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句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第十三品 世间品

第十三品 世间

观想海市蜃楼

手执扫帚的比库

证圣果的杀人凶手

明白世间实相的纺织女

辛迦摩娜薇卡诬告佛陀

供养比赛

给孤独长者儿子的故事

观海市蜃楼

人若视世间如水泡,如海市蜃楼,则不落生死轮回。(偈 170)

有一次,几百位比库到森林去禅修。但由于进展太缓慢,他们决定回精舍向佛陀请示更适合他们的禅修题目。

途中,他们遇见了海市蜃楼,就针对这种现象禅修起来。后来,当他们抵达精舍时,突然暴雨来袭,硕大的雨滴打在地上,行成水泡,后来就消失不见了。

他们因此如是思惟:「我们的身体就像这些水泡,终究会毁坏。」而察觉到五蕴的无常。

手执扫帚的比库

人若不放逸,则自净其意,并照耀世间,一如明月无云翳。 (偈 172)

沙姆迦尼尊者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打扫,住在同一精舍的离瓦塔尊者反而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禅修。沙姆迦尼尊者认为离瓦塔尊者只是在浪费时光。

有一天,沙姆迦尼尊者告诉离瓦塔尊者:

「你很懒惰,只知依靠信徒出于虔诚和慷慨所供养的食物。难道你不觉得有时候也该打扫地板、房屋或其它地方吗?」

离瓦塔尊者回答他:「朋友!比库不应该所有的时间都在打扫。应该在清晨时打扫,然后外出化缘,进食之后,观身,察觉生命的真相,或者,背诵经文直到晚上,这时候,如果愿意的话,可以再打扫一次。」沙姆迦尼尊者严格遵照离瓦塔尊者的话去做,不久就证得阿拉汉果。

其他比库发现沙姆加尼尊者不再把大部分时间在打扫,就问他原因。

他说:「当我正念尚未具足时,我经常打扫,但现在我已经正念现前了。」

其他比库对他的话存有怀疑,就去请教佛陀:「世尊!沙姆迦尼尊者宣称他是阿拉汉了。」佛陀告诉他们,沙姆迦尼尊者真的已经是阿拉汉果了。

证圣果的杀人凶手

造作恶业后,再以善业补救的人,光耀世间,如明月无云翳。

鸯掘魔的本名是阿伊沙卡,出生为婆罗门,他的父亲在憍萨罗国波斯匿王的王宫任职。他的父母送他前往怛剎尸罗接受教育,由于他相当聪慧,而且服从老师,因此甚得老师和师母的欢心,其他学生因此忌妒他,就向老师诬告他和师母有染。刚开始的时候,老师不相信他们的话,但经过他们一再的诬告,他终于相信,而决定报复阿伊沙卡,但又害怕杀害阿伊沙卡会受到报应,于是便设计一个比直接杀害无辜的阿伊沙卡更恶毒的计画:他告诉阿伊沙卡去杀害一千个人,而且每杀一个人,就砍下一根指头给他 ,做为感谢他教导的学费。阿伊沙卡虽然十分不愿意,但为了服从老师,就开始杀人,并且把砍下来的指头挂在树上,但这些指头却被乌鸦和秃鹰吃掉,所以他就把指头做成项鍊,以确定数目。

由于他的杀人行为,人们称呼他为鸯掘魔(意思是手指头项鍊),他也因此成为令人惧怕的人物。国王知道他的暴行之后,下令要逮捕他。他的母亲玛塔妮听到国王的命令后,就亲自下乡,打算拼了老命也要拯救他。而这时候,他颈上的项鍊已经有九百九十九根手指头了,只差一根就凑足一千的数目了。

当天清晨,佛陀明白如果不加以阻挠的话,正在寻找最后一个被害者的阿伊沙卡一定会发现他的母亲,并且加以杀害。果真如此,他就会受更长久的苦报。出于对他的慈悲,佛陀就出发前去他栖身的森林。

经过很多不眠不休的日子,阿依沙卡非常疲倦、焦虑,整个人几近崩溃而急于砍下最后一根手指头。他决定杀害第一个见到的人,就在这时候,他瞥见佛陀,便高高举起刀子追赶上去,想要加以杀害。但无论如何追赶,佛陀总是在前面。最后,他大声吼叫:「比库!停止!停止!」

佛陀回答道:「我已经停止了,是你自己未曾停止。」

阿伊沙卡并不明白佛陀话中的涵意,就问道:「比库!你为什么说,你已经停止,是我尚未停止?」

佛陀告诉他:「我说我已经停止,因为我已经不再杀害众生,不再瞋恨众生,我内心满怀无限的爱心、耐心和智慧。而你尚未放弃杀害众生,瞋恨众生,而且没有爱心与耐心。因此你才是尚未停止下来的人。」

听完佛陀这席话,阿伊沙卡心中激起一阵思考:「这些话只有智者才说得出口,这比库智慧超凡,兼且异常勇敢,他一定是比库的领导者,他一定就是佛陀!他必定是为了使我重见光明才专程来这里的。」这么一想之后,他放下武器,请求佛陀恩许他加入僧伽,佛陀也答应他的请求。

阿伊沙卡的母亲在森林里到处喊他的名字,但遍寻不着,只好回家去。后来,国王和手下在佛陀的精舍找到他,但发现他已经放弃过去的邪恶行为,成为比库,就决定放他一条生路。阿伊沙卡于是在精舍里,精进修行

尽管如此,他的内心仍然不得安宁,因为即使单独禅修的时候,过去的种种作为和那些受害者令人怜悯的哀嚎总是浮现在脑海里。每当他外出化缘时,人们更因为他过去所做的恶业而向他投掷石头,或者用棍杖打他,所以每次都是头破血流,一身瘀青的回祇树给孤独园。佛陀告诫他:「鸯掘魔!你已经不再作恶了,要有耐心!你现在所受的,都是你今生所作恶业的恶报。如果不是我遇见你,你的恶业会令你在地狱中遭受更长久的折磨。」

一天早上,他在到舍卫城化缘的路上听见痛苦的哭声。当他发现是一位孕妇正在产前疼痛,却无法顺利生产时,他内心想到:「一切众生都免不了苦。」他满怀慈悲心地回去向佛陀叙说孕妇产前痛苦一事,佛陀就教导他诵读一段经文,这段经文后人称之为《鸯掘魔经》。学会后,他回到原来的地方,坐下来,隔着一片纱幕,开始诵唸佛陀教他的经文:「姊妹!自从我成为阿拉汉以来,我未曾故意杀害任何众生,愿此经文使你一切顺利,且预祝你未出世的孩子安好。」这时候,这妇女顺利生下孩子且母子均安。这经文至今仍然有效。

鸯掘魔喜欢单独一人在偏僻的地方居处。后来,他安祥的去世了,但已经证得阿拉汉果,所以他的去世是般涅槃。其他比库请问佛陀鸯掘魔往生何处,佛陀告诉他们:「鸯掘魔已经般涅槃了。」他们却不相信:「杀害这么多人命的人可能般涅槃吗?」

佛陀回答他们:「比库们!鸯掘魔因为没有善友,所以才会作下如此多的恶业。后来,他经由善友的协助和忠告,而坚定、正念现前地修习佛法和修禅。因此,他的恶业被他的善业所粉碎,内心没有丝毫的污垢烦恼。」

明白世间实相的纺织女

世间大部分的人是盲目的,只有少数的人明白正法;

一如只有少数的鸟脱离罗网,少数的人往生善趣。 (偈 174 )

有一天,佛陀在阿拉维讲授生命的无常。佛陀说:「请正念现前地观死:生命是不确定的,死亡是确定的,人总有一天要面对死亡。」

佛陀也劝诫大众要经常保持正念,察觉生命的实相。他也告诫大众:「如同手持木棍或长矛的人在面对敌人和其他有毒、危险的动物时,不至于手足无措一般,对死亡有正念的人也会保持正念面对死亡,因此会往生善界。」很多人无法领会其中的涵义,但一位十六岁的纺织女清楚明白佛陀的深意。说法后,佛陀返回祇树给孤独园。

有一天,佛陀透过天眼观察世间,明白那位女孩证得初果的机缘已经成熟,就再度前往阿拉维说法。当这女孩听到佛陀和数百位比库再度莅临说法时,也想前去听法,但他父亲却急需一些纺织用的线轴,她于是快速绑好线轴,然后出去找父亲,想把这些线轴交给父亲。路上,她在听法大众的外围停留了一会儿。

佛陀知道这女孩一定会来听法。佛陀也知道,这女孩一定要在前往纺织机器之前听闻佛法,而不是离开纺织机后才来听法。因为她生命即将消失,而她往生何处仍不确定。所以当年轻的纺织女孩出现在听法大众的外围时,佛陀仔细注视她,而当她发现佛陀注视她时,她放下篮子,恭敬的走向佛陀。佛陀就问她四个问题:

「妳从何处来?」 「我不知道。」

「妳要往何处去?」「我不知道。」

「妳不知道吗?」 「我知道。」

「妳知道吗?」「我不知道。」

大众听见她如此回答佛陀的问题,都认为她对佛陀不恭敬。佛陀就问她的回答是什么涵意。

她说:「世尊!既然你知道我从家里来,所以我认为你第一个问题是问我的过去世是什么,我就回答:『不知道。』第二个问题问我的来世要往生何处,我回答:『我不知道。』第三个问题问我知不知道有一天会死亡,所以我回答:『我知道。』最后的问题问我知不知道何时会死亡,我回答:『我不知道。』」佛陀听完她的解释后,称赞她的解释。她也在听完佛陀的说法后,证得初果。

然后,她继续前往纺织机所在的房子,当她抵达时,她父亲正坐在纺织者的座位上睡觉。这时候,她父亲突然醒来,却意外的拉动纺织梭,结果,纺织梭的头打到女孩的胸口,以致于当场死亡,而往生兜率天。她父亲这时候伤心欲绝,泪流满面,但也明白生命无常,他就前去面见佛陀,请求允许他加入僧伽。从此以后,他成为比库。不久之后,更证得阿拉汉果。

辛迦摩娜薇卡诬告佛陀

违逆真谛,不信来世,说妄语的人,无恶不作。(偈176)

佛陀到处宏扬佛法之后,信受佛法的人越来越多,其他外道的信徒也就日渐减少。他们于是打算破坏佛陀得信誉,就怂恿他们一位美丽的女信徒辛迦摩娜薇卡:「如果妳真的关心我们的利益,请帮助我们羞辱佛陀。」她同意执行他们的计画。

当天夜晚,她携带一些花朵,朝祇树给孤独园方向走,遇见她的人问她要去那里,她回答说:「你们知道我要去那里有什么意义吗?」回答后,她就到靠近精舍的外道家去过夜,而在隔天清晨离开,让别人以为她在祇树给孤独园住宿。若有人问,她就回答:「我和佛陀在祇树给孤独园一起过夜。」三四个月以后,她用一些布块裹住腹部,使自己看起来像怀孕的样子。九个月以后,她更假扮成快要临盆一般,前往祇树给孤独园去找佛陀。

这时候,佛陀正在向比库和大众说法。她打断佛陀的话,加以指控:「啊,你这个大沙门!你倒是很聪明,可以向人说法。你让我怀孕,却对我要分娩的事不闻不问。你就只知道享乐!」

佛陀停止开示,告诉她:「这位姊妹,只有妳和我知道妳的话是否属实。」

她回答道:「是呀,别人怎么会知道,只有妳我两人所作的事呢!」

这当下,帝释明白祇树给孤独园发生的事情,便派遣四位天神化身成年轻的老鼠,跑到她衣服里面,咬断她用来绑住腹部,伪装成怀孕的布块,她的技俩就被拆穿了。大众中很多人谴责她:「妳这个邪恶的女人!骗子!妳怎敢指控如此尊贵的宗教法师呢?」这时候,她担心自己的安危,使尽力气,赶忙逃走。但跑不了多远,就不幸发生意外,而死的很凄惨。

第二天,众多比库在讨论她的事情。佛陀告诫他们:「比库们!一个不怕说谎、不怕来生报应的人,对造作恶业不会迟疑。」佛陀接着说,辛迦摩娜薇卡过去的某一前世是国王的皇后。她爱上国王的一位儿子,但那位王子却不为所动,她就伤害自己的身子,然后向国王诬赖是王子在无法得逞私欲时,所下的毒手。

国王听见她的指控后,未加详察,就驱逐王子远离国境。后来,国王知道事情的真相后,她终于受到应得的惩处。

供养比赛

悭吝者无法升天,愚痴的人不赞叹布施;智者时时随喜,处处安乐。(偈177)

波斯匿王有一次盛大供养佛陀和众多比库。后来,他的百姓为了和他竞争,而举办更大的供养大会。国王和百姓之间的竞争就此持续不断。最后,末利皇后想出一个计画。她请国王兴建一座盛大的帐蓬,帐蓬中间,摆设十只装满各式各样檀香和香水的船,再准备几百只驯服的大象为比库撑白伞,同时,提供饮食服务的是公主。百姓们没有公主、白伞也没有大象,就无法继续和国王竞争了。当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供养的无遮大会正式展开。进食之后,国王把大会所有的东西都供养给佛陀。

国王的两位大臣也在现场,其中一位大臣非常高兴,赞叹国王能够如此慷慨布施佛陀和众多比库,他也认为只有国王才能举办无遮大会,并且把功德与所有众生共享。总而言之,这位大臣非常高兴国王能举办这无人能比的布施。相反地,另一位大臣则认为国王不过是在浪费财富而已,他认为众多比库应供后,就会回精舍睡觉。

进食后,佛陀环视所有参与大众,也知道第二位大臣的想法。佛陀明白,如果再说冗长的随喜,第二位大臣会更不满意,所以出于对他的怜悯,只说了简短的随喜,就回精舍去了。但预期佛陀会用更长的时间表示谢意和随喜的国王,对佛陀简短的随喜感到失望。国王怀疑自己是否遗漏了什么事情,因此决定前去请教佛陀。

佛陀看见国王来时,告诉国王:「伟大的国王!你应该高兴能够举办无人能比的布施大会。这种布施的机会难得,每一佛住世时,只有一次这样的无遮大会。但你的一位大臣却认为是一种浪费,一点也不赞同这样的布施大会。如果我说较长的随喜,他会更加不满意,而造作更多的恶业。这就是我的随喜如此简洁的原因。」佛陀接着说:「国王!愚人不知随喜别人的布施,因此会堕落到比人间差的境界。智者随喜他人的布施,也因为这份珍惜,他们分享别人的功德,而往生天界。」

给孤独长者儿子的故事

预流果比大地的统治者、往生天界的人和一切世界主更有价值。 (偈178)

克拉是给孤独长者的儿子。每当佛陀和弟子们到他家时,他都避不见面。给孤独长者担心儿子若不能改变这种心态的话,将来不知道要变成什么德行。给孤独长者就以一百个金子利诱他前去精舍,守一天的戒。他去了,但不听任何人说法,而且第二天一大早就回家。给孤独长者要给他佳肴,但他却开口要钱。

第二天,给孤独长者告诉他:「儿子呀!如果你能背颂佛陀的一首偈语,我给你一千个金子。」他就再度前往精舍。佛陀也向他说法,但知道他不是要诚心要学习佛法,纯粹只是对有钱兴趣而已,就用神通,使他无法牢记任何偈语。克拉只得重复练习背颂偈语,也因此,终于了解佛法的真实涵义,而证得初果。

第二天清晨,他跟随佛陀和众多比库到他家化缘,但心中却想着:「但愿父亲不要在佛陀面前给我金子。我可不想让佛陀知道我纯粹是为了钱,才遵守戒律。」

给孤独长者供养完佛陀和众多比库后,就拿出千个金子,要他收下,却出乎意料地被他拒绝。给孤独长者告诉佛陀:「世尊,我儿子已经改变他的念头了。他现在表现得非常尊贵。」他进一步告诉佛陀,如何利诱儿子去精舍学佛法的事。

「给孤独长者,妳的儿子已经了解佛法比转轮圣王、天神或婆罗门的财富更有价值。」佛陀如是说。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