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家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川渎异同序

水源于山者也,山附于水者也。水源于山,则水之源不异;山附于水,则水之流不异。如是,则曷异乎尔?曰:源不异而流不能不异,流之大势或不异,而其间浸淫、淤阏、升沉、迁改之迹,亦不能不异。是故言郡邑而不详其山川,言山川而不考其同异,未可云辨于方舆者也。《禹贡》以山川源委条贯于九州之次,一经一纬,灿若列眉。《职方》诸书,未有继之者也。司马迁著《史记》,昔人称其明于山川条列,然所记载,仅错见于群篇之中,而《河渠》一书,未为详核。班固志《地理》,复为《沟洫志》,沟洫何必不在地理中与?其于江、汉、淮、济,何以略而不书与?后世言川渎者,则纡回复乱,如棼丝之不可理也。志郡邑者,则凌杂剥裂,如累砾之不可辨也。《唐六典》叙十道山川,推本《职方》,而未能远法《禹贡》。故于川渎源流,未遑综论于十道之后。郑氏《通志》自谓准《禹贡》以理川源,本《开元十道图》以续今古。予尝读其书,以为不足以实其言也。今所诠次,大略本之《禹贡》遗意。其间略者详之,阙者益之,旧迹新途,判然杂合者,则分别而书之。言川渎而不言山者,以川渎之异多,而山之异少也。嗟乎!其间盖有天事焉,有人事焉。大河之日徙而南也,济渎之遂至于绝也,不可谓非天也?开凿之迹,莫盛于隋,次则莫盛于元。其间陂ヌ堙障,易东西之旧道,为南北之新流,几几变天地之常矣,又何从而验其为氵?、沮、济、漯之故道也哉?说者曰:《禹贡》导川,先及黑、弱,而今别为西裔之川。洛、渭次于四渎之后,而今目为一方之水。济川虽绝,诸家皆载其源流,而竟视为枯渎。盘江悬隔岭表,于禹迹何与焉?漕渠一时之制耳,恐非万世之经也。海运特元人故辙,何容附于川渎之后?乃犹谓无倍于《禹贡》所未解也。曰:《易》不云乎?观其会通,行其典礼,圣人所以经世而善俗也。夫时势迁流,姑勿论矣。即《禹贡》以来四千年间,其为山崩泽竭、地震川移之类,亦不知凡几也。《诗》有之曰:百川沸腾,山冢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是以王横有九河湮没之言,班固有商竭周移之慨。使神禹生于今日,亦必不能执《禹贡》之旧文绳今日之山川矣。子犹欲规规而索之,毋乃不知晦朔与春秋乎!诚欲识古今之因革,究天地之变通,亦于其所以异者求之可已。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