这样来的。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是真皈依。这皈依就是确立我们的信仰呢。人们说我信佛了,其实没信,信的不是佛,佛是觉者,怎么觉呢?念念不离开自性。所以让你皈依-----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是真皈依。这才是真皈依呢!你离开这个你皈依了魔了。皈依了六尘境界,我执我见了,皈依魔了,不是皈依佛。皮肉是色身。色身是宅舍。不言归依也。不是皈依你的皮肉身体呀,这是舍宅,就像房子一样,最多100年。不言归依也。皈依的自性不是自身,跑到你自己的妄心了,那也不是,要搞清楚。但悟自性三身。即识自性佛。你真正明白了自性三身佛,三身佛从你自性来,这才明白了自性佛,你才明白什么是佛法,你才明白往哪皈依呢。但悟自性三身。即识自性佛。所以我们要确立我们修行在哪。

  上节课讲的圆满报身佛,还有千百亿化身佛,你们要明白三身法报化,都在自心,自性本自具足。善知识。法身本具。念念自性自见。即是报身佛。从报身思量。即是化身佛。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是真皈依。皮肉是色身。色身是宅舍。不言归依也。首先明确我们的皈依不是色身,佛的法身色身报身不可思议,来源于哪?来源于自性,我们的自性也本自具足。所以明确什么是真皈依?自悟自修自性功德。在自性上才是真皈依。皈依了三宝,法身色身报身。但悟自性三身。即识自性佛。吾有一无相颂。若能持诵。言下令汝积劫迷罪。一时消灭。六祖大师说的无相颂,前面其他品里面也有无相颂。为什么颂偈里面加个无相呢?什么是无相呢?无相是指的自性,处处不离开自性,因为离开自性没有觉悟。颂曰。本自具足

  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

  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那些不明白的人,把修福当成是修行了。迷人修福不修道。这个道指的是什么呀?不是指的福i,是指的觉悟之道,了生死之道。你想觉悟从哪来?要远离生死,烦恼从哪来?生死烦恼从哪生呢?之道从哪生你才能解决他的问题。我们生死从哪来?烦恼从哪来从自心来,自心迷了,这个道呢就是指了生死,觉悟,不明白的人把修福当成修道了。我做一切善业代替了过去的恶业了,我做一切善事,我就能觉悟了,这是迷人,找错路了。修复得福报,还在生死轮回当中。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那些修福的人不懂得去修心也不懂去修行。修行指的是我们心里的行为。心里的一切善恶,行为从哪来?从自心迷了,就是你前念。跟着前念走了,掺杂着我执自私,做一切业。心善了果报是天堂,心恶了,果报是地狱,还没有离开生死。因为跟着我执妄想走了,所以这我执妄想引导着他在果报里走。只言修福便是道。这个道不在修福上,他也没离开修福,为什么呢?你不修福也没有这个殊胜因缘去和佛法结缘知道佛法。福代表善报,如果福单一代表觉悟,那是不可能的,无有是处。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虽然人们在布施供养,为什么还说三恶元来造呢?她布什干嘛?为自己求福报呢。没有离开我执自私,没有离开我执自私永远有他,他永远有生死有烦恼,有烦恼就有生死嘛。所以不知道‘道’,那个善恶不知从哪去清除。时时刻刻带着善恶去修福报了。所以布施供养福无边的。可是这个心,贪嗔痴三毒时时刻刻在造业呢。福报是福报,贪嗔痴是贪嗔痴,混不到一切。

  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我们居士们一说放生大家特别踊跃,这非常好呀,发善心了,救生命了,菩萨发心救苦救难,因为鱼鸟啊人们要杀了吃了,能救他们生命多好,非常好,可是这个非常好的善事让自私变得恶了。为什么呢?善举,他花钱救了鱼,要得福报了,要求功德。不是为众生了为自己了。那一百块钱放鱼,勉强的放点生命,嘴上说是做善事,实际为自己。我放这点鱼以后得什么福报呢,我以前毁谤三宝贪嗔痴两舌恶口妄语。。这么多恶业,放这些鱼,让这个功德代替了,所以他算这个账了。把这个好事变了颜色了。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后世是得福了,善有善报啊,因果不昧啊。他是得福报了,大象在印度装饰品比人的都华丽,璎珞宝珠,身上披的挂的都价值连城,他还是大象,不是皇帝呀。为什么呢?他修了福报了,福报大。三恶道,畜生,贪嗔痴三恶道嘛!业是业,福是福。人们往往把这个就混淆了。不想去修行,不想去贪嗔痴,找个替代品,我念几句经算了,让佛菩萨把我的罪挡住了,我就不用去修十善了,我念几次地藏经,恶鬼不找我麻烦了,他变成一种唯我的信仰了。他变成一切佛菩萨众生为我服务,我找个取代品就代替了。就像经上说的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福是福罪是罪代替不了。

  但向心中除罪缘。各自性中真忏悔。前面忏悔品说的真忏悔在哪?忏悔才能消罪呢。有的人念两句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他说把罪忏了。那都是自己给自己按摩了,怎么按摩?宽慰。明明我们念的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亡时罪亦亡。什么心亡呢?你的三恶心,贪嗔痴亡了,你的罪心才亡了。为什么说贪嗔痴心亡了,罪心就亡了?心都不起贪嗔痴了,连我执都没有了,你怎么去找这个罪呢!谁在受着罪呢?谁在造这个恶呢?没有我执就不会造这个罪。这才是真忏悔,不是念一念,心理面感受感受,让佛菩萨代替你忏悔了,不是这么回事。但向心中除罪缘。各自性中真忏悔。罪缘在哪呢?说到根本,罪缘还在前念呢。前念不生念念原明,自见自性那个忏悔,这才是忏悔,不会去造。

  忽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无罪。真正做到念念原明自见自性,这才悟到大乘的真忏悔,不是你自私我执的,自我想象,有点累,在佛菩萨面前絮叨絮叨,那不是真忏悔。是从你每一念,每一念知道悔了,不起那个恶念了,从这开始。除邪行正即无罪。除去你的邪念了。你行为端正才不造这个恶,这才是真忏悔呢。

  学道常于自性观。即与诸佛同一类。学佛的人怎么学呢?常观自性,不去起邪念邪见,与诸佛是一样的。

  吾祖唯传此颂法。普愿见性同一体。我们历代祖师唯一传的法是什么?---顿悟法。为什么传顿悟法呢?三藏十二部,八万四千法门不传呢?这个是说根本呢,就是自性。为什么要传呢?不传人就歪了,每人一个法,一个人一个想法。我想吃酸的,我的法门就是放点醋,我想吃辣的,我的法门就加点辣椒。顿悟法什么也没加,谁的东西都没加。前佛后佛只言传心,不立文字。就是这个精神,直指的就是见性。所以没有照着每一个人的习惯去传,去传的真正觉悟,没有夹杂每个人的想法。三藏十二部根据不同类型的众生,说不同的法,最后引导着到这里。最后依止着传承的顿悟法,顿在哪?就在自性。没有让你渐次,先把烦恼断了,我执断了再找自性,没有这个,直接告诉你自性,自见这个法。普愿见性同一体。十方三世诸佛历代祖师,释迦牟尼佛灵山会上拈花示众,传的这法是普愿见性同一体。每个人见了性都一样,体---清净本体都一样,就像世间的电,没有2个电吧?这是外国的电,这是美国的电,这是中国的电,都一样呀;出来的电器不一样了,这是国产的,那是进口的,体本一样。

  若欲当来觅法身。离诸法相心中洗。真正学佛的人,想当来找到这个法身,见到这个法身,能见到怎么做呢?离诸法相心中洗。洗不是高兴那个喜,是洗干净那个洗。洗什么呢?洗我们每一个妄念。离开诸法相。法相是什么?所以我们想象的见到的,所有的形相,包括思维,思维的形相,都是诸法相。这个从哪来呢?还是刚刚说的,从清净法身来,然后产生新的造作分别,所以这么多法相,是这样来的。你离开法相才能见到本体。你找电不要找到灯上,找到录音机上,电冰箱上,你找不着,你找电,点从哪来?首先从开关吧,那一关这就没反应了,所以要找到本体。先把你的妄执的所以妄想分别洗干净。

  努力自见莫悠悠。要知见,往往我们是见他,往外见,找个寄托,寄托佛菩萨帮我们消罪业,求福报;这些福报,罪都从我们自性而生,自己一念恶,行为是恶了,自心一念善,行为是善。根源在自性。努力自见,要找到法身。后念忽绝一世休。这里又讲到后念了,刚刚我们是莫思前念,不要跟着前念走,我们就不妄想了,不妄执了。不跟前念走怎么了,后念忽觉。你要真正前念不思了,后念就不追着走了。

  若悟大乘得见性。虔恭合掌至心求。真正悟这个大乘的法,要恭恭敬敬在哪?自心求,不是向外求。所以佛法的皈依指向,始终离不开自性。

  师言。善知识。总须诵取。依此修行。言下见性。虽去吾千里。如常在吾边。六祖大师说,善知识,总须诵取。依此修行。为什么诵取呢?让你念无相偈呢?不断地念不断的明白这个意思,不是我们平常的念求功德,功德在你明白了,经书说让我们明白意思呢,好多人好读书不求胜解,光念诵了不去明白,不去明白功德从哪来呢?要常诵取,还有个‘取’,念诵还要取,取什么?取他的真实义!不是光念就完事了,念的目的是要取这个意思。不立文字是什么?取义呢不取文字。依此修行。言下见性。真正要这样修行那就能见性。不是遥远的,就是言下。这就么直接,这叫顿,就在你的每一念,每一念不跟前念走,后念就断绝了。不跟前念走,后念不相续,我们现在念念跟前念走,妄想思维不断。在迷的当中,在我执贪嗔痴色相迷茫当中,不断的思维不断的去想象,不断的去做,所以生死就是这样下去。言下见性。虽去吾千里。如常在吾边。如果真正的要言下见性,真正的这样去修行,虽然离祖师佛千里之远,千年之遥,如常在吾边。佛菩萨祖师来了干什么?不是和我们唠家常了,见见面。。来了是让我们明白道理。真正明白道理,时时做到觉悟上,自性不迷上,如常在吾边。祖师佛菩萨都在跟前。于此言下不悟。即对面千里。何勤远来。如果不明白佛法,这里讲自性,讲觉悟,如果不明白这点,虽然在眼前就是对面,也相隔千里,也相隔万年一样。所以我们每天念佛念佛,念佛的目的是见佛。忆佛念佛,一佛当来,必定见佛。这个念佛是怎么念呢?佛在哪?念自佛就念了真正的佛了。佛菩萨是觉悟的,我们是迷的。我们怎么去见佛呢?觉悟了就见到佛了。迷了你见到的佛都是众生。因为你见到的都是贪嗔痴我执,那是自性众生。人们每天都在念佛,多少修行人都在念佛,很执着念佛呀,他是越念越远,为什么?念的我执,佛者觉也,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为什么说念我执呢?贪嗔痴,每个人念佛都怎么念:我要求生净土,阿弥陀佛时时加持我,他念的我,一切万法归于我。什么才是念佛呢?念念自净其心。和佛一样,普愿见性同一体。我们的本体和佛一样,清净的,只要你去掉我执,贪嗔痴,不跟着妄想走,去掉了所以的妄想杂念,就是我们的清净本体。见到我们的清净本体,也见到十方三世所有诸佛的清净本体,这才见到了。金刚经上说了,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见如来。让我们忆佛念佛,怎么就变成虚妄了。。。成了邪见了?这不矛盾,大势至圆通章念佛,不是让你念那个妄想佛呢,忆佛念佛,一佛当来,必定见佛。我们忆,念,观想怎么就虚妄了?成了邪见了?这不矛盾。金刚经说,若以三十二相见如来,转轮圣王即是如来。你念的佛三十二相长的很漂亮,转轮圣王也具三十二相。达摩祖师论集上说,我们要见他佛,那魔王阿修罗都能变成佛的模样。那哪是佛?所以我们外面想像的佛不是真佛。佛不需要每天渡化,每天去恭敬,佛没有我执我见,佛不需要,我们需要。所以真正的佛,你见到你的本体就见到别的佛了。你的本体没见到,见的是你的妄想,我执,别人的佛是你我执妄想,你要把这个明白了。不是不让我们不去念佛,把这个理念搞清楚。忆佛念佛,怎么达到忆佛念佛呢?念念不迷,忆忆不迷,每一念都不迷都在本觉上,他就没有跟你贪嗔痴妄执走,没有你自私的那种妄想,他才是清净的,那才叫念佛呢。每天想象的让佛为你服务,你是念的自己,你要搞清楚,不是说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不要念了,念观世音菩萨念阿弥陀佛有灵感,实实在在的有感应,可是这感应了我执了,感应了我们自私的我了。我们要念佛念的一心了,一心念佛,一心是清净的呀,没有杂念没有妄想才一心呢。你跑出个我执妄想来,哪能一心呢。所以念佛前面有个一心。这是两个还是一个?一心了就是念佛。人把这个理念搞清楚,就能知道什么是念佛了,大部分人不知道念佛,这是呼唤着帮助我们。你念念不跟前念走,念念归到你本觉上,你是清净的,没有二心了,没有二念了,所以是一心。这个就是自性的清净法身。这就达到念佛了。你想平常我们南无念阿弥陀佛。。。,我今天缺个汽车,明天要买套楼房,你的妄想是这样走的。我们现在念的就是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这六个字是一个不要再生前念,我想得到什么!念南无阿弥陀佛。。。这个人很讨厌是我冤亲债主,赶紧念走他。。(众笑),所以念佛要明白,要净念相续。你说你阿弥陀佛。。。今天这样明天那样,临终怎么来接我,,,你这都是妄想,佛号也在念,妄想也在念,这不是净念相续,是你自私的染念在相续。怎么净念相续呢?一心!一心就没有妄念在相续,这才是真念佛。所以有四种念法:持名,观想念佛,观相念佛,这三个都是为了实相念佛,达到一心。一心无二念无杂念,没有妄念,无相,就是实相,也就是自性。珍重好去。一众闻法。靡不开悟。欢喜奉行。六祖大师前面说:师言。善知识。总须诵取。依此修行。言下见性。虽去吾千里。如常在吾边。于此言下不悟。即对面千里。何勤远来。珍重好去。一众闻法。靡不开悟。欢喜奉行。所以我们念佛为的是见佛,为的是佛菩萨加持我们,怎么才能加持我们,只有我们自心清净。远离了妄执了远离了自私了,才有加持,因为诸佛本体是清净的,不是染污的,用我们的染污心去得个加持,那得不到清净本体,那只有我们清净才能得到加持。忏悔品到这里就圆满了。下一章节就是机缘品了。

  下面我们再回顾一下在听六祖坛经,在学六祖坛经。首先要知道六祖坛经是讲什么?所有三藏十二部在讲什么?首先我们信仰的是什么?我们树立的目标是什么?我们学佛的目的是什么?要明确。有好多人对顿悟法,对自性的上乘法不认可,不认可没什么不对,因为每个人的认知不同,释迦牟尼佛从华严时讲给这些大乘菩萨,对众生机开始讲阿含,方等,然后才开始讲般若,到法华涅盘时。根据不同的根器讲不同的法,可是要知道一个归向,指向都是一个,指向的是般若法最上乘法。不是讲来讲去佛法是千万亿个,八万四千。。。不是!最后归结了一个不二法门。就是我们种种妄想思维,种种自己的分别想象,爱吃辣椒的他的法门就是辣的,爱吃醋的,醋还有山西陈醋呢,镇江的米醋,所有的这些味道都是自己喜欢不喜欢。人拿自己的爱好嗜好去找个佛法,这就不是佛法。是你的法,你自私的法。以前我讲了一个公案:有个大学的老师,他去问什么是禅,禅师拿过杯子,不说话也不讲禅,就给他倒茶,不停的倒,奇怪了,倒满了还倒,他说老禅师,不要倒了,水流到桌子上了。。。禅师说,你这么满的杯子我怎么给你倒东西呢?这水倒不进去呀。也就是你拿你的酸甜苦辣,你的爱好去找佛法,用你的想象去找佛法,我爱好的佛法就这样。找不到佛法。禅是什么?禅就是佛法。不是盘著腿往哪一座就是佛法;不是你参一句念佛是谁就是禅,那是方法。为什么说禅就是佛法呢?佛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迦舍尊者领悟了佛的心宗本旨,就是以心传心这样传下来的,他没有夹杂酸甜苦辣咸。可是佛也得让爱吃酸的人,爱吃辣的人。。。明白佛法。所以三藏十二部用各种方法引导你觉悟,归到自性,你离开自性人的分别造作,就是你造恶从哪造呢?也得从心造,心里有想法呀,有目的都从心来;造善也是,包括你做饭也得想一想怎么做吧,先放油还是先放盐,你得有个本源,这个本源从妄心一直归纳,归纳到根是自性。所以说善恶谁别同归一个。你自性本来是清净的,你一念起恶他就恶了成了恶心,在起念的当中,他不能在分成一半上起个善,不是的!他起一念恶就跟着恶下去了。一念善顺着善下去了。虽然善恶有别,归元还是一个自性。佛法顿渐就指这个。归到本体就是顿悟法。能听明白了,是善根理智,能觉悟;听不明白种了善根了。你否定没有道理,佛法是讲道理的,讲因果的,因果就是讲道理,你不能离开道理又讲因果,你说醋是甜的,他有道理吗?没道理他就不符合因果。因果是什么?中国把因果讲成现在过去未来,前世后世现世,他早把因果断灭了。因为什么?就像我在这里说话,你听到了,你不可能下辈子听到吧?当时就听到了,我说话就是因,你们听到就是果。所以因果就是现实,他没有离开现实。因果就是道理,不是不讲道理。就像上节课我们讲念佛,他拿念珠还转一圈,你念佛是往心里面念,跑念珠上念呢,道理在哪?谁让你每天摸珠子了,是让你往心里念。学佛得确立真皈依在哪?在自性。你离开这个地方就没有觉悟。皈依色身他是舍宅,这个身体要坏要衰老。所以佛法就是讲道理让你觉悟,不是没道理让你信。那天来了个居士,问我父亲怎么办呀,因为他父亲没什么文化,他对这个辩证是非也不了解,你给他讲自心他不明白呀。哪有自心呢,我的妄想就是自心,那就好好念佛,每天念一万遍,这都是根据不同的觉悟用不同的方法。最后这千万遍还是让那他生起信心来。有感应有加持,慢慢升起信心来,他会学,在一步一步从渐次上让他发菩提心,修十善业,慢慢归到自性。所以把整个的佛法思想搞明白,我们的皈依处明确了,把我们的目标目的树立了,这才是学佛呢。我们信仰不树立在觉性上,那经书人家一改,前面加个佛说,后面是编的了,我们确立在觉性上,就不会迷,就有正确的逻辑思维,就能辨别善恶是非邪正,这才能觉悟。如果连正常人的逻辑思维都没有,连做人都做不了,糊涂人,何况还做个善人了。所以以觉悟为第一,以智慧为我们的用。这就像我们刚讲的,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这个道是我们觉悟之道。觉悟之道在我们本觉,不是你的想象。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