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

白话楞严经第一卷

  在距离现在大约三千年的时候,佛在印度室罗筏城外的祗桓精舍;同住的有一千二百五十位出家人,他们都是已经证得阿罗汉果、不会再漏落生死轮转的。同时在佛的国土中,有威可敬、有仪可仰;能帮助宣扬正法,继承佛遗志的。他们生活很有规矩、堪称三界人天的导师,能够应现多种身形、协助大众,对于将来的生命体、亦同样会拔除他们痛苦的根源。其中著名的有;舍利弗、目犍连、拘絺罗、富楼罗、须菩提、优波尼等。还有从别处来的声闻、缘觉,和初、二、三、四果正在学习的大众,都趁着结夏安居期满的假日、来到佛前;参加自我批评和互相坦白的检讨大会。还有十方世界的菩萨,亦在佛慈悲肃穆的环境中、恭敬请问难以解决的深奥问题。那时佛随即展开坐具、舒适地坐下,面对在会的群众,讲说高深微妙义理。在会的大众,在饱餐一顿法味后、法喜充满、有得未曾有的感受。这时佛的音声,活像迦陵仙鸟声音一样,和雅悦耳、偏满十方世界。而各世界无数的大菩萨,都一时涌聚法会来。在这庄严隆重的法会中,文殊菩萨是杰出的上首一位了。

  当时室罗筏城的国主波斯匿王,这天恰巧是他父亲的忌辰,特别预备许多美食、亲往迎请佛和各大菩萨,到王宫内虔诚供养。同时城中其它的长者和居士们,亦在结夏吉日、准备了食品,等候出家人前来受供养的。佛清早便吩咐文殊菩萨,分别带领部份菩萨和阿罗汉、前往应供。只有阿难,早已接受了别请,到回来时因路途隔涉、已经赶不上应供行列了。他是没有和上座或轨范师一起同行的,而在这天的早晨、又刚好是结夏的大斋日,没有人家会想到有人会独自行乞、因此沿路都没有人摆设斋供。而阿难仍然照常托砵、在经过的室罗筏城次第行乞。在他心中,只要今天的施主、得到一个供僧机会,便能成就布施的功德。他本着佛的慈悲心,不择贵贱贤愚、平等行乞。他知道同学大迦叶舍富从贫,须菩提舍贫就富,都曾被佛呵责身为阿罗汉、心不平等。在漫步经过城外的濠堑、进入城内时,仍不时低头整理袈裟、检点自己的仪容,注意到个人的礼貌和态度。

  就在次第行乞得不到供养后,阿难只好沿路回精舍去。在经过一间卖酒的店铺时,却被幻术家摩登伽的女儿宝吉娣、用迦罗道的先梵天催眠术,逼使阿难心神恍惚、不由自主地跟随她进入店铺内;宝吉娣对阿难早已深心爱慕、奈何他是王子,而且已经出家,这次有机会和他接近、情不自禁地躬伏在他身上,抚爱有加。这时阿难是年青血肉的身躯、怎样能够保持不为所动呢?

  佛和大菩萨们正在王宫应供的同时,心中计算阿难回来的时间已经过了,但仍未见他影踪;因此斋后随即返回精舍,座上的国王、大臣、长者和居士,亦跟随佛回精舍、期待佛开示法要。这时佛结跏趺坐、全身放大光明。同时打发文殊菩萨立即去找寻阿难,文殊菩萨路过酒铺、见到阿难和宝吉娣正在千钧一发破戒的时刻,阿难骤然见到文殊、才如梦初醒,便和宝吉娣一同跟随文殊菩萨回精舍去。

  阿难见佛时,立即投地顶礼、悲哀饮泣;自恨从无始到今日,一向贪求多闻、未曾有真实体验,故全无力量。随即非常恳切地请问:十方佛得成佛果,因中修习空观、如幻观和禅定,最初下手的方法是怎样?当时亦引发起无数菩萨,阿罗汉和缘觉大众,各各都期待佛慈悲开示。

  佛亲切对阿难说:我们虽然不是亲兄弟,但祖父是同一人、所以有天伦情感。试问你初发心出家时,见到一些甚么事,一时顿舍世间父母妻儿恩爱呢?阿难说:我看见佛的三十二种妙好的形相,和世人是不同的;你的身躯,映彻明亮、如青色宝石一样,我常想这不是从欲爱所生的;因为欲受麤浊、腥臭、脓血、不净,不可能产生这殊胜、清净、微妙、明亮,如紫金光聚在一起的相貌。我喜爱佛的形相,所以就剃发出家。佛说:对呵!阿难,你们要知道、所有的生命,从无始到今,生死相绩不断、都是由于不知本有一个常住真心,清净光明的本体。反错认胡思乱想的意识,当作真心、故此便有轮转生死的事。如今各位想研求觉道,发挥本有真心妙性的话,就应该老实答复我的问题;十方佛能够解脱生死这回事,是走同一的正道、忠实面对现实、由心忠实开始,直至成佛,其中是没有各种障碍的。阿难!我来问你,当你初发心攀缘佛的三十二相时,是用甚么东西看见呢?又用甚么东西去喜爱呢?阿难说:我是用心和眼。由眼看见佛的形相、跟着便心生喜爱了。

  佛说:依你所讲,你的喜爱、是由心和眼,这样看来,如果找不出心和眼在那里,你就不能除掉烦恼。譬如国王被暴徒侵扰,出兵平乱时;一定要知道暴徒所在的地方。心和眼、等于暴徒,现在使你在生死流转,就是心和眼;我再问你,你的心和眼现在甚么地方呢?阿难说:世间十种不同类型的生命体,都知道心在身内。他们的眼睛、都在面上,我见佛的眼睛、亦在佛面上。从前佛曾说:面上的眼睛,和耳、鼻、舌,是四尘组成的、所以叫做浮尘根。我现在见到浮尘根的眼,在我面上。而我能觉知的心,是在我身体内。佛说:阿难,你今身在讲堂,看见祗陀林在那里呢?阿难说:祗桓精舍的讲堂,在祗陀园内,祗陀林就在讲堂外面。

  佛说:你在堂中,首先见到甚么?阿难说:首先见到佛,其次是大众、再向外望,才看见园林。佛说:你说看见园林,是怎样看见的?阿难说:因为讲堂门窗打开,我虽身在堂中、亦可以从窗门开处见到园林的。

  佛伸出他的手抚摩阿难的头,使他得到安慰,同时说:各位,有一个方法,名叫首楞严王,能具备所有其它的方法。十方的佛、都依照这一个方法,超越生死、步上妙庄严的大道,你门细心地听下去。阿难和大众合掌行礼,随即坐下静心听讲。佛继续说:依你上面所讲,因为门窗打开、身在讲堂中、透过空处便看见园林。试问有没有人,在堂中不见大众,只看见园林呢?阿难说:在堂中不见大众,只看见堂外一切,这是不可能的。佛说:阿难!你就是这样,认定了知一切的心在身内。如果是真的话,就应该先明白体内的东西;你以为有这可能吗?就算看不见心、肝、脾、胃;爪甲和头发如何生长,但筋络转动、血脉流通,多少亦知一点吧!为甚么完全不知?你该明白刚才所说:觉了能知的心是在身内,这话是不对的。

  阿难起立敬礼佛说:我听了佛所说的话,才明白能知的心、实在身外。为甚么呢?例如堂内灯光,先照堂内;然后透过门窗、才照到堂外一切的。我们不见身内,只见身外,亦同灯在堂外一样。这一点道理,和佛意见差不多、大概不会错吧?佛说:你看在座各同学们,刚才和我到城中去受供的,现在都返回精舍、过午不再食了。你试想、如果只有一个人吃饭,其余的人都会饱吗?阿难说:不!他们虽然同是阿罗汉,身体各别不同,怎可以一人吃饭使大众饱腹呢?佛说:若是你觉了能知的心是在身外,这样身心都在外、自然是漠不相关,身知道的、心不能知,心知道的、身亦不能知,我现在竖起一手、你眼看见时,心知道么?阿难说:我眼见到手时、心亦知道的。佛说:如果眼见心知,就不可以说心在外。你该明白觉了能知的心是在身外,这话是不合道理的。

  阿难说:照佛所说;心不见内、就是心不在内,身心又同时知道、证明心亦不在外,现在我想是在一个地方了。佛说:在甚么地方?阿难说:这个觉了能知的心,不能知内但能见外,我想是潜藏在眼根里,比如有人戴上水晶眼镜,虽然有眼镜戴上、但不障碍眼的视力功能,换句话说;心潜藏在眼根里,眼是不会障碍心的,眼见心知;故我觉了能知的心、为甚么不见内,因为潜藏在眼根里,而不是身内。又能见外、眼根像水晶眼镜,不会障碍眼根里的心。佛说:照你所说;心潜藏在眼根里,如戴上水晶眼镜,当你看见山河大地时、还见眼镜吗?阿难说:见的,如戴上水晶眼镜,自然是见到眼镜。佛说:如果是见的话,当你看见山河大地时、又同时见到眼睛,那么眼睛便同外境;如果不见眼睛,就不能说觉了能知的心,潜藏在眼根里,如戴上眼镜一样,这话又是不合道理的。

  阿难说:我又想到人的身体,脏腑在内、窍穴在外,有藏的便暗、有窍的就有明;现在张开眼睛见佛、即见明和见外,闭眼时窍穴随闭、即见暗和见内。这样说可以吗?佛说:在你闭眼见暗时,这暗的境界、是和眼相对吗?如果相对、这不过是暗境,不是内脏。如说暗境就是内脏,你在暗室中、没有日月灯光时,整个暗室是你的内脏吗?如果不相对、怎可以说是看见?见到明和暗、都是见的功能。若说见暗是反观身内的暗,张眼见明亦该反观见到自己的面目。可见闭眼见暗、不是反观身内的暗。张眼见明又能见面的话,那时你觉了能知的心和眼睛、即到空中去了。那不是在内而是在外、亦不是你了。若坚持在外的又是你,那你一人便有两个觉了能知的心,岂不是一人变成两人。所以你说:见暗名见内的话。仍是不合道理的。

  阿难说:过去你曾对我们开示说过,由于心生、就有种种法生,由于法生、又有种种心生,我现在想清楚了,能够考虑的便是我的心,随所考虑的法相合;心亦随法生。故此心实在不在内、外、中间三处。佛说:你刚才说,由于法生、便有心生,随所考虑的法相合;心亦随法而生。心并不是一件物,是没有形相的东西,怎能够和法相合呢?如果能相合的话;等于十九界和七尘相合,而这两法都是凭空想象虚幻的,那有相合的道理。如心真有体的话,你用手去捉摸身体、身被手捉时,应有所知觉。这知觉是从身出来?还是从身外进入呢?如从内出,回去时应见到体内脏腑。如从外入,应先见到面孔的。阿难说:见是眼见,知是心知,心知不是眼见,难道心亦能见吗?这好像有点不妥吧!佛说:如眼能见、眼睛等于打开的门窗,你认为门窗能见吗?又已死的人、双眼仍存在,如果能见、又怎能说他是死人呢?我再问你,你觉了能知的心、若是有体的话,是一个心体还是多个心体?在身体中,是遍于全身?还是不遍全身呢?如果是一个心体,当你用手捉脚时,全身都应该感觉到的,而事实只有被捉的脚感觉到。这证明不是一个心体,如说是多个心体,那一人变成多人,那个心体是你的呢?至于遍于全身,如上例用手捉脚一样。若是不遍的话,你用手摩头,又用手摩脚;如果头有感觉、脚就不应该有,事实头和脚都有感觉。故此你说能够考虑的便是我的心,随所考虑的法相合;心亦随法而生。这些话仍然是不合理的。

  阿难说:过去曾听到你和文殊菩萨等众、谈说实相即心相时,亦说心不在内、亦不在外;在我的想法,在内又看不见、在外本和我没有瓜葛,但内外身心是彼此相知的、所谓眼见心知。那可能就在中间吧?佛说:你说的中间、不能游移不定的,必须指定一点才对。在身表面吗?在身内吗?在身表面不能说中、在身内叫中间等同在内。如指是身外某一点,这一点有确实地方吗?如不能指出就等于无处可指。如果有确实一点的地方,仍是不准确的;如人在地上竖一标志说是中间,若从东方看它、就变成西方,西方看变成东方,南方看变成北方、北方看变成南方,所安立中间的标志就有问题;心性标志亦应同样杂乱。阿难说:我所说的中间,不是指身外或身体。我是依据你所说;眼根和色尘相对互为助缘、而生起的眼识,中间就是指这眼识。因为眼根有分别功能、色尘是没有知觉,两者相对时;眼识便发生,这就是心所在处。佛说:你的心如果是在根尘中间,这心体是不是夹杂根尘在内呢?如果是的话、就和物体混乱不分。物体是无知的、心体是有知,两者是相对矛盾的、怎可以说是中间?如说心体是不兼两方面的,那就根本找不出心的体性来;你所说的中间、就不知道是怎样了,这亦是不合理的。

  阿难说:过去我亦曾经见佛,对大目连、须菩提、富楼罗、舍利弗四位学长,弘扬佛法时;常常说到这个能知、能觉、能分别的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一切处俱不在、一切处俱不着,这个便是心。那我现在无住着、可以说是心吗?佛说:你说这心俱不在一切处么?你目前所见世界虚空中;水居的、陆上的、空中的一切所有。你说不住着,是有心还是无心呢?如果是无心、就等同龟毛兔角,根本是没有的、说甚么住不住着呢?如果是有心、有这个不住着心,就已经住着了、又怎可以说是无着?心若是无相、就等于没有东西,心如果不是无相、就是有相;有相必有所在,不能说是无着了。故此应该知道,你所说无住着的心,就是能知、能觉、能分别的心,仍是不合道理的。

  阿难当时心中很难过,于是起座、袒露右肩、右膝跪下来说:我是你的弟弟,向来都得到你的慈悲爱护、现在虽然出家,仍恃着你一向的怜爱。所以学会许多理论,但没有修证得无漏境界,连催眠术亦无力抗拒、被人操纵、不得自由,这都是由于没有明白自己的真心。我今再求佛大慈哀悯、指示我们修习空观方法,使世间没有善根的人、消除不正确的知见。于是再行敬礼,同会的大众、亦渴望着佛慈悲教诲。

  这时由佛的不思议力,在佛慈悲的面上、表现出异常的光彩,好像百千个太阳一样,普照十方世界无量国土;一时都出现大众眼前、各别国土中的大菩萨们,都在他们本国中安坐合掌,静听我们释迦牟尼佛将要宣扬的道理。佛说:阿难!世间上所有的人,从无始久远到现在、由种种颠倒心态、运作的力量,成为现实的结果;这三个层次是相续无间断的。许多修行人,又不能得成无上觉道,最高境界;只成就阿罗汉或缘觉、或其它的天王、专业的学者、和他们的徒众罢了。为甚么呢?这是由于不知道根本的两种原理,盲修瞎练、犹如煮沙不能成饭一样。就算经过亿劫的时光、到底亦不能成就佛果的。是那两种根本原理呢?第一、是从无始久远到现在,生死相续流转根本。这即是你和其它的人,用攀缘妄想、认为是自己本来的心性。第二、从无始久远到永恒的觉道、不生不灭、本来就是每一个生命体清净的觉性;亦即是第八识中精明的识体、能幻出能缘所缘,随缘无住的无念真心。而你们就忘失这本有的真心,虽然是没有离开它;但不认识它,故此枉受生死流转。阿难!你现在想知道空观方法,出离生死的圈套;实时佛举手屈五指说:我再问你,你看见吗?阿难说:看见。佛说:你看见甚么?阿难说:我见佛举手屈五指成拳,接触到我的心和眼。佛说:你用甚么来看见呢?阿难说:我和大众都是用眼看见。佛说:你说见我举手屈五指成拳,接触到你的心和眼。你的眼不错是见到我的拳,而你怎知得我的手形是拳状?阿难说:现在佛是追问我能知的心,我是用心去推想、穷究、搜寻、追逐知道的。原来这推想、穷究、搜寻、追逐知道的就是我的心。佛大声说:咄!这个不是你的心。阿难不禁一怔,瞠目窒息,起座合掌说:这个不是心,又是甚么?佛说:这是过去知识经验遗下虚妄的影子,翻覆迷惑、覆盖了你的真心。而你是从无始久远到现在,一直错认了:像认贼作子一样,不识真心、故受生死流转。阿难说:我是佛宠爱弟弟,因爱佛相好庄严、故此出家。我心不但供侍你一人、甚至前往无量佛国中去供侍一切佛,承事大善知识,乃至发心去做难行利益他人的事,都是用这心;即使毁谤正法、永退善根,亦是用此心。如果我这推想、穷究、搜寻、追逐知道的不是我的心,我便等于没有心、和泥塑木刻偶像有何分别?我们实在惊惶疑惑。惟望慈悲、多多开示。

  这时佛为了教育阿难和大众,使他们都能够明白自己的真心。就在座上伸手抚摩阿难头顶说:我常对你们说的,世间一切事物、全是自心幻现出来的;所有因果、不论是大的山河国土、或小的一点微尘,亦是依着自心幻现生起。在所有事物中,最细小易见的草、木、缕、结,如追究它们的根本缘由,都各有它们的体性。纵然是虚空、亦有名字和相貌,何况你本有的、清净的、妙明的真心,怎能没有自己的体性呢?如你要坚持自己的看法;认为这推想、穷究、搜寻、追逐知道的是你的心,那就该离开五尘和一切事物,而单独有个能知的真心体性。但你现在听我说法,不过是因声音才有分别,即使灭了见、闻、觉、知,安静下来,仍不过是前尘落谢的影子罢了。我不是强逼你、不承认你认同的心不是真心,但你要考虑清楚,如果离开上来所听到的,仍单独有心的分别性,才是真心。若离开声音、就没有分别功能,那不过是前尘遗留的影子罢。法尘不会常住,法尘变灭时,你的心岂不是等于龟毛兔角一样,法身亦断灭了,还有谁人去修学无生法忍呢?

  这时阿难和大众,无话可说。佛继续说:世间上的修行人,现前虽得九次第定的境界,但仍未得到漏尽成阿罗汉。全由执着第六意识妄想认作真心。同样你虽然学了不少佛法,依然没有甚么成就。阿难听了开示,才明白自己实在没有力量,伤感地哭泣起来。接着说:我自从随佛出家、恃佛的威德神力,以为不需要自己修行,就可以得到佛赏给我正受;怎知道心身是不能互相代替的,自己的真心,还没有认识清楚,只是身出家心未入道。犹如贪穷孩子,因舍离父亲、流浪异乡一样。今日才知道;

  过去学了不少的方法、如果没有真实修习,就等于没有学到。如人说食、终不能饱腹,佛啊!我今日被烦恼障和所知障缠缚,原因是不知本有无念同时清楚的觉性。我请求佛怜悯我们流浪的一族,开示我们的真心、打开大众道眼。

  这时佛从胸前吉祥海云相的卍字,涌现出光芒的瑞相;遍照十方世界、灌沐十方世界佛的头顶,然后又遍及阿难和在会大众。接着说:各位!我今日为你们直指人心、明白自己、见性成佛,开启自己的宝藏、得正法眼。阿难!你刚才说见到我的拳,这拳因何而有?又为甚么会成为拳呢?你又用甚么来看见它?阿难说:佛手五指屈握成拳,这都是我用眼看见的。佛说:我老实告诉你,世间有理智的人、亦要由譬喻而得明白;假如我没有手,就根本没有拳,由手指屈握,故有拳相。你若没有眼睛,亦没有你的见。现在以你的眼根,来比喻我的拳,这是不是恰当呢?阿难说:对的,如没有眼就不成我见,你若没有手,亦不会成为拳的。佛说:你的比喻错了,没有手的人、是不会有拳。没有眼的人,并不是连见都没有!你试在路上问那些盲人;你看见甚么?盲人必回答你说:我眼前只看见黑暗、其它的就一无所见。

  由此就可以知道,色尘是有明暗,能见的见性、是没有减少的。阿难说:盲人眼前全是黑暗,又怎样可以说是看见。佛说:如果一个有眼的人,和盲人同在一黑暗房间,这两个人所见的黑暗,有没有不同呢?阿难说:暗室中二人,所见的黑暗是没有不同的。佛说:若盲人眼睛医好,恢复视觉功能,立即就见到各种色像,就可以叫做眼见。另一个有眼的人、若得到灯光,同样亦可以见到各种色像,可以说是灯见吗?灯能见物的话,就不能叫它做灯。灯能不能见、和你扯不上关系。所以灯不过显示色尘,实际上是眼见而不是灯见,有眼的人同样能见色像、实际是心见而不是眼见。

  这时阿难和大众,心里仍没有明白、各各默默无语,合掌希望佛还有详细解说。佛于是伸手张开手指、对大众说:在我成道后,曾到鹿野苑中、为阿若多五比丘等人说,一切有生命的人、为甚么不成佛果?或阿罗汉果?这是由客尘烦恼所耽误。请问当时在坐的人、明白了甚么道理,今日得证阿罗汉果呢?这时阿若多起立说:我是最初闻佛说法的一分子、同时得到佛的印证,叫我做解本际。我是因明白客尘两个字,证到阿罗汉果。譬如旅客出外,途中要到旅馆住宿、或一两天时间,做妥所办的事情、又整理行装,向别处出发去、不会留下耽搁时光的。若是旅馆主人、就不会这样来去匆匆的。我想;不常住的是客、常住的叫主人,那客字就不是主人的意思。又在大雨过后,太阳出来时,阳光射入隙缝里,就见到许多微尘在光中往来。微尘是摇动的,虚空是不动的。我想;澄寂的叫虚空,摇动的名微尘、能动的就是尘的意思。佛说:对了!对了!实时佛在大众中,伸出手来、将手指屈伸数次,对阿难说:你看见甚么?阿难说:我见佛手屈伸开合。佛说:你见我手屈伸开合,是我的手有开合?还是你的见有开合?阿难说:我见佛手有开合,并不是我的见性有开合。佛说:谁在动?谁在静?阿难说:佛手屈伸开合动着,而我的见性、尚且不是静,那里有个甚么动?佛说:对了!对了!接着伸掌指向阿难右边,阿难迥头向右边看。佛再伸掌指向阿难左边,阿难又迥头向左边看。佛说:你的头、为甚么左右摇动?阿难说:我见佛手指向我左右两旁,所以迥头左右摇动观看。佛说:是你的头左右摇动?还是你的见性左右摇动?阿难说:是我的头左右摇动,而我的见性,尚且不是静,那里有个甚么动。佛说:对了!对了!若所有的人,以摇动的名尘、以不常住的名客。你们见阿难的头左右摇动,他的见性并没有摇动。我的手有屈伸开合,而阿难的见性并没有开合。为甚么你们误认动是身?动是境?从无始以来,念念在生灭中,遗失本有的真心,妄认外物是自己,致流转不息,自寻烦恼。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