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卷二

  造像品五

  科曰:夫大像无形,至真无色,湛然空寂,视听莫偕,而应变见身,暂显还隐,所以存真者系想圣容,故以丹青金碧,摹图形相,像彼真容,饰玆铅粉。凡厥系心,皆先造像。有六种相,宜按奉行:一者,先造无上法王元始天尊、太上虚皇玉晨大道、高上老子太一天尊;二者,造大罗已下,太清已上,三清无量,圣真仙相;三者,造过见未来,无边圣相;四者,造绘诸天星斗真仙;五者,造圣真仙品,无数圣相;六者,造随感应缘,无穷圣真形相。如此发心,有一十八种,以状真容:一者雕诸宝玉琼瑶、琅玕七珍之类,二者铸以黄金,三者铸以白银,四者铸以赤铜,五者铸以青铁,六者铸以锡鑞,七者雕诸香物梅檀沉水之属,八者织成,九者绣成,十者泥塑,十一者夹紵,十二者素画,十三者壁画,十四者凿龛,十五者鎸诸文石,十六者建碑,十七者香泥印成,十八者印纸范泥、刻飘团土、镂瓦磨骨、雕牙剸木、聚雪画灰。一念发心,得福无量。或长一寸、二寸、三寸、四寸、五寸,乃至于尺,大小无碍,多少不限。暨乎一尺、二尺、三尺、四尺、五尺,以及于丈,一丈、二丈、三丈、四丈、五丈、六丈,百尺、千尺,万尺,一区、十区、百区、千区、万区,一铺、十铺、百铺、-千铺、万铺,一龛、十龛、百龛、千龛、万龛,一帧、十帧、百帧、千帧、万帧,一座、十座、百座、千座、万座,一室、十室、百室、千室、万室,一堂、十堂、百堂、千堂、万堂,乃至巨亿兆京载。或一天尊、二天尊,乃至十百千万亿兆京载,并真人、仙人、圣人、玉童、玉女、诸天帝王、金刚神王,香官使者、侍香、龙虎、狮子、辟邪,殿堂帐座、幡华幡盖、飞天音乐、种种侍卫,各随心力,以用供养,礼拜烧香,昼夜存念,如对真形,过去未来,获福无量,克成真道。

  科曰:凡造像,皆依经。具其仪相,天尊有五百亿相,道君有七十二相,老君有三十二相,真人有二十四相,衣冠华座,并须如法。天尊上帔,以九色离罗,或五色云霞山水,杂锦黄裳,金冠玉冠。左右皆缨络环珮,亦金玉冠,彩色间错,上帔皆不得用纯紫丹青碧緑等。真人又不得散发、长耳、独角,并须戴芙蓉飞云元始等冠,复不得戴二仪平冠、鹿胎之属。左右二真,皆供献,或持经执简,把诸香华,悉须恭肃,不得放诞手足,衣服偏斜。天尊平坐,指捻太无,手中皆不执如意尘拂,但空而已。

  科曰:凡天尊、道君、老君左右,皆有真人、玉童、玉女、侍香、侍经、香官使者,左右龙虎君、左右官使者、天丁力士、金刚神王、狮子辟邪、龙麟猛兽、螣蛇神虎、凤凰孔雀、金翅朱雀、四灵八威、护法善神,备卫左右,各随力所建。

  科曰:真人名号极多,不可称数,皆是昔劫种因道成果极所致,得在天尊、道君、老君左右,侍卫启请,变化自在,天尊所处,皆随侍卫。

  科曰:玉童、玉女,皆是道气化生,非因胎育,各有司存,或侍经侍香,或散华奉言,或给仙人,或侍得道,阶品亦有差降。

  科曰:侍经、侍香,皆是结气而生,常在天尊及真经所处,传奏流通,记列善恶

  科曰:金刚天之四极神,立天之四隅,或天门地户,长一千二百丈,按剑持杖,身挂天衣飞云宝冠,足蹑巨山神兽、大石诸鬼之上,立作杀鬼之势,主天下地上一切非法鬼神,怒目噉声,邪精畏伏。若天尊都治门户,殿堂左右,皆立其像,防护守卫,变化无方,不常厥体,是道之烈气所生,非胎诞而得也。今之观内,门户、殿堂、经藏,并制其像也。

  科曰:神王者,众神之主,凡有三种。一者结气,二者报生,三者业因。结气者,不由胎诞,因自然之气。报生者,从诸鬼神,有功于道,生得此身。

  业报者,承其积劫因缘,主令身执。凡人成真得道,皆来监度。神王之名,抑亦无数,皆衣甲冠矛,持刀按剑,或立或坐,不常其体,役御群鬼,驱除凶恶,具诸经诰,不复详备。

  科曰:魔王,亦神王之流,凡有三种。一者三天魔王,二者五帝魔王,三者飞天魔王。皆戒鍊保举学道行人,故大勋魔王保举尔身也。

  科曰:天丁力士、龙虎左右、香官使者,并因气化生,应缘而出,降魔召鬼,传言驿行,护法之灵官也。

  科曰:八威,谓毒龙、猛虎、螣蛇、电兽、长牙、奔牛、玃天、雷晶,并是积业恶物,天尊威伏,使备门守关,洞穴墻圻,防非也。

  科曰:四灵,谓龟、龙、麟、凤,皆应星辰异气,合五行之秀,或口诵灵文,身生图籙,知代休否,因时下世,并天尊苑囿,祥禽瑞兽也。

  科曰:凡天尊法座,凡有八种。一者千叶莲华,二者五色狮子,三者七宝金牀,四者九层玉座,五者伏九龙,六者摧八毒,七者坐云霄,八者御烟霞。皆随变现形,因机居住。今之帐座,但以七宝八珍,珠玉金碧,装饰拟像而已,非所备也。

  科曰:凡诸天尊、道君、老君,及诸圣真仙相,年久时深,或风雨飘零浸损,皆以时修,复勿使真容彫坠,当得福无量。

  科曰:凡天尊形像、金铜宝玉者,每至月十五日,设斋香汤洗饰。若夹紵雕木,即揩拭使光净,最得功德。

  写经品六

  科曰:经者,圣人垂教,叙录流通,劝化诸天,出生众圣,因经悟道,因悟成真,开度五亿天人教化三千国土,作登真之径路,为出世之因缘,万古常行,三清永式,结飞玄之气,散太紫之章,或凤篆龙书,琼文宝籙,字方一丈,八角垂芒,文成十部。三乘奥旨,藏诸云帙,闭以霞肩,使三洞分门,四辅殊统,寔天人之良药,为生死之法桥,使众生普超五浊之津,俱登六度之岸者也。凡有十二相,以造真经:一者金简刻文,二者银版篆字,三者平石鎸书,四者木上作字,五者素书,六者漆书,七者金字,八者银字,九者竹简,十者壁书,十一者纸书,十二者叶书。或古或今,或篆或隶,或取天书玉字,或象云气金章,八体六书,从心所欲。复以总、别二门,遍生归向。总者,尽三洞宝藏,穷四辅玄文,具上十二相,总写流通。别者,或一字一句,或卷或裘,随我本心,广写供养,书写精妙,纸墨鲜明,装潢条轴,函笥藏举,烧香礼拜,永劫供养,得福无量,不可思议。

  科曰:夫经,皆须作藏。凡藏,有二种。一者总藏,二者别藏。总藏者,三洞、四辅,同作一藏,上下或左右前后作重级,各安题目三洞宝经藏。别藏者,三洞、四辅,各作一藏。凡有七种:一者大洞真经藏,二者洞玄宝经藏,三者洞神仙经藏,四者太玄经藏,五者太平经藏,六者太清经藏,七者正一经藏。皆明题目,以相甄别,若次安之。若各藏,如并藏法,皆安经台,或天尊殿,当阳左右间,左三洞、右四辅,每藏皆作台举之,不得正尔顿地,巾帕裘蕴如法。置几案、香鑪,龙璧烧香,明灯存念,并须得所。藏之大小,皆在时之所制,不复为常。

  度人品七

  科曰:夫道以人弘,教因师得,若不度人,则法、桥路断,所以弘教先在度人。度人之相,凡有十二种:一者帝子天孙,二者大臣宰辅,三者皇后妃主,四者聪明智慧,五者识量明敏,六者富贵男女,七者形相端严,八者仁信淳厚,九者行业精苦,十者讲诵精熟,十一者勇猛精进,十二者凡厥有心。择此十二,度使出家,下自一人,上至亿载,绍隆法教,宣扬经传。又有二十五种相,可使出家:一者家世奉道、信乐经法,二者见世奉道、信乐经法,三者己身奉道、信乐经法,四者家世淳善、信奉正真,五者见世淳善、信奉正真,六者己身淳善、信奉正真,七者经业优长,八者行业精苦,九者鍊气断谷,十者专诫于道,十一者誓弘大道,十二者志宣经教,十三者习道来久,十四者清净身心,十五者无健羡心,十六者无世间爱着心,十七者无世间胜负心,十八者无世间憎慢心,十九者无世间矫妄心,二十者无世间毁誉心,二十一者运心举意、唯欲出家,二十二者愿得出家、绍隆正法,二十三者愿得出家、舍身命财、唯在于道,二十四者愿得出家、为帝王国主、天下地上君臣吏人建大福利,二十五者愿得出家、为一切众生作生死福田、讲说大乘、广开愚暗、悉使悟道。复有十种,不得使出家:一者背臣逆子,二者刑戮子孙,三者杀师叛道,四者不信大法,五者屠沽婬欲,六者偷盗奸矫,七者饮酒食肉,八者不识罪福宿命因缘,九者形容不具足,十者凡厥凶顽。有此十种,勿使出家,损道威仪,破坏法教。又有二十五相,不合入道:一者家世诽谤、不信经法,二者见世诽谤、不信经法,三者己身诽谤、不信经法,四者家世浮伪、不奉正真,五者见世浮伪、不奉正真,六者己身浮伪、不奉正真,七者贪酒嗜肉,八者心不奉道,九者破坏大道,十者不念经法,十一者躭习色欲,十二者专求俗事,十三者身心秽恶,十四者心怀健羡,十五者心有是非,十六者爱着声色,十七者有世间胜负,十八者有世间憎慢,十九者常怀矫妄,二十者常思放荡,二十一者无心奉法,二十二者唯贪世利,二十三者捉心不专,二十四者惰慢不谨,二十五者但利于己、不利一切。度人之时,依科拣择,必须合法,方可出家,或为国主、帝王,或为天地日月,或为宗庙社稷,或为父母己身,或为妻子眷属,或为亡人,或为见存,或初登位,或新诞育,或为八表不安,或为四生有识,或风雨不顺,或星宿乖违,或兆人疫毒,或谷稼水旱。种种福田,度人为上,度人功德,不可思议。

  科曰:凡出家,有三十相:一者常行精进、于世无染,二者常行勇猛、于道不退,三者常行慈悲、不杀众生,四者常行愍念、济度群品,五者常行忍辱、不怀瞋怒,六者常行欢喜、导引一切,七者常发善心、绍隆三宝,八者常发大心、修营灵观,九者常发大心、宣扬经教,十者常愿发心、开导一切、使归正道,十一者常愿发心、讲说大乘、开悟愚暗,十二者常愿发心、为帝王国主建大福利,十三者常愿发心、为宰辅大臣作诸福田,十四者常愿发心、为一切众生并皆离苦,十五者常愿国王万寿、国土安宁,十六者常愿天下太平、五谷丰熟,十七者常愿经教大弘、普得悟解,十八者常愿天下众生遍皆回向大道,十九者常持斋戒、心心不退,二十者常奉经法、念念修行,二十一者常对天尊、烧香行道,二十二者广写经教、散布人间,二十三者广修灵观、使一切回向,二十四者愿我法身坚固不退,二十五者大作福田、遍及一切,二十六者广行乞取、造诸功德,二十七者广运慈心、济度群品,二十八者广行慈悲、施惠一切,二十九者常持法相、不舍威仪,三十者普为三涂地狱、以无上妙法使悉升度、永免幽苦。以此三十事,为出家法相,常愿过去、未来、见在三世,念念不退,常在法身,永不休懈,绍隆大道,作一切众生,无量福利,使一切世间,若有识、若无识,一切众生,成无上道。

  科曰:凡道士、女冠,出家之后,先须纲纪,整齐法教。凡有五种:一择其道行淳厚、心常营法、不私其己、愿成就者,二择其清廉正直、不犯于物、志建福田者,三择其德行高远、明闲法教、道俗归依、善方便者,四择其妙识时务、令于世宜而不违经教者,五择其勤苦、善能营始、利益法门者。择此五者,立为纲纪,整齐法教,以为弘轨。若于中,有一行损于法门,则不可立。复有虚妄之人,矫立名行,情求润己者,最不可立。又有真淳谨心不愿乐,如此之人,详其可否。复有十种,不可彊立:一不信宿命、罪福因缘者,二不知羞耻、唯欲利身者,三恃势贵豪、情不润众者,四运心举意、唯损常住者,五每有施为、常作机心者,六不解经戒、复不敬者,七不识时事、狠戾自用者,八外清内浊、外愚内智、外真内伪、外廉内贪、外口是内心非者,九虽不损众、亦不利众、虚沾法位者,十因沾法位、自欲宜便、恃此纪纲、专求私利者。有此十事,不得居于此职。若不依此科简,阿曲补举同情之人,减筭三千六百。

  科曰:又有二十五事纲纪,法徒可常遵奉。一者不得指三宝财物生欺负心,二者不得于常住众物生欺负心,三者不得于四辈施物生欺负心,四者不得于诸大德尊者生凌忽心,五者不得于中年时辈生凌忽心,六者不得于诸下座晚生生凌忽心,七者不得于诸下贱生凌忽心,八者身奉科戒、施为不犯,九者善能和悦、抚接上下,十者巧以方便、导引法徒,十一者于诸利益、深识机宜,十二者于诸三宝、心常住持,十三者于常住处、恒不破坏,十四者舍受非识、不生憎爱,十五者于诸法众、无偏颇心,十六者于诸事宜、不自专擅,十七者内心正直、不犯于物,十八者每事发心、皆愿成就,十九者凡诸财物、毫分不犯,二十者凡于三宝常住、皆欲利益装严,二十一者善达机宜、和悦世事、令不毁坏三宝,二十二者能营护法众、不使外犯,二十三者常教法众、使依科戒,二十四者能得贵贱内外归依、前心后心、坚固如一,二十五者广运诚心、成就法门、令不破不坏、为永劫福田、作当来众生种善窟宅。以此二十五事,纲纪法门,成就功德,当令过去、见在、未来,获福无量。

  科曰:又有三十事不可,纲纪法门,检校常住。一者常于三宝财物、生欺负心,二者常于常住众物、生欺负心,三者常于四辈施物、生欺负心,四者于诸大德尊者、常生凌忽,五者于诸中年时辈、常生凌忽,六者于诸下座晚生、常生凌忽,七者身违科戒、施为皆犯,八者于诸上下、不能和悦,九者于诸法徒,不能导引,十者于诸利益,不能方便,十一者于三宝处、心不住持,十二者于常住处、常欲破坏,十三者不容非议、生憎爱心,十四者于诸法众、心不均普,十五者于诸事宜、常能自用,十六者奸诈、所为矫妄,十七者每事发心、皆不成就,十八者凡诸财物、毫分必取,十九者凡于三宝常住、皆不利益、唯润于己,二十者不识机宜、违戾世事、令外众侵犯、损坏三宝,二十一者不能营护法众、益加非法,二十二者不教法徒、多违科戒,二十三者破内外贵贱归依心,二十四者前心后心、竟无定法,二十五者运心偏曲、永无成就、令法门破坏、损失福田,二十六者依附势豪、经纪卖易三宝,二十七者依托法门、自取声利、秽污经教,二十八者卖三宝力、纵恣是非,二十九者闻人弹议、弥行非法,三十者侵损三宝常住、自恣身心。凡三十事,有一不可。若犯,当来生中在畜鸟兽,任人杀活,永失人道,见世盲聋瘖痖,手挛足跛,形容不具足。若道士、女冠,当明识此科戒,依行勿犯。

  科曰:凡道士、女冠为纲纪者,须依法奉行,勤宣科戒,教示徒众。若犯科者,各依法罚香油,鸣钟礼拜。如再犯不悛,当致重役。若使营修观内,又彊梁不顺者,决以法科,摈还本主,必使愚人向道,不犯科戒,皆当执正,不得偏曲,败乱科典。违者,减筭二千四百。

您可能喜欢: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相关阅读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