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缘部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杂宝藏经 第二卷

  杂宝藏经 第二卷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六牙白象缘

  兔自烧身供养大仙缘

  善恶猕猴缘

  佛以智水灭四火缘

  波罗奈国有一长者子共天神感王行孝缘

  迦尸国王白香象养盲父母并和二国缘

  波罗奈国弟微谏兄遂彻承相劝王孝化天下缘

  梵摩达夫人妒忌伤子法护缘

  驼骠比丘被谤缘

  离越被谤缘

  波斯匿王丑女赖提缘

  波斯匿王女善光缘

  昔王子兄弟二人被驱出国缘

  须达长者妇供养佛获报缘

  娑罗那比丘为恶生王所苦恼缘

  内官赎所犍牛得男根缘

  两内官共诤道理缘

  (一○)六牙白象缘

  昔舍卫国。有一大长者。生一女子。自识宿命。初生能语。而作是言。不善所作。不孝所作。无惭所作。恶害所作。背恩所作。作此语已。默然而止。此女生时。有大福德。即为立字。名之为贤。渐渐长大。极敬袈裟。以恭敬袈裟因缘。出家比丘尼。不到佛边。精勤修习。即得罗汉。悔不至佛边。便往佛所。向佛忏悔。佛言。我于彼时。已受忏悔。诸比丘。疑怪问佛。此贤比丘尼。何以故从出家以来不见佛。今日得见佛忏悔。有何因缘。佛即为说因缘。昔日有六牙白象。多诸群众。此白象有二妇。一名贤。二名善贤。林中游行。偶值莲花。意欲与贤。善贤夺去。贤见夺华。生嫉妒心。彼象爱于善贤。而不爱我。时彼山中有佛塔。贤常采花供养。即发愿言。我生人中。自识宿命。并拔此白象牙取。即上山头。自扑而死。寻生毗提醯王家作女。自知宿命。年既长大。与梵摩达王为妇。念其宿怨。语梵摩达言。与我象牙作床者我能活耳。若不尔者。我不能活。梵摩达王。即募猎者。若有能得象牙来者。当与百两金。实时猎师。诈被袈袈。挟弓毒箭。往至象所。时象妇善贤。见猎师已。即语象王。彼有人来。象王问言。着何衣服。答言。身着袈裟。象王言。袈裟中必当有善无有恶也。猎师于是遂便得近。以毒箭射。善贤语其夫。汝言。袈裟中有善无恶。云何如此。答言。非袈裟过。乃是心中烦恼过也。善贤即欲害彼猎师。象王种种慰喻说法。不听令害。又复畏五百群象必杀此猎师。藏着歧间。五百群象。皆遣远去。问猎师言。汝须何物。而射于我。答言。我无所须。梵摩达王。募索汝牙。故来欲取。象言疾取。答言。不敢自取。如是慈悲。覆育于我。我若自手取。手当烂堕。白象实时。向大树所。自拔牙出。以鼻绞捉。发愿而与。以牙布施。愿我将来。拔一切众生三毒之牙。猎师取牙。便与梵摩达王。尔时夫人。得此牙已。便生悔心。而作是言。我今云何取此贤胜净戒之牙。大修功德。而发誓言。愿使彼将来得成佛时。于彼法中。出家学道。得阿罗汉。汝等当知。尔时白象者。我身是也。尔时猎师者。提婆达多是也。尔时贤者。今比丘尼是也。尔时善贤者。耶输陀罗比丘尼是也

  (一一)兔自烧身供养大仙缘

  舍卫国。有一长者子。于佛法中出家。常乐亲里眷属。不乐欲与道人共事。亦不乐于读经行道。佛敕此比丘。使向阿练若处精勤修习得阿罗汉。六通具足。诸比丘疑怪。而白佛言。世尊出世。甚奇甚特。如是长者子。能安立使得阿练若处。得阿罗汉道。具六神通。佛告诸比丘。非但今日能得安立。乃于往昔。已曾安立。诸比丘白佛言。不审世尊。过去安立。其事云何。佛告诸比丘。过去之时。有一仙人。在山林间。时世大旱。山中果蓏根茎枝叶。悉皆枯干。尔时仙人。共兔亲善。而语兔言。我今欲入聚落乞食。兔言莫去。当与汝食。于是兔便自拾薪聚。又语仙人。必受我食。天当降雨。汝三日住。华果还出。便可采食。莫趣人间。作是语已。即大然火。投身着中。仙人见已。作是思惟。此兔慈仁。我之善伴。为我食故。能舍身命。实是难事。时彼仙人。生大苦恼。即取食之。菩萨为此难行苦行。释提桓因。宫殿震动。而自念言。今以何因缘。宫殿震动。观察知是兔能为难事。感其所为。即便降雨。仙人遂住。还食果蓏。尔时修习。得五神通。欲知尔时五通仙者。今比丘是。尔时兔者今我身是也。我舍身故。使彼仙人。住阿练若处获五神通。况我今日。不能令此比丘远离眷属。住阿练若处。得阿罗汉。获六神通

  (一二)善恶猕猴缘

  佛在王舍城。诸比丘白佛言。世尊。依止提婆达多。常得苦恼。依止如来世尊者。现得安乐。后生善处。得解脱道。佛告比丘言。非但今日。乃往过去时。有二猕猴。各有五百眷属。值迦尸王子游猎围将欲至。一善猕猴。语一恶猕猴言。我等今渡此河。可得免难。恶猕猴言。我不能渡。善猕猴语诸猕猴言。毗多罗树枝杆极长。即挽树枝。渡五百眷属。恶猕猴眷属。以不渡故。即为王子之所获得。尔时善猕猴者。我身是也。尔时恶猕猴者。提婆达多是。所将眷属。尔时苦恼。今依止者。亦复如是。尔时依止我者。长夜受乐。现得名称供养。将来得人天解脱。尔时依止提婆达多者。长夜受衰苦。现身得恶名称。人不供养。将来堕三恶道。是故诸比丘。应当远离恶知识。亲近善知识。善知识者。长夜与人安隐快乐。以是之故。应当亲近善知识。恶知识应当远离。所以者何。恶知识者。能烧燋然。今世后世。众苦集聚

  (一三)佛以智水灭三火缘

  有国名南方山。佛欲往彼国。于中路至一聚落宿。值彼聚落造作吉会。饮酒醉乱。不觉火起烧此聚落。诸人惊怕靡知所趣。各相谓言。我等唯依凭佛。可免火难。便白佛言。世尊。愿见救济。佛言。一切众生。皆有三火。贪欲瞋怒愚痴之火。我以智水。灭此三火。此言若实。此火当灭。作是语已。火实时灭。诸人欢喜。信重于佛。佛为说法。得须陀洹道。诸比丘疑怪。世尊出世。甚奇甚特。为此村落作大利益。聚落火灭。心垢亦灭。佛言。非但今日为作利益。于过去世。亦曾为彼诸人。作大利益。诸比丘问言。不审世尊。过去利益。其事云何。佛言。过去之世。雪山一面。有大竹林。多诸鸟兽。依彼林住。有一鹦鹉。名欢喜首。彼时林中。风吹两竹。共相揩磨。其间火出。烧彼竹林。鸟兽恐怖。无归依处。尔时鹦鹉。深生悲心。怜彼鸟兽。捉翅到水。以洒火上。悲心精懃故。感帝释宫。令大震动。释提桓因。以天眼观。有何因缘。我宫殿动。乃见世间。有一鹦鹉。心怀大悲。欲救济火。尽其身力。不能灭火。释提桓因。即向鹦鹉所。而语之言。此林广大。数千万里。汝之翅羽。所取之水。不过数滴。何以能灭如此大火。鹦鹉答言。我心弘旷。精懃不懈。必当灭火。若尽此身。不能灭者。更受来身。誓必灭之。释提桓因。感其志意。为降大雨。火即得灭。尔时鹦鹉。今我身是也。尔时林中诸鸟兽者。今大聚落人民是也。我于尔时。为灭彼火。使其得安。今亦灭火。令彼得安。又问复以何缘得见谛道。佛言。此诸人民。迦叶佛时。受持五戒。由是因缘。今得见谛。获须陀洹道

  (一四)波罗奈国有一长者子共天神感王行孝缘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告诸比丘言。若有人欲得梵天王在家中者。能孝养父母。梵天即在家中。欲使帝释在家中者。能孝养父母。即是帝释在家中。欲得一切天神在家中者。但供养父母。当知一切天神已在家中。但能供养父母。便为和上已在家中。欲得阿阇梨在家中者。但供养父母。即是阿阇梨在其家中。若欲供养诸贤圣及佛。若供养父母。诸贤圣及佛即在家中。诸比丘言。如来世尊。极为希有恭敬父母。佛言。非但今日极为希有恭敬父母。于过去世。亦曾希有恭敬父母。比丘问言。过去恭敬。其事云何。佛言。往昔波罗奈国。有一贫人。唯生一子。然此一子。多有儿息。其家贫穷。时世饥俭。以其父母。生埋地中。养活儿子。邻比问言。汝父母为何所在。答言。我父母年老会当至死。我便埋之。以父母食分。欲养儿子。使得长大。第二家闻。谓此是理。如此展转。遍波罗奈国。即以为法。复有一长者。亦生一子。此子闻之。以为非是。即作是念。当作何方便。却此非法。遂白父言。父今可应远行学读。使知经论。其父便去。少得学读。而便还家年转老大。子为掘地。作好屋舍。以父着中。与好饮食。作是思惟。谁当共我。除此非法。天神现身。而语之言。我今与汝。以为伴侣。天神疏纸。问王四事。若能解此疏上事者。为汝拥护。若不解者。却后七日。当破王头令作七分。四种问者。一者何物是第一财。二者何物最为乐。三者何物味中胜。四者何物寿最长。榜着王门上。国王得已。促问国中。谁解此者。若有解者。欲求何事。皆满所愿。长者子取此文书。解其义言。信为第一财。正法最为乐。实语第一味。智能命第一。解此义已。还着王门头。天神见已。心大欢喜。王亦大欢喜。王问长者子言。谁教汝此语。答言。我父教我。王言。汝父安在。长者子言。愿王施无畏。我父实老。违国法故。藏着地中。愿听臣所说。大王。父母恩重。犹如天地。怀抱十月。推干去湿。乳哺养大。教授人事。此身成立。皆由父母。得见日月。生活所作。父母之力。假使左肩担父。右肩担母。行至百年复种种供养。犹不能报父母之恩。时王问言。汝欲求何等。答言。更无所求。唯愿大王去此恶法。王可其言。宣下国内。若有不孝于父母者。当重治其罪。欲知尔时长者子。今我身是也。我于尔时。为彼一国。除去恶法。成就孝顺之法。以此因缘自致成佛。是以今日。亦复赞叹孝顺之法也

  (一五)迦尸国王白香象养盲父母并和二国缘

  昔佛在舍卫国。告诸比丘言。有八种人。应决定施不复生疑。父母以佛及弟子。远来之人。远去之人。病人。看病者。诸比丘白佛言。如来世尊。甚奇甚特。于父母所。常赞叹恭敬。佛言。我非但今日。过去已来。恒尊重恭敬。诸比丘问言。尊重赞叹。其事云何。佛言。过去久远。有二国王。一是迦尸国王。二是比提醯国王。比提醯王。有大香象。以香象力。摧伏迦尸王军。迦尸王作是念言。我今云何当得香象。摧伏比提醯王军。时有人言。我见山中有一白香象。王闻此已。即便募言。谁能得彼香象者。我当重赏。有人应募。多集军众。往取彼象。象思惟言。若我远去。父母盲老。不如调顺往至王所。尔时众人。便将香象。向于王边。王大欢喜。为作好屋。氍氀毾[登*毛]。敷着其下。与诸伎女。弹琴鼓瑟。以娱乐之。与象饮食。不肯食之。时守象人来白王言。象不肯食。王自向象所。上古畜生。皆能人语。王问象言。汝何故不食。象答言。我有父母。年老眼盲。无与水草者。父母不食。我云何食。象白王言。我欲去者。王诸军众。无能遮我。但以父母盲老。顺王来耳。王今见听还去。供养终其年寿。自当还来。王闻此语。极大欢喜。我等便是人头之象。此象乃是象头之人。先迦尸国人。恶贱父母。无恭敬心。因此象故。王即宣令一切国内。若不孝养恭敬父母者。当与大罪。寻即放象还父母所。供养父母。随寿长短。父母丧亡。还来王所。王得白象。甚大欢喜。实时庄严。欲伐彼国。象语王言。莫与斗诤。凡斗诤法。多所伤害。王言。彼欺凌我。象言。听我使往。令彼怨敌不敢欺侮。王言。汝若去者。或能不还。答言。无能遮我使不还者。象即于是往彼国中。比提醯王闻象来至。极大欢喜。自出往迎。既见象已。而语之言。即住我国。象白王言。不得即住。我立身以来。不违言誓。先许彼王。当还其国。汝二国王。应除怨恶自安其国。岂不快乎。即说偈言

  得胜增长怨  负则益忧苦

  不诤胜负者  其乐最第一

  尔时此象。说此偈已。即还迦尸国。从是以后。二国和好。尔时迦尸国王。今波斯匿王是。比提醯王。阿阇世王是。尔时白象。今我身是也。由我尔时孝养父母故。令多众生亦孝养父母。尔时能使二国和好。今日亦尔

  (一六)波罗奈国弟微谏兄遂彻承相劝王教化天下缘

  昔者世尊。语诸比丘。当知往昔波罗奈国。有不善法。流行于世。父年六十。与着敷屡。使守门户。尔时有兄弟二人。兄语弟言。汝与父敷屡。使令守门。屋中唯一敷屡。小弟便截半与父。而白父言。大兄与父。非我所与。大兄教父使守门。兄语弟言。何不尽与敷屡。截半与之。弟答言。适有一敷屡。不截半与。后更何处得。兄问言。更欲与谁。弟言。岂可得不留与兄耶。兄言。何以与我。弟言。汝当年老。汝子亦当安汝置于门中。兄闻此语惊愕曰。我亦当如是耶。弟言。谁当代兄。便语兄言。如此恶法。宜共除舍。兄弟相将。共至辅相所。以此言论。向辅相说。辅相答言实尔。我等亦共有老。辅相启王。王可此语。宣令国界。孝养父母。断先非法。不听更尔

  (一七)梵摩达夫人妒忌伤子法护缘

  佛在王舍城。语提婆达多言。我恒深心慈念于汝。及身口意。于汝无恶。今可共忏。提婆达多。骂詈而去。诸比丘言。云何如来。慈心若此。提婆达多。反更恶骂。佛言。非但今日。于过去时。波罗奈国。有王名梵摩达。夫人名不善意。有子法护。聪明慈仁。就师教学。时梵摩王。将诸婇女。于园苑中而行。游戏安乐。以饮残酒。送与夫人。夫人瞋恚。而作是言。我宁刺法护咽中。取血而饮。不饮此酒。王闻是语。瞋恚而言。学中唤法护来。法护来。已欲割其咽。子白父言。我无过罪。王唯有一子。何为杀我。王言。我不杀汝。汝母意耳。能白汝母。忏悔令彼欢喜。终不杀汝。儿即向母。忏悔而作是言。唯有我一子。亦无过罪。何为杀我。母不受悔。便刺儿咽。与血使饮。佛言。尔时父王。拘迦离是也。彼时母者。提婆达多是。彼时子者。我身是也。我于尔时。都无恶心。不受我悔。今日亦尔。不受我悔。我于尔时。虽为所杀。都无一念瞋恨之心。况于今日。而当忿恚有恶心也

  (一八)驼骠比丘被谤缘

  昔有比丘。名曰驼骠。有大力士力。出家精勤。得阿罗汉。威德具足。恒营僧事。五指出光。而赋众僧种种敷具。由是佛说营事第一弥多比丘。自薄福德。当次会处。饮食粗恶。乃反恚言。若此驼骠。料理僧事。我终不得好食自活。当设方便。弥多有姊。作比丘尼。往共相教谤于驼骠。乃至满三。驼骠厌恶。即升虚空。作十八变。入火光三昧。于虚空中。如火焰灭。无有尸骸。诽谤贪嫉。能使贤圣犹尚灭身。况复凡夫。是以智者。当慎诽谤莫轻言说。时诸比丘即便问佛。驼骠比丘有何因缘。而被诽谤。复以何因缘。得是大力。复以何因缘。逮得罗汉。佛言。过去世时。人寿二万岁时。有佛名曰迦叶。尔时迦叶佛法中。有年少比丘。面目端正。颜色美妙。彼年少比丘。乞食未还。有一少妇。惑着是色。看此比丘。眼不舍离。驼骠比丘时为食监。会见此妇随逐比丘。目不暂舍。即便谤言。此女必与彼比丘通。由是因缘。堕三恶道。受苦无量。乃至今日。余殃不尽。犹被诽谤。又以过去迦叶佛时出家学道。今得罗汉。以其过去经营僧事。驴驮米面。溺于深泥。即能挽出。缘是之故。得力士力

  (一九)离越被谤缘

  昔罽宾国。有离越阿罗汉。山中坐禅。有一人失牛。追逐踪迹。径至其所。尔时离越煮草染衣。衣自然变作牛皮。染汁变成为血。所煮染草变成牛肉。所持钵盂变成牛头。牛主见已。即捉收缚。将诣于王。王即付狱中。经十二年。恒为狱监。饲马除粪。离越弟子。得罗汉者。有五百人。观觅其师。不知所在。业缘欲尽。有一弟子。见师乃在罽宾狱中。即来告王。我师离越。在王狱中。愿为断理。王即遣人。就狱检校。王人至狱。唯见有人。威色憔悴。须发极长。而为狱监。饲马除粪。还白王言。狱中都无沙门道士。唯有狱卒比丘。弟子。复白王言。愿但设教。诸有比丘。悉听出狱。王即宣令诸有道人。悉皆出狱。尊者离越。于其狱中。须发自落。袈裟着身。踊在虚空。作十八变。王见是事。叹未曾有。五体投地。白尊者言。愿受我忏悔实时来下。受王忏悔。王即问言。以何业缘。在于狱中。受苦经年。尊者答言。我于往昔。亦曾失牛。随逐踪迹。经一山中。见辟支佛独处坐禅。即便诬谤。至一日一夜。以是因缘。堕落三涂。苦毒无量。余殃不尽。至得罗汉。犹被诽谤

  (二○)波斯匿王丑女赖提缘

  昔波斯匿王有女。名曰赖提。有十八丑。都不似人。见皆恐怕。时波斯匿王募于国中。其有族姓长者之子穷寒孤独者。仰使将来。尔时市边。有长者子。孤独单己。乞索自活。募人见之。将来诣王。王将此人。入于后园。而约敕言。吾生一女。形貌丑恶。不中示人。今欲妻卿。可得尔不。时长者子白王言。王所约敕。假使是狗。犹尚不辞。何况王女。而不可也。王寻妻之。为立宫室。约敕长者子言。此女形丑。慎莫示人。出则锁门。入则闭户。以为常则。有诸长者子。共为亲友。饮燕游戏。每于会日。诸长者子妇皆来集会。唯此王女。独自不来。于是诸人。共作要言。后日更会。仰将妇来。有不来者。重谪财物。遂复作会。贫长者子。犹故如前。不将妇来。诸人便共重加谪罚。贫长者子。敬受其罚。诸人已复共作要言。明日更会。不将妇来。复当重罚。如是被罚。乃至二三。亦不将来诣于会所。贫长者子。后到家中。语其妇言。我数坐汝为人所罚。妇言何故。夫言。诸人有要。饮会之日。尽仰将妇诣于会所。我被王敕。不听将汝以示外人。故数被罚。妇闻此语。甚大惭愧。深自悼慨。昼夜念佛。于是后日。更设燕会。夫复独去。妇于室内。倍加恳恻。而发愿言。如来出世。多所利益。我今罪恶。独不蒙润。佛感其心至。从地踊出。始见佛发。敬重欢喜。已发即异变成好发。次见佛额。渐睹眉目耳鼻身口。随所见已。欢喜转深。其身即变。丑恶都尽。貌同诸天。诸长者子。密共议言。王女所以不来会者。必当端正异于常人。或当绝丑。是故不来。我等今当劝其夫酒令无觉知。解取钥匙。开门往看。即饮使醉。解取钥匙。相将共往。开门看之。见此王女端正无双。便还闭门。诣于本处。尔时其夫。犹故未寤。还以钥匙。系着腰下。其夫觉已。寻还向家。开门见妇端正殊异。怪而问之。汝何天神女处我屋宅。妇言。我是君妇赖提。夫怪而问之所以卒尔。妇时答言。我闻君数坐我被罚。心生惭愧。恳恻念佛。寻见如来从地踊出。见已欢喜。身体变好。贫长者子。极大欢喜。寻入白王。王女身体。自然变好。今求见王。王闻欢喜。寻即唤看。见已欢喜。情甚疑怪。将诣佛所。而白佛言。世尊。此女何缘。生于深宫。身体丑恶。人见惊怪。复以何因。今卒变好。佛告王言。乃往过去。有辟支佛。日日乞食。到一长者门前。时长者女。持食施辟支佛。见辟支佛身体粗恶。而作是言。此人丑恶。形如鱼皮。发如马尾。尔时长者女者。今王女是。施食因缘。生于深宫。毁呰辟支佛故。身体丑恶。生惭愧恳恻心故。而得见我。欢喜心故。身体变好。尔时众会闻佛所说。恭敬作礼欢喜奉行

  (二一)波斯匿王女善光缘

  昔波斯匿王有一女。名曰善光。聪明端正。父母怜愍。举宫爱敬。父语女言。汝因我力。举宫爱敬。女答父言。我有业力。不因父王。如是三问。答亦如前。王时瞋忿。今当试汝有自业力。无自业力。约敕左右。于此城中。觅一最下贫穷乞人。时奉王教。寻便推觅。得一穷下。将来诣王。王即以女善光付与穷人。王语女言。若汝自有业力不假我者。从今以往。事验可知。女犹答言。我有业力。即共穷人。相将出去。问其夫言。汝先有父母不。穷人答言。我父先舍卫城中。第一长者。父母居家。都以死尽。无所依怙。是以穷乏。善光问言。汝今颇知故宅处不。答言知处。垣室毁坏。遂有空地。善光便即与夫相将。往故舍所。周历按行。随其行处。其地自陷。地中伏藏。自然发出。即以珍宝。雇人作舍。未盈一月。宫室屋宅。都悉成就。宫人妓女。充满其中。奴婢仆使。不可称计。王卒忆念我女善光。云何生活。有人答言。宫室钱财。不减于王。王言。佛语真实。自作善恶。自受其报。王女即日。遣其夫主。往请于王。王即受请。见其家内。氍毹毾[毯-炎+登]。庄严舍宅。逾于王宫。王见此已。叹未曾有。此女自知语皆真实。而作是言。我自作此业。自受其报。王往问佛。此女先世。作何福业。得生王家。身有光明。佛答王言。过去九十一劫。有佛名毘婆尸。彼时有王名曰盘头。王有第一夫人。毘婆尸佛。入涅盘后。盘头王。以佛舍利。起七宝塔。王第一夫人。以天冠拂饰。着毗婆尸佛像顶上。以天冠中如意珠。着于枨头。光明照世。因发愿言。使我将来身有光明。紫磨金色。尊荣豪贵。莫堕三恶八难之处

  尔时王第一夫人者。今善光是。迦叶佛时。复以肴膳。供养迦叶如来及四大声闻。夫主遮断。妇劝请言。莫断绝我。我今以请。使得充足。夫还听妇。供养得讫。尔时夫者。今日夫是。尔时妇者。今日妇是。夫以尔时遮妇之故恒常贫穷。以还听故。要因其妇。得大富贵。无其妇时。后还贫贱。善恶业追未曾违错。王闻佛所说。深达行业。不自矜大。深生信悟。欢喜而去

  (二二)昔王子兄弟二人被驱出国缘

  昔有王子兄弟二人。被驱出国到旷路中。粮食都尽。弟即杀妇。分肉与其兄嫂使食。兄得此肉。藏弃不啖。自割脚肉。夫妇共食。弟妇肉尽。欲得杀嫂。兄言莫杀。以先藏肉。还与弟食。既过旷野。到神仙住处。采取华果。以自供食。弟后病亡。唯兄独在。是时王子。见一被刖无手足人。生慈悲心。采取果实。活彼刖人。王子为人。少于欲事。采华果去。其妇在后。与刖人通。已有私情。深嫉其夫。于一日中。逐夫采华。至河岸边。而语夫言。取树头华果夫语妇言。下有深河。或当堕落。妇言。以索系腰。我当挽索小近岸边。妇排其夫。堕着河中。以慈善力。堕水漂去而不没死。于河下流。有国王崩。彼国相师。推求国中。谁应为王。遥见水上有黄云盖。相师占已。黄云盖下。必有神人。遣人水中而往迎接。立以为王。王之旧妇。担彼刖人。展转乞索。到王子国。国人皆称。有一好妇。担一刖婿。恭承孝顺。乃闻于王。王闻是已。即遣人唤。来到殿前。王问妇言。此刖人者。实是尔夫不。答言。实是。王时语言。识我不也。答言。不识。王言。汝识某甲不识向王看。然后惭愧。王故慈心。遣人养活。佛言。欲知王者。即我身是。尔时妇者。旃遮婆罗门女带木杆谤我者是也。尔时刖手足者。提婆达多是

  (二三)须达长者妇供养佛获报缘

  昔佛在世。须达长者。最后贫苦。财物都尽。客作佣力。得三斗米。炊作饮食。时炊已讫值阿那律来从乞食。须达之妇。即取其钵。盛满饭与。后须菩提。摩诃迦叶。大目揵连。舍利弗等次第来乞。其妇悉亦各取其钵。盛饭施与。末后世尊。自来乞食。亦与满钵。于是须达。在外行还。从妇索食。妇答夫言。其若尊者阿那律来。汝当自食施于尊者。答言。宁自不食。当施尊者。若复迦叶大目揵连须菩提舍利弗等乃至佛来。汝当云何。答言。宁自不食尽以施与。妇语夫言。朝来诸圣。尽来索食。所有之食。尽用施之。夫语妇言。我等罪尽。福德应生。即发库中。谷帛饮食。悉皆充满。用尽复生

  (二四)娑罗那比丘为恶生王所苦恼缘

  昔优填王子。名曰娑罗那。心乐佛法。出家学道。头陀苦行。山林树下。坐禅系念。时恶生王。将诸婇女。巡行游观。至于此林。顿驾憩息。即便睡眠。诸婇女等。以王眠故。即共游戏。于一树下。见有比丘坐禅念定。往至其所。礼敬问讯。尔时比丘为其说法。王后寻觉。求觅婇女。遥见树下。有一比丘。颜貌端正。其年壮美。诸婇女等。在前听法。即往问言。汝得阿罗汉不。答言。不得。得阿那含不。答言。不得。得斯陀含不。答言。不得。得须陀洹不。答言。不得。得不净观不。答言。不得。王便大瞋。作是言曰。汝都无所得。云何以此生死凡夫。与诸婇女。共一处坐。即捉挝打。遍身伤坏。诸婇女言。此比丘无过。王转增瞋恚。又见被打。皆啼哭懊恼。王倍瞋剧。是时比丘。心自念言。过去诸佛。能忍辱故。获无上道。又复过去忍辱仙人。被他刖耳鼻手足。犹尚能忍。况我今日。身形固完而当不忍。如此思惟。默然忍受。受打已竟。举体疼痛。转转增剧。不堪其苦。复作是念。我若在俗。是国王子。当绍王位。兵众势力。不减彼王。今日以我出家单独。便见欺打。深生懊恼。即欲罢道还归于家。即向和上迦旃延所。辞欲还俗。和上答言。汝今身体新打疼痛。且待明日。小住止息。然后乃去。时娑罗那。受教即宿。于其夜半。尊者迦旃延。便为现梦。使娑罗那自见己身。罢道归家。父王已崩。即绍王位。大集四兵。伐恶生王。既至彼国。列阵共战。为彼所败。兵众破丧。身被囚执。时恶生王得娑罗那已。遣人持刀。将欲杀去。时娑罗那极大怖畏。即生心念。愿见和上。虽为他杀。不以为恨。其时和上。应念知心。执锡持钵。欲行乞食。于其前现。而语之言。子我常种种为汝说法。斗诤求胜。终不可得。不用我教。知可如何。答和上言。今若救济弟子之命更不敢。尔时迦旃延。为娑罗那语王人言。愿小停住。听我启王救其生命。作是语已。便向王所。其后王人。不肯待住。遂将杀去。临欲下刀。心中惊怖。失声而觉。觉即具以所梦见事。往白和上。和上答言。生死斗战。都无有胜。所以者何。夫斗战法。以残他为胜。残害之道。现在愚情。用快其意。将来之世。堕于三涂。受苦无量。若其不如为他所害。丧失己身。殃延众庶。增他重罪。令陷地狱。更相残杀。冤家不息。轮转五道。无有终竟。反复寻之。何补身疮拷楚之痛。汝今欲离生死怖惧鞭打痛者。当自观身以息怨谤。所以者何。是身者众苦之本。饥渴寒热。生老病死。蚊虻毒兽之所侵害。如是诸怨。众多无量。汝不能报。何独欲报恶生王也。欲灭怨者。当灭烦恼。烦恼之怨害无量身。世怨虽重。正害一身。烦恼之怨害善法身。世怨虽酷。正害有漏臭秽之身。由是观之。怨害之起烦恼为根。汝今不伐烦恼之贼。云何乃欲伐恶生王也。如是种种为其说法。时娑罗那闻此语已。心开意解。获须陀洹。深乐大法。倍加精进。未久行道。得阿罗汉

  (二五)内官赎所犍牛得男根缘

  昔干陀卫国。有一屠儿。将五百头小牛。尽欲刑犍。时有内官。以金钱赎牛。作群放去。以是因缘。现身即得男根具足。还到王家。遣人通白。某甲在外。王言。是我家人。自恣而行。未曾通白。今何故尔。王时即唤问其所以。答王言曰。向见屠儿。将五百头小牛而欲刑治。臣即赎放。以是因缘。身体得具。故不敢入。王闻喜愕。深于佛法。生信敬心。夫以华报。所感如此。况其果报。岂可量也

  (二六)二内官诤道理缘

  昔波斯匿王。于卧眠中。闻二内官共诤道理。一作是言。我依王活。一人答言。我无所依。自业力活。王闻此已。情可于彼依王活者。而欲赏之。即遣直人。语夫人言。我今当使一人往者重与钱财衣服璎珞。于是寻遣依王活者。持己所饮余残之酒。以与夫人。尔时此人。持酒出户。鼻中血出。不得前进。会复值彼自业活者。即倩持酒。往与夫人。夫人见已。忆王之言。赐其钱财衣服璎珞。还于王前。王见此人。深生怪惑。即便唤彼依王活者。而问之言。我使汝去。云何不去。答言。我出户外。卒得衄鼻。竟不堪任。即便倩彼。持王残酒。以与夫人。王时叹言。我今乃知佛语为实。自作其业。自受其报。不可夺也。由是观之。善恶报应。行业所致。非天非王之所能与。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