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的科学观
一、序说
人类已进步到了太空时代,依然未能脱离血食,实是人类最大的耻辱。因此我们对人生衣、食、住、行,该有重新理解的必要,不能再以旧观念来评定衣、食、住、行的问题;当依据科学的理解及实验的结论。人的生命延续,要靠衣、食、住、行,尤其是饮食几乎是一日也不可缺少的。但是饮食选择不慎,就会严重地影响人的心理、生理、气质、性情,乃至健康等多方面。古人说:「百病从口入」,这是有科学经验的名言。因此,饮食不仅有关个人的身体营养部门,且有关人生健康、天资、气质、德性,诸多的问题。今据科学的理解来分析人生素食的问题。
佛教以慈悲为本,固然不主张杀生荤食,但提倡素食,并不始于佛教。佛教流行区域很广,各地区僧侣的生活习惯也不一样;有荤食的,有素食的,譬如蒙古、西藏的喇嘛,都是荤食,但禁止畋猎渔网。泰国、缅甸、锡兰、柬埔寨等地小乘佛教的僧侣,以沿门托钵的制度,随施主而食,故不择荤素。唯我国奉行大乘佛教的僧徒,既不杀生,又不荤食,吃素念佛,成为我国佛教良好的风尚。梁武帝奉行佛教后,启告宗庙、天地、社稷,祭坛大典,改以面制象形祭品,代替太牢三牲血食。此外,欧美各国有识的人士,虽未奉行佛教,但早有素食会的组织。托尔斯泰是世界提倡素食最有名的人,圣雄甘地是提倡戒杀有名的人,我国党国元老张静江、李石曾诸先生,是竭力提倡素食的人。素食的理趣极为深广,绝非一般人所能了解的。误认素食为信仰佛教的一种条件,那是全未了解素食的意义。
今日人类世界,正是血肉横飞,临于毁灭的前夕,无疑地将是人类代表动物报复血债的时期,也是人类残杀动物总结账的时期。所以我们提倡素食,不仅是佛教慈悲观念因果报应,同时也是为了灭免人类的杀报,发扬人性,促进人类生活合理化的进步,实现世界永远的和平。
二、从进化论人类应该素食
谁也不能否认人类的历史,是一部进化的历史。人类由低级动物而进化到高等动物,由高等动物进化至最灵性之人类,则人类与动物原属一体。弥猴是人类的始祖,似乎已成为生物科学界的定论,但弥猴时期的人类饮食,食的并非是同类动物,确是食的植物上的果实。所以弥猴时期的人性灵敏,超过其他一切的动物。由于弥猴性情善良没有残害其他动物的野心,人类与其他动物界尚能保持「物我同仁」互不加害的状态。后来也许受了自然界的影响,人类反放弃食果实,改为茹毛饮血,致使人性从此秽浊,日渐野蛮,人类与动物互相惨杀的事件不断发生,而人类专以动物为食,其生活习惯几同禽兽。后来大圣人燧人氏、神农氏,相继出世,提倡谷食,改变人类生活习惯,肉食渐减,人类饮食渐渐改食植物,因此,人类血液清朗,灵性启发,人类文化思想始日渐进步。可是人类进化到今日,由于旧习惯未能尽除,以致现在还有大部分人专以动物为食品,这不但违背人类进化的历史,并且违背人性,中伤天地大德曰「生」的德性。今日人类应依照科学的经验,使人类谷食采其精华去其糟粕,用解剖化学提炼最精的物质以为食料,以少胜多,一日一餐,或数日一餐,使人类不复为饮食而鬪争,理智清醒,回复人性,回到最纯洁原始时期的素食,人类聪明智慧,始能进步发扬,人类的幸福始有增进的希望。
由此,我们可以证明人类荤食,并非人性使然,实由于环境转移。即以儿童而验,小孩始初认识食品,多喜欢果品,不爱腥膻鱼肉,四五岁后,父母始渐以荤类食物饲之,有的从幼就不爱荤食,故荤食全为习惯使然。而荤类饮食,必藉醋、酱、油、盐、椒、姜、葱、蒜诸味混杂调和,以掩饰其秽恶,使食的人忘其形状,然后吞食。否则,血淋淋的动物,谁敢吞食,唯有植物的蔬菜或果品,可以生食,亦可热食,而生食的营养比较热食更为丰富。
人类原是纯善的,敦睦温柔喜爱和平,为什么现在人类为了少许权利,就互相残杀好鬪凶勇,而这种残暴凶勇性情养成,并非全由于教育不良,实由于生理发生变化,促成生理变化主要的因素,乃由于荤食影响于人性,使人性变成兽性。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生理学博士利喜氏曾参加欧洲戎行,尝过硝烟弹雨生活,目击尸骸徧野,肝脑涂地之惨,恻然而动仁者之心,乃着「非战问题」一书,传诵于世,并继续以学理研究人类之好战与残杀,苦不得肯綮。终恍然有悟,于柏林生物学会演讲,谓人类之好战与残杀,实关于食牛肉与饮牛乳,西方之人无不藉牛肉牛乳以为滋养要品。牛善鬥,往往同类相残,人类食其肉饮其乳,则人之性日以离,牛之性日以近。岁积月累,子孙继承而不自觉,人性变成牛性,于是弱肉强食,兵争以起,人类死亡不可数计,惨酷情形不堪言说,实皆由于饮食而来。故欲免世界战争,首宜禁止食牛肉饮牛乳,以恢复人之本性。
我们看了利喜博士,这种锐智深澈研究的结论,固足钦佩,然恢复人性,不仅不食牛肉及牛乳,必须要依说:「不食一切众生肉」,才能彻底圆满。以「性质同化」的原理,食牛肉成牛性,食猪肉变成猪性,牛性好鬥,猪性痴浊,同样影响人性。即以婴孩食母的乳而论,其性质十之八九相肖乳母,故饮食影响于人性的气质,性情关系至大。
今日要挽救人类的劫运,实现人类清平温和的世界,但仅靠圣人德化的教育,无疑地,是不够的,因为人类五千年的历史,中间没有战争的,仅二百年。孔子的仁慈,墨子的兼爱,老子的无争,都无济于世。因为人性已经变浊,凶勇好鬪,好残杀。故今日当以恢复人性为第一着。恢复人性,首要澄清人的血液,人的血气肃清,人性自善,人性恢复,世界自然安宁,这是必然的道理。因为人所食的禽兽的血液直接渗于人的血液,人的血气与禽兽的血气混杂其间,故有「气质同化」,人性变成牛性、猪性,故欲清理人的血气,首先要断除荤食,不食一切众生肉,始能恢复人性,人性恢复,理智清朗,始可接受圣人德化教育,人类自然和睦相处,互不相妨碍,乐其太平的生活。
三、从卫生学论人类应该素食
一般人对饮食的观念,最大的错误认为荤食比素食营养丰富,这由于不了解植物学理使然。植物受日光雨露滋长,其所含维他命成分实比动物多。肉食所含的滋养料,如淀粉、蛋白、脂肪、糖盐等质,这些在植物的米、豆类中都有,而且比肉类更易消化。豆类所含的蛋白质已达百分之四十;而肉类仅达百分之二十。而肉类蛋白质,且不易消化。而动物脂肪层多含霉菌,当动, 物被宰杀的时候,所发生怨恨恐怖的气质浸入血液,致使肉类多含充分的毒素,人食之易于发生精神等病态。一切植物所含矿物质及维他命,是为肉类所缺少的,此种成分现在根据理化学多方面研究的结果,分别介绍于后:
一、植物多碱性:从前日本有位研究, 营养品医学者,着了一本书,名为「素食论」。他从生理化学试验的结果,证明动物性食品,使人体内增加酸性,植物性食品,使人体内增多碱性,酸性会常促使人发生风湿、痛风、动脉硬化(中风病根)等病,易于衰老(慢性中毒),而碱性,则无此种现象。这是科学化验的结果,并非空谈。
二、鱼肉多磷质:从前上海聂云台先生于荤食对人生利害的关系有特别的研究,认为酸碱于人生的利害,更不是普通人所能了解。他从前患神经衰弱症,当时有几位医师,总教他多服磷质以补益神经,但每次食了都有不良的反应,原来神经衰弱,最怕磷质的兴奋,却喜欢钙质,能使神经镇静,磷质属酸性,钙质属碱性。有肺病的人,最忌磷质,适宜钙质。豆浆内钙质磷质均多,肺病或衰弱的人,宜服豆浆,稍加石灰水,使钙质碱性稍为有余,以防磷质过多。鱼肉之类,含磷较多,蔬谷之类含钙最多,磷质食物,多带兴奋,所以食肉的人,外表较为活泼,喜欢动作,然而缺少耐久力,偏于动的精神,缺乏静的涵养。素食的人,神经较为镇静,静能发智,神态清明。故佛教不主张肉食,固然保持慈悲心的观念,同时亦系保持头脑安静,修养智慧,乃至一切肉食烟酒,都在禁止内,以免神智昏浊。所以素食于人生身体健康上大有裨益。
三、心念善恶影响于肉体:心念善恶不仅能影响人的精神,并且会直接影响身体的健康。由人类而推至于其他动物,是同样的道理。一切动物当被宰杀时,其恐怖怨恨悲痛等各种心念,结集于心中,直接影响于肉体者至为剧烈,故其遗体满含毒素,固不待言。世人尝杀生物,不加审察以享口福,自受灾害。美国尔姆哈力斯氏(Elmer. Harris),所作「恶念致毒质」(Rad. Jhoughte. Great. Paisane),他在华盛顿心理实验室试验的结果,说明吾人恶念于生理上能引起化学的变化,而使一种毒素注入血液。其实验方法,用一玻璃管,置于冰杯中,令人向玻璃管之另一端呼吸,使所呼之气遇冷凝集于玻璃管内。此人之心理在正常状态时,其凝集之物为透明无色之体。若在怨恨、暴怒、惊怖及妒忌时,则凝集之物即显出不同之颜色,经化学分析,证明内含致命之毒汁。妒毒之凝集物,可毒毙豚鼠于数分钟内,其发自深刻怨恨心达一小时之久者,可毒毙八十人。又美国食物检查局之慧力博士(Drowilly)证明,惊怖能使身上某种液质转变成各种毒素,而渗入器官,以致身体组织崩解,即所谓疾病死亡。从前德国有一解剖化学家,将一只被人用木棍打死的白狗,经解剖化验后,发现狗的心脏部门印有一个人的黑影子,显系其怨恨恐怖的结果。
同样,凡纯洁信念,能令人精神向上、强壮、兴奋、振作、苏生等现象,殆纯洁信念发展至清洁,此种液质,能使人心理、生理变化,使人生获得健康的快乐。
根据科学的指示,忧愁能伤人,损人身体的健康,素食营养丰富,肉类含有充分的毒质,食之足可发生种种灾害。素食长寿,肉食早衰,素食嗜欲淡,肉食嗜欲浓,素食神志清,肉食神志浊,素食血液清,富于抵抗力,肉食的血液浊,易患痛风症。所以佛教主张素食,叫人断除贪瞋痴,叫人断除烦恼,都符合生理及心理学的原理,有益于人生。这并非空谈理论,实有无上至理。
四、荤素营养的比较:米勒先生根据科学研究的方法,对荤素食品于人生利害的关系,曾作精细的分析比较,兹择录于次:
(一)人体所需之一切滋养料,蔬果五谷中无不具备,肉类则为间接之食物,其所含营养品,皆从植物中得来,且不完全。蔬菜所含矿物质及维他命,肉食中尤极缺乏,不如素食为佳。
(二)肉食中常含种种细菌,以及动物体中必有之废料与毒汁,危害人身至巨。食肉之人,最易患毒瘤、皮肤症、肝毒、头腺肿、肾结石、血管变质、痛风及各种胃肠症。食素之人,却无此种危险,盖蔬菜非毒菌滋生之地。
(三)蔬菜五谷,较肉食易于消化多矣;其中所含原料于中咀嚼时,即起消化作用,故愈嚼愈觉甘美。肉则反之,其所含成分,不能在口消化,故愈嚼愈觉淡涩无味。
(四)食肉者易患肝部与肾部之症,盖肝与肾,专司消化蛋白质及排除废料之职。肉类中含蛋白质极多,含其他养料则不足,且多废料,故易使肝与肾负担过重,而遭亏损。
(五)兽畜食蔬菜八磅,方可长一磅之肉,但一磅蔬菜,则较一磅之肉多三倍之滋养料。故肉类之滋养料,却较蔬菜之滋养料价昻二十五倍。
(六)肉类较蔬菜易于腐败,腐败之肉较腐败之蔬菜更足危害人体,且腐败之肉较腐败之蔬菜更难察觉,故欲免危险,莫如戒肉,尤于夏季为然。
(七)肉类因有毒汁与废料,易使人感烦燥困惫之意,食素之人,必较肉食之人强壮而寿长,此为无异议之事实。
然食肉最可取之点,即为其味之可口,但人之胃口,亦不过习惯耳。实则肉类之味,蔬菜中无不有之,在于调制得法与否。
我们于此可以明了荤素饮食,两者间那一种于人生有益的确实证据。而蔬菜里具足各种维他命,并且又特别丰富,这又是肉食里所没有的东西。聂云台先生经过详细分析发现蔬菜里有七种维他命,
且都有它特别预防某种疾病的功能,兹择录于后:
维他命甲(A)
(一)、
(二)、
(三)、
更次丰富来源,桃子、牛乳。
(四)、
欠缺维他命甲的病征:夜盲,发育迟缓,眼球眼皮发炎(烂弦眼),腺的萎缩。
维他命乙(B)
(一)、
最丰富的来源,酵母、落花生、豆,其他有壳果、糖、扁豆、米麦胚芽(非指已萌发之芽)。
(二)、
(三)、
更次丰富的来源,橙子、蕃茄、马铃薯、包心菜、向日葵。
(四)、
欠缺维他命乙的病征:脚气症(包含腿肿、手足麻木、心脏麻痹等现象),胃口不良,发育迟缓,神经痛,神经诸病,心脏扩大,心脏跳跃(即心脏弱)。
维他命丙(C)
(一)、
最丰富的来源,橙子、柠檬、葡萄、橘类、生菜、米麦胚芽,和兰鸭儿芹、洋葱、生卷心菜、草莓、大头菜。
(二)、
次丰富的来源,生莱菔、萝卜、黑莓、覆盆子、大头菜。
(三)、
(四)、
欠缺维他命丙的病征:牙肉出血、骨节炎、失眠、坏血病、牙齿各病。
维他命丁(D)
(一)、
最丰富的来源,牛奶、乳油。
(二)、
次丰富的来源,酵母、乳酪。
(三)、
更次丰富的来源,日光浴,可令人体皮下产生维他命丁。
(四)、
欠缺维他命丁的病征:牙齿欠陷,软骨鸡胸龟背,肌肉衰弱,曲脚症,易怒,脊骨弯曲,膝外翻症,及肺痨骨痨瘰疬结核等症。
维他命戊(E)
(一)、
最丰富的来源,米内所含之油、大麻士油、生菜、米麦胚芽、青菜。
(二)、
次丰富的来源,棕油、棉子油。
(三)、
更次丰富的来源,橄榄油。
(四)、
欠缺维他命戊之病征:男子无生殖能力,女子不能成孕 。
维他命己(F),或称维他命乙种第二类之复性维他命。
(一)、
最丰富的来源,酵母。
(二)、
次丰富的来源,落花生、牛奶、干酪。
(三)、
更次丰富的来源,蕃茄。
(四)、
欠缺维他命己之病征:蜀麦疹,皮肤病,精神系病,肠脏各病。
维他命庚(K)
(一)、
来源,大麻子油、卷心菜、菠菜、蕃茄、紫花、蓿苜叶。
(二)、
欠缺维他命庚之病征,血液不能于需要时凝结。
维他命在新鲜蔬果内,分 ABCDE等数种,为养生之宝,能治各种疾病,几于一切蔬果中皆有之。植物得地力之厚,阳光之暖,雨露之润,其滋养力之伟大,岂动物之死尸所能比,食肉有害,能发生各种疾病。寄生虫,及烟酒欲,以金钱报效屠户、烟店、酒店、药店,其数总计甚巨,最为失策。又昔年米麦皆以石臼舂之,虽粗而实卫生;自碾谷机发明后,珍贵之滋养料,尽被碾除,故今人不及古人健康,因不食粗粝故。
四、从物我一体论人类应该素食
人为万物之灵,或曰:「人异于禽兽者几希」!但人所以为万物之灵,就是因人具有天赋仁慈德性,禽兽则否,人与禽兽相差也就仅此而已,故曰「几希」。古今圣人出世,就是要特别把人类的灵性发扬出来,以此灵性为本,再推进「物我一体,同体大悲」的精神。佛教各大乘经典,尤其是楞伽经、涅槃经均不主张肉食,就是为养成慈悲心。人类果能多数人保持素食,不伤一切动物,自然对于同类不忍屠杀,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根本办法。现在世界还有部分人主张和平,不忍人类自相屠杀,就是受了古今先贤古德、宗教家仁慈教化的影响。证诸科学,素食有利益于人生,更应顺从佛教悲心,提倡素食。今日人类仍不能消弭战争,和平相处,实由于人与人之间,缺乏高度同情心、慈悲心,所以动辄互相残杀。佛教叫人断除肉食,主张素食,就是要养成多数人的慈悲心,断除杀机,消弭战祸。「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半夜声」,怨恨厉气所结,乃成现在悲惨世界,提倡素食,实为挽救世道人心根本方法。
一、涅槃经:迦叶菩萨问佛:「云何如来不食肉」?佛言:「夫食肉者,断大悲种」。所以佛教主张不食肉,是要养成慈悲心,以慈悲心来说,一切众生皆有好生愿望,食众生肉,分明对众生没有慈悲心。
二、楞严经说:「……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数,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这是根据因果观念,人应断除肉食。人生善恶的遭遇,全系循因果报应,丝毫不爽。兹举两则故事以证明因果不爽:蓬溪县官,刘道原,下任时宿在姓秦家里,梦见一妇人,哭诉说:「是秦家妇,生前捶杀一妾,阴官捉去罚为羊,我现在园里,明天要捶杀给你吃,我死不惜,只因肚里有小羊,他因我同死,我罪更大」。天明告知秦家主人,羊已被杀死了,秦家人悲痛,拿小羊放入老羊肚里埋葬了。(见广仁录)
藕益大师:南安县山里,有居民半夜起来,看见一人,杖赶一人,到邻居家去,那人不肯进门,说我只欠他家三分银子,赶他的人,用杖打他进去,居民看见很奇怪,明天早晨到邻家探问,生了一只猪,心疑这猪的价钱,不止三分银子,没多日,这猪落在粪坑里淹死了,果然有人出三分银子买去。(见闻录)
三、梵网经说:若佛子,一切肉不得食,断大慈悲佛性种子,一切众生见而舍去,是故一切菩萨不得食一切众生肉,食肉得无量罪。
四、大乘入楞伽经说:「悉曾为亲属,众秽所成长,恐怖诸合生,是故不应食。一切肉与葱、韭、蒜及诸酒,如是不凈物,修行者远离,亦常离麻油,及诸穿孔床,以彼诸细虫,于中大惊怖。饮食生放逸,生于贪,是故不应食。邪觉生贪故,心为贪所醉,心醉长爱欲,生死不解脱。为利杀众生,以财取诸肉,二俱是恶业,死堕叫唤狱。不想、不教求,此三种名净,世无如是肉,食者我诃责,更互相食啖,死堕恶兽中,臭秽而颠狂,是故不应食,猎所旗荼罗,屠儿罗杀婆,此等种中生,斯皆食肉报,食已无惭愧,生生常颠狂,诸佛及菩萨,声闻所嫌恶,象胁与大云、涅槃央掘摩,及此楞伽经,我皆制断肉。先说见、闻、疑,已断一切肉。以其恶习故,愚者妄分别。如贪障解脱,贪等亦复然,若有食之者,不能入圣道。未来世众生,于肉愚痴说,言此净无罪,佛听我等食,净食尚如药,犹如子肉想,是故修行者,知量而行乞,食肉背解脱,反达圣表相,令诸众生怖,是故不应食。安住慈心者,我说常厌离,猴子及虎狼,应其同游止,一切皆不食,必生贤圣中,丰财具智慧」。
依楞伽经的颂文,可敷演其不食肉的真义,人与禽兽,同属有情,随业流动,无量劫来,互为父子、母女、兄弟、姊妹、夫妇、朋友,骨肉至戚,天性攸关,今竟何以一反宿情不相亲爱,而竟忍心杀而食之。一切猪羊牛马身分污浊,内贮屎尿,外依泥泞,犹如粪坑,等同脓聚,即号称为人类,性如清洁,何以竟效蛆狗争相啖食?人类所食的鱼肉,气质粗臊,内含毒汁,以葱、蒜、盐、油,调其味,人食之,神志昏迷,增恚助淫,恶臭熏蒸,易染疫疠。人号称为万物之灵,应有仁慈德性,怜愍一切众生,不加杀害,怎能杀害生命,取食其肉呢?有情肉身皆从淫欲而生,全身血肉皆淫欲种,人若食肉,则增长淫欲,因淫欲故,愈贪食肉,因贪食故,愈贪淫欲,遂使人变成畜身,愈淫愈杀,愈杀愈淫,妄杀妄死,乱淫乱生,生生死死,不获解脱。人所食的肉,皆由杀而来,杀习相传,因果不昧,人死为羊,羊死为人,由人杀生,人之与人互相残杀,尸积千里,流血百川。因有食肉的人,就有从事杀生图利的屠夫,杀生图利的人,就是杀人的强盗,为图利杀生的人,固属不智,而贪图口福食肉的人,间接使人犯了杀生的罪恶,非唯不智,且复不仁。人倘能不食肉,杀念既除,慈心增长,能成慈心,祥和可致。人人皆可期于圣贤,世界清净,永能保其安乐,于此,可知佛教主张不食肉的真义。
五、释疑
或有人说:假使人人都学佛,不食肉的话,则猪羊牛马鱼蟹等动物,岂不充满世间,甚而与人争食,现在人口增加,已感食粮不够分配,人食动物,正是减少世界因人口增加发生粮食的恐慌。这话说得并不尽然。虎豹豺狼潜居深山,人不食它,虎豹豺狼并未见增加。反之,因人食肉,始有图利饲养鸡猪牛羊等,人人倘能不肉食,就没有人饲养鸡猪牛羊,不饲养鸡猪牛羊,正是减少人类粮食的恐慌。现时人口虽日渐增加,尚未见到因缺少食粮饿死人的地方,即使有之,亦复因其他因素使然,绝非因素食的关系。
或有人说:修行念佛,我是可以的,但是要我素食,以年老气弱,若不藉荤菜资补,则体力难以支持。这话说得更是不彻底,既然肯发心修行,必须明白修行的道理,素食的营养比荤菜丰富,已如前面所说;自己既然感觉年老,光阴无多,尚爱惜生命,而年龄未老的动物,先受刀砧,试问这于心何忍?人要乐生,欲以肉补,难道动物就不怕死,甘愿受你烹煎吗?利己忘物,即是贪生造罪,欲益反损,怎能终老其寿命呢?
复有一种邪见的人,看见人茹素,认为可怜得很,说修行是修的心,只要心好,又何必素食呢?这话说得更是似是而非。贪图口福,残杀物命,杀其身而啖其肉,天下之凶心、惨心、毒心、恶心还有胜于此者吗?试问好心当在何处?
又有神教徒说:上帝祇赋给人类的灵魂,其他一切动物如火鸡一类飞禽走兽都是没有灵魂啊!这些动物都是上帝赐给人类哥哥姊姊们佐食品的,人类天生赋有屠杀一切动物的特权。唉!想不到以博爱为主的神教,竟说出这种残酷的话,怎不令人唏嘘叹息!上帝怎能配称为「博爱」?佛教提倡素食,完全依照佛教的慈悲观,佛视一切众生(当然包括一切飞禽走兽在内)都是我们过去的父母兄弟姊妹,相敬相爱之不暇,怎么能加以屠杀?佛视食众生肉,等于食自己过去父母、兄弟、姊妹。所以佛教同体大悲的愿力,绝不是神教偏私「博爱」所能及啊!我们希望神教徒放下屠刀,让一切众生与我们人类兄弟姊妹,同享着生存的自由!
或者有人说:「我食肉已成为一种习惯,叫我素食实在感觉有许多困难,甚至出门不方便」。这话说来似乎有点理由,其实荤食素食,都是一种习惯,但习惯有善的也有坏的,譬如嗜好吃烟喝酒赌钱的习惯,就是一种坏的习惯,荤食虽不说是一种坏习惯,但至少有伤仁慈德性,影响身体健康。而荤食容易发生病患,这在前面已说过。素菜内营养丰富,比荤菜内多。为了增长自己德性,及卫生起见,应力行改变这种荤食习惯。至于出门不方便,这是一种藉词,现在各地都有素食馆,即使没有素食馆,豆浆面包到处有得买,怎能说不方便呢?
世间人不能素食的原因,不外二种;一是贪图荤食的口味,一是恐怕素食营养不够,有损害身体。要知道人的寿命长短,不在荤素的关系,乃在各人业力的问题。鹿食草,但它的寿命比一切走兽都长;虎食肉,但它的寿命,却不及鹿。试看深山修行的老僧,多活到八、九十岁,他所食的蔬菜,并且是最粗劣的,既没有油,也没有什么口味,甚至一日一食,可见人的寿命长短,绝不系于荤食与素食之间!
《安士全书》是“善世第一奇书”,超古超今,诚为传家至宝。全书共分四部,包括戒杀之书《万善先资》;戒淫之书《欲海回狂》;《阴骘文广义》;《西归直指》。前三种书,虽教人修世善,而亦具了生死法。《西归直指》虽教人了生死,而又须力行世善。诚可谓现居士身
每个人晚上睡觉时,从他躺在床上到真正睡着,中间起码有5到10分钟的时间。而对普通人来说,这几分钟,基本是在妄想与昏沉当中度过。这样带着妄想睡觉就容易做梦,引起睡眠质量越来越差。而学佛的人,懂得珍惜时间,把握当下。
弟子众等,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土。又以业重福轻,障深慧浅,染心易炽,净德难成。今于佛前,翘勤五体,披沥一心,投诚忏悔:
我住在乌敏岛时,有一只狗跑到我那里去;而在戒律中出家人是不准养狗的,所以我也只是把一些吃剩的食物丢给它吃。有一次,我有事情要处理,于是把门锁上后就离开。隔天,当我把门打开时,它很快的从里面冲出来。我忽然间想起自己把它锁在屋内,之后四处查看,却发
一个人对事情不论是好是坏、是对是错,嘴里不要乱说,肚子里明白就好。嘴巴叨叨不休,无事也会变成有事,最后总是会害到自己。那些没事叨叨的人切要注意,这样最会惹事。
佛教不是偶像崇拜者,如果要说佛教有崇拜的话,那么,他是崇拜智慧的宗教。在佛教初创期,佛教没有佛菩萨像,仅雕刻莲花、轮宝等作为佛法的象征。佛陀圆寂前曾经留言,我死之后要依法不依人,一切以佛法为最高。但是佛弟子们从内心尊重他的人格,
现在有的家庭不和,一天到晚总是吵架,就是因为过去生中造了太多恶口的业所招感的。对于恶语伤人这种恶业,有的人会拿直爽来做挡箭牌,还有的人会说自己刀子嘴豆腐心,说“我这个人就是心直口快,有什么就说什么”,这些其实都是借口。
吸烟,我们是不允许吸的,好像僧人戒律当中没有规定,但是有没有相应的呢,比如我们这种五辛,吃肉吃五辛,这些扰乱心性,断大悲种性,我们修学菩提道,这些都是根本。所以,菩萨戒里规定食肉、食五辛,都是不允许。辛辣的东西增长欲望,而且,吃了辛辣的东西,
世尊在《观经》第九观跟我们开示: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有八万四千好。讲“八万四千相好”,这是就大乘而言。讲“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种随形好”,这是就小乘而言。事实上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佛为什么有如此的相好光明?这是“修因感果”,还是不离开“
南无阿弥陀佛,师父吉祥,请问师父,牛奶和鸡蛋是素食吗?就是说吃素的人能食用这两种东西吗?
很多同修由于对本分的认识不到位,所以在生活当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痛苦以及灾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职位以及相应的本分。有一句话:但能依本分,终须无烦恼。我们过往烦恼不断,证明我们没有好好落实本分,完善本分。我们来学佛,学做什么?
佛法从恭敬中求,当我们对学习佛法生起真实的恭敬心,谦让心、忍耐心、顺从心将会随之生起,远离高傲,远离懈怠,远离忿恼,于诸违顺境界心得安忍,柔软轻安,于诸善法精进修行,于诸不善努力断除,少欲知足,正念无常,这样学修我们的心就能逐渐得到调伏与安乐。
一位老居士讲:“我从小在祖母身边长大,祖母平常说的最多的两句话就是:‘好了别人是好自己,有东西给别人是自己得利益。’我从读书到工作,这两句话就是我的座右铭。祖母活了101岁,在她临终时,我对她老人家说:‘祖母,谢谢您!教给了我怎样做人。’”
现在很多人有死亡焦虑,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我们把生和死看得非常实在,就会在生的现象上产生自性见,在死的现象上也产生自性见,以为死亡就是一切的终结,于是贪著生,恐惧死。当年佛陀在菩提树下,就是通过对生死轮回的观察而觉悟。生命就像河流,遵循无明、
处理不善心的方法,我在这里给大家做简单的介绍。首先你要能够面对真实的自己,真正的朝自己心里看。要承认自己的烦恼:我的贪欲心、嗔恨心,甚至于我的愚痴:我不了解,有些东西我不知道该怎么做,不知道是对是错,不知道该怎么选择。你要如实地承认它们的存在,
古人尝有言:衲子风格凛然,有古人之风。古人之风从何而来?就是从这八个字而来:动用举措,必稽往古。这就有古人之风,要是没有古人之风呢?那就是流俗阿师的样子——行,不像个出家人;说话,不像个出家人;思想,不像个出家人。
寿量圆满即健康长寿:因为往昔种下的善业感得长寿果报,得以长久住世。又因为长寿,才有更多时间内修外弘、自利利他,长时间地积累福德和智慧资粮。那么如何感得寿量圆满,身体健康的果报?如果光是长寿,活了九十岁,但一天到晚在生病,那还不如短一点,所以
学习打坐,就要好好就近寻找正规寺院觅善知识,按照经论中的来,不可以想当然地坐,不可以道听途说地坐,更不可摸着石头过河、试试看再坐。须知外道也打坐,练气功的也打坐,乃至邪教也打坐。如果在家真想坐禅,不妨认真读下《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楞伽经》中说,譬如巨大的海水波浪,这是由猛风所吹起的,洪水波涛鼓动着冥壑,从来没有断绝的时候。我们的藏识就像大海一样,宽广而又包容万千,由于境界风所吹动,所以才有种种诸识波浪,腾跃而生起。我们的心就像大海一样随着外界的风的吹动,掀起各种各样的波浪
傲慢则无礼。偏见则自私。傲慢与偏见的人,其实就是强烈自我意识的人。说才智,很可能是绣花枕头。说修养,势利有余的攀附者。佛法中说:贪、瞋、痴最强烈如火炽盛之流;于财、色、名、食、睡最具占有欲的代表性人物;心念中充满了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之
佛弟子要想获得广大的真实利益,必须学习培育随喜的特质,随喜佛菩萨一切贤圣乃至凡夫众生的一切善法善行。随喜可以让心柔软开放,与众生广结善缘,建立现前与未来的良性关系,随喜之心还能推动我们的身语趋于善法善行,由此累积种种善法功德,给现前和未来的生
禅宗有“平常心是道”的公案,我们今天暂且不去讨论,但就虚云老和尚所说的“平常心”来谈谈。虚云老和尚说:“怎样叫平常心呢?平常就是长远,一年到头,一生到死,常常如此,就是平常。譬如世人招待熟客,只用平常茶饭,没有摆布安排,这样的招待可以长远,就是
纵观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之人,对自己所喜爱的事业,无论是起步,还是在过程,不管有多么困苦、多么艰难,都始终抱着一颗坚定不移的信心,踏实笃定地前进,最后无不取得卓越不凡的成果。我们有缘接触佛法,修习佛法亦是如此,从信开始,因信而入,信心生起,发愿力行。
北方曾有一位富人,祖上留给他很多财产,单说田地就不少。然而不幸的是,有一伙好吃懒做的人,打起了他的主意。他们合计着把富人活埋,好瓜分他的家产。打定主意后,他们事先挖好了埋人的坑,接着设法把富人骗到了坑边,对富人说:“死到临头了,你有什么话说?”
不会。但受戒时,能够穿海青、搭缦衣,较庄严、摄心。譬如穿得花花绿绿,心就比较乱;穿素雅的颜色,心念就会比较寂静。眼根对色尘,颜色会影响我们的心念。
正是因为感受到了它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我们就明白了。我们明白了,就不应该再执着;不再执着,就真正自在了,所以我们就挣脱出了那种束缚、枷锁。可见,学佛最大的敌人,不是这个世界,也不是他人,而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自己。
小时候,我们看一本一本的连环画《三国演义》。里面出现最多的一个故事情节,就是那些大大小小各种级别的“主公”,在每次面对自己眼前各种各样事情的时候,就会有身边的臣子谋士们为他献上各种主意或计策。出那些主意或计策的谋士们,无论是高手还是低手,无论是真
在《佛说法华经·方便品》里边,佛陀说了这样的一首偈颂:“薄德少福人,众苦所逼迫。入邪见稠林,若有若无等。依止此诸见,具足六十二。深着虚妄法,坚受不可舍。”这段经文很深刻,让我们来分享一下:所谓“薄德少福人”,什么叫“薄德少福人”?
一位年长者和一位年青人之间产生了一些矛盾,导致二人许多年不说话。人们劝年青人主动一点。要知道世事无常,今生的隔阂若不化解,未来世难免要受“怨憎会苦”。比起生死,这点小摩擦算什么。有智慧的人会主动向人道歉,有慈悲的人会接受别人的道歉
度和被度是相互的。你好心给他讲佛法,结果人家不但不理解你,还把你臭骂一顿,这时候你心里马上生起嗔恨心,想这个人怎么好坏不分,于是就跟他对着吵,你原本想度对方的,结果不但没度成,还心随境转,被对方给度走了。所以,学佛人要有观空的智慧,知道我们所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