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第一卷 忉利天宫神通品注解

84)空神:

  名舜若多。舜若多者,梵语也,译作空性。空性有二义:

  一曰虚空之实体,名空性;一曰诸法之空无,名空性。真如为空性,而真如之本体实非空也。此正与凡情之见相反:

  凡情执虚妄相以为有,而实空也;凡情不见真如理体之相以为空,而实有也。此处指掌管虚空之神。

85)天神:

  梵语泥缚多,多称梵天,亦为帝释等一切天众之总称。此天众亦包括诸天所统领之鬼神等众,如:

  夜叉、罗刹、乾达婆、毗舍、鸠 荼等。

86)饮食神:

  即灶神,俗称灶王爷。《淮南子》云:

  “灶神晦日归天白人罪”。《周礼注》云:

  “颛顼氏有子曰黎,祀为灶神”。许慎《五经通义》云:

  “灶神姓苏,名吉利;或云张姓,名单,字子郭,其妇姓王,名博颊,字卿忌”。佛教中名“监斋使者”。

87)草木神:

  依草附木乃至种种药草,皆有神依附。所谓疾疫之世化为药草,饥馑之时变作稻粮,以救万民之神也。

88)恶目鬼王:

  阴界有无量之鬼,须有鬼王统治之,令其不越规矩,不胡作非为。此众多鬼王皆助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萨教化幽冥众生,令改恶从善,舍邪归正,皈依三宝,最终得离三途乃至三界而永离生死也。恶目鬼王者,其目光凶恶,用以折伏恶人恶鬼,令其回恶向善也。

89)啖血鬼王:

  有一类鬼常游屠宰之场、争战之场,专门啖(音淡,吃也)食鲜血,为此常常发生纷争,须有鬼王统治管理之。

90)啖精气鬼王:

  即毗舍 鬼,东方持国天王所率之鬼神,状如小儿,专门食人之精气,使人亏损;又常食五谷之精华,令五谷耗损,故亦有鬼王统治之。

91)啖胎卵鬼王:

  孕妇生子之时,诸恶鬼争食其胞衣,故亦有鬼王统治之。

92)行病鬼王:

  即瘟疫使者,如西方广目天王所率之富单那鬼神,主管行寒热之病。此鬼王以行病惩罚种种作恶之众生。

93)摄毒鬼王:

  此鬼王心慈力强,能收摄种种毒,如龙毒、蛇毒、蛊毒、药毒及一切诸毒,利益一切众生。

94)慈心鬼王:

  此鬼王慈心向人,常以乐事施人,念念爱护众生。

95)福利鬼王:

  如世间城隍、土地或某些山岳之神,赦人之祸,施人以福,故称福利鬼王。

96)大爱敬鬼王:

  此鬼王爱护、恭敬那些持戒修行者拜佛念经者,真正修行之人,令其吉人天相,事事顺遂,以勉励诸修善之人。

97)文殊师利:

  新称曼殊室利。新旧有六译:

  一、《无量寿经》、《涅槃经》译作“妙德”;二、《无行经》译作“妙首”;三、《观察三昧经》、《大净法门经》译作“普首”;四、《阿目经》、《普超经》译作“濡首”;五、《无量门微密经》、《金刚璎珞经》译作“敬首”;六、《大日经》新译作“妙吉祥”。文殊或曼殊译作妙、敬、普;师利或室利译作头、德、吉祥。此菩萨与普贤菩萨为一对,常侍释迦如来之左而司智慧。文殊为七佛之师,三世皆为果上之如来:

  过去称“龙种上如来”,现在称“欢喜藏摩尼宝积佛”,未来称“普见佛”。一切菩萨皆号为法王子,而独称文殊者,以文殊德高于一切菩萨,为一切菩萨之首也。

98)法王子:

  佛于法自在,故称法王。《法华经·譬喻品》云:

  “我为法王,于法自在。”《维摩诘经》云:

  “已于诸法得自在,是故稽首此法王。”又,西藏喇嘛之职位,亦称法王,起自元世祖封八思巴为大宝法王。菩萨为生育于法王佛陀之家者,故总称曰法王子。经中多称文殊为法王子者,以其为释尊二胁士之上座,助佛教化之第一法子也。《大智度论》云:

  “佛为法王,菩萨入法正位乃至十地,故悉名王子,皆任为佛,如文殊也。”

99)善根:

  身口意三业之善行牢固,如根子之扎于地,故称善根。又,善能生妙果,生其他之善,如根相似,称为善根。又,称不贪、不嗔、不痴为三善根,以一切善法皆由此三善根之所生也。

100)无碍智:

  无碍者,自在通达涉入也,如种种灯光互相涉入而为无碍之相。佛智通达自在,知世间法、知三世、知自他,无有障碍,故名无碍智,亦名后得智。

101)小果声闻:

  小果者,指修小乘法所得之果也。声闻者,梵语舍罗婆迦,闻佛之声教,悟四谛之理,断见思之惑而入于涅槃者也,是为佛道中之最下根。声闻之义有三:

  一、就得道之因缘而释,闻如来所说之声教而悟解,故曰声闻;二、就所观之法门而释,众生唯有名无实,故目之为声,观此声而悟解无我、人、众生、寿者之义,目之为闻,故曰声闻;三、就化地之佛说而释,佛所说一乘之法旨为声,众生闻而悟解名闻,故曰声闻。

102)因地:

  因者,因缘;地者,位次。相对于佛果之位,凡修行佛道而未达佛果之一切位,皆称因地,乃以修行欲达佛果之因缘所在之位次也。

103)不思议:

  不可思议之略也。不可思议者,或为理之深妙,或为事之希奇,不可以心思之,不可以言议之也。《法华玄义序》:

  “妙名不可思议”。以理空故深妙,非惑情之所测;以事神故希奇,非浅识之所量。故知不思议者,非情识之所可窥测者也。

104)三千大千世界:

  以须弥山为中心,七山八海交互绕之,更以铁围山为外廓,是名一小世界(若包括中心的须弥山及外围铁围山,则为九山)。一小世界乃一个日月所照耀之世界,约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一个太阳系。合一千个小世界为一中千世界;合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故称三千大千世界,为一尊佛所住、所教化之境界。此世界之广,恰等于第四禅天,两者成坏同时。

105)劫:

  梵语称劫波,译成“分别时节”,指不能用年、月、日、时来计算的极长远的时节。或以世界成、住、坏、空一周所须时间为一劫,或以大、中、小时为一劫。小劫者,以人寿八万四千岁起算,每过百年减一岁,直减至人寿十岁,为一减劫,合一千六百七十九万八千年;反之,从人寿十岁起,每过百年加一岁,直加至人寿八万四千岁,为一增劫。增劫、减劫都称小劫。十次增减,合二十小劫,为一中劫。四个中劫为一大劫。通常称劫即指大劫,合一十三亿四千三百八十四万年。

106)十地果位:

  有多种十地之说。一、三乘共十地,是《智度论》七十八所说,声闻、缘觉、菩萨三乘所共通者。二、四乘共十地,是《大乘同性经》所说,于三乘后加入佛乘十地。三、真言十地,乃指《大日经》与《金刚顶经》二经密宗所立之十地。此处唯述菩萨乘之十地:

  一、欢喜地:

  为菩萨既满初阿僧祗劫之行,初得圣性,破见惑,证二空性,生大欢喜,故名欢喜地。菩萨于此地成就檀(布施)波罗密。二、离垢地:

  菩萨成就尸(持戒)波罗密,断修惑(即思惑),除毁犯之垢,使身清净,故云离垢地。三、发光地:

  菩萨成就羼提(忍辱)波罗密,断修惑,得谛察法忍,智慧显发,故云发光地。四、焰慧地:

  菩萨成就毗离耶(精进)波罗密,断修惑,使慧性炽盛,故云焰慧地。五、极难胜地:

  菩萨成就禅定波罗密,断修惑,真俗二智之行相互违者,使之合而相应,故云极难胜地。六、现前地:

  菩萨成就般若(智慧)波罗密,断修惑,发最胜智,使现前无染净差别,故云现前地。七、远行地:

  菩萨成就方便波罗密,发大悲心,断修惑,远离二乘之自度,故云远行地。八、不动地:

  菩萨成就愿波罗密,断修惑,作无相观,任运无功用相续,故云不动地。九、善慧地:

  菩萨成就力波罗密,断修惑,具足十力,于一切处,知可度不可度,能说法,故云善慧地。十、法云地:

  菩萨成就智波罗密,亦断修惑,具足无边恒沙清净性功德,出生无边功德水,如大云复虚空,出清净众水,故云法云地。十地位满,便证佛菩提而成佛。

107)辟支佛:

  梵称辟支迦佛陀。辟支佛具两重意义:

  缘觉,观待内外之缘(内观十二因缘,外观飞花落叶)而悟圣果;独觉,初发心时值佛,思维世间之法,后得道,身出无佛之世,性好寂静,加行满而无师友之教,自然独悟,故名独觉。

108)威神誓愿:

  威,令人视其外而生畏;神,令人不测其内而觉不可思议;誓,立誓也;愿,愿求成就其事也。诸佛菩萨必有总、别两种誓愿。总誓愿者,四宏誓愿是也: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别誓愿者,如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观音大士十二大愿等是也。地藏菩萨久证十地,智慧神通不可穷尽,故其威神誓愿亦不可思议也。

109)赞叹:

  赞者,赞佛相好;叹者,叹佛功德。菩萨亦然,以佛菩萨之相好、功德皆不可思议也。《行事钞》曰:

  “美其功德曰赞,赞文不足,又称扬之谓叹。”

110)瞻礼:

  瞻者,以恭敬心向上仰观也;礼者,以恭敬心作身业礼敬之相也。有九等身业作礼之相:

  发言慰问、俯首示敬、举手高揖、合掌平拱、曲膝、长跪、手膝踞地、五轮俱曲、五体投地。

111)供养:

  进财为供,摄资为养。即捐赠钱财为供,捐献生活用具为养。为资养三宝而供奉的灯、香、花、果、衣、食、资财等,称为供养。这种供养称为财供养或利供养。供养有三种:

  一是财供养,如上所说;一是敬供养,恭敬、赞叹也是一种供养。一是法供养,说法或依教奉行,利益众生称法供养,一切供养中,法供养最上,以此供养出生诸佛也。

112)彩画刻镂:

  以颜料色彩画诸佛菩萨之形像以便供养礼拜,称彩画;以木、石、金、玉等为材料,雕刻佛菩萨的形像以便供养礼拜,称刻镂。镂,音漏,对金、木等物雕刻称镂。

113)塑漆:

  雕塑及上漆也。用黏土或陶瓷来雕塑佛像,有的在塑像外边用漆或彩帛包裹后上漆以增加色彩,称为塑漆。

114)不可说:

  以法身无为,法性无为,故非言语思量之可分别,数目限量之可表达,故云不可说。

115)长者:

  梵语疑叻贺钵底,积财具德者之通称。《法华玄赞》曰:

  “心平性直,语实行敦,齿迈财盈,名为长者。”大长者须备十德:

  姓贵、位高、大富、威猛、智深、年耆、行净、礼备、上叹、下归,具此十德,名大长者。

116)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

  佛之名号。师子奋迅者,佛所具三昧之名号也。狮子奋迅时,开张诸根,身毛皆竖,现威怒哮吼之相。佛入此三昧,则奋大悲法界之身,开大悲之根门,现应机之威,使外道二乘之小兽摄伏,故名师子奋迅三昧。具足万行者,一即一切名具,一切即一名足,佛具狮子奋迅三昧,能除却微细障定之尘,捷疾出入三昧,证入一心,从而具足万行,以成正觉,故从因德立号,名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

117)千福庄严:

  佛具三十二相,此三十二相,一一相皆由百种福德以庄严之,得三千二百福庄严,简称千福庄严也。菩萨于三大阿僧祗劫后,更于百大劫间种可感佛果之三十二相之福业也。一一相各种一百福,故亦称百福庄严。

118)六道众生:

  亦称六趣众生,乃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是也。此六者乃众生轮回之道途,故称六道。众生各乘因业而趣入相应之道途,故称六趣。

119)方便:

  方者,方法;便者,便于应用。方者,方正之理也;便者,巧妙之言行利益众生也。方者,适众生不同之方域;便者,应众生方域之习性而施教也。对般若而释,则谓达于真如之智为般若;谓通于极道之智为方便。极道者,乃利他之手段方法也。对真实而释,则谓究竟之指归为真实,假设暂废谓方便,故又名善巧或善权。

120)那由他:

  又作那由多,那述等,数目名,相当于此方之亿。亿有十万、百万、千万三等,故那由他之数亦有三等,非比现代必以万万为亿也。

121)阿僧祗:

  新称阿僧企耶,译作无数或无央数,印度数目名。阿僧祗为数目之极,以万万为亿,万亿为兆计,一阿僧祗为一千万万万万万万兆。

122)觉华定自在王如来:

  此佛以定慧为名。“觉华定”乃定之名也,以觉乃观空之智,觉照诸法皆空,智开如花,故称“觉华”。能以觉智观心,心开而入三昧,故名“觉华定”。而以慧照一切法,得大自在,如《法华经》云:

  “我为法王,于法自在”,故名“自在王”。如来者,佛十号之一也,详见前注。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