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第42课丨粗重的烦恼把我们的心识给占据了……

第42课丨粗重的烦恼把我们的心识给占据了……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绵㳷。澄其精思。贪求契合。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实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合善男子处。敷座说法。其形及彼听法之人。外无迁变。令其听者。未闻法前。心自开悟。念念移易。或得宿命。或有他心。或见地狱。或知人间好恶诸事。或口说偈。或自诵经。各各欢娱。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为菩萨。绵爱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口中好言。佛有大小。某佛先佛。某佛后佛。其中亦有真佛假佛。男佛女佛。菩萨亦然。其人见故。洗涤本心。易入邪悟。此名魅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

  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好。这个心爱绵吻是吧。其实这里还是属于悬合的意思,就是想让他靠拢,心里贪著,老想往这儿靠,往这儿会的意思。咱们说往道上会,其实也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这一段大家要稍微注意一下,为什么这么说呢?你看我们做一个比较,头一个来变惑的时候,他是一会儿变成这样,一会儿变成那样,对不对?那么一会儿变成这样,一会儿变成那样,如果说有一些见地的人的话,有可能会产生怀疑心,对吧。产生怀疑心,为什么呢?你是不是一个术法,变魔术的也这样;或者你是不是妖魔鬼怪来祸乱我,有可能会有这样的防范心。

  第二步的时候,刚才讲的这个贪求经历,这个是不是就高一点了?他自己在那儿如如不动,然后能加持着让现场的人这样显现,那就说明容易,稍微有点佛学知识的,我们不是有一个不动本座,变现诸法嘛,就容易让人往这个佛理的更高一层上面会。可是这全属于相上的东西,跟本性,如果再我们有的人学习事呀理呀相呀性呀,这些学过以后,那这是外相上的一些变幻,如果有一个正知见的人,他这方面不上当。第三个就来了,他从理上来骗你了。

  你看这里讲,这里开始是怎么样?贪求契合,契合是什么呢?就跟这个本有的心性,我们常说的佛性,他让你跟它能相应得上,以为相应得上了,当然不是真的相应上了。这个时候你看: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绵吻。我这里的经文上注音是wěn。那么这里就等于说他的心地里生起一种什么呀?喜欢我们常说的让大家用功夫你要绵绵密密,听过这个话吧,对这个境界,觉得绵绵密密不断,他就非常泯合这个妙理的境界。就我们说的如来藏性,对吧,他就感觉到跟这个越来越泯合,开始怎么呀?上求泯同诸佛之心,下求泯合众生之德。

  就跟我们说的那个《圆通章》里面讲到的什么呀?突然寂灭现前的时候,上与诸佛同一慈力,下与众生同一悲仰,就以为跟观音菩萨得的那个圆通境界,他想往那儿靠。可是往那靠呢,人家观音菩萨怎么得的呢?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对吧,他是把刻意的心都给泯掉了以后,自然而然显现出来这个境界。他这个是用在哪里?全体的精神心思用在贪求密契这个道理,就想获二殊胜,他自己想泯合这个妙用。一个是修证现前的,一个是想强求把它入进去,那当然遭遇就不同了。你看这里说澄其精思,就是全心力地集其精神就想往那儿靠。

  这个时候呢,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旁边的这个人还不知道是魔著身了,依然是自以为也是证得涅槃圣果了,来到贪求契合的这个禅修者面前,给他说种种契合之法。这个时候就是不给他变这个外在相上的东西了,你看这里说,其形及彼听法之人,外无迁变,大家看到了吗?就是不在外相上来引诱你,而是怎么样?令其听者未闻法前心自开悟,念念移易。魔力加持能听法的人在没有听法之前,心就觉得以为开悟了,而且感觉自己已经得了圆通了,圆通境界,心念就念念地移易。这个时候会怎么样?会得到两种境界,就等于说好像是上与诸佛同、下与众生同了。怎么一个同法呢?大家看,你看:或得宿命,或有他心,或见地狱,或知人间好恶诸事。

  这是什么意思呀?或以为得了宿命通了,能够知道过去的事了。他心通,旁边的人心念一动他就知道。或者看到地狱里面的种种苦状,人间的种种好恶之事这些,他都觉得说哎呀,这正好不是契合凡心了嘛。因为凡心里面这都是凡夫的境界,对不对,凡夫人间之事。或者口说偈,或口说偈,或自诵经,这就自以为泯同圣心了,因为诸佛不是能够讲经说法,讲开示嘛。

  所以他就这个上面他就觉得非常地欢喜,得未曾有。又上同诸佛泯合,下同众生心泯合,就觉得已经获二殊胜,自以为获二殊胜了。过去没有得到过,非常欢喜。特别是你看这里这个贪求契合的行者,也愚昧不觉,以为这个人是菩萨化身来了,就缠绵贪爱,就信他的教化。开始还是一样,破佛律仪,潜行贪欲。

  而且这里开始说的就更离谱了,既然把你控制住了,那就不计前嫌了,就开始常常好说什么呢?大家看:佛有大小,第二个是佛有前后,先佛后佛,其三是佛有真假,第四个是佛有男女。这些话好像真的我们世间有人真这么说。大家想一想,一个佛,我们佛叫什么?大圆满觉嘛,对不对。那么这个大圆满觉,不到圆满不能叫佛,哪里有大小之分呢?那小就是没圆满,大了才圆满吗?还是说你这个长的大,那个长的小呀?所以大家知道,大圆满觉你何来有大佛小佛呢?所以这个时候你知道魔的用意是什么?他之所以这样说,就是想让你认为什么呀?魔王为大佛,魔子为小佛,就让你产生这个邪见。

  再一个说佛佛道同,古今一致,只不过是示现不同一样,你怎么能跟他说有先佛有后佛呢?大家要知道,这个道理跟我们在《无量寿经》里面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出世是不一样的,那叫做示现。他现在就说佛就是有的是前佛,有的是后佛。这也是错的,意在于此,说明什么呢?前面的魔是先佛,后面再魔来了是后佛,他就想让人这么以为。

  说真佛假佛是什么意思呢?你们听过这有的人会说,哎呀,坐在龛上的那是木头做的呀,对吧,那是铜铸的呀,他能给你说话吗?他会说话吗?你不如供我,我现在这个肉身在座上说法,这才是真佛呀。这个民间有这样的人,有这样的骗子,估计都是骗子,真的不是魔我觉得。那么这样的话,就觉得说原来供在佛龛上的这叫假佛,现前的肉身这才叫真佛。那大家想想我们的这个业尽情空,欲彻底断了才能称之为佛,哪里佛还有男相女相。男相女相怎么来的呀?淫欲相呀这是。为什么这里叫男佛女佛呢?就是魔怪所附,行淫欲无厌足的时候,就觉得男的就是男佛,受其淫欲的就是女佛,就这样。

  所以你看戒律里边就是杜绝这个,要断欲呀,为什么?因为世间有一些就以为说淫欲就可以作为供养。这现在我们受骗的还少吗?劫色骗子,骗钱劫色的。所以这大家看到了,这《楞严经》里面佛明眼告诉我们,再以后听闻到这种知见大家都知道了。所以这样的话,这就说明是这个男佛女佛。为什么说菩萨亦然呢?本来这个教主跟他的有的一些外道邪魔,我记得小时候就有这种外道,然后还要女的去供养他,还得是童女才能供养。那么后来受他度化的这些弟子们被他这么一倡导,也开始广行淫欲,最后被绳之以法。这就是这个教主就叫佛,他的弟子就叫菩萨,这里就说的菩萨亦然。

  那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个行人,就是这个修禅的人见到这个魔人这样说,他就非常地相信他的话,就把这个邪当作正,妄认作真了。这个时候会怎么样呢?就你看,洗涤本心,就是原来修行的那个心就忘了,然后怎么样呢?易入邪悟,就轻而易举就把他转入到这个邪知邪见了。可是大家要知道,这其实是魅鬼。魅鬼就是过去贪惑,贪心迷惑为罪,罪毕成形了,遇到畜生成形了以后叫做魅鬼,年龄长了成魔了,恼乱世人。等到他烦了以后,离开这个人了,弟子与师俱陷王难。所以给阿难说,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大家看这一段确实是为什么,因为,讲到这里我们说,为什么就修到这么高的地步了,还那么容易入魔境?告诉你那会儿越容易入,为什么呢?就是我们现在很多时候,其实还是粗重的烦恼把咱们的心识给占据着。那个时候心已经越来越微细了,但是不要忘了从凡到圣,这会儿还是凡夫,没有完全入圣呢。那么凡夫的特性他一定是要有靠,对吧,我们的分别执著,它不就是靠嘛。

  靠就是我们的心一定要有一个投放处。这会儿就让你没有投放处,他难受呀,所以他东边没投放的,他就往西走,西边不行了就往南走,他就一定要找个投放处。在这个地方的话,只要你有一念起来,他就全情地投放,就是我们的心。所以前面的,包括后面的九种,想阴里边的九种,其他的还好分别,可是这一念,就是这个,跟圣境契合的这个,往往我们觉得是本分事,你根本就掌握不住,说这难道还是魔境吗?是魔境,为什么呢?莲池大师在解释这个时候就说,拟心即差。拟是什么?拟议的拟嘛,就是你只要心念一动,就跟那个念头只要呼之欲出,要起来的时候,就差了十万八千了。

  所以大家听到佛门里面常有一个词叫做任运,任运功夫,对吧。任运是什么意思?任就是让你一直这样,自然地它呈现出来,你这样住在里边。用俗话不恰当地表达一下,就是你只管享受,不要去迎合。一旦你享受的过程中你觉得这个享受好,马上想迎合更多得到的时候,就差了,这叫做拟心即差。所以这个境界其实是最难以认知的。

  我们很多时候修得到了这地步,你看,一会儿能够知道,宿命通也得了,他心通也得了,还能知道人间的种种苦状,就跟上合诸佛同一慈力,下合众生同一悲仰。那么这里还能口说偈语,自己能背诵经文,这都是相似的泯同圣心,不是真的泯同圣心。

  但是确实有这样子的,有的那人,或者说用功用得过了一段时间,这个境界现前的时候,就是能够会有辩才。大家都知道禅修的,一个人慢慢入到悟境,不一定是大彻大悟,那悟有深浅,有的他就是会有辩才。有的人修得不识字的突然就识字了;不知道的一些知识突然他就完全贯通了,专业的专家都说不过他,就到这地步。这都属于什么呀?甚至能出口成章,都属于境界。

  你看在会性法师讲《楞严经》的时候就提到一则公案,这确实也是佛教史上大家几乎都知道,有一句话叫专打作诗嘴,你们听过这个公案吗?专打作诗嘴,其实就是这里边讲到的说什么呀?或口说偈,或自能背诵经文,就是出到这个境界了。

  这是明万历年间有一个妙峰禅师,妙峰禅师非常有名,这是佛门里面的大德。那么他在刚刚开始出家后,他就是乐修苦行。乐修苦行呢,当时山西有一位王爷叫做山阴王。他就是山西人嘛,山西平阳人。这里有个王爷叫山阴王,他这个王爷可能是个大菩萨,他老供养了好多修行人。老供养了好多修行人呢,他看到这个妙峰禅师当时长得很丑,就是丑得几乎就是咱们说的可能是大板牙,嘴也翘着,嘴都合不拢,鼻孔朝天,就这一类的。

  可是他看呢,他就知道说这是一个奇相,他就等于说把他供养起来,还让其他的人照顾,说此人将来必能成大器。他有这个算是择人眼吧。结果这个妙峰禅师确实修苦行,他自己就闭关禅修了三年。禅修三年在其中,关中的时候突然间就会写诗了,写得非常好。

  在这样的情况下,可能这个一念,心就起来了,把这个诗写在纸上,还寄给这个王爷。可是确实这个王爷是个明眼人,他一看到都寄来了诗了,他做了个什么事呢?就把自己穿的那个旧鞋子呀,把帮子给剪了,把鞋底给撕下来,在这个鞋底上面写了四句话,说什么?这片臭鞋底,封将寄与尔。就是把这个臭鞋底不是装起来嘛,寄给你。寄给你为了表什么法呢?并不为别事,专打作诗嘴。就是看你逞能的,闭了两天关就开始写诗了,以为大彻大悟,开悟即想写。

  结果这个王爷就这么一句给他接到以后,他就知道说原来王爷在点化他,现在他就差点。所以这个用鞋底就真的打自己的嘴,还在那鞋底上面钻了个孔,用绳子穿起来,就像我们现在挂这个叫护身符一样,挂在胸脯子上。你看这古德就是这么修的。最后果然经过努力以后,大彻大悟了。大彻大悟,整个相貌都庄严端正了,就成为一代高僧。这是明万历年间的,你们去了五台山会看到有赞叹他的一块碑。这个就是这里讲到的说能够心自开悟以后,以为开悟了,就弄这些事了。

  所以大家要了解,这是什么呢?贪求契合。我们再往下看,下面一个是贪求辨析。何为辨析呢?就是贪求人是怎么来的,世界是怎么产生的,现在大家有时候遇到这样的,想来了解一下佛法,或者常会有这样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在他心脑海中老是弄得多了,如果他将来未来际入佛法了,入禅修了,那么修到这个地步,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很多现在死在哲学上的人就不是追求第一因嘛,万事万物是怎么生起的,就好弄这些明白,好问世界有边的无边的,就好弄这些事,这也是一种贪求。

原标题:禅师给王爷写佛偈,却反被鞋子大嘴,原因让人彻悟……丨《楞严经·卷九》42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那一座庙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