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讲我们来把经文念一下:
复次普广:未来世中,若有恶人及恶神恶鬼,见有善男子、善女人,归敬供养赞叹瞻礼地藏菩萨形像,或妄生讥毁,谤无功德及利益事,或露齿笑,或背面非,或劝人共非,或一人非,或多人非,乃至一念生讥毁者。如是之人,贤劫千佛灭度,讥毁之报,尚在阿鼻地狱受极重罪。过是劫已,方受饿鬼。又经千劫,复受畜牲。又经千劫,方得人身。纵受人身,贫穷下贱,诸根不具,多被恶业来结其心。不久之间,复堕恶道。是故普广,讥毁他人供养,尚获此报,何况别生恶见毁灭。
这实际上是经文上面那一段的,就是若遇两舌斗乱者,说无舌百舌报。一百个舌头是什么意思?大舌头是一百个舌头吗?这段经文当中直观上描述的是是非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在《人类学简史》上面,那个作者说,人跟人之间,人类的文明、语言的发达,你知道是因为什么?是因为八卦。不要小看我们很喜欢在背后说人的是非,说人是非的过程是大数据采集的过程,是确定你身边你不认识的那些人是不是可信的人的一个重要的信息获取渠道。所以人跟人在一起很愿意说张家长李家短,特别有人不在的时候,我们常常会讨论他。为什么呢?因为这有助于两点,第一,挥发内心当中的负能量。第二,有助于我们获取别人对他人的评价,以能够知道下次如何跟那个人更好地相处。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它能够减少我们群居动物之间建立信任的成本。他大概的意思说,八卦是人类的特性,这个东西没办法的,它有它积极的一面。但经文当中这里只是在讨论它消极的一面。
这消极的一面,在弘法上面主要是说,见不得他人做功德超越自己的人,所产生的憎恨心。我觉得这段经文描述的是一些特殊人群,这个特殊人群一定是发生在居士与居士之间,不能和合共处,见不得别人好。所以有人看到别人在修地藏法门的时候,他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第一个是自己心中功高我慢,耻笑别人。第二个是背面说别人不好。背面说别人不好,他觉得不过瘾,我怎么样才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同呢?让更多的人变得跟我一样,说这个人不好。所以,“或一人非,或多人非,乃至一念生讥毁者”,这在学佛的人当中是很多的。有人看到别人修地藏法门是这样,看到别人修法华法门,是不是也有这样的问题?看别人修净土,有没有这样的问题?
这是学佛人之间两大问题。第一个是法门与法门之间没有兼容性,这个没有兼容,导致了我们在观念上不相容的时候,我们要证明自己的法门好,要证明自己修得好怎么办呢?其实你也不知道怎样才是最好。那怎么办呢?最好、最便捷的方式,就是找别人的缺点。你不好了,肯定就是我好。他们都是坏人,也不见得你是好人。但是呢,从别人身上找到缺点之后,使自己找到优越感,这是最大的问题。
第二个,我们在质疑、诽谤他人的法门时,常常会有个内在的问题,就是你说我不好,我在什么样的一种情况下是能够接受的呢?是在你了解我的情况下,对吧?但是你都不了解我,你就说我不好,从何而有的呢?那一定是无中生有,那一定是你凭着片断的判断而证明了你主观的意愿,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前面我们说的是,恶意中伤,后面我们说的是片面主观意愿。这两点导致了我们与他人、我们与其他同修不能在一起相互地包容,相互地帮助,从而导致了佛教的生态变得越来越差。上面说了,或一人非,或多人非——由一个人的烦恼,变成了很多人的烦恼,然后是非像瘟疫一样四处蔓延,道场最怕这个。一些神教诽谤我们佛教,他们说的最多的是,歪嘴的和尚念歪经,说我们不团结,我们不为大众去服务。确实我们有时候不团结,确实我们有时候为大众服务得少,那这是不是我们应该去努力去改变,需要去做出一些行动的地方呢?
如是之人,贤劫千佛灭度,讥毁之报,尚在阿鼻地狱。这个贤劫是什么呢?很久很久以前,人类文明之前的那个文明,大概恐龙时代吧。你就想,恐龙时代的人,尚在阿鼻地狱受极重罪。他们罪苦受过之后,一直也是轮回于恶道,不得出离,为什么?因为多被恶业来结其心,这句话大家要了解。为什么修行人他可以忏悔自己的业障,而造业的人、没有智慧的人,他们生生世世流转在恶道?这就是上面所说的业力。业力如果你看明白它以后,不认贼作父,能够知道自己应该去觉悟宇宙人生的真相的时候,就不被那股贪心的力量所驱使,而左右你的那股力量从贪心的力量就变成了觉悟的力量。但当你没有去修行,没能够去觉悟宇宙人生真相的时候,驱使你的是贪心的力量,是憎恨心的力量,是当你起心动念的时候,多被恶业来结其心。
这段大家一定要了解,我们是包子馅儿,而包子皮是业力,你一直被这个业力所驱使,所以只能在轮回当中,这是因果。但如果说,你从此之后认识了业力的危害性,能够去觉悟宇宙人生的真相,当你有起心动念的时候,则不往业力上去走,不往贪嗔痴上走,往戒定慧上走,那离解脱越来越近,离轮回渐行渐远。
所以在因果上面有说定业不可转,有说一念得解脱,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经常有人问我,既然放下屠刀,可以立地成佛,那我为什么还要修行?对,他的意思是,修行很容易啊,我放下就解脱了。对吧?我的答案是,因为放下屠刀可以立地成佛,那我们才要修行。前者是觉得解脱很简单,就不要修行了,而我说的是,觉悟很重要,觉悟了之后,你的业力自然而然能够消亡。那又有人问了,如果放下屠刀都可以立地成佛的话,那他杀生的业力为什么不遭受恶报呢?我常常的比方是,两个人打架打得不可开交, 你们家干仗是经常有的事情是吧?如果你能向对方表示善意,向对方表示说对不起,我错了,他是打你还是骂你?还是觉得你们应该和好了?大概率事件是你们应该和好了,除非对不起你说得太假了,对吧?你们一开始是打架、争吵,为什么你一个对不起,这样的机制发生了,你们就和解了?为什么不冤冤相报何时了呢?因为你觉悟了嘛,觉悟了业力就能停止了,觉悟了以后业力在减少当中,而不是增加当中。这个量的变化我们总是认为它是物理属性的,其实它是化学属性的,它是我们的心智所然,心智贪嗔痴,遭受恶报;心智戒定慧,遭受善报。善恶在你心里,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所以这段经文我们主要讲两点,第一点,诽谤别人修行,很大的罪过。当然还要再讲一点,如果你的修行招致了别人的诽谤,谁的罪过?诽谤的人肯定有罪过,对吧?他诽谤你修行嘛。但你修行不如法,别人认为你是神经病,你难道没罪过吗?这个大家是不能忘记。诽谤佛法的罪过很大。
当然后面我们讲,众生被业力牵缠,在生死苦海当中轮转,为什么他们能够解脱?为什么有的人解脱快,有的人解脱慢,有的人不能解脱,有的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后,因果是不是不匹配了?那该受报应的人他就不受报应了吗?这个报应是按照什么?你是按照物理属性来理解的,你没有理解到心的力量。在两个人争执之后,如果有一个人说对不起,如果两个人一起说对不起,他们的争吵不但不会变成影响未来幸福的障碍,反而会什么——你看我们幸亏吵一架,加深了彼此的认识,雨过天晴之后天更加晴朗。为什么?因为彼此的心更加纯净。所以,我们对事情的定性不是定业不可转,而是你转不转,有没有能力觉悟,好,这一讲就讲到这里。
忉利天宫神通品 第一卷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各遣侍者,问讯世尊。是时,如来含笑,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所谓大圆满光明云、大慈悲光明云、大智慧光明云、大般若光明云、大三昧光明
地藏经译文 自序 记得还在初中时期,我母亲同我姑妈两人学《地藏经》。她们虽然还没摘掉“文盲”的帽子,但是学《地藏经》还是很用功的。遇到经文里边不认识的字或难懂的句子,便来请教我这个“小先生”。我从小受我父亲薰陶,在初中时期已经似懂非懂地看完了《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吴承恩、罗贯中、施耐庵的中华书局加注的原版,佛经也看
地藏菩萨本愿经 卷上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各遣侍者,问讯世尊。
1 许多人不赞成善男、信女在家里诵《地藏经》的第一个理由(1)误解《地藏经》是「超渡鬼魂」的经典 许多人皆告诫在家居士及一般善男、信女,不能在家里「读诵《地藏经》,原因是一般人误认为《地藏经》是「超渡鬼魂」的经典,《地藏经》中又有「许多鬼神、鬼王……等名词出现」,恐怕在家里读诵《地藏经》时「引鬼入门」,所以多不鼓励「在家人」
地藏经回向文: (合掌)弟子XXX愿以此所诵《地藏经》第(几)部(或念佛菩萨圣号X万声)之功德,回向给弟子(或指定他人)XXX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历代宗亲。祈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做主,超拨他们,令业障消除,离苦得乐,往生净土。弟子XXX真心求忏悔。(念三遍)
什么是地藏经?地藏经属于地藏三经之一,又称《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地藏本誓力经》。凡二卷,收于《大正藏》第十三册,唐代实叉难陀译。本经叙说地藏菩萨之本愿功德,及本生之誓愿,强调地藏菩萨不可思议之大愿力。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腰;第二重就是忉利天,在须弥山的山巅,通俗都叫他做三十三天的。这忉利天的天王,名叫释提桓因,也叫帝释,他从前本是一个平常的女人,这时候有一尊迦叶佛寂灭了,他便发起愿心
如何诵读《地藏经》? 诵经前恭请: 恭请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三遍) 诵经中: 1、从“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遍)开始,到“无上甚深微妙法……进入正文:地藏菩萨本愿经,连诵 13 品到“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三遍),然后补缺真言和补缺圆满真言,再回向,皈依,结束。其他的真言咒语等可以省略。
《地藏经》中没有谈到什么时间段,晚上不能读。大家总认为这个和鬼神去打交道的,晚上不能读,这是邪知邪见。我们为什么说要弘扬《地藏经》,我们读的时候会有一部分众生在听,但是我们用的是真诚的心,用的是正知正见的正能量,那我们是什么?把地藏法门传给一切六道受苦众生,他们听到这部经以后,也能像我们一样,来如教修行,他们就能
《地藏经》读诵仪轨 往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忏悔 (三遍)恭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三遍)香赞: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遍)
第一章 忉利天宫的神通 就象我们所听到的,有一次,佛祖在忉利天宫为他的母亲解说佛法。那时,十方无量世界的、无数亿的佛和大菩萨都来集会,称赞、感叹释迦牟尼佛能在命浊(众生因为烦恼,身心交瘁、寿命短促);众生浊(世界上的人大多数有不好的习惯,身心不净);烦恼浊(世界上的人贪恋爱欲,为一点小事就起争端、产生烦恼);
居士在家诵经时,应根据当前拿到的法本中的仪轨和经文内容,依次读诵。《地藏经》共有三卷,如果分开诵,可按以下两种情况,灵活处理。第一种情况:长时间分开。有的居士一天诵一卷《地藏经》,三天完成一部。这样一来,每一卷《地藏经》便是一次定课,要有完整的仪轨。就当前流通的法本而言,其仪轨的内容依次是:炉
居士问:师父,初学者读《地藏经》读第几品?我心里想读第九品的,读全文上班没时间,可以只读第九品吗?一如法师解答:《地藏经》是我们佛门的大孝之经,大乘的孝经,地藏菩萨是大乘的大孝之王,也是大愿之王,所以《地藏经》我们要多读。
《地藏经》上说:只要在临终时听到佛名,就能得解脱。这句话看似简单,实则义理极其丰富。第一、能在临命终时,听闻到佛菩萨名的,都是福德因缘具足的人。有些老修行,到临命终时,反而业障现前,提不起佛号,甚至无缘听闻佛号,更何况平时不念佛的人,临命终时怎
很多人因为在过去受到一些其它观念的影响——《地藏经》晚上不能念啊,念《地藏经》又出现这个那个、那个这个的现象啊,人很容易被暗示,这样一讲了,他马上就出现这种状态,所以说在念经的过程当中,就很容易出现那些幻觉。如果说有那么严重的问题出现,那佛陀首先在
1、《地藏经》的功能分为二种: 1 1 《地藏经》是一部记载着万物众生其生、老、病、死的过程,及如何让人自己改变命运以起死回生的方法,并能够超拨过去世的冤亲债主,令其究竟解脱的因果经。人的生灭自无始
这句话源自《地藏菩萨本愿经》,当年地藏王菩萨原可以成佛,但他见地狱里有无数受苦的魂灵,不忍离去,于是留在了地府,并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简明地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舍己为人”。它实际表示一种敢为别人牺牲的精神,
诵《地藏经》的出处是哪里呢?给亡者诵《地藏经》可以让他得到利益,出处就是《地藏经》里面说的。《地藏经》里面说一个人临终的时候,给他念一佛名、一菩萨名,或者诵《地藏经》一字一句,都可以让他得到利益。那是可以的,这个没有问题。但是如果在助念的时候,就可以不诵《地藏经》,以念佛为主。如果旁边另外一个房间,有人给他诵《地藏经》
还记得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第一次接触这部经时的情景:我一整夜,就把这部经念了一遍,不仅念了一遍经文,我记得当时有一部《地藏经白话解释》,就是那个范古农校正的一部《地藏经白话解释》。我这个人学佛也有点心急,一黑夜就把《地藏经白话解释》看完了,太令人感动了!就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一样。那一年是1972年,我二十岁。
尊敬的各位学员,时间很仓促,各位呢也很辛苦,应该说,能从世界各地聚集在五台山文殊菩萨的道场,这是缘分。过去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我们这些人都是有缘——大家同聚会,都是有缘人。五台山呢,是千年的道场,拥有千年的古刹,五台山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我们今天来此是来接受菩萨的度化、净化、感化、摄化。
佛经中常讲善男子、善女人,但在诸经中,对善的衡量标准也有所不同。《地藏经》中的善男子、善女人,指对地藏法门有绝对信心的人,这些人不但仰慕地藏菩萨的大愿功德,还对地藏法门无比崇仰奉行,即经中所讲的闻名、赞礼、灭罪、获福。
在《地藏经》上说,至心称念地藏王菩萨,或者诵经、礼拜供养地藏王菩萨,会得二十八种利益。所以虔诚地念地藏王菩萨,恭敬地念地藏王菩萨乃至礼拜地藏王菩萨,和虔诚恭敬地诵《地藏经》,功德当然是一样的。但是假如你念一声地藏王菩萨,和念一部《地藏经》,那从数量上肯定是不一样的。你念一声地藏王菩萨一句,而念一部《地藏经》得多少句?所以
“檀”翻为中文是布施的意思,“六度”首先是布施、“尸罗”是持戒、“羼提”是忍辱、“毗离耶”是精进、禅定,最后第六度是般若。这六度是作为一个菩萨行成就佛果的六大科目,布施度悭贪、持戒度毁犯、精进度放逸、忍辱度嗔恨、禅定度散乱、智慧度愚痴。
为什么读《地藏经》之前,要先读觉林菩萨偈颂?一切境界都是心变现的,无量地狱相是由心变化的。心变化的是没有的,但是一切众生受地狱苦,它又是实在的。那个实在是非有的,是心所变化的。谁心里又变化个地狱啊?那是你的心变化地狱,这种变化可多了。
大家知道我们讲《金刚经》,《金刚经》教我们做什么啊?教我们不要执著。但是我们的心啊,非要执著不可。哎,特别怪!例如说,有几个问题,大家请我解释“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叫你不要生心嘛,叫你不执著,“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你心还能生吗?
《金刚经》其实说得很简单,就是离苦得乐。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得到幸福,但事实上幸福是很困难的,怎么样才能获得幸福,解除我们的麻烦?为什么我们不幸福呢?因为有两样东西妨碍了我们,一是有“我执”,或者对自我认识不清;第二是“要”(want),在英文里面叫des
《金刚经》第一到第十六分,是《金刚经》的第一组成部分,总的是讲破相,破的是什么相?一个是我相,一个是法相,《金刚经》讲的我相就是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我相,以我为实有;人相,以他人为实有;众生相,以众生为实有;寿者相,人人都要长寿,以
居家人到底如何学佛修持呢?我主张一切有缘人依《金刚经》修菩萨行。这是一部在佛学、佛教史上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传授大法之经,是讲述根本法的经典。可以说全部佛理都集结在这部经中。此经所说的不是一般的理义,是佛法最为根本的真谛,是直指佛法实相的教育。
「是凡夫者」即一般人所称之凡夫。「即非凡夫」即这凡夫是假的、不真实的。众生相不可得,是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空的。「是名凡夫」即姑且取名为凡夫罢了。又可解释「是凡夫者」,名为俗谛;「非凡夫者」,名为真谛;「是名凡夫
“金刚般若波罗蜜”,“金刚”,讲它的功能很厉害,就像金刚一样的。“般若波罗蜜”,这是般若(Praj& 241;ā),讲的是佛陀空性的智慧。“波罗蜜”(paramita)它的这一种般若智慧的功能,使人从生死的此岸,渡过生死的大河、烦恼的大海,进入到解脱的彼岸。这种方法就
思维的分类有很多种,有两个大的种类,一个叫逻辑思维,一个叫悟性思维。我们普通人一般在逻辑思维里面,《金刚经》所讲的道理,是把我们的逻辑思维慢慢提升(upgrade)到悟性的思维中。有人可能就问了:“有没有必要有这种提升呢?”有的。这种提升很重要,我们先
如果时间紧,可以这样回向:弟子__愿以此所诵《般若波罗蜜多心经》__部之功德,回向给弟子__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历代宗亲。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