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缘部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出曜经 第一卷

出曜经 序言

  出曜经者。婆须密舅法救菩萨之所撰也。集比一千章。立为三十三品。名曰法句录。其本起系而为释名曰出曜。出曜之言旧名譬喻。即十二部经第六部也。有罽宾沙门僧伽跋澄。以前秦建元十九年。陟葱岭涉流沙。不远万里来至长安。其所暗识富博绝伦。先师器之既重其人。吐诚亦深。数四年中。上闻异要奇杂盈耳。俄而三秦覆坠避地东周。后秦皇初四年还辕伊洛。将返旧乡伫驾京师。望路致慨恨。法句之不全。出曜之未具。缅邈长怀。蕴情盈抱。太尉姚旻笃诚深乐闻不俟驾。五年秋请令出之。六年春讫。澄执梵本佛念宣译。道嶷笔受。和碧二师。师法括而正之。时不有怙从本而已。旧有四卷所益已多。得此具解览之画然矣。予自武当轩衿华领咨询观化。预参检校聊复序之。弘始元年八月十二日僧叡造首。

出曜经 第一卷

  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

  无常品第一之一

  昔佛在波罗奈国。佛告诸比丘。当来之世众生之类。寿八万四千岁。尔时寿八万四千岁众生辈。于此阎浮利内。众生共居一处。谷米丰熟人民炽盛。鸡狗鸣唤共相闻声。佛告比丘。汝等当知尔时人民女年五百岁。便外适娶。尔时有王名曰蠰佉七宝导从以法治化无有阿曲。有自然羽宝之车。高千肘广十六肘。竖立修治众宝璎珞。在大众中。分檀布施无吝悔心。造立功德为众导首。与诸沙门婆罗门诸得道者。远行住止经过居宿皆悉给施。有所求索无所吝惜。尔时众生寿八万四千岁。有如来出世。名曰弥勒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世尊。如我今日。成无上正真等正觉十号具足。常当将护无数百千诸比丘僧。如我今日。将护无数百千诸比丘僧与诸大众。广说深法上中下善。义味微妙具足清净修于梵行。如我今日。与诸大众广说深法上中下善。义味微妙具足清净修于梵行。广说如弥勒下生。如佛所说。有经名曰六更乐道。若有众生生其中者。若眼见色尽见善色。不见恶色。见爱不见非爱。见可敬不见非可敬。见可念不见非可念。见美色。不见非美色。诸有众生耳闻声者。鼻嗅香舌知味身知细滑意知法。乃至天帝亦复如是。尔时世尊游毗舍离猕猴池水大讲堂上。尔时众多毗舍离诸童子等。各生此念。我等宜可共相率合至世尊所问讯礼觐。其中童子或有乘载青马青盖被服皆青。或有乘载青黄赤白。被服皆白。捶钟鸣鼓作倡伎乐。前后导从至世尊所。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当知。若有不见诸天游观至后园浴池者。今当观此诸童子等。所着法服乘载舆辇。与彼诸天亦无差别。所以然者。诸天被服与此无异。尔时座上数百千众生之类。各作是念。我等宜可发真诚誓。使我等后生生天上人中。恒着此法服永已不离。使当来世有佛兴出闻甚深法。永离苦恼入泥洹界。如来以知众生心念求生三有不离苦恼。便与大众而说此偈

  所行非常  为磨灭法  不可恃怙  变易不住

  尔时众生闻此一句偈。不可称计百千众生。于现法中漏尽意解。皆得道果

  昔有婆罗门四人皆得神通。身能飞行神足无碍。此四梵志自相谓言。其有人民以肴馔食。施瞿昙沙门者。便得生天不离福堂。有闻法者入解脱门。我等今日意贪天福。不愿解脱不须闻法。是时四人各执四枚甘美石蜜。一人先至如来所。奉上世尊。如来受已。告彼梵志而说此偈。所行非常。梵志闻已以手掩耳。次第二人至如来所。贡上石蜜。如来复说此偈谓兴衰法。梵志闻已以手掩耳。次第三人至如来所。贡上石蜜。如来受已复说此偈夫生辄死。梵志闻已以手掩耳。次第四人至如来所。贡上石蜜。如来受已复说此偈此灭为乐。梵志闻已以手掩耳。各舍之去。如来观彼心意念知应得度。便以权便隐形不现四人各聚一处自相谓言。我等虽施瞿昙沙门。意不决了。瞿昙沙门有何言教。先问前者奉上石蜜得何言教。亦不闻法乎。对曰。我从如来闻一句义所行非常。闻此义已即以手掩耳亦不承受。次问第二人至如来所得何言教。其人复自陈说。吾至如来所贡上石蜜。如来与我而说此偈谓兴衰法。吾闻此已以手掩耳亦不承受。次问第三人汝至如来所得何言教。其人复自陈说。至如来所贡上石蜜。如来与我而说此偈夫生辄死。吾闻此已以手掩耳亦不承受。次问第四人汝至如来所得何言教。其人对曰。至如来所贡上石蜜。如来与我而说此偈此灭为乐。四人说此偈已心开意解。得诃那含道。尔时四人自知各得道证。还自恳责至如来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须臾退坐白世尊曰。唯愿如来听在道次得为沙门。世尊告曰。善来比丘。快修梵行。尔时四人头发自堕身所衣服变为袈裟。寻于佛前得罗汉道。佛临欲般泥洹时。告大迦叶及阿那律。汝等比丘当承受我教敬事佛语。汝等二人莫取灭度。先集契经戒律阿毗昙及宝杂藏。然后当取灭度。广说乃至供养舍利尽耶旬竟。便共普会集此诸经。五百罗汉皆得此解脱。捷疾利根众德备具普集一处。便与阿难敷师子高座。劝请阿难使升高座。已升高座便问阿难。如来最初何处说法。时阿难便说闻如是一时。说此语已。时五百罗汉皆从绳床上起在地长跪。我等躬自见如来说法今日乃称闻如是一时。普皆举声相对悲泣。时大迦叶即告阿难曰。从今日始出法深藏。皆称闻如是勿言见也。佛在波罗奈仙人鹿野苑中。尔时世尊告五比丘。此苦原本。本所未闻本所未见广说如经本。是时众人已集契经。是时尊者迦叶复问阿难。如来最初何处说戒律。时阿难报大迦叶。吾从佛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城伽兰陀竹园。时迦兰陀子名曰须陈那。出家学道在比丘境。最初犯律至不度法。广说如戒律。是时迦叶复问阿难。如来最初何处说阿毗昙。

  阿难曰。吾从佛闻如是。一时佛在毗舍离猕猴池侧普集讲堂所。尔时世尊见拔耆子因缘本末。告诸比丘。诸无五畏恚恨之心者便不堕恶趣。亦复不生入地狱中。广说如阿毗昙。初夜集阿毗昙竟后夜便说出曜。而说此偈。睡眠觉寤。何以故说睡眠觉寤。如世尊等正觉所说。夫睡眠者损命。愚惑有所伤坏不成果证。没命无救不至明处。所以然者。如人觉寤。便能修德造立善本。躭着睡眠便失此法故谓愚惑。时座中复有说者。如佛所言。若有众生。觉寤之中所念众事。于睡眠中淡然无想。世尊告诸比丘。宁睡不觉此云何通。是故佛说除去睡眠常念觉寤。如佛说偈睡眠觉寤。宜欢喜思言。欢者内心踊跃。喜怡欢乐善心生焉。是故称说宜欢喜思听。我所说者专意一心无有乱想。意定无误堪任承受。是以故说听我所说撰记出曜。言出曜者。过去恒沙诸佛世尊。皆共赞叹出曜法义。如来世尊亦名最胜。云何为最胜。胜诸结使不善之法。胜淫怒痴。胜一切生死结缚。胜外道异学尼干子等九十六种术。于中特出故曰最胜。演说畅达无有留滞。布现演吐为诸天人义味成就。是故说撰记出曜。如世尊所说。演说畅达无有留滞。如世尊说一切通达仙人慈哀一身无余。如世尊所说者。畅达演说言无留滞。故曰世尊说也。一切通达者。一切智达一切示现一切通了分别一切义。游六神通成无上道。如来六通亦非罗汉所能及逮。佛为诸度最胜最上。于诸法相悉能分别故。曰一切通达也。仙人慈哀者。一切充满生死悕望如父母之想。拥护心慈哀之意。诸佛世尊亦言仙人。修神足道亦名仙人。众德具足亦名仙人。长夜修善亦名仙人。是以故说仙人慈哀也。一身无余者。所谓身者。依四大根本更无复有。亦无边际。亦无出生。如佛存在躬自演说。阿难。当知末后境界末后无胎末后所受形分如我。阿难。更不复见天地方域。更受此身此是苦边。故曰一身无余也。

  所行非常  谓兴衰法  夫生辄死  此灭为乐

  昔诸梵志各诵师法。分为二部。所见万物皆有。一部自称万物皆无。诸言有者。如来分别除去犹豫断其悕望。便与演说所行非常。诸言有者自有赞诵

  以利轮剑  杀害众生  恒知惠施

  无有善恶  亡形不变  身体中间

  利剑来往  不伤其命  地大恒在

  风界无着  火受苦乐  命根亦尔

  正使利剑  通达来往  亦不见有

  善恶之报  设害父母  无善恶报

  况当余者  而有其果

  犹如以瓶盛雀。有人打瓶。雀便飞逝。伤害众生命自远逝无所伤损。如来世尊。欲去彼邪见众生故。曰所行非常不可恃怙。迁转不住为磨灭法。命如朝露暂有便灭。故曰所行非常。一部自称万物无者。共相庆贺成我等义。如来观彼心中所念而告之曰。谓兴衰法。夫兴衰者。夫盛有衰合会有离。无身则已。受身有何可避。梵志复作是念。设衰耗法更不生者则成我义。是故世尊重与说义。夫生辄死轮转不住。诸受阴持共相受入。慧眼观察乃能分别。犹如日光尘数流驰难可称计。此五盛阴身众行所逼流转生死。无有懈息故。曰夫生辄死。此灭为乐者。所谓永尽无余无欲着意。常息安宁最第一乐。无生灭想成第一义。无欲乐无为乐无漏乐。尽乐灭乐故曰此灭为乐

  何喜何笑  念常炽然  深蔽幽冥  而不求锭

  昔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食后日晡。有众比丘及天帝臣民四辈弟子。欲听如来说甘露法。有异方道士异学婆罗门七人。头须晧白拄杖呻吟来至佛所。稽首作礼叉手白佛言。吾等远人伏承圣化。久应归命道术有简。今乃得来觐睹圣颜。愿为弟子得灭众苦。佛即听受悉为沙门。敕七比丘共止一房。然此七人睹见世尊。寻得为道。不计无常变易之法。共坐房中思惟世事。小语大笑不念成败。命日促尽不与人期。但共戏笑恣意放逸不念无常。尔时世尊起至房中。而告之曰。卿等为道当求度世无为之道。何为大笑。一切众生自凭五事。何谓为五。一者恃怙年少。二者恃怙端正。三者恃怙力势。四者恃怙才器。五者恃怙贵族卿等。七人小语大笑恃怙何等。于是世尊即说颂曰

  何喜何笑  念常炽然  深蔽幽冥  而不求锭

  何喜何笑者。尔时世尊告七人曰。汝等七人来在道境。亦复不在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复告比丘我先有教。未能尽漏不可有所恃怙。汝等受形未脱结缚。蛇蚖共居成五盛阴。云何于中小语大笑。当念此苦永劫不除。方兴戏笑以成尘垢。苦哉难悟卿等是也。故曰何喜何笑。是世尊教敕之言。念常炽然者。云何为炽然。以无常火而为炽然。亦以苦火而为炽然。愁忧苦恼而为炽然。又以何等而见炽然。爱欲瞋恚愚痴憍慢。嫉妒恚疑所见炽然故。曰念常炽然。深蔽幽冥者。犹人夜行不睹颜色。生盲无目不见玄黄。如此幽冥盖不足言。所谓大幽冥者。无明缠络遍人形体无空缺处。是谓大冥覆蔽众生。不别善恶趣要之本。不别白黑缚解之要道俗之法。亦复不知善趣恶趣出要灭尽故曰深蔽幽冥。而不求锭者云何为锭。所谓智能之锭以智能锭为照何等。答曰。知结所兴以道灭之。分别善趣恶趣出要之本。能别白黑缚解之要道俗之法。善能分别善趣恶趣出要灭尽。普曜诸法无不明照。而更舍之乃趣冥道故。曰而不求锭

  诸有形器  散在诸方  骨色如鸽  斯有何乐

  昔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有异比丘。日至城外旷野塜间路。由他田乃得达过。其主见已便兴瞋恚。此何道士日此往来不修道德。即问道人。汝何乞士在吾田中纵横往来。乃成人踪。道人对曰。吾有斗讼来求证人。时彼田主宿缘钩连应蒙得度。便逐道人私匿从行。见旷塜间尸骸狼籍膖胀臭烂鸟狩食啖散落异处。或有食啖尽不尽者。有似炙鸽蛆虫【口*(一/巾)】【口*束】臭秽难近。乌鹊狐狗老鹫鸱鸺啖死人尸。比丘举手语彼人曰。此诸鸟兽是我证人。其人问曰。此诸鸟兽可为证人。汝今比丘与谁共诤。比丘报曰。心之为病多诸漏患。我观此骸分别恶露。便还房室还自观身。从头至足与彼无异。然此心意流驰万端追逐幻伪色声香味细滑之法。我今欲诫心之原本。汝心当知。兴起是念。无令将吾入地狱饿鬼之中。我今凡夫未脱诸缚。然此心贼不见从命。以是之故日住旷野。为说恶露不净之想。复与心说心。为卒暴乱错不定心。今当改无造恶缘。时彼田主闻道人教。以手挥泪哽咽叹言。然彼田主于迦叶佛十千岁中。修不净想。寻时分别三十六物恶露不净。尔时比丘及彼田主。即往旷野大畏塜间。得须陀洹道。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