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含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三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三

  一九九、痴慧地经第八(第五后诵)

  大意:本经叙述有关于愚痴法,和智慧法。愚痴法为恶思、恶说、恶作三种,在现世受恶名、治罚、恶死三种忧苦,后世为有地狱、畜生之恶报。并以盲龟浮木比喻为受生为人之难。智慧法则有善思、善说、善作之三种,在现世会受善名、无罪、善死之三乐,后世则生为天人善处而受乐,有如转轮王之成就七宝、四如意足,而受极喜乐。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游行在于舍卫国,住在于胜林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我现在为你们说愚痴法与智慧法。你们要谛听!谛听!听后要善思念其义。」这时,诸比丘们都受教而听。

  佛陀说:「甚么叫做愚痴法呢?愚痴的人有三相的愚痴标、愚痴像(特征、特相、特质)。所谓成就愚痴的人,会说愚痴是。那三种呢?愚痴的人,会思恶思、说恶说、作恶作,因此,愚痴的人,会说愚痴的。如果愚痴的人不思恶思,不说恶说,不作恶作的话,则不应该愚痴的人会说愚痴的。由于愚痴的人会思恶思、说恶说、作恶作之故,因此,愚痴的人会说愚痴的。那些愚痴的人在于现法当中,其身心则会受三种的忧苦?为甚么愚痴的人,其身心则会受三种的忧苦呢?因为愚痴的人,或者有所行,或者聚会而坐,或者在道巷,或者在市中,或者在四衢路之头,都会说和愚痴的人相应之事的。愚痴的人,会杀生、不与取、行邪淫、妄言,乃至邪见,以及成就其余的无量的恶不善之法。如果成就无量的恶不善的法的话,他人看见后,便会说他之恶事。那位愚痴的人听后,便会作如是之念:如果成就无量的恶不善之法的话,他人看见后,会说其恶的话,我也有如是的无量的恶不善之法,如果他人知道的话,也当会说我的恶事。这就是愚痴的人在于现法当中,身心则受第一的忧苦。

  其次,那些愚痴的人,又看见国王之收捉罪人,而以种种的苦治,所谓截手、截足,并截手足,也截其耳、截其鼻,并截其耳鼻,或者脔脔而割(割为一块一块),或者拔其须,拔其发,或者拔其须发,或者放着在于槛中,衣则裹火而烧,或者用沙壅草,将其缠火而炳(烧),或者纳入于铁驴的腹中,或者放着于铁猪的口内,或者置于铁虎口中而烧,或者安在于铜釜中,或者着于铁釜中而煮,或者段段而截,或者以利的叉而刺,或者用钩而钩,或者使其卧在铁床,而以沸油去浇他,或者使其坐在铁臼,以铁杵而捣他,或者用毒龙而蜇他,或者以鞭鞭他,或者以杖挝他,或者以棒而打,或者活活的贯在于标头,或者枭其首。那位愚痴的人看见后,便作如是之念:如果成就无量的恶不善之法的话,国王知道后,就会像如是的拷治,我也有如是的无量的恶不善之法,如果国王知道的话,也当会如是的苦治而拷我。这就是愚痴的人在于现法当中,身心则受的第二种的忧苦。

  其次,那些愚痴的人,行身的恶行,行口与意的恶行,他如果有时疾病而受苦,或者坐卧在床,或坐卧在榻,或坐卧在地,身生极苦而甚为苦,乃至命欲断绝。他所有的身恶行,口与意的恶行,也会在于那时悬向在于其上,有如在于晡时,日下高山时,其影乃悬向在于地面那样。像如是的,他所有的身的恶行,口与意的恶行,他在于那时,都会悬向在于其上,他就会作如是之念:这是我的身恶行,口与意的恶行,而悬向在于上面的。我在本来之时(从前),并不作福,而多作恶业。如有处在

  于作恶的人,而凶暴,而作无理之事,而不作福、不作善,不作恐怖的话(不作问心无愧之事),则其所归命,所依怙的,我必定会至于那些恶处。因此而生懊悔,生悔后,不贤而死,不善而命终。这叫做愚痴的人在于现法当中,身心则受的第三种忧苦。

  其次,那些愚痴的人,行身之恶行,行口与意的恶行,他行身的恶行,行口与意的恶行后,因于此,缘于此,而在其身坏命终之后,必定会至于恶处,会生在于地狱之中。既生在于那个地方后,就会受苦报,都一向不可爱、不可乐、意不可念(一向不可爱的,一向不乐意的,一向不适于意的)。如果作如是之说:一向不可爱、不可乐、意不可念的话,这就是所说的为之地狱。为甚么呢?因为那些地狱,乃为一向不可爱、不可乐、意不可念之故。」

  那时,有一位比丘,就从其座站起,偏袒着衣,叉手向佛,而自佛说:「世尊!地狱之苦到底是如何呢?」

  世尊回答说:「比丘!地狱乃不可尽说,所谓地狱之苦之事。比丘!但是地狱唯有苦而已。」比丘又问说:「世尊!是否可得用譬喻去现示其义吗?」

  世尊回答说:「也可以用譬喻去现示其义的。比丘!犹如王之使人去捉贼,抓到后就送到剎利顶生王之处,而白王说:『天王!这位贼人有罪,愿天王惩治他!』剎利顶生王告诉他说:『你们将他拿去治罪,朝晨以百矛剌他。』(以矛剌其身一百下)。王之使人受王的教言,便将他带去惩治,早朝则用矛剌其身一百次,那个犯人,还活如故。剎利顶生王问使者说:『那个人现在怎样呢?』王的使人回答说:『天王!那个犯人还活如故。』剎利顶生王又告诉他说:『你们再去,在白天当中,又用矛剌他一百次。』王的使人受其教言,就在于白天,又用矛剌他一百次,那个犯人,仍然如故而活着。剎利顶生王又问说:『那个犯人现在怎么呢?』王的使人回答说:『天王!那个犯人仍然如故而活着。』剎利顶生王又告诉他说:『你们再去,在日将落西山之时,再以矛去剌他百次。』王的使人受教之后,在于日将落于西山之时,又用矛去剌他一百次,那个犯人还是活着如故。然而那个犯人的身上的一切,都被穿决而破碎,而坏尽,没有一处的完肤,至如钱孔那样之大。剎利顶生王又问而说:『那个犯人现在怎么样?』王的使人回答说:『天王!那个犯人仍然如故还活着。然而他的身上的一切,都被穿决破碎而坏尽,并没有一处的完肤,至于如钱孔之大的。』比丘!你的意见如何呢?如那个人一天当中被三百矛所剌,则那个人,由于此,而其身心会受恼极忧苦吗?」

  比丘回答说:「世尊!如被一矛剌身,尚且会受极苦,何况又在于一日当中,受三百次之矛之剌呢?那个人的身心,岂不会受恼极忧苦吗?」

  于是,世尊乃将其手取一石子,有如小豆之大,而告诉他说:「比丘!你看见我的手中,取此石子,如小豆之大吗?」比丘回答说:「看见啊!世尊!」

  世尊又问他说:「比丘!你的意见如何呢?我所取的石子,有如小豆的,和雪山王比较起来,那个为大呢?」比丘回答说:「世尊的手中所取的石子,有如小豆,比较雪山王起来,乃逊于百倍、千倍、百千万倍,终究不能相及的,为不可以数、不可以算、不可以譬喻、不可以比方的,但是(唯有)雪山王乃为极大而甚大的。」

  世尊告诉他说:「比丘!如我手中所取之石子,有如小豆,比较雪山王起来,逊于百倍、千倍、百千万倍,终不可相及,为不可以数、不可以算、不可以譬喻、不可以比方,但是(唯有)雪山王乃极大而甚大。像如是的!比丘!如此人一天当中被矛剌三百次,他就因缘于此,而其身心会受恼而极重的忧苦,此种苦,比较地狱之苦来说,乃逊于百倍、千倍、百千万倍,终不相及,不可以数、不可以算、不可以譬喻,不可以比方,但是(唯有)地狱中,乃极苦而甚苦的!

  比丘!甚么为之地狱之苦呢?众生如生在于地狱之中,既生在于那个地方后,狱卒就会以手捉你,则以铁斧炯燃俱炽(烧红的铁斧),斫治犯人的身。或者作为八楞(八角),或者作六楞,或者作为四方形,或者使其为团圆的,或者把其抬高,或者掷下,或者为好,或者为恶的。他像如是的被拷治,而苦痛逼迫,其岁数甚多(年月很久),乃至百千岁,都在受无量之苦,都受极重而甚为苦痛,终究不得死,必须当至于恶不善之业之灭尽,这就是所谓地狱之苦的。

  比丘!甚么为地狱之苦呢?众生如生在于地狱中,则既生在那个地方后,狱卒就会把你手捉,则以铁釿,燃烧为炯然俱炽,而去斫治其身,或者作为八楞,或者作为六楞,或者作为四方形,或者使其为团圆,或者抬举,或者掷下,或者为好,或者为恶。他乃如是的被拷治,而苦痛逼迫,经过岁数甚多,乃至百千岁之久,而受无量之苦,为极重而甚苦,终究不得死,必须当至于恶不善之业之灭尽为止,这就是所谓地狱之苦。

  比丘!甚么为地狱之苦呢?众生如生在于地狱之中,既生在于那个地方后,狱卒就以手捉他,则以铁枪,烧为炯然俱炽的,强使其坐上,便用铁钳去钳开其口,然后以铁丸,烧为炯然俱炽的,放着在于其口中,接时烧唇、烧舌,烧龂、烧咽,烧心、烧胃,从身下而出(指铁丸)。他如是的被拷治,而苦痛逼迫,经过的岁数非常的多,乃至于百千岁,而受无量的苦,受极重而甚苦,终不得死,须要至于恶不善之业之灭尽为止。这就是所谓地狱之苦。

  比丘!甚么为地狱之苦呢?众生如生在于其中,则既生那个地方后,狱卒就会以手执捉,则以铁锵,烧为炯然俱炽的,强使其坐上,便用铁钳去钳开其口,则以融铜去灌入其口中,而烧唇、烧舌,烧龂、烧咽,烧心、烧胃,然后融铜乃从身下而出。他像如是的被拷治,而苦痛逼迫,经过的岁数非常的多,乃至百千岁,而受无量之苦,而极重而甚苦,终不得死,须要当至于其恶不善之业之灭尽为止,这就是地狱之苦。

  比丘!甚么是地狱之苦呢?众生如生在于地狱中,则既生在其中后,狱卒就会以手捉,就会以铁地烧得炯然俱炽的,令你仰而向卧,挓(张开)为五,而缚治于你,将你的两手两足以铁钉钉之,以一铁钉别钉在其腹中。他如是的被拷治,而苦痛逼迫,经过的岁数非常的多,乃至于百千岁,都在受无量之苦,极重而甚为苦痛,终究不能得死,须要当至于其恶不善之业之灭尽,这就是所谓的地狱之苦。

  比丘!甚么叫做地狱之苦呢?众生如生在于地狱之中,既生在地狱后,狱卒就会手捉,会用铁之地之炯然俱炽的,令其伏在于此地上,从其口,拖出其舌,用百钉将舌张敷为无皱无缩,有如将牛皮,用百钉张钉,使其无皱无缩那样。像如是的,众生如生在地狱之中,既生其中后,狱卒就会手捉,就会用铁的地之炯然俱炽的,令其伏在于其地上,从其口中,拖出其舌,用百支钉张钉,使其舌为无皱无缩。他像如是的被拷治,而苦痛逼迫,经过的岁数乃非常的多,乃至于百千岁,都在受无量之苦,极重而甚苦,终究不得死,须要当至于其恶不善之业之灭尽为止,这就是所谓的地狱之苦。

  比丘!甚么叫做地狱之苦呢?众生如生在于地狱中,既生于其中后,狱卒就会以手捉其头,会剥其皮,下至于足,又从其足剥其皮,上至于其头,则以铁车,乃炯然俱炽的,缚着在于此车中,便使其在此铁之地之炯然俱炽的,牵挽往来。他像如是的被拷治,苦痛逼迫,经过的岁数,乃非常的多,乃至于百千岁,都在受无量苦,为极重甚苦,终究不得死,须要至于恶不善之业之灭尽为止,这就是所谓的地狱之苦。

  比丘!甚么叫做地狱之苦呢?众生如生在于地狱中,既生其处后,狱卒就会用火之炯然俱炽的,使其扬扑于地,又使其手去取,去自灌其身。他像如是的被拷治,苦痛逼迫,经过的岁数,乃非常的多,乃至于百千岁,都在受无量之苦,极重而甚苦,终究不得死,须要至于其恶不善之业之灭尽为止,这就是所谓地狱之苦。

  比丘!甚么为之地狱之苦呢?众生如生在于地狱中,既生其处后,狱卒就会用火山,炯然俱炽的,使其上下,他如果下其足时,其皮肉与血,便会被烧尽,如果举起其足时,其皮肉与血,就还生如故。他像如是的被拷治,苦痛逼迫,经过的岁数乃非常的多,乃至百千岁,都在受无量之苦,极重而甚苦,终究不得死,须要至于其恶不善之业之灭尽,这就是所谓地狱之苦。

  比丘!甚么为之地狱之苦呢?众生如生在于地狱之中,既生在于其中后,狱卒就会用手捉,会用大铁釜,炯然俱炽的,倒举其身,所谓脚在上,头在下,而放着于釜中。他在釜中时,或者上,或者下,或者至于四方四维,由其自体出沫,还煮其自身。有如大豆、小豆、蕴豆、苦豆、芥子,放着在于多水的釜中一样,下面极为燃火,则那些豆类在于釜中,会或上或下,或至于四方四维,而以自沫缠煮那样。像如是的,众生如生在于地狱中,既生在于彼处后,狱卒就会用手捉他,会用大铁釜,炯然俱炽的,倒举其身,脚朝上,头在下,而放着于釜中。他在于其中,或上或下,或在至于四方四维,以自体所流出之沫,还煮于其身。他如是的被拷治的苦痛逼迫,经过的岁数非常的多,乃至于百千岁,受无量之苦,极重而甚苦,终不得死,须要至于恶不善之业之灭尽为止,这就是所谓地狱之苦。

  比丘!甚么为之地狱之苦呢?那此地狱中,还有地狱,名叫六更乐,如众生生在于其中,则既生在于其中后,如眼根看见色境,都是为不喜的,都是不适可的,并不是令人会喜会适可的。意不润爱的,并不是可润爱的。为意不善乐的,不是善乐的。耳根所闻的声境,鼻根所嗅的香境,舌根所尝的味境,身根所觉的触境,意根所知的法境,都是不喜不可,并不是喜与可的,是意所不润爱,并不是润爱的。为意不善乐,并不是可善乐的,这就是为之地狱之苦。

  比丘!我为你们,用无量的方便,说那些地狱,说那些地狱之事。然而这些地狱之苦,实在不能具说得尽,但地狱乃唯有苦的。比丘!如愚痴的人,或者有时,罪业灭尽,从地狱中得以出来,而转生为畜生的,而畜生也是非常的苦的。

  比丘!甚么叫做畜生之苦呢?如众生转生在于畜生中的话,他就是所谓在于闇冥中而生,在于闇冥中而长,在于闇冥中而死的。那是甚么呢?所谓地生虫。愚痴的人的话,乃由于本来之时(在生之时),贪着于食味,而行身的恶行,而行口与意的恶行。他行身的恶行,行口与意的恶行后,就因于此,缘于此(由此因缘),在其身坏命终之后,生在于畜生之中,所谓闇冥中而生,闇冥中而长,闇冥中而死,就叫做畜生之苦(闇中生之畜生之苦。)

  比丘!甚么为之畜生之苦呢?如众生转生在于畜生中,就是所谓在身中而生,在身中而长,在身中而死。这是甚么呢?所谓名叫疮虫是。愚痴的人的话,则以本来之时(在生之时),贪着于食味,而行身的恶行,而行口与意的恶行。他既行身的恶行,行口与意的恶行后,就因于此,缘于此,在其身坏命终之后,转生在于畜生当中,所谓在身中而生,在身中而长,在身中而死,这叫做畜生之苦(身中生之畜生之苦。)

  比丘!甚么为之畜生之苦呢?如众生转生在于畜生中,所谓在水中而生,在水中而长,在水中而死。他是甚么呢?所谓鱼、摩竭鱼(海中的怪鱼)、龟、鼍(猪婆龙)、婆留尼(海蛇)、提鼻(大鱼、怪鱼)、提鼻伽罗(大身鱼,会吞舟的大鱼)、提鼻提鼻伽罗(大怪鱼,均为是想象的怪鱼)是。愚痴的人的话,则在于其本时(在生之身),都贪着于食味。而行身的恶行,行口与意的恶行,他既行身的恶行,行口与意的恶行后,就会因于此,缘于此,在其身坏命终之后,转生于畜生之中,而谓之水中而生,水中而长,水中而死,就是所谓的畜生之苦(水中生之畜生之苦。)

  比丘!甚么为之畜生之苦呢?如众生转生在于畜生中,所谓以齿啮生的草树木而食的是。牠们为那些呢?所谓象、马、骆驼、牛、驴、鹿、水牛,以及猪等是。愚痴的人的话,乃由于其本时(在生时),贪着于食味,而行身的恶行,行口与意的恶行,他行身的恶行,行口与意的恶行后,就因于此,缘于此,在其身坏命终之后,转生在于畜生之中,而谓以齿啮生的树木而食,这就是所谓的畜生之苦(草木食的畜生之苦)。

  比丘!甚么为之畜生之苦呢?如众生转生在于畜生中,谓牠嗅闻人的大小便之气时,就会走往而趣于彼处,会去食其食,有如男女之嗅闻饮食之香气时,就便会往趣于那个地方,像如是的说牠乃食牠的那种食。像如是的,比丘!如众生转生在于畜生中,所谓牠乃嗅闻人的大小便之气时,就会走往而趣于那个地方去食其食。他们是那些呢?所谓鸡、猪、狗、犲、乌、拘楼罗(好眼鸟)拘棱迦(好声鸟)是。愚痴的人的话,则在于其本时,贪着于食味,而行身的恶行,行口与意的恶行。他行身的恶行,行口与意的恶行后,就因于此,缘于此,在其身坏命终之后,转生于畜生之中,谓之食屎不净,就是所谓畜生之苦。比丘!我为了你们,以无量的方便说那些畜生,说畜生之事,然而这些众生之苦,还是不可以具说,但畜生唯有的是苦(大小便食的畜生之苦)。

  比丘!如愚痴的人,其罪业消灭后,从畜生道出来后,能够还生为人之事,乃是极大而甚难的一件事。为甚么呢?因为那些畜生在畜生中时,乃不行仁义,不行礼法,不行妙善。那些畜生,都更相食噉,强的就吃食弱的,大的就会食小的。比丘!有如在这里的大地中,充满着大水,在水中有一只瞎龟,其寿命已为无量的百千之岁。在那水中的上面,浮有一小而轻的木板,木板唯有一孔,木板乃不固定,都被风所吹。比丘!你的意见如何呢?那一只瞎龟之头,是否得以入于此小而轻的木板的一孔中吗?」比丘回答说:「世尊!或者可以得入于其孔中,但是须要很久很久的时间,实在是非常的困难的。」

  世尊告诉他说:「比丘!或者有时,这只瞎龟,经过百年之后,从东方来,而一举头,然而那块小木板,唯有一孔的,却被东风吹移而至于南方。或者有时,瞎龟经过百年后,从南方来,而一举头,则那唯有一孔的小木板,乃被南风吹移而至于西方。或者有时,瞎龟经过百年后,从西方来,而一举头,那块唯有一孔的小木板,却被西风吹移而至

  于北方。或者有时,瞎龟从北方来,而一举头,那块唯有一孔的小木板,乃被北风所吹,而随至于诸方。比丘!你的意见如何呢?那只瞎龟之头,是否得入于此一小木板之孔中吗?」比丘回答说:「世尊!或者可以得入,但是须要经过很久很久的时间,可说是非常的为难。」

  佛陀说:「比丘!像如是的,那些愚痴的人,从畜生道出来,而还生于人道中之事,也是非常的困难。为甚么呢?因为那些畜生为畜生时,都不行仁义,不行礼法,不行妙善。那些畜生又是更相食噉,强的就食弱的,大的即食小的。比丘!如愚痴的人,或者有时从畜生道中出来,还生为人时,他如果为有家,也是小姓而下贱。为弊恶贫穷,少有饮食,所谓只为得食,乃非常的困难(须靠自己的体力,以换来食物)。那些人是甚么人呢?所谓狱卒之家、工师之家、巧手之家、陶师之家,像如是的比类,或其余的下贱之家。都为弊恶贫穷,少有饮食,所谓为了得食,就非常的困难。会生如是之家,而既生如是之家后,有的或者会为瞎,或者会为跛脚,或者为臂肘短,或者身体会伛曲,或者用左手,为恶色羊面(羸弱而面无气色),为丑陋而短寿,都被他人所使用。他如行身的恶行,行口与意的恶行,则他既行身的恶行,行口与意的恶行后,就因于此,缘于此,在其身坏命终之后,还至

  于恶处,而生于地狱之中。

  犹如有二人,共同博戏,里面有一人,始行如是之道时,便失去了奴婢,及失去了妻子(输钱而将家人都卖给与人。)其极之时,又会取自己之身,倒悬在于烟屋之中。他曾作如是之念:我不食不饮(节省饮食),然而我一开始行如是之行时,便失去了奴婢,及失去了妻子,又取自己之身,倒悬在于烟屋中。比丘!此行乃非常的少(恶劣),乃失去了奴婢,失去了妻子,又取自己之身倒悬在于?屋中。比丘!所谓此行所行的,则为行身之恶行,行口与意之恶行。他行身之恶行,行口与意之恶行后,就因于此,缘于此,在其身坏命终之时,还至于恶处,而生在于地狱之中。比丘!这些诸行,乃最为不可爱,实在为不可乐,并不是意之所念。比丘!这不是具足而说愚痴之法了吗?」比丘回答说:「唯然!世尊!实在是具足的说过愚痴之法的了。」

  世尊告诉他们说:「甚么叫做智慧之法呢?那些智慧的人,有三相的智慧标、智慧像,所谓成就智慧之人,而说智慧是。那三种呢?有智慧的人,乃思善的思,说善的之说,作善的之作,所以叫做智慧之人说智慧是。如果智慧的人不思善之思,不说善之说,不行善之作的话,就不应该说为智慧之人之说智慧的了。由于智慧的人思善的之思,说善的

  之说,作善的之作之故,才叫做智慧的人说为是有智慧的。所谓智慧的人,在于现法当中,其身心则受三种的喜乐。为甚么智慧之人在于现法当中,其身心则受三种的喜乐呢?有智慧的人,或者有所行,或者在聚会而坐,或者在于道巷,或者在于市中,或者在四衢道头,都说智慧的人之相应之事。智慧的人,乃断杀、离杀,断离不与取、邪淫、妄言,乃至断离邪见,而得正见,以及成就其余的无量的善法。如成就无量的善法的话,则他人看见后,便会称誉他。那位智慧的人听后,便会作如是之念:如成就无量的善法时,他人看见后,便会称誉的话,则我也是有了如是的无量善法,如他人知道的话,也当会称誉于我。这叫做有智慧的人在于现法当中,身心则受第一种的喜乐。

  又次,那位有智慧的人,又看见王的使人,以种种的方法去惩治贼类,所谓截其手、截其足、并截其手与足。也截其耳、截其鼻、并截其耳与鼻,或者脔脔(一块一块)而割其肉,或者拔其须、拔其发,或者拔其须与发,或者放着在于槛中,以衣裹火而烧,或者以沙壅草,而缠火而炳(烧),或者放纳在铁驴的腹中,或者着在于铁猪的口中,或者置在于铁虎口中而烧,或者安在于铜釜中,或者着在于铁釜中而煮,或者一段一段的截割,或者以利的叉剌,或者以钩而钩,或者卧在铁床以沸油而

  浇,或者坐在铁臼,以铁杵而捣,或者用毒龙去蜇你,或者用鞭而鞭打,或者用杖而挝,或者以棒而打,或者活活的贯穿在于标头,或枭其首。那些有智慧的人看见后,便作如是之念:如成就无量的恶不善之法的话,国王知道而令人捉执后,就会以如是而拷治,我并没有像如是的无量恶不善之法,如王知道的话,终究不会如是的苦治于我的。这就叫做有智慧的人,在于现法当中,身心则受的第二种的喜乐。

  又次,那些有智慧的人,乃行身的妙行,行口与意的妙行。他如果有时罹染疾病时,或者坐卧在于床上,或者坐卧在于榻上,或者坐卧在于地上,或者身生极苦,甚为重苦,乃至生命欲断。而他所有的身的妙行,口与意的妙行,这些都会在于那个时候悬向在于上面,有如在晡时(申时,夕时),太阳下高山,其影乃悬向在地上那样。像如是的,其所有的身的妙行,口与意的妙行,这些都在于那个时候,会悬向在于其上面。他会作如是之念:这是我的身的妙行,是我的口与意的妙行,悬向在上的。我在本来好好的时候,并不作恶,而多作福,如有处,并不作恶的话,就是不凶暴,不作无理之事,而作福、作善、作恐怖,则所皈命、所依怙的,我必定会至于那善处而不生懊悔。不生懊悔后,就会贤死,而善于命终。这叫做智慧的人,在于现法当中,身心则受的第三种的喜乐。

  又次,那些智慧的人,行身的妙行,行口与意的妙行,他行身的妙行,行口与意的妙行后,因于此,缘于此,在于其身坏命终之后,必定会升上于善处,会上生于天中。既生在那个地方后,就会受乐报,会一向可爱,一向可乐,而意可念。如果作如是之念:一向可爱,一向可乐,而意可念的话,就是所说的善处。为甚么呢?因为那善处者,就是一向可爱,一向可乐,而意可念之故。」

  那时,有一位比丘,就从其座位站起,偏袒着衣,叉手向佛,而白佛说:「世尊!善处之乐的情形如何呢?」世尊回答说:「比丘!善处乃不可以尽说。所谓善处之乐,但是善处,则唯有乐。」比丘又问说:「世尊!可得用譬喻来显现其义吗?」

  世尊回答说:「也可以用譬喻来显现其义的。有如转轮王之成就七宝,和四种人之成就如意足(神通)那样。比丘!你的意见如何呢?那位转轮圣王之成就七宝,和四种人之成就如意足的话,他们是否会由于此,而其身心会受极为喜乐吗?」

  比丘回答说:「世尊!如能成就一宝,成就一种人的如意足,尚且会受极为喜乐,更何况转轮圣王之成就七宝,和四种人之如意足呢?怎么不是受到极尽的喜乐呢?」

  于是,世尊就将石子取在于手中,犹如小豆那么之大,然后告诉那位比丘说:「比丘!你看见我的手中所取的此石子,有如小豆之大吗?」比丘回答说:「看见了,世尊!」世尊又问说:「你的意见如何呢?我所取的石子,犹如小豆,比较那雪山王起来,到底是那一种为大呢?」比丘回答说:「世尊手里所取的石子,乃如小豆,比较雪山王起来,则有百倍、千倍、百千万倍之差,终究不相及,为不可以数、不可以算、不可以譬喻、不可以比方,唯为雪山王乃极大而甚大。」(也就是小石子和雪山,是不能比较的)。

  世尊告诉他说:「比丘!如我所取的石子,犹如小豆之大的,要和雪山比较,乃为百倍、千倍、百千万倍,终究不能相及的,是不可以数,不可以算,不可以譬喻,不可以比方,唯有雪山王乃无可比拟的极大而甚大。像如是的,比丘!如转轮王之成就七宝,四种人之成就如意足,他们的身心受极喜乐,比较诸天的快乐,有过百倍、千倍、百千万倍,终究不能相及的,为不可以数,不可以算,不可以譬喻,不可以比方的。所谓善处之乐,但善处唯有乐而耳。

  比丘!甚么叫做善处之乐呢?其有善处,名叫六更乐,如果众生转生在于其中,则既生在那个地方后,如眼根看见色境,其意所喜可的,他就会喜可,意所润爱的,他是润爱,意所善乐的,他是善乐。耳根所闻的声境、鼻根所嗅的香境,舌根所尝的味境,身根所觉的触境,意根所知的法境,意所喜可的,他是喜可,意所润爱的,他是润爱,意所善乐的,他是善乐,这叫做善处之乐。比丘!我为你们用无量的方便,说那善处,说善处之事。然而此善处之乐,还是不可其说,但是善处乃唯有乐就是。

  比丘!如智慧的人,有时从善处来,而下生于人间,假若为有家的话,就为极大的富乐,钱财为无量,多有诸畜牧,为封户、食邑,米谷乃为非常的丰溢,同时也有若干种的诸生活之具。这是那种人呢?所谓剎利大长者之家,梵志大长者之家,居士大长者之家,以及其余之家之极大富乐,钱财无量,多诸畜牧,而为封户、食邑、米谷丰溢,以及有若干种的生活所需之物具。诞生在如是之家,为端正而令人可爱,众人都敬顺,而极为有名誉,有大威德,多人所喜爱,多人之所怀念的。他乃行身的妙行,行口与意的妙行。他既行身的妙行,行口与意的妙行后,就因于此,缘于此,而在其身坏命终之后,还至于善处,生在于天上当中。

  有如二人,共相在博戏,其中有一人开始去取如是之行时,就多得钱财,他就作如是之念:我不由于工作,然而我开始取如是之行时,就能多得钱财。比丘!此行乃为甚少,所谓多得钱财之行是。

  比丘!所谓此所行,乃行身的妙行,行口与意的妙行。他行身的妙行,行口与意的妙行后,就会因于此,缘于此,在其身坏命终之后,还至于善处,而生在于天上当中。比丘!在此诸行当中,乃以此行最为可爱、最为可乐、最为可意所念的。比丘!这不是具足而说智慧的人之法吗?」比丘白佛说:「唯然!世尊!是为具足说智慧之人之法的。」

  世尊告诉他说:「这叫做愚痴之人之法、智慧之人之法。你们应该知道愚痴人法、智慧人法。知道愚痴人法、智慧人法后,就舍弃愚痴之人之法,而取智慧之人之法,应当要如是而学!」

  佛陀所说的,就是如是,那些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三完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