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第一卷 忉利天宫神通品注解

41)智慧音:

  知世间法,了三乘法,破烦恼之暗,脱三界之苦,得大乘法乐之智慧。

42)大智慧音:

  知出世间法,了一乘大法,破根本无明之暗,证得究竟佛果之智慧。

43)师子吼音:

  佛说三乘之法如狮子吼,外道尽皆摄伏,故名。又,佛在大众中为决定之说而无所畏,谓之狮子吼。

44)大师子吼音:

  佛说一乘大法,令众生究竟证得佛果。大者,喻时空之无限也。

45)云雷音:

  云者,普复之义;雷者,普震之义。形容佛说法如云普复一切,如雷普震一切,令众生喜悦,令外道摄伏,令一切有情皆得蒙法益也。

46)大云雷音:

  此云雷之音普复一切法界,华严、华藏世界无不周遍,令一切上上根机之贤圣亦皆受益而得证佛果。

47)娑婆世界

  译作堪忍世界,以此世界众生堪忍为恶故;又诸菩萨为教化众生而受种种劳苦故。《文句》二下云:

  “其土众生安于十恶不肯出离”;《悲华经》云:

  “是诸众生忍受三毒及诸烦恼,故名忍土”;《玄赞》云:

  “诸菩萨等行利乐时,多诸怨嫉,众苦逼恼,堪耐劳倦,而忍受故”。此娑婆世界在华藏二十重世界海中,与极乐世界同属第十三重。

48)天龙:

  诸天与龙神也,乃八部众之上首,故以此称天龙八部。八部者,天、龙、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候罗迦。天有欲界六重:

  四天王天、忉利天、须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色界四重:

  乃初、二、三、四之四禅天也;无色界四重天:

  乃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及非想非非想处天。龙:

  梵语那伽,蛇中之首,有神力,能变化,行云雨。夜叉:

  译作能啖鬼、勇健,能飞行空中食人。乾达婆:

  译作香阴、香神、寻香,乐神名,不食酒肉,唯以香为食,侍奉帝释行奏乐之神。阿修罗:

  译作无端(貌丑也)、无酒(不饮酒)、非天(果报胜似天而非天),常与帝释作战。迦楼罗:

  旧译金翅鸟,新译妙翅鸟,以龙为食,两翅相去三百三十六万里,阎浮提只容一足。紧那罗:

  旧译人非人、疑人,新译歌神。似人而头上有角,男则马首人身,能歌舞,女则貌美。摩候罗迦:

  译作大蟒神,亦乐神之类,其形人身而蛇首也。以八部众中含有鬼神,故称天龙鬼神也。

49)四天王天:

  为帝释之外将。须弥山之半腹有山名由犍陀罗,山有四头,四王各居之,各护一天下,因之称为护世四天王,其所居云四王天,乃欲界第一天。东方持国天王,名多罗吒,领乾达婆(此云寻香,乃天帝伎乐神)及毗舍(此云颠狂鬼,啖精气鬼)神将,护弗婆提人,能护持国土,居须弥山黄金。南方增长天王,名毗琉璃,领鸠 荼(梦魇鬼)及辟荔神(低等饿鬼),护阎浮提人,能令人善根增长,居须弥山琉璃 。西方广目天王,名毗留博叉,领一切龙及富单那(名臭,主热病之鬼),护瞿耶尼人,能以净天眼拥护人,居须弥山白银 。北方多闻天王,名毗沙门,领夜叉(飞行鬼,能啖鬼)、罗刹(可畏鬼,暴恶鬼)神将,护郁单越人,能以福德施人,名闻四方,居须弥山水晶 。

50)须焰摩天:

  天名,译作妙善,妙时分。焰摩者,时分也。彼天光明赫奕,昼夜不分,以花开花合为一昼夜。彼天快乐,时时唱言“快哉!”故名须焰摩天。

51)兜率陀天:

  译作知足,于五欲之境知止足故。此天依空而居,内院为弥勒菩萨之净土,外院为天众欲乐之处。此天一昼夜合人间四百年,此天人寿为四千年,合人间为五十七亿六百万年。弥勒内院常为菩萨成佛前之最后住处。

52)化乐天:

  六欲天之第五,亦称乐变化天,能自化五尘而自娱乐也。此天以人间八百岁为一昼夜,身长八由旬(一由旬合四十、六十或八十里),身有常光,相向而笑即成交媾,从男女膝上化生,初生即如人间十二岁之儿童。

53)他化自在天:

  略名他化天,第六天。此天乐具不必自己化作,可由下界化现而取之自娱也。此天为欲界之主,与色界之主摩醯首罗天,皆为害正法之魔也,即四魔中之天魔,释尊成佛时,波旬即此魔王也。

54)梵众天:

  梵天也,译作清净、寂静、离欲等。色界诸天离欲而清净,总名梵天。梵众天者,乃色界初禅三天之一,最下级者,指梵天民众也。此天之定,乃初禅定也,具寻伺(觉观)二心所及喜乐二受者。

55)梵辅天:

  色界初禅三天之二,大梵天之辅相也,侍卫梵王,为臣为相而辅翼也。

56)大梵天:

  色界初禅三天之三,最高天主也,称大梵天王,名曰尸弃。深信正法,每逢佛出世,必最初来请佛转法轮,自称为娑婆世界之教主。

57)少光天:

  色界二禅三天之一。二禅天定心微细,无寻伺(觉观)之心所,尚感受喜乐二受也,无眼等五识,唯余意识。少光天者,定力深故,定体自可发光也,故名少光。

58)无量光天:

  色界二禅三天之二,定力转胜,光明无量也。

59)光音天:

  色界二禅三天之三也,新称极光净天,此天已无音声,以口发净光代音声而语言。大火灾破坏至色界初禅天时,下界众生尽来此处,待新世界成劫之时,自此天起金色大云,注大洪雨,以造初禅以下直至地狱诸世界,待世界成已,此天界福薄众生渐渐下生以至地狱界。此天定力更胜,已无觉观之心所。

60)少净天:

  色界三禅三天之一,唯有乐受,离喜受,乃清净之意识也,得受净妙之乐境。以三禅三天中,净乐较少故,名少净天。

61)无量净天:

  色界三禅三天之二,较之少净天,禅定力增,乐境亦增,净乐无量,故名无量净天。

62)遍净天:

  色界三禅天之第三天。此天净光周遍,寂静之乐,周遍身心,三界之乐以此天为第一。此天名定生喜乐地,乐受之至极也。(四禅天乃舍受,无此乐也)。

63)福生天:

  色界四禅天之第一天也。一切福中以禅定之福最胜,故名福生。要言之,清福最难得也。又,依丁福保<佛学大辞典>p406之解释,则以无云天为四禅天之第一天,而以此福生天为四禅天之第二天。无云者,以云喻贪,此天清净无贪,故以无云为名也。

64)福爱天:

  色界四禅天之第二天也。以最胜之禅定福感得微妙随顺,名之曰福爱天。又,依丁福保<佛学大辞典>p406之解释,则无此天之名也。

65)广果天:

  色界四禅天之第三天也,为凡夫得生之天最胜处,凡夫修福最高莫过于此天。此天之上乃圣者所生之处,称五净居天。净居天之意,唯圣者所住,无异生杂入也。五净居天指四禅天之后五天。依丁福保<佛学大辞典>p277云,乃无烦天、无热天、善现天、善见天及色究竟天此五天也。而本经所述之“无想天”,乃外道所居之天,一定五百劫,不在此五天之数。

66)无想天:

  又名外道天。外道压迫妄想令其不生,一定能定五百劫,在三界中无处可安,“有部”与“经部”摄其于广果天中;“上座部”则于广果天之上立无想天。《俱舍论》第五云:“无想有情居于何处?居在广果。广果天中有高胜处,如中间静虑,名无想天。”

67)无烦天:

  色界四禅天之第四天也(无想天除外),乃圣者所居之五净天之第一天,无一切烦恼杂乱之天也。声闻四果中第三果阿那含,下界惑尽,上界惑薄,故生此天。

68)无热天:

  色界四禅天之第五天也,五净天之第二天。无一切热恼之处,亦为阿那含果圣人所居之处,其惑较之无烦天更薄。《俱舍颂疏世间品一》云:

  “已得杂修上中品定,能善伏除上中品障,意乐调柔,离诸热恼,故名无热。”

69)善见天:

  色界四禅天之第六天也,定力胜而见清澈,故名善见。定力胜而令惑薄障浅,故所见更为明澈,较之无热天更胜。又,能见种种胜法故,名善见天。

70)善现天:

  色界四禅天之第七天也,善妙之果报显现,故名善现。此天定力又胜善见天,故非但见之,抑亦现之,能令种种胜法现前也。

71)色究竟天:

  梵名阿迦尼吒天,为色界天之顶,乃色之边际,若能一念空色,便离色界。色界四禅天之第八天也。

72)摩醯首罗天:

  摩醯首罗,正云摩醯湿伐罗,“摩醯”为“大”,“湿伐罗”为“自在”,即大自在天也,乃色界顶上天神之名也,于三千大千世界得大自在。此天王三目八臂,乘白牛,执白拂,一念之间能游大千世界;一念之顷能知大千世界所下雨滴头数。

73)非想非非想处天:

  旧称非有想非无想天,无色界天之第四天也。此天定名之意为:

  此天之定心至极静妙,无如下地之粗想,故曰非想;尚非无细想,故曰非非想。无色界另有三天,空无边处天:

  厌形色之身,思无边之空,作空无边之解,所生之处曰空无边处。于色界中,以方便力,灭种种色,出色界狱,但见虚空无边,故名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

  舍外界之空,舍其虚空而缘内识为心识无边之解,心与识无边相应,故名识无边处定。得此之定而生之天界名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

  舍心识观心识无所有,心与无所有相应,故名无所有定。得此之定而生之天界名无所有处天。此四种无色界天,以无色故,于三界随处可安,故无论上下高低,皆为此天所居之范围;以定力胜故,可知其胜于欲、色二界也。

74)海神:

  名海若,又名耐薰,乃北方天王毗沙门天王腹部所带之鬼面名,住于大海,统领大海之神祗水妖,掌管风浪行旅祸福及水族兴衰之事。

75)江神:

  名江伯,于各江流中为神,司职有如海神,掌管风浪行旅祸福及水族兴衰之事。相传春秋伍子胥殁后为钱塘江神。江神多为男性。

76)河神:

  名宓(音蜜)妃。中国洛河有洛神。印度恒河有恒河神。昔佛弟子毕陵迦婆蹉常唤恒河女神为小婢,以此女神往昔曾为其婢故。

77)树神:

  印度有树神,名摩陀祗主厌。中国《九华山志》载:

  王南塘游九华,梦一老人曰:

  “樵夫欲相害,公幸援之。”明日上山见数樵夫欲砍古松,而悟求援者乃松也,计值而售之,复构亭于其下,曰“一松亭”。凡树必有神,神若离树,其树必枯,犹人魂之离体也。

78)山神:

  五岳皆有神,五岳神乃大神也。其余诸山,大者为大神,小者为小神。凡山皆有神依而住之。

79)地神:

  阎浮提地神名坚牢,乃总地神也,大地神女之名,意为如地之坚牢,如神之不坏也。欲求资财、珍宝伏藏及神通、长年妙药,并疗众病、降伏魔怨、制诸异道时,依《金光明经·坚牢地神品》所述之法行之。本经有“地神护法品”述此地神功德。

80)川泽神:

  川为小河,泽为湖泊。中国诸大湖皆有神,如:

  洞庭湖、鄱阳湖、青海湖、巢湖、太湖等,皆称龙君、龙王也。

81)苗稼神:

  稼者,禾苗已结实可收割者也。禾苗庄稼亦有神祗扶持以期丰收。相传古代后稷(音计)教人耕种,死后为苗稼之神。

82)昼神:

  主白昼之神,司人间善恶等事。

83)夜神:

  主夜晚之神,司人间善恶等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曾参普德等主夜神。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