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一阵子,我有幸看到了影片《山西小院》一连六集。看完之后,我更是心情澎湃不已,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影片中主要介绍了一批山西小院里的学佛居士们。以真诚至诚之心来念诵《地藏经》。一心执持地藏王菩萨名号,而获得了不可思议的感应,使得重疾得以痊愈,消灾免难,家庭幸福和睦的一个个生动而感人的故事。他们中有老人,有中年人,更不乏有少年人。他们在疾病灾难得以免除后,均愿意大胆勇敢地站在了电视摄相机镜头前,陈述忏悔自己过去以往,因为贪嗔痴无明而曾经犯下的过错,后得以经过念诵《地藏经》,使得宿世业障得以消除,重疾痊愈,更不乏有将要入死门的人硬是又从鬼门关里走出来,重新做人,深信因果,重塑自我的感人故事。他们也是想通过自己的现身说法,来教育更多的人们都来学习地藏王菩萨大孝大顺,先人后己的精神。在镜头中,看到他们个个都是红光满面,幸福的笑容还时不时地洋溢在了他们的脸上时,我已经深深被他们的精神所折服了。是的,他们的确是很幸运而很幸福的,我则更是为他们已经找到了人生正确的方向而感到庆幸,他们即将很快就会到达幸福的彼岸!
受到这些善良的居士们的勤恳教诲与鼓励开示,我以虔诚之心,来翻开了这一部不可思议,万民敬仰的《地藏菩萨本愿经》。在这一经典之中,世尊释迦牟尼佛,则更是对地藏王菩萨多次殷勤赞叹,称扬其誓愿功德不可思议,不可限量!世尊还三次从顶门上放大光明,出大音声,普告大众,应以至诚之心来供养,瞻礼,称名,赞叹地藏王菩萨的名号。能使获不可思议功德之利。地藏王菩萨则是在世尊的面前三白佛言“唯愿世尊,不以后世恶业众生为虑。”如来世尊则更是把“至阿逸多成佛以来,六道众生,遣令度脱”的重任交给了地藏王菩萨。
皆因地藏菩萨累劫以来,曾为大长者子,孝顺婆罗门女,光目女。大国王……在她曾为婆罗门女的时候,为救度堕在无间地狱的母亲,设供修福,设食供养佛像,用自己的大孝心感动了佛菩萨,将母亲度脱免了地狱的时候,她却没有因此而止步,而是“便于觉花定自在王如来塔像之前,立弘誓愿,愿我今尽未来劫,应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使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发了如此广大的誓愿,要赶快去搭救天下间所有自己的累生累世尚在恶趣受极大苦的六道父母众生,继续自己的一片孝心。她的这一种“先众生之忧而忧,后众生之乐而乐”的大悲大愿大孝的精神,真的使我深受其感动,以此再反观自己在平日中的以我为尊,独来独往,自私自利,麻木不仁更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更是觉得自己羞愧难当。懊悔不已。
读了《地藏经》,我自己才真正进入到了佛门,觉得自己以前真的是书都是白读了,因为我直到现在才明白了什么是仁义道德,因果报应,应该多去孝顺父母。有人说《地藏经》才是学佛,入佛门的基础,到现在我知道了这一句话其实一点也不假。以前我也曾读过大乘的佛经典像《金刚经》,《心经》,但却是因为自己的业障深重,不知经中所云何谓,始终是得其门而不得其入,所以自己一直是徘徊在了佛门之外。原来就是因为自己一直以来都没有好好地去学习这一部大孝经典——《地藏经》。就好象一个小朋友,他连小学一年级都还没有念,字还没认识,根基还没打好,你就叫他去看大学的课本,他怎么可以吃得消呢?这就叫做欲速而不达!
但是,通过现在学习了《地藏经》,我终于明白到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父子至亲,无肯代受的道理。地狱也是自己的唯心所现,“生死业缘,果报自受”。我们现在要赶快认清自己过往的罪业,多行善业,常孝顺父母来改造自己的命运。要去向地藏王菩萨学习,更要常称念赞叹地藏王菩萨的圣号,来回向给自己多生累劫的冤亲债主,六道过去父母。
自己再去认真地去反思一下,地藏菩萨蒙佛世尊殷勤赞叹付瞩,“于千百劫,头头救拔阎浮提造业众生”,然我等“阎浮众生结恶习重。旋出旋入,劳斯菩萨久经劫数,而作度脱。”然却我等众生却是如此的难化刚强,难调难伏。“地藏菩萨以方便力故,使令解脱,生人天中。旋又再入,若业结重,永处地狱,无解脱时。”“如鱼游网,将是长流,脱入暂出,又复遭网。”以至于”轮转五道,暂无休息,动经尘劫,迷惑障难。”我等众生真的是可悲可怜,苦不堪言啊!
我观于此,自己真的快要感叹流泪了,经典里面所说的,不就正是在形容描述自私自利的我自己吗?因果业缘就是那么的可怕,我到现在还有什么理由不让自己赶快生起正知正见,赶快生起念佛求忏悔的心呢?
所以我等众生,若尚还有半点的良知,尚还有觉悟之心,就应该赶快生起皈依恭敬地藏王菩萨,因为在经典中说到,“犹未毕愿,慈悯此世罪苦众生。复观未来劫中,因蔓不断,以是之故,又发重愿。如是菩萨于娑婆世界,阎浮提中,百千万亿方便,而为教化。”地藏菩萨始终在忠守着自己累劫中所发的誓愿,我等众生实在是很应该好好地去珍惜,接受地藏王菩萨的教化,依止于善道,好好去吃素念佛修行,赶快搭救自己还有自己无量劫中还在生死边缘苦苦挣扎着的六道父母,赶快逃离这心头的牢狱,脱掉这自己加在自己身上的枷锁。离开这无边的苦海啊!
我觉得《地藏菩萨本愿经》就像是一面镜子,把自己拿来一跟地藏菩萨累劫以来所发的重誓,广度人天,至今由未尽数。而反观到自己仍然是轮转六道轮回之中,还是过去生中由于迷惑颠倒,以妄心来造业,是伤害过无量无边众生的侩子手,到如今依然是如此的不知悔改,还以为这是无人知晓,以为无罪。自己真的是个千古的罪人,即使现在马上就把自己带到无间地狱去受最大的苦,最大的难,也一点也不为过分,一点也不是夸张。自己真的是跟地藏菩萨大慈大孝,大行大愿相比,自己真的是哪一点也跟不上,或毫发许也更比不上啊!真的是深感自己相当相当的业障深重,更是惭愧不已啊!
所以从今往后,我定更发奋地去读诵记忆学习《地藏菩萨本愿经》,时时刻刻都要反观忏悔审视告诫自己的罪业深重,明白到自己如今还是一位凡夫俗子,所以至今仍然是迷惑障难,轮转六道,仍未得出离,我更要以《地藏经》中,诸佛菩萨的淳淳教诲,去重新做人,改过自新,重塑自我。应向地藏王菩萨的大慈大孝,大悲大行大愿的精神赶快看齐并拢,模仿学习地藏精神,应明白知晓佛世尊曾教诲“众生皆有佛性,众生皆可成佛”的道理。更愿天下间所有的六道众生,也能因此而赶快生起无上的菩提之心,一心归依恭敬称念南无地藏王菩萨圣号,早登觉岸,有了成绩,就赶快去搭救自己累劫,尚在苦海之中的六道父母!
过去的自己是愚昧无知,但现在读了《地藏经》以后,自己以前不知道,不明白的道理,世尊,地藏菩萨,还有诸位佛菩萨都已经在经典里清楚明白地告诉了自己,绝没有半点的吓人,虚假和迷信。因为“佛言不信,何言可信”啊?自己则更没有理由再去重走旧路,明知故犯。才不枉费了佛菩萨对自己的一番苦心教诲啊!
来,朋友们,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努力,吃素放生,精进念佛,孝顺父母,争取早日成佛觉悟,将来也要有地藏王菩萨那么大的成就,广度众生,才能不辜负了诸佛菩萨牺牲了自我,头头救拔我们的苦难众生,对我们的殷切期盼,就让我们现在马上就去行动实践吧!
忉利天宫神通品 第一卷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各遣侍者,问讯世尊。是时,如来含笑,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所谓大圆满光明云、大慈悲光明云、大智慧光明云、大般若光明云、大三昧光明
地藏菩萨本愿经 卷上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各遣侍者,问讯世尊。
地藏经译文 自序 记得还在初中时期,我母亲同我姑妈两人学《地藏经》。她们虽然还没摘掉“文盲”的帽子,但是学《地藏经》还是很用功的。遇到经文里边不认识的字或难懂的句子,便来请教我这个“小先生”。我从小受我父亲薰陶,在初中时期已经似懂非懂地看完了《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吴承恩、罗贯中、施耐庵的中华书局加注的原版,佛经也看
《地藏菩萨本愿经》全文完整注音版。
1 许多人不赞成善男、信女在家里诵《地藏经》的第一个理由(1)误解《地藏经》是「超渡鬼魂」的经典 许多人皆告诫在家居士及一般善男、信女,不能在家里「读诵《地藏经》,原因是一般人误认为《地藏经》是「超渡鬼魂」的经典,《地藏经》中又有「许多鬼神、鬼王……等名词出现」,恐怕在家里读诵《地藏经》时「引鬼入门」,所以多不鼓励「在家人」
地藏经回向文: (合掌)弟子XXX愿以此所诵《地藏经》第(几)部(或念佛菩萨圣号X万声)之功德,回向给弟子(或指定他人)XXX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历代宗亲。祈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做主,超拨他们,令业障消除,离苦得乐,往生净土。弟子XXX真心求忏悔。(念三遍)
什么是地藏经?地藏经属于地藏三经之一,又称《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地藏本誓力经》。凡二卷,收于《大正藏》第十三册,唐代实叉难陀译。本经叙说地藏菩萨之本愿功德,及本生之誓愿,强调地藏菩萨不可思议之大愿力。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腰;第二重就是忉利天,在须弥山的山巅,通俗都叫他做三十三天的。这忉利天的天王,名叫释提桓因,也叫帝释,他从前本是一个平常的女人,这时候有一尊迦叶佛寂灭了,他便发起愿心
如何诵读《地藏经》? 诵经前恭请: 恭请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三遍) 诵经中: 1、从“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遍)开始,到“无上甚深微妙法……进入正文:地藏菩萨本愿经,连诵 13 品到“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三遍),然后补缺真言和补缺圆满真言,再回向,皈依,结束。其他的真言咒语等可以省略。
《地藏经》中没有谈到什么时间段,晚上不能读。大家总认为这个和鬼神去打交道的,晚上不能读,这是邪知邪见。我们为什么说要弘扬《地藏经》,我们读的时候会有一部分众生在听,但是我们用的是真诚的心,用的是正知正见的正能量,那我们是什么?把地藏法门传给一切六道受苦众生,他们听到这部经以后,也能像我们一样,来如教修行,他们就能
诵《地藏经》的出处是哪里呢?给亡者诵《地藏经》可以让他得到利益,出处就是《地藏经》里面说的。《地藏经》里面说一个人临终的时候,给他念一佛名、一菩萨名,或者诵《地藏经》一字一句,都可以让他得到利益。那是可以的,这个没有问题。但是如果在助念的时候,就可以不诵《地藏经》,以念佛为主。如果旁边另外一个房间,有人给他诵《地藏经》
还记得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第一次接触这部经时的情景:我一整夜,就把这部经念了一遍,不仅念了一遍经文,我记得当时有一部《地藏经白话解释》,就是那个范古农校正的一部《地藏经白话解释》。我这个人学佛也有点心急,一黑夜就把《地藏经白话解释》看完了,太令人感动了!就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一样。那一年是1972年,我二十岁。
尊敬的各位学员,时间很仓促,各位呢也很辛苦,应该说,能从世界各地聚集在五台山文殊菩萨的道场,这是缘分。过去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我们这些人都是有缘——大家同聚会,都是有缘人。五台山呢,是千年的道场,拥有千年的古刹,五台山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我们今天来此是来接受菩萨的度化、净化、感化、摄化。
佛经中常讲善男子、善女人,但在诸经中,对善的衡量标准也有所不同。《地藏经》中的善男子、善女人,指对地藏法门有绝对信心的人,这些人不但仰慕地藏菩萨的大愿功德,还对地藏法门无比崇仰奉行,即经中所讲的闻名、赞礼、灭罪、获福。
在《地藏经》上说,至心称念地藏王菩萨,或者诵经、礼拜供养地藏王菩萨,会得二十八种利益。所以虔诚地念地藏王菩萨,恭敬地念地藏王菩萨乃至礼拜地藏王菩萨,和虔诚恭敬地诵《地藏经》,功德当然是一样的。但是假如你念一声地藏王菩萨,和念一部《地藏经》,那从数量上肯定是不一样的。你念一声地藏王菩萨一句,而念一部《地藏经》得多少句?所以
佛教传入中国后,大约唐朝时期,《地藏菩萨本愿经》传入汉地,以建立地藏菩萨信仰,诵经修善,持诵圣号,超度已逝父母度尽苦难,远离六道,终成佛道,而传播甚广,被称为佛门孝经。据《地藏经》载,过去,有一位婆罗门圣女,其母亲在世时常信邪法,杀生害命,轻慢三宝,经圣女多次劝导,母亲依旧不信,死后堕在无间地狱,受尽苦难。圣女欲救其母,
主命鬼王并没有不阻止恶道鬼神引接亡人,而是一直在努力的阻止恶道鬼神引接亡人,只是亡人并未能依止善导罢了。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临命终的众生之所以会堕落恶道,根本原因在于业力轮回,即由往昔所造恶业所致,“恶道鬼神的接引”只是亡人堕落恶道的一份助缘而已。也正是由于这种业感因果的必然性,《地藏经》此品才劝令众生信受主命鬼王的
农历七月,在佛教中被称为“福田月”,“孝亲月”,“地藏月”,此月中有盂兰盆节,大势至菩萨圣诞,地藏王菩萨圣诞等殊胜吉日。是我们得以藉由供养,修行回向,从而培植福田、报恩孝亲、超生度亡的殊胜良机。敬请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愿以此功德,救拔无量劫中父母师长,六亲眷属,冤亲债主,出离生死轮回,趣入菩提正道。愿命终婴灵,因此
在我们四周围,确实有许多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众生。在我们诵经的时候它们是来求超度的,我们诵经的时候它们就在旁边听经,这是一件好事,不用害怕。它们会护持拥护我们的,将来它们都是我们的护法善神。我们在诵经的时候无论是诵《地藏经》还是《阿弥陀经》还是其他经典,一定要恭敬,要真诚,要专心致志,让所有的众生都能够得到利益。
佛法中“善恶的标准”并不依“凡夫的心”来评判,而是以佛法的价值观来作为判断、思维的标准。佛法认为,凡夫众生以“有我”之心去造作一切善法,皆不能得到真正解脱。也就是说,凡夫日常所思所为的善,并不一定能够与解脱道相应,这是因为凡夫的心中有“我相”。
这首偈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论议人时,就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以佛陀的正法,摧伏外道的邪见和论议。见论议人:“论议”是说通过问答的形式等,分别阐述诸法的义理。其目的是使对方了解论理,明了法义,重在显明真理。佛在世时,比丘们常常就某一义理或论题等展开论议。著名的迦旃延尊者就是因为思惟敏捷,辩才无碍
这一愿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身无铠甲、手无兵仗的军人时就会发愿,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永远舍离不善的身口意三业,趣于善道。见无铠仗:“铠”即铠甲。古时战斗中穿戴的铠甲战衣,可以防身。“仗”是弓、矛、剑、戟等兵器的总称,即兵仗、器仗。
此时世尊思维此梵志性格儒雅纯善质直,常为了求知而来请问,不是来惹麻烦的。他如果要问应当随意回答。佛就说:犊子。善哉善哉。随意提问吧,我会回答的。
这时世尊告诉憍陈如:色是无常。因灭色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色,受想行识也是无常。因灭此识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识。憍陈如。色即是苦,因灭此色而获得解脱安乐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憍陈如。色即是空,因灭空色而获得解脱非空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
居士问:《金刚经》上说:“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何理解请师父开示!一如师父答:把所有的虚妄,就是一切相都是因缘和合的,所有的像都是生灭的变化的,无常的,他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对我们众生来说第一个就是破相证性。因为相是一个虚幻,因缘和合的假象。
迦叶菩萨说:世尊。一切法的意思不确定。为什么呢?如来有时说是善不善。有时说为四念处观。有时说是十二入。有时说是善知识。有时说是十二因缘。有时说是众生。有时说是正见邪见。有时说十二部经。有时说即是二谛。
善男子。虚空之性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佛性也一样。善男子。虚空非过去,因为无现在。法如果有现在则可说过去,因无现在所以无过去,也无现在,因为无未来,法如果有未来则可说现在,因无未来所以无现在也。
《宝积经》与《般若经》、《大集经》、《华严经》、《涅槃经》,并称为大乘佛教经典『五大部』,在佛教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该经以大乘经典的『空观』思想为基础,累积了《阿含》以来的佛陀教义,同时,也强调『无我』的思想与瑜伽的修行等,是中观学派及唯识学派共同尊奉的经典。
《四十二章经》是由后汉迦叶摩腾、竺法兰同译的。后汉是指汉朝的东汉时期。汉朝共分两个时期,一是西汉时期,二是东汉时期。东汉时期又称为后汉。本经的翻译者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就生活在这一时期。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汉明帝因夜梦金人,于是派蔡憎和秦景、王遵三人带着十八个人到天竺求法,在求取《四十二章经》之后,遇到
如来佛性有二种:一有,二无。所谓恶有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十力四无所畏,三念处大慈大悲,首楞严等无量三昧,金刚等无量三昧,方便等无量三昧,五智印等无量三昧,这都叫做有。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