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的二十二讲,噩梦与梦魇。有没有人发生过梦魇的经历?灵魂出窍跟梦魇是反的,灵魂出窍是自己睡着,看到人已经走了,梦魇是躺在那里,人想走走不了,不能动,俗称鬼压床。经文当中说,若未来世,有男子女人,久处床枕,求生求死,了不可得。或夜梦恶鬼,乃及家亲、或游险道、或多魇魅、共鬼神游。日月岁深,转复尪瘵,眠中叫苦,惨凄不乐者。此皆是业道论对,未定轻重,或难舍寿,或不得愈,男女俗眼,不辨是事。
生活当中,经常有人来问,他说:“师父啊,我老是身体不舒服,然后检查出来又没病……”然后旁边有大嘴巴,他说:“你这一定是冤亲债主!”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凡事都给人套上个冤亲债主,说有小鬼跟着你。我到东北去,看到出马弟子给人家看病,看到谁都说:“你家里有不干净的东西!”不干净的东西是什么呢?就是有鬼。到泰国更夸张,鬼缠身也不怕,就养个小鬼玩,他们都是带着佛牌。什么是佛牌?其实就是鬼牌,养着个堕胎婴灵、养着小鬼。
这是什么问题?实际上是当我们找不到自己的人生出路时,把自己的问题在传统文化当中找到一个替代因。当身体亚健康状态的时候,检查出来都没病,一定要有病,没病我怎么会不舒服?因为一定要有病,什么病?冤亲债主病,于是得个病。你知道什么病最可怕?就是不知道什么病的病最可怕。所以给不知道什么病的病定个名,让自己心安。
经文说,如果有人有梦魇,有噩梦,是业道论对,有未定轻重的小鬼。你有亚健康状态,检查不出来有病,因为男女俗眼,不辨其事,那你一定是有冤亲债主。这个问题,经文当中给出的方案是要读诵地藏王菩萨。
这样的描述,是有梦魇,然后你就是有这个病,对吧?实际上的顺序是我刚才的归因法。归因法就是找不到别的原因,你认为你有冤亲债主,然后认定自己是这个病的时候,别人能改变你吗?很多人来问师父自己有什么病?师父我极少跟人家说有这个冤亲债主的问题,已经一次次地跟大家解释过了什么叫冤亲债主。冤亲债主是三个人:冤,对你有怨的人;亲,你的亲家,因为你因爱生恨,也变成冤了;还有债,你欠钱的人。是这三个人,三个人变成一个人,不可能,是三个人。那这里的冤亲债主都被叫成什么?叫成小鬼,叫成你不能明确知道它在哪里的一股外在力量。
跟我们上一讲所讲的一样,如果从这个角度去认识问题,即便知道自己有冤亲债主,病也不会好。虽然找到了个心理支点,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多念佛,多拜佛。得了病,如果精力放在吃药上,你病马上就好,这是你对佛菩萨的信心。可是精力常常不放在吃药上,而放在研究这个病上面。人的这个猎奇、好奇的心理,会想知道冤亲债主在哪里呢?那天我在家拜佛的时候听到窗外呜呜,冤亲债主跑掉了。实际上是刮风,对吧?那他为什么这么想呢?他想证明他认为的冤亲债主是存在的,他想认为他看到了鬼,他是在证明自己有病,而不是证明自己怎么样才能好。
在实际的学佛过程当中,很多人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真的有病,用猎奇的心理去研究这冤亲债主了,却不研究自己病怎么才能好,问题在这里。经文当中是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但很多人认为自己有冤亲债主,怎么办?经文当中说,要按时服药。这个药是什么?当对诸佛菩萨像前,高声转读此经一遍。或取病人可爱之物,或衣服、宝贝,庄园、舍宅,对病人前,高声唱言:我是某某人,为是病人对经像前舍诸等物,或供养经像、或造佛菩萨形像、或造塔寺、或燃油灯、或施常住。如是三白病人,遣令闻知。
就是要有供养心,通过供养三宝的力量来消除这个障碍。这里有个转化,经典当中,虽然一开始承认客观存在的事实,也许你是得了冤亲债主的病,但冤亲债主的病经文当中提出来的方案是,不要再去关心冤亲债主,要恭敬三宝,用三宝的加持力来把内心中怕鬼、有鬼的负能量消解掉,这是经文中最核心的内容。
而非说你有冤亲债主,特别是东北的出马,南方的巫婆。觉得有不干净的东西,或是有小鬼,这是民间信仰的部分。那既然已经存在了,如果你没有冤亲债主,不信的话怎么办呢?把自己的精力放置在供养三宝正能量的获得方面,越关注冤亲债主,越是有负能量在不断地延伸。经文当中,供养心是走出这个心理困境最重要的一点。
有没有人看过巫婆?看巫婆的时候,常常说你有冤亲债主。这个冤亲债主被认为是谁?鬼,这个鬼不是别人家的鬼,是你们家的鬼。是你爸爸、妈妈、奶奶,是你八竿子没打着的隔壁家的姥爷。也就是说,鬼对中国人来讲从来不离于家庭,从来不离于血缘关系。
个体在修行过程当中,要掌握一个基本原则,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句话反过来怎么说?一人不得道,家里人都受牵连。因为你是有业障的人,有负能量的人,如果你是个垃圾桶,所有的垃圾都往你里面倒,越是没有正能量的人,内心当中越想自己是不是对得起老祖宗,老祖宗是不是跟着自己,越想问题越大,问题越大越去想,结果自己变成家庭苦难的承担者。
个体怎样才能走出家族当中负能量的困境?就是要修行。当修行得道之后,那我们就能够彻底走出困境。所以经文当中说,若未来世诸众生等,或梦或寐,见诸鬼神乃及诸形,或悲或啼、或愁或叹、或恐或怖。此皆是一生十生百生千生过去父母、男女弟妹、夫妻眷属、在于恶趣,未得出离,无处希望福力救拔,当告宿世骨肉,使作方便,愿离恶道。
以上经文的观念在印度是没有的,印度是个人自由主义,只有自己可以修行,甚至离开家庭去修行,是被别人赞叹的一件事情。而中国是家庭集体主义,你个体肩负着对整体的责任。这个观念导致了当我们某些状况出现的时候,当我们人生遇到困境的时候,当我们内心当中有焦虑负能量的时候,常常会把这个原因归结成自己的家庭没有处理好,自己家庭当中去世的人没有安抚好。于是你去看巫婆的时候,常常说:你们家里爷爷没衣服穿,你们妈妈说没钱用,要烧点衣服,或者说要怎么样……
这是什么意思?这是我们一直以来对个体、对家庭有一个担当在。这个担当是要圆满,是要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你要得道,你要彻底地释放、彻底地解脱,你才能解开所有的解不开的那些小疙瘩的那个解不开的麻。这是个什么观念?这是我们在修行过程当中需要去面对我们内心的这样的一个东西,这个内心是什么?我们对家庭的担当。
我们往往会执著于所谓的冤亲债主,所以经典当中给我们开出了这样的方子,所有的原因可能是在于,看不见摸不着,你不能证明它如何存在,包括你过去轮回中的父母师长,经文中甚至说十生百生千生过去世父母。但是你把原因归置在这,你的出路在哪里?是在于供养三宝,是在于自己的修行念佛。
这两者是不一样的,一者是把所有的问题都要找到它的原因,这样就能心安;一者是找到原因之后,不要把自己的心和注意力都放在这个原因上,否则你会变成一个精神错乱的人,一天到晚疑神疑鬼。而比疑神疑鬼更可怕的是装神弄鬼,一会儿看到菩萨,一会儿看到祖宗,一会儿又看到什么了,要把精力放在修行上,放在供养三宝上,这是核心之核心。因为只有这样,内心当中的负能量才能释放出来,只有在三宝中修行,才不会落入民间信仰的迷信当中。这个是大家要切记切记的。好,这一讲就讲到这里。
忉利天宫神通品 第一卷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各遣侍者,问讯世尊。是时,如来含笑,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所谓大圆满光明云、大慈悲光明云、大智慧光明云、大般若光明云、大三昧光明
地藏经译文 自序 记得还在初中时期,我母亲同我姑妈两人学《地藏经》。她们虽然还没摘掉“文盲”的帽子,但是学《地藏经》还是很用功的。遇到经文里边不认识的字或难懂的句子,便来请教我这个“小先生”。我从小受我父亲薰陶,在初中时期已经似懂非懂地看完了《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吴承恩、罗贯中、施耐庵的中华书局加注的原版,佛经也看
地藏菩萨本愿经 卷上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各遣侍者,问讯世尊。
1 许多人不赞成善男、信女在家里诵《地藏经》的第一个理由(1)误解《地藏经》是「超渡鬼魂」的经典 许多人皆告诫在家居士及一般善男、信女,不能在家里「读诵《地藏经》,原因是一般人误认为《地藏经》是「超渡鬼魂」的经典,《地藏经》中又有「许多鬼神、鬼王……等名词出现」,恐怕在家里读诵《地藏经》时「引鬼入门」,所以多不鼓励「在家人」
地藏经回向文: (合掌)弟子XXX愿以此所诵《地藏经》第(几)部(或念佛菩萨圣号X万声)之功德,回向给弟子(或指定他人)XXX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历代宗亲。祈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做主,超拨他们,令业障消除,离苦得乐,往生净土。弟子XXX真心求忏悔。(念三遍)
什么是地藏经?地藏经属于地藏三经之一,又称《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地藏本誓力经》。凡二卷,收于《大正藏》第十三册,唐代实叉难陀译。本经叙说地藏菩萨之本愿功德,及本生之誓愿,强调地藏菩萨不可思议之大愿力。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腰;第二重就是忉利天,在须弥山的山巅,通俗都叫他做三十三天的。这忉利天的天王,名叫释提桓因,也叫帝释,他从前本是一个平常的女人,这时候有一尊迦叶佛寂灭了,他便发起愿心
如何诵读《地藏经》? 诵经前恭请: 恭请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三遍) 诵经中: 1、从“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遍)开始,到“无上甚深微妙法……进入正文:地藏菩萨本愿经,连诵 13 品到“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三遍),然后补缺真言和补缺圆满真言,再回向,皈依,结束。其他的真言咒语等可以省略。
《地藏经》中没有谈到什么时间段,晚上不能读。大家总认为这个和鬼神去打交道的,晚上不能读,这是邪知邪见。我们为什么说要弘扬《地藏经》,我们读的时候会有一部分众生在听,但是我们用的是真诚的心,用的是正知正见的正能量,那我们是什么?把地藏法门传给一切六道受苦众生,他们听到这部经以后,也能像我们一样,来如教修行,他们就能
《地藏经》读诵仪轨 往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忏悔 (三遍)恭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三遍)香赞: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遍)
第一章 忉利天宫的神通 就象我们所听到的,有一次,佛祖在忉利天宫为他的母亲解说佛法。那时,十方无量世界的、无数亿的佛和大菩萨都来集会,称赞、感叹释迦牟尼佛能在命浊(众生因为烦恼,身心交瘁、寿命短促);众生浊(世界上的人大多数有不好的习惯,身心不净);烦恼浊(世界上的人贪恋爱欲,为一点小事就起争端、产生烦恼);
居士在家诵经时,应根据当前拿到的法本中的仪轨和经文内容,依次读诵。《地藏经》共有三卷,如果分开诵,可按以下两种情况,灵活处理。第一种情况:长时间分开。有的居士一天诵一卷《地藏经》,三天完成一部。这样一来,每一卷《地藏经》便是一次定课,要有完整的仪轨。就当前流通的法本而言,其仪轨的内容依次是:炉
居士问:师父,初学者读《地藏经》读第几品?我心里想读第九品的,读全文上班没时间,可以只读第九品吗?一如法师解答:《地藏经》是我们佛门的大孝之经,大乘的孝经,地藏菩萨是大乘的大孝之王,也是大愿之王,所以《地藏经》我们要多读。
《地藏经》上说:只要在临终时听到佛名,就能得解脱。这句话看似简单,实则义理极其丰富。第一、能在临命终时,听闻到佛菩萨名的,都是福德因缘具足的人。有些老修行,到临命终时,反而业障现前,提不起佛号,甚至无缘听闻佛号,更何况平时不念佛的人,临命终时怎
很多人因为在过去受到一些其它观念的影响——《地藏经》晚上不能念啊,念《地藏经》又出现这个那个、那个这个的现象啊,人很容易被暗示,这样一讲了,他马上就出现这种状态,所以说在念经的过程当中,就很容易出现那些幻觉。如果说有那么严重的问题出现,那佛陀首先在
1、《地藏经》的功能分为二种: 1 1 《地藏经》是一部记载着万物众生其生、老、病、死的过程,及如何让人自己改变命运以起死回生的方法,并能够超拨过去世的冤亲债主,令其究竟解脱的因果经。人的生灭自无始
这句话源自《地藏菩萨本愿经》,当年地藏王菩萨原可以成佛,但他见地狱里有无数受苦的魂灵,不忍离去,于是留在了地府,并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简明地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舍己为人”。它实际表示一种敢为别人牺牲的精神,
诵《地藏经》的出处是哪里呢?给亡者诵《地藏经》可以让他得到利益,出处就是《地藏经》里面说的。《地藏经》里面说一个人临终的时候,给他念一佛名、一菩萨名,或者诵《地藏经》一字一句,都可以让他得到利益。那是可以的,这个没有问题。但是如果在助念的时候,就可以不诵《地藏经》,以念佛为主。如果旁边另外一个房间,有人给他诵《地藏经》
还记得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第一次接触这部经时的情景:我一整夜,就把这部经念了一遍,不仅念了一遍经文,我记得当时有一部《地藏经白话解释》,就是那个范古农校正的一部《地藏经白话解释》。我这个人学佛也有点心急,一黑夜就把《地藏经白话解释》看完了,太令人感动了!就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一样。那一年是1972年,我二十岁。
尊敬的各位学员,时间很仓促,各位呢也很辛苦,应该说,能从世界各地聚集在五台山文殊菩萨的道场,这是缘分。过去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我们这些人都是有缘——大家同聚会,都是有缘人。五台山呢,是千年的道场,拥有千年的古刹,五台山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我们今天来此是来接受菩萨的度化、净化、感化、摄化。
佛经中常讲善男子、善女人,但在诸经中,对善的衡量标准也有所不同。《地藏经》中的善男子、善女人,指对地藏法门有绝对信心的人,这些人不但仰慕地藏菩萨的大愿功德,还对地藏法门无比崇仰奉行,即经中所讲的闻名、赞礼、灭罪、获福。
在《地藏经》上说,至心称念地藏王菩萨,或者诵经、礼拜供养地藏王菩萨,会得二十八种利益。所以虔诚地念地藏王菩萨,恭敬地念地藏王菩萨乃至礼拜地藏王菩萨,和虔诚恭敬地诵《地藏经》,功德当然是一样的。但是假如你念一声地藏王菩萨,和念一部《地藏经》,那从数量上肯定是不一样的。你念一声地藏王菩萨一句,而念一部《地藏经》得多少句?所以
“檀”翻为中文是布施的意思,“六度”首先是布施、“尸罗”是持戒、“羼提”是忍辱、“毗离耶”是精进、禅定,最后第六度是般若。这六度是作为一个菩萨行成就佛果的六大科目,布施度悭贪、持戒度毁犯、精进度放逸、忍辱度嗔恨、禅定度散乱、智慧度愚痴。
为什么读《地藏经》之前,要先读觉林菩萨偈颂?一切境界都是心变现的,无量地狱相是由心变化的。心变化的是没有的,但是一切众生受地狱苦,它又是实在的。那个实在是非有的,是心所变化的。谁心里又变化个地狱啊?那是你的心变化地狱,这种变化可多了。
大家知道我们讲《金刚经》,《金刚经》教我们做什么啊?教我们不要执著。但是我们的心啊,非要执著不可。哎,特别怪!例如说,有几个问题,大家请我解释“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叫你不要生心嘛,叫你不执著,“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你心还能生吗?
《金刚经》其实说得很简单,就是离苦得乐。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得到幸福,但事实上幸福是很困难的,怎么样才能获得幸福,解除我们的麻烦?为什么我们不幸福呢?因为有两样东西妨碍了我们,一是有“我执”,或者对自我认识不清;第二是“要”(want),在英文里面叫des
《金刚经》第一到第十六分,是《金刚经》的第一组成部分,总的是讲破相,破的是什么相?一个是我相,一个是法相,《金刚经》讲的我相就是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我相,以我为实有;人相,以他人为实有;众生相,以众生为实有;寿者相,人人都要长寿,以
居家人到底如何学佛修持呢?我主张一切有缘人依《金刚经》修菩萨行。这是一部在佛学、佛教史上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传授大法之经,是讲述根本法的经典。可以说全部佛理都集结在这部经中。此经所说的不是一般的理义,是佛法最为根本的真谛,是直指佛法实相的教育。
「是凡夫者」即一般人所称之凡夫。「即非凡夫」即这凡夫是假的、不真实的。众生相不可得,是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空的。「是名凡夫」即姑且取名为凡夫罢了。又可解释「是凡夫者」,名为俗谛;「非凡夫者」,名为真谛;「是名凡夫
“金刚般若波罗蜜”,“金刚”,讲它的功能很厉害,就像金刚一样的。“般若波罗蜜”,这是般若(Praj& 241;ā),讲的是佛陀空性的智慧。“波罗蜜”(paramita)它的这一种般若智慧的功能,使人从生死的此岸,渡过生死的大河、烦恼的大海,进入到解脱的彼岸。这种方法就
思维的分类有很多种,有两个大的种类,一个叫逻辑思维,一个叫悟性思维。我们普通人一般在逻辑思维里面,《金刚经》所讲的道理,是把我们的逻辑思维慢慢提升(upgrade)到悟性的思维中。有人可能就问了:“有没有必要有这种提升呢?”有的。这种提升很重要,我们先
如果时间紧,可以这样回向:弟子__愿以此所诵《般若波罗蜜多心经》__部之功德,回向给弟子__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历代宗亲。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