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十六年释印光撰
天下,极惨极烈的祸事,最大至深的祸事,一不小心就丧身殒命的祸事,而世间人多都乐于惹的祸事,不惜以身殉之虽死不悔的祸事,就是“女色之祸”。
抛开那些“纵情欲事,探花折柳,窃玉偷香,灭理乱伦,败家辱祖,恶名播于乡里,毒气遗于子孙,生不尽其天年,死永堕于恶道”的狂徒,姑且不论,即使是夫妇正常的夫妻关系,倘若一旦沉沦于柔情贪淫,由此而造成的意外死亡,其数量都无法计算。夫妻之间,本图房事快乐,突致死亡,以致于沦落为“鳏、寡、孤、独”,生活苦不堪言。造成这样的结果,多数都是咎由自取,自作自受,决不是命该如此!所谓:“昵情床枕,自取其殃。”
其次,虽然平时,夫妻之间,举止庄重,很少轻薄,但由于双方无知,不知“忌讳”,在不该行事的时间,或在不该行事的地点,冒昧从事,而遭致死亡的夫妻,其数也很多。
因此,古时候,朝廷官府,对每月的“房事”忌讳日,都有人进行专门转载,并负责抄录发放到百姓家户当中,同时,在忌讳日的当晚,衙门也有专人在大街小巷敲打“铎铃”以示警告,令成人们于此日要严肃威仪,不可轻薄,止欲戒色。这项护生活动,国家把它当做一项非常重要的政务来抓,古圣王爱民之诚意,可以说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我常说:“世间人民,十分之中,由色欲直接而死者,有其四分。间接而死者,亦有四分,这个四分是由于色欲亏损,受别种感触而死。然而世间还活著的人,无不把这些人的死因都归于“天命”。世间人怎么会知道,凡贪色而死者,都不是“命该如此”。顺“天命”而死的人,也就是说,命中该活多大岁数,就活到了多大岁数的人,都是居心清贞,不贪欲事的人。凡贪色者,都是在自残身命,自短寿命。你自残生命,怎么能叫“命该如此”呢?
至于依命而生,依命尽而死的人,不过十分之一二分而已。
由此可知,天下有一多半人都冤枉死于色欲。此祸之烈,世无有二,可不哀哉!?可不畏哉!?(现代人只看到地震,海啸等天灾人祸的惨烈,不知道“色淫”所带来的灾难比地震海啸等所带来的灾难更惨烈!没有把欲色所造成的灾祸纳入自己的视线,甚至对此一无所知,岂不可怜?如果没有圣贤人的指点,我们怎么能知道这桩事情?所以,有缘知道此事的人,能够接受这一事实的人,都是世间有福报的人———注)
世间人,不费一分钱,不出一点力,只要能知道“戒淫止色”,就能得到如下“善果或善报”:一者,具足至高之德行;二者,享无穷之安乐;三者,给子孙后代留下无穷之福荫;四者,使自己“来生”得贞良之眷属。
夫妇正淫,前已略说利害,今且不论。至于邪淫之事,所谓邪淫,是指,与合法配偶之外的一切男、女,心生淫欲,进而身行其事者,统称邪淫。纵然是夫妇,若非时,非处,非地行淫,也是邪淫!不可不知。
邪淫之事:无廉无耻,极秽极恶,是用人身,行畜牲事;世间的正人君子和有福德的人,决定把艳女妖魅的勾引,妖姬的献媚,看做是莫大的祸殃而忿力拒之!拒色淫的果报,必然是福曜照临,皇天眷佑;相反的,世间的小人和福薄德劣的人,决定把艳女妖魅的勾引,妖姬的献媚,看做是莫大的幸福而痴喜纳之!其果报,必然是灾星驾临,鬼神诛戮,各种意想不到的灾祸随即发生。(世间发生的奇祸,如夫妇两人饭后散步于街道,突然被车撞死身亡,殊不知此祸与“邪淫”有关?世人不可不警惕!——注)
色欲邪淫是祸,君子则因祸而得福,小人则因祸而加祸。所以,太上老君说:‘祸福无门,唯人自召。’世人在女色邪淫“关头”,不能彻底看破,愚痴行事。这是拿“至高之德行,至大之安乐,以及子孙无穷之福荫和来生贞良之眷属”做老本儿,把无量“现世和来生”福报,瞬间断送在俄顷之欢娱间!哀哉可叹!
安士先生的“欲海回狂”一书,分门别类,逐条详述,文笔非凡,雅俗同观,劝诫恳切,把古今“不淫获福,犯淫致祸”的案例,原原委委,详悉备书,大声疾呼,不遗余力,暮鼓晨钟,发人深省。一心只想让举世同伦,共享福乐,各尽天年而后已。
当知此书,虽为“戒淫”而写,书中所讲的“义与道”,所述“经国治世,修身齐家,穷理尽性,了生脱死之法”也都非常详尽圆满。读者,若善为领会,神而明之,即:专心学习,深明其义,则左右逢源,触目是道。其忧世救民之心,可谓至深至切矣。因此,印光于民国七年,特刊《安士全书》板于扬州藏经院;民国八年又刻《欲海回狂》,《万善先资》二种单行本;民国十年又募印缩小本《安士全书》。计画筹备印数十万册,偏布全国。但因“人微德薄,无由感通”只印了四万册而已。而中华书局私印出售者(为牟利而私印),亦近二万册。杭州、汉口,也有人仿制排版,所印之数,当亦不少。兹有江苏太仓,吴紫翔居士,念世祸之频繁和惨烈,加上,世间当代崇洋新学派,提倡“废伦废节”,专主自由爱恋,如决江堤,任其横流,导致社会上青年男女,同陷于无底欲海漩腹之灾祸中,遂发心广印《欲海回狂》,施送社会各界,以期挽回狂澜。当然,只有众志,才能成城,众擎才能易举。所以,恳祈海内仁人君子,大发救世之心,量力印送,并劝有缘人,普遍流通。又祈世间人,父诲其子,兄勉其弟,师诫其徒,友告其侣,使得人人皆知“色欲邪淫”之祸害,立志如山,守身如玉,不但不犯邪淫,即夫妇正淫,亦知节制和忌讳。如此,不久的未来,将见社会上“鳏、寡、孤、独”愈来愈少,人人富寿康宁。
世人各各当知:自身与家庭,因“止色戒淫”而得清吉富贵;国界边疆,因“止色戒淫”而得安宁久远。因止色戒淫,使“秽德”转为“懿德”,“灾殃”变作“吉祥”。最终毕竟不花一分钱,不劳一点力,而得此美满之效果。世间仁人君子,善良之人,想必“当仁不让,而乐为之”也。上述止色戒淫之大义,以奉献社会及同仁。
附录:《懿德堪钦》元朝,秦昭,扬州人。二十来岁那一年,准备到京城游玩。上船后正要开船,他的朋友邓某人,赶来为其持酒送行。正在喝酒间,突然有一绝色女子也到了船上,邓某令该女拜见秦昭,并介绍说:‘此女原是个女仆,我为京城某部某大人所买,将做小妾。想乘君之便,希望把此女帮我带到京城。’秦昭再三婉言拒绝不肯。邓某不高兴地说:‘你为什么这样固执,不就是一个女子吗,路上你若不能把持自己,此女即归你了,不过二千五百块钱而已。以后我再为某大人找合适的。为了朋友,这点儿事算什么?’秦昭不得已而答应下来。当时季节已是酷热之夏,蚊虫很多,此女苦于没有蚊帐,被蚊虫叮咬厉害。秦昭没办法,只得让此女同寝于己怅中。从内河至京城,历经数十日,二人夜夜同住于一帐中。
来到京城,秦昭先把此女安顿到店主娘那里,自己又亲自拿著邓某的介绍信寻访某大人。找到之后,此大人问秦昭:‘一路上,你可曾带家眷否?’。昭曰:‘兄我一人。’其人勃然而温怒于面,脸色很难看。然,因有邓某之书信,不得已,勉强令下属把此女接到家中。至夜,方知此女末破身。该大人“惭感不已”。第二天,马上写书信,答谢邓某,书中大赞“秦昭之德行”。随后,前往秦昭处拜见。感慨地说到:‘阁下真盛德君子也,千古少有!昨日,我非常怀疑,对你不放心。真乃“以小人之腹”测“君子之心耳”,惭感无既!’
[批]:秦昭之心,若不是明了通达“人本无欲”之理,若不能尽守“天理人伦”之道德,与此绝色女子,日同食,夜同寝,经数十日之久,能无情欲乎哉?秦昭固为盛德君子,此女亦属贞洁淑媛。懿德贞心,令人景仰!因附于此,用广流通。
民国十六年丁卯
释印光识
《了凡四训》是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类教育书籍。作者为明代袁黄,字坤仪,后改名了凡;全文分四个部分。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原本为教训自己的儿子,故取名《训子文》;后为启迪世人,遂改今名。
寿康宝鉴原文 印光大师增订 寿康宝鉴前言与序言 第一章 不可录重刻 第二章 不可录敦伦理序 第三章 欲海回狂普劝受持流通序 第四章 训饬士子戒淫文 第五章 戒淫圣训 第六章 戒
所谓「立命」,就是我要创造命运,而不是让命运来束缚我。本篇立命之学,就是讨论立命的学问,讲解立命的道理。袁了凡先生将自己所经历,所见到改造命运种种的考验,告诉他的儿子;要袁天启不被命运束缚住,并且应竭力行善,「勿以善小而不为」;
了凡四训译文 原文:了凡四训原文 原著 [明] 了凡先生 白话译者 学袁 明朝净意室主了凡先生所著《了凡四训》(白话文版名为《命自我立》),是袁黄先生(字坤仪,号学海,道号了凡,江苏省吴江县
保富法 保富法 聂云台 原著 王潮音 整理 编辑者:妙音居士 编者的话 序一 序二 序三 上篇 中篇 下篇 七世祖乐山公行医济世善行的果报 书后 附录一 节录云台居士卧
寿康宝鉴译文 戒淫得寿康 戒淫得吉庆 戒淫得平安 戒淫得清净 戒淫得泰祥 戒淫得光明 译者序 寿康宝鉴序(印光大师) 不可录重刻序 不可录敦伦理序 第一章:戒淫训文及格言 第
太上感应篇原文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
文昌帝君阴骘文原文 文昌帝君 帝君曰: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未尝虐民酷吏。救人之难,济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广行阴骘,上格苍穹。人能如我存心,天必锡汝以福。于是训于人曰: 昔于公治
德育古鉴德育古鉴清·史洁珵(玉涵)辑原序旧序重印序孝顺类和睦类慈教类宽下类劝化类救济类(上)救济类(下)交财类奢俭类性行类敬圣类存心类附录:三破.七辩附录:立命说附录:净意说附录:功过格 原序
黄石公素书 原始章第一 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夫欲为人
文昌帝君阴骘文(白话文) 文昌帝君说:我(文昌帝君)第十七世时作一个地方的父母官,从没有做过对不起群众和下属的事,时常帮助别人度过困难,接济别人一时的贫困,怜悯别人的孤儿,容忍、宽恕别人的过
居士:望法师给我们讲点大乘经典,不要讲《文昌帝君阴骘文》之类的东西。我们想闻佛法,《文昌帝君》不就是老子、庄子和孔子这些《道德经》《孝经》之类的书吗? 法师:想闻佛法很好,五乘佛法包括人天乘
《文昌帝君阴骘文》 帝(dì) 君(jūn) 曰(yuē) : 吾(wú) 一(yī) 十(shí) 七(qī) 世(shì) 为(wèi) 士(shì) 大(dài) 夫(fu) 身(shēn
【注】:以下故事,精选自:释昌臻法师、释海山法师、释大恩法师,主编的《太上感应篇例证语译》一书。 ◎宇文英迪当初在黔江处理一桩官司。 有一个叫扶爱之的人,因他曾经揭发某漕台 (掌管水运事务)
佛教改变命运法 --《了凡四训》的启示(一) 前言 广东人常说:「一生都是命,半点不由人」,又有云:「落地喊三声,好丑命生成」。这些话是正确的吗? 不错,对一般凡夫来说,是正确的。佛家说因果
农历五月(九毒日) --- 摘录 --- 农历五月俗称毒月,其中更有九天伤身损气耗气的日子,就是古代所谓的「九毒日」。端午正是九毒日之首,也因此这一天有许多喝雄黄酒、插艾草…等避邪驱毒的仪式,其
温州周旋的父亲。生了很多儿子却家境贫寒,邻居有一个人富有而无子。邻居就盘算着让自己的妾室与周父欢好一次,希望借此给自己生个儿子。一天夜里就热情邀请周父吃饭饮酒。吃喝之间邻居就装做喝醉出去了。他
我知道,很难从自我的世界里走出来。我是希望告诉自己,放弃自私,从满足自我的私欲走出来。我有什么迷惑的吗?身体的重要与手淫的危害,都是显而易见的!适度的手淫无害健康甚至适度手淫有益健康,我需要驳
戒淫修福保命 天华出版社编著 纵观今日世界,道德沦丧,淫风狂飙,已经吹向青少年,举世同然。而今家长,多为双职,事业忙碌,虽以物质令儿女满足,殊不知乖巧的儿女已经悄然蒙受了污染。 殷切奉告
二十四孝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成为宣扬孝道
[问]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天生异类,本为养人。禁之宰杀,逆天甚矣。[答]既知天地为万物之父母,奈何不知万物为天地之赤子。赤子之中,强凌弱,贵欺贱,父母亦大不乐矣。倘因食其肉,遂谓天所以养我,则虎、豹、蚊、虻,亦食人类血肉,将天之生人
不管《三字经》作者出于什么目的,他毕竟在有限篇幅当中赞扬了两位非常有才学的女子,一位就是大家很熟悉的蔡文姬,而另一位是我们比较陌生的谢道韫。谢道韫是东晋时期著名才女,我们知道有一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之家和寻常百姓之家是对着
大家都知道,人最好是从岁数很小时,就开始循序渐进地学习,就开始勤奋地学习,就开始接受良师的指导。但人世间的很多事是难以预料的。很多人或说更多的人,因种种原因错过了最佳的读书和受教育年龄。那年岁大的人还应不应学习?年岁大的人学习了还能不能够取
学习离不开刻苦的精神,《三字经》对这点当然不会放过,它也非常强调,所以《三字经》用两个我们非常熟悉的故事,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稍微有点那么极端的故事,来张扬这种勤奋刻苦的精神。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我们后来把这两个故事并成一个成语叫悬梁刺
三字经一直是通过讲故事,把一些深刻的道理,活生生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既然是讲学习,谁最合适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谁是一个学习的楷模呢?毫无疑问是孔子。所以接下来三字经讲:昔仲尼,师项橐(驼)。古圣贤,尚勤学。字面意思非常清楚,想当年孔老夫子拜项橐为师
接下来,《三字经》又用12个字讲述了明朝的败亡。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逝。也就是说永乐帝把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到了崇祯就在煤山去世,这位皇帝在人世间活了只不过33岁,他是1611年出生,1644年在煤山上吊自杀,不少人认为,崇祯实在并不是一个坏皇
我们在上一讲,讲到了明太祖,久亲师的故事,也就是说明太祖朱元璋长时间的亲自率领军队进行征战,最后成功取得了政权,建立了明朝,那么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他是用哪些手段、方法、理念,换句话说,他是怎样来统治整个中国的呢?明太祖朱元璋的统治是高度集
根据我所采用的这个版本,元朝以后的明朝是《三字经》讲述的最后一个朝代。一般认为讲述到后来的清朝乃至民国都是后来比较近的人离今天比较近的人增补的所以我们讲《三字经》,在历史部分就讲到明朝。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这样四句12个字是讲述了明太
在中国历史上接着宋朝统一了整个中国的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那就是元朝,三字经讲元朝时是这么讲的: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并中国,兼戎翟。什么意思呢?到了元朝兴起时金朝也灭亡了,因为金朝是被元朝和南宋联合灭亡的。有宋氏 一同灭,连宋朝捎带着也灭亡了
赵匡胤即位不到半年就有两个节度使起兵反抗宋朝,宋太祖赵匡胤皇帝的位子还没坐暖呢就御驾亲征,费了不小的劲才把这两个手握重兵的节度使镇压下去,这件事使赵匡胤心里怎么都不踏实,所以有一天他就单独召见赵普这位自己主要的谋士,跟他商量。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