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普门品说明

普门品 | 作者:温光熹 [投稿]

三、受持普门品应该知道的两个重点

  1、怎样念诵普门品

  念普门品做功课(也就是修行用功夫)和研究佛学不同。研究并不是不好,光研究出是徒添一点口头聪明吧了,决不能真懂,真要懂吗?恰好相反,不要研究(如研究而又能照此说的方式去用功,当然更好,这又是例外)。一字一句,生大恭敬心,大殷重心,如久病要死的人遇著这唯一的良药,医得活是这一碗,医不活也是这一碗!又像流浪的逆子遇著老父赦罪的安慰信;风雨黑夜山谷险路上的孤灯,沙漠里的绿洲……老实念诵,不要求解,久久定为常课。最好要有一定时间,如有事,也可以改一下时间。念诵时能供观世音圣像焚香礼拜固好,如没有或环境不可能,但念诵或不出声心中念也可以。下这样一个心,不论认得字认不得字,一心念诵,到后来,懂得的地方比研究的人还多还深入。如果,一面口在念诵,一面又分心去研究文字义理的话,这是在读书了,不是在诵经了,得不到经中真正的境界了。

  有的人不免要怀疑:这样做法怕不可靠?不,决定可靠。上面已经说过,你研究尽管研究,可是只研究—文字、义理之类,而不能渗透到本质里。如果,真要懂,要实证,非照上面做不可。修行方法很多,并不限一个法,我们是可以尖锐地肯定的。如果,夹杂自己丝毫的分别用心,已经距离远了。诚心念诵,久久会自然得到无无穷尽的奥妙。你不要以为有些不识字的老斋公老斋婆不懂佛法,只晓得念诵;其实,佛法目的,重心还在用上。他(她)们如果真正的有了修持已得了受用的话,只嫌口门窄,比我们懂得的多。所以有些朋友动辄看不起这一系列的行持:『什么念佛、念观音,烧香磕头,这是婆婆妈妈搞的事;佛法不倡明,就坏在她们。』这是不懂装懂的话!

  这样,岂不危险?危险在大家都不研究,佛学的真学理便埋没了。不,上面不是已经向你说过?研究尽管研究。这里所说的行持普门品的方法。

  2、普门品浅吗

  我们开始在第二章内就说过,为什么佛在谈一乘法华,声闻四果圣人都退席的这样一个大法会当中,加入这一品『浅』的东西的原因。这里,我们可以再举例看:伟大的中国佛法辨证发展的天才而光辉的天台宗,开宗祖师智者,在当时佛经翻译尚不如后来充分,就有那样地成就,不是轻易的。所以有人称:智者为释迦再来,他是证到的人,不是空想的。他老人家一生弘法著重在大乘第一义的法华经。如果普门品还不够价值的话,早就会被他拈在一边,还能逃出他的慧眼吗?所以这普门品确实很深,如果一句一字真正领略证到的话,恐怕快要成佛了吧!比如说:这里有个很简单的问题,观世音这一个圣号,为什么在心经上称观自在?历来讲经的注疏早多解释了。在普门品内为的是寻声救苦,所以一定要称为观世音;经论上也有很多说明。单说从前有一大德教人用功夫说:不论是好的声音,不好的声音,凡一切声音来时,莫要用耳去听,要用眼去听;用眼去听吧,听、听、听,这样久了,你说是什么境界(这里说的用眼听声音的意思,就是观磬声音)?这中间只要用一点佛法上真工夫的人都会领略到一点。就拿这三个字来讲,也就深得很了,好得很了!再说,经内寻声救苦的许多事实,字字句句打入识田,久久生起一种说不出的殷重心情来,不知不觉地便和观世音菩萨悲光相结合,那么,岂不是捡得了一份现成的大业了吗?

  有的解释普门品,是用义理的观点讲它;比如说:经文上说的『大火坑』,是烦恼(佛经偈上『一星瞋恨火,焚烧功德林』;瞋恨就是火坑);念一句观音圣号,这观音不是另有一个果上的大菩萨,不过是自心觉照,放出性光,烦恼火自熄了,得到了清凉。所以说『火坑变成池』了。这样讲,也有一部分的道理是对的,但并不完全是对的。有的完全偏向这样的讲法,好像不这样讲,便太浅了的一样。大错!我们知道,没有理外的事,也没有事外的理。既然谈理,就应该有事在;谈事么,就该有理在内,不是孤立起来的。所以说:由理解脱到事解脱;同样,由事解脱到理解脱。如没有理,空谈事,还不如有事解脱未得理解脱换句话说,就是:只讲事虽然并不很圆满,倒专偏向空谈理的容易得到解脱;其实空谈的理,既不是真的理,也就更说不上得到解脱。举个例说:我们试看华严谈的四法界,最高的是『事事无碍法界』,为什么不说是『理解无碍法界』呢?而且必须说一个『理事无碍法界』?就是说:说的理必须和事合致(理论与实际结合)才对。因之,我们可以更进一步强调:若论普门品的作用,反而越在事上会越好;好像有一点执著,也莫怕它。人生一世,谁能说一点痛苦都没有?一旦痛苦当前,自然体验得出我们这样强调不是乱说废话的。相反地,如果只用义理看过,反失了它这一品特别高深特别伟大的妙用。

  有人担心,好像不用『比喻』的道理看,而在事上讲,是容易落入不合理的错误。其实不是这样。举例说:有一句老话,『身到含元殿,不须问长安』。含元殿是古代在长安京城的金殿。就是说到了含元殿,自然是已到了长安;因为含元殿是在长安之内的,何必再问长安呢?就是真已在佛学内饱有研究的人,也非这样地下个一番工夫,否则不能足踏实地。

  不论老幼妇孺,有文化程度的、没有文化程度的都能受持,这是普门品底的。

  这样一来,念、念、念、念成一定的功课,平时又常念著圣号的话,福有了(作一切福事更真切),慧也有了(了别一切的智慧更彻底)。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