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ēnɡ fó mínɡ hào pǐn dì jiǔ
称佛名号品第九
ěr shí dì zànɡ pú sà mó hē sà bái fó yán:shì zūn,
wǒ jīn wèi wèi lái zhònɡ shēnɡ yǎn lì yì shì,yú shēnɡ sǐ zhōnɡ,dé dà lì yì,
我今为未来众生演利益事,于生死中,得大利益,
wéi yuàn shì zūn tīnɡ wǒ shuō zhī。fó ɡào dì zànɡ pú sà:
唯愿世尊听我说之。佛告地藏菩萨:
rǔ jīn yù xìnɡ cí bēi,jiù bá yī qiè zuì kǔ liù dào zhònɡ shēnɡ,
汝今欲兴慈悲,救拔一切罪苦六道众生,
yǎn bù sī yì shì,jīn zhènɡ shì shí,wéi dānɡ sù shuō。wú jí niè pán,
演不思议事,今正是时,唯当速说。吾即涅槃,
shǐ rǔ zǎo bì shì yuàn,wú yì wú yōu xiàn zài wèi lái yī qiè zhònɡ shēnɡ。
使汝早毕是愿,吾亦无忧现在未来一切众生。
dì zànɡ pú sà bái fó yán:shì zūn,ɡuò qù wú liànɡ ā sēnɡ qí jié,
地藏菩萨白佛言:世尊,过去无量阿僧祗劫,
yǒu fó chū shì,hào wú biān shēn rú lái。ruò yǒu nán zǐ nǚ rén wén shì fó mínɡ,
有佛出世,号无边身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
zàn shēnɡ ɡōnɡ jìnɡ,jí dé chāo yuè sì shí jié shēnɡ sǐ zhònɡ zuì。
暂生恭敬,即得超越四十劫生死重罪。
hé kuànɡ sù huà xínɡ xiànɡ,ɡònɡ yǎnɡ zàn tàn,
何况塑画形像,供养赞叹,
qí rén huò fú wú liànɡ wú biān。yòu yú ɡuò qù hénɡ hé shā jié,
其人获福无量无边。又于过去恒河沙劫,
yǒu fó chū shì,hào bǎo xìnɡ rú lái。ruò yǒu nán zǐ nǚ rén wén shì fó mínɡ,
有佛出世,号宝性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
yī tán zhǐ qǐnɡ,fā xīn ɡuī yī,shì rén yú wú shànɡ dào yǒnɡ bú tuì zhuǎn。
一弹指顷,发心归依,是人于无上道永不退转。
yòu yú ɡuò qù yǒu fó chū shì,hào bō tóu mó shènɡ rú lái。
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波头摩胜如来。
ruò yǒu nán zǐ、nǚ rén,wén shì fó mínɡ,lì yú ěr ɡēn,
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历于耳根,
shì rén dānɡ dé qiān fǎn shēnɡ yú liù yù tiān zhōnɡ,
是人当得千返生于六欲天中,
hé kuànɡ zhì xīn chēnɡ niàn。yòu yú ɡuò qù,
何况志心称念。又于过去,
bù kě shuō bù kě shuō ā sēnɡ qí jié,yǒu fó chū shì,hào shī zǐ hǒu rú lái。
不可说不可说阿僧祗劫,有佛出世,号师子吼如来。
ruò yǒu nán zǐ nǚ rén wén shì fó mínɡ,yī niàn ɡuī yī,
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一念归依,
shì rén dé yù wú liànɡ zhū fó mó dǐnɡ shòu jì。
是人得遇无量诸佛摩顶授记。
yòu yú ɡuò qù yǒu fó chū shì,hào jū liú sūn fó。ruò yǒu nán zǐ nǚ rén,
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拘留孙佛。若有男子女人,
wén shì fó mínɡ,zhì xīn zhān lǐ huò fù zàn tàn,
闻是佛名,志心瞻礼或复赞叹,
shì rén yú xián jié qiān fó huì zhōnɡ,wéi dà fàn wánɡ,dé shòu shànɡ jì。
是人于贤劫千佛会中,为大梵王,得授上记。
yòu yú ɡuò qù yǒu fó chū shì,hào pí pó shī fó。
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毗婆尸佛。
ruò yǒu nán zǐ nǚ rén wén shì fó mínɡ,yǒnɡ bú duò è dào,
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永不堕恶道,
chánɡ shēnɡ rén tiān,shòu shènɡ miào lè。
常生人天,受胜妙乐。
yòu yú ɡuò qù wú liànɡ wú shù hénɡ hé shā jié,yǒu fó chū shì,
又于过去无量无数恒河沙劫,有佛出世,
hào bǎo shènɡ rú lái。ruò yǒu nán zǐ nǚ rén wén shì fó mínɡ,
号宝胜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
bì jìnɡ bú duò è dào,chánɡ zài tiān shànɡ shòu shènɡ miào lè。
毕竟不堕恶道,常在天上受胜妙乐。
yòu yú ɡuò qù yǒu fó chū shì,hào bǎo xiànɡ rú lái。
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宝相如来。
ruò yǒu nán zǐ nǚ rén wén shì fó mínɡ,shēnɡ ɡōnɡ jìnɡ xīn,
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生恭敬心,
shì rén bù jiǔ dé ā luó hàn ɡuǒ。yòu yú ɡuò qù wú liànɡ ā sēnɡ qí jié,
是人不久得阿罗汉果。又于过去无量阿僧祗劫,
yǒu fó chū shì,hào jiā shā chuánɡ rú lái。
有佛出世,号袈裟幢如来。
ruò yǒu nán zǐ nǚ rén wén shì fó mínɡ zhě,chāo yī bǎi dà jié shēnɡ sǐ zhī zuì。
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者,超一百大劫生死之罪。
yòu yú ɡuò qù yǒu fó chū shì,hào dà tōnɡ shān wánɡ rú lái。
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大通山王如来。
ruò yǒu nán zǐ nǚ rén wén shì fó mínɡ zhě,
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者,
shì rén dé yù hénɡ hé shā fó ɡuǎnɡ wèi shuō fǎ,bì chénɡ pú tí。
是人得遇恒河沙佛广为说法,必成菩提。
yòu yú ɡuò qù yǒu jìnɡ yuè fó、shān wánɡ fó、zhì shènɡ fó、
又于过去有净月佛、山王佛、智胜佛、
jìnɡ mínɡ wánɡ fó、zhì chénɡ jiù fó、wú shànɡ fó、miào shēnɡ fó、
净名王佛、智成就佛、无上佛、妙声佛、
mǎn yuè fó、yuè miàn fó yǒu rú shì děnɡ bù kě shuō fó。
满月佛、月面佛有如是等不可说佛。
shì zūn,xiàn zài wèi lái yī qiè zhònɡ shēnɡ,ruò tiān ruò rén,
世尊,现在未来一切众生,若天若人,
ruò nán ruò nǚ,dàn niàn dé yī fó mínɡ hào,ɡōnɡ dé wú liànɡ,
若男若女,但念得一佛名号,功德无量,
hé kuànɡ duō mínɡ。shì zhònɡ shēnɡ děnɡ,shēnɡ shí sǐ shí,zì dé dà lì,
何况多名。是众生等,生时死时,自得大利,
zhōnɡ bú duò è dào。ruò yǒu lín mìnɡ zhōnɡ rén,jiā zhōnɡ juàn shǔ,
终不堕恶道。若有临命终人,家中眷属,
nǎi zhì yī rén,wèi shì bìnɡ rén ɡāo shēnɡ niàn yī fó mínɡ,
乃至一人,为是病人高声念一佛名,
shì mìnɡ zhōnɡ rén,chú wǔ wú jiàn zuì,yú yè bào děnɡ xī dé xiāo miè。
是命终人,除五无间罪,余业报等悉得消灭。
shì wǔ wú jiàn zuì,suī zhì jí zhònɡ,dònɡ jīnɡ yì jié,liǎo bù dé chū,
是五无间罪,虽至极重,动经亿劫,了不得出,
chénɡ sī lín mìnɡ zhōnɡ shí,tā rén wèi qí chēnɡ niàn fó mínɡ,
承斯临命终时,他人为其称念佛名,
yú shì zuì zhōnɡ,yì jiàn xiāo miè。hé kuànɡ zhònɡ shēnɡ zì chēnɡ zì niàn,
于是罪中,亦渐消灭。何况众生自称自念,
huò fú wú liànɡ,miè wú liànɡ zuì。
获福无量,灭无量罪。
zàn
赞
pǔ xián qǐ wèn dì zàng hóng kāi sān tú liù dào jué chén āi
普贤启问地藏宏开三途六道绝尘埃
pǔ guǎng wèn rú lái shòu jì shí zhāi jiē yǐn shàng lián tái
普广问如来授记十斋接引上莲台
ná mó míng yáng jiù kǔ dà yuàn dì zàng wáng pú sà
南无冥阳救苦大愿地藏王菩萨(三称)
忉利天宫神通品 第一卷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各遣侍者,问讯世尊。是时,如来含笑,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所谓大圆满光明云、大慈悲光明云、大智慧光明云、大般若光明云、大三昧光明
地藏经译文 自序 记得还在初中时期,我母亲同我姑妈两人学《地藏经》。她们虽然还没摘掉“文盲”的帽子,但是学《地藏经》还是很用功的。遇到经文里边不认识的字或难懂的句子,便来请教我这个“小先生”。我从小受我父亲薰陶,在初中时期已经似懂非懂地看完了《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吴承恩、罗贯中、施耐庵的中华书局加注的原版,佛经也看
地藏菩萨本愿经 卷上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各遣侍者,问讯世尊。
1 许多人不赞成善男、信女在家里诵《地藏经》的第一个理由(1)误解《地藏经》是「超渡鬼魂」的经典 许多人皆告诫在家居士及一般善男、信女,不能在家里「读诵《地藏经》,原因是一般人误认为《地藏经》是「超渡鬼魂」的经典,《地藏经》中又有「许多鬼神、鬼王……等名词出现」,恐怕在家里读诵《地藏经》时「引鬼入门」,所以多不鼓励「在家人」
地藏经回向文: (合掌)弟子XXX愿以此所诵《地藏经》第(几)部(或念佛菩萨圣号X万声)之功德,回向给弟子(或指定他人)XXX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历代宗亲。祈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做主,超拨他们,令业障消除,离苦得乐,往生净土。弟子XXX真心求忏悔。(念三遍)
什么是地藏经?地藏经属于地藏三经之一,又称《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地藏本誓力经》。凡二卷,收于《大正藏》第十三册,唐代实叉难陀译。本经叙说地藏菩萨之本愿功德,及本生之誓愿,强调地藏菩萨不可思议之大愿力。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腰;第二重就是忉利天,在须弥山的山巅,通俗都叫他做三十三天的。这忉利天的天王,名叫释提桓因,也叫帝释,他从前本是一个平常的女人,这时候有一尊迦叶佛寂灭了,他便发起愿心
如何诵读《地藏经》? 诵经前恭请: 恭请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三遍) 诵经中: 1、从“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遍)开始,到“无上甚深微妙法……进入正文:地藏菩萨本愿经,连诵 13 品到“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三遍),然后补缺真言和补缺圆满真言,再回向,皈依,结束。其他的真言咒语等可以省略。
《地藏经》中没有谈到什么时间段,晚上不能读。大家总认为这个和鬼神去打交道的,晚上不能读,这是邪知邪见。我们为什么说要弘扬《地藏经》,我们读的时候会有一部分众生在听,但是我们用的是真诚的心,用的是正知正见的正能量,那我们是什么?把地藏法门传给一切六道受苦众生,他们听到这部经以后,也能像我们一样,来如教修行,他们就能
《地藏经》读诵仪轨 往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忏悔 (三遍)恭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三遍)香赞: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遍)
第一章 忉利天宫的神通 就象我们所听到的,有一次,佛祖在忉利天宫为他的母亲解说佛法。那时,十方无量世界的、无数亿的佛和大菩萨都来集会,称赞、感叹释迦牟尼佛能在命浊(众生因为烦恼,身心交瘁、寿命短促);众生浊(世界上的人大多数有不好的习惯,身心不净);烦恼浊(世界上的人贪恋爱欲,为一点小事就起争端、产生烦恼);
居士在家诵经时,应根据当前拿到的法本中的仪轨和经文内容,依次读诵。《地藏经》共有三卷,如果分开诵,可按以下两种情况,灵活处理。第一种情况:长时间分开。有的居士一天诵一卷《地藏经》,三天完成一部。这样一来,每一卷《地藏经》便是一次定课,要有完整的仪轨。就当前流通的法本而言,其仪轨的内容依次是:炉
诵《地藏经》的出处是哪里呢?给亡者诵《地藏经》可以让他得到利益,出处就是《地藏经》里面说的。《地藏经》里面说一个人临终的时候,给他念一佛名、一菩萨名,或者诵《地藏经》一字一句,都可以让他得到利益。那是可以的,这个没有问题。但是如果在助念的时候,就可以不诵《地藏经》,以念佛为主。如果旁边另外一个房间,有人给他诵《地藏经》
还记得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第一次接触这部经时的情景:我一整夜,就把这部经念了一遍,不仅念了一遍经文,我记得当时有一部《地藏经白话解释》,就是那个范古农校正的一部《地藏经白话解释》。我这个人学佛也有点心急,一黑夜就把《地藏经白话解释》看完了,太令人感动了!就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一样。那一年是1972年,我二十岁。
尊敬的各位学员,时间很仓促,各位呢也很辛苦,应该说,能从世界各地聚集在五台山文殊菩萨的道场,这是缘分。过去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我们这些人都是有缘——大家同聚会,都是有缘人。五台山呢,是千年的道场,拥有千年的古刹,五台山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我们今天来此是来接受菩萨的度化、净化、感化、摄化。
佛经中常讲善男子、善女人,但在诸经中,对善的衡量标准也有所不同。《地藏经》中的善男子、善女人,指对地藏法门有绝对信心的人,这些人不但仰慕地藏菩萨的大愿功德,还对地藏法门无比崇仰奉行,即经中所讲的闻名、赞礼、灭罪、获福。
在《地藏经》上说,至心称念地藏王菩萨,或者诵经、礼拜供养地藏王菩萨,会得二十八种利益。所以虔诚地念地藏王菩萨,恭敬地念地藏王菩萨乃至礼拜地藏王菩萨,和虔诚恭敬地诵《地藏经》,功德当然是一样的。但是假如你念一声地藏王菩萨,和念一部《地藏经》,那从数量上肯定是不一样的。你念一声地藏王菩萨一句,而念一部《地藏经》得多少句?所以
佛教传入中国后,大约唐朝时期,《地藏菩萨本愿经》传入汉地,以建立地藏菩萨信仰,诵经修善,持诵圣号,超度已逝父母度尽苦难,远离六道,终成佛道,而传播甚广,被称为佛门孝经。据《地藏经》载,过去,有一位婆罗门圣女,其母亲在世时常信邪法,杀生害命,轻慢三宝,经圣女多次劝导,母亲依旧不信,死后堕在无间地狱,受尽苦难。圣女欲救其母,
主命鬼王并没有不阻止恶道鬼神引接亡人,而是一直在努力的阻止恶道鬼神引接亡人,只是亡人并未能依止善导罢了。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临命终的众生之所以会堕落恶道,根本原因在于业力轮回,即由往昔所造恶业所致,“恶道鬼神的接引”只是亡人堕落恶道的一份助缘而已。也正是由于这种业感因果的必然性,《地藏经》此品才劝令众生信受主命鬼王的
农历七月,在佛教中被称为“福田月”,“孝亲月”,“地藏月”,此月中有盂兰盆节,大势至菩萨圣诞,地藏王菩萨圣诞等殊胜吉日。是我们得以藉由供养,修行回向,从而培植福田、报恩孝亲、超生度亡的殊胜良机。敬请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愿以此功德,救拔无量劫中父母师长,六亲眷属,冤亲债主,出离生死轮回,趣入菩提正道。愿命终婴灵,因此
在我们四周围,确实有许多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众生。在我们诵经的时候它们是来求超度的,我们诵经的时候它们就在旁边听经,这是一件好事,不用害怕。它们会护持拥护我们的,将来它们都是我们的护法善神。我们在诵经的时候无论是诵《地藏经》还是《阿弥陀经》还是其他经典,一定要恭敬,要真诚,要专心致志,让所有的众生都能够得到利益。
佛法中“善恶的标准”并不依“凡夫的心”来评判,而是以佛法的价值观来作为判断、思维的标准。佛法认为,凡夫众生以“有我”之心去造作一切善法,皆不能得到真正解脱。也就是说,凡夫日常所思所为的善,并不一定能够与解脱道相应,这是因为凡夫的心中有“我相”。
这首偈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论议人时,就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以佛陀的正法,摧伏外道的邪见和论议。见论议人:“论议”是说通过问答的形式等,分别阐述诸法的义理。其目的是使对方了解论理,明了法义,重在显明真理。佛在世时,比丘们常常就某一义理或论题等展开论议。著名的迦旃延尊者就是因为思惟敏捷,辩才无碍
这一愿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身无铠甲、手无兵仗的军人时就会发愿,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永远舍离不善的身口意三业,趣于善道。见无铠仗:“铠”即铠甲。古时战斗中穿戴的铠甲战衣,可以防身。“仗”是弓、矛、剑、戟等兵器的总称,即兵仗、器仗。
此时世尊思维此梵志性格儒雅纯善质直,常为了求知而来请问,不是来惹麻烦的。他如果要问应当随意回答。佛就说:犊子。善哉善哉。随意提问吧,我会回答的。
这时世尊告诉憍陈如:色是无常。因灭色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色,受想行识也是无常。因灭此识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识。憍陈如。色即是苦,因灭此色而获得解脱安乐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憍陈如。色即是空,因灭空色而获得解脱非空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
居士问:《金刚经》上说:“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何理解请师父开示!一如师父答:把所有的虚妄,就是一切相都是因缘和合的,所有的像都是生灭的变化的,无常的,他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对我们众生来说第一个就是破相证性。因为相是一个虚幻,因缘和合的假象。
迦叶菩萨说:世尊。一切法的意思不确定。为什么呢?如来有时说是善不善。有时说为四念处观。有时说是十二入。有时说是善知识。有时说是十二因缘。有时说是众生。有时说是正见邪见。有时说十二部经。有时说即是二谛。
善男子。虚空之性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佛性也一样。善男子。虚空非过去,因为无现在。法如果有现在则可说过去,因无现在所以无过去,也无现在,因为无未来,法如果有未来则可说现在,因无未来所以无现在也。
《宝积经》与《般若经》、《大集经》、《华严经》、《涅槃经》,并称为大乘佛教经典『五大部』,在佛教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该经以大乘经典的『空观』思想为基础,累积了《阿含》以来的佛陀教义,同时,也强调『无我』的思想与瑜伽的修行等,是中观学派及唯识学派共同尊奉的经典。
《四十二章经》是由后汉迦叶摩腾、竺法兰同译的。后汉是指汉朝的东汉时期。汉朝共分两个时期,一是西汉时期,二是东汉时期。东汉时期又称为后汉。本经的翻译者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就生活在这一时期。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汉明帝因夜梦金人,于是派蔡憎和秦景、王遵三人带着十八个人到天竺求法,在求取《四十二章经》之后,遇到
如来佛性有二种:一有,二无。所谓恶有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十力四无所畏,三念处大慈大悲,首楞严等无量三昧,金刚等无量三昧,方便等无量三昧,五智印等无量三昧,这都叫做有。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